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洋人能办得,我等为何不能办?”靳文博直接反问道。

    “西洋人能办成,我等就能办成,甚至还能办得更好一些,八家人丁不下数万,购得临海之地后,我等可以于当地买卖奴隶为我耕种、织布,八家人丁可以像八旗一般,经商、从军,如此又焉能不能在当地立足。到时候,我八家即便是无勋贵之名,但却有勋贵之实!”

    靳文博的这番话,让范三拔沉默片刻,良久之后,他才说道。

    “老三,你说的确实有你的道理,只是……”抬头看着靳文博,范三拔承认他说的那个法子确实很好,对于八家来说,或许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在来到福建之后,与西洋人的接触之中,他也听说过西洋,也了解了一些西洋的人事,知道那里有什么商人国,知道那里的商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国家,就像威尼斯一样,就完成了商人把持。靳文博的这些话,猛然一听确实很好,只是他忘了一件事了。

    “可,你别忘了定南,别忘记了沐王爷现在就在定南,那里还有忠义军的舰队,我等在印度即使是像威尼斯人一般,建了自己的城邦,即便是我八家人皆为当地的旗人,买土人民奴为我耕种、为我织布,可早晚有一天,忠义军还是会打来的,别忘了,咱们八家,可都是汉奸!”

    汉奸!

    这两个字传入靳文博的耳中时,只令他心头猛然一颤,他这才发现那个想法最大的问题在那——不在其它,就在忠义军,在大明。于大明一说,八家人是汉奸,是天下人皆可言杀的汉奸!如此,即使是安稳个一二十年,又能如何?早晚有一天,明军一样会打过去,一样会把八家人的脑袋全都砍了,到那时,八家人又该如何?到那时,所有的一切不还只是为大明做了嫁衣?与现在又有什么区别?若是说区别的话,恐怕也不过只是多活上几十年罢了。可是在郑芝龙这里……

    “在这里,他是什么出身?若有人追究我等,又如何能绕得过他?我等于其庇护下,不说其它,至少安全无忧,况且,他又岂是安居他人之下的人?以为兄看来,方今这局势微秒,将来如何,为兄自然不知,可是他又岂会久居人下?”

    范三拔口中的“他”,指的自然是南安侯。在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靳文博略点下头。相比之下,似乎是选择他更加恰当,

    “这么说,他是肯定不会久居人下了?”范三拔冷冷笑道。

    “性命被别人掌握那么长时间,别说是他,便是为兄若是有一丝可能,自然不想再让他人掌握自己的身家性命,我等是没有办法,方才会如此,可是他却不同?他尚不愿让儿子掌握性命,又岂会让孙子掌握性命?”

    说话的时候,范三拔的话声不大,只能让两人听到,不过即便是如此,他的话仍然吓的靳文博浑身一颤,他顿时有些紧张的说道。

    “你,你是说,他想对那位动手!”对谁动手?自然是南京的那位!靳文博这时只觉得的浑身冒出了冷汗,他没想到居然会得知这样的秘事。

    “那,那可是他孙子!”“他可不止一个孙子!”如此这般的话语,落在靳文博的耳中,让他立即想到刚刚结识的那位镇国将军,他可不就也是那位的孙子吗?不止一个孙子!这人的手腕当真如此狠毒吗?见靳文博半晌不再说话,心知其内心惊诧的范三拔继续说道。

    “咱们都是生意人家,自然知道,这做生意的讲究一个赌字,小赌赌财,大赌赌国运,当年咱们八家赌的是什么?”盯着靳文博,范三拔用淡不出奇的话语说道。

    “当年咱们八家赌的就是国运,赌的就是大明的国运不日将败,咱们赌成了,也赌败了,可却也赌成了八家今天的亿家家财,这天下的银子,十之二三皆入我等八家之手,如此巨富若非赌以国运,又岂能让这天下钱财尽入八家?”

    这样的一番话,从范三拔的口中道出后,靳文博只是沉默着,在这个时候,他似乎知道,知道了当初八家人为何选择满清,而不是他们生养祖地,一切不外就是否了个财字!今天他们同样也在赌,他们在赌什么?

