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朱明忠的话语听着是大义凛然,但是在吴伟业看来,这一切不过只是借口,不过只是理由,真正的原因是银子!

    眼前的这位经略,处心积虑的想要的是那些盐商的银子,只不过,这些人却像是傻子一般,自己把罪名拱手送了上来。

    事到如今,又怪得了谁?

    抄其家、灭其族!

    简单的六字传入吴伟业的耳中,让他的心头微颤之余又苦笑道。

    “不知经略准备如何处置吴某?”

    知道很快自己所收贿赂一事就会败露的吴伟业,这会反倒不像先前那么紧张了,他很清楚,眼前的这位经略不会放过他。这正是将他赶出扬州的机会。

    “处置?”

    放下手中的筷子,朱明忠冷笑道。

    “如何处置?吴兄以为,朱某应该如何处置?”

    直视着吴伟业,朱明忠反问道。

    “倒是朱某想问一声,吴兄为何一直处心积虑对付朱某,朱某自问自从军起兵以为,不曾有丝毫对不起我大明,所作所为不曾有丝毫对不起天地良心,吴兄等人为何处处逼人太甚!”

    朱明忠的语气中压抑着无名的怒火,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要针对自己,但他很清楚,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他自问问心不愧,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需要一个答案!

    “朱将军忠义之名天下皆知!”

    没有任何虚情假义,吴伟业抱拳行揖时,又说道。

    “可为大明,吴某非得如此不可!”

第110章 主与奴(第二更,求月票)() 
“全是为了我大清!”

    在前往中军大帐的时候,范文程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看着那等同数间屋子大小的牛皮大帐,他知道,别说是现如今天不过只是刚转凉,即便是在滴水成冰的满洲,这牛皮大帐也能挡住满洲的酷寒。

    在牛油蜡烛映亮的的帐内,一身明黄绵甲的福临正在那里看着书。

    “奴才叩见皇上!”

    前脚进帐,范文程连忙叩头行礼。原本正在看书的福临,连忙放下手中的书,热情的说道。

    “范先生!快,给范先生搬个马扎!”

    尽管福临显得很是客气,但范文程却依然恪守着他所谓的”臣子之道”,选择跪拜,而不是坐在那,对于他的脾气,福临当然很是清楚,同样也很是高兴,这正是奴才的本份,绝不会持宠而娇。

    “哎,范先生,罢了,随你、随你”

    在范文程再三表示拒绝之后,福临虽看似叹息,可实际上却很欣赏这奴才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恪守为奴才的本份,大清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奴才!

    无论是不是旗人,大清国首先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人!

    尽管对于多尔衮的恨意,既然是其身死之后,也未曾消融半分,但是对于多尔衮定下的”奴汉之道”,他却极为认同。”奴汉”正是大清国立足中国的根本,或是不能”奴汉”,大清国自然也就只能灰溜溜的滚回关外,甚至连满洲都不一定能保住。

    “范先生,原本您已休仕在家,本来实不应该扰你清闲,可现在我大清正是用人之时,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再说,有你这样的老臣在身边,朕也放心,当年您为先皇出谋划策,为我大清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次,朕御驾亲征,有你在一旁出谋划策,焉能不凯旋而归!”

    相比于大多数满人说着一口并不利索的汉话,福临口中说着的却是一口流利的辽东官话,几乎没有任何满人发音。

    跪在帐中范文程立即奏还道。

    “皇上,能给皇上出谋划策,实是皇上予奴才的荣典,只是有一句话,奴才不知当说不当说!”

    范文程的回答让福临一愣,瞧着这跪在地上的老奴,沉吟片刻,然后点头说道。

    “过去先皇在的时候,事事皆问范先生是否同意,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皇上,此次御驾亲征确实令我大清上下士气大震,更是为天下万民所瞩目,百姓无不是盼着皇上能刻日扫荡贼寇,平定江南。皇上能为天下百姓,不惜亲征,实是我大清福、我大清之幸,更是天下百姓之幸”

    一个个高帽子不断着,范文程并没有扯到正题,他知道皇上的脾气,皇上喜欢让人夸,他这么一通对其猛夸,只使得福临那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此次御驾亲征,朝中大都是反对之言,到最后,还是太后知道他,出言加以支持,只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让范文程跟着他,对此,福临自然不会反对,毕竟当年范文程就是先皇的”军师”,几乎每次先皇出兵,都会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范先生,好了好了,朕知道,此次御驾亲征,不知有多人抱怨,说朕是在胡闹,说朕从未曾打过仗,此次领兵的二十余万,更是我大清从未有过兵势,他们这么说,朕自然知道他们的道理,可这天下人都在看着朕,看着江南,江南糜烂如此,朕焉能不出兵?”

