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当今陛下不仅要更好的控制军队,还要进行改革,曾经在讲武堂受过教育的学生当然就更应该任用了。

    “臣敢问陛下,要对武艺课怎样变化?”俞周文却不像郑轩那样想得多,出言询问。

    “朕的意思是,裁撤武艺课。”允熥先说了这句让他们二人大吃一惊,就要出言劝谏的话,之后又说道:“朕打算在讲武堂内设立一球类活动。每班为一队,与其它班级的队伍比赛,按照比赛积分计算排名,从满分十分至最低的一分。”

    听到后半段话,俞周文与郑轩松了口气。他们听出来了,允熥的变化就是将武艺课取消,将这门课的分数挪到了这个还不知是什么的球类运动上。这样学校的制度不会发生大变化,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

    “不知陛下想要在讲武堂设立何种,嗯,球类活动?”俞周文又问道。

    允熥没有立刻答话,而是看向这间公房的门口。俞周文与郑轩也奇怪的看向大门,忽然听到敲门声,并且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官家,奴才把东西拿来了。”

    “进来。”允熥说了一句,门随即被打开,王喜从屋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箱子。允熥从他手里接过箱子,打开箱盖,从中拿出一个宽不到一尺的圆形球体,对俞周文和郑轩笑道:“这就是朕要在讲武堂推行的球类活动。”

    “陛下,这是,鞠?陛下要推行的球类运动,是蹴鞠?”郑轩问道。

    是的,允熥要在讲武堂推行的,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

    足球的历史非常悠久。战国时代,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就如此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可见至少从齐宣王之时足球就已经诞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唐代达到第一个鼎盛,而且充气足球也被发明出来。

    之后南宋时达到了第二个高峰,还出现了专门以组织足球比赛赚门票钱为谋生手段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蒙元时期江南的经济还算发达,蒙古人除了捞钱也不管别的事情,蹴鞠仍然流行。元末明初的战争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虽然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可城市经济没那么快恢复,而且朱元璋又实行严格的打击商人政策,所以百姓不太富裕,这项运动的关注度降低。

    但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城市老百姓逐渐变得富裕起来,也有些闲钱找乐子了。所以勾栏瓦舍重新兴旺起来,也有人开始以表演花式踢球赚打赏为生。允熥也是偶然听宫内的宦官提起在瓦舍里见到花式踢球的表演才想起这项运动,并且马上决定推广。

    足球身为一项体育运动,首先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锻炼身体。后世一场90分钟的足球比赛双方除守门员之外的球员要跑动万米之上,这就是超过二十里地。而且比单纯的跑圈效果要好得多。

    二来,足球也会锻炼球员的配合能力,以及队长或者主教练的指挥能力。大家都知道,想踢赢一场比赛可不是光有力气就能赢的,这其中也酝酿着战术配合,对于锻炼小队战术配合能力很有用处。

    三来,足球历史悠久,在前朝曾经兴盛过,虽然允熥推行的足球和以前的蹴鞠差别较大,但大家一听这是曾有过的东西心中的抵触就会少许多,更有利于推广。

    其实比起足球,橄榄球更符合允熥的构想:橄榄球的对抗更加激烈,身体冲撞更多,对场地的要求也更低。但一来,橄榄球这种可以用手的球类运动对大明来说属于新生事物;二来橄榄球更容易受伤;三来他也没怎么看过橄榄球比赛,对于规则并不清楚。所以他反复权衡之下决定推广足球。

    此时允熥介绍道:“这是朕让宫内的工匠做出来的一个球,牛皮做的,内部充气。将来就用这样的作为踢得球。”允熥在过年的时候除了征召大臣入宫谈论军事改革之事,也让内官监叫了几个工匠入宫研究足球,只不过没人注意而已。这些工匠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这样做出来的球弹性最好,允熥也就采用这种球。

    “至于比赛如何设立,朕也已经有了想法。以一学年为期,每个班级的蹴鞠队与其它九个班级的蹴鞠队比赛,每年级共四十五场比赛。专为袭职之人开设的一年期班每班也要组建蹴鞠队,与其它班之间互相比赛。”

    “不同年级的班和袭职班之间没有正式比赛,但互相之间可以互相踢,权做练习之用。”

    “球场的规格大约是长二十丈,宽十三丈。”因为这个年代的足球弹性当然比不上后世的足球,所以允熥缩小了足球场的大小。

    “至于规则,两队上场各十一人,其中守门员一人,其余人十人。球场两侧各设一个球门,守门员看守球门。”允熥之后详细介绍起规则来。

    俞周文和郑轩听得有些头晕。蓦然听到这么多规则,任谁也记不住。郑轩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打断说的正嗨的允熥,出言问道:“陛下,比赛这样多,陛下打算设立多少球场?”

