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nd=
“酒瓶”新闻
弄巧成拙
叶东四十出头,开了家正兴广告传媒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这几年公司办得红红火火,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了。可就在公司渐入佳境的时候,却把一个大项目给办砸了。
这要怪就怪叶东的副手卢杰。项目本来是为当地的名酒“盛世一品”办一个大型展销会。这酒一瓶就售价上万,在全国名酒里排名也靠前,所以这次展销会对公司来说机会难得,叶东就把具体事务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卢杰负责。
卢杰当然费尽心思,加班加点,收集了所有能搞到的资料,还以公司的名义邀请了当地的领导张局长做剪彩嘉宾。
可谁也没想到,压轴的剪彩仪式过后,却出了岔子。问题出在了图文展览区的一组大幅图片上。
据说,当时张局长看到那组图片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没多久,他就跟秘书留下几句话,匆匆离开。很快,局长秘书让工作人员撤下了那组图片。
图片上究竟是啥内容?原来是某次下乡座谈会上这位张局长的特写,而他身边竟赫然放着一瓶“盛世一品”。下乡座谈会的主旨可是访贫问苦,一瓶价值上万的名酒在这种场合出现,还和领导做了组合,味儿马上就变了。难怪人家会脸色大变,愤然离场。
这么个细节,当然逃不过媒体的眼睛,第二天,关于这事的始末见报了。
大家不禁纳闷,卢杰办事向来以细心著称,怎么这次马屁会拍在了马腿上?
叶东也大为光火,立刻把卢杰喊进自己的办公室,狠狠教训了一顿。可他没想到的是,卢杰竟然一句解释没有,反而硬朗地回答:“叶总,事情是我办的,所有责任我来扛!”
叶东被他这话呛住了,喝道:“你一个小小的策划,扛得起吗?张局长秘书来电话了,说这事情必须得给个说法。不过这事已经上报纸了,想躲是躲不过了。所以我干脆给你约了个报社记者。你是学传媒的,公关应该也在行,想个办法,人家来采访的时候,挽回一下局长的形象。”
卢杰听了这话,勉强谢了谢叶东的好意,就直挺挺站在那儿,半晌才憋出句话:“经理,我学的是新闻传媒,公关这块还真不怎么在行。”
叶东看着这个平日里的得力干将,气不打一处出,喝道:“你小子还委屈?还指望别人来给你擦屁股?你给我听好了,今天中午之前,你必须给我出个方案来!”
末了,卢杰就这么灰溜溜地出了办公室,可叶东一直等到下午下班,也没等到卢杰拿出个方案来找他。
再起波澜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卢杰倒是不请自到了。他拿着一张报纸来到经理办公室,一进门就指着一篇大幅报道,质问叶东:“经理,这是怎么回事?”只见这报道的标题写着:传媒公司负责人澄清名酒事件。接下来是具体内容,说其实那酒是与会一个老革命的私藏,也就是个半空酒瓶。局长也根本没喝,只不过当时要拍照,才拿来做了个装饰品。报道通篇以卢杰的名义,‘澄清’了这个事实,还承认是失误,并且郑重向受影响的人道歉。
叶东瞟了一眼报纸,拍拍卢杰的肩膀说:“小卢,你不是说自己不在行吗?我就帮你把这事搞定了。”
卢杰急得吼道:“事关名誉,我没认的事怎么能乱往我身上扣呢?”
叶东也吼道:“展销会办成这样,公司亏大了,我现在还没工夫找你算账,你小子得瑟个啥?”接着,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试探道,“等等,你这态度不对劲啊!难不成你小子还是故意的?”
只听卢杰冷笑一声,争辩道:“叶经理,做这行这么久了,我们平时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都无所谓,可这次我只是把事实摆出来,怎么就要道歉了呢?我大学的专业是传媒没错,但可是新闻传媒!是叫人讲真话的!”
