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愿。

    慕容恪不乏沉静谋略,面对如此逆境并未颓废放弃自己,反而将此当作一个新的挑战和际遇。虽然此一去他将再无自由,但安全性较之留在部族内可能还要更高。而且当下族中境况危急,亟待外力援助,对江东朝廷的依赖更高,他若能立足于远国,自然便能增加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南来一路,忐忑之外,慕容恪也是不乏期待的。可是刚刚到达不久,现实便予他沉重打击,刚刚获得中原新胜、宇内几无对手的淮南晋军,压根就不正眼施加他们这地处辽荒的慕容部。

    而且由于此行人员特殊构成,在见识到淮南远远超乎想象的繁荣后,队伍内部已经发生了分裂,这一点单单通过肉眼便能判断出来。

    对于许多晋人而言,暂居辽地本身就是一个权宜求存的选择,骨子里仍然看不起慕容家这一边荒胡部,一旦在中原有了更好选择,偏向如何自不待言。

    这一点,慕容恪沿途中便已经预料到,只是没有想到冲击来得这么猛烈。可以想见,此行无论使命是否能够完成,必然会有一批随员选择留在淮南,这根本不是他能阻止的。

    而像封弈等人,虽然也是晋人,本身便深得父亲信赖重用,在辽地也经营年久,已经到了与慕容氏共兴衰存亡的程度。

    所以这些人的忠诚无须怀疑,因为他们一旦选择背叛,辽地过往经年的经营苦功必将化为流水,即便投靠江东,也绝不可能获得足以补偿损失的收获,反而有可能因为这一份履历而被嫌弃彻底沦为卑流。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可以完全信任,最起码对于慕容恪来说不是的。他甚至需要担心这些人因为太心切于维护慕容氏和他们本身利益,而选择中断与淮南的交涉合作。

    一旦此行无果,封弈这些人各有自存之道,父亲为了维持内部的稳定,也不可能追究他们的责任。而需要背黑锅承受父亲并族人求援无果怒火的,必然是慕容恪这个已经形同放弃的儿子。

    所以慕容恪必须要维系住已经涣散的随员人心,还要确保封弈等人不会反应过激而终止合作,顺便让淮南都督府正视这一次的合作。

    面对这一任务,慕容恪也知舱室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审视着自己,所以不敢沉默太久,思绪一边快速转动着,一边举起两手击掌喝彩,眸中涌现振奋之色:“殊大之功业,必待非常之贤能方可创建。大司马贤名久传辽荒,小子我深憾不能趋行以仰尊荣贤训,大幸今日能与温郎共坐闻此壮声,才知人世大贤壮怀至此!”

    “沈大都督之名,我虽然只是边野胡伧微类,但也闻名年久。观温郎如此卓然胜态,也可猜得大都督该是何等的雅风华才,冠绝当代。非以如此风采,安能包容温郎如此贤流追从用事!晋世有此贤流汇聚并立,四野伧祸又何足为患,南北生民都可坐望太平啊!”

    听到慕容恪如此盛赞沈大都督,并将自己姿态摆得如此低,舱室众人反应各不相同。

    温放之诚是不乏喜悦,毕竟好话谁不愿听,不过也因此对慕容恪更加正视起来。他跟随大都督日久,讲出什么话会引发什么样的效果,心里自然有数。彼此立场不同,这个慕容恪能够讲出这样一番话,已经显出其人的不同,更不可能是一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人。

    至于封弈等人,则就有些不能淡然,他们正恼怒于淮南态度的倨傲,慕容恪如此高捧对方贬低自己,自然让他们更加不满。只是因为此前没有开口,眼下也不便就此打断慕容恪的话,毕竟其人名义上还是他们的少主,一旦过于不恭,反而自曝其短。

    慕容恪话语并未就此打住,继续叹声说道:“天中所在,自是诸夏精华所聚,往年流落于刘、石贼众之手,逆取天命,令人惋惜。诸夏生民迫于灾难亡出四野,我父子兄弟并非贤出于众,唯以忠义自立此世,不惧逆贼凶恶,勇进薄力以包庇生民活于边荒。积事经年,数代继力,不敢说大有所成,但也可自陈不负君恩民义。”

    听到这里,封弈等人脸色才略有好转,这也是对温放之的狂妄一点反击,若说到救危存亡,慕容氏收容生民难众无数的时候,不要说所谓的淮南贤流,就连温峤都还只是一个名微力弱的后进。

    慕容氏能以胡部为此壮义之举,自然少不了他们这些北逃晋人的倾力相助。所以温放之在他们面前雄言凿凿,实在是有些大言不惭。

    而那些尚在啜泣之人听到慕容恪这么说,也是颇有讪讪之意。他们能够保全于祸乱之中,自然也是多受慕容氏的恩惠,结果现在一味感慨淮南大治繁荣,实在是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