    “朕要在讲武堂附近兴建十五座球场。每年级和袭职班各五座。平时训练采用轮流制,两个班公用一个球场,隔天轮流使用。”

    “陛下,十五座球场,讲武堂附近万万没有地方兴建这许多球场。”俞周文说道。

    “对此朕当然也有所准备。原本龙骧卫驻扎在讲武堂附近,朕将此卫的驻地挪到他处,龙骧卫原本的驻地交给讲武堂建球场。”

    听到连卫所驻地都挪动也要兴建球场,俞周文与郑轩对视一眼,知道陛下决心已下不可更改,也不敢再提出疑问,只是提一些小小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今年讲武堂已经开学,武艺课也已经开始,贸然裁撤恐怕不太妥当。依臣所见,不如今年也设立蹴鞠比赛,但武艺课暂且不取消,只是削减考试分数改为五分,待明年再取消;今年蹴鞠比赛的分数暂时也低一些,定为五分。同时提前安排好这些军士的前程。”俞周文说道。

    “也好。”允熥想了想点头答应。总要给学生们一个缓冲的时间不是。而且教授武艺课的军士如何安排也要考虑一番,妥善安置。总不能直接踹回原卫所,那样显得太凉薄了。

    之后他们二人又与允熥就细节讨论了一番,定下章程。允熥说道:“现在这些比赛规则刚刚设立,即使朕在宫内教导过的宦官也摸不清。待球场建好以后,头一场比赛由朕亲自来做裁判。以后就由宫里朕教导过的宦官做裁判。你们在讲武堂中也要选出适合做裁判的人,总不能一直用内官。”

    他加重语气:“朕构想中的蹴鞠比赛,裁判极为重要。在场上若是裁判的哨子偏偏,原本要输的队没准就赢了。你们选择裁判,一定要选不会被影响的。”讲武堂的学生勋贵子弟众多,虽然每个班都会有勋贵子弟,可也保不齐会有裁判被影响,而且有些判罚很难确定到底是真的误判还是偏判。

    “是,陛下。”他们二人也能意识到裁判的重要性,赶忙答应。

    允熥和他们二人说了很久,一直到将近午时才将足球的事情安排完毕。郑轩侧头看了一眼时间,对允熥躬身说道:“陛下,现在已经将近午时,臣安排食堂为陛下做饭菜?”

    “不必了,朕下午还有事,就不在讲武堂用膳了。”允熥也侧头看了一眼时间。敏儿还在那条街上呢,若是他带着三个儿子在讲武堂用饭,他今晚上就甭想好好吃晚饭了。

    允熥又笑着说道:“朕本来没想对蹴鞠一是与你们说这么多,可没想到一说起来就止不住了。”

    ‘或许是因为自从洪武二十五年以来,精神大多时候都处于紧绷着,现下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所以想马上见到自己前世看的最多的体育运动吧,即使水平相差很远。’他想着。

    “朕还有另外一事要吩咐你们。原本打算多与你们说几句,可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朕只能长话短说。”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235章 没有时间只能快说了() 
的一年期班每班也要组建蹴鞠队,与其它班之间互相比赛。”

    “不同年级的班和袭职班之间没有正式比赛,但互相之间可以互相踢,权做练习之用。”

    “球场的规格大约是长二十丈,宽十三丈。”因为这个年代的足球弹性当然比不上后世的足球,所以允缩小了足球场的大小。

    “至于规则,两队上场各十一人,其中守门员一人,其余人十人。球场两侧各设一个球门,守门员看守球门。”允之后详细介绍起规则来。

    俞周文和郑轩听得有些头晕。蓦然听到这么多规则,任谁也记不住。郑轩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打断说的正嗨的允,出言问道:“陛下,比赛这样多,陛下打算设立多少球场?”

