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者为寇,我们虽然出身卑贱,但今日能和你们平起平坐,这就足以说明一切!有实力者不是一统天下,就是被他人吞并,困守一隅只有坐以待毙,我们不图进取难道等着他人屠灭吗?”

    “说的好!”

    金使们个个拍手称快,舒尔哈齐也高兴的得意起来。金使团多是立过战功的,打仗在行,争论可就差远了,能说会道的可不多。

    这一下子触动了文官们的神经,他们实干不行,吵架最在行,女真人在他们眼里就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吵架辩论,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那哪能输给他们。官员们个个恼怒不已,绷紧着脸要与他们争论一番。

    黄道周是一代大儒,被对方的一番话甚是不,铮铮道:“吾皇乃是天命所归,是天下之主,努尔哈赤一介匹夫忤逆反叛,屠戮我朝臣民,杀孽太重,僭越犯上,天道所不容,你们岂能太久?不如自缚入京请罪,还能苟活与世,保全子嗣!”

    “呵呵,”苏克萨哈冷笑起来,“何谓忤逆犯上?汉高祖刘邦不过是秦一小吏,起兵之时可有人说他忤逆犯上?李渊起兵灭隋建立大唐,何人说他忤逆?太祖高皇帝也是平民出身,论身份不及我天命大汗,不也成就泱泱大明?”

    “大胆!”

    官员们恼羞成怒,纷纷拍案而起,众口指责苏克萨哈。

    “暴元惨无人道,我太祖英明神武,顺应天命,民心所向,起兵诛暴元,是千古之功,努尔哈赤岂能和我太祖相提并论!”

    “就是,你们藐视我朝,妄议太祖皇帝罪无可恕,应推出去杀了!”

    “边荒蛮夷,也敢到这里来妄议,该杀!”

    整个大殿一下子乱哄哄起来,官员们人多,且又都是饱读诗书的,一张口就停不住。金使们曾听说过明朝廷官员们能争辩,今天可算是见识到了,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官员你说他吼,想插一句都没机会,看似个个道貌岸然,文质彬彬的官员们争论起来凶神恶煞的。

    朱由校倒是不介意,反而更是乐见这样的情形,官员们越是这样说明他们朝廷内哄越厉害,越让金人觉得明朝君臣不和。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校武场阅兵差点演砸了,不一定能骗得过金人,可这吵架不是演的,想掩饰都掩饰不了。

    官员们你一句他一句的让金使插不上一句话,渐渐的他们也没说辞了,吼的也累了,也想起了上面还坐着朱由校呢,于是又纷纷调转脑袋向他奏请将金使处斩,与金决裂。

    朱由校知道他们本就反对向女真人议和,熊廷弼与女真人议和的事在他们心里早就憋的很久了,今天就是一个爆发点。

    舒尔哈齐和他的使臣团们惊惧的看向决定他们命运的朱由校。

    大殿终于恢复了安宁,官员们跪在地上请命,金人忐忑不安,舒尔哈齐急忙说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我们早已和解。”

    朱由校微笑的点头,说道:“卿所言极是,朕不是昏聩残暴之君,不会因一时之怒而做出令人诟病的事来,不过你的副使太过心直口快,说的话很令人不高兴呀!”

    苏克萨哈听到朱由校如此说,忙跪地致歉,“臣年轻不知分量,口出狂言,请陛下宽恕罪臣。”

    “起来吧!”朱由校道:“你说的虽然不中听,但都是实话,你是外臣,朕不便处置,就由大贝勒严加管教吧!”

    “谢陛下。”苏克萨哈舒了一口气,坐回原位。

    舒尔哈齐也坦然的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他们不会有事了。

    明朝的官员们可就不乐意了,皇帝对蛮夷怎么能这么软弱客气,太损天朝形象了,就算不杀他们也应该严正厉词的将他们赶出境去。

    “陛下,”黄道周跪地奏道:“一个外臣如此无礼,要是放过他们日后番邦外臣还不效仿?请陛下将他们逐出境去!”

    “对!驱逐出境!”官员们纷纷附和。

    朱由校“呵呵”一笑,对众人说道:“朕也想到一个典故,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和好,孙权对邓芝说,灭魏之后,两国共同治理国家。邓芝却说,灭魏之后,两国君主共修仁德,将军们战鼓擂起,那时候,两国战争才刚刚开始。”

    说到这,朱由校扫视了群臣,看着他们似乎已经明白的眼神说:“朕这次就做一回孙权,而金使们做一回邓芝如何?”