    温放之闻言后倒也并不感到意外,只是笑语道:“板荡之际,方显忠诚。屠各、羯贼不念故旧恩亲,次第祸乱华夏,如此方才显出辽边壮义珍贵。也正因如此,大都督才不顾波涛横阻、险途遥远而作沟通。毕竟王命久隔,世事无常,若是久乏于面陈,难免相行更远。”

    他此前话说的太满,也意识到慕容恪下一步或要以辽地那些游食晋民为幌子,挤兑淮南表态必救。但都督府对此自有考量,这种事情更不是他一个小从事能够随意表态的。

    所以将话头往后拉一拉,你也无需将你们慕容家说得那么一身正气,骨子里是个什么货色谁还不清楚。旁的不说,就说你自己咋残的你不清楚?

    慕容恪听到这话,思绪也是为之一滞,但也并未停顿太久,转而望向窗外叹息道:“若不入于中国,也只能流于边蛮自大。我父、祖相继深耕辽疆,幸得北行贤流共助才能略有小成。往年多听时流溢美,言是华风拨于辽地,已经不逊中国丰盛。如今广览天中繁华,才知此言实在过甚,若非亲眼有见,美言实在误人良多,让人多生懈怠自满之心啊!”

    其他众人听到这话后,则更加不能淡定。慕容恪看似在贬低辽地捧高淮南,但其实是在说他们,一是无能治事,二是谄媚事主。

    所以众人又都纷纷开言,辽地也不是那么不堪,也是自有优势的,本身底子就薄弱,又处在一个四面强敌环绕的环境中,幸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能够维持成这个局面已经不错了。言中自然难免涉及辽地的一些民生军务,也让温放之对慕容氏的实力有了一定了解。

    谈到这一步,温放之已经不敢轻视慕容恪,即便抛开慕容氏本身的实力与处境不谈,单单慕容恪这个人本身便不简单。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了几分,但是随口一些话语,便又掌握了整个舱室中的氛围,温放之甚至从他身上看到几分大都督的风采。

    “我部以微寡之众,持于忠义之心,广纳诸夏亡出生民,因此见恶于北面强横之贼。如今即便被穷攻,这也是自不量力,取辱于人,不敢多陈困苦。若只涉于本部卒众,宁愿奋死以求壮烈,绝不与贼羯苟且相安!”

    慕容恪讲到这里,神态间也显出几分凛然,继而便是无奈苦笑:“然则如今生死存亡者,又岂知限于本部卒众,更有广大生民依附共生。微力不才承此重任,一旦灾祸临头,纵有羞辱不甘,也不得不稍作苟且忍让,或是因此见笑于世,但连生死都不畏惧,又岂会惮于区区非议而抛去肩上万众托付!”

    温放之听到这里,眸中顿时绽放异彩,他由这慕容恪身上渐渐发现了自己跟随大都督这么多年,也是认真观察、倾心受教,但总觉得较之大都督境界仍然差了很多,到底原因何在。

    黑能说成白,错能说成对,这种堂堂正正的无耻,正是温放之所欠缺的啊!当然这也是因为温放之追从大都督时,沈家早已经洗白上岸,很多时候大都督也已经无需这种姿态了。

    慕容恪仍在那里慷慨力言:“往年是因生民无有所托,不得不强力负重。但沈大都督并天中王师决力奋战,天下都知王师壮武。如今身临天中胜境,更览盛世之治,辽荒生民福祉已有所寄。我父子自可卸开重任,与北面石贼痛决生死,力战不屈!”

    “往年我只道胡中多暴虐,少有贤良敏达,如今得见慕容郎君,才知所识浅陋。贤能天授,又岂限于中外。观此态,闻此声,感此志,郎君又与大都督麾下群贤何异?如此优越之选,岂可长久流于边荒,我必明于大都督当面,不让俊秀喑声于野!”

    温放之听到这里,望向慕容恪的眼神已经有几分亲切:“郎君也不要担心远离乡土难有所进,如今伧祸仍是严重,正需群贤并进襄助晋祚复兴。譬如早前凉中谢艾以白身入见大都督,数月之后,已是天下俱闻其名,公卿诵其壮功!”

    封弈等人在看到慕容恪如此表现后,心内已经略有安定甚至不乏喜悦,更觉得这一次算是选对了人,慕容恪的表现还要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可是听到温放之这番话后,原本舒缓的心弦顿时又绷紧了起来。

    他们还是小看了淮南人的狂妄,居然就当着他们的面挖他们的墙角,而且挖的还是他们名义上的少主!这件事本身已经是匪夷所思,更不会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真的就没有可能吗?

