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判者递给他一个竹木做的号牌,上面写着四十六。

    站在城墙上一直向下观望的,就是军侯乐羊,当他看到陈汤和阳胜率先奔回,不费吹灰之力就射中了旗帜,乐羊心里就啧啧赞叹。

    都尉许嘉让他推荐新入伍的士卒中能胜任官职者,他暗中观察了几个月,又与士卒厮混了半个月,对曲有才之人都摸透了,其中最欣赏的还是陈汤和阳胜两人,他们能在都尉军中最精锐的轻骑部队夺得头名,也算是实至名归。

    乐军侯做事认真,每个推荐人选他都在竹简上写上推荐原因。

    推荐陈汤的竹简写着知兵法,善属文。

    乐羊听说陈汤读过书,就问他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汤毫不迟疑地回答:“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因此武帝首创屯田,平时耕种,战时受用,自给自足,保证军队供给才有能力打胜仗。不过这只是常规的打法罢了。”

    “难道你还有更好的战术?”乐羊问道。

    “兵之情主速。匈奴人马快,只有抓住时机,发动奇袭才能制胜。奇袭者,就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迅速达到目的地,也只有轻骑兵有这个能力,所以训练轻骑兵是为国之所需。”

    乐羊点点头,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又问道,那你觉得为将着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凡是将帅,都是执掌刑法的狱官,是万物之主,不对任何人循有私情,那么万物可以调制有方,万物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注:已译成白话文)陈汤的一番话出自《尉缭子》。

    乐羊见他引经据典,说的很有道理,就报告都尉许嘉,陈汤之人,文韬武略,是为大才,有将帅之风,可堪大用。

    许嘉召见陈汤进入大帐对策。

    这还是陈汤第一次进入都尉的营房大帐,屋里很干净,只有几个坐榻和一个案几。

    这许嘉凭借许皇后侄子的身份谋得都尉一职,心里一直想做点什么来报答皇帝陛下的厚爱,而推荐优秀人才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所以他对有才华的下属一直很看重。

    我听说你“知兵法,善属文。”你都读过哪些兵法啊,许嘉饶有兴致地问。

    “《孙子》,《吴子》,《尉缭子》。读兵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管子》,《吕氏春秋》中亦有为将之道。”陈汤骄傲地道。

    听了这话,许嘉觉得这陈汤却是有性格之人,想必真有大才,才可以如此骄傲自信,所以就想多试探一番。

    “我想听你谈谈孙子兵法的精髓是什么?”

    “属下认为有三点。

    其一,善战者,治人而不致于人。

    其二,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三,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恩,能否详细说明?”

    大帐中,陈汤一直和许嘉谈论兵法到深夜。

    这一晚,陈汤心中无比兴奋,仿佛遇到了生命中赏识自己的贵人,满腔抱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十三章 临危受命() 
陈汤之后,阳胜也被叫近了大帐对策,阳胜虽然知兵法不如陈汤,但是此人精于谋略,因此也十分受到许嘉的赏识。

    “后生可畏啊。”许嘉笑着对乐军侯道:“陈汤有将才,堪比淮阴侯韩信,阳胜有良谋,堪比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

    “那都尉觉得授予他们什么职位较好?”乐羊问道。

    “恩,让他们一步一步来吧。”许嘉本想直接任命二人为军侯,但是恐怕人心不服,尤其是像乐羊这样的老军官,更不能服气,应先让他们树立些威望才好。

    “我决定任命陈汤为伯长(百夫长),阳胜为副,统领百骑”许嘉道。

    华夏尚右,蛮夷尚左,因此士卒们习惯称陈汤为右伯长,阳胜为左伯长。

    赵益虽然没得到什么官职,但是能留在骑兵中,他已经非常开心了。尤其是与陈汤阳胜又是熟识,士卒们也不敢小觑他。

    陈汤阳胜自从上任之后,每天训练骑兵,御马,阵法,骑射,军令严整,赏罚明确,张弛有度,很快就把手下的百骑训练成为一把尖利之剑。

    按照现在的军队训练标准,没有假期,至少每天都要训练一次,但是在汉朝,农业生产力不足,生产的粮食不足以支撑庞大军队的口粮,而且,汉朝每个郡都有军队,军政是分开的,郡府和都尉府设在两个不同的县,互不干预。这也是汉朝尚武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整个汉朝能保持很高的战斗力,没有发生过被外族深入腹地的屈辱历史。汉朝的每个郡还没有现在一个省大,而现在全国只是有几个军区罢了。

