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给淮南军造成的后果就是,前锋与后继军队之间产生了脱节。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后勤线陡然拉长,补给追不上来。这是非常要命的一点,哪怕后世资讯那么发达,融资渠道诸多,仍然不乏看似庞然大物的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轰然倒塌。至于在冷兵器时代,因为后勤补给问题而输掉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在沈哲子决定提前进入荥阳的时候,后勤方面便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所以他也并未将许昌之众完全带来北上,只是率领了两万余众,为的就是降低后勤压力。兼之水军北上,又挤压了一部分后勤运力。

    其次便是兵力脱节,淮南军虽然号为十万之众,但眼下在黄河南岸只不过集中了一万出头的兵力,加上官渡的人马也不过堪堪达到两万。后续的路永以及毛宝,都还各自率军在路上,最起码要到七月中,才能达到预定的六万人马,这还是在不考虑后勤压力的情况下。

    所以沈哲子的先头部队提前一步占领黄河南岸优势,并不能盲目乐观,极有可能要独力迎战河北石堪的反扑。

    造成这样的困境,并不是因为淮南军完全的流于纸上谈兵,对于变量估计不足,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条件约束。淮南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可以说是此世最强,三月初正式行令动员,到了四月已经在许昌集粮五十万斛,集众数万,其中还有将近两万的人马离境作战。

    早年沈哲子还感慨于羯国全盛时期的动员力,但是跟如今的淮南相比仍然落于下风。最起码淮南军一路北上,虽然小有阻滞,但沿途都未遇到什么大战,即便是有变数,多半还是对淮南有利。

    而且无论调集粮草还是征集兵众,这些都必须要配合着战事阶段进行。像是此前羯国,强求大势压倒摧垮江东,花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诚然集结起此世无双的庞大军队。但也给淮南留下了足足半年稳定淮线,充分备战的时间,甚至完成偷袭谯城这样的壮举,一点点将优势积攒起来。

    如果要求后勤稳定,完全满足此战最大的动员力度,淮南军最起码要晚发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时间让石堪动员足够力量,稳定住黄河防线,届时所需要面对的战争强度完全不是当下可比。

    而沈哲子现在面对的困境就是,初战已经得胜该要乘胜追击,后续的筹码却还没有完全兑换完毕。

    眼下这个局面,沈哲子真是有几分迟疑,对于接下来该要怎么做,即便有想法,但却不能下定决心。并不是他输不起,而是拿捏不清楚怎样才能利益最大化。言及战争,除了人人可以讲述一些的几个基本元素之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变量,控制变量和利用变量。这两点如果能够做好,那才是真正的名将之选。

    沈哲子算不上一个名将,说实话他虽然一手建起淮南重镇,但在军事方面不过止于纸上谈兵。无论是此前归都勤王,又或开拓淮南以及迎战石虎,真正决胜的因素一多半都不在战场上。今次是他第一次统率大军离境作战,所以自己心里也是不乏忐忑,也充分认识到变量对于战争的导向。

    即便不言更多大的方面,单单刚才攻打河洲,因为莫仲没有依照鼓令撤兵,而是选择继续强攻,便提前结束了这一场战斗。而萧元东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酸枣,则是一个更大的变量,是一个足够影响整场战争的变量。究竟要不要利用这个变量,又该要怎样利用,极有可能会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这一件事,诸位是如何看法?不妨都说一说。”

    变量的魅力在于莫测以及无可避免,并没有一个唯一的选择和答案。

    此战不同于数年前淮上那一战,沈哲子笃定确认石勒会死这个大变数,能够坚定不移的选择顽抗,但事后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理由却错了,如果发生一个细小微差,石勒未必会死,他的坚持也就难言对错。

    今次则不同,他对敌人的大半认知和判断来源于猜测,他的判断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关乎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命,关乎未来数年乃至十数年的大势走向,所以心里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即便是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思路,但也忍不住想听一听别人的看法。

    听到都督发问,诸将也都不乏沉默,实在是眼前这局面有些诡异,诸多看不清,若是寻常时节他们谈论一下也就罢了,但在眼下一旦说错形成误导,那么他们罪莫大焉。

    “我等俱从都督所命,但有所遣,虽死无退!”

