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伐利亚玫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63年3月,丹麦国王颁布了一部适用于全国各州的宪法,取消石勒苏益格的传统特权,限制荷尔斯坦的权力,根据这部宪法,把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这就使得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分离,割断了两公国之间的法律和历史上的联系。这部宪法在当年11月的丹麦议会上通过。密切关注此事的欧洲各国哗然。

颁布这部宪法的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还没有签署宪法,就匆匆驾崩,一时间,丹麦除了要面对国际舆论的反对以及德意志地区的反丹麦民族主义浪潮之外,还要面临新君主的选择。盖因弗里德里希七世没有男性继承人,根据丹麦传统,王位由女系的格吕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亲王继承王位,称克里斯蒂安九世(这位国王就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的曾祖父)。但是荷尔斯坦采用男系继承法把丹麦国王的宗室奥古斯登堡公爵作为王位继承人。德意志联邦议会试图将这两个公国建立成为一个独立邦,由奥古斯登堡来通知,然后再接受它加入联邦。这样就出现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的归属问题和继承权问题。

奥地利皇帝十分忧虑:“先生们,你们是怎么看待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目前的局势的呢?”弗兰茨召集群臣开会。

外交大臣道:“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已经签署批准了丹麦…石勒苏益格新宪法,这是一个危险的决定,普鲁士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荷尔斯坦也已经拒绝对于新国王效忠,并向德意志联邦议会求援。”理查德·梅特涅谨慎的道:“德意志联邦议会的意思,是承认奥古斯登堡公爵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劳恩堡的大公,并将这几个公国做为一个统一的独立邦,接纳进德意志联邦。”

“这其中。以普鲁士的反应最为积极。”新地军事委员会主席轻轻的道。

“普鲁士……俾斯麦想做什么呢?”皇帝喃喃道。

“不管普鲁士首相想要什么,那都是对普鲁士有利的。”梅特涅侯爵如今完全倾向于皇后地观点:“任何能够使普鲁士得到利益的决定,都会对奥地利造成伤害。”

“那么。您认为奥地利应该怎么做呢?”外交大臣看着梅特涅侯爵。

“奥地利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问题上不会得到任何好处,所以最好是什么都不做,谁也不支持。”

“那很难……”弗兰茨沉吟:“作为德意志联邦的主导国家,必定会被要求就丹麦问题发表意见,我不希望我的外交官们在法兰克福出现多种不统一的回答。”

“陛下,这其实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刚刚被任命为奥地利驻圣彼得堡公使的梅特涅侯爵说:“奥地利地态度,在德意志联邦乃至整个欧洲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普鲁士目前仍然是‘德意志联邦的一员’,而不会被看成什么重要地国家。然而在丹麦问题上,与丹麦毗邻的普鲁士必然会是最在意的一个。得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地区。那么丹麦会丢掉四分之一的领土,普鲁士会得到上千万的人口,这必将使得普鲁士在德意志联邦中的分量再次加重。我地陛下,普鲁士虽然目前仍然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野心,但是请相信臣,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问题一定会让俾斯麦暴露出他的真正意图。”

弗兰茨显出犹豫的神情:“这么说……普鲁士似乎很危险……但是他们没有人口。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军费,这样地一个国家,会成为奥地利的威胁吗?”

“很简单,陛下。这次就让普鲁士按照它的意图来引导事态走向。如果普鲁士要拉奥地利联盟,那么在有限地条件下,可以考虑结盟。”

※※※※

“两位陛下。普鲁士确实是非常狡猾的对手。”罗马红衣主教华伦斯塔这么对伊丽莎白皇后说,奥地利皇帝也在座。“不用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两个公国并入普鲁士之后,会给普鲁士带来什么好处——政治经济人口等等,单就普鲁士将石勒苏益格的日耳曼人带回德意志联邦的行动,就足以令它获得在德意志民族内部的威信的提升。”

“确实是这样……”弗兰茨叹息,“但是,奥地利也不好直接介入此事。”

“确实很难直接介入,召集各国首脑会议的话,一定会被普鲁士否决。”

