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木工机床,是推广机械设备,或者说是推广机械技术最好的教具。

    谁敢说大宋工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学会了改进与展?从简单的零件组合上学会了更复杂的组合方式?

    哪怕是为下一步升级到机加工车床上做了铺垫也是好事。

    八道河造船厂,一天最多同时下海五艘二百吨级以上的海船,二十几个干船坞全都开工,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船用标准件。

    在造船厂的木工车间里,几百台木工机床轮班操作,他们只能采用人停机器不停的办法来加工,这样才能满足海船的制造需要。

    一艘标准的海船,除去木材外,它还需要几百个不同的材质零件。

    因此,造船业可以看成拉动工业化的另一个办法,它对各行各业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

    在流求岛,工业化的展可不仅仅是依靠纺织业拉动那样简单。

    这种造船业的展不是张国安岛主强行推动,而是巨大的需求自觉推动的。

    比如大型专用运输牲畜的运输船,不光他们自己需要,吕氏集团也需要。

    因为当初吕文焕一眼就可以看出,它可以随时改成运兵船!

    张国安岛主最喜欢这种财大气粗的顾客,一次定购就是五艘的水平,这样的利润是惊人的。

    张国安岛主不舍得让流求海军充当运输人员,但是人家吕氏集团却认为大宋水军给自己家干私活是天经地意的事情。

    他们从来不缺水手,甚至还可以无偿支持一下流求岛,真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的大军阀。

    至于说张国安岛主推行标准件制度的好处不必多说了。

    但是,大宋军阀们的好日子,随着和平的意外降临而要有结束的意味了……这是大宋的政治传统,一有机会就会坚决不动摇的!

    大宋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这是很久的传统了。

    大宋的军制是把禁卫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的“三帅”三足鼎立,这样谁也无法独立掌握禁军。

    而且,大宋的官家又额外建起了一支御前火绳枪军……本来都以为是让大宋官家有个好爱好,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强军。

    大宋原本就是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

    就是说,这“三帅”平时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是没有权力调动禁军。

    调动权归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别想调动一兵一卒,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军事政变的可能。

    但是,前几年鞑靼强盗集团造成的军事危机,使得大宋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政治传统,给了前线的军阀们前所未有的权力,相当于在某个战区内党政军一把抓了。

    可是现在情况生了变化,没有了十分紧迫的军事压力,大宋又准备扬政治传统了。

    他们先下手的就是对付吕氏集团。

    吕氏集团这些年来,借助战争时机了大财,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向******致敬)。

    很快御使台就有御使连续弹劾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及其家族的四大罪状,均与经济事物有关,没有从政治上进行打击。

    京湖制置使吕文德当时气急败坏,认为这是文官集团大搞走兔死,猎犬烹的计谋!

    紧接着他收到了平章贾似道的密信。

    在信中,平章贾似道声称,这个弹劾不是他主持的,是另一派文臣。

    暗示他要把军中账目做好,自己要公开派人来实行“打算法”,就是要查账了。

    还含蓄地劝他要收手了,别肆无忌惮地借用军队士兵来个人之财,好好写一份自喻书,罚酒三杯,一切就过去了。

    最后有一段话极为含糊,京湖制置使吕文德看了半天没有明白。

    他让众位幕僚一起研究……最后明白了,要他主动请求一位主管行政的文官来,最好是平章贾似道的人。

    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自己叹了半天的气,想,还不如不和谈呢。(。)8

第七十三章 眼光向外看吧,大宋() 
其实京湖制置使吕文德不必要叹气,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大宋的政治传统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网

    大宋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

    宰相大权分割成了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将部分行政权交给“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同时又设“三司”来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

    在地方上,同样也大行其“分权”和“制衡”的秘诀,规定地方官由中央派出,任期只许三年。

    为防止一把手独断专行,还为各地知州设立了名为通判的副手,来监督知州,同时又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取消地方上的财政处理权。

    虽然代价是形成大宋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大宋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豪强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也不会有可以与中央对抗的封疆大吏与政治大家。

    大宋的官家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同武官一样,由于鞑靼强盗集团的军事压力,大宋的宰相也达到了大宋历史上没有过的宰相专权,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上之上的层次。

    前文讲过,被大宋官家呼为“师臣”的平章贾似道就是这样,由于战争需要,他一边是宰相,另一边又兼任枢密院的枢密使,同时管着国库,就连大宋官家的内府库也有能力施加影响,军权,人权,财权一把抓了,把副手参知政事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点。

    这是让一个政治家多么爽的权力配制啊!

