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女传-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臣此来其实是为了一件小事,只是关系到先帝,所以才在下朝之后特来请示皇上。”王仁祐状似无意的开口道。

    “哦?是何事?”李治挑了挑眉,眼光一扫间,敏锐的发觉了王仁祐脸上一闪而过的阴翳。

    “老臣得皇上厚爱,得掌礼部,日日经心,不敢稍疏。不想日前,老臣忽然得了一个消息,原在感业寺中清修的先帝遗妃竟然于年前走失了一位,因事涉先帝,故老臣不得不上报于皇上,还请皇上定夺。”

    王仁祐慢条斯理的说道,眼中的光芒明灭不定,似窥视,似得意。

    “哦?竟有此事?”李治状极惊讶,心中却不由一哂。

    看来王仁祐是终于忍不住了!

    “老臣也有些不信,不过,据臣派礼部郎官去查验,感业寺中原有遗妃人数,除去这些年故去的,确实有一人不在寺中,老臣百思不得其解,问询感业寺住持时,那住持竟然一问三不知,老臣惶恐,只得来报皇上,还望皇上下旨彻查!”

    王仁祐看向李治,心中暗暗鄙视李治的故作姿态。

    人都已经被他带走了,如今却还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打量他王仁祐是傻子么?

    “嗯!此事确实蹊跷,事关先帝声誉,必须派人彻查!”李治寒着脸开口,回身扫过小成子,摆了摆手道:“小成子!替朕宣秦将军进来。”

    小成子利落的一摆手中拂尘,躬身道:“是!”

    王仁祐看着李治摆手将小成子支出了亭子,脸上的笑意忽然明显了起来,端起面前放了半日早已冷掉的茶水,一口喝尽。

    “魏国公为国事操劳,实在是劳苦功高,朕心甚慰啊!”李治笑看着王仁祐拿腔作势的模样,浑不在意的将桌上的枣泥桃仁糕推到王仁祐面前。

    “多谢皇上!”王仁祐笑眯眯的拈过一只枣泥糕,放到嘴边咬了一口。

    “皇上!此次恩科关系重大,不知皇上对于主考可有了定论?今日朝堂之上争执甚烈,此事还是早作决断的好啊!”

    咽下了枣泥糕,王仁祐话头一转,忽然对着李治说道。

    李治似笑非笑的看着王仁祐,淡淡道:“不知魏国公有何高见?”

    “我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人才辈出,皇上开恩科实是于我大唐有莫大禆益,只不过……我大唐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良莠不齐,若凭一人之力,只怕难以尽辨天下英才!”

    王仁祐说到此,语气一顿,停了片刻方道:“老臣认为,不若在十道之内,由各处官绅名流推举有德行之人参考,这样一来,有才而无德之人才不会祸乱我大唐社稷!”

    王仁祐此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各州各道,寒门学子都大大多过世家子弟,如果任由皇上尽收天下英才,那么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一旦入了官门,又有禇遂良、长孙无忌这些人在背后操纵,那么世家大族便会危在旦夕。

    这也是为什么王仁祐会在此时突然提出感业寺这个敏感事件的原因,他只以拿这件事做为筹码,来换取李治的妥协。

    现在,他的条件已经开了出来,漫天要价的下一步就看李治如何落地还钱了!

    “魏国公此言甚有道理,恩科之事,朕也颇为头痛啊!”李治抚了抚额角,做出一副头痛不已的模样,接着道:“按照长孙大人的意思,恩科既然名为恩科,自然要天下士子皆能入学参考才是,可这取士一道,却实在是难啊!”

    “皇上!恩科事关社稷,皇上大意不得啊!”王仁祐正色劝道。

    李治的回避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这件事,却由不得他顾左右而言他,自己既然提出了这个条件,李治便是再不愿,也得说出个道道来才行。

    “这样吧!朕与长孙大人商量看看,若然魏国公觉得一人主考不足以尽取天下名士,那咱们就多设几名考官,这样,也好多取几名士子,魏国公以为如何?”李治慢悠悠的回道。

    王仁祐的条件在他的预料之中,自古以名取士已是惯例,世家大族中人更是多在这些名士之列。若是多加一名世家主考,那么按照经义和进士科的考试规矩,自然会有不少人是出自世家大族。

    听了李治的打算,王仁祐神色间微微有些失望,看李治的样子,取士从声望上取只怕已是行不通了,这主考么……若是真能添上几个世家之人,单凭禇遂良一人,倒也许还有些回旋的余地。

