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32章 甘州城内() 
“臣徐晖祖见过肃王殿下。”徐晖祖跪在地上说道。

    “魏国公快起来。”肃王朱柍向前走了一步,扶住了徐晖祖的胳膊说道。他们二人又推让几句,徐晖祖方才站起来。

    徐晖祖在妙锦生过孩子后,四月二十一日从京城出发,半路去滁州马场带一千匹马顺便送到西安的卫所;到了西安与知府的夏原吉商议过后,决定先在三秦都司、三秦行都司转一转再论其它,所以就来了甘州,拜见肃王朱柍。

    朱柍比允熥大一岁和允炆同岁,十六岁就被派到甘州为王。朱元璋本来是想将他派到肃州的,但当时肃州还有些乱就暂时留在了甘州,不想这一暂时就成了永久。

    叙过国礼,接下来就是私礼了。朱柍在朱元璋的儿子中算有些本事的,在京时和徐晖祖的关系还不错,况且徐家三个女儿嫁给王爷当正妻,一个嫁给了皇帝当妃子,朱柍也不敢得罪他,所以不敢摆亲王的架子,何况他还有求于徐晖祖,和他私礼寒暄。

    寒暄完毕,分宾主落座,徐晖祖说道:“殿下,臣被陛下派到西北的用意殿下也知道,臣要在三秦行都司转一转,殿下身为这里的地主,就要多多拜托殿下帮忙了。”

    “孤知道,预备对帖木儿的战争孤也义不容辞,孤又不像三秦行都司的都指挥使吴杰那样忙碌,定然会配合你。”

    “不过孤有件事要拜托允恭兄了。”朱柍说道。

    “殿下若是有事让臣办,臣义不容辞,只要臣能办到。”徐晖祖说道。

    “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能不能在打败了帖木儿后和陛下说,让孤回京?”朱柍道。

    “啊?”徐晖祖有些惊讶。朱柍就这么不愿意在西北待着么?

    “若是你觉得不好开口,就和陛下说:孤私下里和你说想要回京,实在不行该封到稍微富裕一些的地方也成;请求陛下改封孤到潼关以西之地。”朱柍又道。

    西北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烂了!这是,朱柍到了西北以后最大的感受。尤其是他还是就藩甘州不是西安、汉中这些三秦还算是富庶的地方。

    他在这里待了九年,无时无刻不想离开这里。在他看来,论起封地,没有比他更差的了,虽然他在三秦行都司这个地方实际权力类同于实封,他也不愿在这里待着。

    “好,殿下,等将来同帖木儿的战争结束后,臣一定向陛下进言请求允许殿下回京。”徐晖祖不敢拒绝,只能说道。

    “多谢允恭兄了。”朱柍说道。

    “臣岂敢接受殿下的谢字。”徐晖祖马上说道。

    “孤说你当得起,你就当得起。”朱柍道。

    说过了这件事,今日天色已晚,朱柍也没有说其他的,将徐晖祖安置在了自己的王府,吃过了晚饭就此安歇了。

    第二天一早,徐晖祖起来先习武一番,感觉肚子饿了,却不见朱柍派人过来请他吃饭。

    他心中十分纳闷,前往朱柍的书房去拜见他。

    朱柍听了他的话,以手扶额道:“孤忘了,你刚从南方过来,一天要吃三顿饭。孤马上让他们做饭。”

    “殿下现在一天也只吃两顿饭么?”徐晖祖问道。他知道北方很多地方一天只吃两顿饭,可他之前也在北方练过兵,那些封到当地的王爷仍旧一天吃三顿饭。

    “孤在这里待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何况这里粮食极少,差不多三四成的粮食都要从汉中或河套之地运过来,运转极费。为了节约粮食,孤也得以身作则。其实在孤看来,他们之所以一天吃两顿饭,还是因为土地贫瘠,太穷。若是有钱了会和南方人一样吃三顿饭。”朱柍道。

    徐晖祖有心也同朱柍一样,但肚子确实有些饿,话就说不出口。朱柍也看出他的为难了,笑道:“三秦的军队打仗时也是一天三顿饭,百姓农忙的时候晚上也多吃一顿,南方人初到北方不习惯也正常,你不必非要和孤一样。”

    徐晖祖也就不纠结了,躬身感谢。

    “你不必谢我,孤让你说的也饿了,这几日就和你一起吃三顿饭吧。”朱柍又笑道。

    西北之地面食为主,虽然也有从巴蜀等地转运过来的大米,但数量太少,朱柍自己平时也舍不得多吃,他打算中午和晚上再招待徐晖祖吃大米,早饭为面食。

    过了一会儿,二人一起吃过了早饭,出了肃王府,在城内转了起来。

    甘州是三秦行都司的第一大城,在整个三秦也算是有数的城池,但在徐晖祖看来还比不上江南的一些县城繁华,不管是饭馆、旅店、杂货铺还是其他的店铺,数量都十分少。

    城里的百姓也少,朱柍说不算军户一共只有几千户百姓,所以即使城里的店铺不多,可店铺的客人更少。

    徐晖祖一边转着,看着道路两旁行走的人忽然想到一件事,问道:“殿下,甘州的色目人多么?”

