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南又出现土客械斗。再说客家人和潮汕人都是出了名的抱团,你把这两伙人放一起不算,再弄闽南人搅在里面,这是嫌他们杀起来不痛快是怎么的。”
“你的意思是这些人都不能用?”
“我的意思是:在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社会改造,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给他们灌输近代民族和公民意识之前,光是玩弄以夷制夷,互相牵制的权术是没有用的。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引狼入室。旧时空东南亚华人玩‘挟夷自重’,勾引土人屠杀同胞的事少吗?要知道旧时空里,海外侵害华人最狠的大多还是华人。17世纪这个情况只会更严重。”冉耀痛斥道。
“薛若望想搞种植园不是不行,不过不能选在巨港――那是亚齐酋长国的地盘,荷兰人在有一点势力,可是亚齐也不是吃素的。咱们去插一脚,力量投少了保不住,投大了犯不着。小薛自己又在巴达维亚蹲着顾不到巨港,咱们还得另外派元老去看着……既然已经准备在文莱开据点采油,热植园放在文莱也就是了。”邬德实际上已经枪毙了这个方案,“至于小薛,他在巴达维亚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要督促荷兰人把我们的橡胶种好。”
吴南海最关心的是热植园,当下表态:“搞热带种植园我是百分之百的赞成,至于在哪里搞我都没意见。荷兰人怕是靠不住,这个时空还没有人搞过橡胶种植园,他们也得慢慢摸索起来。我看还是我们自己经手比较可靠。我这里有个叫萧合州的元老,他一直想搞橡胶种植。要不文莱这摊子事就给他去办吧。”
“萧合州?在食堂炸过鸡排吧――他的椰酥鸡排很不错啊,不过听说他是搞金融什么的,懂橡胶吗?”
“他早不在食堂了。现在就在我们农庄的热作试验园里当农技员,还兼着食品厂的技术员:除了鸡排其实他还会做鱼松――不说这个了。要说懂橡胶种植,其实我也不懂,都得从头学习。我看他很有干劲。”
“只要他本人愿意去文莱,我看没什么。”马千瞩说,“放手让广大元老们出去独当一面才是硬道理。当然公开招聘还是要搞得。要有更合适的人选也可以去。”
马千瞩见大家没有意见,把文件翻过一页:“接下来咱们谈一谈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粮食不够,民心不稳,我们要攻略大陆更是要大把的发粮来收买人心保护民力。”
吴南海清了清嗓子;“我来简单说说把,我们现在在海南、台湾和济州岛直接经营的耕地――包括国有农庄和天地会名下的承包地――旱地水田合计大约有100万亩。明年准备50万亩水田种两季稻,一季红花草。两季平均亩产大约可收稻谷600斤,合糙米大约是450斤。按照每人每月平均需要30斤粮食计算,稻米这项可以养活62万人。考虑到这仅仅是我们的直接经营土地,还没有计算海南的农民和地主自营部分的收成。所以养活海南、台湾和济州岛的百姓是不成问题的。”
“这个亩产估计是不是有点高?我记得农药和化肥可是从来没有充足过。国有农庄的耕地也不是都进行过水土改良的。”马千瞩表示担心。
“这五十万亩中一部分是经过水土改良的,一部分是原本条件就较好的水田。加上我们在种子和田间管理上的优势,取得这个平均亩产完全办得到。我做过调研:海南的琼山、文昌这些农业县里,一般的水田平常年份单季晚稻的亩产量都能达到2石以上。”
吴南海说得毫不含糊,众相频频点头。他们虽然过去都是普通人,这几年都成了执掌一方的政府要员,比过去更能理解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
“余下的五十万亩主要是旱地和条件不好的水田,除了部分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之外,我准备全部用来种植土豆、红薯和杂粮。这部分产量加起来再养活40万人还是办得到的。”
100万人,这差不多是元老院统治区的全部人口。不过。农民是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向元老院缴纳田赋,元老院还能从北圻和暹罗进口的大米作为补充。这些粮食就是他们展开两广攻略的本钱。
“……我们的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老调重弹。现代农业有三**宝:种子、化肥、农药。种子我们有,但是育种规模还跟不上。良种播种率即使在直营土地上也达不到三成;化肥太少,现在靠种植绿肥和粪便垃圾发酵来代替氮肥,用鸟粪石和鱼粉来代替磷肥,不但肥效低,耗费劳力也多;农药上的问题最大:我们基本上不能产化学农药,只能靠所谓的土农药。土农药的主要原料是植物,要规模化生产就得规模化种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人力,而且药效差,保存时间短,从成本上看是很不合算。而现代良种在优化的时候一般不考虑病虫害,所以对农药的需求特别大。希望化工口能够尽快在有机农药上有所突破。”
