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域往西可就没有西域了!

    每一个撤到西域的旗人都知道,西域,或许是他们的最后一站了,也正因如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甚至不敢招抚太多的哈萨克人,谁知道那些人将来会不会谋逆?

    到那时,大清国还往那里撤?

    鲍里斯·戈利岑当然不知道这句话中的含意,也不知道对于满清而言,西域可能是他们最后落脚的地方,为了能够睡得踏实一些,为了不再像当年被汉人赶出中原一样,再一次变成丧家之犬,他们选择将这片土地上原本生活着的人们彻底的抹去。

    在接下来的一路上,鲍里斯·戈利岑不断在王明松的身上试探着,很快,他就得到了许多过去不曾掌握的信息。比如清军在南方的与布瓦汗国、波斯、布拉哈汗国以及浩罕汗国的冲突从不曾停止过。

    “看来,至少在短时间内,清国的的注意力,应该是在南方。上帝保佑,让这些异教徒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杀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俄罗斯将会取代他们在这里的统治……”

    鲍里斯·戈利岑的祈祷中,使团一行终于来到了盛京,也就在即将抵达盛京的时候,随着一声汽笛声,远处一个喷吐着烟雾怪物轰鸣着驶来的时候,只让鲍里斯·戈利岑和所有的使团成员无不是惊恐的睁大眼睛,看着那轰鸣着的怪物。

    “魔鬼!一定是鞑靼人从地狱请来的魔鬼……”

    使团的神父,甚至惊恐的拿出十字架,他大声的诅咒着那个怪物,在他的眼中,这个喷吐着黑烟,发出巨大轰鸣声,甚至还喷火焰的东西,肯定是鞑靼人从地狱请来的魔鬼。

    尤其是当它驶过时,看着它拖曳着数节车厢,咣铛作响的在远处经过时的,神父更是吓的直接坐到地上,嘴唇间喃喃着。

    “魔鬼、魔鬼……”

    看到这一幕,王明松等人无不是心情舒畅的哈哈大笑起来,甚至在嘴里嘲笑道。

    “丫就是一群没见识的乡巴佬!”

    “可不就是一群乡巴佬嘛!”

    ……

    在众人的哄堂大笑中,鲍里斯·戈利岑的双眼盯着远去的火车,目光中尽是狂热,尽管他被这怪物给吓了一跳,但是他几乎立即认了出来——这就是火车!

    “阁下,这,这是火车吧!”

    即便是火车已经远去,可是鲍里斯·戈利岑仍然激动的看着它驶去的方向,神情中尽是向往,他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火车。

    作为俄罗斯的贵族,通过接触到的荷兰、法国以及英格兰书籍,他知道在明国有一种不需要马拉,只需要有煤,有水,利用蒸汽作为动力的火车以及船舶。火车、轮船在欧洲早就引起了轰动,只不过,对于火车和轮船,欧洲人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只有西班牙人有幸见到过轮船——现在欧洲的商船只能抵达南天门,只占据着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曾近距离目睹过轮船。

    火车是什么模样?

    没有人知道,但欧洲的学者们,无不是为之神往,甚至有不少欧洲学者,之所以离开欧洲,并不仅仅因为在一部部著作之中,明国是如何的接近“地上天堂”的描述,不是因为相比于富饶宁静的明国,欧洲就像是的一座粪坑,而是因为蒸汽机,因为火车,因为轮船,当然还有开放的学术氛围,让欧洲的学者们甘愿抛弃自己的国家,不远万里前往明国。

    “嘿,终于碰到一个有见识的,这就是火轮车,知道不,一辆车的力气能顶一百头牛!”

    对于王明松的炫耀,鲍里斯·戈利岑压根就不在乎。他只是眼巴巴的看着这火车,在这一瞬间,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近距离的观察那个火车。

    “我的上帝,这可真是一个奇迹。这么说,你们也有蒸汽机了?”

    鲍里斯·戈利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甚至在看到盛京的城墙时,王明松指着城外的一个有几个大烟筒,那烟筒里正在喷吐着烟雾的地方说道。

    “你瞧,那里头就有蒸汽机,告诉你,爷们的火铳就是用蒸汽造出来的。”

    “我的上帝,真的吗?那里有蒸汽机?而且还有十几台!”