    胡润在席中抱拳说道,语调不乏激昂。

    沈哲子闻言后扫他一眼,心中颇有气结,他是在征求意见,又不是听人表中心。不过这一点倒也不怪胡润等人,一则这些年沈哲子在淮南便是说一不二,已经形成个人崇拜,二则淮南诸将也无太大的自主,仓促间难以把握住有些莫测的形势。

    又是片刻沉默,沈哲子突然发现谢艾在席中不乏骚动,似是张口欲言,便笑着说道:“主簿若有所见,不妨直言。”

    听到沈哲子这么说,谢艾便挺直了胸膛,正色道:“属下觉得,兵入河北,正宜此时!”

    沈哲子听到这话,眸光顿时一亮,身躯下意识前倾,继而问道:“眼下我军陈于河畔不过万数,后继还未抵达,自固尚且勉强。更何况王师绝迹河北十数载,石堪拥众十数万,兼居地利,强弱悬殊。轻进过河,凶险莫测,主簿何出此言?”

0900 死战无退() 
谢艾加入淮南都督府,算起来已有数月之久,而且刚刚加入都督府内,便担任主簿这样一个虽然位卑但却权重的职位,负责掌管整理都督府内军政文书,是绝对心腹的待遇。

    但加入都督府这么长时间,其人只是谨守本职,一直没有发出什么引人关注的言论看法,久而久之,都督府一众属官们对于这个所谓凉州贤士渐渐有所忽略。

    但沈哲子却是知道谢艾有着怎样的禀赋,而且也看得出其人尽责之余也在努力通过这些往来文书加深对淮南都督府的了解。对于谢艾这种态度和作法,他是比较满意的,随着淮南日渐显重,前来投靠都督府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乏以贤士自居者,每每豪言引人关注,颇有哗众取宠之嫌。

    然而谢艾乃是沈哲子亲自招揽入府,本身还能保持这种不骄不躁的态度,不以狂言彰显其能,实在难得。

    所以对于谢艾的首次进策,沈哲子也是分外关注,尤其这一进策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他是真的想听一听谢艾力据为何。

    “王师厚积数载,天南已成丰邑,北伐以来少有匹敌。此诚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郭侯威慑成皋,萧郎俯拾酸枣,概如是也!上兵取势,正宜雄发勇振,不宜自守自遏。”

    眼见都督望向自己,谢艾也是略有慌乱,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发言进策,所以难免会有忐忑。

    讲完这一句话后,眼见都督目露嘉许,谢艾才略有淡定,继续说道:“壮士可用,此为其一。王师锐进,势不可遏,决胜以速,攻其不备,此为其二。”

    听到了这里,席中顿时有人举手表示不同意,乃是淮南老将乔球:“谢主簿所言王师军壮,这一点倒无可疑,王师北进旬月之间便饮马于河,诚是壮举。但若说决胜以速,攻其不备,这就略显自欺罢?王师北进以来,南北已经俱为所动,如今又连克河北石贼数城,怎么可能再取胜于不备?”

    听到乔球质疑,谢艾顿了一顿,然后望向沈哲子,见都督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然后才又说道:“乔将军所言确是常理,王师大举北上,贼众岂有不知之理,但观其跨河所置,言之不备也无过错……”

    沈哲子听到这里,心内已经忍不住暗有称许。此前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与诸将指定今次整体的作战计划的时候,其实都犯了一个不大的错,那就是过分将石堪代入自己的立场。在他们看来,石堪是必然谋求南来,而且形势应该极为紧迫。所以他们一直以来所做的准备,都是集结重兵于河南,而后与石堪展开大战,甚至在抵达黄河之前就有可能爆发大战。

    然而石堪或许对形势认知没有那么清晰,或许所辖部众掣肘太多,在河南所布置的兵力真的是微乎其微,而且就连这些兵力,只怕都是各部将领们私自派遣,首先在地域上达不到守望相助的防守需求,太过分散,其次在兵力上似乎也不是在将淮南军当作对手。

    这一点,督战扈亭的胡润最有发言权,在沈哲子示意下,将此战过程始末详细讲述一遍。从其描述中可知扈亭这一部敌军,无论是在军备武装上,还是在资用准备上,都不符合长期据守的标准。

    换言之他们应该根本没有意识到淮南军会在这个时间段发动进攻,否则那就太过自大了。虽然淮南军到达的仅仅只是前路万数人马,但如此粗疏的备战情况也真是找死。

    这样一个事实,分析出来其实并不困难,或许此前他们还不相信,但眼下已经兵临河南,所面对仍是这样的对手,可见事实确是如此,石堪真的没有将淮南军当作需要严阵以待的对手,或者最起码在这一个时间段没有。或许其人对淮南军有重视,但这一份重视并没有落实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上。

    对于这样一个分析所得,淮南众将俱都有些无法接受,因为事到如今,淮南军的作战目标已经极为清晰,数万人马北上就是为了要与石堪恶战于黄河,但对方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竟是一副不设防的姿态。

    他们自然不相信石堪会是这种识见不明的庸类,要知道石堪有今时今日的名位绝非侥幸,那也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即便没有北上继承石勒部分遗产的际遇,早年在淮北也是将整个徐州死死压制住。

    “会不会是其人示敌以虚,诱人深入?”

