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愿意离开总书记的位置,但必须要选出一批信得过的干部,和美国继续对抗。这是以前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可不管心里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必须开始考虑。

    “这段时间的会议,大家可以多听听苏斯洛夫同志和契尔年科同志的意见。”勃列日涅夫离开之前,指定了在莫斯科的负责人。一般情况下,勃列日涅夫不在都是苏斯洛夫主持大局,不过从下半年开始,苏斯洛夫缺席的时候越来越多,所以通常都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轮流主持会议。

    现在安德罗波夫随同总书记去中亚视察,留在莫斯科的干部当中,资历最老的书记处成员,就是一直以来勃列日涅夫的大管家,中央书记契尔年科。

    他是书记处资历最老的成员,不过要是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当中,谢洛夫也不是谦虚,早在赫鲁晓夫时代他本人就是中央主席团委员,除了苏斯洛夫之外,没人比他更有资历。不要看他今年才五十多岁。

    “真正掌控这个国家的,不是克里姆林宫,而是在这里!”谢洛夫的手指指着自己的办公桌,卢比杨卡克格勃总部大楼。勃列日涅夫时代是一个迅速恢复斯大林主义的时代。别忘了斯大林时代的内务部,现在的克格勃对社会生活的无形控制不仅不比三十年代的公开控制逊色,而且规模、权限越来越大。谢洛夫一直在装死,但他每在自己的位置上多呆一天,克格勃的权威就会增长一天。

    这是苏联的安全、警察体系第三次对最高权力进行争夺。前两次的贝利亚和谢列平都失败了,而这一次,谢洛夫准备躲在安德罗波夫的身后,用最安全的方式达成目的。

    这一次,克格勃要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掌控这个国家,和美国决出胜负。

    “安德罗波夫同志,我很想看着苏联战胜美国的那一天,可几乎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有一件事我想要做完,不做好这件事。我的心中总是感觉有些不安稳。”即将离开俄罗斯到达中亚的勃列日涅夫道,“安稳好了中国,我们放心和美国对抗,不是么?”

    “我们能看出来中国的变化,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比七十年代更坏了。任何变化对我们都是有利的!”安德罗波夫没有把谢洛夫说徒劳无功的结论说出来,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他也希望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能够回到五十年代的蜜月期。

    很快,略微有些怕疲惫的勃列日涅夫到达了哈萨克,从自己的老部下库纳耶夫的地方,开始对整个中亚五国开始视察。

    “纳扎尔巴耶夫同志么?”安德罗波夫从人群当中找到了一个谢洛夫提及过的干部,哈萨克**中央书记,四十一岁的纳扎尔巴耶夫已经是哈萨克地位最高的几个干部之一,甚至被第一书记库纳耶夫视为接班人。

    “安德罗波夫书记,我是纳扎尔巴耶夫,欢迎你来到哈萨克。”纳扎尔巴耶夫对莫斯科的视察十分欢迎,他想要更大的领域中说话,而不是做一个地方干部。这最少也要达到库纳耶夫的地位,当然心中他还想要的更多。

    “谢洛夫同志还记得你!”安德罗波夫毫不讳言的称赞道,“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严厉的总政委没有夸奖过谁,没有记错的话,你似乎是唯一一个。”

    “唯一的一个么?没想到专注对外的尤拉,也能发现国内干部的优点。”勃列日涅夫慢吞吞的插言道,然后看着这个仪表堂堂的少数民族干部。苏联一直有着刷脸的传统,勃列日涅夫就曾经因为斯大林的夸奖,一路受到重视直至成为总书记。

    谢洛夫?纳扎尔巴耶夫恍然想起,很多年以前,自己见到过这位苏联的巨头。双方还曾短暂的交谈过,没想过过去了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就在他的视线之内。想到这纳扎尔巴耶夫心中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应该庆幸,被克格勃主席一直放在眼里,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几天之后,勃列日涅夫到达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常规性的对当地干部安抚。同样随行的安德罗波夫,眼睛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些欢迎自己的人群。就算是全都枪毙,也不会有一个人是冤枉的,从谢洛夫给自己的证据中,这些人根本没有无辜者。

    被这么一群贪污犯欢迎,安德罗波夫的心情绝对谈不上好,不过这些人也不是欢迎他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这绝对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角色,看看当年谢列平的待遇就知道了,这些人巴不得安德罗波夫赶紧步谢列平的后尘,滚出莫斯科的权力圈。