    只是……难道感业寺之事还不足以影响到李治么?自己是不是应该考虑卢家所说的那个法子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十五章 暗淡() 
哪怕王仁佑再如何的不愿意,中宫皇后自家女儿天天的以泪洗面,一天天逼近的恩科试,还有五姓世家家主的不满,最终还是逼着他做出了艰难的妥协。

    在上元节前一日,大朝会上闹哄哄的争执终于尘埃落定。

    禇遂良大人如李治所愿担任了此次恩科试的主考,而世家一系则在李治隐讳的让步下,推出了礼部主事范阳卢家嫡系卢谌卢大人为副主考。

    至此,所有世家大族明面上与皇上的针锋相对总算是告一段落,只要是家中有年青学子的人家,全都满腔激情的投入到了“行卷”这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当中,无睱分身。

    唐初时,科举中的礼部试并不糊名,糊名但用于考中后在吏部的释褐试。因此,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

    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

    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

    所以,禇遂良选为主考官的圣旨一下,几乎是立即的,禇遂良和卢谌就陷入了行卷阵中难以自拔,每日或拿着名刺,或带着举荐信上门投卷的人络绎不绝,令他简直是不胜其扰,只不过三日后,便闭门谢客,再不肯轻易出府一步。

    而发现了这一点的举子们,在懊恼了一阵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余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人们,便连久已赋闲在家的卫国公府都接到了不少的卷子,令李子骞哭笑不得。

    相比长安城此时热热闹闹的行卷风潮,九嵕山下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

    在看了鸽儿带回来的信笺后,李默只是笑着将信笺传给了商商和武媚娘两人。

    王仁佑的退步在他看来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感业寺的事上,他并没有能真正抓住李治的把柄,只要李治让感业寺的住持报个暴毙,那么这件事情自然可以悄无声息的掩盖下去。王仁佑之所以还能在恩科上让李治退后半步,不过是李治为了将来武媚娘进宫留个余地。

    若不是为了她,李治又岂会同意将恩科试这样重要的事中掺进世家大族的耳目?

    武媚娘看了鸽儿传来的信笺并没有多说什么,那个看似柔婉实则刚毅的女子一直都维持着那个淡然的表情,但商商却能敏感的察觉她的眼神越来越柔和,早已不复刚来九嵕山时的阴戾。

    抬手将手中最后一捧鸡食撒在院中的鸡群里,商商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看向站在身旁的武媚娘,但愿这次她能真的看清谁才是将她捧在手心的那个人!

    “商商!明天上巳节,你可想好要去哪里踏青了么?”看到商商转脸看向自己,武媚娘笑着开口道。

    在九嵕山下无忧的生活慢慢放松着她的情绪,原本在感业寺中早已消瘦的身形如今渐渐丰满起来,双颊上的红晕也益发明显,即使身上的衣衫只是商商拿给她的荆钗布裙,也不能掩盖她如春花绽放般亮丽妩媚的光彩。

    “是啊!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么快又到上巳节了!”商商转头看向屋内,李默执着书册,静静的坐在桌前。

    商商不禁又想起了那一年的曲水流觞,那次为了他而做的奋力一搏。

    似乎是感应到了商商的目光,原本静静的看着一卷《孙子兵法》的李默忽然抬起了头来,两人目光一触,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同时微笑起来。

    “去南山吧!那里有一片向阳的山坡,又有清泉顺山势而下,不管是袚褉还是踏青都是不错的地方。”李默放下手中的书册,朝着商商和武媚娘笑道。

    “也好!那里地势平坦,又有小道沿山而上,走起来也不会太累。”商商点了点头,转向身边的武媚娘解释道。

    “哈哈哈!什么地方这么好?说来我听听?”蹄声骤歇,院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

    商商与武媚娘都是一惊,转头看去时,却见一身苍青滚银边窄袖胡服的李治从马上跳了下来,一脸愉悦的看着院中的两人。

    当视线落到武媚娘身上时,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欢喜和满意。而他身后跟着的王起也朝着两人微微点头示意。

    “皇上?”商商一脸惊愕的看着眼前的男人。武媚娘的脸色却有些奇怪,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怨怼。

