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事会2004-2012-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林知县听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那是本县穷尽心力,发明出来的‘搜神手’。任他是钢筋铁骨,也抵不住这木手的三搓两刮,实在是绝妙的刑具啊。不过,这算不得证据,你怎么肯定令郎的伤一定是木手弄的?”
  伍东魁恨恨地说:“看到我儿的伤后,我突然想起了小三子临死前的样子。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他会咬断自己的舌头?现在我终于知道,他是想告诉我,绑匪就是韩捕头啊。”
  韩捕头结巴地反问:“他……他……咬断……鞋(舌)头,怎……么就……能到(告)诉你鹅(我)的身份?”
  “因为他曾经对我说过,你是个天生的混蛋,老天让你少长了半截舌头,让你说话跟放屁一样,”伍东魁鄙夷地说,“所以他咬断了自己的舌头,想暗示我,你就是杀他的人。可惜了小三子,竟死在你这杂种手里。”
  林知县放肆地大笑:“你够聪明,这么说,玉麒麟根本就是在你手里,只是你不想交出来吧?”
  “你错了,”伍东魁长叹一声,“我家虽号称竹河首富,但近年来赈济灾民,开销庞大,早已无力支撑。半年前,我已将玉麒麟变卖,换回银两救济灾民。否则,我一定拿它来赎回我儿。”
  林知县愣了半天,凶狠地说:“既然你知道是我们设的局,你还想活着出去吗?来人,伍东魁以赈济灾民为名,收买人心,意在图谋不轨,谋反朝廷,经本官查证属实,将其收监。”
  伍东魁被押入大牢,他买通狱卒捎出话去,让儿子伍知书尽快带领家人逃离县城。
  可正当他担心家人安危之时,却听见外面一阵大乱,接着就是差役们狼哭鬼嚎的声音。不多一会儿,冲进来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打开牢门,喊道:“伍老爷,林知县和他的爪牙已经被我们打死了,连你这样的善人他们都容不得,干脆,咱反了吧。”
  伍东魁思索片刻,无奈地摇摇头,说:“官逼民反,那就反了吧……”
   (题图、插图:黄全昌)□

' 1 ' 2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03月 TOP              故事会
    故事会        》》》 2008年第6期   祸起玉麒麟  作者:楚横声  字体:


  祸从天降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盗贼蜂起。偏偏连年大旱,这一年,竹河县竟然颗粒无收,百姓们实在过不下去,纷纷举家逃亡。
  就在这时,竹河县的首富伍东魁仗义疏财,命人造了十口大锅,每日里蒸饭熬粥,赈济灾民,救活了无数百姓。
  这一日,伍家的大院里又挤满了人。突然,一个乞丐急匆匆地闯进来,嘴里喊着:“伍老爷,有人叫我送东西给您。”

  伍东魁一看,乞丐手里抱着一个檀木盒子,不禁心里疑惑,有人送东西给他并不奇怪,但为何偏偏要找个乞丐来送?伍东魁打开盒子,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块玉佩,他一眼便认出,那是爱子伍知书身上的玉佩。伍知书今年十六岁,聪明好学,是家中的独苗,也是他的命根子。这块玉一直是爱子的贴身之物,怎么会出现在这个盒子里呢?
  伍东魁心中一紧,一把抓起玉佩,发现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贵公子正在舍下作客,愿阁下独自携玉麒麟前来换人。黄昏时分,西山脚下,若阁下失约,恐令公子多有不测……
  伍东魁心里不安,脸上却不动声色,他问那乞丐,是什么人要他送这盒子来的?乞丐回答说,是一个戴着大草帽的人,只是那人的草帽遮挡了大半边面目,他并未看清那人模样。伍东魁知道从这乞丐嘴里问不出东西来,便叫人赏了他,打发走了。
  伍家这尊玉麒麟,是祖传之宝,玉质极佳,雕工精美,可是伍家对此一直秘而不宣,谁会打它的主意呢?可字条上流露出的杀机,让伍东魁心里一阵阵发寒。
  他想报官,但又想竹河知县林清学只会搜刮百姓,让他对付绑匪绝不可能。自己的手下,也多是胆小怕事之徒,断断不能把希望放在他们身上。
  转眼黄昏已至,伍东魁单身匹马来到西山脚下。早有两个蒙面人等在那里,其中一个粗壮的家伙手按刀把问道:“玉麒麟带来了吗?”
  伍东魁不动声色地说:“我要先见我儿子。”
  另一个人冷笑一声,说道:“你儿子还没死,可如果你不交出玉麒麟的话,他的小命就难保了。”
  听了这话,伍东魁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他定了定神,说:“玉麒麟早就没了。我今天前来,是想与你打个商量,我愿出白银五万两,换回我儿性命,不知可否?”
  那人大怒,叫道:“伍东魁,你是来消遣我们的吧?如果你没带玉麒麟,便请回吧。我会让你知道骗我的下场。”说完,他带着壮汉上马就走。
  伍东魁大喊:“等等,玉麒麟真的没了,但赎金我们可以再商量……”
  那两人根本不理他,策马扬鞭而去。伍东魁长出了口气,喃喃地说:“小三子,现在全靠你了。”

