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军道衙门的看守按照特侦队的标准并不严密。根据孙远等人的侦察,衙门内外没有游动哨,没有暗哨,只有明哨。

    衙门内驻有五十多名叛军士兵日夜看守。另外,在距离衙门不远处还有一处当地缙绅的宅院,如今也驻着不少叛军人马。加上如今登州各城门紧闭,按照17世纪的标准来说,孙元化已经是插翅难逃了。

    漆黑的街道上渺无人迹――除了偶然经过的更夫,一个人影都没有。宵禁反而为他们的夜间行动提供了便利。更夫一边打更还提着灯,很容易就避开了。

    0233,突击小队来到了监军道衙门的后院陋巷中。根据情报,巷子的“堆房”内有两名叛军驻守,因而队员首先将这两个人解决。随后三名队员配合,将一名队员托举上了后院墙。

    他举起红外望远镜开始观察院内情况,出乎意料,后院内几乎没有什么谈得上的警备。根据黄安德的情报,后院有一个外委带着十个兵把守,但是院子里此刻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

    这些守卫几乎全在睡觉,只有两个大头兵和一个看守后门的老头还醒着。天寒地冻的,三个人躲在门房就着炉火打叶子牌消遣,大约是为了便于观察院子里的动静,窗户和门都开着。

    按照事先的计划,四名突击队员悄悄越过院墙。摸到门房的窗户和大门口,取出了腿袋上的手弩。

    打头的上士举起一只手,伸出三个手指。三把手弩同时举了起来。

    在无声的三二一之后,三把手弩同时发出一声轻微的弦声。屋子里打牌的三个人一起倒了下去,身体抽搐了几下就不动了。

    弩箭上都附着生物实验室从植物和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神经毒剂,作用特别快,几秒之内就会使人的呼吸停止。

    两名队员迅速打开后门,将其他人放了进来。黄安德和朱四也跟着进来了。他眼见着有两名队员摸进守兵住得厢房,不一会出来打了个手势。领头的上士做了个手势,一干人又继续前进。他心中一寒,知道那十来个倒霉蛋多半是没了命。

    进入后院之后,行动就很是方便了。要是一重一重院子通过的话,就得反复的进行搜索、消灭,时间上耗时太多,而且增加了被发现的机会。留下2名队员控制后们后,队伍取道贯穿整个衙门前后各院落的备弄直接突入正院。

    备弄的门是锁闭的,但是这种挂锁基本上没有防御力。用大力钳轻易的就断开了。整个队伍悄无声息的在漆黑的备弄内快速行进着。领头的眼睛上戴着两个小圆筒的人不时的提醒大家绕过备弄中的障碍物。

    黄安德按照队员的吩咐,紧紧的盯着前面人背后:在漆黑一团中,他的背上居然如鬼火一般有一道黄色的亮光,看着让人觉得头皮发麻。但是此时别无选择,只能一步不落的跟着。

    在黑暗中,带队的人很快按照地图找到了通往正院的侧门,他悄悄的透过门缝观察,院子里空荡荡的,不管是正房、厢房都没有灯光,显然所有人都已经入睡了。

    突击队员悄悄夹断挂锁。黄安德小心的进入到院内。按照约定,学着夜枭的声音叫了三声,门廊下立刻闪出了一个人影,正是孙远。

    “可把你们盼来了。”孙远看到黄安德突然出现,终于放下心来。

    “到备弄里说话!”黄安德赶紧说道。

    孙远眼睛一扫,见备弄内形如鬼魅一般的几个人影,虽说知道是黄安德带来得人,心里还是很害怕,不由得往门口走了一步才小声说道:

    “这进院子里只关着孙大人,”孙远说道,“东厢房里住着我和孙大人原先的二个仆役,西厢房里是孔有德他们派来监护的人……”

    “有几个人?”

    “十个。”

    “哨位在哪里?”

    “有二个人在院门那边看守――一个时辰一班。”孙远小声说道,“你们注意看,就在正院门那边的回廊上。”

    “没其他人看守了?”