卢杰这一通话,把叶东急得从座位上跳起来骂道:“我看你小子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想混了!给我出去!”卢杰也不含糊,甩门就走。
第二天,卢杰果然没来上班,叶东的桌上多了份辞职报告。卢杰离职的消息,马上就在公司里传开了,众人惋惜的同时,也都安下心来。毕竟,卢杰的离开,也算是为公司解除了一枚定时炸弹。
可就在众人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时,事态却有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发展。原来,有网友把那组撤下的照片挂在了网上发了帖,帖子还说到了传媒公司迫于各种压力,将展览会策划人卢杰辞退的事。
这回,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扯上了策划人被辞退一事,顿时让众多网友觉得其中另有隐情。于是帖子被疯狂转载,一时间整个事件成了网络上被争相讨论的话题。结果,连电视台也凑热闹,在访谈节目里,对类似事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
由于各类媒体的集体参与,事情越闹越大,逐渐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张局长涉嫌公权私用,一个月后就被停职调查。这一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还查出了大量来路不明的财产,贪污索贿等新罪名也出炉了。这样的结果简直是大快人心。
这样,“酒瓶”事件到此总算是有个交代,一直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正兴广告传媒公司也声名鹊起。当然,作为宣传对象的名酒“盛世一品”也借此狠狠地火了一把,算是歪打正着。
柳暗花明
这天晚上,叶东给卢杰打了个电话,约他到茶馆一叙。卢杰有些好奇,都这时候了,自己对这个老上司还有什么利用价值?于是他答应赴约。等他到的时候,只见叶东身边还坐着个中年人,笑吟吟地看着自己。待他坐定,那中年人递过来一份合同,卢杰一瞧,竟然是市里报业龙头老大—《正兴日报》的聘书。
卢杰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直愣愣地看着叶东。叶东笑呵呵地介绍:“这位是《正兴日报》社会新闻版的王主编,我的老同学。你小子不是想当记者吗?”接着,他给卢杰倒了杯茶,淡淡地说,“当时那篇报道没经过你同意,对不住啊。不过也是想看看你小子是不是敢做敢当;把你辞退嘛,也是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卢杰听得满脸疑惑。
“你被炒掉后,网上那个关于展览会的帖子传播得这么广,你没发现吗?”叶东笑呵呵地问。
卢杰也确实纳闷,这事开始不过就是几张报纸报道了一下,倒是自己被辞退以后,才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他狐疑地问道:“难道,是您在背后做的推手?”
叶东不置可否地回答:“你啊,别瞧不上公关这门学问。新闻报道的本质是要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作为一个未来的记者,算是合格了。但如何传播,也不失为一门艺术。我建议你好好琢磨一下。如何找切入点,层层深入报道,这次,就当我这个老上司在你离职前给你上的最后一课吧。”
卢杰听得完全愣住了,叶东又继续说道:“当然,公司的名气一下子就被打响了,宣传目的也算是达到了。这都要归功于你,不惜赌上自己的前途,也要发挥公民的监督职责,才能有之后的发展!所以我才舍得割爱,把你举荐给老王。”说完,叶东才呵呵一笑,咂了口茶。
听到这里,卢杰收起聘书,站起身来说道:“谢谢二位,让我受益匪浅!至于我能不能学以致用,二位就等着看我今后的工作成果吧!”
=End=
密电风云
绝密电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有个情报处长叫道格,他反应灵敏、判断准确,深受盟军领导层的信任。
最近战事吃紧,道格已经在情报处待了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这天晚上,他好不容易抽了个时间回到家里,想好好睡个觉。可他刚进门没多久,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警卫通报,情报官亨利紧急来访,说是有重要军情报告。
道格忙穿上外套,来到客厅。只见亨利已经急匆匆进了门。等警卫退出客厅,亨利敬了个军礼,却什么也没说。
道格却立刻点头,说道:“明白了,马上回军情处!”
原来,亨利敬完礼,把手放回裤缝的时候,悄悄地伸出了三根手指。这就意味着,军情处截获了德军的“E”字头情报。所谓的“E”字头情报,指的是英国情报人员最近才破译的德国“恩尼格码”情报,它本来是德国人手中最厉害的秘密武器。现在好不容易被破译了,英国情报人员终于可以通过它来掌握德国人的特级情报。这可是个超级机密,除了首相丘吉尔和几个高级将领,也就只有他们几个专门负责监控这个电码的情报人员明白其中奥妙。为了保证这个超级机密不被泄露出去,他们采取了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任何场合都不能直接提“恩尼格码”的名字。就像刚才,在道格家里,为防被监听,亨利用隐蔽伸出的三根手指来代表字母E。
到了军情处,亨利把一份刚刚破译的德军密电放在道格桌上。短短一行字,却让道格心情顿时无比沉重。原来,他手头上的密电是一份指挥密电,希特勒命令他的空军四十八小时后对考文垂地区进行毁灭性轰炸。亨利见道格看着密电沉默不语,急促地提醒道:“处长,还差四十个小时,他们的轰炸机就会像蝗虫一样扑向考文垂……请您尽快向上级汇报吧!通知考文垂,做好防空和人员撤离工作,迟了就来不及了!”