    “怎么?看到我来不高兴?”李治随手将马缰扔给身后的王起,口中随意的回答着商商的问话,眼睛却直直的望着站在商商身畔的武媚娘。

    李默脸带笑意从屋内出来,望着风尘仆仆赶来的李治,没有说话。

    “奴婢不敢。”商商撇了撇嘴,口是心非。

    李治无所谓的笑着,收回放在武媚娘身上的目光,径直越过两人,走向站在屋门口的李默。

    对于李默和商商,他从未起过摆架子的心思。这两个人是他最亲近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他也无需在他们面前掩饰。

    武媚娘却始终未发一言,直到李治从她身边越过,那带着好闻的檀香味的气息扫过她的鼻端,她才象是忽然回过神来一般,双唇微微翕动几下,却终于没有出声。

    烧开热水,商商装上三盏茶,放进托盘里,递到武媚娘的手中,轻轻推了推她的手肘,示意她将茶水端进李默的屋子。

    武媚娘神色间有些不愿,却拗不过商商,咬了咬唇,转身出了厨下。

    商商看着武媚娘的身影出了门,这才叹着气摇了摇头。看武媚娘的样子,似乎仍是心结难解,也不知李治能不能让她真心相对?

    史书上的那个权倾天下的武则天毕竟只是一些苍白的文字,而在与真实的武媚娘相处的这些日子里,商商却不难感觉到一个女人内心独有的那份纤细和敏感。

    想到当日在太极宫中杨妃处看到的武媚娘,那时她看着吴王李恪时面上羞涩而又眷恋的神情,商商的心里不由的有些黯然

    也许就象一句特别俗的话里说的: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而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往往都是一个伤她心的男人。

    摇了摇头,不再想那些早已过去的事,商商将点心拣了两盘,装进托盘里,端在手中,慢慢走向了李默的房间。

    “过了上巳节,恩科就要开试了,到时我也就没时间过来看你们了。”李治端着茶盏有一口没一口的啜着。

    “恩科的事情安排的如何?”李默随口问道。

    关于恩科,其实他并不担心,有禇遂良把关,就是世家大族想要插人进去,也得要过得了他那一关才行,不然,就算是行卷做得再好也没用。

    “没什么大问题,禇遂良虽然年纪大了,可一点也不糊涂。“李治笑着回道。

    这也是他能放心来九嵕山的原因,开科前的行卷本是旧例,只要一切按他的安排进行,哪怕是世家大族中真有人才出众的,他也不介意给个机会。

    这个世上的不是每个人都跟那些世家家主是一个心思,只要有足够的好处,不愁那些人不为他所用。

    “王仁佑恐怕不会这么容易放弃吧?”李默扫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武媚娘,意有所指。

    武媚娘从端了茶进来,便让李治留下了。虽然她一直没有正式同李治见礼,但是李治却并没有为难她,这让她心里不由的松了口气。

    至少,李治还是给她留了一分面子的!

    商商将王起安排在外间的堂屋里吃着点心,自己推门进了李默的屋子,将托盘里的杏仁酥和碗豆糕放在李默和李治中间的小几上,便退下坐在了一旁。

    “王仁佑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王家自从出了个皇后,便一直隐隐为世家之首,如今那些世家趁着这次恩科,都想要自己族中子弟出仕以在世家中占据更多优势,王仁佑一直自视甚高,如今又岂会旁观任由他人独领风骚?”李治朝商商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陇西李、太原王,这五大世家其实早已貌合神离,不足为惧。”李默轻轻呷了口茶水,忽然道:“我听着李彦前日传回一个消息,不知你有没有兴趣知道。”

    李治挑了挑眉,长安城还有他不知道的消息么?

    “李彦说,范阳卢氏如今在族中为一十三名族女同时办了及笄礼,听闻,其中有两位族女面容姣好,才情出众,卢氏家主有意送这两句女子入宫,不知你可曾听闻此事?”李默轻描淡写的说着,眼中视线却在第一时间扫过武媚娘的脸。

    “有这等事?”李治微讶。

    他宫中妃嫔并不算多,这段日子以来为了打压王皇后,一直宿在萧淑妃宫中,而对比萧淑妃并不显赫的家世,难怪范阳卢氏会打着送女入宫的主意。

    如果操作得当,又有卢家在背后撑腰,卢氏女不难成为王皇后的劲敌啊!

