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是惨不忍睹啊!”
吴三桂点了点头,然后慢声说道。
“虽说当年,咱们逃出来的时候,可谓凄惨至极,可来到这里的时候,却也是正是时候,当年莫卧尔的皇帝奥朗则布命令米尔·朱木拉收复被阿萨姆夺去失去的领土,侵入阿萨姆……”
回忆着当年,吴三桂沉默了下来。
7年前,米尔·朱木拉从达卡出发,率领一支1万2千骑兵和3万步兵组成的军队,以及在这些地区作战所必需的大炮、围城设备和船只。不到一个月,先抵达库奇比哈尔。库奇比哈尔王已经逃亡不丹,他儿子投降臣服。库奇比哈尔王国被莫卧尔吞并,停留半个月后,米尔·朱木拉离开库奇比哈尔,前去惩罚阿萨姆人。次年的三月达到了阿胡姆首府。守军被轻而易举打败,更重要的阿胡姆要塞被莫卧尔士兵占领和换防。国王拉贾·贾雅德瓦吉逃亡,将阿萨姆留给了莫卧尔人。
“当时拉贾·贾雅德瓦吉可以说是已经穷途末路,如果不是父王领兵相助,他们肯定会被米尔·朱木拉俘虏、杀死。”
儿子的话,让吴三桂微微一笑,他摇头说道。
“事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米尔·朱木拉或许占领了阿萨姆,可是子随着雨季临近,莫卧尔军队不得已进入临时宿营地,在那里忍受着恶劣天气和缺乏食物之苦。当时咱们进攻的时候,莫卧儿营地里就已经流行各种疾病了,发烧和腹泻每天都会夺取几百人的性命。即便是没有咱们,拉贾·贾雅德瓦吉地重新聚集力量,然后恢复进攻。反观莫卧儿军队中的不满情绪却在增加,拔营离开只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
话声微微一顿,吴三桂说道。
“我们来的正是时候,拉贾·贾雅德瓦吉当时刚逃出都城,还没有来得急聚集力量,而且莫卧尔人正在追击,所以,他才会在走投无路下,以我为援军,以图自保。如果咱们再晚到几个月的话,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到时候,我等非但不能与此立足,更会成为阿萨姆人的敌人,到处提防他们的袭击,若是如此,只恐怕,咱们连第一年都撑不下去。”
运气!
很多时候,运气总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即便是直到现在,吴三桂也暗叫着侥幸,侥幸逃出了大明之后,似乎运气一直都很不错,逃到阿萨姆时,慌不择路的拉贾·贾雅德瓦吉立即向他求援,而不是视他为敌。被封为将军的吴三桂由此才能于阿萨姆立足。甚至就是驱逐莫卧尔人的过程中,也是极为顺利,原本兵力就占优势的他,轻易的击败了莫卧尔人,不但将他们赶出了阿萨姆,同时还夺取了库奇比哈尔,甚至还有攻进了孟加拉,不仅让米尔·朱木拉身死于战场上,更是逼使莫卧尔签署条约,占领孟加拉边境附近肥沃地区的一些城堡和城镇。
当初仓皇逃到阿萨姆的吴三桂也因此得已立足,不过,他并没有留在阿萨姆,而是在逼使莫卧尔签署条约后,留在了库奇比哈尔,像莫卧尔人一样,和当地酋长签署协议,让他们效忠于他,从而得已立足于此。
在过去的六年间,为了统治这里,他就像满清一样,建立了他的“八旗”,当然,他并没有分出八旗,而是以库奇比哈尔土著为奴,将这里的土地以及百姓分配给将领、士兵。
而现在现在,吴三桂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就在三天前,周军刚刚夺下阿姆萨,至于那位曾经帮且他立足于印度的拉贾·贾雅德瓦吉,三天前就已经被处决。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吴应熊的脸上带着笑。
“当年父王离开云南时,许是老天就已经料定今日,想我大周现在披甲七万,如今夺取阿萨姆兵,治下百姓不下两百万,正可谓是兵强马壮,以孩儿看来,现在完全可以派兵攻入莫卧尔,以孩儿看来,那莫卧尔,看似兵强马壮,可实则不堪一击,其地方土邦心思各异,将军亦是各有心思,若是战事顺利,尚还算是一心,如果一但稍有不顺,其必定是各有心思,各有图谋,当年在阿萨姆,米尔·朱木拉麾下诸将,就曾经私人下在协商之后决定拔营,抛弃米尔·朱木拉让其自找出路,当年如此,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儿子的建议,让吴三桂沉默片刻,他知道儿子说的是事实,莫卧尔人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看似一个庞然大物,可实则却是不堪一击。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就是地方总督、将军的各有心思。
“大王,世子所言极是,虽说那奥朗则布号称拥兵数十万,可以臣看来,其能调派的兵力,最多只有五万,若是……”
不等夏国相把话说完,吴三桂便摇头说道。
“现在阿萨姆初占,此地百姓虽说肤色与我等相同,可却也是土化已久,我等以外人主地,以少治多,必定会引起此地百姓不满,所以,此地尚需要大军弹压,才有可能有维持。现在莫卧尔那边……”
沉吟片刻,吴三桂说道。
“暂时还是与他们维持好目下的关系最好。”
“可是,大王,即便是我等不攻,奥朗则布一但于北方用兵结束,势必也会将目标转向我大周,到时候该怎么办?”