    “怎么不多?”朱柍指着道边上的人:“这不都是色目人?”

    “这,他们是佛教徒啊,怎么会是色目人?”徐晖祖惊讶道。

    “佛教徒就不能是色目人了?你这话说的不对。”

    朱柍说道:“当年蒙古人划分四等人,蒙古人为一等,西域、西夏、极西之地、乌斯藏等地的人都是二等色目人,金国境内的人是三等汉人,宋国和大理境内的人是四等南人。”

    “三秦行都司之地是河西,当年是西夏国内,西夏崇信佛教,在河西之地大规模建造佛寺,我甘州的宝觉寺就是西夏人建的。这里原本没有你所谓信仰天方教的色目人。所有信奉天方教的色目人都是蒙古人西征返回后留在这里的,人数并不多。”

    “中原之地的色目人都是眼睛为其它颜色、长相与汉人差异很大的人,你对于当年蒙古人划分色目人的标准或许也没有了解过,所以以为你眼前的这些人都不是色目人吧。”

    “确实如此,我一直以为只有眼睛不是黑色的人才是色目人。不过这些人虽然在蒙元是色目人,但也比较好管吧,不像中原的色目人一样为虎作伥。”徐晖祖道。

    “这倒是,只要笼络好了寺庙的主持,这些百姓很好管很听话的,比不信佛的汉人还听话。可就是没什么进取心,不像汉人干活卖力气。”

    “打仗也不行,把他们招进卫所战斗力太差,但因为此地的汉人太少,所以只能部分任用他们为兵。”朱柍说道。

    “那些回回色目人怎么样?”徐晖祖问道。

    “他们不太好管,其它的也还罢了,但就是成天吆喝着吃牛肉,还总偷偷摸摸的要传天方教。”

    “孤哪有那么多牛肉给他们吃?孤只能下了个命令,发现他们私自宰杀耕牛的一律处死,才让他们不在吆喝着吃牛肉。”

    “让他们传天方教也不成,都信了天方教,孤还怎么管理他们?就让当地的佛寺盯着点儿,若是有回回色目人敢私自传教,禀报给孤,孤派兵去抓人。”

    “陛下弘扬佛教之事真的很好,百姓若是信了佛教,就不会再信天方教。”朱柍道。

    二人边走边说,走到了城门处。甘州城虽然荒凉,但作为西北重镇,城池修建的很宏伟,从规模上来说比得上中原的州城。

    徐晖祖抬头看了看,发现了一些与中原的城池不同之处,指着问道:“殿下,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

    朱柍顺着他的手看过去,说道:“噢,是那些回回色目人指导着建造的,是西边儿的筑城之法,孤觉得还有些道理,就让他们建了。”

    徐晖祖提出要上去看一看,朱柍自然不会阻止,带着他上去转了一圈。

    下来时,徐晖祖说道:“没想到西方的人也不都是蛮夷,这筑城还颇有独到之处。”

    “孤听曾经去过西边的人说起过,越过了荒凉的地方,他们其实还有些繁华之处,也有文明,不完全是蛮夷。”朱柍道。

    二人继续漫步,不一会儿走到了甘州宝觉寺面前。

    朱柍介绍道:“甘州宝觉寺初建时为西夏佛教寺庙,与中原的佛教、喇嘛教都有所差别;蒙古灭了西夏后,为笼络藏人,将这里变成了喇嘛教的寺庙。”

    “蒙古灭西夏时,因西夏人害死了铁木真,所以蒙古人下手极狠,几乎屠尽了西夏人,所以它变成喇嘛教的寺庙并未有什么阻碍。”

    “宋恭宗被蒙古人俘虏以后也被他们安置在了这里当喇嘛,其子赵完普后来也继续在这里做喇嘛,在韩山童起兵要推翻蒙元后被杀。现在寺里还有当年宋恭宗和其子当喇嘛时留下的一些东西。”

    “宝觉寺是西北第一大寺庙,就是中原也少有寺庙能比。”

    徐晖祖抬起头看向宝觉寺的门面,确实十分壮阔,当得起西北第一大寺的称号。

    他们二人在内游览了一番,出来时已经是午时了,朱柍带他回王府吃饭,吃过了下午再转。。

    a

第633章 出门() 
甘州除了喇嘛教,也有汉传佛教,下午在城内转的半路上也转过了汉传佛教的寺庙,进去看了看。

    不过信封汉传佛教的人并不多,当地存活下来的西夏百姓和留在这里的蒙古人都信了喇嘛教,只有迁居到这里的汉人因为蒙元时期喇嘛教的番僧太过于嚣张而对喇嘛教很反感,所以供奉汉传佛教。不过随着大明扶持汉传佛教,并且当地的原西夏人本来就是汉人,也开始信奉汉传佛教。

    第三天一早,徐晖祖练过了武艺,前往前厅去找朱柍。他刚到朱柍的书房,就见到他屋内有一个人,身穿大明正二品官服,正和朱柍说着什么。他一愣神后说道:“吴杰,你从肃州回来了?”