    “范兄的意思是,他将来会做皇帝?”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靳文博的语气反倒是平静了下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像是在说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似的,是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范三拔摇摇头,

    “说实话,现在天下四藩,将一谁会做皇帝,谁能一统天下,为兄尚是不知,所以,咱们现在赌的是什么?赌的就是一个气运,只不过……”话声略微压低,范三拔对靳文博说道。

    “所以,这鸡蛋才不能放到一个笼子里!”这是什么意思?靳文博盯着范三拔,试图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想法,而这个时候,却听到范三拔笑说道。

    “所以,为兄才想拜托你一件事,而且这件事,非得你去办不可!怎么样,当初你是否了八家的活路,今天同样也是为了八家的活路,”

    说完这句话后,范三拔的眼睛死死的盯着靳文博,现在他可是已经和其推心置腹了,只等他的回答了。面对范三拔要求,靳文博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几乎是立即说道。

    “不知,范兄有何事吩咐小弟?”

第81章 巨舰(第一更,求支持)() 
顺风下的满帆航行时舰船速度已经超过十节,木制舰缓劈开海浪,船只的速度缓缓增加,尽管舰船有些颠簸,但每一次劈开海浪时,都会狠狠的劈出一片白色的浪花,并在后方放映出长长的尾迹,而在尾迹之中,又有十数艘舰船紧随其后。

    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多达十六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足以威慑海上所有的对手,并于这片海域上横行。而其中最为惊人的恐怕要数两艘巨大的三层甲板战舰。这两艘三层甲板战舰,可以说是好望角以东仅有的两艘巨无霸,而那桅杆上飘扬着的日月旗以及舰艏处的蟠龙饰像,都在清楚的表明着这两艘军舰属于何方——他们是忠义军海军建造的最为强大的“战国级”战舰。

    尽管忠义军海军舰队的军舰舰形仿造欧式,但是与欧洲各国海军不同的是,忠义军的海军从组建伊始,就强调标准,从最初的“海波级”单桅炮舰,再到“战国级”一级战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每级军舰都有其统一的舰形,都装备有同级的火炮,尽管这种标准化因为使用木材建造所以有些差距,但是却使得海军舰队可以成批量建造某一级军舰,不过相比于建造量多达40艘的巡航舰,三层甲板战舰的建造数量非常有限,至今不过只建造两艘。

    究其原因并非是财力不济,而是受限于技术水平,因为造船技术的局限,所以在欧洲三层甲板战舰尚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严重的便是船身缺乏稳定性。由于三层全炮甲板的布置,所以其舰队都显得异常高大——船高与船宽比例上的不协调使它们的稳定性极差。

    “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军舰!”

    站在舰艉的朱克语气显得有些激动,作为“秦国号”的二副,每每站在这艘军舰上的时候,都会显得很是兴奋,尽管朱克有一个标准的中国名字,但是他的相貌与国人迥然不同,金发碧眼的他是荷兰人,去年他随船来到了中国,主动加入忠义军海军,并归化为大明人。

    “我从来没想过,世界上会有如此完美的一级舰,在海上操纵是如此的完美!”

    扭头看着立于身边的提督,朱克喃喃道。

    “阁下,您也许不知道,在欧洲,所有的一级舰,几乎都会有稳定性的问题,在三十几年前,瑞典的“瓦萨”号在出航后不久即因上层建筑过高导致的重心不稳而倾覆,而它只不过是一艘装备了两层炮甲板和64门火炮的三级战舰罢了。事实上因为大多数三层甲板战舰都是各国王公贵族们富贵和权力的象征,船尾采用了大量华丽复杂的雕塑,使得本来就已令人头痛的稳定性问题更加严峻。而由此带来的船体操控等一系列问题更是为水手们所诟病。可是,这个问题在“秦国号”上是不存的!”

    “战舰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彰显富贵与权力的,战舰的权力与富贵是什么?就是它强大的战斗力,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身为舰队提督的孙明祖语气显得极为平静。他的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却彰显出了忠义军舰队与其它任何海军的不同——他更实用,而且更注重实战。他没有欧洲同类军舰船尾沉重华丽的雕塑,取而代之的是三层视野相当开阔的三面大型玻璃窗。这样的改进不仅减少了船尾重量,降低了船尾重心,而且为舰长对船体侧后方的观察提供了便利。其次,他适当的降低了每层甲板之间的高度,并且由于舰体更宽,舰壁内倾更明显,从而大大降低了全船的重心。而且它还在水线下包裹铜皮,减缓船底被腐蚀,延长了战舰的使用寿命。

    “当然,阁下,这正是我们与西洋舰队的不同,阁下,请您相信,如果现在我们的舰队出现在欧洲,我们完全可以击败欧洲所有的舰队,我们拥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舰队,而且也拥有最为强大的军舰!我敢说,只需要一艘“秦国号”就能让全世界为之臣服。要知道,欧洲的那些一级舰体型过大,吃水过深,航速过慢,不适合参与舰队作战。根本就无法与“秦国号”相比”

