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明天下-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广也颇为高兴,不过虽然心下已经乐疯了,面上却故作淡然。

    之后见到王艮排名第五、金善排名第九,众人也纷纷祝贺;还有人说道:“这科会试前十咱们茳西占了三人,要说文风鼎盛,江浙可比不上咱们茳西!”

    这时李贯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七十六名。李贯首先呼了一口气,庆幸自己考中了贡士,胡广等人也纷纷祝贺他。

    可是他马上就心中升起了难言的感受:‘我只是第七十六名,之后的殿试照这个样子也考不到前几名,明明之前我的乡试名次还在他们之上的!’

    可是无论如何,他的心思都不能说出来,强笑着和其他几个中了贡士的人一起去庆祝了。

    ……

    ……

    杨子荣见到自己居然只是排在第九十六名,十分不可思议的说道:“怎么可能!我的经义十分完美,策论也必然会让陛下惊喜,怎么会只是第九十六名!”

    他的朋友黎朝以为他是因为名次在自己之下脸上挂不住才如此失态,安慰道:“以你的本事,等到殿试的时候一定能够考上三鼎甲,这次是会试阅卷官瞎了眼。”

    杨子荣不能不给自己的朋友面子,勉强笑了笑。可是他心中的疑惑却仍在:‘陛下到底为何只是让我排在第九十六名?’。

    a

第495章 殿试() 
会试放榜以后,因为殿试并不刷人,所以多数中了贡士之人都放松下来,与同科贡士、同乡前辈互相宴饮,好不自在。

    不过他们也并非完全在浪费生命、郊野玩乐。中了贡士之后除非自己不愿为官,否则都有官坐;并且进士比国子监学生贵重,最低也是一个七品父母官。所以他们虽然还未授官,可是已经踏入官场了。

    既然踏入了官场,就要按照官场的规矩来。虽然皇帝肯定不愿意手底下的官员拉帮结派,可这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不想贪赃枉法,自己有什么事情,朝堂之上有人声援一下总是好的。

    所以他们才要参加各种宴会,到处拉拉关系。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参加这些宴会也要三思而行。就算是同省的前辈也有互相不对付的,到底参加谁的宴请、对谁是虚应故事对谁是真正勾连就要仔细斟酌了。

    反倒是同科之间可以随便一些,大家都是刚刚步入官场,除非是家族上辈就有人不对付的,其它情况即使知道了对方投靠的人和自己将要投靠的人不太对付也没什么。

    不过今年有一个小小的尴尬之处,就是座师没有了。今年光是批阅了自己卷子的阅卷官就有六个,还有两个出题官,却没有主考官,让这些新出炉的贡士不知道该拜谁好。

    不过马上就有脑袋灵活的贡士反应过来了:这也就意味着这八个人都可以成为座师。虽然肯定比不上以前只有一个座师的时候关系紧密,可是也意味着关系更加广泛了。到底哪种情况好就看各自的经营了。

    大多数贡士都在费脑筋的琢磨这些官场上的事情。

    当然,也有极少数贡士除了接受少数宴饮之外,仍然闷着头在客栈读书或者思索的。

    这样的人都是对殿试抱有极大期望的,就奔着三鼎甲而去,比如胡广、比如杨子荣。

    胡广他们这些新科贡士都不知道评定出贡士的过程,以为主要是由阅卷官决定,胡广对于殿试的名次还是很重视的。现在不是晚明时节一切都由着文官的规矩来的时代,皇帝的权威极大,至少任用官员还没有人敢叽叽歪歪。

    所以对于很有野心的人来说,会试中了不过是铁定取得了大明官场的入门资格,可若是殿试得了皇帝的青眼那就是搭上了快车道,前程无量。所以他们不得不重视。

    尤其是对于杨子荣来说,他自以为会试已经考砸了,自己揣摩错了皇帝的心思,所以对殿试更加紧张。

    数天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三月初三殿试的日子。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一百零二名贡士就聚在长安门外,稍待了片刻后在礼部官员的的吆喝下按照名次排好队伍,准备进入皇宫。

    过了一会儿天已经大亮了,礼部的官员引导着他们沿着御街行走,从承天门入皇城,又穿过端门、午门,穿过奉天门来到了奉天殿外的广场上。

    这些贡士都是第一次进入皇宫,第一次见到这么雄浑巍峨、富美壮丽的宫殿,顿时觉得一股皇家的气派扑面而来,让他们就好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般,十分紧张又十分好奇。