    这人正是现在担任三秦行都司都指挥使的安陆侯吴杰。吴杰和徐晖祖不是特别熟悉,但都是大明的勋贵,自然认识。

    “肃州那边的事情弄完了,自然要回来。”吴杰说道。

    “正好,我有事情要找你,……”徐晖祖说道。

    “吴杰,你刚从城外进来也没有吃早饭吧,允恭也没吃呢,先吃过了早饭再说其他。”朱柍打断了徐晖祖的话,说道。

    徐晖祖也忽然反应过来自己太心急了,忙接道:“那就先吃饭。”吴杰连夜从肃州赶回来,自然也饿,笑道:“那就劳烦肃王殿下破费了。”

    吃早饭时,朱柍问吴杰道:“肃州那边儿的事情解决了?”

    “解决了。”吴杰道。

    “肃州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了?”徐晖祖问道。他只知道吴杰去了肃州,不知道肃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番卫有哗变的势头,我去平定了。秦王殿下原本驻扎在沙州,虽然是时刻准备进攻伊吾,同时也震慑了那里的番民。秦王殿下搬到了伊吾之后,军队也都到了伊吾,缺乏对当地番民的震慑,他们于是又蠢蠢欲动了。”

    “这次我带着一个千户去,软硬兼施,处死了几个闹事的人,总算将他们镇抚下去了。”吴杰说道。

    “当地的番卫如此么?”徐晖祖说道。

    “番民大多畏威而不怀德,现在三秦行都司除了甘州、西宁一带大明的势力还强一些外,其它地方都不怎么样,番民自然蠢蠢欲动。”吴杰道。

    不一会儿饭吃完了,三人来到朱柍的书房,说了几句闲话,朱柍对徐晖祖说道:“徐晖祖你有何事要见吴杰?”

    “我要见吴杰,就是为了当地的番卫。陛下有言,现在大明的汉人不多,随便死掉哪一个朕都心疼,所以打仗要多用番民。”

    “所以我就想着联系一下这里的番民,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听话,打仗时能拉上去。”徐晖祖说道。

    “允恭兄,这里的番民使用他们打仗是可以的,但别指望他们会拼死效力。若是看情况不对,他们出工不出力、甚至逃跑的可能都不小。”

    “所以指望他们当主要军队是不成的,必须还得是咱们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军队压阵,能让番卫敲敲边鼓,或者追击是痛打落水狗。”

    “要让他们使出吃奶的劲,除非是威胁到了他们的部族,那样他们才会拼死效力。”吴杰说道。

    “我在东边,兀良哈三卫的蒙古人打仗可是很卖力气,雲南、廣西有几个土司也作战勇猛。怎么西边的番卫就如此?”徐晖祖说道。

    “这我哪里知道?反正这里的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吴杰说道。

    “你刚才说西宁一带因为咱们的势力较强,所以当地的番卫还安分?我要去西宁一趟,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沉默了半晌后,徐晖祖说道。

    “这,好吧,我安排一个千户护送你过去。”吴杰说道。

    “孤和你一起过去。”朱柍马上又解释道:“反正既然吴杰回来了,这三秦行都司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他了,我也没什么大事,就陪着你走一趟。”

    “可是,西宁一带到底是蛮夷杂居,有些危险。”吴杰道。

    “有军队护卫,不会有什么危险;当地的百姓也不敢害孤,他们总算知道孤上边还有朝廷,害了孤对他们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不会有什么事情的。”朱柍笑道。

    话虽然如此说,道理吴杰也明白,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还是竭力阻止朱柍去西宁,并且提出自己再去西宁陪着徐晖祖走一趟。

    可朱柍坚决要去,吴杰和徐晖祖都阻拦不住,只能让他去了。

    朱柍准备了两日,交待王府中的事情,计划六月十五日要出发前往西宁。

    ……

    ……

    六月十四日伴晚,从甘州的北门一队风尘仆仆的马队走进了甘州城。自从伊吾归了秦王已来,这样的马队有很多,有些是去伊吾碰运气的商人,有些是朝廷的马队。

    这一队显然是朝廷之人组成的马队,在进了甘州城后直奔当地的驿站。当地的驿站核对了一下身份,确认是从秦藩派往京城的队伍,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

    但为首之人安排手下住下后,却又从驿站出来,直奔肃王府,对门子递上一副名帖道:“秦藩伊吾左卫指挥使宋琥求见肃王殿下。”

    此时朱柍正吩咐着王妃事情,忽然听到了宋琥求见之事,有些纳闷:尚炳向朝廷派人通报消息而已,竟然让宋琥带队回京?

