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调不出多少兵马。
许便宜行事和天子剑比较重要,给了很大临机处事的权力。前方战情千变万化,不可能一一上奏取旨,可以临机决断。天子剑不是尚方宝剑,更不是看谁不顺眼谁都能斩,主要是针对临时归隶杜中宵之下的军队官员约束,可以依法不请旨而斩。各人赐剑都不相同,杜中宵是最多只能斩钤辖以下将领,还要立即上报,部署以上最多临时关押请朝旨由朝廷审问。
刘几除了营田厢军的军职都指挥使外,另带六州部署兼捉杀使,其余重要将领一部分各兼兵职。
军职指的是军队的职务,兵职则指的地方带兵职务,不只管本部,还管地方。
回到地方,匆匆收拾之后,杜中宵带着重要官员和随从登上了北上的火车。此次不是专用车厢,而是专列了。军情紧急,沿路各车站需保证通行无阻。
车厢里,杜中宵看着从枢密院借来的地图,皱着眉头。这还是当年自己知火山军时所制,这么多年也没多大变动,可见后续官员对此事并不重视。
看了一会,杜中宵对刘几道:“军主,耶律重元自东胜州南下唐龙镇,要走偏头寨、陈家谷口才能回朔州。这一趟若是走下来,当年我知火山军时,与张太尉一起建的军寨、占的地方,就一切全休。”
刘几道:“委实如此。他既带大军南下,没有占了唐龙镇再回头去东胜州可能,只能向南兜一大圈转回去。除唐龙镇外,陈家谷口最是要害,正当南北大道。被契丹占了,大军可以由此南下,绕代州之后破雁门关之险。此次挡不住他,数百里地只好拱手让人。”
杜中宵摇了摇头:“唐龙镇一向驻军千余人,背靠府州,还有一两万兵马。并州和代州都是驻扎大军的地方,离着并不遥远,只要拖上些日子,本朝必定救援。耶律重元就如此刚愎自用,觉得短时间能把那里攻下来?虽然两国数十年未交战,本朝打党项难看,契丹打得同样不好看,怎么就敢去攻?”
刘几道:“待制忘了,契丹人也学着制了火炮。有些攻城利器,起此妄心也不稀奇。”
杜中宵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我总觉得事情并不会如此简单。耶律重元虽然生于富贵,却自小熟悉军旅,仅仅如此应该还不能让他下如此决定。而且数万兵马,必有契丹国主之命。是什么让契丹人觉得可以快整攻占唐龙镇,本朝来不及救援的?”
刘几一惊:“待制是说,唐龙镇里有内奸?”
杜中宵点了点头:“我觉得是。当时我建唐龙镇的时候,好多繁华地带都在城外,与契丹高官显贵共有。契丹人深知那里繁华,驻军若私下参与此事,难保不会两相勾结。”
刘几猛地站起身来,看了看地图,道:“依枢密院文书,唐龙镇驻军现由本军都监兼知镇,在那里已经三年余。前些日子,枢密院更换将领,新官未到,那里就被围了。”
杜中宵闭目想了一会,道:“事情紧急,事关重大,我们不能排内外勾结的可能。必须要快,越快越好。现在火车最快,我们已经在火车上,什么都来不及了。火车只到保德州,现在来不及知会地方,炮兵必然拖累速度。你拟一份军令,命剩下的路程,让骑兵先行,炮兵在后。”
刘几犹豫一下,道:“那我们?”
“我们随骑兵一起前行。到了并州后,见过了韩经略,你换一辆车等炮兵,我随骑兵去。”
十三郎的骑兵会在开封府新补入三千精税,其中还有一千铁甲,实力跟以前大不相同。刘几想了一会,觉得并无危险,点头答应。
如果此次真是唐龙镇守将与敌勾结,能守多时间可就难说了。援军早到一日,可以鼓舞城中军民的士气,纵然有几句将领投降,城说不定还能保住。
虽然厢军有强大的炮兵,可如果被契丹占了城,再攻会多许多麻烦。一座繁华的城池,说不定会就此毁于战火。攻和守,差别实在太大了。
刘几问了现在全军的安排,拟了一份军令,杜中宵用了印,发给几位师主。
由于准备好南下,附近的车部早就已经备好列车。只是原打算由襄州坐火车去江陵府,备的车头严重不足,只好临时从铁监征调了许多来,连运煤的车头都调过来了,堪堪凑足。沿途铁路除了特别重要的火车都已停运,要等北上大军的火车过去,才能恢复通行。
虽然几个月前狄青大军下,也是走的这条路线,而且人数更多。但他们相对分散,并不像营田厢军此次这么紧集,这么集中,对铁路也是一次考验。
更麻烦的事情,此时黄河冰封,滑州白马津的浮桥虽在,却会受冰冻影响,过河不顺利。因为浮桥年年要拆,年年要建,既不方便又费时费工,新知滑州的燕度有意建一座永久的桥梁,现在还只是刚刚勘测而已。燕度是此时著名画家、科学家燕肃的儿子,算是子承父业,借助这些年不知强了多少的技术力量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有意做这样一件事,建黄河上的第一座大桥。
只是黄河水势复杂,涨水期和枯水期相差极大,要建桥染非常不容易。就是有了铁监,有了一些小铁桥的经验,架这样一座桥也要数年之功,杜中宵指望不上了。
第249章 内贼()
俞景阳半躺在热乎乎地火炕上,喝了一口酒,抖着腿对进来的程越道:“外面如何?耶律重元那厮围城十几日了,火炮都架不起来,还在城外喝风呢?”