道格知道亨利为什么一下子失去了冷静,因为亨利就是考文垂人。道格把密电小心翼翼折好,安慰道:“我会尽快向司令部呈报。距离德军的轰炸时间还差四十小时,这时间足够让考文垂去部署一切,他们会安排人员撤离,布置防空炮火,你的亲人会没事的。”
亨利点了点头,抬手向道格敬了个礼,快步离开了道格的办公室。
艰难抉择
道格连夜把密电呈送了上去。凌晨两点多,道格接到命令,让他马上到最高司令部参加紧急会议。
到了最高司令部,道格不由吃了一惊,知晓超级机密的几个高级将领全来了,丘吉尔首相居然也端坐其中,他手中拿的,正是亨利他们破译的那份密电。主持会议的参谋长告诉道格,今天让他过来参加这个会议,是因为今天的会议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而现在参加紧急会议的六个人中,同意的和不同意的都各有三个人,既然道格已经知道了这份密电的内容,司令部就索性请他过来帮忙分析一下。
道格这才恍然大悟,按照他的军衔,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到底是什么样的抉择,会这么艰难,让丘吉尔首相都无法直接拍板?
参谋长脸色凝重地说:“现在我们已经获悉德军将会在不久后轰炸考文垂,但首相认为从战略的角度看,不通知市民比较明智,考文垂不设防,一切照旧!”
什么?道格惊呆了。考文垂可是一座历史古城呀,那里矗立着数百年的大教堂,有成熟的工业区,更重要的是,那里还住着十几万市民,那可是十几万鲜活的生命!不通知市民,一切照旧的话,德军的炸弹如期而至,会夺去多少人的生命?德军的轰炸在即,为什么不通知市民做好防空准备,好让他们提前撤离?
参谋长见道格满脸错愕,解释道:“原因很简单,我们破译了德军的恩尼格码后,它就是我们的超级密码,我们已经利用它在战场上取得了多场胜利。但是德国人也因为连续的失利,开始怀疑这电码是不是被破译了,要是这次我们又提前撤离,就等于证实了他们的怀疑,一旦他们为此更换密码,我们也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说到这里,参谋长语重心长地对道格说:“处长,我希望你能慎重投好你自己的一票!你的一票,将决定十几万人的生或死!”
道格沉默了,一边是十几万鲜活的生命,一边是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超级密码。不通知考文垂市民提前撤离,成千上万的人会因此失去性命;假如真是因为考文垂提前做好准备而让德军更换密码,失去超级密码的话,这场战争将会遥遥无期——超级密码,就是他们破解战争迷局,提早战胜强大纳粹德国的钥匙。这真是个艰难的抉择……
道格想起德军轰炸伦敦的惨景,他的父母就是在那里被德军的炸弹炸死的。可他又想到这场该死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纳粹德国已经让整个欧洲死伤了上千万人,这么惨烈的战争,不仅英国,就是整个欧洲都耗不起了。要是不能让战争尽快结束,死伤的人,将会远远超过考文垂的十几万人。看来,要赢得这场正义的战争,就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是到该抉择的时候了。道格缓缓抬起头,颤抖着举起手臂,说:“我同意不通知市民,考文垂不设防,一切照旧……”
如山责任
从最高司令部回到军情处,时间已是凌晨五点。道格敲开了亨利的门,郑重地跟他解释了最高司令部的决定。亨利流着泪沉默了好一阵子,半晌才扬起脸对道格说:“处长,我有个请求,请您批准,我想回到考文垂去……”
道格还没听完,就断然拒绝了亨利的请求:“不行!我来找你有两个原因,一是告诉你最高司令部的决定;二是向你宣布一个命令,你将被禁闭四十个小时,直到德军轰炸完考文垂。这是为了保密工作的需要,请你理解!”
亨利哀求道格说:“处长,我回去不是要泄密。只是现在考文垂和我的家人即将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我怎能独自置身于外呢?更何况,原本是我截获了德军的密电,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考文垂在我的面前毁灭,看着我的家人毫无防备地暴露在德军的炸弹下,对于他们,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罪人呀。所以我一定得回到考文垂,回去和他们生死与共。我用名誉和性命向您担保,绝不泄露密电的内容!”