    “朕要在讲武堂附近兴建十五座球场。每年级和袭职班各五座。平时训练采用轮流制,两个班公用一个球场,隔天轮流使用。”

    “陛下,十五座球场,讲武堂附近万万没有地方兴建这许多球场。”俞周文说道。

    “对此朕当然也有所准备。原本龙骧卫驻扎在讲武堂附近,朕将此卫的驻地挪到他处,龙骧卫原本的驻地交给讲武堂建球场。”

    听到连卫所驻地都挪动也要兴建球场,俞周文与郑轩对视一眼,知道陛下决心已下不可更改,也不敢再提出疑问,只是提一些小小的建议。

    “陛下,臣以为,今年讲武堂已经开学,武艺课也已经开始,贸然裁撤恐怕不太妥当。依臣所见,不如今年也设立蹴鞠比赛,但武艺课暂且不取消,只是削减考试分数改为五分,待明年再取消;今年蹴鞠比赛的分数暂时也低一些,定为五分。同时提前安排好这些军士的前程。”俞周文说道。

    “也好。”允想了想点头答应。总要给学生们一个缓冲的时间不是。而且教授武艺课的军士如何安排也要考虑一番,妥善安置。总不能直接踹回原卫所,那样显得太凉薄了。

    之后他们二人又与允就细节讨论了一番,定下章程。允说道:“现在这些比赛规则刚刚设立,即使朕在宫内教导过的宦官也摸不清。待球场建好以后,头一场比赛由朕亲自来做裁判。以后就由宫里朕教导过的宦官做裁判。你们在讲武堂中也要选出适合做裁判的人,总不能一直用内官。”

    他加重语气:“朕构想中的蹴鞠比赛,裁判极为重要。在场上若是裁判的哨子偏偏,原本要输的队没准就赢了。你们选择裁判,一定要选不会被影响的。”讲武堂的学生勋贵子弟众多,虽然每个班都会有勋贵子弟,可也保不齐会有裁判被影响,而且有些判罚很难确定到底是真的误判还是偏判。

    “是,陛下。”他们二人也能意识到裁判的重要性,赶忙答应。

    允和他们二人说了很久,一直到将近午时才将足球的事情安排完毕。郑轩侧头看了一眼时间,对允躬身说道:“陛下,现在已经将近午时,臣安排食堂为陛下做饭菜?”

    “不必了,朕下午还有事,就不在讲武堂用膳了。”允也侧头看了一眼时间。敏儿还在那条街上呢,若是他带着三个儿子在讲武堂用饭,他今晚上就甭想好好吃晚饭了。

    允又笑着说道:“朕本来没想对蹴鞠一是与你们说这么多,可没想到一说起来就止不住了。”

    ‘或许是因为自从洪武二十五年以来,精神大多时候都处于紧绷着,现下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所以想马上见到自己前世看的最多的体育运动吧,即使水平相差很远。’他想着。

    “朕还有另外一事要吩咐你们。原本打算多与你们说几句,可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朕只能长话短说。”

第1236章 国子监三项() 
“金善,你将国子监打理的不错。”将整个国子监转了一圈后,允熥采用了在讲武堂时同样的话对金善说道。

    “那臣就却之不恭了。”金善却笑着说了与俞周文不同的回答。他毕竟曾为中书舍人,和皇上的关系更近一些,说话也可以轻松一些。

    “既然是你的功劳,又有何可却之的?”允熥也笑道。

    金善也笑着说了几句,瞧见他身后跟着的三个孩子,对允熥说道:“陛下,现下虽然已经是二月初,但正是倒春寒的时候,天气也还比较冷,不如陛下和三位殿下去臣的公房坐下说话。”

    “他们身上都穿的厚实,你不必担心。”允熥回头看了三个孩子一眼:“而且从五岁上朕就叫人入宫教导他们武艺,对文垚来说已经四年多,对文垣和文圻来说也已经二年多,这点风寒受得住。”

    “不说他们三个了。金善,你实话和朕说,对今年新设的乐、射、御三课,国子监的学生如何看待?”

    “陛下,”金善斟酌的说道:“除了声乐课之外,另外两门课程无人反对;声乐课虽然有学生反对,可当臣说起孔子所言的君子六艺后也无人再敢说话。”

    “不过,对这三门课私下里抱怨的人自然不少。大多数人都是说原本课程就不少,又新增这三门课程,想要从国子监毕业又要多花一二年的时间了。”

    “呵呵,他们想的是耽误了他们为官吧。”允熥冷笑一声。

    金善没有接话。允熥也不用他接话,继续说道:“国子监虽然确实是为国培养官员的地方,但也不是只要入了国子监就一定能为官的。”

    “金善,朕记得,从前太祖皇帝定下过章程,国子监的学制是四年。可如今能有多少监生四年毕业?”