展无涯想了想说:“化工业的确是我们的短板。要有突破还得在材料上。我们的加工技术是严重过剩,材料方面严重短板。刚才说到搞电炉的事情,如果能搞成,化工和电力的门基本上可以打开了。现在海南有锰、有个小钨矿里边还有点钼。计划是开了年就开采,但是我们还缺少太多的东西。主要是铬、镍,没有这个我们基本上没法上化工,不管是石化、还是煤化工全没指望的,合成氨,农药全没指望。”
“铬和镍非常不好弄。倒不是提炼有难度,而是17世纪还没有哪个地方开采和提炼这两种金属:我们得从头到尾的自己做一条产业链。关键是国内这两种矿还不好找……”
“兰度不是在菲律宾正负责这事么?”
“菲律宾啊,光开采矿山的难度我就不寒而栗。”邬德皱眉,“热带原始丛林,矿石要在海边还好说,要在内陆,光活着找到矿脉就是奇迹了……”
海南本身有镍矿和铬矿储量,昌化的石碌钴铜矿的镍矿石储量还算相当丰富。但是都有储量小品位低的问题,开采成本却不小,典型的鸡肋资源。
“现在东南亚公司不应该满足于贸易,要多一些探险和开发的成分。”马甲提议道,“我们要推行混合所有制,东南亚公司本来就是混合所有制的。我觉得我们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吸收更多的民间海商资本和人力进入公司,授予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可以仿效欧洲人的一些做法,要支持鼓励冒险家走出去,不要想什么‘失控’,以我们的力量,一点小殖民势力能失控到哪里去?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去为我们寻找和获取资源,不要干预太多。现在什么东西都要我们自己搞:有些是技术问题不得不这样,但是采矿这种事,完全可以交给民间资本去运作么。关键是在法律上要规范好。”
“你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邬德笑道,“搞个探险法还是殖民法?对了,你们法学会折腾了这么几年,除了一个《治安条例》、《婚姻条例》和《民商法通则》之外一部正式的法律也没制定出来,搞得一遇到审判就扯什么‘澳洲行在判例’来掩饰,简直是自由心证嘛……”
马甲脸色一红,辩道:“法律是很严肃的事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再说我们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抄法条,还要结合本时空的具体情况,不能不慎重,所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杂采众家之长……”他生怕众人跟着质问法学会的工作效率问题,赶紧说道,“我们法学会已经起草完毕《婚姻法》和《刑法典》,《民法典》的草案也差不多了。诸位可不要小看了这几部法律,《婚姻法》包含了继承法等以小家庭为核心的民法的基本内容,为我们建立新的社会风气提供了法律保障。《刑法典》和《民法典》为我们把镇压清算宗族豪强和各路牛鬼蛇神准备了法律根据。有了这几部法律我们就基本有了依法治国的依据了。”
萧子山问道:“元老在你那法律上如何定位的?”
马甲说:“每一部法律的第一款都写着,元老神圣不受侵犯,元老是国家的柱石,元老不受本部法律的制巴拉巴拉,如涉及到元老的法律问题一律由元老院按照元老共同纲领处理。”未完待续。
第十六节 农业蹲点()
马千瞩心想这个讼棍又在推销他的“依法治国”理念了,说:“这样不好吧。大明朝还表面上说着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呢,你这么明明白白写在法条上,怕是说不过去吧。”
“督公啊,就应该这样,依法治国一定要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我们过去有着太多法律不明确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权术运用的空间,这和依法治国的精神不相符的。”
马千瞩说:“用法条来明确这个我没意见,我就是担心每部法律上都扯这么一句是否合适?我觉得元老地位的法条可以放在宪法里列一款就好了,用不着也没必要放在每部法律里――说起来你们连宪法都没起草吧。共同纲领这东西只能算是党章,不能和宪法混为一谈!”
