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良玉率兵火速赶往宏赐堡,行至半路,派出去查探消息的斥候迎面而来,惊恐的向她禀报,“夫人,是女真先锋突袭宏赐堡,现城已破,守将刘明战死,其下两千余官兵无一生还。努尔哈赤大部兵马已过归化城,预计太阳落山时可抵达宏赐堡。”

    秦良玉大吃一惊,不禁脱口自言自语,“果真是建州女真,吴先生高见啊!我自叹不如!”

    声声叹息之余,她忽然大怔,“你说什么?努尔哈赤就要到了?”

    “是!”

    “你可探明?”

    斥候脸色煞白,再次重复的回道:“属下探明,努尔哈赤纠集漠南蒙古十三部,总计十万人马,打着征讨察哈尔林丹汗的名义,实则绕道南下伐明。先锋镶蓝旗旗主阿敏攻破宏赐堡,又率精兵向我奔袭而来。夫人,您看。”

    说着,他用手指了指身后。

    已经能隐约看到宏赐堡城墙的秦良玉扬起头来向前方探去,果然见到有一股尘烟腾升,飘浮弥漫,如云雾缭绕一般。凭着她多年的经验可以判定这是一只至少上千人的骑兵奔腾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尘烟。

    她的白杆兵多是步兵,和骑兵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撤回大同府!”秦良玉急忙命令道。

    三千白杆兵急速掉头,原路返回。

    然而,两条腿始终没有四条腿跑的快,不多时,阿敏已经看到明军的帅旗,上书一个大大的“秦”字。

    “哼!又是一个无名之辈!”阿敏轻蔑的暼了一眼明军帅旗,暗暗道。

    秦良玉率军回奔,阿敏纵马三千铁骑紧追不舍,一前一后,距离再逐渐缩短。明军们甚至已经能听到身后战马的奔腾嘶鸣,感受到大地的震颤。

    秦良玉自感不妙,再这么跑下去人人后背都得挨上金兵一刀,还没回到大同府就全军覆没。与其狼狈被杀,不如拼死一搏!

    “全军停止后撤,列阵!”

    秦良玉手执一杆红缨长枪,挺立驻马,大声急呼。

    三千白杆兵严整有肃,有令急行,行军的步伐嘎然而止,迅速调转方向列阵迎面金兵,手中白杆长枪挺立向前,分为数个纵队。

    阿敏见到,心中大喜,这正是他喜闻乐见的。

第三百一十三章一场血战() 
明军没有盾牌,数千士兵们均手持一挺白杆长枪挺立对外,单调的没有其他兵器,成数个方阵成列排开。

    阿敏喜出望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来没见过这么蠢笨的军队,摆成这么个阵势就像徒手和一个手持锋利兵器的彪形大汉对战,纯粹是找死的节奏。只要骑兵冲锋就会像汹涌澎湃的洪水一样瞬间冲垮明军。

    阿敏得意的冷笑,暗暗嘲讽:关内的明军远不如辽东的明军,还不赶快四散逃命,竟敢与他的三千铁骑对战,真是不知死活!

    秦良玉驻马立于军前,手握白杆长枪,锃亮的茅尖散发阵阵寒光,直指前方,冷峻的眼神迸发仇恨的目光,扫视着从没见过的八旗骑兵凶猛的向他们冲来。

    三千骑兵,尘烟滚滚,大地震颤,战马嘶鸣,刀剑交错,吼声入云。

    距离越来越近了,秦良玉已经能看清金兵们狰狞的面孔,个个挂着得意而又不屑的神情。

    “杀!”

    秦良玉冰清的脸色猛然掠过一抹浓重的杀气,柳叶眉陡然紧凑,双目怒瞠,长枪上翘,坐骑长天一啸,纵马一跃,直向前方冲杀!

    身后三千白杆兵听到秦良玉如山的冲杀令,皆齐声大吼一声:“杀!”

