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哲子看到这一幕,却有些傻眼,没想到自己苦劝半晌,反而坚定了老爹谋反的决心。古人的脑回路,果然不同于后世。眼见老爹大笑出门,他将心一横,决定使出自己倚为杀手锏的一招:“父亲且留步,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商讨”

    :

0003 门第之婚() 
沈充此时正壮怀激烈,心无杂念,儿子的出众表现令他全无后顾之忧,哪怕此番不能成事,他也不怕后继无人。听到沈哲子的呼喊,他收住脚步转回头来,戏谑笑道:“我儿还有何赐教,为父洗耳恭听。”

    沈哲子走前,认真说道:“父亲既然与王大将军相约为事,枯荣已为一体。儿子冒昧,想请父亲为我求一王氏女郎,以为佳偶。”

    这是沈哲子的杀手锏,虽然一个八岁孩童惦记娶媳妇总感觉有些怪异,话说出口,沈哲子心里已经充斥着浓浓的羞耻感,但这件事肯定能够打消老爹沈充对琅琊王氏最后一点侥幸幻想。

    士族门阀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门第婚,士庶之间门第不配,绝不通婚。这在两晋之交的南渡侨姓之间执行的尤其严格,这些侨姓借助彼此通婚打造出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圈子,以维系彼此之间的联系,利益共享,保证其政治优越地位,完全将江东士族排斥在外。作为侨姓领袖的琅琊王氏,算江东顾陆之类一等门庭也休想娶到一个王氏女,更不要说吴兴沈家这种更低一等的家族。

    果然,听到这个要求,沈充脸流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王氏高门,又是侨族,雀儿这念想,实在是强人所难……若求佳偶,咱们江东自有温婉女郎,哪怕顾陆之家,只要雀儿你意,我也能为你聘为家妇。”

    沈哲子自然知道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自己这想法绝无可能实现,甚至一旦流传出去,马会成为人人耻笑的笑柄。但正因不可能,他才提出来。说实话,对于那些士族高门家的女儿,他是丁点兴趣都没有。这些家族不乏嗑药成瘾的人,也不知道对后代有没有影响。算真要娶妻,沈哲子也希望能尽量在平民之家挑选,免得祸及子孙才悔之晚矣。

    “非常之人,乃行非常之事。王大将军既然欲以人臣得享尊位,化家为国,怎么能囿于门户之见?寒门壮士尚帝室之女,前朝近世俱有援例,又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沈哲子条理分明说道,走到老爹面前,神色更加郑重:“况且,有此婚约,是各自安心,互不相负。欲谋大位,岂有不舍一女的道理”

    沈充听到这里,双眉紧蹙,背着手在廊下走来走去。沈哲子这个提议,实在是深合他的心意,尤其那个“各自安心”。王敦欲行谋逆,放眼吴地各方,自己是他最强大的依仗,此前甚至还有裂土为封这种妄语大话来拉拢,可见彼此之间还是有怀疑。如今自己不求封土,只求一个王氏女郎做儿媳,是再合适不过的要求。

    彼此之间若有姻亲,自然嫌隙尽消,可以亲密无间的合作,两下便利。但如果王氏不允,那么沈充觉得自己该仔细考虑一下王氏究竟值不值得自己毁家纾难的去辅佐。但这试探之举却有一点隐患,那是一旦不能成事且泄露出去,那么对儿子以后的名声肯定会有打击,会遭到时人的嘲笑。

    若在此前想到这法子试探王氏态度,沈充可能还会没有顾虑的试一试,可是现在见识到儿子少年老成、思虑见解甚至自己还要深刻,沈充却不想让儿子担一个“妄诞”的污名,因此沉吟不决。

    沈哲子大概猜到老爹在担心什么,尤其觉得不理解,用区区一个名声试探出王家到底靠谱不靠谱,继而避免无谓的牺牲付出,这有什么难以取舍的?说实话,他一点也不想在这东晋朝廷刷声望,尤其那些名士行径怪癖,想想觉得恶寒。