    看着鲍里斯·戈利岑那副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王明松和他身边的兵丁无不是涌起一阵得意感,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着实让他们舒坦至极。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鲍里斯·戈利岑更是让整个大清国上下,无不是感受到了什么是“天朝上国”的感觉,所有人都飘飘然然的。

    来到盛京之后,似乎盛京城里的每一样事物在鲍里斯·戈利岑以及俄罗斯使团成员的眼中,都是新鲜的而令人惊奇的,每一个与他们接触的清国人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身为大清国人的骄傲。

    至于鲍里斯·戈利岑更是动不动就惊叹“我的天,这是上帝的神迹,粉末居然能像石头一样坚硬”、“我的上帝啊,蒸汽居然可以推动钢铁”……

    不过只是短短几天,鲍里斯·戈利岑就已经赢得了大清国君臣的好感,西洋人的那种夸张,正好迎合了清国人的脾胃。让这些丧家之人总算是感受到了一丝“上国”的体面。

    来自俄罗斯的“色目人”俨然成了大清国君臣眼中的知书达礼的客人。然而这些人并不知道,在夸张的背后,鲍里斯·戈利岑是如何用费尽心机的试图窃知蒸汽机的秘密。

    “这么说来,那鲍里斯·戈利岑对火车很感兴趣了?”

    在宫中的玄烨在得知鲍里斯·戈利岑又一次去了火车站时,他放下毛笔问道。

    “是的,主子,那鲍里斯·戈利岑成日里都在打量着火车,臣觉得,若是那火车若是个女人的话,估计他就会娶回家了。”

    明珠笑着答道,然后他又说道。

    “真不知道,不就是一个火车吗?这鲍里斯·戈利岑怎么就这么着迷。”

    “西洋人就好这个。”

    若有所思的玄烨随口说道。

    “就像那钟表什么的,西洋人总喜欢这样的玩意儿,与我们全然不同。”

    思索片刻,玄烨看着明珠问道。

    “明珠,你说要是朕把这火车送给罗刹国皇上怎么样?”

    玄烨之所以会冒出这个念头,是因为鲍里斯·戈利岑对火车的着迷,让他看到另一个可能,利用火车交好俄罗斯沙皇的可能。

    “主子?这可是份大礼啊!”

    明珠看着皇上说道。

    “虽说铁路这玩意儿,咱们确实不需要它,可再怎么着,这30里的铁路,也是咱们花十几万两银子才建成的,就这么送给罗刹国,会不会太可惜了?”

    这条铁路修的确实不容易,不说花的银子,就是那蒸汽机,那铁轨无不是盛京兵工厂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造出来的,就那,其中的不少东西,还是从大明走私过来的。前前后后费了四年的时间才修成,半年前才开始使用,其实所谓的使用,也就是偶尔在铁轨上跑上一趟,把煤从矿上接到城外。

    “反正,朝中不也争了有阵子了吗?这铁路于我大清国来说,非但是无用的废物,而且,万一要是明军打过来,这铁路只会为明军所用,所以这铁路是万万修不得的,以免将来资敌……”

    其实,修建铁路,说到底,还是和明朝学的。可等到修成之后,这朝中就是争论不断,不是因为那火车头爱出故障,而是因为在所有人看来,火车对于大清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对此,玄烨也是深以为然,铁路于大清国来说,确实没用鸟用。甚至于他都有些后悔修这几十里的铁路,现在大清国弄点银子可不容易,也就是靠着向明国走私点羊毛,向蒙古卖点奴婢弄点银子,一下花了十几万两,怎么能不心痛。有这么些银子,还不如从明国走私几千支线膛铳。

    不过鲍里斯·戈利岑的出现,倒是让本来有意下旨折掉那火车的玄烨,眼前灵光一闪。

    “明珠,你说,要是罗刹国的国君,也像是那个什么鲍里斯一样,喜欢火车那样的玩意儿,朕籍此和罗刹国亲近一二,能不能说服他们与朕联手,将来与明国为敌?”

    主子的问题,让明珠立即明白主子为什么要送这份大礼,他连忙叩头说道。

    “主子圣明,奴才觉得得,现在罗刹国与明朝肯定也不对付,奴才先前从鲍里斯那知道,这几年罗刹国让明朝逼的往西退了上千里,这罗刹国派使团过来,罗刹国这时候派鲍里斯过来,肯定是他们在西伯利亚那边让明国挤兑的撑不住了,方才派人来向大清国求援…”

    “嗯,确实如此,”

    点点头,玄烨继续说道。

    “所以,朕寻思着,把火车送给罗刹国,想来他们也没见过这样的稀罕东西,要不然,那鲍里斯也不会成日往车站里穿。”

    “主子圣明,奴才听说那罗刹国国君不过就是一黄口小儿,想来其正是好玩,这火车送过去,势必会让其沉迷于其中,待到将来我大清重新入主中原,主子再用兵罗刹,如此天下既可尽归我大清!”