程越摘下头盔,坐到火炕上,道:“且围着呢。契丹人刚在党项打了胜仗,此时钱粮充足,东胜州运到这里又方便,哪里那么容易就走。我看哪,不围上一两个月,他们不会罢休。”
俞景阳抖着腿道:“随他们去。若是围上一年,爷爷还要谢谢他们。城中吃喝不愁,储存的粮食只够我们一两年之用,哪个怕他们围!对了,这几天外面有没有缺粮?若是缺粮,把些军粮加了价钱卖出去,我们到手些钱财。这城里住的,可都是有钱人哪。此时不赚他们的钱,我良心如何过得去?”
程越道:“现在正是冬天,到处都存粮食,不过十几天,怎么可能缺粮?再等些日子。”
俞景阳拍了拍面前的小桌子,对程越道:“用过来喝酒。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跑一趟也不容易。”
程越上前,美美地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抓起盘里的一块肉吃了。
两人饮了一会酒,程越道:“都监,现在契丹兵马已经围在外面,仗打起来了。崔都营那些人是不是该料理了?留着他们终是个祸害,契丹兵一退走,让他们逃出城去,就怕漏了我们的消息。”
俞景阳想了想,道:“此事且不急。虽然河东路兵马不多,按往常朝廷手段,应该不会救援。可今时不同往日,这几年三司钱粮充足,又建了铁路,到处好生兴旺。那些相公太尉中手中有粮有兵,不定哪个动起了骚情,真派人来救也说不准。真到没办法的时候,我们投到契丹那里,也是一生富贵。”
程越吃了一惊:“都监真有意投奔契丹?原先只好让崔都营几个给契丹人假消息,让他们带兵前来围城,我们只要守住了,不但保住这些年攒的钱财,还立一场军功。不管是留在这里,还是调往他处,往事必定不会有人再提。若是投了契丹,可以完全不一样了。”
俞景阳抓块肉塞在嘴里,一边爵着,一边含糊不清地道:“若是能守住这城,不出意外,哪个愿意去契丹?可大军在外,城内的军兵虽然在我们管下,却也有契丹的人混在里面。一个不好,真是要被攻破城的时候,也只好走那条路了。不管怎样,不管到哪里去,我们这几年在唐龙镇捞的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这可是我们以后过好日子的倚仗。”
程越饮了两杯酒,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对俞景阳道:“都监,想来想去,不管怎么说,都是守住唐龙镇为上策。有此军功在手,哪怕我们调往别处,这里事发,有军功傍身就无碍。我看了城外契丹兵攻城的样子,其他攻城器具都没有,只有火炮。他们的火炮远不能跟我们相比,一炮都打不到城墙,如何能够破城?一直围城不去,还是想靠城里的契丹人为内应。既是如此,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崔都营那些人抓起来审训一番,契丹内应一网打尽,绝了这个后患!”