夏国相是吴三桂女婿。可谓是文武双全,擅长谋划,也是吴三桂阵营中实际上的二号人物,与其它人主张交好莫卧尔不同,他一直主张主动进攻,趁奥朗则布没有腾出手的时候,主动打过去。
“现在,于我大周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趁其无力东顾,派兵攻城掠地,壮大自身实力,待到其抽身之后,只恐不利于我大周。”
面对夏国相的劝说,吴三桂摇头说道。
“我等绝非是奥朗则布的眼中钉……”
看一眼这座印度式的宫殿,吴三桂说道。
“咱们与奥朗则布一样,都是以外族入印度,自然是统治不稳,于他来说,真正的敌人是其它人,至于咱们……”
又一次,看着宫殿,吴三桂笑了笑。
“只要加深他的这个印象就行了,把这里统统拆了!”
第142章 莫卧儿(第二更,求支持)()
作为亚洲除了大明之外最大的“大国”印度,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命运是相似的,两个国家都曾拥有灿烂的文明,都被异族征服,在短暂的光辉之后都陷入了长久的没落。
只不过,与大明不同的是,印度……早已经习惯了被外来者的统治。从雅利安人入侵,他们就已经习惯于被异族征服。
此时统治着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并非是印度人,而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王朝。尽管是异族,但是他们却仍然以极少数的人口统治着这片土地。
通往德里的道路上,一只马队浩浩荡荡的朝着德里的方向行驶着,坐在马车的谢四新偶尔会把目光投向路旁的田地,田地中可以看到许多正在忙碌着的印度人。
“……现在的印度,和当年满清入关的情况差不多,也是以异族统治国族,以少役多,只不过,绝大多数印度人都甘心为其所统治。”,
谢四新指着窗外的印度人,对身边的吴应麒笑着说道。
“其实,若是说运气,那莫卧尔的开国之君巴布尔,当真可谓是运气极佳之人。早年,巴布尔将其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费尔干纳小公国丧失怠尽后,便带着一干手下在草原上四处奔波,而按他本人的说法,就如同“象棋盘上的王在格子之间移来移去”的流浪生活。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前,方才否极泰来,其后就是运气惊人,他先是率领300名衣衫槛褛的部下攻占了喀布尔。也是从那里,在喀布尔站住脚后巴布尔才将目光投向南面的印度。大约20年后,时来运转的他。在由奥斯曼土耳其人操纵的火绳枪和火炮的支援下,他竟然奇迹般地以12000人的小部队打败了印度的10万大军。随后乘胜占领德里,作为他的新首都,莫卧儿王朝就此建立。”
感叹着巴布尔的气运,谢四新继续说道。
“虽说巴布尔在攻占德里四年后便去世了。但他的儿孙显然比他更有做君王的天赋。特别是在他的孙子阿克巴统治期间,莫卧儿帝国就此臻于鼎盛,其疆域从喀布尔和克什米尔扩大到了印度中部,现在我大明以西最强者就是莫卧儿帝国以及与其并肩的奥斯曼帝国,两国皆是信仰天方教,不过与奥斯曼帝国大不相同,莫卧儿帝国虽说是以天方教为其统治者,但百姓却是印度教的。故而莫卧儿帝国疆土虽大,却没有像大明或者我大明那般实行郡县制。而是采松散的军事采邑制和土酋世袭占有制。”
在谢四新说话的时候,吴应麒只是专心的听着他的解释,谢四新是父王最信任的幕僚,在过去的几年间,吴应麒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学习,不仅仅他在学习,谢四新同样也在学习,在向是莫卧尔人学习。
“也正因如此,莫卧儿将征服的印度国土统称为“哈利萨”,意为国家直属地,由皇帝直属,税赋入国库。除了直属皇帝的领地外,其他大部分土地都按战功分封给贵族作为军事采邑,叫做“扎吉尔”,其占有人称为“扎吉达尔”,以其领主军事服役为条件。另外在印度,还有不少不受帝国直接统治,但却臣属帝国的土著部落酋长和印度教王公,以及帝国直接统治地区中的包税地主,称为“柴明达尔”,意为“土地持有者”。他们不仅向所辖地区的农民征收实物地租,而且强制农民在其庄园中服劳役……”