“我也觉得应该这样,不然归化民还不得对这个共同纲领的内容好奇死?再说过了三五十年,这条款挂着就摆明了刺激归化民嘛――招人恨。一个都算不上法条的x少x宽都被人骂了几十年,”吴南海发言了,“咱们一面说说人人平等,一面又公然宣告元老高人一等,要千秋万代,这不但精神分裂,而且给以后的反对派以很大口实。孔子一句↖意义多解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被人一直揪辫子骂孔老二。我们搞个元老更平等,除了立个靶子给归化民之外毫无意义。要我看连宪法里都不该写这条,大家暗箱操作就是了。反正有共同纲领和荣誉法庭的设定,元老真有什么法律问题也不会上普通的法庭。何必写上去?”
最后决定不写这条,但是在宪法中写入元老院是国家的缔造者、领导者、保卫者和指导者的崇高地位。
接着又讨论了企划院提出的迁徙部分工厂到琼山的计划。博铺港本身算不上什么天然良港。目前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要进一步增加货物周转量,就得进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
“现在仅每年从鸿基输入的动力煤就达到12万吨。这还不包括焦煤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输入。已经出现了货物压船压港的现象。很有必要对临高的工业企业进行一次疏散。”
因为已经有了攻占广州之后的产业迁徙计划,所以主要疏散的是造船厂。现博铺造船厂的设备和工人除留一小部分维持修船和小型造船能力之外,其余全部迁香港岛另设新厂。另外耗煤量大,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临高玻璃厂、瓷器厂;需要大量秸秆和水的造纸厂和原料基本靠输入的木材加工厂也将整体搬迁到琼山县。
这样不但可以利用海口港的运输能力,还能减少临高县的非农业人口密度,缓解下住房压力,也便于就近取食:琼山和文昌都是农业大县。
“搬迁我是没意见,就是那些搬不走的厂房、窑口可惜了。”程栋多少有些惋惜。
“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这些窑口大多是急就式的,标准不高。隐患很大。留下的厂房还可以给其他厂子用。”展无涯倒是满不在乎,“再说这么几年用下来,就算寿命没到也得大修了。正好乘着搬迁的机会产业升级。”
接着他们又谈了些大陆攻略方面的细节问题,最后是关于元老下乡搞蹲点调查的安排。
“总体原则是在工矿企业的服务的元老就不要安排他们蹲点了,主要是搞‘参观’,三天内结束。行政部门的元老分组蹲点搞社会调研,待一周;本人申请,工作又安排的了的话,更长一些时间也可以。子山已经弄了一个蹲点的表。哪些人去哪里,去几天都有安排。每个部门也得留人值班……”马千瞩说。
“每个人都要去?”
“全部都去。当然各部门要安排元老值班。大概每次安排五分之一的元老去搞调研,大家轮流去。”马千瞩说,“我们应该去下面多看看真实的情况。不要总是陶醉在报表数字上。”
秋风渐渐有了寒意,在小冰河期的海南,寒潮袭来的时候早间还有薄霜。此时正是秋收大忙渐入尾声的阶段。一队货运马车――其中还有一辆是元老专用的双轮马车正行走在临高…澄迈…海口的公路上。
这个天气里搞下乡蹲点。天气晴爽,温度适宜。出远门走一遭再到农村待几天。对元老们来说就不会有太多的抵触心理了。
现在除了少数人之外,已经没有元老愿意在大热天出远门。毕竟只有临高才有冰块、水空调。就是这会出门,轮到去远一点,人口少一点的地方的元老也有微词。
郧素济听说安排自己去得是琼山,倒是很高兴。这三四年来他一直窝在临高,整日里工作不是零距离农田水利,休息了就是伴着食品厂的汽笛入眠。连海口都没去过,便动了去琼山调研的念头
他虽然人在轻工业部,但是因为食品厂的业务关系和兼职为天地会当农技员的渊源,和农业口的关系很深。托吴南海报了个调研项目,专门考察海口的国有农庄和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没想到很顺利的就批下来了。
临走前还对吴南海说:“老吴,咱们在海口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他指的是农业部精心设计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农垦蓝图。