    “父亲,这还有什么可考虑的。那王家祖卧冰求鲤,自残奉亲,儿子如今自污探路,令父亲趋吉避凶,不让先贤专美于前。”沈哲子又苦心劝导。

    沈充却不回应,负手立在廊下,抬头望天,久久不语。忽而长叹一声,拉过身高只到自己肋间的儿子,拍着他肩膀喟叹道:“我儿年方八岁,竟发谋国之论,岂非天授之才?我虽痴长,却是耽于浮尘日久。料那王家无女堪配我麟儿,休矣,从今起草庐闲卧,只听风雨。”

    他终于决定放弃举兵响应王敦的打算,也不想以求婚试探王家心意,只是眉宇之间不乏寂寥。放弃一个筹划经年的计划,于他而言,也是分外艰难。但一想到儿子先前一番表现,原本失落的心情又大感宽慰。相对于舍命去拼搏一个渺茫机会,他觉得将儿子教养成才对家族的兴起意义更大。

    见老爹终于不再固执己见,沈哲子也松一口气,他对东晋之初的政局演变虽然不是了若指掌,但也通晓一个大概。老爹能够激流勇退,虽然后患不少,但总好过丧命。如果真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们家能够活下来的也只有那个襁褓的小沈劲,而且一生背负污名,要用北伐血战至死才能洗刷,重振家声。

    正在这时,那先前乘牛车离开的沈祯又返回庄园,大步走来,脸隐有喜色,远远便说:“士居着人请我回来,可是回心转意?”士居便是沈充的字。

    沈充面露疑色,转头望向沈哲子,见儿子微微颔首,心内又是一。对于沈哲子能够见微知著,看出沈祯的来意,这是一个八岁孩童能有的智谋眼力?简直是智近乎妖。

    “五兄见谅,充确实有意转,请五兄转告朝诸公。”

    沈充请沈祯入厅,同时对沈哲子招招手:“你也进来吧。”

    进了厅,各自踞案而坐,未等侍女奉茶汤,沈祯已经一脸喜色道:“士居能够迷途知返,归于朝廷,司空之位,俄而可得,这是咱们整个沈家未有之荣耀尊位啊”

    沈祯在建康朝廷为郎官,因与沈充同宗,此番受皇命来劝降沈充,皇帝不惜许以三公高位,可见对沈充之忌惮。沈祯原本被拒绝,心情抑郁准备回去复命,却不想又有转机,自然喜不自胜。若此番能够完成使命安抚住沈充,朝廷给予沈充的司空之位能否落实还在两可,最起码他自己是大功一件。

    沈充却不急着表态,先唤来歌姬舞女数名于厅下翩翩起舞,吴语软侬俚曲婉转,意趣盎然。沈哲子踞坐老爹左手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不免多看几眼,继而便有些心虚,偷眼看看老爹,沈充却并没有关注他这里,手指搭在案沿打拍和曲。

    对于老爹这种光天化日之下,带着自己这个未成年公然狎妓的无耻行为,沈哲子充满鄙夷,旋即便心安理得的欣赏歌舞。说实话,跟后世那种光影配合、舞台华美的劲歌热舞相,眼前的舞曲配合略显寡淡一些,但观赏性却强了数倍都不止。曲声缠绵靡丽,舞姿撩人心怀,颇有闷骚内媚雅韵意趣。

