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的部队大院-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生活条件了,这样的食品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爱吃不爱吃?

    火车票是第二天晚上的,但是秦月芳已经准备好东西,并且装满了拉杆箱、手提包。

    郑启明说好今天早点下班回来的,但是,脸蛋红红的太阳已经投入西山的怀抱,到了万家灯火初上的晚饭时间,还是不见他的影子。秦月芳做好了饭,依然站在阳台上,检阅着楼下道路上稀稀拉拉的行人。

    过了不一会,传来熟悉的敲门声。

    秦月芳给丈夫打开门,惊奇地问“你是从哪里上的楼,我怎么没有看见你从外边回来。”

    郑启明脱着外衣说“我今天出去办事,是开车回来的,车就停在楼下边,我饿坏了,赶快搞点吃的。”

    “这么晚了你还没有吃饭?”

    “没有。于副部长在地方做生意的儿子的车坏在了东五环,下午他打电话给我,我开着车,带着一个修理工,把坏了的车修好,又把修理工送回家里以后才回来的。”郑启明跟着秦月芳走进厨房说。

    “你原来不是说于副部长在职的时候对你不是太好吗?”

    “是的,他是觉得我这个人心眼太实,办事原则有余、灵活不足,所以总是看不上我,如果不是办公室的老主任坚持,他可能早就把我调离综合部了。当然,我也看不上他,总觉得他这个人具有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但缺少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由于他的职务比我高,所以,只能说他看不上我,不能说我看不上他。他看不上我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我确实没能力,二是他确实没眼光。究竞是哪一种,我说不准,也不想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于副部长退休后非议较多,群众不愿意见他,他也不愿意见群众。听说他今天先找了机关汽车队的许队长,许队长不买他的账,他才又找的我。”

    “他是觉得你好说话!”秦月芳边为郑启明准备晚餐,边忿忿不平地说,“我也经常听到机关有人反映,他这个领导心里没有群众,群众当然心里也不会有他,只有你,还一直把他当成领导。”

    郑启明从餐厅里搬了一把椅子在厨房里坐下来,对妻子说“话不能那样讲,他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曾经当过我的首长,只要有这一层关系存在,现在他虽然没有权力要我办事,但我有义务为他帮忙。我很欣赏有人进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曾经伤害过或者曾经对不起你的人,有的可能比你强大,有的可能比你弱小。比你强大的,你要宽恕自己比你弱小的,你要宽恕他人。于副部长退休了,没权了,相对来讲,是由强大变为了弱小。他以前心里不容别人,应该说确有其事。不容人的人,也正如有些人讲的,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自己的心胸容量太二是有些人的人格体积太大。在待人处事上,各人有各人的道德取向标准,对此不可强求,于副部长与我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当然,他也不喜欢我这样的性格。”

    “你说话像驴拉磨,净转圈子,我听了有点头晕。不过,有一点我心里很清楚,现在的有些领导,喜欢扛麻袋的,更喜欢送钱袋的喜欢为公家出力的,更喜欢为自己办事的。像你这样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人的人,于副部长这样的领导不会喜欢。”

    郑启明心里觉得妻子讲的有些道理,但嘴里不愿意承认,底气不足地说“由于机关不少人对于副部长有意见,他现在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去找别人,而是让我去办,可能还考虑与我有一层老乡关系,这一点我很理解。”

    秦月芳往盘子里盛着炒菜,对郑启明说“你别再给我讲那些客观原因了,一个领导干部是好是坏,群众这架天平能够把他称得分两不差。你说他与我们是老乡,老乡怎么了,他也没有帮过咱的忙,咱也没有沾过他的光,他就是这么个人,对不讨好他和他看不上眼的群众都没有多少感情。别的话别讲了,走,出去吃饭吧!”

    “这不是客观主观的问题。”郑启明在餐桌上坐下来,对秦月芳说,“只要不是敌我矛盾,不是大事大非,人们就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宽容。”

    “你比大多数人都懂得体谅,懂得宽容,结果你体谅、宽容了有些人,有些人没有体谅、宽容你,一辈子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要在行政秘书的位置上退休。”秦月芳依然是忿忿不平。

    “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职位定价值,现在可敬可爱的多是小人物和平民百姓。我在机关虽然没有当过领导,连秘书工作也干不几天了,但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人,见了我这个快退休干部的面,依然还是热情招呼、笑脸相迎,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我也因此而满足。这些事情咱们以后再争论,你这次回家多带点钱,对家里的乡亲,过去与你有感情的也好,有隔阂的也好,能帮的就帮一下。还有一点就是说话要有温度、带感情,不要总是那么刻薄。”