    孙远一愣,“谁能跑出去?到处都上了锁――再说还有城墙呢。”

    “好,一会你带我们去孙大人卧室。”黄安德说着回过头来看看带队上士。上士只是点了下头――黄安德发觉:自始自终他们几乎从不说话,只用手势和眼神交流。

    两名队员低姿进入院子,两人手弩朝下,打开了用胶带绑着的激光笔做的简易目标指示器。

    这是实验性的设备,尽管看上去很是山寨,但是在几次暗夜条件下的模拟演练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管是装备在枪支还是弩机上――这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

    由于激光笔的红光是可见的,两名队员都隐蔽在暗处,等那两个值夜的士兵背过身去。

    当两名巡夜人又一次转过身子,将后背暴露出来的时候。两名队员一起举起手弩,几乎同时二个值夜士兵倒了下去。

    几名队员随即立刻手脚轻捷的闪进了院子,摸向厢房。

    “黄大哥!”孙远赶紧说道,“和我住一起的两个孩子和我不错,都是好人,别杀他们……”

    “不杀他们,不过他们得跟我们走,你也是。”黄安德说道,“不然天一亮你们都得死。”

    天一亮孙元化不知去向,衙门里的人都要被怀疑,而孙远这些旧人更是重大嫌疑对象,不是被拷打致死,也会被泄愤杀死。

    孙远连连点头:“没事,我走就是!”

    “你去把他们叫起来,再带我们到孙大人的卧房去,快!”

    “好,我这就去!”

    十分钟之后,在两名队员的监护下孙远带着两个僮仆将孙元化从卧室里抬了出来――为了防备他拒绝离开或者自杀之类,突击队员一进去就给他灌了安眠药剂。

    “别愣着了,赶紧收摊!”上士小声说道,“清扫检查!”

    所有队员立刻检查自己的随身装备,回收装备。包括发射出去的弩箭也要回收。

    “蝾螈报告:任务完成!”上士用对讲机报告道,“准备撤退。完毕。”

    一干人迅速抬着孙元化,从备弄夹道里回到后院和守门小组汇合,迅速撤往第一汇合点的安全屋。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节 孙元化工作() 
安全屋内,一干人迅速的做着撤退前的最后准备。和突入的时候不同,撤退的时候要带着孙元化和其他人,动作不可能象进入的时候那么快速流畅,因而必须对撤退人员做一番安排。

    孙元化被安置在一副简易担架上――这是几天前陈思根命令黄安德准备下的,按照临高标准做得木杆绳网式的担架,突击队另外带来了可调节式的扣带,可以有效的把人体束缚在担架上。在孙远和两个僮仆抬着孙元化担架,前后各有一个小组护卫。

    “蝾螈呼叫鳄鱼,蝾螈呼叫鳄鱼,第一汇合点抵达,准备撤往退出点,所有人员安全。请指示。”队长报告道。

    “准予撤退。”

    “你们怎么办?随我们撤退还是继续在城里?”队长问黄安德。

    “他们随你走,我和他还是留下。”黄安德说道。他考虑到自己一走,城里的小组没了他这个主心骨,立马就会分崩离析。自己这几个月在城里的活动就白费了。

    孙远是非走不可,但是其他人不需要。

    只要人还在城里,依然能够发挥出足够大的作用。给自己未来的履历添上光辉的一笔。

    “好,你们自己小心。”

    孙远和两个僮仆也做了必要的改装,把脸涂黑。为了防备他们不经意的喊出声,三个人还被戴上了口衔。

    “对不住了,先委屈你们一下。”上士说道。

    突击队很快完成打扫安全屋的任务,开始逐次互相掩护着撤退。

    朱四满面迷茫的看着这一行人带着孙大人离开,这一夜实在是太过离奇诡异了。他不由得咬了下自己的舌头,又看了看黄安德,心中很是害怕――要不是黄安德出入水城几个月,又是大哥的发小,他真觉得黄安德是个妖怪了。

    不过,能够和这样本事高强,又有如此背景的人拜把子,朱四心里也暗暗高兴。

    “大哥……”

    “不要怕,”黄安德得意的看了看朱四即害怕又兴奋的模样,很是得意,“我们走,赶快回去。”

    黄安德正要带着朱四离开安全屋,忽然对讲机里传来了按键呼叫。他赶紧打开对讲机。

    “这是鳄鱼在呼叫琼斯。”

    “琼斯听到。”

    “既然你不离开登州,我现在命令你和你的小组即日进入冬眠,”陈思根下达着新得指示,“登州这里很快就要打仗,除非万不得已,不要投入叛军当兵,要尽量躲藏起来。如果在城内无法继续潜伏,发报后即刻安排你们撤退。”

    “明白。”

    “祝你好运!”