    沈哲子可是知道,自己这个老爹不只是采铜铸币的金融寡头,还是三吴之地首屈一指的娱乐大亨。位于前溪的别业庄园蓄养大批歌舞乐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吴地都是行业翘楚,以至于后世江南伎家半出于此。有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老爹做靠山,沈哲子的高配穿越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相对于那沉湎歌舞女色的父子两个,沈祯显得有点不淡定了。虽然同为吴兴沈氏,但房支不同,沈充这一脉乃是当下最显贵的一支,相而言,沈祯要逊色得多,处境也不如沈充这么超然。他身负皇命而来,自然迫切想要知道沈充又把自己叫回来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其实从自己内心而言,沈祯未尝不希望沈充能够举兵起事,如前年一样长驱直入建康城。他这郎官散职还是承了当年沈充作乱的余泽,建康城里那群侨族是贱骨头欠收拾,不给点颜色看看不知道吴兴沈家究竟有多强。

    算沈充起事失败,遭殃的也只是这一支,朝廷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扩大打击面。正如王大将军兴兵于外,王司徒照样稳坐枢。以血脉论,王敦王导的关系可沈祯与沈充要亲近得多。

    不过,朝廷给沈充开出的三公尊位条件也让沈祯心动不已。一旦沈充位居三公,提升的可是整个沈家的门第,耐下心经营些年,吴兴沈家未必不能一举压过顾陆朱张之流,沈家子弟自然也能雨露均沾,各得其利。

    因此,沈祯的心里很矛盾,思虑之纠结还要甚于沈充这个当事者,美眷翩舞于前却视而不见,一副如坐针毡的模样,频频目视主位的沈充。

    沈充却不此深谈,间或转头对沈祯笑着点评歌舞优劣,过了将近半个时辰,他才拿起手边的铁如意敲敲案几,招来一名甲士扈从耳语吩咐几句。

    那扈从退下不久后端回来两方盒子,在沈充目示下放在了沈祯面前案。

    沈祯不知何意,见沈充示意自己打开,这才伸手取下盒盖,只见木盒里各自摆着大大小小的印章,竟是沈充自己的官印。他脸色一变,语调微颤道:“士居这是何意?”

    沈充遣退歌舞伶人,然后才对沈祯说道:“请五兄回禀朝廷,充虽不肖,但也是伏于王化的晋臣,往年附于王大将军骥尾而起,所为拨乱反正,心实拳拳,并无贰念。不意朝廷对我误会至斯,币重言甘以诱我,这是君臣各失其正。道既不行,我当从于仲尼季路。”

    :

0004 北风扬尘,时之大哀() 
沈哲子竖着耳朵听老爹怎么说,咂摸良久,不由得对古人的无耻大开眼界。 老爹这番话用人能听懂的话来说是,我虽然跟着王敦造反,但心里对朝廷是忠诚的,光明磊落。朝廷却用三公高位来诱惑我,这是对我猜忌看不起我,没有为君者的威仪和不偏不倚的态度。既然朝廷不信任我,老子也不愿意跟你们玩了,要学孔子和子路一样乘桴浮于海,不再做朝廷的臣子。

    单听老爹说的这么理直气壮甚至不乏愤慨,若不知道他所思所为,沈哲子还真要以为老爹是什么孤直忠臣,干、屈原之属。做坏事不稀,难得是把坏事做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果然是流氓不可怕,怕流氓有化。

    当然前面这些废话都可以省略,这段话最重要还是最后引用的那个典故。

    孔子说,我所奉行的道义不能行布天下,留下来也没意思,不如泛舟于海,我的弟子里面愿意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仲由听了这句话很高兴,以为夫子真要只带着自己四处浪荡。孔子见状后又说,仲由勇气还要远胜过我,可是咱们去哪里找这造船的材料呢?