    被范文程夸得的心花怒放的福临,倒也显出了他坦然的那一面,听着皇上的话,范文程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便开口说道。

    “皇上,奴才以为皇上御驾亲征,自然是定以天下士民之心的根本,可奴才觉得,这江南远没到糜烂的地步!至于江南粮饷,于我大清此时,也绝非命脉所在。”

    “哦?范先生,此话怎么讲?”

    福临看着范文程,不是都就江南是大清的粮饷根本,重要非常吗?怎么到范先生口中,反倒不重要了。

    “皇上,这江南之重,首重粮饷,这粮饷筹措,没了江南,尚还有湖广,还有河南、山东等地,无非只是加以捐税之事。”

    范文程在奏对时一直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上的表情,这正是他能得到主子赏识的原因,作奴才的自然要顾忌主子的心情,

    “可北地毕竟不如江南富庶,若是加税,百姓岂不对我大清心生怨言?”

    “皇上,我大清国的根本是什么?”

    范文程看着皇上,反问之余,自问自答道。

    “是我旗人,旗人才是我大清国的根本,至于百姓,不过只是纳以捐税之民,我大清国定以中国凭的是旗人,若是主干有伤,到时候,便是收了江南,这根本动摇了,大清国还靠什么定以中国?”

    “范先生,你是说朕此次南征会损失惨重?”

    福临的脸色一变,话声也变得很是不快。

    “皇上,奴才以为,达素兵败,令我旗人伤亡数万,实是我大清开国所未曾有之惨败,我旗人本就人丁稀少,以百万而统天下亿兆汉人,本就实属不易,那怕就是一个旗人,也是金贵的很”

    范文程这么一说,倒是让福临连连点头,旗人金贵,过去在关外的时候,没人这么觉得,可入关后,却是八旗上下的一至的共识,毕竟旗人的人口太少,所以损失不起,达素的惨败,最惨的不是几万安南军的损失,是其麾下两万余八旗兵丁几被杀尽的损失。

    “达素兵败,我旗兵逃归者十不过二三,其他人等纵是投降,也皆为朱贼斩于黄河,现在皇上更是点发我八旗几乎全部青壮丁卒,兵势之兴为我大清国开国所未曾有。平定江南贼寇自然是轻尔易举,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纵是我旗人骁勇,可到时候损失上几万人,岂不又令我旗人元气大伤?”

    福临的眉头紧锁,范文程的话确实让他看到了隐忧,便是打赢了到时候旗人元气大伤,天下汉人皆反之时,大清又该如何?

    “范先生,这行军打仗,有所伤亡总是再所难免,难道要让朕不坐视江南为贼所据不成?”

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 
“难道要让朕不坐视江南为贼所据不成?”

    尽管皇上的言语中带着些不满,但范文程还是听出皇上已经动摇了,于是便继续说道。

    “非也!”

    抬起头来,跪于这帐中只觉得膝盖处发凉的范文程继续奏对道。

    “奴才以为,这行军打仗,绝非一味行以兵事,当年袁崇焕于辽东,奴才行以借刀杀人之计,不费先皇一兵一卒,便解我大清心腹之患。”

    当年正是凭着献计杀了袁崇焕才得到皇太极赏识的范文程提及此事时,自然是满面得色,毕竟他的官宦之路正是崛起于此事上。

    听着范文程提及旧事,原本有些不耐烦的福临,便冷静了下来,沉声反问道。

    “范先生,那你以之见,当下应该如何?”

    “无它,还请皇上止兵于山东、河南即可!”