    他借着鞑靼强盗集团的军事压力,打击异己;又借着流求岛的力量,力逼鞑靼强盗集团言和;利用大宋百姓不喜战争的心理,轻而易举地把太学院里的太学生统一了思想。

    在《民声报》的引领下,整个大宋的舆情全是正能量,全是歌颂。

    这些都是多么漂亮的政治手段!

    但是,随着军事压力的解除,大宋的政治传统力量开始回归了,就算平章贾似道平日再强势,他也无力与全体文臣为敌……他不得不交出了枢密使这一职位,紧接着又还权与参知政事……对他的重要盟友,京湖制置使吕文德的打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说实话,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汉族人的性格。

    历史上汉族人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

    宋代民间流行的俗语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钉”。

    在宋代,将军们不管立了多大功勋,也难有文臣那样的风光。

    有人说,即使是率兵数十万,收复幽蓟十六州,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宋代男人开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在日复一日的浅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

    他们的体质越来越差,性格也越来越细腻。

    所以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大宋通过整体民族的文雅化保证了赵家人的政治安全,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

    虽然宋代物质实力远在“四夷”之上,但缺乏战斗力的军队,过于分权的官僚体制,却使宋朝数百年间积弱不振。

    也许正是如此,大宋才开始一步步走向了崖山。

    建立一个朝代,可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完成;但是毁灭一个朝代,这却需要一个系统工程,诸多原因联合生作用。

    当然,就对现在的大宋人来说,他们谁也不会意识到真正的根源在哪里,甚至可能连一个枝节问题也想不到。

    但是远在流求的张国安岛主却密切关心着大宋政坛的变化。

    别的不说,张国安岛主每一次都认真读大宋的官方报纸《邸报》。

    前文说过,《邸报》,是大宋政府内部传播政治信息的一种媒介,由进奏院编辑出版行,属于政府公文或政报,某种意义或程度上具有时政类新闻报纸的属性及功能,主要供各级官吏及相关人员,旨在了解、认识国家政情及政治动态。

    大宋民间的报纸往往转载它上面的内容,但是,张国安岛主还是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原版的《邸报》,他怕转载的报纸有各种倾向性。

    比如《民声报》的倾向性就很强,一直在宣传平章贾似道的工作成绩,暗示宰相权力集中制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工作……这样的报纸,他们的转载就必然会有针对性了。

    张国安岛主心里暗骂,刚过上两天好日子,大宋又开始折腾了。

    什么文官和武官之争的,就是个人权力的争斗!

    但是,他无法干涉大宋的内政,甚至连在《流求周报》上都不能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

    大宋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内斗,表面上是文武两个派系,其实根子是相当多的文官对平章贾似道的专权不满,要求重新洗牌。

    这个关口,张国安岛主可不想让流求岛卷入他们的政治内耗中。

    《流求周报》开始大篇幅报道鞑靼强盗集团的军事行动了,张国安岛主不得不把大宋的眼光往外面的世界引导。

    鞑靼强盗集团这一阶段的军事行动也确实让张国安岛主有些看不明白,在大头目忽必烈的带领下,他们突然对窝阔台汗国长途奔袭,而且窝阔台汗国的传统盟友竟然都按兵不动!