    商商尚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不由惊讶的看向了李默。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她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

    象是了解商商的疑问一般,李默朝着商商笑着解释道:“上次李彦送武姑娘来此的时候曾与我提及。”

    武媚娘自始至终都未发一言,微垂的头让她面上的表情全都隐在了阴影里,便是听到李默说的话也没有任何反应,象是跟她完全没有关系一般,这样的淡漠让李治眼中的光莫名的暗淡了不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十六章 上巳() 
在山下的庐舍将就着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命王起守在庐舍中照料马匹,李治几人便轻车简从上了山。难得的好天气,又正逢上巳节,没人会想要窝在屋里。

    李治难得来一趟,李默同商商替他准备了些祭品素果,陪着他上昭陵祭过了先帝和先后,这才沿着陵后的山道缓缓而行。

    几人弃了马在山间的小径上行走,只觉一片风和日丽,暖暖的春阳照在身上,早没了正月里的那股寒气,山野间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带着露珠儿湿漉漉的馨香,沁人心脾。

    商商同李默旧时常去的那一片面南的向阳坡距昭陵只不过半炷香远近,是一片相对平坦的斜坡,如今早已是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满目姹紫嫣红,坡道旁一条清澈的山泉沿山势而下,水声潺潺,听着分外欢快。

    李默牵着商商的手走在前面,另一手提着一只不大的竹篮儿,里面装着出门的吃食。不紧不慢的步调透着自在的轻松和惬意,李治同武媚娘走在两人身后,中间隔着半步远,这不远不近的距离象是一道无形的沟壑,隐隐的隔开了两人。

    "到了!"商商看向眼前那一片绚烂的花丛,回头向身后的两人唤道。

    李治抬眼看向武媚娘,却正巧撞上武媚娘看向他的目光,两人皆是一愣,只是一闪间,武媚娘已侧过了头去,李治面上却扬起了一股隐隐的笑意。

    象是感觉到这股有若实质的目光,武媚娘面颊上的红晕越加明显,连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商商!我来帮你吧!"

    武媚娘疾走两步,赶到商商身侧,从商商手中接过素色花布的一角,两人抬手抻开,将这块满是素馨花纹的布料铺在了柔软的草地上。

    商商一眼扫过武媚娘,心中明了她的回避,却也不点破,由着她在一旁帮着自己将李默带来的提篮中的吃食一样一样摆到铺巾上。

    李默同李治席地而坐,对望一眼,笑着躺到了地上,头顶上的那片天格外蓝的清澈,似乎从未被尘世的喧嚣所污染。

    "默!我们有多久未曾这般惬意过了?"李治有些感慨的望着朵朵飘忽的白云。

    从登基以来,朝中的暗涌从未有一日停歇,大唐基业看似稳固,内中真情却实在不足为外人道,让人觉得分外疲累。

    "可莫这般说,我可是一直惬意着呢!谁象你,累得跟狗似的,也不知那大位要来何用?"李默轻轻一笑,毫不留情的打趣自己的哥哥。

    说是如此说,可是李治的辛苦他也明白,只不过是比自己早出世了那么一刻,这个大位却成了个不能推拒的责任,要说不累,那简直是笑话。

    "你说,要是当初我真让李恪当了皇帝,是不是就轻松了?"眼角瞥过一旁对他视若不见的武媚娘,李治悄声道。

    "你倒是想得美,若让他得了天下,会有你的好日子过?别看他一脸和气,你若是真要让了,卧榻之侧他又岂容你酣睡?"李默对李治的突发奇想嗤之以鼻。

    当初他们两人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但是李恪背后强大的世家支持之力却让李治和李默同时摇了头。

    明眼人全都看得出来,世家的势力已经早变成了大唐基业的一个毒瘤,而在这样大的力量支持下登上大位的李恪,是不可能在登位后对这些大族下手的。

    等得李恪大位一稳,那些世家大族的狰狞面目露出来,等着大唐的就必然是大权旁落,就算李恪再有心,凭他一人又如何拧得过满朝文武?

    恐怕这也是当初太宗皇帝会舍李恪而取李治的其中一个极为重大的原因吧?

    "你们两个,只会躲在一旁偷懒,过来吃些东西吧!"商商拣了几块干净的卵石,将铺巾的四角压住,这才抬头唤道。

    武媚娘与两人隔得并不远,虽然手中并不停留的帮着商商收拾吃食,可方才两人的话多少也入了些耳,想到功亏一篑从此远隔天涯的李恪,心中不禁一阵黯然:原来这才是一切的真相?

    可若没有那些世家大族的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