    有人炸着胆子四处观望,可是一旦见到有侍卫或者下人望向他们,马上又缩回了自己的目光。

    此时允熥早已在奉天殿内升座,凭借着自己双眼高达5。2的视力,向殿外看去。

    ‘这个为首之人就是胡广?长相还不错;那边那个排在第五位的,就是历史上对允炆忠心耿耿以身殉国的王艮?……’

    允熥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身旁的礼部官员悄声提醒道:“陛下,该宣贡士上前参拜了。”

    允熥意识到自己看的时间了,忙说道:“那就开始吧。”

    得了允熥的命令,赞礼官宣贡士们上前参拜。

    胡广作为会试第一,随着赞礼官的招呼上前参拜;他倒是还冷静,不过有一些充满了忠君报国观念的人激动地热泪盈眶,让允熥都好生不解:‘你们到底为何这样激动?’

    不过允熥把这样的人名次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之后经过观察后允熥只要觉得这几个人与自己的思想与贴近,他们几个就会成为板上钉钉的天子亲信、未来的大明高官了。

    之后就在殿外进行考试,一百零二名贡士在座位上做好,等待着发卷。可是他们坐了好一会儿之后,试卷才分发下来,让之前得到过本省前辈们叮嘱的人好生诧异:怎么这么慢?

    为何这样慢?因为一直到他们走进皇宫时,允熥才最后定下殿试的题目,让中书舍人们抄写到试卷上,此时才抄写完毕下发试卷。

    不过不管如何,试卷发到了手上,最重要的就是题目了。胡广低头看去,只见抬头写着四个大字:宗藩天下。下面还有数十字的介绍。

    允熥这次选择的殿试题目,就是宗藩天下了。之前允熥一直在‘番夷之扶’和‘宗藩天下’两个题目间游移不定,一直到最后一刻才确定了宗藩天下作为这次会试的题目。

    自己继位这两年一来明里暗里反对自己封藩的文官不知道有多少,虽然支持自己的也有以方孝孺为首的一群人,但是人数要比反对和中立的人要少得多,要不是他们之间也并不团结,恐怕允熥的政策会遭到更多的非议。

    所以允熥急于提拔一些支持自己策略的文官上来,哪怕只是假装着支持自己也好。

    并且允熥还有另外一层目的。宗藩天下当然也是有隐患的,允熥也在介绍中表达了自己隐隐担心这一点,让他们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当然,误以为允熥后悔封藩、大写封藩坏处的人就一辈子等着当最苦的官员吧。哪一天允熥心情不好了或许会罢你的官。

    虽然胡广对于允熥的想法并不完全明白,不过他略一思索就明白肯定要写支持封藩。

    胡广思考了大约有一刻钟的时间,然后提起笔来写文。其他人大多也都是在一刻钟后开始作文。

    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杨子荣。与会试策论一样,杨子荣也马上就猜到了允熥的心思,脑海中马上就有了腹稿。

    但是因为他自以为会试猜错了允熥的想法,所以这次对于自己的猜测并没有把握,一直在想允熥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但是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显示允熥应该就是这样的想法。过了整整三刻钟,杨子荣才横下一条心,写了起来。

    杨子荣这样一直不动笔的做法还是很引人注目的,很多人都看向他,包括坐在御座之上一边处理奏折一边监考的允熥都注意到了他。

    允熥问身边之人:“这个贡士是谁?”

    礼部尚书陈迪答道:“陛下,此人名叫杨子荣,鍢建人。”

    允熥回过头看向杨子荣:‘他就是杨子荣?会试的策论写的那样精彩,怎么殿试这么犹豫?’

    时间飞快的过去,很快就到了午时。监考之人表示考试时间已到,考生停笔。不过倒不会有像高考那样严格,就算是没有写完的,监考官看你还差一点儿,也容你写完。

    然后众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远路返回。

    刚刚出了承天门,众位贡士就松了一口气,互相找相熟之人聊了起来。有人在聊皇宫的巍峨壮丽,有人在聊陛下的英武绝伦,当然还有人聊刚刚过去的殿试。

    十分紧张的李贯又问胡广道:“光大兄,这次的题目,应该写支持宗藩天下吧?”

    胡广说道:“我也这样以为,不过不敢确定。”

    虽然胡广说了不敢确定,可是李贯还是松了一口气。胡广在会试时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押题的准确,所以既然他说了这样认为,那应该就向着这个方面写。

    松了口气的李贯又要说什么,可是胡广已经不愿意接着聊这个话题了。

    胡广说道:“约莫后日就可以知道结果了,现在咱们再多说也无用,好好歇一歇,等到殿试名次出来了以后再说吧。”

    ……

    ……

    两日之后的三月初五,众考生再次齐聚长安门外,等着殿试榜放出。

    等待名次出来的时候当然是紧张的,即使是之前会试之时表现的特别淡然的胡广也十分紧张。会试代表着文章水准,殿试可是代表着皇帝的心意!