    舒尔哈齐大喜,还未等群臣们反应过来,他急忙恭敬的叩首大声道:“陛下英明,外臣拜服。”

    群臣们左顾右看,面面相觑,无言再进。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两国交战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不是时候而已,不管是杀还是驱逐金使对大局并没有什么意义,金使的坦率正是他们这些迂腐官员们虚伪的最好讽刺。

    宴会就在两方争吵中和朱由校从中的斡旋下收场了,官员们像是吃了败仗一样悻悻的离开了,舒尔哈齐带着感慨离开皇宫,回到驿馆。

    朱由校十分满意今天的安排,这是他第一次没有这么讨厌文官们身上的酸臭味,宴会上的争吵反倒歪打正着的帮了他一个忙。看着快要黑下来的天,他转身就要回乾清宫。

    “启奏陛下,微臣有要事禀奏。”

    身后一个低沉的声音叫住了他。

    他猛然回头,但见一个官员谨慎的跪在地上。

    “何事要奏?”朱由校惊讶的问道。

    “微臣得到一个消息,江南有人冒充信王招摇撞骗,敲诈勒索钱财,还殴打地方乡绅,影响极其恶劣,请陛下降旨详查!”

    朱由校猛然一惊,瞪大了眼睛讶然的问道:“你是谁?”

    “微臣太常寺少卿徐元春。”

第三百零八章金使离京() 
朱由校吃了一惊,暗暗心道:我还没找你算账,你就自己送上门来了,找死呀!

    “噢,竟然有这等事?”朱由校装做惊讶的样子疑问道:“谁这么大胆,竟敢冒充信王?”

    “微臣不知,还请陛下降旨详查。”

    “这么大的事江南各省府、州县怎么没有人觉察?你是怎么知道的?”朱由校阴沉沉的问道。

    徐元春微微抬身,轻声回道:“微臣犬子忽遇假信王招摇撞骗,受其羞辱,家中来信才得知此事。微臣深感关系重大,才冒死上奏天听,奏请陛下捉拿要犯,以正国法!”

    “嗯,这确实是十分严重的事,有人冒充皇室宗亲真是胆大包天,发生在我朝也是骇人听闻。”朱由校装作严肃的样子评论了一番,接着话锋一转,说:“朕近日来接到许多江浙州县密报,说有一徐家家大业大,与官府多有交情,就连江南总督袁应泰也给徐家几分薄面。子弟多行不法,作奸犯科,为恶不善,弄的是民怨沸腾。不知这江南徐家和你有什么关系?”

    徐元春一听,登时冷汗直冒,他没想到皇帝竟然知道他家。

    他得其祖父在任首辅时广布亲信门生,才荫泽三代富贵,然徐家子孙多纨绔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无奈个个不争气,再加上他远离家乡在京做官更是鞭长莫及,对家里的事也是顾不上了,还好他广结官缘才保住徐家平安,地方官府也特别关照,无论谁打官司都被按了下去,麻烦点的就多花点银子解决。

    钱这种东西对徐元春来说是好东西,他充分认识到钱的作用,不管是当官的,富贵的,贫穷的,只要见到钱就没有不服软的,他用钱摆平了太多的事,可以说是屡试不爽,遇到个硬茬的就恐吓再多花点钱,没有摆不平的,就连皇帝也喜欢钱!要不然也不会想办法增加税收了。

    但是,今天他害怕了,皇帝突然冒出的一句莫非有人告了御状?还是那个冒牌的信王就是皇帝的人?

    信王就在京城,他早就打听清楚了,前几天也亲眼见过信王,所以江南的信王绝对是假的,但是不是皇帝派的人还真令人遐想,不过是皇帝的人也没有必要冒充钦差吧?

    徐元春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后悔没有想清楚就面圣捅出来。他战战兢兢,浑身发抖,恨不得用脑袋敲出个地缝钻进去。

    这个状告的太莽撞了。

    朱由校见他没有回话,又问了一句:“朕记得你老家也在江南吧?”

    徐元春脑袋贴地,惊惧的吞吞吐吐回道:“是,微臣老家是在江南。”

    “听说你祖父是前朝首辅徐阶?”

    “是,蒙祖上荫功,微臣才能为陛下效忠。”

    朱由校哼笑一声,吓的趴在地上的他一阵哆嗦。此刻他已明白,皇帝将他的底细摸清楚了,徐家子弟为富不仁的事估计也是早已耳闻了。

    “朕可消受不起你的忠心,你们徐家在江南足可以遮天了,朝廷的法度都让你们徐家子弟践踏的还有威严吗?你若不来找朕,朕还想不起来你呢!徐阁老能隐忍,做事不张扬,对待子孙就太宽纵了。”朱由校正色说道,又接着深深吸进一口气,严声对身边的程化祥道:“即刻传旨内阁,命江南总督袁应泰彻查徐家不法之事,擢升茅元仪为南京监察院左都御史,协助调查!”