    作为奴才的总能找到理由去拍主子的马屁,明珠的话让玄烨听着很是舒服,不过他却摇摇头说道。

    “天下尽归我大清,如此大可不必,这天下何处比得了中原?就像这西域,荒凉如此,实在不是及中原,若是那罗刹国能派兵与朕合兵一处,共讨明国的话,莫说是一辆火车了,难于是把这西域都让予罗刹国又有何妨!”

    即便是已经离开中原十年了,玄烨仍然无法忘记中原,无法忘记京师,忘记那里的一草一木。

    至于这西域,在他眼中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地方,只要能重新回到中原,这西域大可随时放弃。

    “主子所言甚是,这西域确实难及中原万一,也就是那明朝的朱皇帝,才会把异域当成宝,早年间,他可是强迁百多万陕西百姓往满洲,往黑龙江那边,奴才觉得,也就是到那时候,陕西百姓才知道,那明国的朱皇帝肯定比不得主子,心里肯定恨不得随着主子一共撤到西域……”

    明珠的这番对比,让玄烨的心头一乐,然后他摇头说道。

    “明珠,这就是你不懂了,明朝之所以移民,为的是实边,当年满洲有多少生女真?可现在还有多少?他是害怕将来生女真,再一次变成腹患,所以,才要移民,满洲的汉人越多,生女真的日子就越不好过,人也会越来越少,几十年,一百年后,那里就会与内地无二。”

    说话的时候,玄烨又站起身来,他走到一旁的地图架上,那架上贴有一副大副的地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洋,天竺,这是大明绘制的地图。

    “明珠,你看现如今,在南洋单是大明的封国就不下三十国,即便是将来,咱们再次入主中原,想要彻底解决明朝,就非得一国一国的打,这得多少年啊……”

    盯着地图,玄烨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尽管奴才的话听着顺耳,可是大清与明朝之间实力上的差距,他又岂没有自知之明,更何况即便是打下了明朝,往南还有几十个“小明国”。

    “主子,那些明国封藩,不过就是癣疥之痒,只要我大清重新入主中原,想要解决他们,不过只是轻而易兴之事罢了……”

    对于明珠的话,玄烨倒也没有反驳,而是微微点下头,解决南洋诸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必须要先把明朝给解决了,可问题是,大清国现在有这个能力吗?

    对于自身的处境,玄烨又怎么可能不清楚,现在大清国不过就是在西域苟延残喘罢了。可玄烨并不甘心,不甘心像现在这样苟且偷生。

    “明珠,你看,这是罗刹,这是我大清,而这里……”

    手着着地图南方面的一个位置,玄烨看着那里说道。

    “如果再加上吴三桂的话,大清国、罗刹、吴三桂……我大清就中兴有望了!”

第268章 故地 (求支持,求月票)() 
“他们就如同豺狼一样,闯入了这片土地,即便是过去最凶狠的野兽在面对他们时,也不敢大声喘息……”

    十七年前,当那群穿着盔甲、手拿兵器的军人翻山越岭来到天竺时,谁也不曾想到,这群丧家之犬会给这片土地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可是十七年后的现在,曾经对于他们一无所知的当地土人,终于认识到——他们是一群比莫卧尔皇帝麾下最骁勇的部队更为善战的军队。

    十几年前,这支形同乞丐的军队,甚至需要百般讨好莫卧尔皇帝,而现在,他们却可以直接挑战莫卧尔王朝,挑战那位号称“世界征服者”的奥朗则布皇帝。

    尽管在奥朗则布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征服下,莫卧尔帝国的版图西起波斯,东至孟加拉,北达克什米尔,南至科佛里河。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几乎全部统一在莫卧儿帝国政权之下。

    可是,谁都知道,在大陆的东北,那个书写着方块字的“周国”却像条毒蛇似的盯着那位“世界征服者”。

    其实,不仅仅是它,五年前,另一群书写着方块字的人也闯入了这片土地,在德干高原上的一个个苏丹、王国被奥朗则布征服的威胁,当地的苏丹、土王纷纷求助于大明——当年仅控制着天涯城(锡兰加勒)一带的大明,已经完成了对整个锡兰的征服,并且在天涯城为首府建立了“海峡殖民地”,并开始尝试着在海峡对岸建立殖民据点。

    面对来自大陆的求援,海峡殖民地的两任总督都没有拒绝,并趁机闯入了大陆,成为大陆游戏的另一个参与者。这个参与者并没有引起奥朗则布的警惕,在他看来,这个参与者不过只是像荷兰、葡萄牙以及英格兰人一样,只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的一群人罢了,在刚完成了对海德拉巴征服的奥朗则布来说,真正的威胁是另一群与他们说着相同语言的人——五年前,他们从奥朗则布的身上挖下了一块肉,夺走了孟加拉。