    第二天,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对当地的干部进行讲话,同时谈及了中国问题。勃列日涅夫反复强调,苏联已主动提出再次举行中苏边界谈判。

    勃列日涅夫呼吁中苏应该实现关系正常化,“我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苏中关系问题上采取的原则立场已在苏共二十五大和二**的决议中作了明确的阐述。我想在这里补充以下几点:第一,尽管我们过去和现在都公开批评中国领导所奉行的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中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与准则的观点,但我们从来也不想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部生活。我们过去没有否认,现在也不否认中国存在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虽然北京在世界舞台上同帝国主义的政策相呼应显然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利益。”

    “第二,我们过去和现在从未以任何方式支持所谓‘两个中国’的概念,过去完全承认、现在仍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宝岛的主权;第三,从苏联方面来说,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过任何威胁。我们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对中国提出任何领土要求,并准备在任何时候继续就现存的边界问题举行谈判,以便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我们还准备讨论关于在加强苏中边界地区的相互信任方面采取可能的措施的问题。”

    “第四,我们清楚地记得那个与同志般合作的友谊纽带将苏联和中国人民联结在一起的时代。我们从不认为我们两国间的敌对和疏远状况是正常的现象。我们愿意在不带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就双方可以接受的,在互相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彼此事务和互利的基础上,当然是在不损害第三国利益的情况下就改善苏中关系的措施达成协议。这将既涉及到经济、科学和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关系,但是这要看双方将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采取某些具体步骤……”

    “主席,苏斯洛夫书记住院了。”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进来报告道,勃列日涅夫不在的情况下,苏斯洛夫就是莫斯科的一号人物。

    “知道了,我马上去。”谢洛夫干脆的站起来赶往意愿,今年的十月革命日,红场的主席台上,少了这位被称为灰衣主教的思想权威。

    “也许这一次,我可能挺不过去了。”病床的旁边,是陪伴他几十年的眼镜,苏斯洛夫的呻吟很虚弱,转眼他已经在病房中一个多月,连十月革命节都没有参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毛妹避趋之

第八百四十六章 苏斯洛夫病逝() 


    病床前面谢洛夫默然不语,按照时间来说,确实是到时候了。从个人上来说,这位苏联的思想权威,就是一个完美的**员,如果苏联人都是苏斯洛夫,可能不用到八十年代就可以完全凌驾于美国之上。可珍贵的东西同时意味着稀少,谢洛夫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第二个苏斯洛夫这样的人。

    “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似乎心里有些低落,这可不像你啊,你一把大火烧死了印度这么多人,我们也没看到你受到影响!”苏斯洛夫轻声说道,“这件事其实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我都知道,孟买大火灾发生的时候,我就猜到了。”

    “我还以为自己做的很秘密呢?”谢洛夫自嘲一笑,他心里当然有震惊,可多年以来他已经能做到掩饰心中的情绪了,至少在人前,这已经变成了本能反应,对谁都是如此。

    “我也没有证据,相信其他人也没有,也许安德罗波夫手里有。你把卢比杨卡弄的像是冰山一样,别人没有证据。我也知道你是自保。”苏斯洛夫眯着眼睛道,“你在共青团当中是一个异类,当初的谢列平、谢米恰斯内不可一世,最终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七六年之后,我也制止不了勃列日涅夫了。但是勃列日涅夫留下的格局还能补救,你能想到谢列平执政到现在,现在的苏联是什么样子么?也许更强大一些,但谢列平的性格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他的年龄太轻,甚至可能执政超过三十年。那样的话,他的权威比勃列日涅夫还要不可撼动。”

    “可当年阻止我们的,不就是你么!如果不是你站在勃列日涅夫的身后填补,以勃列日涅夫当时的威望,也许我们能够成功。”谢洛夫貌似回忆的道,“反正都过去了,可能舒里克在运气上差了一点,或者说我们注定要等待。”

    “就算我死了,你的前面还有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我想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支持前者,但我告诉你,安德罗波夫这个人的眼光很差。他的思维和本身的能力都够格,可他那些部下基本上都不行,平均素质还不如当初谢列平的共青团。他其实不适合呆太长的时间,你们都知道我和他不和,可惜,现在我已经没时间阻止他了。”苏斯洛夫的声音有些虚弱,看着谢洛夫道,“你这个人,表面上没有贝利亚和谢列平凌厉,把自己隐藏的和安德罗波夫差不多,可实际上你的思维仍然是肃反工作者的思维。而且你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不要管我要证据,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的生活作风就是有问题。”