    范文程的回答,让福临的眉头一皱,但他并没有打断其,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皇上,这江南贼寇皆以郑贼为首,即便是朱贼,其看似兵强马壮,也是出于郑贼门下,为郑贼所委之部属,目下伪首永历,逃窜缅甸行踪尚不可知,江南诸贼不得不以郑贼是从,纵是朱贼凭此大胜,据以江北,张贼窃取江西,亦不改其受郑贼之命的根本”

    作为读书人的范文程自然深知现在江南的利弊,有很多事情他看的比福临更远,更深,也正因如此,他才看到了江南的隐患。

    “目下,郑贼看似气势汹汹,可实则朱贼、张贼却早已经不甘为其所用,若是皇上领兵数十万加以威逼,势必会令此三贼,临重压之下,不得不暂时放下不和,一心顽抗”

    当范文程说着这些话的时候,福临的脑海中回忆起他看过的一些史书,似乎也有类似的例子,原本矛盾重重的各方,会因为外敌的关系而纷纷放弃矛盾,一致对外。

    就像当初先皇去世后,旗人内部虽是攻伐不断,可是在对待汉人的问题上却是一致的,绝不会因为彼此间的矛盾,让汉人渔翁得利。

    “若是皇上止兵于山东、河南,三贼之间问题势必爆发,最终三贼之间甚至可能会爆发冲突,到时候,皇上自可做收渔翁之利!”

    尽管范文程说的很是道理,但是福临又想起在史书上,朱元璋兴起期间,可不就是借机于江南吞并他人,方才成势吗?

    “可若是郑贼势大,吞关朱、张两贼,到时候,郑贼岂不更强?”

    皇上的反问,让范文程笑道。

    “皇上,郑贼所长者,水战,朱贼所长,步战,至于张贼,所凭无他,皆是借天下乱民之势,若是三者彼此兴兵,谁负谁负尚不可知,但胜者势必会元气大伤,朱贼南下非得过江,郑贼北上亦要兴以步战,如此以已之知攻彼此之,其焉能不元气大伤”

    即便是接下来,范文程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福临却已经为其所说动,嘴上更是自言自语道。

    “若是如此,到时候其元气大伤之时,正是朕领兵南下之日,想来到时候,江南自可轻易而下!”

    或许福临很年青,而且固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看到范文程这个建议的好处,对大清国来说,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可,范先生,如今,天下皆知朕已领兵南下,若是于山东、河南止步不前,到时候岂不令天下人所耻笑?”

    尽管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但是福临仍然担心自己的名声,毕竟现在他的御驾亲征,早已经是天下皆知。不南下是为国,可这面子怎么办?

    “皇上,何须顾忌天下人?天下是我大清的天下,是我旗人的天下,只要有利于我大清,有利于我旗人,又与天下汉人何干?”

    范文程的回答让皇上连连点头称是的同时,他又继续说道。

    “当然,这天下人的耳目务必掩得,毕竟若是皇上止兵不前,势必会为三贼所警,所以奴才以为,可令五省经略洪承畴于长沙就地招募绿营,并调西南之兵回师,如此,自可令天下人以为,皇上止兵不前,实际上不过只是待到大军云集之时,再行南下”

    如果说,先前还有一些犹豫不决,那么现在,福临已经完会被范文程说动了,他看着跪在帐中的范文程,感叹道。

    “哎,难怪当年先皇在世时,碰着难办之事,总是会问范先生的意见,今日朕方才知道,范先生之才,实是经世济国之才,实是我大清定以中国的第一功臣!”

    皇上的只使得范文程顿时生出一阵感动来,甚至就连那老眼这会也变得是泪蒙蒙的,一时间居然是泪如雨下般,连连叩头道。

    “皇上,老奴能得皇上如此赞誉,此生足矣,纵是百死亦难报皇上如此厚待”

    说话的时候,范文程又一次叩头谢恩,那脸上的泪水甚至滴落到帐中。对此,福临只是连连出言宽慰,可换来的却是范文程的又一次诚惶诚恐的谢恩,当然还有就是更加的感动,那泪如雨下般的不注滑落,甚至直到他离开大帐的时候,那脸上仍然带着泪,那神情依然激动非常。

    可在范文程回到帐中的时候,瞧着帐中一角显出的泥地,那本是感动非常的脸色,顿时随之一变,厉声喝道。

    “这帐篷是谁收拾的?”

    “回主子,是王四。”

    贴身的奴才这边刚一回话,那边范文程便厉声斥道。

    “好他个王四,连帐篷都整治不好,主子留这种没用的奴才还有何用,把他拖出去打死!”

    没有丝毫感情的话语从范文程的话中吼出后,那满是皱纹的老脸上,没有丝毫不适,似乎在他看来打死一个奴才,根本就是不值一提似的。

    在外面传来一阵阵哭求声和惨叫声的时候,于帐中的范文程却是充耳不闻的拿起一卷书,在那里翻看起来,那张老脸上这会尽是得意。

    “只待这件事成了,这大清国的天下,便无人再可撼动了”

第112章 奸细(第一更,求月票)() 
就在原本浩浩荡荡一路南下的二十余万八旗精锐刚过黄河,开始的缓下来的时候,在清河县的码头划过来了一艘从北方驶来的货船,船老大对舱里坐着的一僧一道说道。

    “两位师傅,这船到了清河城了,这船还要去上货的码头,要不两位便从这下船吧?”

