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7)这两句是说:狱吏因而定司马迁为诬上之罪(应处宫刑),武帝最后同意了狱吏的判决。
'48'货赂,财货。依汉律,可以用钱赎罪。
'49'左右亲近,指在皇帝左右的近臣。
'50'幽,禁闭,关闭。囹圄(língyǔ),监狱。
'51'隤(tuí),败坏。
'52'佴(èr),次,等於说编次、排列。这句是说我又被排列到应入蚕室之列,即使我受宫刑。蚕室,指像蚕室那样的密封之室。受过宫刑的人怕风寒,所居之室必须严密而温暖,就像养蚕的屋子一样,所以称蚕室。
'53'重(chóng),等於说深深地。
'54'事情不容易为俗人言其一二。这是说,如果把我心里的话全说出来,更不为俗人所了解了。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1';文史星历'2',近乎卜祝之间'3',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4',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5',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7'。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8',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9',其次易服受辱'10',其次关木索、被捶楚受辱'11',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2',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13'。〃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14',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1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16'。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捶,幽於圜墙之中'17'。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18',视徒隶则心惕息'19'。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20',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21',曷足贵乎?且西伯'22',伯也'23',拘於羑里;李斯'24',相也,具于五刑'25';淮阴,王也,受械於陈'26';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27';绛侯诛诸吕'28',权倾五伯'29',囚於请室'30';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31';季布为朱家钳奴'32';灌夫受辱於居室'33'。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34',不能引决自裁'35',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36',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37'。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38',以稍陵迟'39',至於鞭捶之间,乃欲引节'40',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41',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於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42',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43'!且夫臧获婢妾'44',犹能引决'45',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於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於后也'46'。
'1'剖符,分剖之符。古代符分作两块,君臣各执其一,以示信守。丹书,又称丹书铁券,是在铁券上用朱砂写上誓词,作为后世子孙免罪的凭信。剖符、丹书,都是颁发给功臣的。
'2'星,指天文。历,历算。〃文史星历〃都是太史令掌管的事。
'3'卜,卜官。祝,祭祀时赞辞的人。
'4'像优伶一样养育着他(实指我)。倡,乐人。优,戏人。在封建社会倡优被视为所谓下等人。《文选》作〃倡优所畜〃,今依《汉书》。
'5'比,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文选》李善本作〃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无〃比〃字。五臣本作〃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今依《汉书》。
'6'所自树立,自己用来立身於世的,也就是自己的职业和地位。
'7'大意是: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趋,向。
'8'理,腠理。色,脸上的气色。〃理色〃在这里泛指脸面。
'9'诎,通屈。诎体,指被系缚。
'10'易服,换上〔罪人的〕衣服(赭色)。
'11'关,贯,指戴上。木,指枷。索,绳。被,遭受。捶,杖。楚,荆条。〃捶楚〃都是当时用来打犯人的。
'12'剔,通剃。剔毛发,剃去头发,即所谓髡(kūn)刑。婴,绕。婴金铁,以铁圈束颈,即所谓钳(qiān)刑。
'13'语见《礼记·曲礼上》。
'14'槛,养兽之圈(juàn)。阱,同阱,捕兽的陷阱。
'15'渐,浸渍,用如名词,指浸渍的结果,亦即逐步发展的结果。
'16'大意是说,准备未遇刑就自杀以免受侮辱。鲜,不以寿终为鲜(依沈钦韩说,见《汉书疏证》)。
'17'圜墙,牢狱。
'18'枪,通抢,著,触。
'19'徒隶,狱卒。惕,怕。息,喘息。心惕息,即胆战心惊的意思。《文选》〃心〃作〃正〃,今从《汉书》。
'20'以,通已。
'21'强(qiǎng),使动用法。强颜,等於说厚着脸皮。
'22'西伯,即周文王。参看第一册120页注〔11〕。据《史记》,文王之被囚,是由於崇侯虎谮文王於纣,说文王积善累德,将不利於纣。
'23'伯,方伯,周时一方诸侯之长。
'24'李斯,见本册888页注〔11〕。
'25'具,具备。五刑,据《汉书·刑法志》,汉初〃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即醢,剁成肉酱)其骨肉於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汉初系承用秦制,秦时之五刑,也当如此。
'26'械,拘束手足的刑具如桎梏等,类似手铐脚镣之类。
