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高启明-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品企业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说不定还会在本地建个海产品加工厂。

    常师德这时候说:“还有件事,执委会的粮食问题……”

    刘翔一怔,顿时呆住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节 夏税() 
执委会的布置的若四个任务里,招募劳动力算是勉强应付过去了――尽管给他打了折扣;土地集约化,靠着农委会和天地会也算是有了一份还算过得去的答卷;救灾补种,这个是穿越政权的强项,又有专人负责,不至于搞不定。

    但是最要紧的粮食问题,到现在还是没一点眉目。

    救灾粮和种子粮的缺口在企划院的批复下算是暂时从企划院的琼山粮库里得到了补充,但是这笔粮食账,邬德迟早是和他算得。如果自己不在粮食问题上给出让政务院和企划院满意的答案,自己这大半年来在琼山的成绩单可就不大妙了。

    地方官员真不好干啊。刘翔由衷的发出了感叹――过去他只觉得地方官简直就是土皇帝,真正的“百里侯”,但是这良好的感觉现在已经破灭了。

    “我也为这事想办法。”刘翔含糊的应付着,“搞不到粮食啊,你有什么法子没有?”

    常师德含蓄的笑了笑:“难怪杜雯说你自从到了琼山就开始有小资产阶级的温情脉脉调子了。粮食当然是有得,就看你的手段了嘛。”

    刘翔知道《赤旗》上最近经常拿他当靶子狂轰。虽然看得人不多,但是也给他增加了些小烦恼。

    “你也这么想?我是担心我们初定琼山,人心不稳,不宜搞得太激烈……”刘翔一直以为常师德是个“温和派”,没想到他有时候态度也很激进。他点点头说道:“我再想想!”

    刘翔回到县办,这事他没什么人能商量,常师德已经摆明了态度――但是他毕竟不是本地干部,缺少直接的利害关系,至于万里辉、杨云等一干来救灾的元老,更是不相干的人了。他觉得自己很孤独,在重大决策上简直找不到一个人来商量。

    要用强制手段,当然很方便。甚至都用不着政治保卫总局和县办搞得各种黑材料,只要把大户们中平日里不怎么听招呼的拘几个到县里,第二天再开个会摊派,各家就得乖乖的把粮食都缴全了。

    但是他心眼里不怎么想用这种强制手段,他总觉得这显得他没有“本事”――刘翔最近一直在纠结此事。

    “老子怎么没有穿越小说里主人公灵机一动的本事呢?”他在办公桌后面嘀咕着,随手翻开了桌面上新送来得财政总监部的文件。

    随便翻看了几页之后,他看到了一份关于征收夏税的文件――正经的大事情。他赶紧仔细的看了起来。

    文件很长,事无巨细全都一一写明。因为独立的税务部门刚刚组建起来,税务制度还不完善,人手也不够。暂时无法组建垂直领导的各地方税务分局。因而各县征收税赋目前是由税务总局制定具体的政策、税率,由各县办事处自行组织征粮局征收。征粮局的专业人员,由财政总监部派遣若干人员以短期出差的方式来指导主持工作。

    根据这份财政总监部的通知:今年除临高开始试行新税务体制之外的各县夏秋两赋继续按照明政府按亩征收的制度进行;在完成清丈田亩的地区,要严格按照新得土地登记册的田亩数字征收;未完成清丈田亩的地区,继续按各县所存鱼鳞册征收;在粮赋上加派的辽饷停止征收;各种杂税由各县根据本地状况自行决定征废。

    各县的征收粮赋数字,最大不超过旧征收额度的180%。最低不少于100%,但是文件里明确规定,要确保过去的“浮收”、“加派”状况不再出现,确保征收的每一颗粮食,每一文钱都清清楚楚,有账可查。绝对杜绝打着征收皇粮国税的名义,却肥了一大批经办人的事情。

    至于缴税赋的方式,除临高之外,各县试行流通券、粮食并举制,银两和铜钱不再作为征收对象。必须按照粮食价格兑换成粮食流通券才能交税。

    刘翔看得很是仔细――或许可以在夏税上打打主意?他忽然来了精神:摊派固然很不好听,征税可就是合理合法的事情了。

    当然,这税不能征让平民百姓掏,而是要从大户头上出。

    “哼,看你们还能滑到哪里去!”刘翔想到这伙缙绅大户,嘴角顿时露出了笑容,“这可是朱八八定下的制度……”

    他继续翻看着文件,文件的最后,是厚厚的一本《琼州府各县旧有税赋明细账。琼山县分册》,上面还盖着红色的“机密”戳子。这是财政总监部根据历史典籍、县架档房和户房书办的口供编辑而成的参考资料,专门发给各县县办使用的。

    刘翔对税务制度一窍不通,当然也不准备代庖,但是他对能收多少税赋上来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下打开翻看起来。初一看很失望,因为琼山县的夏税只有区区八石六斗。连秋赋的零头都没有。

    再往下翻看,看到“商税”、“渔课”、“杂色”、“土贡”、“杂需”、“徭役”等种种名色,不由得满目放光――搞钱的大门道在这里!