    秦月芳把筷子递给郑启明,红了脸说“我并不是有意要说刻薄的话给别人听,有时只是憋不住想开开玩笑,不知不觉的就伤了别人的心,我这个毛病现在改多了。”

    “你的毛病是在改,不过不是改多了。前天我碰到黄副局长的爱人老潘,她对我说,你们家小秦退休了怎么不出来跟我们一起活动?总是呆在家里不好,小秦心眼不坏,就是嘴上缺个把门的。老潘的两颗门牙比较突出,我听说你曾经给别人讲过,将来地球上的大象灭绝了,潘大姐的牙齿就是雕刻工艺品的最好材料。还说以后如果大院里组织吃西瓜比赛,潘大姐肯定能得冠军,西瓜皮比任何人啃的都要干净。你还说过,她女儿爱吃瓜子,结果没有长成瓜子脸,不爱吃南瓜,倒是长了一副南瓜面孔,有没有这么回事?”

    秦月芳的脸成了油煎荷苞蛋,白中有黄,黄中泛红,难为情地说“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有话不讲,嘴巴发痒。我这个人肚子里有什么话了就是忍不住要讲出来,讲过的话也快也就忘了,潘大姐记住的这些话,我当时肯定也是随便当笑话讲的,她怎么都还记得。”

    “人家当然记得,特别好听或者特别难听的话,都不会让人轻易忘记,有人说从农村随军到部队的家属普遍素质低,是秃老帽,土得掉渣,你不是心里也总是记着,并经常为此生气。老潘最后还对我讲,让小秦抽时间出来跟我们一起活动吧,做做操、跳跳舞都可以,有她在一旁说话,热闹!”郑启明感叹着对秦月芳说,“你知道她的话体现了什么吗?宽容!”

    秦月芳不好意思地说“你别再讲了,道理我都明白,我的有些话是讲得不太得体,这两天来不及了,等从老家回来了,我一定到她家去当面道歉。”

    听了秦月芳自责的话,郑启明埋头吃饭,没有再说什么。

    吃完了饭,郑启明从文件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秦月芳说“这是我这个月的工资,下午刚从银行取出来,你全带上。”

    秦月芳接过信封,从里边抽出两千块钱来,牛皮纸信封像是刚生过孩子的女人肚子,立刻瘪了不少。然后她将信封又递给郑启明说“我已经带了不少钱,再有这些足够了,其余的留着你在家用吧!”

    秦月芳还对郑启明讲,她买了几袋速冻水饺,都是郑启明爱吃的三鲜馅,放在了冰箱里,每袋半斤,正好够吃一顿。她还买了半箱康师傅方便面和几筒八宝粥,让郑启明赶不上食堂开饭的时候回家吃。然后又告诉郑启明,迭好的换洗衣服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找出来的常用药品搁在了抽屉的什么地方。

    郑启明听着秦月芳的话,又想起了她每次到部队探亲时临走前的反复叮咛。他想劝说秦月芳几句,让她放心走、少操心,但又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这是一个妻子、特别是一个军人的妻子的本性。

随军家属秦月芳(五)() 


    郑长庄是下良湾乡所属的一个行政村,两百多户人家羊拉屎一样散布在一条两三里长山沟的阳坡上。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郑启明的家在几百户人家的中间位置,山路边一块平地的小四合院里,生活着郑启明的父母和他的弟弟一家人。

    郑长庄山高地少,平坦一些的地方都成了住人的院落,各家各户耕种的上千块大大小小的田地,像是随季节变幻颜色的壁毯,都在山坡上斜挂着。

    郑启明家的小四合院坐北朝南,背风向阳,通视良好,开窗日月进,闭门一家亲,辛苦忙碌的农事,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全家老少其乐融融,尽享天伦。郑长庄所处山沟的沟底,有一条从山上岩石缝里钻出来的小溪,小溪的上游宽不盈尺,溪水在石块上跳跃着,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像是热情的少女在唱歌小溪流到郑启明家的山坡下边的时候,已经有两三尺宽,溪水不紧不慢地流淌着,声音比上游小了很多,如同成熟稳重的中年妇女,缓步轻移,悄声叙说着家常小河流到山沟沟口的时候,已经宽达丈余,无声无息,安稳恬静,好比走路走累的老妪在小憩,只有当水面上有落叶飘浮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她是在缓慢流动,依依不舍地穿过公路涵洞,离开郑长庄,去寻找自己的归宿。