    “陛下,臣请陛下恕罪。当初先帝定下章程本就对监生要求有些严苛,只是那时朝廷求贤若渴,许多监生未及毕业,甚至刚刚入率性堂读书就被任了官职,所以问题尚不明显。自从洪武末年已来大多数监生必须按照章程完成学业才能得以授官,此问题凸显出来。”金善解释道。

    “那金卿以为学制应定为几年?”允熥见金善马上就要说话,又补充道:“金善,你可要注意,你说出这个年限之制,从此之后国子监的所有监生就要按照这个年限读书,不能按期毕业的再给一年宽限,若是还不能毕业就逐出国子监。”

    听到允熥这番话,金善忽然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他这一句话说出来对自己没什么影响,皇帝也不会四处对人说是依照自己的建议制定的学制,学生们毕不了业骂娘的时候也不会骂道自己头上,可这毕竟关系到大多数学生的前程,若是都无法毕业他也会于心不安的。

    可说的学制太长也不成。一来欺瞒陛下,辜负陛下对自己的信任他同样于心不安,二来真当皇帝是傻子?就算现在看不出来,以后多来几次国子监就什么都明白了。

    斟酌半晌,金善说道:“臣以为,现下又加了乐、射、御三门课,学制宜定为七年。”

    “那好,朕回头让陈继拟旨,从今年才升入修道堂、诚心堂的学生起始,学制总学制定为七年,若是七年不能毕业可再宽限一年,若是还不能毕业就逐出国子监!”

    “你这里也提前做些预备。学制变更必定会有学生不满。你一定要硬气,对于敢闹事的学生一律开除!”允熥说道。

    “是,陛下。”金善只能答应一声,又道:“陛下,今年就从升入修道堂、诚心堂的学生起始是否有些不太妥当?今年只是头一年改革,是否对学生略微宽松一些。”

    “宽松一些,也好。可朕的宽松只是在从前入学的学生,今年入学的严格依照朕定下的新章程。从前入学的学生可在新章程规定的学制多加一年。”

    “臣知晓了。”金善再次答应。

    说过此事,允熥侧头看了一眼课堂上正在上课的学生,有些人正侧头偷偷看向他,此时慌忙又将头转过去。

    “国子监的学生,平日里除了读书,还做些什么?”允熥又出言问道。

    “休沐日,学生们有时会相约去城中逛一逛,寻一处地方坐下尝一尝京城的小吃,闲聊一阵;有时也会去寻花问柳。臣对此也下令禁止过几次,可收效不大,而且休沐日本就许他们出监,国子监也没法监视他们,大明律上又没有禁止监生寻花问柳的条令,最后只能任他们去了。”

    “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认真刻苦读书,即使休沐日也在教室中学习。”

    “朕问的不是这个,”允熥解释道:“朕问的是他们平日里在国子监中下课后除了读书还做什么事情?有什么个人爱好?”

    “另外,可有人下课后还习练乐、射、御三门课程?”

    ‘个人爱好?’金善没听说过这个词,琢磨了一下才说道:“陛下,国子监是为朝廷培养官员之处,学生们自然要认真读书,争取早日毕业;至于乐、射、御三门课程,因这三门课程新设,许多学生仅凭上课教导的难以掌握,下课后还温习的不少。”

    “不过马匹珍贵,兵部也只是拨给了国子监足够上课之用的马匹,学生们若是想下课温习,须得提前报名排队。陛下,可否给国子监多拨付些马匹?”

    “拨付马匹是小事,金卿,你不以为,国子监诸位学生日常在课堂之外活动的太少?”允熥说道。

    “陛下此话何意?”

    “不论做什么,即使是为官,身体都十分重要。做巡查御史,需在京城与监察之处两头跑,也不能总坐在衙门里面,没有好身体如何能够支撑下来?”

    “文职武官就更是如此了。虽然文职武官不需带兵打仗,可一样要跟随大军出征,掌管军中事物。总不能让他们都坐车坐轿随军征战。没有好身体如何支撑的下来?”

    “至于其他官职,虽并非像这两个差事这般,可金善你也为官多年了,应当知晓身体不好的人办差也比不上身体好的人。”

    金善点点头。这个观念他当初在允熥身边为中书舍人的时候就听说过,研究了一番后也赞同。为官可并不轻松,虽然是脑力劳动不是体力劳动,可身体不好精神头就不济,精神头不济办差也不容易办好。

    “所以朕以为,应当令他们在课堂之外多活动活动,不要只是温习功课。”允熥道。

    “陛下,设立射、御两课,就使得监生们能够多活动。”金善说。

    “不够,还不够!”允熥说道:“骑马射箭对身子的活动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