    其声冲天,远播四周,声威之震,不输金兵!

    三千白杆兵顷刻间对冲向而来的金兵,紧紧的跟在秦良玉身后,成排山倒海之势,毫无惧意。

    阿敏大吃一惊,三千金兵也是惊诧不已,他们也算是身经百战,什么样的战争场面没见过,唯独这次还是头一遭。

    步兵竟敢冲击骑兵,千古奇谈啊!

    就这么奇特的事,金兵们惊诧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幻觉一般,面面相觑,竟无形的放慢了速度。

    “找死!这明军将官的脑袋让马蹄子踢了!”

    阿敏破口骂道。

    两军像是滚滚潮水,在平阔的大地上奔放交汇在一起,兵戈相撞,血光腾起,战马嘶吼,杀声贯天!

    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将军交汇对撞的瞬间,最前面的白杆兵被强大的骑兵冲击的纷纷倒地,不是被金兵一枪挑翻在地,就是被撞倒,在千马之中难以起身,不是被马踏而死就是被后面上来的金兵看到刺穿胸膛。

    但是,白杆兵们似乎对眼前强势的骑兵毫无畏惧,前面伙伴的鲜血溅出和惨死没有让他们有一点的恐惧,反而更加仇恨起来前仆后继的向前冲。

    随着两军的交战,金骑兵的强大冲击势能逐渐减弱,白杆兵们持着白杆长枪也发挥了作用。

    白杆长枪上配带刃的钩,可刺可砍,下配坚硬的铁环,可做锤击。

    他们两人一组,一人用前端刃钩上砍金兵,一人用尾端铁环下锤马腿,竟然使得金骑兵一时无措,即使金骑兵能一刀砍倒一名白杆兵,另一名白杆兵下锤马腿,立时侧马而翻,有的先砍锤马的白杆兵,但又容易被另一人用刃钩砍下马来。

    这是一支怪异的明军,也是怪异的战术,金兵们与最强大的辽东明军大战无数次也没有遇见过这种怪事,而且他们手上的白杆长枪也是从没见过的兵器。

    很快,双方陷入了短暂的胶着状态。

    阿敏惊讶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怪异的明军是什么来路,竟然能在他强势的骑兵下抵挡住,尤其是他们手中特殊的兵器,看似简单普通却是十分实用,两人一组上砍骑兵下锤马腿倒是能遏制住他们的攻势。

    他还发现,一位手持同样白杆长枪的将官,身形瘦小,面容清俊,头戴红缨头盔,身披紫红披风,甲胄之外半裹着金凤翔飞袍,其声虽壮,但音质细腻,明显是一名女子!

    她挥舞着手中的白杆长枪,娴熟纯练,似风云变换,茅刺刃砍,尾环锤击,眨眼间就已数名金兵倒在她的白杆长枪之下。

    阿敏大怒,打了半辈子的仗竟被一个女流之辈煞了锐气,这要是传出去,作为旗主贝勒的他还不被他人笑话,尤其是在众旗主面前还不被轻视了,大汗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他怒吼一声,举起手中跟随他征战几十年的宽口大刀直奔向秦良玉而去!

    “闪开开!都给我闪开!”

    阿敏大吼,金兵们纷纷散开,只见他高举三尺宽口长刀,怒火红面,青筋凸起,直面而来。

    秦良玉凭着多年的战场经验,一看向她而来的声洪如雷、气贯如虹,威势如山的一员猛人冲来,护肩上绣着蛟?�及福�闳隙ㄋ�苡锌赡苁墙鹑舜蠼��矸莶坏汀?

    她没时间斟酌,阿敏霎那间就近到身前,猛然举刀劈杀下来,秦良玉下意识的举枪横亘阻挡,“噹”的一声,坚硬的枪杆挡住了猛烈一击,双手震颤的微微发麻,阿敏的大刀也被弹了回去。

    “好坚硬的枪!”阿敏不禁脱口而赞。

    阿敏半眯着双眼,露出一丝赞赏的目光问道:“你是谁?”