    临海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汉人,都会感觉极为亲近——城市中随处可见明式的建筑,街上也可以看到大明的方块字。只有那街上的路人,黝黑的皮肤与汉人迥然不同的相貌,在提醒着人们,这里并不是大明。

    这里是周国,当然也不是南洋的那个周国,尽管在大明官方从不曾承认这个国家,但是在大明商人、水手口中这里被称为“吴周”,当年在西南无路可逃的吴三桂及其部属逃至天竺后,击败当地土王建立的国家。

    尽管这个国家,在大明官方口中是不予承认的,但是商人们为了利益,早在十几年前,就开通了往临海城的航线——这座港口是十几年前吴三桂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的,曾经也是吴周最大的港口。每天都有来自大明的船舶驶入这里。

    尽管官方不曾与吴周有过任何联系,甚至也不支持这些联系,但是作为和尚的妙澄法师却仍然带着十几名徒弟来到了这里。

    “在佛祖的祖地重振佛教!”

    八年前,来自吴周的摩诃斯法师开始在大明讲法,也正是在他的鼓动下,数以百计僧侣来到了吴周,来到孟加拉这片几乎早就见不到佛教踪迹的地方。

    尽管数百年前,这里的佛教相当兴盛,单是首都一地,已有二百位比丘及三十座精舍。可是过去四百年间,可说是孟加拉佛教的“黑暗时代”,佛寺被摧毁、教徒被屠杀,曾经信仰佛教的人们纷纷改信天方教,而在吴周夺取孟加拉后,在吴三桂的支持下摩诃斯法师推动着孟家拉的佛教复兴,重组孟加拉僧团,再加上过去几年间,大量来自明国的僧侣加入,佛教才重新在才慢慢地重燃生机。

    作为曾经进入皇宫为皇帝讲法的妙澄法师刚一来到临海城,就立即引起了吴周官方的关注,从临海到吴周首府绥德沿途数百里,妙澄法师一行沿途不断讲法,宣扬佛教,尽管在绝大多数当地民众的眼中,他们信奉的是异端,可讲法仍然极为顺利,因为佛教是吴周官方支持教派,在过去的五年间,已经有超过百万孟加拉人改信佛教。

    又一次,离开了一座与大明的寺院无异的寺院之后,妙澄法师不无疑惑的问道身边的明德法师。

    “明德法师,这里是阿底峡尊者的故乡,风土人情与我大明截然不同,为何这寺院都是明式的寺院?”

    因为在南洋各地曾见过与大明迥然不同的佛教建筑,所以妙澄法师才会对此感觉有些好奇。

    “法师,这吴周不同其它地方,这里的寺院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天方教徒摧毁,当年周王夺占孟加拉时,本地佛教信徒不过万余人皆藏于深山密林之中,本地人大都信仰天方教……现在吴周的寺院,无不是在大王的资助下建成,毕竟,与大明不同,当年这里的信徒非常少,没有官府的资助,肯定是建不了寺院的,不过现在随着吴周的佛教徒越来越多,这里的佛教寺院也会越来越多的……”

    明德法师这位法号与国内法师没有丝毫区别,但是相貌却与汉人迥然不同,他是孟加拉人,但是却曾在大明的寺院中学习过近十年佛法。

    “现在我吴周佛法能有今日之盛,多亏了大王当年的弘扬佛法决心,若不然,又岂会有教徒百万的盛景,再几十年时间,想来我吴周必定人人皆信佛法……”

    “弘扬佛法,吴王功德无量。”

    妙澄法师点头赞同道,即便是吴三桂在国内的名声极臭,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在吴三桂的推动下,与天竺几近消失的佛教,再一次兴盛起来。就像在这路上传法时,他就曾在一处天方寺的废墟中讲法,那天方寺院是被当地的佛教徒摧毁的,因为他们需要地点和砖石修建佛教寺。

    只不过妙澄法师并不知道的是,吴三桂推崇佛法也是迫不得已,作为一个外来人,在这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地方,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本地的印度教,一个是受莫卧尔王朝支持的天方教,尽管他曾试图通过让儿子信教的方式,立足于天竺。但是最终,他还是确定了抛弃天方教联合本地印度教的基本策略。

    作出这一选择原因,是印度教在天竺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而于此同时,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开始推动了佛教的传教,确定传播佛教,对抗天方教以及印度教的基本策略。

    为推动佛教的传播,早在五年,吴周开始效仿奥朗则布传教的方式,加重天方教商人的关税,两年前谕令摧毁首都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