  势不两立

  小三子是伍东魁的家人,长得瘦瘦小小,为人机灵,而且有一身好轻功。伍东魁料定和这些人是谈不拢的,于是事先安排了小三子在远处藏起来,趁着天色昏暗,只要小三子能偷偷跟踪这两人到老巢,他就可以带人出其不意地杀进去,救出儿子。
  可一个晚上过去了,始终不见小三子回来。伍东魁一夜没睡,第二天清晨,他忍不住倦意,刚合上眼睛,突然听到外面乱了起来,一个下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老爷,不好了,小三子死了。”

  伍东魁冲到门外,只见小三子倒在血泊之中,浑身上下都是刀伤,嘴巴张着,只剩下了半截舌头,看舌头上的伤口,竟像是小三子自己用牙齿生生咬断的。看了这副惨相,伍东魁忍不住流下泪来。
  在小三子尸体旁边,放着和上次一样的檀木盒子,伍东魁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忍不住发出一声惨叫。
  盒子里面,放着一根戴着戒指的断指,伍东魁一眼认出,那是儿子伍知书的手指。
  盒子里面同样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行血字:今日黄昏,西山脚下,不见玉麒麟,你子必死。
  伍东魁脸色煞白,捧着盒子落下泪来,好半晌,他才命下人去报官。小三子死了,这事想瞒也瞒不住。
  不一会儿,林知县带着差役赶来,伍东魁把事情说了一遍。林知县不高兴地问:“绑匪如此猖獗,你为何不早点向本官禀报,自作主张,以至于害了一条人命?”接着,林知县发号施令,命令差役们分头去调查。
  伍东魁沉默良久,突然脸色沉了下来,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说:“不劳知县大人了,我儿的事情,还是我来处理吧。”
  说完,他不再理林知县,大步来到屋外。伍家大院里早已站满了等待施舍的穷人。伍东魁冲着人群大声说道:“我伍东魁行善积德,从未做过亏心事。可有人贪图我家宝物,绑架了我的儿子,还杀死了我的家人。事已至此,伍某决不屈服。我请大家帮忙传个消息:有能将绑匪捉拿归案的,可得我十万赏金,有提供绑匪线索的,可得五万,若绑匪敢杀我儿,替我报仇者可得十万。伍某以我儿的性命发誓,我与绑匪势不两立。”
  院子里一下子乱了起来,人们纷纷咒骂绑匪。林知县吃惊地说:“伍老板,你不想要你儿子的命了?这消息传出去,岂不是逼着绑匪撕票吗?玉麒麟虽是你传家之宝,但你难道要为此而牺牲令公子的性命吗?”
  伍东魁的神色一下子黯淡下来,仿佛是苍老了十岁,他苦笑着说:“玉麒麟虽是传家之宝,但终是身外之物,我怎么可能为了它而害了自己的儿子?但玉麒麟确实已经不在我手中,你说,我还有其他办法吗?我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定会有人替我找出绑匪的。即使我儿死了,也会有人替他报仇。”