    大头目忽必烈灭了自己兄弟国家的消息传到张国安岛主这里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这个时空,哪个国家都是看重细作行为,都往对方的国家安排间谍人员。

    流求岛虽然展较晚,但是他们也把自己的细作安插到了所谓的鞑靼强盗集团管治地上,甚至到了四大汗国的国内。

    至于说他们能够到达,而且还能进行商贸的地方,更是安排好了人员,定期传回消息。

    相比较而言,伊尔汗国和大宋的北方大6的消息还算快一些,毕竟有海路可通。

    而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这三国要不就十分遥远,要不就深处内6,消息的传递十分困难和漫长,一年能传回一次,这都是细作非常用心工作了。

    张国安岛主皱着眉头看着大概性的地图,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头目忽必烈怎么会忽然放弃攻打自己的山东半岛,也不理会大宋了,竟然跑到北方去折腾了?!

    加上先前强行迁徒沿海百姓进到内6居住的行为,鞑靼强盗集团是不是准备放弃中原?!

    可惜啊,整个大宋现在又开始走老路了,没有人关心外面的世界。

    张国安岛主让杨友行多写一写鞑靼强盗集团的所作所为,希望能引导开整个大宋的眼光,向外面看看吧,我的大宋!

    但是,他其实真的低估人家大宋的水平了……(。)8

第七十四章 反间计对反间计() 
大宋时期,枢密院与中书号为“二府“,中书主政,而枢密院则掌管军国机密使、兵防、边备等,

    枢密院的最高主官为枢密使,次为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中签书枢密院事。?〔 ?

    这是大宋国防事业官体系,属于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是没有统领军队的权力。

    当平章贾似道不得不让出枢密院使的职位后,新的枢密院的领导班子开始运作了起来。

    但是,圈子外面的人也许看不明白,比如张国安岛主。

    他见《邸报》上左一句祖宗成法,右一句自古以来,眼见着大宋这辆华丽的破车本来偏离了历史轨道了,但是眼见着又往作死的路上奔跑!

    文官与武官相斗,文官与文官相斗,武官与武官相斗,各种排列组合全都有了。

    在极权的政治生态中,朝内无派,千奇百怪;派内无帮,纯属说谎!

    还有各个小山头,团团伙伙全都有了。

    当然,张国安岛主能理解,但凡是极权政治,只要做大做强,这都是必然出来的现象。

    还好吧,大宋还是当大宋官家赵禥是真龙天子,皇权社会嘛,最终结果必须听他的……要是出现了九龙治水的现象,大家各管一摊儿,谁也不服谁。那乱子会更大了!

    朝庭内部这时各种弹劾满天飞啊,全是以反贪腐名义来打击某股势力,一时间谣言四起,什么传闻都出来了。

    御使台现在成了全国最忙碌的部门!

    张国安岛主只能摇头了,你们自己作去吧,现在虽然看不明白鞑靼强盗集团有什么用意,但是他们在北方肯定不是为了练兵,还不知道打什么坏主意……鞑靼强盗集团绝不会放过大宋的,这也是一种天然性的对立!

    只要高丽国投降,他们可以保留高丽国存在;只要因为讨伐安南、日本失败一两次,他们就可以放弃了征讨;甚至可以因为天气原因,放过天竺地区…但是,对大宋朝庭可不行,他们跑到天涯海角也会被追杀至死的!

    其实根本就是不要你投降,而是把大宋代表的文明斩草除根!

    一切都换成鞑靼式的文化……那时,他们真成功了。

    张国安岛主没有啥话语权,他只能多一点安排人去打探北方鞑靼人之间到底在做什么……

    其实张国安岛主不知道的是,枢密院主管密使的北面房和河西房两房,他们的工作一直在低调地忙碌着。

    一份份北方的情报纷纷传到这里,人家远比流求岛要知道的多。

    枢密院总共设了十二房,也就是十二个部门,他们分别是: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等来分曹办事。

    大宋几百年来,四处安插的细作太多了,张国安岛主再怎么看重情报工作,他也比不了大宋的底蕴深厚。

    群臣推出的新的枢密院使名为吴坚。

    此人今年已经六十岁,他相继任过太常博士、秘书郎、严州通判、平江知府、太常少卿、华文阁待制兼福建转运使、著作郎兼礼部尚书兼太子舍人、吏部尚书兼国子祭酒等职。

    从这些职位来看,吴坚职权渐重,至现在已为朝廷重臣。

    他眼见天下太平,本想以提举点内府参政事致仕,归老乡里,但没有被大宋官家所允,反而接过平章贾似道让出的枢密院使位子。

    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太后谢道清的表妹夫……所以,平章贾似道一声不吭地接受了被分权的现实。

    枢密院使吴坚一一批阅了北面房和河西房交上来的情报后,心中一惊,他原本还以为天下能太平十年,还想致仕呢,现在看来,那个大头目忽必烈志向不小啊!