    封弈等人作为慕容皝心腹,对于慕容家内部的一些事务自然也都了解颇深,明白慕容恪是个什么处境。

    而慕容恪的处境与他们早年也不乏类似,他们能够选择效忠慕容氏,慕容恪选择投靠淮南又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要知道就连慕容皝自己的亲兄弟,眼下就有投靠外敌或者干脆自立为敌的!。。

    慕容恪在听到温放之这些话后,老实说的确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别的不说,单单谢艾这个表率便有十足的说服力。而他去年还在石虎的联军中,对于谢艾这个一战成名的淮南将领则更加不陌生。

    不过很快,他便察觉到封弈等人望向他的眼神变得含蓄起来,心内顿时泛起了苦涩。

1020 梁公旧态() 
抵达寿春后,慕容恪等一行便被安排进了都督府新建成的馆驿中,而温放之则就径直返回都督府复命。

    大都督依然不在府内,长史杜赫听完汇报后便点点头,只是让人记下了这件事,也并不打算即刻就邀见慕容氏的使者。无论重视与否,这一次乃是淮南占据着绝对的主动,也就不必显得过分急切,可以先晾一晾对方。

    略过这一件事,杜赫又旁敲侧击说了几句,暗示温放之要劝谏一下大都督不要再深作执迷而怠慢正事。

    讲到这一点,温放之自然不敢多说什么,恭声表示受教,然后便匆匆离开了都督府,直奔城西的工匠营而去。这些日子,大都督多数时间都泡在那里。

    果然,温放之到达工匠营后,大都督正在与一群工匠们凑在一起议论不休,衣袍上多有木屑粘连,俨然一个工艺精湛的手艺人模样,根本没有一丝执掌万军的权臣姿态。

    “回来了?辽地使者已经到了寿春?”

    看到温放之自远处行来,沈哲子便站起身,拂去身上木屑,吩咐匠人们按照此前的讨论结果先作尝试,他则示意温放之行向近畔一座阁楼,彼此落座后,才笑语问道。

    温放之坐下后,便将行程稍作交代,然后便不乏感慨叹息说道“早前大都督言道辽地或将成为来日大患,我还囿于浅识不敢尽信。不过在见到辽人风采后,才知大都督此言不虚,慕容氏不愧胡中翘楚,不可不防啊。”

    听到温放之这么说,沈哲子态度不由变得端正起来。他之所以有此推测,那是占据着先知的优势,倒不是说对慕容氏贤能如何已经亲眼见识。可是温放之出迎一次,回来便说出这样的话,的确让沈哲子不得不重视起来。

    “你说的是慕容皝之子慕容恪?我倒想听一听,那慕容恪究竟何等样人,竟能让弘祖你一见折服。”

    听到大都督这么问,温放之便将沿途细节尤其是与慕容恪一番应答几乎一字不差的复述下来,然后又忍不住感慨道“这个慕容恪,不过长于边荒虏酋庭下一庶子而已,但无论仪态、机敏、应对、言辞俱有可观之处。观于其人,甚至让人追想大都督昔年旧态,由此再作推思,这慕容氏确有不凡之处,颇具惑众之能。大都督言之或可壮成大患,确是不得不防啊!”

    听到温放之对慕容恪的评价,沈哲子难免略感羞赧,他所谓的旧态,实在无甚可夸。但再转思温放之所言细节,这个慕容恪的确不是普通人。

    关于这一点,沈哲子倒是并不感到意外。慕容氏不过边地一胡夷而已,能够凭着微薄的基础经营壮大,甚至有了逐鹿中原的力量,其族人子弟素质如何无需怀疑。如果慕容父子仅仅只是寻常一胡虏,也不可能获得北逃晋人的广泛拥戴。

    而这个慕容恪,说实话,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慕容家一个出色的人才,说其承前启后都不为过。别的都不说,单单在原本的历史上,沈哲子的小兄弟沈劲死战洛阳,最终就是死在了慕容恪的手中。

    在原本的历史上,慕容恪其人除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则在于其人政治才能同样优秀。

    政治可以说是人类在形成固定的集群之后,最根本、最重要的博弈行为。甚至就连军事,都仅仅只是达成政治目标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任何没有政治动机的军事行为,只可以称之为暴动。