  毁诺之举

  悬赏擒匪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大家都在寻找绑匪的踪迹。伍东魁相信,这样下去,伍知书已经成了绑匪的烫手山芋,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收他的钱,放回伍知书。
  可事情并非如此,傍晚时分,有人将一封信射入院内,信上血迹斑斑,字迹潦草,依稀可辨出自伍知书之手:“爹爹,我快被他们折磨死了。求您赶紧把玉麒麟给他们吧。”
  伍东魁脸色惨白,一双手抖了半天,突然大喊:“所有人都听着,我宁可失去儿子,也不会让绑匪得逞,谁要能救出我儿,抓到绑匪,我再出十万赏金。”
  消息马上传了出去,整个县城都开了锅,大家都在找绑匪,据说,一伙土匪也悄悄加入了寻找伍知书的行列,二十万两白银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第二天中午,三骑快马冲进伍家大院,走在前面的两匹马上各坐着一名差役,是县衙的韩、方两位捕头,马后各拴着一根绳子,绳上绑着的两个人,已经死了。另一匹马上伏着一个人,在马上摇摇欲坠,身上都是血,一看正是伍东魁的宝贝儿子伍知书。
  伍东魁闻讯冲出来,抱住儿子大声呼叫。伍知书虚弱地说:“爹,多亏了两位差役大哥,要不我可能就见不到您老人家了。”
  伍东魁命人将儿子送进房去,然后向两位差役施礼:“韩捕头,方捕头,多谢你们了,请下马来,容伍某摆酒为二位庆功。”
  韩、方两人欣然下马。原来,他们也被伍家悬赏所动,暗暗寻找伍知书的下落,凭着多年办案经验,他们找到了绑匪巢穴,然后冲进去出其不意地杀死两个绑匪,救出了伍知书。
  伍东魁安排了酒席后,来到儿子房间。伍知书早已换下血衣,在他的前胸后背,布满了凌乱的鞭痕,但让伍东魁最心疼的是,儿子肋骨处血肉模糊,已经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肉。
  伍知书哭诉道:“爹,他们说你交不出玉麒麟,就拼命折磨我,他们用一双木手在我肋部又搓又刮,还说要把我身上的肉一点点搓下来……”
  伍东魁看着儿子的样子,一双眼里几乎喷出火来。他稍稍冷静了一下,又回到宴席,再次给韩、方二人敬酒,恭敬地说:“伍某有一事要向两位请罪,还望两位多多担待。近年来天灾人祸,百姓受苦,伍某为了百姓能有口饭吃,家财几乎散尽。所谓二十万两白银的悬赏,伍某根本没有能力拿出来,所以……”
  韩捕头霍然变色,说道:“伍……伍老爷……何……何出尺(此)言?你是赏(想)赖账吗?”
  伍东魁解释说,当时救子心切,只好出此下策,这笔钱是一定要给的,可现在无论如何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请他们等上几年。

 1 '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03月 TOP              故事会
    故事会        》》》 2008年第6期   生死军纪  作者:黄 胜  字体:


  张多福觉得团长说的也有道理,现在部队伤病员很多,这头驴真的能起很大的作用。他犹犹豫豫地说:“可是我们有纪律,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
  团长笑了,说:“纪律当然要遵守。咱们不是不还,只是要过一段时间再还,我相信,咱们总有一天会赶走日本鬼子,打回登州的,到时候,再把驴还给人家,好好补偿他一下,你看怎么样?”
  张多福想了一下,认真地说:“反正我答应人家要亲手把驴还给他!团长,这驴得有人饲养照顾,交给别人我不放心,这一个多月来我也跟它熟识了,以后还是由我照顾吧。”
  团长自然一口答应。
  从那以后,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休息,张多福跟小黑都是形影不离。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张多福所在的部队奉命转入敌后,化整为零,开展敌后游击战。张多福依然把小黑带在身边。
  这天,张多福所在的游击分队正在一个叫卧虎沟的山村休整,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鬼子纠集人马,气势汹汹地向卧虎沟杀来。

  发现敌情后,老百姓和游击队迅速撤离,下地道的下地道,进山的进山。游击队的战士们则全部藏进了半山腰的一个山洞中。
  这个山洞是村里的民兵队长进山采药时偶尔发现的,由于所处位置地势陡峭,洞口又被杂草、巨石遮挡着,非常隐蔽,连不少本地人都不知道这儿有这么个山洞。
  鬼子进村扑了个空,便开始大规模地搜山。可是搜了个遍,也没发现游击队的踪迹。鬼子不甘心,丧心病狂地放火烧山。
  大火从山脚开始烧起,不久后,就烧到了半山腰,火势熊熊,山上的飞禽走兽东奔西窜,大多葬身火海。鬼子们守住下山的道路,观望着冲天大火,嘻嘻哈哈地说笑着。
  幸亏游击队藏身的洞口周围多是岩石,可燃之物并不多。大火虽然烧不到洞内,但洞内热浪灼人。战士们大汗淋漓,都光了膀子,尽量躲到山洞深处。可是,浓烟还是从洞口的石缝间蹿入洞内,呛得人止不住要咳嗽。战士们便用尿液浸湿衣襟,捂在口鼻之上,尽量克制忍耐,不敢发出一点动静。
  但人咬紧牙关可以忍耐,张多福身边的毛驴小黑却渐渐暴躁起来,开始尥蹶子打喷嚏,要不是套着笼头,早“咴儿咴儿”叫起来了。
  见此情景,大家的脸色都变了。鬼子就在洞外不远处,虽然隔着一道火墙,看不到影子,但鬼子的说话声依稀可闻,要是被他们听到这里有动静,后果不堪设想。
  小分队的队长姓梁,他见势不妙,当机立断,左臂抱住驴的脖子,右手拔出匕首,一挥,向小黑的脖子抹去。
  张多福不及多想,低呼一声:“不要!”扑过去,抱住了梁队长的手腕。
  梁队长低声喝道:“松开手,不杀它,就把咱们暴露了!”
  张多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此时此刻,除了杀掉小黑,别无良策。情急之下,他搂紧小黑的脖子,一咬牙,说:“队长,你先不要杀小黑。我这就出去把鬼子引到对面山上去。”说罢,提着枪就要钻出洞去。
  梁队长一把拉住他,沉着脸道:“你不要命了?漫山遍野全是鬼子,你出去只有死路一条。再说,你现在出去,把洞口也就给暴露了。”