道格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你是个情报人员,该知道保密工作容不得半点感情,没有人冒得起这个险。德国轰炸考文垂之前,你绝对不能回到考文垂!”说完,他喊来两个卫兵,把亨利架进了禁闭室。
亨利刚进黑洞洞的禁闭室,就扑到小小的窗洞前,看着远方的一小片天空。窗洞所对的方向,正是考文垂,再有不到四十小时,那里就将迎来德军的狂轰滥炸……
良久,亨利才冷静下来,回转身。此时,他却怔住了,禁闭室的铁门已经牢牢关上,而道格竟然没有离开,依然留在禁闭室里!
“处长,您……”
“我陪你一起禁闭四十小时。”
亨利惊呆了,禁闭室的铁门如此牢固,道格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只见道格痴痴望了一会儿窗洞外的天空,半天才说:“这也是因为保密工作的需要。我的一对儿女几天前刚去了他们外公那儿,他们外公家,就在考文垂大教堂附近……”
亨利什么都明白了。两行泪水从他的眼眶里流了出来,他努力直了直腰,对着道格默默地行了一个军礼。
四十小时后,德军的轰炸机群如期而至,在连续十一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后,毫不设防的考文垂成了一片废墟。恢宏雄大的考文垂大教堂周边更是给炸得只剩下一片焦土。
德国人对考文垂的大轰炸大获全胜,希特勒手握捷报,不可一世。就这样,英国以牺牲一座历史古城为代价,换取了德国人对其密码安全可靠的自信,换取了秘密情报来源的连续不中断,从而换来整个欧洲战场的最后胜利。
战胜纳粹德国后,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道格和亨利手握鲜花,回到考文垂市。曾经在轰炸后变成废墟的考文垂市,此刻重又焕发了无穷的生机,历经战争的古城,就像雨后的天空,更蓝更净更美丽。
两个男人泪流满面,紧紧拥抱在一起……
=End=
书剑恩仇
怪师顽徒
康熙年间,苏北古黄府有一个姓夬的塾师,格外与众不同,有两大古怪之处。
其一,他不像别的塾师谨遵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训诫,而是对孩童挑三拣四——资质愚鲁、反应迟钝的傻孩子不教;品行端正、聪明伶俐的好孩子也不教,却专拣那些大人们都觉得顽劣难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来教!也别说,他教出的学生,且不去说那些中了秀才中举人的,就是那些没有读出功名的,长大后无论干了哪一行,居然都成了行当里的状元!
其二,他更不会像大多塾师那样,为了报酬同家长从年头争到年尾,而是别有定规——到了年尾,他的报酬由家长看着给:认为教得好就多给些,认为教得差就少给些,甚至可以分文不给。但可怪的是,每到年尾,家长们给他的报酬总是塾师行中最高的!
由于有这两大怪处,又由于他这姓的读音本就念作“怪”,人们就自然而然地称呼他为“怪先生”。
怪先生“怪”名在外,所以每到年关,聘他去坐塾的家长们总是快把他家的门槛踏破。
不过,这一年的年关,怪先生的家却门可罗雀,居然没有一个家长登门拜访,他不由地甩着袖子连连叹气:“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到了正月十五,日过正午,终于有一辆双开门的轿帘马车停在了怪先生家门口。车夫是个精瘦汉子,利索地拉开轿帘门,一个管家模样的小老头走了下来。管家自言姓刘,说受主人吴员外之命特聘怪先生府上坐塾。本来,怪先生觉得他没按自己的规矩把学童带过来瞅瞅,心里老大不高兴,有心拒绝,但转头望见身后的老妻和几个半大不大的孩子,怪先生不由一声长叹,接过定金,头一低上了马车。
马车拐弯上道跑得挺快,但直到天黑,那车夫仍一个劲扬鞭催马。怪先生很快就不辨东西南北了,一惊之下索性在车内闭目打坐。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终于在一处红灯高悬的大门前停下。怪先生下车一看,只见四下尽是黑黢黢的山岭,眼前孤零零一座大院别无人家,门额上写着“义和山庄”几个大字,好怪!
此刻,一个衣着体面的红脸汉子迎上来,不用说,他就是一家之主吴员外了。一番嘘寒问暖后,吴员外将怪先生引入客厅。厅内已摆好了一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