提及莫卧尔在印度的统治时,谢四新又回到了“周国”。
“公子,我大周眼下的统治倒莫卧尔有些相似,但也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无论爵位、官职高低,虽然有采邑、有奴婢,可是采邑内并不领兵,所谓的采邑,其实和满洲人的旗庄相似,只是收租的地方,仅此而已……”
作为大周国制的制定者中的一员,谢四新知道,当初选择那种类似八旗的主子、奴才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为了激发兵丁的动力,让他们乐得为国征战,因为征战可以带来奴婢、土地。
而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一种必然——汉人对土人的奴役,在大周同样也有跑马圈地,与满清的跑马圈地相同,圈占的土地被分给了将领、士兵,土地上的百姓,也成为了他们的家奴。
“谢先生,我觉得,现在我大周的圈地纳奴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若不是满清暴虐,又怎么会丢掉江山?”
作为吴三桂的小儿子,尽管吴应麒并没有继承权,但要朝中也是地位显赫,他曾率马宝等将领转战各地,三年前,更是为大周从阿拉干打下了出海口,使得大周能够开辟港口,与各国通商。也让他们再一次用上了久违的天朝物件。
但是在治国上,吴应麒有着他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赞同现在对本地人的奴役,多次在朝中主张应该缓和与土人的关系,而不是圈人土地、掠人为奴。
“毕竟,我等于以外役土、以少役多,如此实在是不能长久,就像那满清一般,到最后,不还是被我汉人赶走了?”
“公子着实是高看这些印度人了!”
谢四新哈哈冷笑道。
“公子你看,这些印度人,千百年来,早已经习惯为异族统治,就像其种姓,所谓高种者,不过只是肤白的外来者,低种姓者,大都肤黑如墨,高种姓对低种姓,如此百般压榨,他们尚可接受,更何况是我等?就像莫卧尔人,他们以区区万多余人,既可统治千万印度人,即便是南方有土邦反叛,可其国内大抵上却是安稳非常……”
“那是因为宗教,谢先生,莫卧尔人当年是不过区区万余人,可在印度天方教徒恐怕不下千万,他们是以天方教役使本土教徒。并不是以当年巴布尔率领的万余人统治印度。”
直接打断谢四新的话,吴应麒毫不客气的指出了一个被忽视的事实。
“借助宗教的力量进行统治,莫卧尔人是这样,印度人自己也是如此,前者为什么对异教徒客税,就是为了迫使本地人改宗信仰天方教,而这也是导致本地人时而发动暴乱的原因。”
谢四新在赞同的同时,又继续说道。
“所以,以谢某人看来,这看似号称拥兵百万的莫卧尔,才是不堪一击,估且不说其各地领兵的领主、将军心思各异,就是其内部的不稳定,也是有利于我大周,此次我们之所以来德里,就是为了一探这里的虚实。”
或许,这个拥有号称拥兵百万,且装备也颇为精良的帝国,让人不敢小窥。但是在周国上下,却压根就瞧不上这个对手,所谓的“阿拉姆吉尔”(意为世界的征服者)奥朗则布,这个强大的帝国,不过只是建立在沙滩上帝国,其基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现在大周已经在这里站稳脚跟,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彻底解决莫卧尔,这才是大周的将来。
尽管表面上,大周似乎在交好莫卧尔,可是实际上,对于这个看似强大的对手,大周却是虎视眈眈的,对此谢四新知道,吴应麒同样也很清楚,又一次看着道路两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田地,吴应麒有些犹豫的说道。
“可是……谢先生,在德里有大明的使节,我担心,即便是将来,我大周想要吞并莫卧尔,大明又岂会坐视我大周占据印度?”