    新兵经过几个月每日操练的的痛苦后,军队每五日一操练,其余时间也进行屯田农业生产,没有农活时就休息。

    按规定,当兵是没有假期的,只有军官每个月有两次次轮番休假的机会,但是在重大节日,还是会有一天的休假。汉朝最重大的节日除了上元节,就是春社和秋社了,中元节和下元节在道教还没有兴起的西汉,并不算什么重大节日。

    士卒们休假的日子只有春社和秋社,而且所有士卒只能休一天,即春社和秋社每个节日只有一半的士卒能休息,但是不得回家。这样能保证郡里的安全。立秋刚过,眼看秋社临近,士卒们都在讨论要到什么地方去喝酒。当兵苦,也只有在这一天能够开怀放饮,其余时间军队中都是禁酒的。

    陈汤和阳胜也捉摸着这要和赵益等人去单父最好的酒馆去吃一顿,点上二斤熟羊肉,喝上五六大碗酒。就在这时,郑仓突然出现了他们面前。

    自从陈汤等去了轻骑兵后,很久没有见到过郑仓了,听说他被许嘉又调回到身边当亲兵队长,但是陈汤等人每次去见都尉都看不到郑仓。

    “老屯长,好久不见了啊。”阳胜大声道。

    “现在不是叙交情的时候,陈汤阳胜你们随我来,许都尉有急事要见你们。”郑仓表情异常严肃。

    两人见了不敢怠慢,一路尾随郑仓进了大帐。

    “陈汤,你以前曾上报郑仓看见过午夜有士卒偷运库房兵器进入地道,可有此事。”许嘉正色道。

    “确有此事,但是郑屯长告诉我不要声张,所以此后属下再也不曾像人提起。”陈汤道。

    “偷运库房兵器,那可是涉及到谋反的大罪,之所以我交待郑仓不要声张,是因为我始终觉得这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阴谋,所以我表面装作不知,暗中让郑仓去查明真相,可惜他并不中用,真相没有查明,反倒折损了我不少亲卫士卒。”说罢,许嘉怒目圆睁地看着郑仓。郑仓羞愧难当地低下头。

    “你自己说,你潜入地道去发生了什么。”许嘉漠然道。

    “地道里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我命士卒点燃烛火照亮道路,可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尽头,前方并没有路,无奈之下,我只好带着士卒原路返回,不曾料到,回来的路上被洞中机关暗器所伤,士卒死了大半,我领着几个伸手敏捷的侥幸逃脱,回到地面才发现,我们返回的并不是原路,而是在一片旷野上重见天日。不远处就是一片沼泽地,我们只有穿越了沼泽地才能走出旷野,我们又被沼泽吞没了几个士卒。最后,只剩我和两个士卒得以成功逃脱回来。”郑仓战战兢兢地说完。

    “那片旷野在什么位置?”阳胜问道。

    “在单父的西北郊外。”郑仓答道。

    “所以都尉想让我们去试一试吗?”陈汤问道。

    许嘉没有回答陈汤的问题,转而问道:“阳胜,你既是阳武之子,我想你应该有办法走出这个地下迷宫吧。”

    阳胜惊了一下道:“属下也只是听家父偶尔提起过,并不知其实。”

    “你和陈汤都是身手敏捷之人,又是我的爱将,我将你们视为心腹,希望你们能替我侦查此事,早日摸清偷运兵器之人的底细,为民除害,为国分忧。事成之后,官爵赏赐,样样少不了。你们可愿意。”许嘉厉色道。

    陈汤心里琢磨着,若真如郑仓所说,接了这个任务性命堪忧,不过危险总与机遇并存,正如许嘉所说,这是一个加官进爵的好机会,陈汤怎么能够放过,当即同意道:“末将愿往。”

    阳胜见陈汤满口答应,感慨这真是个为功名利禄可以不要命的主。不过看许嘉这态度,根本不是在商量,所以也跟着答应了。

    许嘉神色缓和了一些道:“让郑仓再随你们走一趟,军中所有士卒,任你们挑选随行。”

    一旁的郑仓听了,吓得脸色紫青,他可不愿再往鬼门关去一遭。阳胜见了他的样子,道,“郑屯长一行虽然去过地洞,但是并未有什么大发现,我想他随我们前去也帮不上什么大忙,郑屯长九死一生回来,还是让他好好休息吧。”

    许嘉听了道:“也罢,你们回去好生准备,需要带什么东西尽管提出来,把随行士卒的名单报给我。”

    陈汤阳胜连连称是退下,阳胜打趣道:“这是个好活,平时有谁得罪过咱们都可以带他们去地狱走一遭,那个暴敢不是惹过你吗,你就把他带去,让他也见见阎王长什么样子。”

    陈汤笑道:“你这是公报私仇啊,我可不想同一个厌恶的人一起赴死,我希望危难时刻留在我身边是至交知己。”

    阳胜笑道:“看来非要我才能陪你一起去死了,也罢,你还要带着谁去?”