    “老臣遵旨!”程化祥躬身领命。

    徐元春一听圣旨降下,惊惧的两眼一黑,歪倒在地。

    朱由校不屑的低视了他一眼,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程化祥也冷漠的瞅了瞅吓晕过去的徐元春,对左右命令道:“还愣着干什么?快抬出去,别污了陛下的地方!”

    两名小太监应命将他笨拙的身躯抬起来向宫外走去。程化祥看着远去的身影,可叹的自言自语:“可惜一代名臣之后,就此中落了。”

    在乾清宫龙床上睡了一整天的孙承宗总算醒了,这一觉睡的真是舒服,安宁的没有任何动静,如同在一个世外桃源,宁静,恬雅,舒适。

    睡醒的他精神格外清爽,满面红光,浑身都有劲,没有了疲倦和困顿,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一觉睡的赛过神仙啊!

    他掀开了被子,忽然感觉不对劲,他看到被子上绣的是九龙云腾图,不是他那盖了几十年的是鸳鸯戏水。

    孙承宗愕然了,猛然抬眼看了四周,熟悉而又陌生的周围让他的脑袋轰然炸开:这是乾清宫西暖阁,皇帝的卧室!而自己竟然睡在皇帝的九龙御床上!

    他大骇,惊的虚汗顿时冒出,吓的赶紧起身下床,也顾不上自己有没有穿鞋了,一个大臣睡龙床,自古以来就没有过的事,这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还不参劾他大逆不道之罪。

    这可是有理说不清的事啊!我怎么睡在龙床上了呢?

    孙承宗的脑子一片空白,努力的想却想不起来,恨的用拳头敲了几下自己的脑门也没点印象。

    这时,紧闭大门的西暖阁外传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听到皇帝的声音,“孙阁老醒来了吗?”

    “回陛下,还没有。”

    “哦,那就不要打扰他,你们去御膳房准备点膳食,等孙阁老醒来让他用膳。”

    “遵旨!”

    孙承宗听到这些,鼻子一酸,眼眶盈满了泪水。他明白了一切。

    朱由校望了望紧闭的西暖阁大门,悠悠的叹息一声,正要向东暖阁而去,忽然,西暖阁大门大开,孙承宗迎面对立。

    “师傅醒了?睡的可好?”

    朱由校见到他,莞尔一笑道。

    孙承宗只穿一身睡衣,连鞋都没穿,激动的快步走进朱由校跟前,深深跪地,哽咽叩拜,“老臣何德何能,受陛下如此大恩,臣臣呜呜”

    孙承宗激动的说不出话了。

    朱由校伸出双手,弯下腰将他扶起,看到他泪流满面,哭的像个孩子似的,宽慰的说:“师傅为国事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朕深为感激。如今的大明气象革新,万事艰难,没有师傅的鼎力相持,朕恐怕真的坚持不下去。朕应该感激你呀!”

    “臣臣”

    孙承宗老泪纵横,心里再有话也激动的说不出,只能以泪来表达他对圣恩的浩荡之情。

    孙承宗用完膳,便到西暖阁与朱由校商讨国事。

    朱由校把今天在校武场阅兵、太和殿举宴、彻查徐元春的事都告诉了他。

    听完,孙承宗一声叹息,拱手板惭愧道:“都是臣考虑不周,差点让骆总督枉死。”

    “这不怪你,事情准备的也太仓促,演不好也在所难免,也是朕太天真了以为演一场戏就能骗过金使。唉,舒尔哈齐,苏克萨哈都是当世英杰,岂能这么容易瞒过?只是那帮大臣们小肚鸡肠,完全不以大局为重,这才是让朕寒心的!”

    朱由校长吁短叹的说。

    “党争从嘉靖年末就已显现,万历年后尤为明显。自古党争祸国殃民,危及皇权。”孙承宗附声道。

    “朕登基伊始就力除党争,怎奈是杀伐不尽呐!看来,消除党争还需时日,当下还是要解决北方之祸。”朱由校凝眉说道:努尔哈赤假意派使示好,暗中却亲率大军借道侵犯我腹地。哼!这种雕虫小技岂能瞒的过朕!”

    孙承宗敬道:“臣也这么认为,察哈尔林丹汗西迁,漠南诸部归顺的归顺,暗中媾和的媾和,听说南喀尔喀部也与努尔哈赤结盟了。”

    “是啊,更可怕的是努尔哈赤与蒙古人的亲缘关系比我们近,又结亲立盟,扩军增兵,实力大增。朕可以断言,这次进犯的女真人中定有蒙古兵!早做准备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金使那边好好招待,派人严加监视,不得让他们随意出入窥探机密。”

    “遵旨!老臣会妥善安排。”