    秦良玉拼杀了一阵,早已汗水挂面,血迹染红甲胄袍衣,气息略微急促,大口喘息了几口,缓了劲,回道:“大同府镇守总兵官秦良玉!”

    阿敏又惊又喜,惊的是大同镇总兵是一员女将,喜的是碰上了大同主将,真是天佑他,若能生擒此人,必然威震明军,他也首功一件。

    他脸上的肌肉都快笑开了,充满戾气的狞笑一声:“好一个女将!你们大明真是气数将近,竟然让你坐大同镇的总兵!哈哈我念你是女流之辈绝不杀你,快快下马受降!”

    “呸!”秦良玉怒喝道:“尔曾是大明臣子,如今离经叛道,涂炭生灵。罪无可恕,你若有良知,快快下马受死,还能留你全尸,免得到时候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阿敏大怒,瞠目红面,暴喝一声:“不知好歹的娘们!找死!”

    他又吩咐周围属下,“这人是我的,谁也不许插手!我今日非弄死她不可!”

    说完,便又举起手中的大刀杀过去。

    金兵们不敢违背阿敏的将领,没人敢上前对付秦良玉,可明军们就没这顾忌,几个白杆兵见主帅有难,纷纷合围阿敏。

    金兵们看到,也纷纷过来阻挡。如此,秦良玉与阿敏大战几十个回合,他们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许多士兵拼杀。

    两军厮杀,不知时辰,只感耳边的声音没有减弱,空气中的血腥味更浓了,身上的汗水和血混合在一起的感觉十分的难受,如同是泥浆糊在了身上,又腥又臭。

    随着时间的流逝,骑兵的优势是越发的凸现,步兵的劣势也暴露无遗,虽然白杆兵两人一组对付骑兵,但是金兵也很快改变了战术,两人一组对付白杆兵。

    明军越战越少,但他们没有一个畏惧的,仍死命抵抗,秦良玉也大感不妙,死期将至,她后悔没有听吴次仁的话,不该冒险出城,可惜已晚,只能战死疆场,留清名于世。

    她的周围已经聚集了许多金兵,都在围观她和阿敏的大战,也暗暗称奇,能和阿敏战几十个回合的女子,不得不令他们惊奇不已。

    秦良玉毕竟是女子,体力渐渐不支,阿敏却仍然浑身是劲,也不知他是怜香惜玉还是有意折磨她,没有痛下杀手,招招只使出六分力,手下留情。

    阿敏得意万分,心想,等她精疲力尽还不束手就擒?

    正当秦良玉绝望的拼死报国时,忽然大同方向滚滚而起尘土,遮天蔽日,左右也是如此,尘烟骇浪,似千军万马,三向夹击而来。

    “是明军!我们的援军来了!”

    苦苦鏖战的白杆兵们兴奋的喊起来。

    金兵们紧张的四处而望,军心顿时动摇。

    阿敏也看到此景,陡然心惊。眼看就要将这支明军全歼却忽然冒出援军来,而且看这情景是骑兵,数量估计也在万人以上。

    这么庞大的援军对他们已经消耗了一半体力的金兵来说是可怕的,他们已无力再对付万人的骑兵了。

    正是应了一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歼灭了这支明军也将陷入重重包围之中,结果就是他们被明军全歼!

    这是还活着的每一个金兵和明军都明白的事!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金兵快撤,明军死撑!

    结局:两方都活!

    不撤,结局:都死三千兵马!