俞景阳听了,猛地从火炕上坐起来,想了一会,端起桌上的酒一口饮尽,一拍桌子道:“好,你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干了!此事要找可靠的人,不但是要把细作杀光,还有那些知道我们的事的”
说到这里,俞景阳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程越心领神会。
自从杜中宵离开,第一任知军还好,从第二任开始,因为火山军发展太快,加上唐龙镇每年商税数字巨大,经略司夺其事权,知军便就不太管这里了。现在真正负责唐龙镇事务的经略司的一个主管,还有常驻这里的兵马都监俞景阳。
俞景阳生性贪财,驻守这样一个地方,哪里能够忍得住?城内的生意大多属经略司直辖,杜中宵建这里的时候,制度上就不许驻军插手。俞景阳除了骗吃骗喝,从商人店铺那里得些小好处外,捞钱无从下手。他如何心甘?把主意打到了城外面去。
手上有刀有兵,俞景阳用手段把所有赚黑钱的全收拾了一遍,自己坐地抽成。如此还不满足,与耶律不花勾搭上,走私禁物,贩卖人口,包娼聚赌,就没有他不敢做的。这些年颇赚了些钱财,但也提罪了许多人。俞景阳下手狠,又谨慎,几年都没有闹出大乱子。直到不久前,枢密院又把他调往别处。
人走难免茶凉,只要调走了,俞景阳这些年得罪过的人,必然把他的罪行捅出去。一个小都监,可没有压下这里这么多豪商巨户的能力。俞景阳想来想去,通过以前跟耶律不花勾搭成奸的路子,派人向耶律重元密报,如果契丹来攻,他可以献城而降。
耶律重元真地带大兵来了,俞景阳闭门不出,派副手程越带人死守。与此同时,把跟契丹联系的人软禁起来,好吃好喝伺候着,就是不许他们再跟契丹联系。耶契丹人没有实证,只要他们退兵,俞景阳就把知情的人杀光,此事再无人知晓。有了这大军功,以前再多罪过,也就没人追究了。
从屋里出来,寒风吹在身上,如同刀割的一样。脚下的雪未化,走起来滑滑的,一不小心就要摔倒。
寒风吹了一会,程越的酒慢慢醒了,心中不由嘀咕。俞重阳做事心狠手辣,不留余地。把知情的人都杀了,还剩一个自己怎么办?若要保得万全,程越犹豫起来。
这些年随着俞景阳做事,程越也捞了不少钱,唐龙镇这里方便,都换成了金锭、银锭。不过大部分钱都是俞景阳拿去了,自己只是小头,事情却多是自己做的。现在到了关键时刻,俞景阳舒舒服服地在屋里喝酒,却要自己收拾手尾。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飞一般地来报:“提辖,外面山坡上来了一伙骑士,打着我们大宋的旗!”
程越急忙问道:“看清楚了没有,来的是什么人?是不是援军?”
士卒叉手:“回提辖,小的看不真切。旗是我们大宋的旗,其余俱不熟悉。”
“带我去看!”程越转身,快步向城头奔去。
登上城头,就看见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影影绰绰地有些人影。一杆大旗在山顶,斗大的“宋”字迎风飘扬,甚是显眼。由于离得太远,只能看清这一杆旗,其余再看不真切。
观察了好一会,程越道:“看起来是援军到了。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兵马,来得如此快捷。附近几州是不成的,外面契丹兵马数万,他们不会前来送死。”
援军已到,想起刚才俞景阳吩咐的事情,程越心急如焚。对守城的将领道:“你看着对面山上我们的旗,到底是不是来的援军。若有异动,速速禀报于我。我这就回去,与都监商议。”
将领叉手应诺,程越急急忙忙下了城墙,快步向都监衙门面去。
援军来得这么快,可是有些棘手。军城里的事情还没有收拾干净,如果援军赶跑了耶律重元,事情就难办了。城破之前还可以投降,被援军所救,自己和俞景阳这些年做的事如何遮掩?
第250章 兵临城下()
程越匆匆回到房里,俞景阳依然半躺在火炕上喝酒。见程越回来,道:“怎么,这么快就办完事情了?一定要干净,莫要留下把柄。”
程越道:“没有,那事我还没来得及去做。都监,外面来了援军,不知是何人。”
俞景阳吃了一惊,猛地起身,问道:“你可看得清楚?真是来了援军?”
程越点头:“应该没错。好大一杆宋旗,立在远处的山头上。只是看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兵马。”
俞景阳从火炕上下来,来回踱步。想了一会,道:“事不宜迟,你去办刚才我们商量的事。既然援军已经来了,耶律重元可能很快退走。人不除,援军进城就是我们的把柄!”
程越叉手称诺,急急转身出了房门。
火山军城,十三郎问杜中宵:“待制,明天你真要到唐龙镇城下?你是主帅,怎好亲临战场!”
杜中宵道:“加上开封府补上的人马,你统八靠骑兵,还有一千余铁甲。纵然契丹势大,你们还保不了我的安全?第一战事关重大,我当亲临。火山军这里,有刘军主坐镇,安排后续部队。等到我们的人全员到齐,到唐龙镇去与耶重元一争长短!”
十三郎道:“此番一战,必灭契丹人的士气!随州练了数年,且看我铁甲能不能碾碎契丹之骑!”
一边的刘几道:“待制,要不要我去唐龙镇?你坐阵这里,接应后续的炮兵和步兵?”