    慕容恪的政治智慧主要彰显于鲜卑慕容南来,正式逐鹿中原的时候,燕主慕容儁英年早逝,如果不是慕容恪相忍为国,倾力辅佐,根本不可能维持这么庞大地域的统治。

    大有大的坏处,慕容氏在后世多多少少被蒙上一层演义的色彩,但究其本质,不过仅仅只是辽地一个边荒地区的区域势力而已。而胡主慕容廆、慕容皝无论吹嘘的怎么英明神武,说到底,才能仅止于狡黠,最起码跟沈哲子的父亲沈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个政权陡然壮大,看似辉煌一时,但其隐患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汉赵祸起帷内,石赵祸生肱骨,前秦的崩溃更是一种讽刺。而前燕,最起码在慕容恪在世辅政的时期,是能够保持整个政权的平稳。

    从这方面而言,慕容恪的才能的确不可小觑。最起码在沈哲子看来,慕容恪是远比后世被一部分人吹捧成战神的兄弟慕容垂要强得多。

    慕容垂或许在军事上的确有着非常优异的才能,但在政治上基本就是负分。后世许多人将前燕的灭亡归咎于不能任命贤能,在位者拼命排挤慕容垂这个国之勋柱。

    但慕容垂受到人的排挤,本身就是其缺陷所在,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不只在于能在他的位置上发挥出色,更在于能够给自己营造一个完全发挥出自己才能的环境。

    慕容垂的确是少年得意,临老又焕发出一阵夕阳红,但充其量不过只是一个加强版的冉闵,战场上胜数连连,但却是越打越虚,根本不能将胜利转化为切实长远的利益。

    他所创立的后燕,最终被他所扶植起来的小兄弟拓跋珪所消灭,也是一种必然。正如冉闵在华北的一时癫狂,成全了前燕的南下称霸。

    历史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报应不爽。而鲜卑各部族的兴起更说明了一个最朴实的民间谚语,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倒炕。

    鲜卑各部族壮大兴起的顺序是段氏、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都是从孙子混出来的,一代站在一代尸骨上,尤其是宇文氏,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简直就是一个万年打酱油的存在,但最终就是宇文泰能够总结历代得失,给这一段鬼打墙的历史施加以实质性的推动,最终蕴生出了隋唐盛世!

    当然这就扯远了,还是说回慕容恪。温放之评价慕容恪颇具自己旧年姿态,沈哲子略作思忖后,也的确颇有同感。

    一样的面对家业存亡危机,一样的身负重任而远出求援。

    在这个年代,辽地本身就是边荒,尤其三国时期被司马懿祸祸过一次,变得更加荒芜,慕容氏虽然父子相继经营辽东,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尤其眼下更是本身就处在分裂当中,变得更加虚弱。

    如今占据河北的石虎,如果不能保证后方稳定,甚至很难做到与江东政权隔河对峙。所以他与慕容氏很难达成妥协的共识,必须要彻底的臣服,完全的附庸。

    虽然在本来的历史上,石虎以统一北方大势尚且不能攻取辽东,但大未必就是好,尤其眼下辽地形势更关乎到石虎政权的存亡。而慕容皝也并没有如原本的历史能够快速剿灭其兄弟慕容仁,实力更是虚弱。

    所以从目下的形势来看,如果没有外力介入,慕容皝覆亡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时间不会太久。那么慕容恪此行任务之重,便可想而知。

    虽然彼此有着相近的人生履历,但沈哲子对于慕容恪却乏甚同情,反而有种幸灾乐祸的喜悦。至于慕容恪那一番陈词,正如早年他游走各方谋求活路时所说的那些话一样,响屁不臭,不必太认真。

    不过温放之倒是给予了慕容恪极高的评价,待到讲完其人优越之处后,便又继续说道“这个慕容恪,颇具权变阴窥之能,实在不可小觑。大都督或是目其部众为远患,但就近观察,其实也无力为祸。我倒觉得,眼下都督府士用正缺,若能将之引为己用,教以华夏正伦,未必不可用其才力。”

    收服慕容恪?

    听到温放之这个建议,沈哲子只是笑而不语。一个家族或是真能得获天眷,几代之间贤才辈出,历史上这样的现象,又岂止一个慕容氏。不过作为一个后知之众,沈哲子的确对慕容氏颇存偏视。

    毕竟历史上的苻坚是用身家性命、家国天下为代价,试出了慕容家一窝养不熟的白眼狼。不要说慕容垂这样真有才能的,就连慕容家的小兔儿爷,玩可以,别真用。信任成本太高,随时都有可能反手一刀子。

    兄弟尚且不能相容,怎么会将身家性命、毕生功业全托于异族。况且沈哲子也并不觉得慕容氏族人有什么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不至于以身犯险。

    见大都督只是笑而不语,温放之又忍不住说道“此前我与其众共行一程,也能看出慕容恪与封弈等辽地僚属貌似和睦,实则疏离。慕容恪其人才器难掩,但其父却仍将其遣用于外,可见此子于辽荒应是凄苦,以其兄弟父子疏离之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