    0410,陈思根最后一个登上接应的伏波号炮舰,早已等候多时的朱鸣夏迎了上来,笑容满面:“首战告捷,心情不错。”

    “yes,it’sjustthebeginning!”他说。

    回收了划艇,伏波号装运着突击队和孙元化往大竹山岛方向撤退。陈思根很是兴奋,一点也不想休息,一个人在甲板上踱来踱去:夺宝行动执行的顺利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在此之前,特侦队在珠三角的大小城市里执行过多次暗夜条件下的绑架和暗杀行动,但那是在和平状态下,和登州这样战时状态下为大量敌军所盘踞的危城不一样。

    如此看来,特侦队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陈思根身兼二职,一头在卫生部,担任卫生部营养和健身处的处长,一头却是在军队。平日里工作起来有点顾此失彼。为了照顾他在卫生部的工作,军务总管庭把他的分队大多数时间安排在百仞城执勤。即使是这样,平日里的训练、执勤和演习还是占去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陈思根一直有放弃军职专心于卫生事业的打算。

    现在看来,还是在部队刷功勋来得快。陈思根想道。

    伏波号很快抵达了大竹山岛。陈思根却意外的看到有一位元老来迎接他。

    来者正是屺母岛上的“庄主”鹿文渊。

    “你怎么来了?”陈思根步下跳板,问道,“屺母岛上没有元老坐镇,万一乱了套怎么办?”

    “不碍事,我是悄悄的出来的,岛上有归化民干部有陆军,乱不了。”鹿文渊说道,“孙元化一醒来,得有个熟悉的人在对不对?”

    大竹山岛上的元老,孙元化一个人都不认识。要想向他解释清楚还得先设法取得他的信任。鹿文渊就没有这个问题。

    “也是。”陈思根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在,我们先决定一下:孙元化送到哪里?”

    “要我看,留在大竹山岛上就好。这里有海军掩护,叛军打不上来,距离登州又近……”陈思根说道。

    “不,我看还是最快送到屺母岛上,”鹿文渊说道,“现在孙元化被俘的消息还没有正式传出去。朝廷最多得到的是登州失陷,孙元化生死不明这样模糊不清的讯息。朝廷还不会做出任命新得登莱巡抚的决定。我们要赶快孙元化带回到大陆上,让他立刻具本题奏,把主动权拿回来。”

    登州失陷虽然对孙元化来说是很大的罪名,但是他本人没有被俘,也没有传出后来非常致命的“孔有德欲推举其为王”的说法,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更不用说孙元化既然没有被朝廷免去巡抚之职,整个登莱三府就要听从他的号令――这对发动机行动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孙元化得控制在我们手里,不能让他留在大竹山岛――这里毕竟只是个小荒岛,消息传播慢,屺母岛上有电台,又有码头,通讯和交通都很方便。”

    陈思根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当下决定带着孙元化全军撤出大竹山岛。只要有孙元化在手,现在山东半岛周边只要隶属于登莱巡抚的明军都得听从号令。大竹山岛这样的地方大规模驻防困难,他们也缺少足够的海军舰船来控制周边海域。这里距离登州又很近,万一遭到明军或者叛军的攻击,留守岛上的士兵只是白白损失而已。

    天一亮,伏波号和特务艇中队就载运着夺宝行动的全部人员和装备从大竹山岛航向屺母岛。

    屺母岛码头上,却多了一艘901型炮舰和好几艘特务艇。

    陈思根有些奇怪――岛上刚刚运走数千难民到济州岛。一艘不执行护航任务的炮舰突然抵达屺母岛是件颇为意外的事情。

    距离抵达到目视可以看清舷号的时候,陈思根认了出来:这是第二舰队的待霜号。

    “这船什么时候来得?”

    “吕洋啊,他昨天带着船来得。”鹿文渊说道,“指挥部说要加强屺母岛周边的海上力量。把待霜和伏波都配置到屺母岛了,还有2个特务艇中队。同时还可以推行穿梭护航体制。让船员和船只有个休整的空暇。”

    “这小伙子行不行?我记得他d日才20岁吧?”陈思根知道这人――此人是毫无存在感的路人元老,属于干体力活没肌肉,干技术活没技术的酱油众。后来海陆大扩军,到处拉酱油元老去当军官,这小伙子觉得当海军比较帅,就进了海军培训班。之所以陈思根还知道他,是因为他还带着个老妈。

    吕洋的母亲年龄不大,不过五十多岁。d日之后一直深入简出,只记得姓钱。过去是某小学的副校长,因为只有一个独生子不得不跟着穿越过来。d日之后的头两年因为心情不好和南方酷热的天气一直在高山岭避暑,为教育部门编写教科书,做做教案。直到未成年的小元老的教育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之后才算有了正式工作:因为大家一致对芳草地的某些鬼畜教师不放心,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她才被请出山来作为未成年元老班级的班主任兼教师,和方忆静搭档担负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大家见了都尊称钱校长。