    朱克那夸张的言语,换来的是舰艉处十几名军官的欢笑,而这欢笑声中更多的是自豪与骄傲。他们自然知道“秦国号”是何等的强大。他不仅强大,而且也很灵活,与想象中的笨拙完全不同,甚至不逊于普通的巡航舰。

    秦国全舰的主体结构由辽东的栎木制成,共耗用2500株优质栎树,战舰上的龙骨为坚硬但又不失弹性的柚木拼接而成,这种木材来自于缅甸,在当时,无论是辽东或者缅甸都不在忠义军的控制之中,都是通过贸易加以解决。其实一直以来,这也是限制海军发展的原因,因为本土的大片森林在历朝历代修建宫殿中砍伐殆尽,所以从海军成立的那天起战舰的用材严重依赖辽东以及台湾,现在又包括定南。随着辽东的收复,海军再也不需要像过去一样,从那里把木材甚至铁矿石运往郁洲岛,而只需要在当地建造,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甚至都不需要从海州迁船工过去,在辽东当地,就有现成的造船厂,那是满清用来建造运米船的船厂,有数千名来自山东和北直隶的熟练船工。

    现在,海军军舰的建造已经慢慢的转移到了辽东,至于海州,未来那里恐怕仅仅只是海军船厂的补充,除非等百年之后,海军的于官道两侧种植的育材林可以砍伐,也许那时,海州才会重新成为海军的造船中心。

    或许,对于郁州的数千造船工人来说,失去了绝大多数海军的定单,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舰队来说,于辽东建造军舰,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意味着更多的军舰。

    ““秦国”号只是一般很普通的一级战舰,虽然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可别忘了,我们还有“齐国号”,而且在未来,会建造更多的一级舰,一艘不过32万两,如果迁往辽东的话,成本可以控制在30万两以内,也许,我们可以建造更多的一级舰,当然,还会有比“战国级”更为强大的军舰。”

    “会有比“战国级”更为强大的军舰吗?”

    提督的回答,让朱克诧异的反问道。

    “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它102门铁铸加农炮和2门短重炮。舰上一次齐射,可发射半吨重的炮弹,足以摧毁一艘军舰,怎么可能还会有比它更为强大的军舰呢?”

    “谁知道呢?也许在史司的脑子里,已经有了更为完美的军舰,要知道,在他看来,“战国级”可并不完美。”

    当然孙明祖的这些话更多的带着些调侃的意思,毕竟,众所周知“战国级”是大王亲自设计的,可以说是一种极为完美的战舰。相比之下,史司就有那么点“眼高手低”,除了单桅炮舰以及两层甲板的48门炮的巡航舰设计还算成功,他似乎还没有什么成功的作品。所以大家才会用这样的调侃的语气说话,不过一旁站着的林明听到这些话语时,作为史司的学生,他自然不愿老师被人这么讽刺,于是便辩解道。

    ““战国级”并不是完美,他同样也有他的缺陷,比如说,为了降低重心,“战国级”最重型的火炮安装在最底层火炮甲板上。由此带来的—个问题是,战舰在风浪中航行的时候,最易被海水灌入的就是重型火炮的舷窗。但在海战中,舷侧重型舰炮往往是胜负的关键。于是在很多时候水手们冒着狂风与大浪装填火药、弹丸,然后打开舷窗,将一门门沉重的舰炮推到舷窗处击发,而且如果风浪稍大的话,它的最下层的舷窗甚至无法打开,以防止浪涌,这也意味着在很多时候,最重型的火炮是无法发挥作用。”

    林明的这番话,让众人无不是一愣,这确实是事实,尤其是在战舰的航向南洋进行海试的过程中,曾不止一次被海水灌入舱中,为此,在很多时候只能关闭舷窗。

    “好吧,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过三层甲板战舰无论在实际作战中,还是对敌人的威慑力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别忘了咱们往南洋一去,就迫使荷兰人把他们的增援舰队撤回了巴达维亚。”

    得意的话语从孙明祖的口中道出,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是寻常的胜利所不能相比的,而这种胜利正是“战国级”带来的,而现在忠义军水师有两艘“战国级”。

    “你看这战舰,是何等的庞大,现在我们拥有了两艘,几年后,我们会建造更多的战舰,七艘、十艘甚至十几艘,甚至可能更多,对于西洋人来说,他们看不到下层舷窗无法在海浪中被打开,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话声略微一顿,孙明祖凝视着大海,得意的笑道。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无法被撼动的巨人!”