    孔子因为政令不行偶发牢骚,仲由却信以为真。但其实孔子并没有遁世之念,哪怕时局艰难,也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而仲由则是勇武无惧,沈充借以自取的却是这种不服朝廷政令的意思。

    沈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朝廷误解我,我心里很委屈。究竟我是做发发牢骚然后继续担任臣子的孔子,还是做勇武壮烈、不服朝廷政令约束的仲由,要看朝廷想怎么处置我了。

    体会良久,沈哲子更对老爹的胆大妄为无佩服,算已经放弃谋逆,还是引而不发给朝廷施加压力。难怪家累万金,良田美眷无数,仍然敢跟随王敦作乱,一反再反,不愧是个枭雄人物。与之相,沈哲子发现他除了对历史走向的先知先觉之外,对于当下时局之内的判断,其实还是不老爹的。

    沈祯却有些迟钝,看着摆在案的官印,眼神略显呆滞,期期艾艾道:“士居,何至于此?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眼下枢里也是纷乱得很,局势未算危急……”

    “五兄,不必多说了。你如实将我的话回禀朝廷,你有皇命在身,我也不便久留。”

    沈充不愿再多谈,起身送客。沈祯有心再劝,却没有合适的时机,被一路送到门庭之外。将车之际,只见旁边还有数驾牛车,好道:“这是何意?”

    “五兄心有挂碍,舞乐纵美也难体会精意。我将先前那八名女仕送至府,五兄闲居无事时,可纵意欣赏咱们吴乐精妙。”沈充笑着解释道。

    “这、这怎么好意思……”

    沈祯听到这话,喜色敛不住的涌出来,他自然知道沈充蓄养的前溪歌姬驰名三吴,但凡士人皆以家能有前溪歌舞伶人为得意事,有的人家甚至因为没有前溪伎待客而紧闭门厅不敢与人往来交际。没想到此行竟有如此意外收获,沈祯喜出望外,继而连心的忧虑也抛之脑后,对沈充谢道:“却之不恭,我回建康后,定要尽力为士居斡旋”

    “五兄有心了。”

    沈充笑着站在门庭前目送沈祯离开,沈哲子垂手站在老爹身后,心里却对这种将人当做礼交际应酬的恶习颇感不适意,心里暗暗决定,算不能影响世俗禁绝此风,自己也绝不做这种事。

    回到了家,沈充换下戎装,招呼沈哲子同进房。房很大,堆满了轴、竹牍之类,而且竹牍的例还不在少数。这让沈哲子颇感意外,按理说东汉时便有蔡伦改革造纸术,怎么到如今还有简牍在使用?莫非是当下造纸术还只在北方盛行,南方还没流传开?

    不过很快,沈充取出一卷纸轴打消了沈哲子刚冒出来要开金手指攀科技树的打算。老爹手里那纸轴洁白平整,纹理细腻,虽然不同于后世沈哲子所知的宣纸,但质却不逊色多少。

    将纸轴摊于案,等待仆人磨墨的间隙,沈充手掌虚案在纸面,突然叹息一声:“箔纸犹在,张伟康已为枯骨。我非有心害他,奈何时势迫我。北风扬尘,坏我吴风流,时之大哀。”

    沈哲子微微错愕,思忖一会儿才明白老爹在说什么。晋人是这点不好,有话不好好说,总喜欢故弄玄虚。所谓箔纸便是沈充面前的纸张,是嫩竹纸的一种,正是由老爹口所说的张茂张伟康发明制造。张茂是所谓顾陆朱张当的张家子弟,前年王敦第一次做乱,张茂正官居吴兴内史,因为阻挠老爹招募乡勇,被沈充收而杀之。

    这么一算,吴士族死在老爹沈充手里的不在少数。不同于那些夸夸其谈的士大夫,这是一个真正狠辣果断的悍人。

    沈充提笔蘸墨行,也不避讳沈哲子。沈哲子今天的表现让沈充大感诧异,不再将之视作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存了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的意思。

    沈哲子见老爹时而运笔如飞,时而皱眉沉吟,连续写了数封信函,心里猜测大概是为此前谋逆之举善后。至于写的什么,写给什么人,他却看不大明白。一来是因为阅读习惯的不适应,二来也是魏晋行字体字迹大异于后世,以沈哲子这方面的造诣,能够依稀看出老爹的字体似乎是隶的一种,已经很难得。