    这不是合算的买卖,金兵大小将领规劝阿敏,“贝勒爷,快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阿敏心有不甘,大怒,使出全身的力气猛然出杀招砍向秦良玉,只见一颗人头落地,鲜血如泉从碗口大的颈脖中喷出,染红了周围一片。

    秦良玉惊愕,竟是一员跟随她多年的副将、夫家同宗兄弟马千山为她挡了这一致命的一击。

    阿敏没能一击杀了她,想再举刀再战,然而他已经没有机会,明军纷纷向秦良玉聚拢而来拼死保护她。

    阿敏遗憾的叹息,向四周看了一眼越来越近的援兵,无奈的一挥手,“撤!”

第三百一十四章疑兵退敌() 
阿敏带着无比懊恼的心情迅速撤走,他不想为了消灭这三千人而同样遭到围歼,这得不偿失。

    金兵们见到旗主离开,军心顿时涣散,急速调转马头回奔。

    早已抱着拼死到底的白杆兵们忽然迎来生的奇迹,顿时爆发出欢呼之声,还活着的白杆兵们疲惫的高呼“万岁”,互相拥抱庆幸自己没有死。

    秦良玉愣愕的看到眼前的同宗兄弟被杀,喷出的血浆如雨水般洒落在地,也溅的她盔甲袍衣浑身如同在血水浸过一般,怔愣的她脑海中瞬间空白。

    要不是马千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到她面前,成为阿敏刀下鬼的就是她了。

    秦良玉煞白的脸色忽然血气充面,丹凤双眼血红如火,气息不匀,双手震颤,紧紧的握住长枪发出“咯咯”的响声。

    “杀!给我冲啊!”

    她怒吼暴喝,眼光直视金兵撤走的背影如锋利的刀一般,寒光闪闪,冷峻骇人,欲追击金兵为马千山报仇!

    士兵们正欢呼庆幸,忽的被她的充满仇恨的喝声惊住了,不禁怔愣的看向她。

    秦良玉嘶吼着纵马前跃,忽的一个高大身影挡在了她的面前。

    “让开!”

    秦良玉单手执枪,茅尖指着挡在她面前的人的脑门喝道。

    此人是白屏寨寨主白建华,在她帐下任职参将,追随她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夫人,不可追啊!您看看将士们,安能再战?!”

    白建华指着周围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一脸苦相的劝道。

    “金贼杀我亲人,此仇不共戴天,安能不报?!”

    秦良玉挺枪反问,其声铮铮,复仇之切溢于言表。

    “夫人,”白建华摇头叹息,黯然伤神道:“您看看这些死难的将士们,他们难倒不是咱们的亲人?我们何尝不想报仇?您若如此,将士们会寒心呐!”

    听他一席话,秦良玉猛然惊醒,不由的将目光洒向这静默的四周。但见,尸横遍野,金兵和白杆兵横七竖八的躺着,有的身上刀剑穿身横卧地上,有的尸首分离,或是肢体不全,内脏外流,死状惨烈,有的死死抱住金兵撕咬与敌同归于尽,脸上还保持着憎恨凶狞的样子。

    惨烈!!!

    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悲壮、惨烈的战场!放眼望去,躺在地上的多是她的士兵,而金兵,像是零星散落一般,为数不多。

    这就是骑兵和步兵作战的惊人差距。

    她又把目光投向活着的士兵们,他们也在看着她。

    秦良玉从他们的眼光中看到了淡淡的哀伤,还有无声的企盼。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伤重的躺在地上,无声无息的用眼神规劝她,伤轻的勉强站起来,与他人做伴互相搀扶,静默的而视。

    她明白了,她读懂了士兵们的炯炯的眼神,她若冲动追击金兵,人人会道她唯亲疏人,寒了士兵们的心。

    “您再看看后面,”白建华指向由远及近的援兵又道。

    秦良玉移目望去,但见浓尘遮天而来的援兵们没有马踏大地的震颤,也没有万马齐喑的长啸。

    再向左右看去,同样是烟尘蔽日,却不见兵马之盛。

    “难道”

    秦良玉惊然起来。

    “看来是疑兵救了我们。”白建华吁叹一声的说道。

    秦良玉冷静的调转马头向后迎去,从弥漫的烟尘中慢慢的看清了,只见百十骑兵奔腾而来,手中不带任何兵器,身后拖着树枝密叶,扬起漫天的尘土,遮天蔽日,远看如同千军万马一般。

    “原来如此啊!”秦良玉感慨道:“我当是援兵到了,却是疑兵之计,高啊!”