    同省的好友各自聚在一起,乱糟糟的说着什么。这个时候越是那些期望大的,越心烦意乱不知道自己在说啥;反倒是那些觉得自己也就是个三甲的人不太在意。当然不太在意还是有些在意,最起码不能落到最后一名。

    过了一会儿,一队皇宫侍卫簇拥着一名中书舍人走了出来,有些见识的人高呼道:“金榜来了!”

    众人不由得停止了议论,簇拥过去;路过此地的闲散人员也围过来看看热闹。

    前来宣读圣旨的杨士奇环视了一圈,朗声说道:“第一甲第一名,王艮,茳西吉水人。”8)

第496章 琼林宴召见() 
众人轰然一片,尤其是茳西老乡。倒不是他们觉得王艮的水平不够,而是王艮的长相不太好,这个年头有些场合也是看脸的,状元代表这一届的门面,历朝历代没有选一个长相难看的人为状元的,王艮这是头一个。

    不过大家反应过来之后马上就开始恭贺王艮。不管怎么说,王艮的文采是得到大家公认的,虽然中状元很让大家惊讶,但是也没有人认为他不该得这个状元。

    反倒是王艮自己有些呆愣愣的,半晌没有反应过来。他也知道自己长相不好看,所以虽然自知文采斐然,可是从未想过得中进士之事。

    允熥之所以点王艮为状元,一是因为自己思来想去觉得最欣赏的人不适合得到状元头衔,二是历史上王艮不仅为允炆尽忠而死,还因为长得不好看导致本来到手的状元给了胡广。所以允不顾大臣的反对还给他一个状元。不过这之后倒是让允熥得到了一个好名声,也算是没白给王艮一个状元。

    杨士奇继续说道:“一甲第二名,胡广,茳西吉安人。”

    对于这个人选,大家还是没什么异议的。胡广之前就是会元,考取榜眼也是应有之意。

    胡广自己微微有些失落:他是想考取状元的,没想到被自己的同乡得到了。‘好在是榜眼,还不错。’胡广这样安慰自己。

    “一甲第三名,杨溥,湖广石首人。”

    围在杨溥身边之人马上向他贺喜,而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总算前三名没让茳西人包揽了。

    总体来讲,虽然有人嫉妒刚刚出炉的三鼎甲,可是都把自己嫉妒之情的藏在了心里,气氛还很不错。

    可是有一个人却十分失态:“怎么可能?难道我对于策论试题的解读也错误了?”杨子荣非常激动的说道。

    杨子荣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难道我之前对于陛下政令的解读都是错的?难道……

    幸好杨士奇的声音适时响起:“二甲第二名,杨子荣,福健建安人。”

    “恭喜勉仁兄!”与杨子荣站在一起的人马上开始恭贺他。二甲第二名,这一科的第五名,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名次了。

    杨子荣自己也放下了心:‘看来这次殿试没有猜错陛下的心思。’

    ‘可是,’杨子荣又疑惑起来:‘难道会有四个人策论猜陛下的心思还在我之上?’

    他目光扫向胡广、王艮、杨溥和二甲第一名的吴溥,‘他们四个这么厉害么?’

    ……

    ……

    次日,建业二年殿试的新科进士赴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再次日,便是举行著名的金殿传胪仪式:新科进士们穿戴进士巾服,整整齐齐的列队进宫,至奉天殿朝见天子。

    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皇帝。之前举行殿试的时候虽然也是允熥亲自主持,可是那时只是在殿外拜见,只有前几名的可以看清允熥的长相,所以这次是大多数人第一次‘得慕天颜’。

    允熥这些年处理朝政,也有了上位者的气势,又常年练武身材健壮,很多人都为允熥所摄:这就是大明的天子!

    唱名完毕,执事官在鼓乐声中捧金榜在先,新科进士跟随在后,沿御街出长安左门,正式张挂起金榜,以供万民观看。随后顺天府以伞盖送状元骑马归第,这便是百姓口中传言的游街夸官。

    又次日三月初八,天子赐宴于礼部,谓之恩荣宴或者琼林宴。按照礼仪,陛下亲临琼林宴,勉励诸位新科进士几句,又与他们同饮三杯酒。

    接下来依照礼仪本来皇帝应该退场了,可是允熥却突然说道:“今科殿试的前五位在哪里?”

