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主动出击,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叛军恼羞成怒。环城设置百门石砲,拼命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被毁坏,城池危在旦夕,
张巡率众在城上设置木栅,阻挡叛军进攻。唐军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点燃之后纷纷投下,爬墙的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一片鬼哭狼嚎。
唐军坚守六十多天。历经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带伤而战,叛军尽管人多势众。却无法前进一步。
五月中旬,令狐潮又卷土重来,这次,他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亲自来到城下,劝说张巡,
“朝廷兵不能出关,大势已去,你率老弱残兵守此危城,又有什么意义,不如投降,
还能求个封妻荫子”,张巡满脑子忠君爱国,如何能听令狐潮的花言巧语,他大义凛然,
训斥令狐潮,“自古以来,君主杀掉父亲,为人臣子的不能报复。你因为妻儿被杀怀恨朝廷,妄图借助叛军之力血洗城池,
将来一定会落得个斩首示众的下场,留下乱臣贼子的骂名。你饱读圣贤之书,可知,忠义两个字怎么写”,令狐潮理屈辞穷,羞惭而退。
在此以前,战场形势对唐军颇为有利,哥舒翰将安禄山阻于潼关之外,半年时间叛军僵持不下,郭子仪、李光弼在敌后切断了叛军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
南下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进退两难,起了放弃洛阳的心思。关键时刻,唐玄宗却一意孤行,强令哥舒翰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
二十万唐军在灵宝陷入叛军埋伏,全军覆没,潼关失守了,长安门户大开,
唐玄宗慌乱之中,带着皇子皇孙,逃往蜀地避难。皇太子李亨在众人的拥戴下,赶赴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指挥抗敌,是为唐肃宗,
遥遵唐玄宗为太上皇。令狐潮得知长安陷落,马上写信给张巡,言明形势,再次劝降,雍丘守军中有六位将领也极言双方兵力悬殊,
投降是保全城池的上策,张巡面临内外压力,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要杀鸡给猴看,看谁再敢妄提投降二字。
张巡将唐玄宗的画相挂在大堂之上,率领将士进行朝拜,一时之间,到处是哭声一片。
张巡知道士气可用,就将准备投降的六位将领带到堂上,责以大义,将他们统统斩首,
自此以后,众人断了投降的念头,一心一意跟随张巡把守城池,不敢稍有怨言。
当时城中粮食匮乏,而叛军数百艘装运盐米的船只即将到达,张巡得知消息,当机立断,带领部分人马出城,牵制了令狐潮的全部兵力,唐军勇士乘机赶到河边,夺取叛军盐米千斛,
其余带不走的统统烧掉,给了叛军一个迎头痛击。叛军一时受挫,却攻势不减,
唐军缺乏补给,箭支很快消耗殆尽。张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带领士兵捆扎了上千个草人,给草人穿上黑衣,半夜时分,将草人放下城去。
叛军发觉后,以为唐军夜半袭营,顿时万箭齐发,将草人射成刺猬一般,等发现中计,唐军已得箭数十万支,重新补充了军备。
几天以后,张巡又派人夜半出城,这次,却是他亲自挑选的五百勇士。叛军以为唐军是故伎重施,不加防备,
五百勇士个个如下山猛虎,所向披靡,令狐潮的军营乱成一团,被唐军追出了十里开外。叛军恼羞成怒,增加兵力继续围困雍丘。
雍丘围困多日,薪柴用完,唐军已经没有防具与叛军抗衡。张巡又生一计,他派人通知令狐潮,“雍丘守不住了,我们打算放弃此城,你们退后六十里,让出道路给我们突围”,令狐潮信以为真,
如约撤退,张巡率领军士很快将几十里范围内的房屋统统拆掉,将木头运回雍丘,继续组织防御。令狐潮勃然大怒,指责张巡言而无信,
张巡回复道,“你想要雍丘城,必须给我三十匹战马,我与诸将乘之而去,这座城池就留给你了”,令狐潮马上派人送来三十匹战马,
张巡将之全部分给属下骁将,告诉他们,“明天叛军攻城,你们每人去抓一个敌将”。
第二天,令狐潮见张巡还没有行动,忍不住出言责备,张巡在城头答道,“我想离开此城,但将士们不愿放弃,我也没有办法”,
令狐潮气得浑身发抖,命令叛军列阵强攻,唐军三十名骁将一马当先,直入敌阵,斩首百余级,擒获叛将十四人,得器械牛马甚众。
令狐潮一再上当受骗,这次一直跑到陈留(今河南开封),才缓过一口气来。
同月,不甘心失败的令狐潮再派四名使者到雍丘劝降,被张巡全部斩杀,随从被押到吴王李祗那里听从发落。
张巡治军之严,令狐潮早有领教,先前郎将雷万春奉张巡之命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
脸上被叛军的弩机射中六处,依旧岿然不动,让令狐潮胆战心惊,失了底气。
张巡以千人之众,坚守孤城四个月,抗击数万叛军的疯狂进攻,每战皆捷,有力阻止了叛军长驱南下的企图,为唐军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时,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今江苏徐州),假张巡为先锋,充当抗敌的中流砥柱。(未完待续)