第82章 士与民(第二更,求支持)() 
天朝!

    几乎是在踏上辽东的瞬间,那一抹泪水便从宋时烈的目中流了出来,而随行的朝鲜使臣于码头上,看着那旗杆上飘扬的“明”字旗时,无不是激动不已的伏跪痛哭。

    “重归母邦、重归母邦……”

    与众一样泪流满面,为重归母邦而激动难抑的宋时烈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当年仁祖大王的那句话:“三百年血诚事大,受恩深重,而一朝将为臣妾于讐虏,岂不痛哉?”

    岂能不痛?

    根本就是痛心疾首!

    自甲申年后,宋时烈之所以会年年岁岁大谈“尊周大义”。这尊的正是皇明,尊的正是天朝,从那时起,他日里夜里都在梦想着有朝一日汉人能够驱逐清虏,恢复天朝。

    尽管上一次往江北叩见淮王时,已经看到了大明其势正勃,看到了满清的日暮途穷,可是那个时候,朝鲜还没有从清虏手中摆脱出来,朝鲜还为讐虏所治,而现在,朝鲜却已经重归母邦,这心境自然截然不同于过去。

    多年来的梦想,现在终于成真了,他又怎能不激动。

    “右庵,何至如此?”

    前来码头迎接宋时烈的康定笑看着他说道。上次宋时烈往江北时,康定作为理藩官员就由其接待其一行,本就擅长文章的康定,更是因其文章而深得宋时烈等朝鲜人的推崇。

    “定邦有所不知,”

    抹起面上的泪水,宋时烈激动的说道。

    “皇明与于朝鲜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三造之恩,我朝鲜小邦士民焉能不记,这辽东当初为虏据战,断我与母邦血脉,我等焉能不心痛……”

    其实对于朝鲜的王臣来说,当年被迫事清的行为等于以臣绝君,以子绝父,是为逆伦,是不忠不孝,朝鲜这个“小中华”又该如何解释的不忠不孝,又如何要求三千里山河百姓的忠孝呢?

    而现在,再也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朝鲜又能够重归母邦了。又能重做皇明的孝子了。

    当朝鲜的使节们在那里伏首哭泣,为重归母邦而激动的难以自抑时,在码头的另一边,成千上万的朝鲜民夫,神情茫然的看着这陌生的土地,尽管在官吏征发他们的时候,曾告诉他们“此行事大,死亦为荣”,可是对于这些衣衫褴褛的朝鲜百姓来说,尽管他们知道朝鲜是皇明的藩国,从法理上来说,朝鲜李朝只是替皇明管理朝鲜,是一种“自治”,也是大明皇帝的臣子。而他们也是皇明的子民,可是,他们却无法像官员、士子们一样,有那种“生做皇明人,死为皇明鬼”的觉悟。

    “这是就是天朝啊!”

    站在木制的码头上,看着一望无际的旷野,金敏俊有些紧张的说道。与其它人不同,他并不是平民,而是最为低贱的贱民。他的母亲在嫁给父亲之前是一名艺妓,于朝鲜艺妓是属于贱民阶级,所以金时浚一出生就为贱民不能入户籍,就算学问再高也不能参加科举,他甚至还不能叫自己的父亲一声“爹”只能叫“大人”,不被自己的父亲疼爱也就算了,还会被正室或正室的后代欺负,只能参加杂科的考试,也就是医官、译官、观象监、刑曹等的考试。不过因为他的父亲只是普通的士大夫,自然没有多余的钱送他研究学问,所以他也不能像其它人一样为了摆脱悲惨的宿命去学杂科,然后摆脱身为贱民的命运。

    就在他为自己的命运而哀叹的时候,突然,父亲带来了一个消息——朝鲜将征发十万民夫帮助皇明大军北伐!

    十万民夫!

    北伐!

    金敏俊可以理解父亲为何在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激动的成夜与友人吟诗作文,成日与友人为皇明的中兴而欢喜。但他却看到了摆脱身为贱民的机会。

    “征发民夫凡立功者,可脱贱籍入民籍!功勋卓越者蒙皇明恩典,可归化为天朝良民!”

    对金敏俊而言,他甚至都不敢去想象有成为天朝良民的一天,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成为平民,然后让子孙后代能够有朝一日成为中人,一步步的改变他们的命运,当然,这一切需要他首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许,这就是命运!

    尽管作为贱民,不过因为父亲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