    别看每个名色金额不大,但是种类繁多,从鱼胶、翎毛、药材、丝和棉、麂皮到衙门办公用得的纸张笔墨,官员俸禄、吏员的工食,最后到社稷、孔庙的祭祀几乎乎每一样都要向民间征收:有的是银钱,有的是粮食,有的是各种杂货,还有的是力役。这些征收来得财富除了一部分要上缴国库之外,多数是留在地方上运用的。如果说粮赋是国税的话,那么这些杂税大多是地方税了。大明的州县基本上就是靠这些收入在运转。

    对刘翔来说最大的收益是在徭役上。整个琼州府有官定的徭役负担共计2587役,在万历采取一条鞭法之后,这些徭役基本上已经采用了纳银代役的模式,琼州府仅仅徭役银的正额就有13450两――当然,按照本时空的一贯做法,文件上指出,这笔徭役银的实际征收额度大概在25000~30000两之间。

    琼山县作为全府的首县,府县两级占有差不多600役,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浮收,刘翔至少也能得到3000两银子。加上其他杂税杂派,琼山县在夏税上完成5000两是不成问题的。

    自然,刘翔是绝对不会满足于仅仅只有五千两的,他当即关照把县衙里的留用人员,马本元找来了。

    马本元原来是苟家在琼山的“关系”,苟家覆灭之后被林佰光用黑材料胁迫收编,成了琼山情报网的一员,春季觉醒战役之后,他又成了政治保卫总局琼山侦查网控制的“隐干”人员。表面上还是琼州府衙门的留用人员。

    马本元聪明精干,而且是个极识时务的人。如果说过去为林佰光服务是迫不得已,澄迈战役之后,大明的旗帜一落下,他就毫无心理障碍的为“髡贼”效命了。

    他是琼州府的老土地,对本地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现在尽管没有正式的任命,实际上是琼山县办的秘密顾问。

    听完了刘翔的想法,他思索片刻,这才瞪着贼亮的小眼睛问道:“首长,您要从大户缙绅们头上弄这笔钱,可曾问过执委会是什么态度?此事没有极大的决心是办不成的。”

    马本元对“首长们”的政治体制很留心。

    “没有问题。”刘翔点点头。

    “此事不难,只是太扫缙绅们的颜面。还请首长留意。”

    刘翔不解:“扫什么颜面?”

    “首长您这是要搞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马本元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压低的嗓音,仿佛是说到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这话刘翔从小说里看到过,但是不怎么明白。马本元见首长一副懵懂,赶紧解释道按照本朝的制度,有功名的人是照例可以按照等级免若干丁的徭役,这和考上秀才就能免二石粮是一个意思,都含有优待士子和缙绅的意思在内。

    按照刘翔的算盘,现在这600丁的徭役银是准备全部摊派到本县的缙绅大户头上――风灾之后再要老百姓缴徭役银也不大现实。

    “银子还是小事,您老这一宣布要缙绅们缴徭役银,他们还不如丧考妣?”马本元继续小声说道,“闹腾起来恐怕也不符合上面的‘稳定局面’的大政吧?”

    刘翔恍然大悟:怪不得马本元说话这么神秘。原来是个g点。按了之后琼山县的士子肯定会**。他想起自己看过得小说和影视剧里的官绅一体纳粮里的种种情节,点了点头。

    本质上他对这些人的态度并不感兴趣,在元老院的统治下是没有缙绅和士子的地位的,真要闹腾起来,就干脆利落的收拾他们好了。

    他对马本元不是特别的信任,并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态度,只是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你先回去。”接着他又加了一句,“我和你的谈话要注意保密。”