第338章 【大唐将帅33】()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睢阳陷落三天,朝廷的大军就至,但一切为时已晚,谯郡太守闾丘晓因为拒不出兵被朝廷杖毙。
唐军相继收复长安和洛阳,扶正了摇摇欲坠的江山。张巡、许远的一片孤忠,让皇帝深受感动,皇帝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追赠许远为荆州大都督,
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并荫及子孙,张巡的儿子张亚夫册封为金吾大将军,贞元年间,赠张巡之妻为申国夫人,赐帛褒奖。
从此以后,“唐代岳飞”的名声喧嚣尘上,只是,如果张巡幸而获救,
他将如何面对被他吃掉的睢阳百姓?韩愈赞扬张巡,“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欤”,既然捍卫的是统治者的家天下,
无怪乎拿睢阳百姓当粮草了。吃尽了睢阳人的张巡与许远,居然被移民来的新睢阳人立庙歌颂,这种历史的吊诡,沉重得叫人无法承受。孟子说过,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家利益建立在以数万老百姓的**为食物的基础上,这样的国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可惜的是,
以民为本的道理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大忌,历史被涂抹得面目全非,包括张巡在内的愚夫愚妇入其彀中而不自觉,让人发出千古叹息。
张义潮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他是大唐历史上不出世的英雄。一片孤忠,感天动地,他是大唐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将军。光复河西,
功在千秋。张义潮,心怀故国的好男儿,他是大唐军人的骄傲,他是华夏后人的楷模。
根据《张淮深碑》的记载,张义潮出生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前后,死于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享年七十四岁,他的一生。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为晚唐的天空抹上了无比绚丽的色彩,虽然残阳如血,却光芒万丈。
张义潮是今天的沙州敦煌县神沙乡人,祖籍南阳,他的父亲张谦逸曾在唐朝做过工部尚书,张家世居河西,
在沙州乃是冠盖望族。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张义潮的上面至少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哥哥名叫张义潭,是张义潮接班人张淮深的父亲,
后来自愿入大唐为人质。终老于京城长安,姐姐名叫张媚媚,出家做了尼姑,法号了空,在敦煌莫高窟第156号窟的供养人像中有一位比丘尼,
就是了空的画像真身。
张义潮所在的沙州(今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而河西走廊是唐王朝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维持着东西方贸易的源源不断。唐太宗贞观年间。沙州隶属陇右道,唐睿宗景云年间。陇右道分为两道,沙州隶属其中的河西道。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诛杀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造反,一路长驱直入,占领了河北的诸多郡县。
唐玄宗举措失当,导致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只得前往蜀地避难,在这种背景下,河西、陇右的精锐之师奉诏勤王,大部离开了驻守的地方。
河西、陇右唐军兵力的空虚,
让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有了可乘之机,开始逐步蚕食大唐的地域,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到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持,
凉州、瓜州相继陷落,沙州成为唐军在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据点。张义潮出生的时候,吐蕃军队正在围困沙州,城中军民众志成城,坚守了十一年之久。
当时的沙州刺史周鼎眼见待援无望,想要焚城东奔,遭到部众的强烈反对,都知兵马使阎朝缢杀周鼎,带领军民继续抗击吐蕃。
军中缺粮,阎朝贴出告示,“出绫一端,募麦一斗”,民众踊跃响应,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沙州才因弹尽粮绝,