    “我不看好安全干部,我见过个人权势到达最巅峰的贝利亚,一个内务部在手中能让所有人闭嘴。也见过当初的谢列平,有共青团的后备干部支持,有包括克格勃在内的司法干部支持,宣传部、政府、地方党委、谢列平的部下占据了近百个重要职位。他们都输了!”苏斯洛夫边回忆边说道,“可却不得不看好你,你肯定想知道原因。”

    “嗯,我能清楚的感觉到你对克格勃的防备,不知道我有什么不同。”谢洛夫听完了苏斯洛夫的话,接口道,“我心狠手辣、学习的版样是贝利亚、谢列平、捷尔任斯基、甚至是亚戈达、叶若夫,正常来讲,你不应该几次出面保护我的。”

    “没错,换成别的时期,我还会尝试清除你。更不要想我提议你进书记处。”苏斯洛夫觉得和谢洛夫的聊天很有意思,在几十年的相处当中,两人从来没有对话这么多过。

    停顿了一下,苏斯洛夫疲惫的闭上眼睛道,“可现在不是别的时期,我眼前的样本只有你一个,你出生在一九二七年对不对?你见过几个同学,或者说,二十年代出生的人你能想起来几个?他们哪去了?”

    “他们死了,死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当中,我国的男女比例本身就是女的比男人多,卫国战争对我们的人口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不然斯大林总书记不会再战后对美国采取忍耐态度。”谢洛夫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他明白了苏斯洛夫的意思。

    “你明白了?再好的干部也要从足够的基数中选拔。”苏斯洛夫看着谢洛夫笑道,“现在的中央主席团当中,只有两个干部是二十年代出生的,一个是罗曼诺夫一个是你,罗曼诺夫最多能胜任柯西金的职责,面对美国的高压他就算是有心,也没有力量。我们十分缺乏五十到六十岁之间的干部,这些本来应该发挥作用的干部,都已经死在了卫国战争当中。”

    “我没有选择,只能看好你。这也是在谢列平下台之后我才明白的道理,尽可能的让中央主席团留下一个年轻人。”苏斯洛夫摇头道,“我没有选择了,你的年龄段,正好是苏联死了太多人的时期,你没有同伴,你只有两个选择,比你岁数大很多的干部,这些干部通常都是勃列日涅夫的人,他们随时可能去世。”

    “另外的人就是你的下一代干部,通常总书记都会选择后者,相信安德罗波夫也会选择后者的,可问题就在安德罗波夫这个人的眼光很差,他能选择出来什么干部,我很不看好。这就是我一直和安德罗波夫不和的原因,还有就是他总是想要代替我的位置,这也是一个原因!”苏斯洛夫也很坦诚的道,“你的部下至少还像是正常人。”

    “如果我们的人才足够,我不会选择你这个危险分子,可你这代的干部有成绩的寥寥无几,你必须要承担起来责任,用你的强势作风弥补你年龄段干部人才不足的尴尬。”苏斯洛夫很无奈的说道,“没准你会成为斯大林,用自己的能力将未来二十年度过,直到下一代的干部成长起来,只有你年龄合适。”

    “现在我几乎感到责任重大了!”谢洛夫苦笑道,没想到这是苏斯洛夫这几年照顾自己的原因,从部门上苏斯洛夫讨厌安全干部,因为克格勃十分危险。从个人道德上他讨厌谢洛夫懒散的作风,还有身边总是带着女秘书,证据是没有的,可他觉得谢洛夫的女秘书肯定不是单单用来工作的。所以他对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的观感也不好。

    可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苏斯洛夫在谢列平倒下之后,忽然发现苏联人才断档的问题。才开始重新考虑心狠手辣的总政委,能不能用强权带着苏联度过这段尴尬的时期。

    样本只有一个,苏斯洛夫已经别无选择,第聂伯罗黑帮的干部一个比一个年老,谁知道这些人能活多长时间,重新培养也来不及了。所以哪怕谢洛夫不符合苏斯洛夫的一些标准,面对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第二书记也只能填写固定答案。