    由于处于学龄的小元老只有几个,就算加上若干精挑细选的归化民孤儿学员和子弟,钱校长的班级也才十二个人。在芳草地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陈思根是营养专家,经常要去这个特殊的班级进行身体检查和营养配餐,因而对钱校长和她的儿子比较熟悉。

    吕洋已经在码头上恭候。看到陈思根上岸,他满脸热情洋溢的迎了上来敬礼握手:“陈思根同志,祝贺你完成了敌后潜入营救这一危险的任务,从今以后外派元老的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了。”

    陈思根说:“哪里,哪里。我看你才是年少有为啊,这么年轻就当上海军分遣队的指挥官。”

    “哪里,哪里,这只是临时性的任务,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吕洋十分的谦虚,一干人回到鹿文渊的寨子里。

    鹿文渊下令将尤在昏睡中的孙元化安排到一间精心准备的客房内,门口加上双岗。另外安排了一名保卫总局训练过的女仆在卧室伺候。陈思根有些不放心,还关照立刻将谢耀叫来,给孙元化检查身体,确保他的主要生理指标都正常。孙远和二个僮仆则即刻被送去洗澡净化――不过,遵照他的命令,头发暂时可以不剃光。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节 说服() 
吕洋却不回码头去,依然兴致勃勃的在中厅里喝茶和鹿文渊侃大山,鹿文渊比吕洋大不了几岁,两人谈话很是投机。渐渐的话题就到了男人喜闻乐见的内容上去了。陈思根忍不住问道:“你到这里来就是战备值班?”

    吕洋回答:“因为我爱读书,知识面广,看上去是姿态优雅眉清目秀的文质彬彬少年,发动机指挥部觉得我比较适合配合你们接待孙元化。而且我的待霜号毕竟是901炮舰,有130炮,比伏波号的火力强,必要的时候可以执行岸轰任务。船上还有林深河的新玩意儿……何况我是个吃货,勤务兵也是厨艺专精,带了不少好东西在船上,也好给孙大人压压惊。”

    这番话的信息量有点大,陈思根和鹿文渊一时半会消化不过来。

    陈思根赶紧问:“新玩意?是92步兵炮么?”

    林深河的新玩意不可能是其他东西――陈思根从参加过发动机行动前的海陆联合登陆演习的元老口中得知:在这次演习中海兵曾经实验性的使用过一门全新的火炮作伴随攻击――不是m1857或者12磅山地榴这样的滑膛炮。

    吕洋回答“哪有那么快,还是架退炮。不过是后装线膛炮,装填速度比之前的海军70炮快得多。”

    “大概是林深河一天到晚吹嘘的75小姐吧。”鹿文渊对火炮兴趣不大,不过关于新火炮新武器的开发在内部bbs上是月经话题。林深河不时也故作神秘的透露一点所谓的内幕消息,有时候还贴几张模糊不清的数码照片,然后又突然的删除,还配上几句诸如:“红茶不好喝”之类的语句。

    孙元化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半睡半醒,只觉得口渴,就习惯性的呼叫下人倒茶。推门进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婢女,不由得吃了一惊:他记得这几天伺候自己的明明是他的两个僮仆。

    他赶紧坐起身来,却发现自己不是在昨天睡下的监军道衙门的正房内,而是在一间陌生的房间内。

    房间不甚高大,甚至有些卑小。但是房内陈设精洁,亦很简单。除了身下的床,只有一桌二椅而已。洁白的墙壁上,还悬挂着受难十字架。窗户似乎是开着的,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枯枝,明晃晃的阳光已经投射进来了,屋子里却一点冷风也没有。

    孙元化意识到:窗户上装了玻璃!

    窗户上安装玻璃是非常奢侈的――那种透明无色的平板玻璃是千里迢迢从广东运来得,价格高昂到他这样的高官都不敢轻易问津。

    整个登州城内,他敢说没有一户人家有这样的窗户,更不用说这墙壁上的十字架了。

    这是哪里?他不由得暗暗诧异。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却温暖如春,被褥轻柔暖和,身下的床垫软中带硬,欲拒还迎,非常舒适。

    这时婢女问道:“先生还有什么吩咐?”一边奉上半盏淡茶和漱口用的小痰盂。

    孙元化见她礼数周全,又颇善伺候,心中稍稍宽心:不管此处是何地,对方如此精心,一时半会不会有恶意。

    当下先漱了口,婢女这才换上了新茶――亦是淡茶,然而却是上好的茶。孙元化是嘉定人,对品茶饮茶亦很讲究,茶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