    “是,小的……我知道。”马本元看了看刘翔,欲言又止,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节 丁银() 
琼山县征粮局设在县城内的琼州府衙门的西北隅。此地原本就是琼州税课司。尽管程栋没有能力给每个县都组建一个完善的税务局班子,但是税务局的架构。制度和规章他是早就制定好了的。琼山县无非也是照此办理就是。

    原来的衙门正堂被改建为征缴大厅――新做得木制的柜台已经安装完毕,屋顶上的瓦面被掀开了一部分,安装了天窗,墙壁上也开了长窗,以便能够得到足够的光线。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有充分的照明,节约蜡烛灯油,另外,根据心理学医生江秋堰的高论,光明能够增强人的羞耻心――阴暗的环境更容易使人心安理得的干坏事。

    靠墙的安装了许多文件柜和抽屉,几名办事员正在黏贴纸条。征税是根据行政区划“都”为基本单位的,计划未来采用以镇为单位。

    刘翔在税务局里走了走,看了看正往大门前挂上去的一对大灯笼――原是衙门里的旧物,现在洗刷干净了重新糊上了纸:一个是琼山县征粮局,另一个则是硕大无比的一个“税”字,很有威压的感觉。

    从临高印刷厂运来的大量空白税务凭证、账册和公文纸被一箱箱的堆放在上了锁的花厅里。从临高派来的税务特派员元老陈策正在为一群新招募来得本地税吏们讲课。这位陈元老到琼山的第一目的是建立德隆琼山分行,第二就是协助建立琼山税务局同时主持本次夏税征收工作。

    陈策下课回到办公室,刘翔将自己从大户手里征收徭役银的想法和他谈了谈。

    “这笔丁银很可观,过去很多缙绅大户都是不交或者少缴的。遭了风灾再叫老百姓负担绝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这次我打算把这笔丁银子全部摊派到他们头上。”

    陈策点点头:“这个我也赞同,不过以什么名义呢?”

    刘翔不解:“要什么名义?我们是政府,政府收税还要什么名义?”

    “涨电费水费还知道打个环保的旗帜,你这么明目张胆的从老百姓手里捞钱连个名义都不要了……”陈策笑道,“名义还是要的。不然人家问你,凭什么原本是大家缴得,现在只有大户要缴?这不是欺负人吗?”

    刘翔说:“可是过去缙绅大户们缴得很少或者干脆不缴的,这又是凭什么?难道他们不是欺负人吗?”

    “这不一样,”陈策摇摇头,“你的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理念还不强……”他解释道,过去虽然缙绅大户们虽然不缴和少缴,但是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比如有功名的,照例可以免若干徭役,有的大户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土地多,人丁少,按照明代的制度负担的徭役自然就少了。当然,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还有许多其他的花样。

    “你现在要吃大户,豁免穷人,也得拿出一个新的规章来,这样才能让人觉得是有法可依,而不是你随口一说就是法律了。”

    “这么复杂?”刘翔想这家伙不会是法学俱乐部的吧?满口依法治国什么的。

    陈策笑了笑,开始抛出他的累进制征税办法。

    累进制对元老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几乎大多数元老都缴过所得税,所得税就是累进制的,大体思路是收入越多缴得越多。

    “运用累进制的阶梯税率,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负担压到大户和缙绅们的头上去了――如果说过去这里的优待士绅是大明的制度,那么累进制就是我元老院的制度,这个理他们不会不懂得。”

    按照陈策的思路:目前各县征收丁银的账目实际上是一笔糊涂账,完全查不到依据。而各县的土地状况在经过清丈田亩之后已经相当的清楚,所以丁银和杂税均可以按照土地数量来进行核算。

    “现在我们掌握的最清楚的地方数据,其实就是各县的田亩数字和户籍,按这个来收夏税是最稳妥的,没人好多说什么。其次,因为明年的新税制准备了平滑过度。”陈策说道,“大家都没话可说――毕竟我们是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老百姓不是傻子,知道谁对他好。”

    “有理有理。”刘翔连连点头,“可是土地的肥瘦不一,地多的不见得收入就多……”

    “土地肥瘠在登记册上不都有具体的登记么?”陈策胸有成竹,“如果要简化一点,可以按照作为的年实际产量来算。”

    最后,按照陈策的设计,琼山县的夏税就按田亩数量进行征收了。首先是根据新得田亩登记册,计算出琼山县的平均亩产量,凡是亩产量在这一平均产量上下10%的田地,一律算作“标准亩”,收税中的田地数量就是按照“标准亩”来计算,其他超过的和不足的,按一定的公式核算成标准亩。

