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将们前来询问的频率越来越高,语调也越来越焦躁。为了应付这些人,石堪只能下令让邺城再增援一部分人马,眼下邺城还有两万余兵众留守,石堪打算再抽调一万南来,先稳定住黎阳的军心再说。

    虽然这样一来,邺城防御已经变得极为脆弱,甚至连邺城周边的民众如果发生骚乱的话,都要镇压不住。如果这时候石虎分兵南来,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便拿下邺城。

    “季龙多半要南来……”

    虽然石虎其人未必将石堪放在眼中,但是石堪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将石虎作为一个争胜的目标,所以对于石虎用兵行事也都不乏钻研,对其脾性可以说是颇为了解。

    石虎虽然主要的目标还在襄国,但是襄国眼下也已经被压迫得只剩下一座孤城险守,并不足牵制住石虎所有的兵力。

    其人此前主动放弃青州,将兵力收缩于河北,肯定就是打得坐收渔翁之利的主意。尤其邺城更被其人视作功业基地,如果不是襄国还有石大雅所代表的先主正统存在,只怕石虎首要目标还是邺城。

    石堪相信,无论襄国的战事进行的多么激烈,石虎肯定会将一只眼紧紧注视着邺城。他就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猎手,有时候看起来暴烈残忍,有时候又能长久的隐忍,只待目标达到最虚弱那一刻,然后才会扑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最小的代价以接收最丰厚成果。

    “大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决胜天下的枭雄吧……”

    石堪枯坐在沿河堤岸上,眼望着夜风下微波荡漾的幽暗河面,嘴角泛起一丝自嘲的笑容,灰白须发都随夜风扬起,形容更显出几分落魄。

    为了避开那些将领们频繁的索问,他干脆以巡营为借口离开大帐,避到了河边。眼望着不远处所停泊的淮南军舟船轮廓,眉头紧紧皱起。

    韩雍南去已经过了十多天,最初石堪还是满怀期待,可是渐渐地这份满怀焦灼的期待便黯淡下来,随之而来的则是心如死灰的绝望。

    韩雍乃是他如今麾下仅剩不多的嫡系旧将,必然心知此行的重要性,也清楚黎阳眼下的处境,所以过河之后,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发起针对淮南军的进攻。

    可是直到现在,南面仍是杳无声息,淮南军仍然保持着对黎阳的高压逼迫,有条不紊的继续增兵,丝毫没有后方不靖的迹象。

    没有迹象,也是一种迹象。虽然眼下石堪还在以韩雍为借口安抚那些部将军头们,但事实上,他自己已经完全绝望了。

    在面对那些军头们的追问时,其实他心里充满讥诮,这些狗贼们一个个自恃乡资部曲,妄想左右逢源,却不知在真正强大的人眼中,他们那些自以为高妙的伎俩实在满是拙劣。一群被蒙在鼓里的狗贼,浑然不知死之将至。

    韩雍那个杀招已经不足指望,黎阳目下的状况也根本不足抵挡淮南军的最后进攻,即便是后退,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石虎。眼下无论是战是退,石堪已经是死路一条。

    在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已是注定之后,石堪反而获得了一点难得的宁静,甚至以一种戏谑的目光去打量那南北两个将他逼到死路的人。

    明明那两方都已经将他当作必死之人,可是眼下却都偏偏极有默契的保持克制,没有斩下最后一刀。

    石堪眼下以一种不乏豁达的视野来观望自己,大概石虎是希望他能临死反扑,给淮南军以重创,从而让其人更加轻松的拿下邺城。而南面那个小貉子,应该也是希望能够将他以大势逼退回邺城,然后大军猛击,用消耗他部众人命的方式,以冲垮石虎后继对邺城的进攻。

    两个无论出身、背景还是阅历都完全不相同的人,因为各自都有的那一种枭雄气概,在这样一个微妙时刻,居然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而这一份默契,大概便可称为枭雄风骨吧,其核心无非一点,那就是利用石堪这数万部众的性命,尽可能多的给自己争取一点优势。

    “不知道哪一方会提前出手……”

    石堪看一眼幽暗的河面,又看一眼北面无云的星空,继而心中便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这一刻能够主宰天下大势的反而成了他这一个注定将要落败身亡之人。甚至有种错觉,如果他倾向哪一方,哪一方就能成为唯一执掌天下的王者。

    “真是孽种恶命,劳碌半生,反不及最终一死!”

    他抬手捻着颌下干枯杂乱的胡须,双眼里充满了自嘲。这两方都在借他成事,而他自己,又该心向哪一方?