'27'彭越,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字仲,最初事项羽,不久降刘邦,多建奇功,封梁王。后来被人诬告谋反,夷三族。《史记》有《彭越列传》。张敖,张耳之子(张耳事参看《淮阴侯列传》),张耳死,张敖嗣立赵王,他曾因人诬告谋反而被囚。抵,抵当。
'28'绛侯,周勃。见本册721页注〔3〕。诸吕,刘邦之妻吕后的亲族吕产、吕禄等。惠帝、吕后死后,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任相国,将要颠覆汉朝。周勃与陈平等共诛诸吕,迎立刘邦次子代王恒,是为文帝。
'29'倾,超过。
'30'请室,官署名。皇帝出,请室令在前先驱。请室有特设的监狱。周勃后来也曾因人诬告谋反而被囚於请室。
'31'赭衣,罪人之服。三木,加在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即枷及桎梏。
'32'季布,楚人,好任侠,有名於楚。初事项羽,数窘刘邦。项羽灭,刘邦以重金购求季布。布藏於濮阳周氏,周氏与季布定计,使布髡钳为奴,卖给鲁之大侠朱家,朱家说汝阴侯夏侯婴去劝刘邦赦免季布。季布遇赦,拜为郎中,后官至河东太守。《史记》有《季布列传》。
'33'居室,见本册740页注〔26〕。
'34'罔,通网,罗网。这里比喻〃法〃。
'35'引决,下决心。裁,制裁。自裁,等於说自杀。
'36'一体,等於说一样。
'37'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决定的。
'38'绳墨,指法律。
'39'以,以此,因此。稍,渐。陵迟,衰颓,指志气衰微。
'40'引节,等於说死节。
'41'重,等於说难。
'42'颇,稍。去就,指舍生就义。
'43'缧(lěi),大绳子。绁(xiè),长绳子。缧绁,专指绑犯人的绳子。
'44'臧获,古人骂奴婢的贱称。《方言》:〃荆淮海岱杂齐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齐之北鄙,燕之北郊,凡民男婿婢谓之臧,女而妇奴谓之获,亡奴谓之臧,亡婢谓之获。皆异方骂奴婢之丑称也。〃
'45'引决,承上文引决自裁,含有自裁意。后世因此以引决表示自裁。犹,《文选》作〃由〃,《汉书》作〃犹〃,今依《汉书》。
'46'没世,等於说终结一生,也就是死的意思。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3';仲尼厄而作《春秋》'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6';不韦迁蜀,世传《吕览》'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9'。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10'。乃如左丘无目'11',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2'。仆窃不逊,近自托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13',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14',上计轩辕'15',下至於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16',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17'。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18',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摩,通磨。
'2'倜傥(tì tǎng),卓越,特出。称,称颂,指为人所知。
'3'演,推演。相传周文王被纣拘於羑里后,推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4'厄,同戹,困。《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於后世哉?乃因史记(指鲁国史书)而作《春秋》。〃
'5'左丘,即左丘明。失明,失掉视力。此事未详。厥,句首语气词。据说《国语》为左丘明所作。
'6'孙子,姓孙,其名不详,战国时的大军事家,据说他著有兵法八十九篇,今不传。孙子的同学庞涓事魏惠王,妒忌孙子之才,就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后来孙子事齐威王,大败魏军。因为孙子受过膑刑,后世就称之为孙膑。《史记》有《孙子列传》。
'7'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的大商人,秦庄襄王因其力而得立。庄襄王元年,为丞相。秦始皇即位,尊不韦为相国。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徙蜀,於是自杀。据《史记·吕不韦列传》,《吕览》成於不韦为丞相时。
'8'据《史记·韩非列传》,韩非屡次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韩非於是作《说难》《孤愤》等篇十余万言。书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爱,因而急攻韩,韩於是派韩非出使秦国。至秦,因受李斯等的谗毁而被害。
'9'大底,即大抵。
'10'思来者,意思是想让将来的人知己之志。
'11'乃如,至於。
'12'垂,指流传。空文,是与具体的功业相对而言。
'13'放,散。
'14'稽,考察。纪,网纪,这里指道理、规律。
'15'轩辕,即黄帝,传说中的远古君王,姓公孙,因居於轩辕丘,所以又称轩辕。
'16'天人,天意人事。天人之际,指从自然到人事。
'17'极刑,指腐刑。
'18'即传之其人於通邑大都。其人,李善注:〃谓与己同志者〃。通邑,大邑。
且负下未易居'1',下流多谤议'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3',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4',宁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5'?故且从俗浮沈,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剌谬乎'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8',无益,於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9',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1'负下,负罪之下,就是在背过负罪的情况下面。未易居,不容易处。
'2'下流,水的下游,这里比喻卑贱的身份与受辱的处境。
'3'忽忽,等於说恍恍惚惚。
'4'直,仅,不过。闺閤,都是宫中的小门,二字连文,即指宫禁。闺閤之臣,即宦官。
'5'自引,指自己引身而退。深藏於岩穴,指过隐居生活。《文选》作〃自引於深藏岩穴〃,今依《汉书》。