    两人在乾清宫又深谈了一两个时辰,就此定下了详细的策略。

    在驿馆,舒尔哈齐虽然受到了特殊优待,但不能随意走动,到哪都有锦衣卫的便衣跟随,名义上是保护他们的安全,实则是严密监视,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他在出使之前,努尔哈赤特意交代,不能在明朝那逗留太久,否则万一两国开战,他作为使臣难免有杀身之祸。

    他的任务就是麻痹明朝,任务既然已经完成也就没有必要再多待下去,不几日,便向朱由校递上了辞呈。朱由校高兴的又在太和殿举行了一次宴会,欢送金使,并派一队人马护送出山海关。

    出了京城,舒尔哈齐暗暗的对苏克萨哈感慨:“明朝皇帝虽然年轻,但是英明睿智,恐怕不是好对付的。咱们想窥探京师防务也没机会下手。”

    苏克萨哈也是感叹,“奴才也认为明朝皇帝绝非庸碌之辈。校武场上阅兵时我就觉得可疑,自古都是强兵炫耀,点兵威慑,他们竟然用一群老弱残兵检阅,太不合乎常理了。再观群臣,似乎君臣不和是真的。”

    “嗯,这个我也注意到了,文武官员不和,君臣有嫌隙,看来咱们还是不虚此行呀!”

    在捕鱼儿海,努尔哈赤率军驻扎与此,这里西向距林丹汗残部不足三百里,南下明朝宣大防线也不足三百里,正是能迷惑人们视线的好地方,造成追击林丹汗的假象,实则是瞅准时机南下穿越科尔沁草原,直入明朝腹地。

    一个计划很久的战略,马上就要实现了,只等舒尔哈齐回来探得的消息就率兵南下。他的军队大部是骑兵,一天的时间就能突破宣大防线,而且目标就定在喜峰口。他早已派人探得,那里年久失修,且驻军不多,是最好的突破口。

    努尔哈赤走出营帐,望着一片无垠的草原和蔚蓝的湖水,雄壮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善战的士兵们操练,深深地对天祈祷,愿上天保佑他计划成功,只要能攻入明朝腹地就能沉重地打击明朝经济,伤其元气,他挺进中原便指日可待,不管明朝皇帝多英武都不会再有机会翻盘了。

    “大汗,”

    范文程走上来,恭敬的叫了一声。

    为了此战,他让范文程也随军出征了。

    “是范先生啊!什么事?”努尔哈赤问道。

    “察哈尔属部及鄂克托们求见。”

    “快请。”

    努尔哈赤忙道。

第三百零九章决策伐明() 
努尔哈赤召见归顺的察哈尔诸部,并热情的款待了他们。

    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封建领主对林丹汗加强汗权、统一蒙古的意愿是十分抵制的,他们虽然属于察哈尔,但是在自己的领地里有十分大的自主权力,就像国中之国一样,随着林丹汗越来越灼灼逼人的强化汗权政策是越来越不满,建州女真的崛起正好遏制住了他的同意蒙古步伐。

    努尔哈赤将战略目标定在了西侧的林丹汗,两次的征讨迫使他西迁,目的是避开女真兵锋,向西发展图谋右翼蒙古诸部。

    漠南四十一部被他带走的带走,被努尔哈赤剿灭的剿灭,如今就剩下十多部归顺了大金,整个漠南彻底成为了大金国的势力范围。

    努尔哈赤向诸部许诺,他们世代为王,永不相侵。诸部也奉努尔哈赤为蒙古共主,上尊号“淑勒昆都仑汗”。

    至此,努尔哈赤向他们坦言,这次率兵西征,意在借道攻明。

    诸部听完,大感惊讶,他们原本希望努尔哈赤能乘胜追击林丹汗,没想到他肚子里藏着这么大的计谋。

    借道攻明,这招真是高明啊!

    漠南与明朝宣府、大同边镇相邻,历史上有野心的蒙古首领多次从这里突入明朝腹地进攻京师,想恢复大元辉煌一统中原的梦想,但随着蒙古的衰落,他们再无实力突入明朝腹地了,只能袭扰边境掠夺财富。这几年的天灾让蒙古们的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漫长的冬天,牛羊牲畜大批饿死,灾民也是困苦煎熬,各部实力也多有受损,因边关的战事和林丹汗的多次出尔反尔,与明朝的互市也关闭了,没了货物交换,他们早就渴望能再入中原攫取财富。

    努尔哈赤一口开,诸部皆俯首赞同,并愿意出兵共同征明。

    努尔哈赤高兴万分,承诺所得财富分一半给他们,若攻战明朝京师,必西征林丹汗消除他们的后患之忧,并将蒙古草原分封在座的诸位。

    这一次的聚首皆大欢喜,他们载歌载舞,一直到暮色降至才散去,努尔哈赤意犹未尽,这是自辽东之战以来最为开心的一天,他离他的宏伟战略计划越来越近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舒尔哈齐了,大明京师的情报对他入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