    “我们这是不是就是摊丁入亩?”刘翔看到他的具体方案之后忽然问道。

    “说对了,我们搞得就是摊丁入亩。当然做法和旧时空的不大一样。”陈策笑了起来,“你看,今天我们做得一切,以后就能加入到中学历史课本里去了。这荣誉不用给四爷了。”

    具体的征收单位是以“户”为计算标准。凡是无地户或者户均占有土地不超过20标准亩的,一律免征丁银,超过20标准亩的,再分为13个档次,占有标准亩愈多,缴纳的比例愈高。

    陈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免政策。凡是服兵役、担任公职人员的、因公伤残死亡的照例都有征收优免。另外加入天地会服务的、送子女到临高念书的这些也有一定的优免。

    “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给大明的缙绅和士子也来一点减免,……”

    “当年四爷都不干的事情,我们就更不会干了。”刘翔连连摇头,“本来就是要从他们头上搞银子,再减免了还有什么好玩得。”

    “你,马上去计算下,按照这个税率表,各户平均负担是多少。总征收额度又是多少。”陈策关照手下带来的一个办事员,“告诉他们,不用很细,先把大概的数字拿出来。”

    办事员立刻去了。几分钟之后,二堂里的算盘就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密集的如同下雨一般。二堂里聚集了十几个珠算好手――是陈策从临高带来的财政总监部计算处的珠算队人员,全是府县二级里户房书办和小吏。这些人尽管个个一肚子坏水,歪门邪道的本事很多,打算盘的本事却是很了得。程栋便把这批人全部集中在搞了一个珠算队,专门负责在财政总监部里按照下发的课题打算盘。一开始他们还有些不老实,有人暗中出卖数据的,有人在外面狐假虎威的,最后在绞死了一个,发配南宝、三亚的矿山无限制劳改若干个之后,珠算队不但业务具体,政治上也变得“可靠”起来。

    至于其他的杂税,陈策认为可以缓一缓。渔业税现在每天都在征收,县里不宜再重复征收,食盐已经属于专卖了,没必要再在消费环节再征收一次;倒是商业税有一定的潜力。

    “……我们目前的目标是刺激工商业发展,商业税这块可以适当减免,”刘翔说,“原本工商税收就很少,干脆不征就是了。”

    “既然不多,还是继续征比较好。”陈策说道,“不要让工商户觉得不交税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以后再征税就会有很大的反弹了。”

    “好吧。好在工商户负担也不大。”

    “岂止是负担不大,那点税率简直是没有负担。”陈策说道,“工商户我看差不多就是免税……大明的税务机关堪称一个茶几――压榨效率在全球文明国家里范围堪称落后。”

    同时期的日本,石高可达2200万石,大明在号称“最贪财”的皇帝万历的亲自主持下,才弄出了每年2000万两白银的收入,即使以当时的米价来说,这点收入不过5000万石。就这样已经怨声载道,饿殍遍地了。可见其行政机构的执行能力之差了。

    刘翔摇头:“你这看法绝对了,工商户对明政府的正规负担不大,但是实际负担并不小:一会要为官府买办,一会要应付摊派。只不过这些钱财大多数都落入官儿个人的腰包了。”

    “现在大明的官儿不是敲诈不到他们了嘛?”陈策说道,“所以我们更该完善起来,只要总得负担减少了,税缴得明明白白的,工商户还是欢迎的。”

    陈策知道,工商税税种多,而且很多是间接流转税,征收起来压力比较小,是增加税收的主要税源。最近五道口的财金小会议上就这个问题谈过很多次,包括契税、屠宰税、营业税都在准备征收范围之内。

    “这个以后再谈。”刘翔打断了他的话,“现在我要先培植琼山的工商业,琼山可不比临高那么商业繁荣。先养鱼才行。”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节 地方财政() 
陈策想琼山的工商业在本时空的海南是最发达的,而且完全是自然发展起来的,和临高这样靠着澳洲人的扶植才发展起来的商业根本不是一码事。

    “才干了几天的县长,地方主义的尾巴就露了出来。”陈策暗暗说道。看来这税务问题以后还有得饥荒好打了。目前临高还没有具体的分税制,收上来得税怎么分配看来又是件麻烦事。

    陈策虽然身在德隆银行总行,每天忙于谋划各地建立支行,建立初级税务机构,但是财政系统上的矛盾随着春季觉醒和治安战的结束渐渐浮上水面。

    各地县级政权相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