“那么,就让俾斯麦一个人先表演一番吧。”伊丽莎白早就决心将俾斯麦作为最大的敌人了。

“皇帝陛下可以考虑,先于普鲁士承认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合法统治地位。”

“嗯?这个意思是?”弗兰茨怔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您是说,先作出个姿态来?可是……克里斯蒂安九世刚刚签署了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的宪法,奥地利承认了新国王,就等于承认了新宪法。这会让奥地利被德意志联邦会议指责的。”

“有条件的承认,陛下,您可以告诉克里斯蒂安九世,如果想获得奥地利的承认,就必须保持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之前的特权,取消新宪法。”

“克里斯蒂安九世不会同意的吧?”伊丽莎白是属于“知道历史的必然然而不知道历史的细节”的那种“先知”。

“他肯定不会同意,”华伦斯塔主教说:“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支持者们都是支持前国王的决策的,新国王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这些支持者。”

“对奥地利来说,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德意志联邦地领导国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弗兰茨婉转的说。

“皇帝陛下可以放心,承认克里斯蒂安九世地合法地位,不会给奥地利带来损失——至少英国女王会因此站在奥地利这边——英国王储去年娶了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

伊丽莎白皇后点头道:“这倒是的。虽说维多利亚女王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说,她必须要承认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当然汉诺威王国也会看着英国的态度来表态。”

弗兰茨终于展颜:“这样来看,确实甚好。”放下了外交压力。皇帝觉得轻松多了。

※※※※*

奥地利抢先承认了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合法地位,几乎与奥地利同步,佛罗伦萨的意大利国王通电宣布承认丹麦新国王;得到电报传回地消息的普鲁士,也不得已紧跟着承认了克里斯蒂安九世;第二天,英国、法国、俄国等国也都表示承认克里斯蒂安九世的统治地位。

俾斯麦恼火地道:“这个习惯瞻前顾后的奥地利皇帝,怎么会突然变得喜欢先发制人了?”

陆军大臣罗恩微笑着道:“我的朋友,你还在抱着老眼光看那位奥地利的皇帝吗?我以为你在维也纳待过之后。能够了解到奥地利实际上一直都是女王统治的——早先是索菲女亲王,现在是伊丽莎白皇后。”

“噢,我当然注意到奥地利皇后的政治方向。可是我以为奥地利皇帝还算有自己地思想的。”俾斯麦刻薄的道。

“那你也太小看了弗兰茨·约瑟夫了。”

“我不认为我低估了奥地利皇帝。”

“皇帝或许不是什么有开拓性的领导者,但是能够在奥地利坐稳皇帝的宝座,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地……那个国家的情况太复杂了。”说到这儿,罗恩也不禁感叹普鲁士的环境相对而言单一多了。

“奥地利地不利条件,就是我们的有利条件。”

“你说的当然没错,只是……照顾一下国王陛下的情绪吧。我们的国王似乎并不想对奥地利做的太绝。”

“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了。”俾斯麦冷冷的道。普鲁士君臣已经有了默契。普鲁士要想壮大,与奥地利之间避免不了冲突。而俾斯麦,早就认定普鲁士与奥地利必定将有一战。

在丹麦问题上,俾斯麦虽然遭受到来自奥地利的小小挫折,但是仍然按照既定目标前进。他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对英国虚与委蛇,使英国看不清普鲁士的真正目的;利用俄法的弱点,威胁沙皇奥地利有可能与法国联盟。威胁法国奥地利有可能与俄罗斯结盟;然后暂时与奥地利结成联盟,共同对丹麦作战。

这个意向被立即传递到维也纳,铁路的发达使得柏林…维也纳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

将报告轻轻丢在办公桌上,弗兰茨面无表情的道:“普鲁士首相考虑的十分周详了,这份计划无懈可击。”

“皇帝陛下,普鲁士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是很在意的,他们能够想到联合奥地利,也是比较谨慎的举措。”