    理智而言,他该发挥余热帮一把石虎,临死反扑重创淮南军,从而让石虎更加容易的拿下邺城,毕竟他们才是一路的,哪怕彼此有些不睦,但他大半生功业都在羯国。

    然而大概是人之将死所以善念涌现,他又觉得自己该帮一把淮南军,趁着大军还未崩溃回扑石虎,或者只需要稍稍作出退避之势,淮南军自然会扑上来,驱赶着那些兵众们冲垮石虎派来夺取邺城的军队。

    可是这两方,他又都不想帮,石虎太跋扈,屡次欺侮他,甚至当作家奴对待。而南面那小貉子则更可恨,口口声声骂他为孽种,因为其人斥骂,他大概是此世最富盛名的孽种了。

    可是偏偏,他没有第三个选择,要么留下来死战到底,要么溃逃败众搅乱北地。一如早年羸弱时,要么认贼作父,要么身死当场。

    可是他奋斗半生,境遇反而不及幼年,那时候他做出了选择,最起码当时感到快乐,也给自己带来了几十年的风光。可是现在,无论怎么选,都是死!

    不过很快,石堪便不用为此纠结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邺城已失?谁夺去的?”

    黎明时,近百名衣衫褴褛的兵卒们冲入大营,被快速待到了河堤前,报告给石堪一个重大的消息,邺城已经被攻破了!

    终究还是恶虎先拔一筹?

    口中虽然发问,但石堪却清楚,淮南军眼下大部集结于黎阳,彼此针锋相对,在这一时刻能够夺下邺城的,最大可能便是石虎。

    可是那些败卒们还来不及回答,旁侧羯胡兵众们已经指着河面惊呼起来,石堪转头望去,脸色顿时变得阴郁起来。只见河面上淮南军舟船大举铺开,千帆竞张,明显是要发动最终的决战!

    骚乱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扩散到整个大营,大量兵众将领们蜂拥来到堤岸前,询问石堪到底该要如何应对。

    “应对?还有应对的资格?”

    淮南军舟船距离黎阳津本来就非常近了,一俟铺张开,那股狰狞铁血的压力便迎面扑来。防守于河岸的那些羯胡、屠各兵众们,原本还一个个义愤填膺,言道要与淮南军死战以为同族报仇,可是现在,首先溃逃的便是他们,一个个丢掉甲兵,抱头向后鼠窜。

    不过很快,那些胡兵们便不寂寞了,一艘淮南大舰在数艘斗舰拖曳下驶入黎阳津,大舰船首堆叠着高高的首级,而在那些人头堆前,有一人被反剪双手跪姿捆绑在探出的甲板上,赫然是此前率领骑兵南向偷袭淮南军的韩雍!

    “那、那是韩雍?他怎么为淮南军所擒?”

    得益于石堪过去这段时间的频繁灌输,邺地众将已经默认一个共识,那就是韩雍乃是此战获胜的关键所在,乃是能够重创淮南军的大杀器。可是现在,他们寄望深厚的大杀器正在不着寸缕、灰头土脸的跪在淮南军的战船上!

    “大王、大王……”

    身畔诸多杂乱吼声,石堪却恍若未闻,他两眼迷茫的望向虚空,任由兵众们拉扯着他向后退去。真正令他绝望的是,直到败亡前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仍是高估了自己,那种能够决定大势的错觉,果然还是错觉。

    黎阳大营本来就已经是一张蓄满了力的大弓,要么怒发劲矢,要么弦断弓毁。眼下这个态势,很明显,弦断了。

    石堪被亲兵们裹挟着向后逃去,而那些战将们有的则也在部曲保护下向后飞奔,但也有人动作麻利的掏出一早便准备好的素缟麻袍缠绕在身上,冲到视野开阔之地对着淮南军渐渐接近的战船叩首高呼:“投降、投降!拜迎王师过河……”

    这一章也不好分,合在一起发了……大章太多,果然我注定是个无线上的扑街货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书吧”,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0931 不足与谋() 
黎阳一战,可以说是淮南军打得最为顺利的一场战事。虽然如此大规模的战事,他们统共也没有打过几场。

    当淮南舟船正式靠岸登陆的时候,整个黎阳大营已经完全崩溃下来,大量兵众嚎叫着向后方奔逃,道路间、营垒中乃至于沟渠里,到处都涌动着慌不择路的人群。

    当然,也有的营垒营门深闭,兵长将领们奔走于营房之间,大声叫嚷着约束那些悸动不已的兵众们,同时心内也不乏忐忑不安,频频往营外望去,担心淮南军不与他们交涉投降事宜。

    打了败仗,诚然惶恐不安,但如此辉煌大胜,同样让人措手不及。

    都督扶植年轻将领的用意已经极为明显,作为督战宿将的路永、毛宝等人也知淮南军在如此优势之下胜算已经极高,所以也将许多年轻将领安排在一线战阵,半是磨练半是提拔。

    原本他们还以为,敌军纵使不敌,最起码也能支撑一段时间,一段恶战是免不了的。可是却没想到,刚一靠岸所面对便是敌军全面崩溃的混乱场面。

    如此一来,这些缺少经验的年轻将领们因为各自应变能力高低不同,所作出的应对也都不尽相同。

    有的将领按照原本战术安排,不管敌军如何状态,下令攒射清理出一片登陆空间,抢占制胜要地。有的则望着堤岸上那些黑压压跪成一片的敌军将士们,犹豫着该不该即刻纳降,忙不迭派兵向后方请示。