    三个方向的明军齐齐而来,在战场外围停下,领兵之人正是熊廷弼。

    他披挂甲胄,雄风威武,犹如三军大帅,气度恢宏。

    “吴先生!”

    秦良玉一眼认出了他,忙驱马近前拱手拜谢,“能用疑兵之计救我的一定是您!”

    “夫人受惊了,”熊廷弼粗略的扫视了一下战场,不免为这惨烈的景象而露出伤感,轻叹一口气,拱手回道:“金人骁勇善战,我怕夫人吃亏,想带兵救援,无奈无兵可援,只得出此策吓退金人。开始我还忧心忡忡怕吓不到金人,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吴先生谋略过人,为幕僚太过屈才了。”

    熊廷弼很不是滋味的哼笑一声,说道:“此地不宜久留,还望夫人速速回城,金人一旦反醒过来必然会杀回来。”

    “我悔不听先生之言,我,唉。”她惭色垂首,自怨不已。

    “胜败乃兵家常事,夫人不必自责,回想我”

    熊廷弼本想劝她,却差点把自己的身世说出来,到嘴的话急忙咽了回去,“守住大同才是至关重要!”

    “先生说的是,卢帅留您在此真是我的福份。”

    秦良玉注意到了他刚才那一丁点的不经意,似乎有难言之隐,但她不便追问,眼下回城才是重要的。

    几百骑兵卸下枝叶,来不及为战死的将士们收尸,带着残兵返回大同。

    经清点,秦良玉率领的出城的三千白杆兵,回来不足六百,几近覆没。为此,她伤感不已,在城中亲自设坛祭奠战死的将士们。

    阿敏回到宏赐堡,恼恨的锤着城墙狠狠道:“就差那么一点,哪来的援兵?镇川堡还是得胜堡?还有大同?!快派人去打探!”

    “嗻!”

    不多时,派出的士兵回来,将战场上散落的许多枝叶向阿敏禀报,他登时明白了,哪里是什么援兵,分明是疑兵!用一队骑兵绑着浓密的枝叶在旷野中飞奔,扬起大量尘土制造千军万马奔腾的假象,好一个高明的计策,看来明军之中有高人。

    “好狡诈的明人!”阿敏更加懊恼!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暮色已近,昏昏之中,宏赐堡对向关外的方向,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八旗及十三部蒙古联军浩浩汤汤而来,阿敏亲自出城迎接。

    努尔哈赤见到阿敏首战告捷,甚是喜悦,又闻斩杀两千余大同援兵,更是开心的不已,随他入城堡歇息。

    由于宏赐堡不大,容不下十万大军进驻,因此,旗主贝勒及蒙古首领入城歇息,其他大部士兵围城扎营。

    努尔哈赤连夜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面对众多旗主贝勒,大金国的精英和蒙古首领们,郑重的说:“我们是出其不意攻下了明朝的一座边城,兵法有云:兵贵神速。我们要趁着明人还没反应过来攻下大同,若要攻取大同,首要剪除两翼,我决意今晚攻取镇川堡和得胜堡,明日正午兵发大同!”

    说完,他扫视了众人,问道:“诸位可有异议?”

    “大汗英明!”

    众人拱手齐声道。

    “好,”努尔哈赤目光坚毅的令道:“济尔哈朗率本部进攻镇川堡,代善取得胜堡,明日太阳升起之时务必拿下!”

    “嗻!”

    众人士气高昂,虎面势威,齐应命,声如洪钟一般。努尔哈赤大为畅怀,满意的绽放着笑容,一副纵兵驰骋中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