    郑长庄的人没有见过大世面,把小溪称作河,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清水河。

    郑长庄山高坡陡,手机信号不好,电视图像不清,但是外界的各种信息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传送给这里的每一个人。

    秦月芳在去往村里的岔路口下了长途公共汽车。

    进入郑长庄沟口看到的第一户人家就住在清水河岸边,距离公路只有十几米远,这户人家的二闺女小翠是秦月芳当年的闺中密友。秦月芳在生产大队当团支部书记的时候,小翠是村里的共青团员,秦月芳和郑启明结婚不久,她也远嫁他乡。

    小翠的爹郑全兴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年老体弱,已经不能下田干活。因为住在靠公路旁边,来往的车多人多,他便在自家东屋的墙上开个窗口,卖起了小百货。后来县邮电局又让他代售部分报纸杂志,小翠家就成了郑长庄经济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这里人多嘴杂,既是大道消息的批发部,也是小道消息的中转站。

    在闹得最厉害的那几年,小翠的几个弟弟妹妹争先恐后地从娘肚子里爬出来,来到乱哄哄的世界上凑热闹。小翠的家在郑长庄也算是个大户人家,现在她的兄弟姐妹大多都单独成家立户,只有一个老疙瘩弟弟与她的爹娘一起生活。小翠的娘年纪不算太大,只有七十多岁,但已经老得风雨飘摇,身体弯曲,如同是煮熟的基围虾,面孔多皱,好像是少女的百褶裙,身体瘦弱得似乎一阵三级风就能刮走。小翠她爹是有钱难买老来瘦,身上皮松肉少筋骨硬,就像是一根风干了的老丝瓜。但是他人老眼不花,一照面就认出了秦月芳。

    小翠家当年劳动力少,吃闲饭的人多,生活贫困,度日艰难,一家人数米而炊,称薪而燃,狠不能单靠呼吸新鲜空气过日子。秦月芳家里那时的生活条件相对稍好一些,经常接济小翠家里。

    小翠的娘用衣袖擦了擦迎风流泪的双眼,扳着秦月芳的肩膀端详了好一会,才把眼前的女人与秦月芳这个名字对接在一起,想到当年秦月芳与女儿的关系,老太太饱经风霜的老脸乐成了一朵干枯的菊花,又是搬板凳,又是倒开水,热情得好像是自家的小翠回到了娘家。

    秦月芳从提包里拿出两盒巧克力派递给小翠的娘说“婶子,我知道您牙口不好,给您带了一些咬得动的点心。”

    小翠的娘接过点心,拉着秦月芳的胳膊,翕动着缺牙漏风的嘴说“你总有四五年没有回老家来了,婶子挺想你的,今个晌午就在我家吃饭,我还给你烙你和小翠都爱吃的玉米掺白面煎饼。”

    秦月芳急着回家,谢绝了小翠她娘的好意,拎起两个提包就要上山。小翠的爹在一旁对秦月芳说“你先别急着走,启明他爹知道你今天回来,让我见到你时告诉他,他让人下山来接你。”

    秦月芳笑着说“我走山路的武功还没有废,走路上山一不磨轮胎,二不费汽油,还能锻炼身体,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可以走到家了。”

    小翠的爹急忙拦住她说“那不行,这是我和启明他爹说好的事,他要是不说让人下山接你,我就直接送你上山了。”

    小翠她爹说完,走到院子外边,放开嗓门朝山里连喊了几声“月芳回来了,月芳回来了,月芳回来了!”

    在去往山里方向一百多米的一棵老榆树下,住着一户人家,从这户人家走出来一个中年妇女,她对着山里也高喊了几声“月芳回来了”

    在山沟往里拐弯的地方,有几个人正在田里干活,其中一个小伙子放下手里的家什,也放开喉咙朝山里喊“月芳回来了,月芳回来了!”

    过了不到两分钟,通过刚才几个人的口传回一句话来

    “知道了!”

    “知道了!”

    月芳很熟悉家乡这种延续了多年的通讯方式,尽管前几年村里已有人家安装了电话,近几年不少青年人也装备了手机,可以在山外办事时使用,但村里人暂时还没有丢弃这种传统的传话方式。有些人家有了事,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站在门口大声吆喝几声,就有人当你的传声筒,像“小峰,你娘让你回家吃饭!”“秀荣,去沟口接你姐回家!”一个呼唤内容很快就会通过多个人的口,响遍郑长庄整条山沟。

    这种通讯方式经济实惠,既可以节省经费开支,也能够加深村民感情,不足的地方是有时候传送的内容“失真”。有一次,住在山脚下的郑方隆家的牛临产,郑方隆去山外赶集没有回来,他老伴呼喊分家后住在山上的儿子“清泉快回来,咱家的牛快生了。”

    离她家不远处的一个男人帮她朝山上喊“清泉快回来,你娘家的牛快生了!”