几年前,就在吴三桂等人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又有一群来自大明的冒险家,从另一个方面进入了印度——他们出现在印度的南方,在海德拉巴、马拉塔王国等地与土邦国王签署协议,租借他们的沿海荒地的,就像欧洲人一样,一点点的蚕食着那些国家的土地,在沿海建立了港口城市。
而且他们也没有忘记这里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向德里派出了使节。此次周国的使团出现在德里,势必需要面对来自大明的使团,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周国通过商人与大明接触过多次,可是真正的官方接触还从不曾发生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大周也在避免着与大明的接触。
或许,莫卧尔帝国是虚弱的,是外强中干的,但是大明……没有任何人会觉得大明是外强中干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啊!”
谢四新长叹口气,大家都以为只要逃出了大明,就没有问题了,可是谁知道,即便是他们逃到了印度,在印度也必须要面对大明的存在,甚至就在印度的南方,还有大明从荷兰人手中抢去的“天涯城”。
大明……
无论如何都是避不开的一个问题。于心底再次长叹一声,谢四新朝着远处的德里城看去,然后说道。
“大明,既然咱们没有办法避开他们,那总有一天需要和他们接触,这一次……应该也是一个机会吧!”
第143章 使馆(第一更,求支持)()
1635年,莫卧儿皇帝沙·贾汗在亚穆那河的西南岸建造了庄严的红堡和贾玛清真寺。这块中心地带以他所钟爱的女儿的名字而命名为chok,成为了一个商业中心,而整座城市则叫做沙贾汗阿巴德,也是历史上的第七个德里。
在沙·贾汗与奥朗则布两代皇帝的经营之下,此时的德里成为了世界最富有、最恢宏的首都之一。在天方教世界里,她可以媲美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萨法维王朝的伊斯法罕;同时也不逊色于伦敦、巴黎等西方城市。
对于任何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外国人来说,他们都会注意到,德里实际上是一个多核心城市,有多个商业中心,同时其建筑参差不齐。这可能是因为历史上德里的变迁太过频繁。她正好坐落在东部的喜马拉雅山和西部塔尔沙漠之间的走廊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正因如此,德里被无数次地摧毁过和重建过。
一次次的摧毁一次次的重建,直接导致这座城市拥有多个商业中心,不过现在,真正的中心是沙贾汗阿巴德,而大明驻莫卧尔的公使馆,就位于这里,这里是大明第一个驻外使馆,与藩属国的置丞不同,设立公使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者是对等的,尽管在大明的眼中,这里仍然只是蛮夷之地。
即便是自以为“天方最强大的君主”,对于大明设立公使馆的事情,奥朗则布仍然极为重视,他非但同意了与大明之间互相派出使节的要求,同意按照大明的外交原则保护公使,确定公使所拥有的些许特权外,正对着皇宫的红堡的一处毫宅赐给了大明。
每天清晨,只要严我斯走到阳台上,就可从公使馆天方式的花园中看向红堡,尽管它看起来颇为宏伟,可是却完全没有京师的紫禁城或者中都皇宫那种不怒而威的高贵气派。
相反,它更像是一座监狱。
“楚白,你看这红堡是不是更像监狱?”
严我斯看着红堡的时候,神情中略带着些许嘲讽。
再美不过天朝。
这化外之地,是远远不如天朝的,可是作为外交官,他必须接受朝廷的委任。
与过去不同,现在大明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创新的外交,如果他国同意与大明签署外交条约,大明既会派出外交官。
派出外交官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侨民的利益。至于二嘛,就非常简单了,就是为了打探驻在国的情报,就像王楚柏,他就是军正司的军正,不过表面上,他却是大明驻德里公使馆的参赞。
“其实,于帝王来说,皇宫未尝不是某种监狱。”
王楚柏喝了口茶,然后放下茶杯,透过纱窗向外看去。即便是在阳台上,也装有纱窗,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德里的蚊虫太多,为了避免使馆人员感染疾病,安装纱窗就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这也倒是……”
略点下头,严我斯又一次朝着红堡看了一眼,然后说道。
“今天谢四新就要进宫了,到底该如何接触,还真是一个问题。”
谢四新,是吴三桂的丞相,这次吴三桂派谢四新到德里的目的,可没有那么简单。
“进贡!”
冷笑着,严我斯的眉头一锁。
“吴三桂派人来进贡,这可真是一个笑话,或许,对于奥朗则布来说,“伪周”的进贡表示他们的臣服,可是就李某人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