'6'大意是:用以达到狂惑。这是愤慨之言。据李善引《鬻子》说,知善不行叫狂,知恶不改叫惑。
'7'私心,我的心思,谦词。剌(là),乖戾。剌谬,违背。
'8'曼,美。
'9'要之,总之。
杨恽
杨恽(yùn,?……公元前54),字子幼,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司马迁的外孙。素有才干,好结交豪杰儒生,在朝廷中很有名望。宣帝任他为郎。霍氏(霍光的子孙)谋反,杨恽先得到了消息,上报皇帝。霍氏被诛后,封为平通侯,不久,迁升中郎将,后来官至诸吏光禄勋(即郎中令)。杨恽为人比较坦率,但自大而又刻薄,好揭人阴私,得罪了很多人。后来与太仆戴长乐不和。有人上书告戴长乐,戴以为是杨恽指使的,於是上书告他平时言语不敬,杨恽被免为庶人。适逢日蚀,有人上书说是由於杨恽骄奢不悔过所致,宣帝便将他下狱治罪。后又搜得他写给孙会宗的信,宣帝看了很不高兴,便加上大逆无道的罪名,处以腰斩,妻子儿女被流放到酒泉郡。
报孙会宗书'1'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2',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3'。遭遇时变,以获爵位'4'。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5'。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6';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7'。
'1'孙会宗,安定(今甘肃平凉一带)太守,西河(汉郡名,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附近)人,杨恽的朋友。杨恽失掉官爵以后,就归家闲居,治产业、造宅室。孙会宗写信告诫他说,大臣废退,应当闭门惶恐,表现出可怜的样子,不该治产业,通宾客。杨恽便写了这封回信给他。本篇文字根据《文选》,并参照《汉书》。
'2'底,至。无所底,就是没有成就。
'3'先人,指其父杨敞,杨敞官至丞相。备,充数。这是自谦的话,说自己并没有什么才能,靠着父亲的面子当个郎官。
'4'指告霍氏谋反而封侯的事。
'5'猥,副词,随随便便地。
'6'逆指,违背孙会宗来信之意。文(wèn)过,掩饰自己的过错。
'7'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君子,指孙会宗。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1',位在列卿,爵为通侯'2',总领从官'3',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4'。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5',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6'。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亡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7',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8'。
'1'朱轮,显贵者所乘之车。汉制,公卿列侯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能乘朱轮。
'2'通侯,即列侯(参看本册726页注〔31〕)。
'3'从官,指皇帝的侍从官。杨恽任光禄勋加诸吏,所有侍从官都归他管,并负责监察弹劾群官,所以说总领从官。
'4'窃位,窃取官位而不尽职。餐,同飧。素餐,参看第二册484页注〔10〕。这里指无功受禄。
'5'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观阙。汉制,上章奏事和被皇帝徵召都到北阙。
'6'伏惟,伏在地上想,敬词。
'7'公上,公家、主上。给公上,等於说供给国家的税收。
'8'用,以。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1',送其终也'2',有时而既'3'。臣之得罪已三年矣'4'。田家作苦,岁时伏腊'5',烹羊炰羔'6',斗酒自劳。家本秦也'7',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8'。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9'。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10'。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11'?〃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12':〃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13'〃。故道不同不相为谋'14',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1'古人认为君至尊,父至亲。
'2'指为君父服丧。
'3'既,尽。古制,臣子为君父服三年丧,除丧后起居行动就不再受丧服的限制。
'4'杨恽的意思是:就是君父死了,三年过后也不能限制我,何况〃得罪已三年〃,我之所作所为,更不能算违背臣礼了。
'5'伏、腊,都是节日。参看本册852…853页通论《古代文化常识》(一)。
'6'炰(páo),裹起来烤。
'7'杨恽是华阴人,华阴原是秦地。
'8'雅,甚。下文〃虽雅知恽者〃的〃雅〃同。
'9'缶(fǒu),一种瓦器,秦人用来作为乐器,唱歌时按节奏敲击。呜呜,唱歌的声音。
'10'田,动词,种植谷物。萁(jī),豆茎。这两句大意是讽刺朝廷荒乱。
'11'须,待。治、萁、时,古音属之部。
'12'董生,指董仲舒。董是汉景帝时的大儒。
'13'这两句引自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三。原文作:〃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明明,应该当皇皇讲。皇皇,急急忙忙的样子,后来写作遑遑。
'14'语出《论语·卫灵公》。
夫西河魏土'1',文侯所兴'2',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3',凛然皆有节'4',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5',临安定'6'。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7',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8'?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9',无多谈。
'1'西河魏土,按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