    他马上把情报归纳了一翻,然后求见大宋官家赵禥,枢密院使有权独立向官家汇报。

    但是,大宋官家赵禥却又马上派人去请平章贾似道来同时听。

    宰相可不可以旁听?

    理论上可以的……但是,大宋官家的如此做法却真是让群臣吃味啊!

    你称他为“师臣”,这算个客气话儿,但是,不能真的事事让其参与……这将致百官与何等地位??

    好吧,大宋官家赵禥和他的师臣贾似道一起听了枢密院使吴坚的工作报告。

    大宋官家赵禥还没有说话,师臣贾似道却抢先说了:

    “呵呵,那个忽必烈向四大汗国中的三个都派出族内的使者了?唯有窝阔台汗国没有?

    此事定有阴谋!”

    枢密使吴坚的一张老脸不好看了,废话,没有阴谋我岂能上报此事?再说了,大宋官家没有说话,你竟然能抢着说话,可见你平常嚣张到了极点!

    但是,他见到大宋官家赵禥一脸崇拜的表情,似乎还正等着他的师臣贾似道往下继续说呢。

    枢密使吴坚这时抢先冷冷地说:

    “平章说的有理,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并非是事先不知情,他们都向着与窝阔台汗国相临的边界派出了重兵,但是却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忽必烈的大兵灭国,这引而不的状况,正能说明他们之间有了预谋。

    鞑靼人无情无义,天下的人伦大理,已经被他们破坏殆尽!”

    师臣贾似道也回之以冷笑,说:“鞑靼人以野兽为师,自会率兽食人!不知道枢密院下一步如何应对?!”

    枢密使吴坚这时候心中一惊,自己只想来汇报情况,还未想过有何应对……再说了,鞑靼人互相厮杀也是好事一桩,为何要应对?!

    万万不可轻启战端!

    枢密院使吴坚这时轻轻捋着花白的胡子,低不语,似乎心中有万条妙计不便与他人说出。

    师臣贾似道这时习惯性地站了起来,他背着手开始踱步,嘴上的一字胡一颤一颤的。

    “近日来,关于老夫的谣言与日俱增,这定是鞑靼人的反间之计……幸好官家英明,自当是不信。”

    枢密院使吴坚听到这里,也是点头认可,有些谣言扑朔迷离,有些则是荒诞不经,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有的谣言说,贾似道扣留北使郝经,就是为了将来与鞑靼人私下里交往,是给自己留下后路。

    师臣贾似道为此辩解说,他扣留郝经,一是因为此人助纣为孽,却不自知;二是要让那忽必烈好好看看,再派使者行敲诈之计,必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坚决不放回!

    众人想想,感觉有道理。

    有的谣言说,襄阳之战时,贾似道竟然不禀告大宋官家,只知道吃喝玩乐!

    师臣贾似道没有为此辩解,众人听了也一笑了之,这话也就骗一骗后人可以。

    不用说别的,他贾似道要是能瞒着大宋官家和太后,调动了殿前副指挥使郑文虎带军前去支援襄阳城……那他还不如直接自己登基得了!

    但是一些说他生活腐化坠落的传言,他实在是万般难辩,他总不能说自己没有一次****五个美貌的尼姑吧……拿不出证据来。

    师臣贾似道轻轻地说:“他们可以在我大宋散布谣言,我等不可以在他们国内同样照做?

    我看,就让人在察哈台汗国内散布吧,他们汗国地方略小,而且兵马不重!”

    师臣贾似道或者是蒙的,或者他掌握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规律,结果,还真叫他给蒙对了。

    当大头目忽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