    陈汤淡淡笑道:“人多了目标大,估计他们已经察觉了郑仓等人,所以一直没有再行动。我看,只带着赵益去就够了。”

第二十四章 地洞之谜() 
陈汤阳胜回到军营,赵益正在和一群士卒谈笑风生。众人见伯长进来,纷纷打招呼。这赵益虽然远不如陈汤阳胜,但是身手还是不错,擅长使用一柄长矛,绝对是马上交战的能手,几次轻骑营中会试,赵益都能排到前十。因此赵益也当上了个什长。

    “赵益,随我过来。”陈汤叫赵益出了营房。

    “右伯长,怎么,想好秋社去哪里耍了。”陈汤等新兵春社时入伍,春社没有休假,所以秋社都有休假的机会。

    “是啊,我是想到了一个好去处,要一起去吗。”陈汤神秘兮兮地说道。

    “当然,快说,是哪里。”赵益满心期待地道。

    陈汤不语,只是指指地下。

    “你是说,要和泥巴玩?”赵益诧异道。

    “不是,咱们要去地洞里。”陈汤道。

    “地洞里黑漆漆的,有什么好耍的。”赵益道。

    “谁说是去耍了,我们是要去完成许都尉交给的重任。去地洞里寻找奸人谋反的证据。这可是九死一生的活,可不是闹着玩的。”陈汤正色道。

    “谋反,谁要谋反!”赵益惊道。

    “嘘。。。嘘,小声点。”陈汤赶紧捂住赵益的嘴。

    “靠,这么危险的事,为什么找我去,好不容易休一天假我还要出去好好耍子呢。”赵益不满道。

    陈汤微微一笑道:“还记得有一次半夜我偷偷溜出去,回来的时候你睡眼朦胧地说过什么吗?”

    赵益可劲地想,还真有那么一天,赵益被尿憋醒,起夜尿完刚要睡觉,陈汤就推门进来了,他就半睡半醒的说了句糊话,告诉陈汤下次出去玩的时候不要忘了带上他。他当时也没多想陈汤出去干了什么,就随口一说。难道那时候陈汤就开始钻地道。赵益顿觉有点恐怖,用异常惊愕的眼神看着陈汤。

    陈汤朝他点点头,道:“走吧,今晚出发。”

    傍夜,休假的士卒已经出了军营,营房显得空荡荡的,陈汤等人瞧四周无人悄悄奔赴西北角仓库的位置。这里草丛很厚,根本找不到地道的入口,陈汤摸了好半天也没找到。嘟嘟囔囔道:“都怪你你怎么不把郑仓带过来,这下好了,连入口都找不到了。”

    阳胜笑笑,从草丛中翻出一块青砖,砖的半截埋在土里,像是被人动过,阳胜用力拔那青砖,在赵益的身旁的土地缓缓移动,一个巨大的洞口慢慢显露出来。

    陈汤和赵益惊了下,随即跳入洞中,阳胜紧随其后,青砖缓缓落下,洞口缓缓又合上,在草丛的掩映下,不留一丝痕迹。

    “禀报都尉,陈汤等人已经进入地洞。”郑仓一直在暗中观察,直到见了他们进入地洞才禀报许嘉。

    “乐军侯,通知剩下的所有士卒,今晚轮番守夜,不得懈怠,以备非常之事。”

    “得令。”乐羊退出大帐。

    “你也退下吧,我要好好休息。”

    “诺。”郑仓也退下了。

    许嘉跪坐在席子上对着烛灯发呆。历来外戚都是担任闲职,高官厚禄养尊处优又不用过度操劳,现在可好,父亲叔父伯父都被封侯,可以颐养天年,他却身受皇帝重托接任山阳郡都尉一职,自上任以来,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在这山阳生出什么事端。这些日子,自从得知有人要谋反之后,是操碎了心。