杜中宵摇了摇头:“我为帅,是来指挥作战的。你为军主,是管理手下兵马的。我们各有职责,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若只是解唐龙镇之围,八千骑兵其实够了,怕的是契丹不退,只好全军齐上,与契丹人作过一场。契丹人要打,我们就好好打上一仗。我们这支军队行不行,就看这一仗了!”
说完,杜中宵对李复圭道:“你为军中的军需官,临行前,已请旨任你为随军转运使,军中和六州的人力、物力,全归你指挥。一定要保前方作战的将士吃饱喝足,衣食无缺,军事物资供应充足!此事做不好,我必重惩!”
李复圭拱手称是,想了想道:“我们来得匆忙,必要的物资带了,但运送辎重的大车、马匹,却十分紧缺。唐龙镇离这里百余里,这里又离保德军百余里,向前线运送并不容易。”
杜中宵道:“知会六州知通,把民间的大车和马匹、骡子征为军用。还有,六州行般输法,征调人力运送物资。一定要记住,让他们把征调了哪些人和物,记得清清楚楚。等到战后,朝廷要依此为凭据发给补偿,利用民力不能变成残民。有坚决不肯借给军用的,各州军法从事!”
李复圭点了点头,不再多言。火车运兵,时间太过紧急,很多物资是来不及的。营田厢军做的准备是南下,结果北上,地理不同,准备的物资当然也有区别。特别是重型火炮、大车之类,当时并没有准备带上。来的时候只能多带火炮,军中的车马紧缺。
火山军是杜中宵治理几年的地方,又是对外贸易的商路,民间大车和牲畜很多,足够供应军中用的了。杜中宵的经略副使兼管勾六州兵马的职衔,就是为此而带的。
安排了一应事务,杜中宵出门,看了看天色,对十三郎道:“天色尚早,我们这就过河。我的帅帐设在到黄河东岸的路口那里,今夜大军在那里扎营!”
十三郎叉手唱诺,快步去集结兵马。
为了以最快速度到唐龙镇城下,骑兵最先,人马俱到。原先营田厢军的骑兵,由于好马难得,大量缺马。训练时轮训,往往几人共用一匹坐骑。此次由三衙出面,全部补齐,算是齐装满员。
大军出动速度快不了,一直到深夜时分,全军才到杜中宵设好的帅帐所在。这里是到黄河西岸去的一个道口,因为唐龙镇商留繁荣,发展成了个小镇,有不少人家。耶律重元兵临唐龙镇,游骑曾经到这里劫掠,很多人口逃亡。特别是有钱人家,多是人去屋空。
镇边的一处小院,被选为杜中宵的帅帐所在。主人早已逃走,只留了两个仆人看守。
在桌边坐下,杜中宵喝了一杯茶,对十三郎道:“白天你派到唐龙镇的游骑,有没有消息?”
十三郎道:“他们已经派人回来,言游骑已到契丹大军不远,在山头树宋旗,城中应该看到了。”
杜中宵道:“唤他们来,我有话要问。”
不一刻,两个年轻兵士进来,向杜中宵叉手行礼。
杜中宵道:“今日你们到了唐龙镇附近,那里情形如何?契丹攻城紧不紧?守城辛苦不辛苦?”
兵士叉手道:“回大帅,以小的们所见,契丹攻城很紧,不住地组织人手蚁附攻城。只是他们的炮不好,有城上的炮压制,打不到城墙。城池甚是坚固,契丹人只是蚁附,城中当是不太难守。”
杜中宵点了点头,对唐龙镇的局势有了个大致判断。攻城没有重武器,那是非常困难的。贝州之乱的时候,攻城的全是禁军精锐,数量比城中乱军为知多了多少倍,却僵持很久攻不下。直到自己运了火炮去,才数日城破。契丹人比禁军更不善攻城,仅用人力,攻破唐龙镇可不容易。
又问了唐龙镇下契丹人的布置,有没有遇到契丹游骑,杜中宵心中大致有数。
唐龙镇地势险要,城建在高地上,居高临下,本就难攻。周围的平地很小,数万大军根本不能全部展开,契丹人的军营几乎把全部的平地占住,在山谷中连绵数里。
听完兵士的话,杜中宵对十三郎道:“契丹人如此布阵,如果我们有炮兵,占住山梁,把山谷的后路守住,全歼他们也不能。现在炮兵未到,只好用骑兵与他们正面对决。数万兵马,不能指望一战而大破敌军,当仔细准备,以防意外。明日你抽调精锐人马,以强将领军,先杀到唐龙镇去。带着我的亲笔军书信,进去接管唐龙镇防务,安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