    乔球继续发问道,毕竟淮南对于邺城的情况掌握也不太清晰,极有可能石堪故意在河南摆出不设防的姿态,而在河北陈设重兵,等待淮南军自投罗网或者半渡而攻。毕竟在地理上而言,黄河地近邺城,乃是石堪的主场,以逸待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做出怎样的布置都不为奇。

    沈哲子听到这个问题,也饶有兴致望向谢艾,这其实也是他迟疑难决的原因之一。毕竟以淮南军当下实力,以及春末以来的大举动作,任是何人都不能如此忽视。就连更往北的石虎都有所洞见,主动将军力往河北收缩。石堪身处首当其冲之地,若真视而不见,那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若石堪非是不觉,而是不能,是否有此可能?”

    谢艾讲到这里,已是眸光闪闪:“向年都督力挫季龙,恰逢世龙新丧,羯部崩塌,石堪虽为世龙养子,终究远于承嗣之外。其人旧立淮北,绝非河北筹算之主……”

    谢艾分析良多,但核心只有一点,那就是邺城目下形势,已经接近失控边缘。石堪虽然是石勒的养子,但本身不具法统优势,兼之河北又不是他根基所在,或许已经丧失或者说部分丧失邺城的主导权,因此在河南才会出现如此让人猜度不透的局面。

    沈哲子听到这里,已经忍不住从席中立起,转身面向大帐中所悬挂的一份河北地图。这一份地图,并非出自淮南,而是早年河北之众劝进元帝所进献的图籍其中一幅,距今已经接近二十年的历史,实际上参考意义已经不大,但却是如今淮南甚至是整个江东所保存最详实的河北地图。

    此前淮南在进行互市商贸的时候,其实也在用心搜集关于河北的诸多情况,但指望通过那些蜗居一地的乡宗获取到准确的河北资讯,就算那些人敢说,也要沈哲子敢信。而且凭着那些片面信息,很难拼凑成一张完整的图籍。要知道江东朝廷已经二十多年绝迹于河北,哪怕是祖逖北伐之势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能突破黄河一线。

    沈哲子包括淮南都督府如今所知河北形势,最确凿可信便是钱凤早前在河北活动所得一些讯息,所以越过黄河之后,整片河北之地对于淮南军而言,就是一片战争迷雾。几年前石虎率众南下,在这方面吃了不小的亏,就是因为根本不了解在那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沈哲子在淮南强势崛起,对淮南的情况判断失误。

    现在面对这一困扰的是淮南军,需要做出抉择的也是淮南军。谢艾的判断,大半符合沈哲子所想,他也觉得石堪最起码丧失了一部分对于邺城的掌控,否则不可能在河南全无布置。石堪如今的处境近似于日后的冉闵,但较之冉闵要更恶劣得多。

    最起码冉闵一直是石虎麾下颇受重用的将领,而且石虎的暴政已经令民族矛盾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程度,而且在石虎在位期间对于羯族本身的军事组织包括河北晋人门户是持一种打压态度,他主要倚重的是苻洪和姚弋仲这些关中武装力量,在打压鲜卑慕容氏的时候,又无可避免将河北乞活军给扶植起来。

    所以冉闵在反噬羯胡的时候,一方面倚重于李农的乞活军,一方面通过民族矛盾,能够短期之内获得河北的主导权。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氐、羌武装力量急于返回关中,并没有加入到羯国权力斗争中来。

    石堪能够拥有如今的权势地位,本身已经是因缘际会,而且其本人的军事能力以及个人威望,又远远弱于后来的冉闵。作为一个从淮北内调到羯国核心之地的将领,本身就根基浅薄,所以谢艾这个判断,是完全有可能成立的。甚至包括沈哲子自己,其实也早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猜测。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首先石堪并没有在河南陈设重兵以防备淮南军包括徐州军的进攻,这极有可能是因为他的部下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对回归河南的。其次酸枣之众在得知扈亭被袭击之后,非但没有前来救援,反而主动放弃酸枣,更说明这些河南之众本身并没有一个统一部署,而且极有可能彼此已有积怨存在,以至于酸枣的羯胡军队以自保为主,见死不救。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在黄河北岸,石堪也极有可能根本没有置备足够兵力,黄河南岸的虚弱根本就是他力有不及,而不是所谓的诱敌之计。