沦于吐蕃人之手。阎朝在投降之前与蕃将绮心儿郑重约定,不让沙州民众流离失所,这样,张氏、李氏等汉姓大族得以保全下来,成为日后光复河西的火种。
沦陷后的河西、陇右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压迫之中,被吐蕃奴隶主一概视为贱民。
汉人走在大街上,见到吐蕃人必须弯腰低头,不许直视。吐蕃人的风俗是贵壮贱老,
汉人老弱面临全部杀光的悲惨境地,“断手凿目”,视同牲畜。为了断绝汉人与大唐的血脉联系,
吐蕃奴隶主严禁汉人穿着汉族服装,要求他们象吐蕃人那样,辫发左衽。每到元旦这天,汉人穿起久违的汉家衣裳,祭祀自家祖先,
都忍不住放声痛哭,向着大唐的方向遥拜,表达自己的无尽思念。德宗年间,唐使韦伦从吐蕃返回长安时路过河陇,
看见当地的汉人百姓虽然身裹毛裘,却在一直在偷看唐使,他们泪流满面,盼望王师能救民于水火。开成年间(公元836年—公元840年),唐使前往西域,
路过沦陷已久的甘、凉、瓜、沙等州,汉人百姓见到大唐使节的旌节,都激动万分,他们夹道欢迎,悲喜交加,“皇帝还记得身陷吐蕃的汉人吗”,
虽然已历数代,当地汉人仍然心念故国,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子民,这种雄厚的民众基础,为张义潮光复河西预备了最大的可能性。
关西民风一向骠悍,张义潮自幼习文练武,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一代佳弟子。他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
立志以封常清为榜样,曾一笔一画地抄写《封常清谢死表闻》。他对吐蕃奴隶主残酷压榨汉族百姓的现状极为不满,曾手抄《无名歌》。
对河西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
此时,唐帝国实施了李泌提出的战略,联合回鹘汗国和阿拉伯帝国,狠狠打击吐蕃的嚣张气焰,南诏重新成为大唐的藩属,共同构筑了针对吐蕃的包围圈。
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遇到严重饥荒。出现了“死者相枕藉”的局面,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达磨赞普被僧侣刺杀,却没有儿子继承王位
,王后立自己三岁的内侄为新任赞普,遭到吐蕃国内的强烈反对,从此兵连祸结,
吐蕃陷入了无日或休的内乱之中,内忧外患,国力急速衰退。沙州汉人抓住时机,在张义潮的领导下,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揭竿而起。
一举光复了沙州。义军打退了吐蕃军队的多次反扑,在沙州建立了汉人自己的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藏文书籍中也承认,“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
吐蕃权臣论恐热掌握吐蕃大局之后。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汉族百姓展开了残酷的报复,“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
激起了汉族百姓的强烈愤慨,汉族百姓再也不愿充当吐蕃人的顺民,他们浴血奋战,全力支持张义潮收复整个河西走廊。为了向大唐传送光复故土的消息,
取得中央政府的军事支持,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相同的文书,在大漠之中开始了悲壮的旅行,其中九队在途中全军覆没,
只有一位高僧带领的队伍历尽艰辛,到达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所在地。
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护送下,沙州信使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到达长安,见到了当时在位的唐宣宗。
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朝廷简直不能相信,汉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驱逐吐蕃,
唐宣宗万分感慨,“关西出将,岂虚也哉”,这时,距张义潮沙州起义已经整整两年时间。
张义潮以沙州为根据地,“缮甲兵,耕且战”,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收复甘州、肃州,大中四年(公元850年),
收复伊州。派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期盼已久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斗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义军以气吞山河之势,风卷残云,
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上除了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八月,张义潮委派其兄张义潭为信使,携带瓜、沙十一州图籍,向朝廷报捷。唐宣宗有感于义军的忠勇,