    两人聊了很久,直到苏斯洛夫已经明显的感到疲惫,谢洛夫才离开了病房。

    苏斯洛夫的病重,在中央主席团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动静,要知道苏斯洛夫长期担任第二书记,其实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接班人,只不过他和勃列日涅夫的年龄差不多,才不会让一半人往这方面去想,从他身上人们才忽然想起,勃列日涅夫的年龄也很大了。

    包括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谢洛夫和乌斯季诺夫都前来看望,表达对这位苏联思想权威的尊敬。

    “苏斯洛夫同志,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国家还需要你。”勃列日涅夫一方面因为尊重,再者两人已经共事了多年,苏斯洛夫早就不能对他造成威胁,一时间自己的同龄人病危,勃列日涅夫本身心中也有些接受不了。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时间到了就是到了。”苏斯洛夫很坦然的说道,“我很庆幸曾经为了理想奋斗过,虽然国家还有很多问题,可我相信我们的祖国遇到问题都是暂时的,我们凭空创造出来了一种制度,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现在的高度,足以证明社会主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我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逐渐消失。虽然我不能看到这一天!”

    所有来到病房的人都心情沉重,因为这番话有很重的遗言味道,当天晚上,在医院住院的苏斯洛夫血压陡然升高,随后的几天内,整个医院都在尽可能的让苏斯洛夫度过危险期,苏斯洛夫也一直没有醒过来,陷入了昏迷当中。

    一月二十六日,消息从医院传来,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苏斯洛夫病逝。

    “哎!”带着大檐帽的谢洛夫叹了一口气,共青团真理报已经用全版面报道了苏斯洛夫病逝的消息,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勃列日涅夫沉默良久道,“苏斯洛夫同志的遗体,应该埋葬在红肠,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央书记,同志们怎么看。”

第八百四十七章 争夺() 


    “同意!”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谢洛夫、乌斯季诺夫都纷纷点头。对于他们来讲。

    苏斯洛夫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终于获得了最高权力,可以呼风唤雨左右政局。这是他“灰衣主教”生涯的黄金时代。在赫鲁晓夫退休后登台,就是仅居三驾马车之后的第四号人物。而待勃列日涅夫把那些没把他放在眼里的领袖们清除殆尽,稳定政局之后,苏斯洛夫很快就上升为事实上的第二号人物,牢牢掌控了内政外交和思想大权。

    赫鲁晓夫离不开苏斯洛夫,原多是想利用他在文化形态上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来帮助自己管理思想工作的话,勃列日涅夫之更加离不开苏斯洛夫,总书记在思想权威上几乎是零。

    除了赫鲁晓夫之外,中央主席团当中没人反对斯大林,以为苏联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和斯大林息息相关,赫鲁晓夫退休之后,重新树立斯大林的形象就势在必行。这点勃列日涅夫不行、谢列平和柯西金也都不行。在重新苏联自己的思想,排斥赫鲁晓夫时代一些亲西方的思想上,没有人能代替苏斯洛夫的角色。

    苏斯洛夫的影响力还遍布其他任何一个希望让改变发生的领域,要么破坏,要么压制。所有这些保守化的行为都是苏斯洛夫这个思想大管家的监督下发生,在苏联体制这个事无巨细都要由中央过问、都要由主管者决定的情况下,这位第二书记对苏联的再斯大林化当然是要负全责的。目前看来,苏斯洛夫做得非常不错。

    几天后,苏斯洛夫的半身像完成,同时开始举行葬礼,勃列日涅夫作为伟大领袖,自然不需要为第二书记抬棺,但是这次的葬礼又是总书记的待遇,远远比赫鲁晓夫去世的时候要隆重得多,所以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出面,抬着苏斯洛夫的棺椁,将苏斯洛夫埋入红场。

    当棺椁落下的那一刻,和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乌斯季诺夫并肩站在一起的谢洛夫,清楚的听到了自己周围几个老人的喘息声,对于这群老头子来讲,这种体力活确实算比较要命,谢洛夫心里默念道,“这是第一个……”

    很快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出现。如果把一年前已经去世的柯西金和按照历史一年后死亡的波德戈尔内算上,历史上的苏联在三年时间里,接连去世了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第二书记苏斯洛夫、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契尔年科、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干部还没有算在内。

    正当里根在美国重整旗鼓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