    如此一来,淮南军如果出现在河北,极有可能引发莫大的变数,甚至于引发石堪军队的崩溃。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猜测,可以想象,但不可以此作为目标。

    原本这只是沈哲子一个人的猜测,而且他自己也不能肯定,因此心内分外纠结。可是现在听到谢艾与自己判断颇有相近,心内自然不乏振奋。其实要证明这一猜测是否正确也很简单,那就是投放一部分人马过河试探。但假使这一猜测有误,这一部分人马将会正入彀中,十死无生!

    旁人尚在消化谢艾这一判断所蕴含的信息,沈哲子已经有了决定,他转过头来望向谢艾,沉声道:“若我派遣主簿过河,是否敢行?依你所见又该投入多少兵力,方可打开局面?”

    谢艾听到这话,双肩蓦地一震,他能做出这一判断,自然也能想象到一旦判断失误过河之后将会面对怎样凶险的局面。但他之所以震惊,还不是因为引火烧身,而是因为都督似乎也认可他这一猜测。

    他已经熟悉淮南都督府构架如何,军政乃是两个独立或者说政事从属于军事的系统,他所担任的主簿看似乃是心腹之选,但其实根本不能涉入到军事中。可是由于所见相同,都督似乎要给他开出一道特例途径。

    “若得胜武军三千卒众,末将愿渡河复土,浴血河北,死战无退!”

    谢艾自知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同时也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心知一旦抓住这个机会,他才会成为都督真正的心腹之选,因此站起身来,肃容说道。

0901 一网成擒() 
灵昌津位于延津东北方向,乃是黄河中下游难得一处水道还算狭窄的津渡,其实从单纯的渡口而言,灵昌津算不上条件优越的津渡,此处南北两岸都有大片的滩涂,舟船很难直接靠岸,而且在上游不远处有清水注入黄河,水流略显湍急。

    但是早年石勒与刘曜争胜中原之时,河水结冰,冬日抢渡,自觉乃是神灵之助,所以后来此处也就经营成一个渡口。而且由于此地水道狭窄,南北航程要短得多,不独军用,也多民用。

    尤其上游的石门津、下游的白马津,俱都是这一段黄河上规模极大的重要港口,灵昌津夹在中间不甚起眼,偶尔某些时候还可略收奇兵之效。

    灵昌津所在便是陈实所经营的退路所在,一则早前他渡河南来本就是自作主张,兼之当时酸枣还在陈光控制范围内,不敢过分引人注意,二则他并没有太多舟船可供使用,哪怕至今实力已经不弱,所掌握的舟船也不过三十多艘,其中多半还是满载不足百人的小船。

    此处经营大半年之久,滩涂中被开辟出一片面积达于近百顷的空地,又有一条长达数里的排栅道路可以直通滩涂深处的水营,因此倒也颇成规模。

    但是由于撤退的仓促,眼下这一片区域中可谓是杂乱到了极点。除了陈实所部数千卒众以外,还有许多被掳掠来的男女乡众,其中不乏老幼病弱。这些人之所以被裹挟来,倒不是说陈实体恤人命,只是担心若将这些人抛弃于途会因此暴露自己所部人马的行踪。

    所以在到达藏身地后,这些被掳掠来的人口其中不堪用的老弱之类便都被驱赶进营垒外苇塘中由其自生自灭。至于其中的男女丁壮,则被集结起来挖掘沟堑,假设栅墙,紧急修筑各种防御工事。

    至于营地中,一时间也是杂乱无比,许多刀枪军械被丢弃在空地上,各部兵长则在叫嚷着召集清点自己的部众,也有一些兵卒们斗殴扭打在一起,争抢明显不足的营帐。

    “营中所储谷米杂菽合五千三百斛,营帐炊灶七百六十,弓弩械具一千二百具,箭矢一万一千,甲具……”

    大帐中,掌管资械的部将捧着籍册汇报如今营储各项物资,陈实则半仰于高榻上,双目微微合起,心情恶劣之余也不乏几分庆幸。

    幸亏他此前只是将酸枣当作一个单纯的驻兵营地,并没有长期据守的打算,所以凡有掳掠货用,俱都转移到灵昌津附近这个秘密基地中。

    这些物储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食粮,以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