    一旁陪侍的礼部侍郎董伦一愣,然后说道:“陛下可是要宣召这五人?”

    “这殿试前五名,都是大明英才中的英才,可是朕还尚未识得,宣他们几个过来,朕要当面说话。”允熥说道。

    董伦随即吩咐侍者去寻前五名过来。

    此时进士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聊着什么。这边考取了殿试二甲第七的金善说道:“昨日晚上我与同县的前辈说话,前辈说,这次殿试所有的试卷都是陛下一人批阅,并未假手任何官员。”

    “啊?依照惯例,不都是让中书科或翰林院、礼部、鸿胪寺的官员读卷,选出十份最优秀的卷子由陛下评定,若是陛下仍不满意,在其余的卷子中选定状元么?”

    “看来陛下对于这次殿试很看重,亲自阅卷排名。”

    “还不止呢!听说之前会试的试卷陛下也亲自看过,亲自斥落了几份,又命阅卷官补上几份。”

    “那这么说,光大兄会试会元也是合陛下心意的?”

    “听说阅卷官阅卷之后议定的会元就是光大兄,之后陛下也未改变阅卷官的议定。”

    “这么说,”有人转向胡广,带着恭喜的语气说道:“光大兄,你两次被陛下钦点,一次第一、一次第二,也是简在帝心了!”

    胡广这些日子一直没有听说这些事情,闻言有些惊讶。不过表面上仍然装作云淡风轻。

    旁边又有人心中暗讽胡广虚伪,眼珠一转说道:“说不定陛下还会单独召见光大兄。”

    众人大笑。之前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

    胡广自己也应景的笑了笑,刚要说什么,忽然感觉自己被人拉了一下。他回头看去,只见一个侍者站在他身后,见他转过头来说道:“胡榜眼,陛下宣召你到御前答话。”

    众人悚然动容,尤其是那个刚才说话的人,更是惊讶:‘陛下还真的召见了胡广!’

    胡广自己也晕晕乎乎的不敢相信,过了一会儿才接受了此事。他正要抬脚出发,就听到那个侍者又说道:“王状元也在?陛下宣召今科进士前五名御前答话,所以王状元也跟我来吧。”

    众人松了一口气:原来陛下不是仅仅召见了胡广一人。就连胡广自己也松了口气,成为万众瞩目的人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胡广与王艮二人结伴跟随侍者前往允熥所在之处。同样,在其他三个琼林宴的角落,也有三人怀着忐忑的心情站了起来,跟随侍者走过去。

    不一会儿,几人走到距离允熥十几步的地方,侍者去通传,他们几人则互相打了打招呼,同科进士就算是不熟总也认识。不过此时他们五个都非常紧张,也没有人有心思寒暄,即使是刚才比较放松的胡广都十分紧张。

    况且他们也没有什么寒暄的时间。侍者马上就回来对王艮说道:“随我来吧。”

    此时允熥竟然也有些紧张。‘解缙、夏原吉、蹇义、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杨溥,这是历史上永乐年间最出名的十名文官,建业二年这一科就占了四个,朕也终于收集到了这十人中的九人。’

    ‘只剩下胡俨一个没有入吾彀中了。可惜朕记不得胡俨是什么时候、怎么进入的朝堂了。’允熥想着。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王艮走到允熥面前,恭敬的跪下说道:“臣王艮见过陛下。”

    允熥回过神来,笑道:“起来吧。”

    对于王艮,允熥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历史上与两个同乡在朱棣入京之前交谈,解缙与胡广都捶胸顿足大哭发誓与允炆共存亡,可是话音刚落就投奔了朱棣,反而是当时没有说话的王艮后来为允炆殉国。

    允熥也是因此才会点他为状元。允熥还十分用心的勉励了他几句。

    可是允熥不知道他的才能如何,是不是一个只会写文章的书呆子,所以暂时不会委以重任而是打算留在身边为中书舍人先观察一下,也就只是勉励了几句让他下去了。

    之后是胡广拜见。胡广的人品当然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他很有才能还是要用的,只是记得不要安排他那些需要考验人品的职位。

    允熥说出了自己早已想好的话勉励了几句,也让他下去了。

    再之后是探花杨溥。允熥对于杨溥的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在监狱当中读了十年书的事迹,朱棣死了以后得到释放与杨士奇、杨荣形成了三杨内阁,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