    也有的则快速反应过来,不待战船靠岸,便直接放板泅渡登岸,快速抓捕岸上那些惊慌失措的敌军将士,拷问讯息同时控制岸上那些敌军中身份、地位不低的将领。

    淮南军的应对混乱只持续了一瞬,后阵中督战将领们很快便乘快舟抵达最前方,首先腾出几艘船只将近堤那些请降敌将们尽数驱到船上,第一时间拿到黎阳大营准确完整的情报。

    然后便是毛宝亲率五千卒众换乘小船,直接冲过敌军所挖掘的河渠,扑向大后方存放辎重械用等物的黎阳城池。此时城内已经有几千乱军聚集,但彼此也是各自为敌,互相哄抢。淮南军自水营直接冲进黎阳城内,城内乱军不能强阻,而后便是大规模的翻城出逃。

    此时,渡口处淮南军也开始大规模登岸,近万精兵控制住黎阳津,分别占领几座大营中重要的营垒,至于腾出的舟船,则用来将一部分率先投降的邺地将士载运送回硗尾河洲暂时监押。

    至于那些仍在营垒中的将士,弃械之后尽被驱入几座空荡荡、已经被拆除得仅剩围墙的大营中。然后便是收捡械用、营帐之类,短短几个时辰之内,整个大营便被拆除了将近一半,诸多收缴械用,俱都被堆放在那些空地上等待清点。

    在淮南军接收大营的过程中,路永始终率领一部水军在津口镇后,同时派船速速返回调运骑兵队伍过河。乱军易动难安,短时间内绝对不能稳定下来。眼下贸然登岸追击,机动性欠缺、收效甚微不止,还极有可能遭到乱军反噬扑击。

    从黎明发起进攻,一直到夜深时分,整个黎阳大营的接收仍未完成。但哪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劳碌,淮南军士气仍是高亢,一如大营周围那些冲天火柱。

    一些年轻的将领们和寻常士卒,尚还只是有感于淮南军的战无不胜而自豪满满。但像是路永、徐茂等亲身经历过永嘉之祸,亲眼见识、亲身领略到匈奴、羯胡是怎样的气焰嚣张、祸乱神州的宿将,感受则更加深刻,乃至于生出些许迷茫。

    他们这些人,人生旅程已经过半,回首这半生经历,究竟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往年被胡虏暴击痛追,背井离乡、远遁千里的是他们,如今率军北上,攻必胜、战必克,以厚重锐武之军势,直接压垮数万贼众大军的,也是他们!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又好像很简单。前后对比,差异好像只在于他们追随了一位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得到丰厚回报的主公。

    然而为何都督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是真的想不明白,也无须为此劳心,只要踵迹追随,未来必将走向一个个更大的辉煌!

    后半夜,韩晃所率领的五千骑兵抵达黎阳津,在大营中休养了几个时辰,待到战马消除了渡河所带来的不适后,便向黎阳以北发起了席卷扫荡!

    配合骑兵行动的,乃是淮南军各路水军,沿着一些河流支道,快速向周边进行渗透。诸多游荡在郊野的溃卒,包括左近一些乡众们俱都被驱赶出来,被舟船源源不断的送回黎阳大营。

    萧元东成为淮南军督护之后,在此次追剿中自然也参与其中,他选择涉过卫水稍显荒僻的一片区域,这里因为远离水道,并不能最快捷的退回邺城,因此向这个方向溃逃的敌众并不算多。

    之所以选择这一片区域,也是在发挥高风亮节,将更多军功让给那些运气不算太好的朋友们。

    毕竟在这一场战事中,他所部人马收获已经不少,在黎阳之战前便早已经锁定一桩大功,不独自己被拔用为督护,麾下将士们也已经确定将会有幸列入第一批军功授田的名单。

    而且都督已经明确表示,在这正场战事完结后,将会再建立一支有独立作战权的军队,交由他统率,成为名副其实的督护。

    所以萧元东肯让出主要的猎功区域,也是存念交好各军,等到那支军队正式组建的时候,才好得到其他将领们配合推荐勇卒,最快形成战斗力。

    但有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又或者说运气这个东西简直无解。当萧元东率领他所部两千骑兵在向卫水西侧清剿时,一路都有断断续续的敌踪痕迹,沿途收捡了数百名溃卒,而后便循着踪迹追进了一片丘陵中,而后便在一条山涧转弯处发现了近千名敌卒。

    萧元东虽然不乏高风亮节,但凑到眼前的战功也绝不能置之不理,当即便率军包抄,直接将这一路敌卒围困在了山涧这里。

    “莫非天要我亡于此处?”