在历史上,1952年创建的海南农垦是是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的全国第三大农垦。有总人口105万人,其中职工人数21。30万人,遍布海南各地的生产基地除橡胶和茶叶外,还种植椰子、摈榔、胡椒、咖啡、剑麻、可可、油棕、腰果、南药、荔枝、龙眼、芒果、柚子、菠萝蜜、葡萄、番石榴、红毛丹等二十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和名优水果。
“没错,对啊,没错。我们要的是美国那样的单一作物经济带。”一听到他提及农垦计划,吴南海瞬间就来了劲头。
对于农业部门上下,在三年的发展后,他们认为主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良升级的天地会已经运转成熟,天地会系统潜力虽然很大,但是要再上一层楼需要的是水磨工夫,在规划干部能够独立承担工作后。农业口硕果仅存的几个元老开始琢磨着农业的另一种方向:如何建立大型种植园,或者说是变相的复制海南农垦系统。
种植园,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旧时空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口认为:小农经济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但要为元老院的星辰大海征服大业贡献力量,种植园模式才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所有的种植园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这全套设施是小农经济无法抗衡的。对元老院来说,他们辛辛苦苦把人运到南方,不是让他们还当农民住农村,而是要成为人力资源。种植园由直接经营者是公司雇佣的经理和职员,这是与个人经营的农场明显的不同之处,种植园出来的是产业工人而非传统农夫,产业工人无论是当兵还是殖民都很好用。人力部门在发动机行动后把农业口当做人力资源储备库来用,原因也在于此。
登陆伊始,在百仞滩建立起第一个公社的时候,他们就推行了国有农庄模式,采取企业化经营。但由于条件所限,直至今日这些农庄――除了一个南海示范农庄之外――包括后来在高雄周边建立起来农场仍然不是合乎标准的大型种植园。
另外,由于政策上长期提倡“企业专业归口”,不允许“企业办社会”;所以种植园的配套一直不全,虽然搞了个天地会作为替身,但是在种种限制之下给国有农庄的配套设施依然是前路漫漫。
这也是吴南海耿耿于怀之事,这次全体大会将国有企业归并到企划院下面,解决了所有权问题,不再提“企业专业归口”的说法,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之后的大小非股政策,也利于农业口来吸收民间资金,正是大干快上的好机会。
在他看来,台南平原搞种植园建设是最理想的,其次就是海南岛了,特别是南部的几个县,地多人少,水热条件又合适,正适合大笔挥洒。
由于资源有限,农业口刚刚在三亚建立起几个大型种植园,又在琼北几个农业基础好的传统县采用打散安置的方式,安置了移民3万人。未完待续。。
第十七节 临高…澄迈…琼山()
而南渡江两岸的大片荒地也吸引着农业口建立种植园。
“这一次,我准备在海口考察一下,为建设海南岛北方第一个示范性的农场做好计划。”
吴南海点点头:“那就让独孤求婚和你一道去。他跟我说想去文昌,以拨付农业口的第一批移民为主,精选一批未来的职工出来。”
独孤求婚日日干的是赤脚插秧的事,夜夜想的是洗脚上岸的梦,如果农业口建设农垦系统,则会有人有地盘,还天然是计划经济的钢铁壁垒,与他支持的那一位政治光谱颇为重合,自然不失为一条向上的通衢。故而他对此干劲十足,是跑部的一把干将。
而这两人对独孤求婚的企图心知肚明却不点破:所做的毕竟是有利于部门嘛。
这一天太阳蒙蒙亮的时候,郧素济和独孤求婚带着四辆马车,浩浩荡荡的从临高出发了,等日上三竿时分,他们已经在澄迈县驿站歇脚。
临高保卫战胜利后,作为“大十字路”交通规划的一环,交通口组织战俘大队投工三千多人,耗时两个月,沿着旧时空海南西线高速的走向,完成了澄迈到琼州府的10⊥煤渣碎石路建设,沿途驿站全部整修一新,道路两边皆栽凤凰木。在旧时空里,凤凰木植株高大,由于树冠横展而下垂,浓密阔大而招风,在热带地区担任遮荫树的角色,在新时空里,凤凰木也被交通部门选作热带行道树,在临高、三亚等地的道路两边郁郁葱葱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