  张多福的眼泪流了出来:“要不咋办呀?小黑不能死,我答应过它的主人,一定亲手把驴交还给他的呀。”
  梁队长皱紧眉头:“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到时候赔钱给他就行了,要不就另买一条驴给他。”
  张多福摇摇头,说:“借驴的时候,我跟他说咱们八路军有纪律,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如果不还回去,人家会说咱八路军不讲信用的。队长,再等一下吧。”
  梁队长看着张多福,又看看其他战士,见大家眼里都有不忍之色,叹口气,说:“只能拼一拼了。多福,你抱紧驴嘴,别让它叫唤。”又吩咐大家,“来,大家都过来,按着它,千万别让它弄出动静。”
  大伙一拥而上,按身子的按身子,抓腿的抓腿,抱脖子的抱脖子,将小黑牢牢按在地上。小黑自然不肯就范,拼命挣扎,闹出了一连串动静,声音虽然不大,但听在众人耳里,仍是惊心动魄。情急之下,张多福跪在地上,将嘴唇贴在小黑的额头上,轻轻地摩擦着。奇迹出现了,小黑的眼里滚出一滴泪,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意,竟然渐渐地安静下来。
  梁队长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担心大火熄灭后,鬼子还要上来搜山,就将匕首交到一个战士手里,自己趴在洞口,密切观察外面的动静。他心里打定主意,如果鬼子搜山,就必须杀掉小黑,除掉隐患。
  大火过后,鬼子果然散开队形,踏着灰烬,开始往上搜索起来,眼看一步步接近洞口了。
  梁队长的心提了起来。小黑的四肢虽然不能动弹,但粗重的喘息声却难遮挡。事不宜迟,必须马上动手了。他不敢再犹豫,冲身后做了个手势,立刻,持匕首的战士举起了匕首。
  张多福紧紧闭上了眼睛,大颗大颗的泪水滑落。这一次,他没有阻拦,毕竟,一条驴即使再重要,和躲在洞里的十几条人命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就在这时,“叭叭”,对面山上突然传来两声枪响。
  众人一震,那柄匕首也停在了半空。
  接着,外面的枪声响成一片,鬼子们在兴奋地喊着:“八路,八路游击队在对面山上。”纷纷掉转头,一窝蜂地冲下山,向对面山上跑去。
  事后得知,是卧虎沟的民兵队长带着两个民兵躲在对面山上,他们远远看到鬼子在一步步接近游击队藏身的山洞,危急关头,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开枪将鬼子吸引了过去。

  3。 送 驴

  游击队脱险后,梁队长考虑到此时小黑留在队伍里不但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成了累赘,于是,他就建议张多福暂时将小黑寄养到老百姓家里,等形势好转后,再把它领回来。
  张多福舍不得,但心里明白,梁队长的决定是正确的。只得同意将小黑暂时寄养在老百姓家里。

  小黑不在身边,张多福怕它出什么意外,天天为它担心。小黑一日不还回去,他的心就像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一日不得轻松。张多福连做梦都想尽早把小黑归还给刘瘸子,实现自己的诺言。
  机会来了。这天,游击队接到上级命令,北上到大青山一带跟另一支游击队会合作战。大青山是张多福的老家,那里距离登州不过二百公里路程。
  出发时,张多福到老乡家里领回小黑,老乡告诉他一件好事:小黑已经怀孕了,有三个多月了呢。这个喜讯着实让张多福高兴了好一阵,也使他更细心照料小黑了。
  部队北上。到达大青山后,张多福找到梁队长,再次请求前往登州还驴。张多福很有把握地说:“梁队长,我是本地人,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过鬼子的封锁线。”
  梁队长听他仔细一说,觉得可行,就同意他快去快回。临行前,梁队长特意嘱咐:“说一千道一万,驴的命再要紧,也不如你自己的命要紧。要是碰到什么危险情况,人第一,驴第二,你明不明白?”他补充道:“这是命令,你小子必须记在心里。”
  张多福点头答应。第二天,他便装扮成一个贩运药材的小贩,牵着驴上了路。
  张多福不敢走大路,一路翻山越岭,尽量避开城镇,避开鬼子的据点、岗楼。
  一天中午时分,张多福经过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