    舱中的今种点点头。

    “这一路上有劳施主了!”

    随即走出舱外,踏过跳板上岸,崔必东则在他的后面紧跟着。这一僧一道,两个岁数相仿瞧着不过三十的僧道,总是会引得他人的注意,不过现在,崔必东已经不再担心了,至少在这里,他不需要再担心因为没有剃发,被清虏砍了脑袋,从而不能完成老爷吩咐的任务。

    尽管并不是第一次来清河,但是今种还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有所变化的城市,在他以相对缓慢步履沿着石磴拾级而上的时候,他的双眼偶尔会投向码头处穿着红衣的兵卒,那是忠义军的兵卒,即便是他们站在那里,站姿态也极为挺拔,有如青松一般。

    难怪忠义军能屡克清虏!

    在心底暗道一声,今种同样也注意到现在的清河似乎比之过去更繁华了一些,尽管不知道当年是否如现在一般,但是至少比他去年经过此地时,更加繁华些许。

    “今种师兄,既然已经到了清河,小弟那边尚还有事,不若……”

    虽说只是初到清河,但崔必东却已经显得有些急不可耐,毕竟他是担负着使命来此,是要与大明重新恢复联络。

    “崔师弟何需如此急切?”

    今种笑道。

    “你我一路结伴南行,相逢便是缘份,恰好兄听闻旧时好友正于衙署任职,不若让其略尽地主之谊之后,你我再作分别也不迟啊!”

    衙署?任职?

    原本就要去衙署的崔必东自然没有拒绝,在两人朝着经略使衙署走去的时候,今种时而与其聊着天,时而打量着这清河,这清河确实比之往日繁华许多。而更让他双眼微红的是这街上尽是多年不见的大明衣冠,尽管不少百姓不过只是刚刚蓄发,但路上的男子所穿皆是大明衣,头上所戴的或是幅巾,或是高皇帝所倡的一统山河巾。

    前往衙署的路上,看着这满街的故国衣冠,今种只觉得心情有些激荡,以至于在崔必东偶尔问他话时,他也只是点点头,而不曾有丝毫言语,此时的他,整个人都沉浸在这久违的激荡之中。

    终于,来到了江淮经略使衙署的时候,那衙署前的旗杆上,一面面带着“明”字的日月同辉旗随风激荡,看着那旗上的日月、朱雀以及那斗大的“明”,今种目中差点涌出泪水来,这是多少年未见的景象了,过去的十几年间,不知多少次,这样的画面总会在他的心底浮现,直到今天,终于又重见大明日月天了!

    “日月同辉,永照大明!”

    心底默默的念叨着这句话,今种又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朝着那衙署走去,在衙署门前,心情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今种对门外的兵卒说道。

    “劳烦代为通传朱参议,小僧俗家名屈大均……”

    对于故人求见朱参议,这些兵卒自然是早已见惯了,毕竟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清河投奔经略,而其中不少人皆与衙署官员有故。直接拿着拜帖送进了衙署。不过只是片刻功夫,只见一位穿着三品官袍的三十几许的官员满面喜色的迎了出来,不是朱大咸,还是能是谁。

    “翁山老弟,你我一别……咦,你这是……”

    满面喜色的朱大咸瞧见屈大均一身僧袍,面上全是一副诧异之色。

    “见过平臣兄,你我他日一别近十年,永历四年,清虏再围广州,弟不意剃发,只得削发为僧……”

    看似简单的言语中,其间隐藏着多少辛酸,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在出家之后,法号今种,字一灵的屈大均将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

    “翁山这些年受苦了,不过此乃昨日之事,今日江北已复,他日必重开我大明日月天,翁山不需再避世于五界之外……”

    对于故友之才,朱大咸自然非常了解,眼前这位故友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于大明的一片赤诚之心,可谓是始终不变。

    “当年避入空门,实是小弟不愿剃发留那金钱鼠尾,而今既然我大明日月得复,自当重新蓄发……”

    在他们两人说话的时候,崔必东用惊愕的眼神看着这两人,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路上碰着的结伴走了一路的和尚,居然会与这江淮经略衙署的参议是故交好友,他甚至开始暗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