    再住上边的一户人家的一个男孩子接着朝山上喊“清泉快回来,你娘快生了!”

    郑全兴喊完话刚过了十几分钟,就有一台小四轮拖拉机“突突突”地喘着粗气,在布满石头蛋子的道路上,蹦蹦跳跳地冲下山来。

    开拖拉机的“老师傅”,是郑启明只有十三四岁的小侄子春娃。

    他说爷爷奶奶在家都等急了,早就催他下山。

    秦月芳告别小翠的爹娘,坐在春娃驾驶的拖拉机上,沿着清水河溯源而上,虽然被颠得浑身肌肉乱颤,心里却觉得热乎乎的。

    家乡的大山向她张开了欢迎的怀抱。

随军家属秦月芳(六)() 


    部队里的人都知道“连队紧,机关松,吊儿郎当汽车兵。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这句话。汽车兵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生活没有规律,容易作风散漫,在管理上有一些难度。郑启明主要负责综合部机关有关运输车辆方面的协调工作,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了机关车队的人员管理上。

    秦月芳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郑启明除了吃饭睡觉在家里,其他时间大多都在车队泡着,她对丈夫的做法毫无怨言。郑启明逢年过节喜欢把车队的干部以及一些战士带到家里“撮”一顿,小伙子们战斗力很强,秦月芳准备半天的饭菜,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分钟就从餐桌上转移到他们的肚子里边去了。蹭饭的人走了之后,秦月芳差不多又要用半天时间刷锅洗碗、打扫战场,所以,她经常说,过节往往比平时还累。秦月芳嘴上说累,心里却很乐意车队的干部战士到家里来,因为她是个爱热闹的人,喜欢与他们聊天拉家常,小伙子们也觉得农民出身的大嫂说话风趣,喜欢与她说说心里话,所以相处得都很融洽。

    郑启明心里明白,秦月芳虽然忙的是家务活,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做思想工作,他多年来所担心的,正是年轻人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成为事故的隐患。

    郑启明心里也清楚,现在的战士文化水平高,见多识广,思想开放,不像自己当战士时那样单纯,那样老实听话、唯命是从。现在的战士也不像过去的战士那样怕当官的,排长连长扳着面孔一批评,就吓得立正站好,洗耳恭听。在有些问题上,现在的战士还总想与你辩个一二三四,分出青红皂白,有时候讲大道理你还真是讲不过他们,搞不好他们还会给你来个“子教三娘”。还有一点,就是你找他们正儿八经地谈话交心,他们特别会唱高调,拐着弯给你兜圈子,不愿意往主题上讲,你与他们玩耍嬉戏、无事闲聊时,他们倒是愿意向你暴露真实思想。郑启明心里更清楚,要管好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要严格纪律,还要倾注感情,言传身教,以理服人。

    郑启明在食堂吃过早饭,来到汽车队队长许长利的宿舍。

    汽车队共有三个分队,一分队是公用卧车,二分队是专用卧车,三分队是大轿子班车。三个分队的司机虽然工作一样,都是开汽车,但他们在平时的待遇和以后的出路上是不同的。一分队的司机是用着你的时候就有人找你,用不着你的时候则少有人管你,他们今天为这个参谋出公车,明天跟那个局长跑长途,认识的人多,关系较广,入党、转士官、复员、转业这些关口,除了组织的安排,自己倒是也可以找找熟人、跑跑门路,一般都能有个较好的归宿。二分队的司机是“宰相家的仆人七品官”,平时说话办事都比较牛气,有些事情不用自己多讲,到了一定的时候,首长或秘书就把后路给你安排好了。三分队的司机每天都是几点一线,跑相同的路途,当几年义务兵之后,除了个别的转成士官,大部分都要复员回家,或者在京城找个临时工作,在一、二分队的同行面前,他们常常自叹弗如。机关里有人说,汽车队的司机开起车来“三分队软,一分队硬,二分队上路不要命”,不同的环境和地位,决定不同的行为方式。

    因为是双休日,出车的人不多,车队显得比较清静。

    许长利正在屋里睡觉,被敲门的声音惊醒后,他打开门,又坐回床上,打了个哈欠对刚进屋的郑启明说“郑秘书以后双休日晚一点来车队检查工作,让弟兄们好好睡个懒觉。”

    “都八点半了,你还嫌我来的早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