    队伍中,须发杂乱的石堪望了望山涧对面那些淮南骑士们,脸上充满了挫败和绝望:只要一个时辰,只要一个时辰就能穿行过这片丘陵,然后抵达枋头附近,那里有一个饲养战马的牧场,可以在那里获取战马继而奔向枋头,与枋头的郭荣汇合,再觅生机!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石堪逃亡之旅止步于此,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可以少承受一次命运的打击。

    此时山丘另一侧几十里外,并不是石堪所想仍在对峙状态,而是残留着大量的战斗痕迹,那痕迹之惨烈显示出原本这一处区域战场此前所发生的战斗,较之黎阳这个主战场甚至还惨烈几分。

    不过诡异的是,这些战斗痕迹并非分布在东西枋城之间,而是主要集中于东枋城以及更偏北位置,好像东面突然出现一路强劲的敌军,向驻守于东枋城的邺地军队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在西枋城与汲郡郡城之间这一段路上,正有一路两千多名残军向西面仓皇而行。而在这一路败军中,两名统帅之间正爆发出激烈的争吵。

    “为何不固守枋城,反要弃逃郊野?你难道担心我军死得不够快?”

    一驾板厢俱被拆除的马车上,郭时平躺在一团丝绢杂絮堆起的垫子上,左肩胛处被紧紧包裹起来,但仍有血水不断从绷带中渗出来,打湿身下大团的杂絮。此时他苍白脸色充满愤怒,目眦尽裂怒视着坐在另一侧的郭荣。

    他的确有愤怒的理由,此前战场上因被流矢命中而昏厥,迷迷糊糊中转移到已经人去城空的西枋城,可是当再次醒来时,军队已经离开了西枋城,正疾行向西而去。

    郭荣这会儿脸色也并不好看,听到郭时的诘问,脸上顿时闪过一丝阴厉,恨恨道:“若你肯听我劝告,从缓以行,何至于落到这一步危险境地?西枋敌将谢艾乃是知兵之人,如今竟连要塞都弃置不守,可知余处已生大变。凭我等残弱之众,若还留在枋头,才是必死无疑!”

    他们之所以落到这一步田地,原因也很简单。此前郭时进攻西枋城伤亡惨重,而后郭荣以统帅之名,将其他几路军队陆续拨入郭时麾下。

    原本这过程也算顺利,但郭时却不满于其他几军各自将领仍存掣肘之念,兼之与其中几人还有私仇,因此将几名将领羁押暗杀泄愤。尽管如此,因为有郭荣的配合,局面一时间还能镇压得住。

    但坏就坏在石堪后续派来的那一路增兵,其将领名为刘禾。在郭荣宴请刘禾的时候,郭时擅自作主以伏兵冲出直接斩杀刘禾,并因此前流言为借口言是刘禾暗中投敌,死有余辜。

    如此局面便彻底崩溃,刘禾的兄弟刘泌率部直接攻打东枋城为兄长报仇,因此彻底引爆了东枋城所积压下来的隐患。如果不是东枋城坚固难攻,郭氏这一对难兄难弟只怕要直接身死当场。

    而后局面便是快速变化,西枋城的淮南军同时出动,不知为何与刘泌的乱军合流,直接丢下枋头向北而去。

    后来便是眼下这情况了,枋头发生如此惊变,郭荣甚至不敢通知石堪,率兵转移到西枋城后确定此处淮南军的确已经离开,顿时便意识到大事不妙,继续率军西进。担心影响行军速度,甚至不敢放任军队在汲郡掳掠。

    郭时也自知今次是他坏事,听到郭荣这么说,一时间便没有了说辞,只是半晌后才涩声道:“看来你那饮马于河的妙计也落空,那么现在又该何往?”

    “经河内,去河洛,引回关中族众,未必不能再图大事!我警告你,今次切勿再自作主张,否则,咱们都要横死于途!”

    郭荣沉声说道,言中不乏暗恨,看到郭时那仍有几分茫然的眼神,更觉竖子不足与谋。然而眼下,他却只能与这莽夫捆在一起,才能得到一线生机。

0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