    许嘉想想还是不放心,穿上甲胄,到营房去巡视一番。

    地洞的入口是个斜坡,三人从入口滑下来后,赶紧点燃烛灯。地洞里异常安静,仿佛一片树叶飘落在地的声音都能听清楚。三人被这安静吓到了,彼此听着喘气的声音越来越急促。

    “这里太闷了,我快喘不上气了。”赵益道。

    “不是闷,而是地下阴气太重,人的阳气受到抑制。”阳胜答道。可惜汉代还不知道有空气这种物质。

    “右伯长,你在找什么啊。”赵益看着陈汤左照照,右照照,不禁问道。

    “兵器。”陈汤道。

    “哈哈,子公,兵器怎么会藏在过道之中,要储存兵器,一定要用暗室啊。”阳胜道。

    “那暗室在哪里?”陈汤问道。

    “你照照四周的墙壁,看看有没有机关之类的东西。”阳胜道。

    陈汤按照阳胜说的去做,果然在左侧的墙壁上找到了一块凸出的砖,他轻轻地向外抽。。。

    “别动。”阳胜喊时已经晚了。

    “快趴下。”阳胜吼着把陈汤赵益两人按趴在地。一阵暗箭从左侧墙壁中射出来,正好擦着陈汤的头皮而过。

    “这里,怎么还会有暗箭。”陈汤十分震惊地道。

    阳胜看看墙上的青砖道:“暗室的机关不会设置的这样明显,恰好相反,设置如此明显的机关都是陷阱。”

    三人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这下陈汤学聪明了,没看到一个机关,都要询问下阳胜,他很奇怪,为什么阳胜能知道这么多知识。

    往前走了一段,赵益照到了躺在地洞里的尸体,他们身中暗箭,死了已经有一段时日了,身体发出一股恶臭,还有虫子在他们身上蠕动。

    赵益觉得肠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要吐出来,赶紧继续前行,远离了尸体。

    “死的这些人都是许都尉的亲卫吧。”阳胜道。

    “可是郑仓却说是在返回的途中迷了路,才损伤了士卒。”陈汤道。

    “我总觉得郑仓的话的不可信,子公还是不要被他误导了才好,这也是我不同意他随行的原因。”阳胜道。

    “你是说郑仓这人可疑。”陈汤道。

    阳胜点点头。

    赵益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想另换个话题,就道:“这么大的一个地洞,是怎么在都尉的眼皮底下建造的,这么说来,许都尉是不是太不称职了。”

    “这个地洞并不是近年建造的。”阳胜道。

    “那是什么时候?”赵益想在这地下挺无聊的,要是能听听阳胜讲故事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地洞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造好了,不过他建造的初衷并不是地洞,而是一个墓室。”

    “墓室?”赵益惊道。陈汤也把目光朝向了阳胜。

    “为谁建造的墓室。”陈汤问道。

    “昌邑哀王刘髆。”阳胜淡淡道。

第二十五章 不归之路() 
“昌邑哀王刘髆,也就是刘贺的父亲,孝武帝的五子,他受封于昌邑国,来到封国后,他就开始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墓室。建造墓室的选址正是在这单父城郊。”阳胜道。

    “那这么说我们现在正是在昌邑哀王的墓室里。”赵益道。

    “昌邑哀王死后并没有葬在单父,而是在巨野的一个山谷中简单下葬。”阳胜道。

    “那他建造这个墓室是什么目的?”陈汤问道。

    “刘髆是李夫人生的儿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早就和刘髆商量好要谋夺太子之位,只是孝武帝看透了刘髆心术不正,早早把他打发到封国去。”

    “然而,刘髆贼心不死,巫蛊之祸发生后,刘髆勾结刘屈氂弄死太子刘据,本以为能登上太子宝座,继承大统,不料武帝却立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当皇帝。刘髆一气之下,暴病而死。”阳胜道。

    “子坚,有句话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你会知道这么多事情,为什么就连许都尉都觉得你能走出这个地洞迷宫,我越来越好奇你的身份了。”陈汤道。

    阳胜笑笑道“事到如今我也不必有所隐瞒,家父阳武乃是故昌邑国史官,我从小就跟随家父修订史料,对近年发生的事自然知道,更多具体事情,我都是听家父和我提起的。”

    “右伯长,你不要打断左伯长的话,让他继续讲下去。”赵益刚才听得入迷,不想被陈汤打断了。

    “哈哈,永远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不过我们要能走出这片地洞,完成许都尉交给的重任才是,还是赶紧探路吧。”阳胜笑道。

    地洞的道路越来越崎岖,越来越窄,而这里的环境也越来越阴冷,三人明显能感觉到脊背发凉。

    “这里的路况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差。”赵益道。

    “如果我猜的没错,这里才是刘髆修的墓室,而刚才我们走过去的那段,是他儿子刘贺修的。”陈汤道。

    “子公说的不错,刘贺继承王位后是对墓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阳胜道。

    “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刘髆早就有了谋反的心思,所以才打着修墓室的幌子修了这么一个地下仓库。”陈汤道。

    “山阳郡本来没有矿山,不应该设置铁官,然而在距离单父五十里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