    不过宋晟是秦藩的王相,宋琥本人也很能打仗,当然要接见。他马上宣宋琥入府。

    不一会儿朱柍在客厅见到了他,行礼寒暄过后朱柍直接问出了疑惑:“宋琥,不过是去京城送信,怎么让你跑一趟?”

    “秦王殿下在伊吾获得了一匹汗血宝马,让臣带着进贡给陛下呢。”宋琥道。

    “汗血宝马?”朱柍惊道。

    “是,纯种的汗血宝马,亦力把里人不知道怎么得到了五匹,送给秦王殿下两匹。殿下自己留下一匹,这一匹要送到京城给陛下。”宋琥道。

    朱柍羡慕的眼睛都冒出了火气,但也不敢半路节流,坐在椅子上半晌无语。

    “殿下,秦王殿下也知殿下是爱马之人,特意送了一匹用汗血宝马当种马和吐谷浑马混血而成的马给殿下。”宋琥赶忙说道。

    “哈哈,我就知道尚炳侄儿不至于忘了我嘛!等你回伊吾了替孤谢谢他。正好明日孤要出门,就骑这匹马吧。”朱柍笑道。

第634章 横滨() 
“今日可累死我了。”朱孟炯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说道。

    “夫君,之前还从来没有大明的王爷来过扶桑,所以这些大名对于夫君都很好奇,过于热情了些,并且有些扶桑的风俗夫君也没接触过,自然很累。明日夫君就不要这样有请必去了,在家休息一日。”虽然永安王妃明子也很累,但仍然强撑着站在朱孟炯的身后一边为他揉捏肩膀,一边说道。

    “这是当然的,若是再这样下去,我非猝死不可。解缙编纂时,就有抄写之人累死了,我可不能累死。”朱孟炯说道。

    “明子,你今日也挺累的,也靠着休息一会儿,揉捏肩膀让下人来。”朱孟炯又道。

    “是,夫君。”明子甜甜地笑了笑,让下人进来给他服务。

    今日是朱孟炯来到横滨的第五日了,头一天他以路途劳顿为由休息了半天,从第二日开始宴请当地的大名或者参加宴请。

    谁知这一开始就刹不住了车了,关东地区大名多如牛毛,既然接见了其中的一个,其它的人就不能不见;若仅是如此也还罢了,这些大名互相之间还各有仇怨,是万不能一起宴请的,并且当地大名的关系错综复杂,就是义满派来帮助他的关西扶桑人也搞不明白,怎样宴请或接受宴请要慎之又慎。

    在国内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的朱孟炯这样过了两日后就受不了了,决定在家休息一日。反正他是大明的王爷,量这些扶桑土包子也不敢做什么。

    ‘就是和他们的关系闹得很僵,又如何?量他们也不敢对我如何。’朱孟炯心想。

    明子对于朱孟炯的心思很了解,所以主动提出了在家休息一天的建议。

    他们夫妻在椅子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起身洗了个澡,然后熄灯睡觉。

    第二日朱孟炯果然谢绝了所有大名的邀请,在府里待着。不过他也不是什么事情也没干,他把方鸣谦叫了过来,对他说道:“方都督,运到扶桑的东西,都已经押下船放到仓库里了吧?”

    “是,王爷。仓库也已经着人看守了。”方鸣谦说道。

    “士兵的住处也都安顿好了?”朱孟炯又问道。

    ‘尼玛,我又不是你的王相,陆师士兵的住处本来应该是你自己安排吧,竟然也交给我。’方鸣谦在心里吐槽道。

    但他肯定不敢将心里话说出来,低头道:“王爷,都已经安排好了。扶桑人本来预备的房屋并不足够,臣又从当地的百姓手中买下了一些房屋供士兵们居住。”

    “这扶桑人办事也太不靠谱了,明明已经嘱咐了他们预备足够一千多人的房屋,怎么房屋还不够。买这些房子花了很多钱吧。”朱孟炯说道。

    “钱倒不太多。从当地人的脸色可以看出他们觉得已经占了大便宜,但价钱也并不高,比应天府乡下的房子便宜多了。看来扶桑这里的物价极低,百姓非常穷困。殿下不如多买下一些地方和房子,将来一定能涨价很多。”方鸣谦答道。

    方鸣谦自己已经出钱在横滨附近收购了一些地皮,就等着升值了。他们方家从元末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