    沈充写一封信函,便让门外守护的门生送出。

    所谓的门生,可不是海滩杜老板门下那种。两晋之交士族力量强大,不只是因为政治的优越性和财产的雄厚,各自也都拥有不容小觑的私人武装,门生义故、部曲私兵、荫户佃客、僮仆侍者之类,集合起来规模极大。

    譬如老爹沈充响应王敦起兵,振臂一呼便聚万余人之众,这自然不是因为老爹德行出众感化乡人,其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沈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私人武装。正因为拥有如此强大,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私人武装,吴兴沈家才能成为江南豪族之首,兴兵作乱也在一念之间。

    义兴周氏三定江南,其相当一部分对手是此类武装。以此邀功进阶,却被更狠的老爹沈充黄雀在后给抄了老底。这些士族土豪之间的彼此仇杀,大半都是利益之争,并没有正义或邪恶的区别。

    沈哲子自认对当下时局之内扑朔迷离的线索脉络认识不如老爹深刻,便坐在一边,仔细观察看老爹打算如何善后。

    最开始的几封信都是送给三吴本地的家族,想来老爹是打算联络盟友守望相助,以此对抗后续朝廷的打击,其不乏吴高门的顾、贺等世家,看来吴地士族也是各自都有利益小圈子,而非一盘散沙。

    然而接下来联络的几个目标,却让沈哲子颇感心惊肉跳,其两个赫然是历史朝廷倚重平叛的流民首领兖州刺史刘遐、临淮太守苏峻。只不过,沈充传信给这类人的时候,除了信函之外,还命人携带大量财货,钱数百万,绢数千匹。

    虽然还不清楚当下物价如何,但沈哲子听到如此庞大数字,便已经倍感心惊肉跳。看来老爹家业虽然大,花钱也狠。几百万钱财挥洒出去面不改色,倒是自己这个后世穿越来的屌丝倍觉肉疼,颇感羞耻,暗道以后自己也要适应这种挥金如土的土豪生活,不能弱了底气。

    沈充最后一封信送出的目标,则更让沈哲子大开眼界,竟然是时任交州刺史的平南大将军陶侃

    :

0005 传世家学() 
在后世历史,腐朽的门阀执政的东晋朝廷,寒门出身的百战名将陶侃绝对是一枝独秀的存在。只可惜眼下被王氏兄弟所忌,发配到交州偏远之地,因此沈哲子在先前分析的时候并没有将之考虑在内。可是老爹在考虑善后问题的时候,却并没有忽略这个大能,可见心思之缜密远非自己能。

    历史,陶侃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冷落,等到王敦死后,朝廷几无可用之将,便将之调任荆州重镇以削弱琅琊王家在地方方镇的力量。这一个时期的陶侃权势也达到顶点,尤其是在苏峻之乱后,甚至曾经动念要废掉枢执政的王导,可见权势之大。

    沈充送给陶侃的礼物却不是财帛,而是数百顷的土地并奴仆歌姬近百,与同样掌兵的刘遐、苏峻之类不同。这其的差别,沈哲子咂摸一番,越发觉得老爹实在了不起,对于局势乃至人事洞察入微。浮财再多,也无法与兴家立业之本的土地人丁相,可见在老爹心目,陶侃的重要性远远胜过前者。

    对于老爹大贿陶侃的行为,沈哲子心里颇不自在。在他心目,寒门出身得居高位的陶侃那是一个德行能力俱佳,白玉一般无暇皎洁的完人,怎么能跟老爹这群目无朝廷、无视礼法的豪强宗贼暗通款曲、沆瀣一气心里弥漫着一股偶像幻灭的失落。

    不过转念一想,所谓升官发财,凭什么那些尸位素餐的士族废物能高官得做、富贵得享,而像陶侃这样真正有能力的人杰要甘于贫寒?这么一想,也释然了,继而又想到或许多年后陶侃的后人陶渊明可能在自家老爹送出的土地南山采菊,沈哲子隐隐有种见证历史变迁的成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