下诏大力表彰,“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十一月,
朝廷在沙州设置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张义潭作为人质留在长安,担任金吾卫大将军。
凉州原是唐朝河西节度使的驻所,辐射整个河陇地区,不拔除这个吐蕃据点,
归义军的成果随时都有付诸东流的危险。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开始,张义潮的部队东征凉州,
由于人数不占优势,与吐蕃军队整整经历了三年的拉锯战。凉州集结了大批的吐蕃军队,而东征军总共才七千名士兵,凭着对大唐帝国的满腔忠诚,
归义军人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大唐精神如同昂扬的鼓点,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吐蕃尸横遍野,屡屡遭到重创。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归义军终于收复凉州,打通了河西走廊,“河陇陷没百余年,至是悉复故地”。
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朝廷让张义潮兼任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归义军高歌奋进,势如破竹,让大唐帝国扬眉吐气,傲视当世。
公元866年,北庭、轮台等地相继被归义军攻克,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在张义潮的经营下,
当地人物风化,很快一如内地。当时的河西,南有吐蕃骚扰,北有回鹘窥视,归义军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
“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与强虏抗衡。根据《张义潮变文》的记载,归义军仅在大中十年到大中十一年就与周边强敌进行过三次战斗。
第一次是吐谷浑进犯沙州,张义潮带兵抵抗,大获全胜,张义潮的部队追击一千多里,活捉了吐谷浑宰相,并将之斩首示众,
凯旋之时,全军高唱《大阵乐》,一如盛唐时的军威。第二次是回鹘、吐蕃劫掠伊州,张义潮的部队长途奔袭,与敌人决一死战,
“两军相见如龙斗,纳职城西赤血流”,回鹘人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第三次是叛乱的回鹘人劫持唐朝册立回鹘使王端章,张义潮引兵出击,
由于字迹残缺不全,这次战斗的结果不得而知,但张义潮的处境却是可想而知,危机四伏,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廓州,生擒吐蕃权臣论恐热,将之斩首示众,首级传送长安,
论恐热的部下在逃命途中,遇上归附大唐的豪酋尚延心,遭到重拳出击,实力大损,
“吐蕃自是衰绝”,不复与大唐争雄。在基本没有中央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归义军光复了整个河西,
“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大唐帝国的边疆再度重现盛唐的光芒,商旅络绎于途,使节不绝于道。
张义潮经营河西地区多年,深得人心,吐蕃留下的烂摊子,
张义潮将之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在归义军控制的地区全面恢复唐朝制度,
废除吐蕃的部落制,重建州…县…乡…里,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未完待续)
第339章【大唐将帅34】()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废除了唐朝的通用货币,实行了原始的以物易物,归义军政权建立以后,一时无法实行货币交换,
只得将赋税制度中交纳现钱的部分改用实物抵押,包括粮食、布匹和柴草等等。吐蕃统治时期各项水利设施遭到废弃,张义潮将之全部恢复,
大力开沟挖渠,发展农业生产,河西地区很快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光咋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田地今年别滋润,
家园果树似玉脂”。根据敦煌出土文物的记载,当时的沙州实行了请田制度,百姓可以向归义军政权申请荒田闲地,从事农业生产。
全面汉化并不意味着对河西少数民族的压迫,归义军政权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让他们的头面人物也参与政权的运作,共同构筑河西的繁荣。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在长安去世,此前,他一直作为归义军政权留在中央政府的人质。
为了表达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张义潮将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