“阁下,您认为狐狸会把到嘴的肥肉跟他人分享吗?”弗兰茨冷然道:“普鲁士只是想借用奥地利这块德意志联邦的名分罢了,这样,丹麦问题就不再是国际问题,德意志的内部问题。”

“陛下的这种忧虑也是存在的。”外交大臣垂首:“但是这也反映出,普鲁士目前还是很明白自己的地位的。”

“正因为普鲁士明白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才要拉上奥地利。”步入中年的皇帝近年来开始感觉到精力不济,皱紧眉头道:“奥地利不可能回绝普鲁士的提议,而只能参与他们的计划。而我,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

恩格斯后来针对这次丹麦事件指出:“不管俾斯麦怎样仇恨奥地利,也不管奥地利怎样想在普鲁士身上泄愤,可是,在丹麦的弗里德里希七世逝世以后,二者还是只好共同——在俄法两国的默许下——来干涉丹麦。只要欧洲仍然保持中立,胜利就预先有了保证;情况也就这样发生了。”

1863年11月18日,奥地利、普鲁士联合要求丹麦放弃新宪法;同日,克里斯蒂安九世在英国支持下,公布新宪法,进一步巩固了丹麦对两公国的统治。为了保护荷尔斯坦,抵制丹麦,12月7日,奥普共同在联邦议会上提出派遣联军进驻荷尔斯坦。1864年1月,汉诺威和萨克森的军队开进荷尔斯坦;1月16日,奥普共同向丹麦国王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取消宪法,并要求石勒苏益格为抵押,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克里斯蒂安九世期盼着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援助,便毅然拒绝了奥普的联合通牒。1月17日,奥地利与普鲁士终于就丹麦问题缔结军事同盟。

瑞恩斯坦·司穆伯爵激动异常:“天哪,皇后陛下,又要打仗了!”

伊丽莎白皱眉,然后又笑了:“瑞恩斯坦,你真是个战争狂。”

“不,陛下,我对战争没有什么兴趣,我只对建功立业有兴趣。男子汉应该在战场上获取功勋,而不是碌碌无为的在女人身上厮混终生。”

“你也要为玛蒂尔德考虑考虑,她对你带兵指挥作战很有些不赞同。”

“这个……陛下,”瑞恩斯坦有点窘:“玛蒂尔德公主不了解战争,我能够理解。这一点上陛下比玛蒂尔德公主眼界开阔的多,我敬佩皇后陛下您,也因为陛下乃是比男人更为胸襟开阔的天才。”

“你的意思,是说我不像个皇后。”

“不……陛下又在说笑。”瑞恩斯坦很快反应过来。

伊丽莎白难得的大笑起来。

第八卷 10、石勒苏益格

1864年2月1日,奥普联军的三个纵队3万人越过艾德河,向石勒苏益格发动进攻。装备低劣、数量很少的丹麦军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2月6日,奥普联军便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城。丹麦政府分别向英、法、俄发出求援的照会,但是三国都再次袖手旁观,基本保持了中立立场。

这很符合俾斯麦的期望。

2月19日,奥普联军越过丹麦边境,侵入丹麦本土。4月18日,在具有决定性的居佩尔战役中,奥普联军击败丹麦军队,并控制了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瑞恩斯坦志得意满,对前来丹麦视察的维克托亲王道:“丹麦几乎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而奥地利军队所付出的代价,也极少。”

实际上,这次对丹麦的战争自然是普鲁士出兵最多,奥地利的参战军队不到一个军,抽掉了一个混编的匈牙利连队,9千人的军队由瑞恩斯坦担任指挥。这个任命也让俾斯麦觉得难以理解:奥地利居然只有这种年轻的轻浮的将领了吗?

而伊丽莎白皇后坚持认为,任命瑞恩斯坦,第一可以迷惑普鲁士;第二可以让那些从美国回来的军官们迅速熟悉欧洲地形的战场。

“丹麦在打一场注定会输掉的战争。”维克托亲王这一年22岁,也开始在学习外交政治了。索菲的儿子们没有笨蛋,但是也不会出现什么开拓性的人才,这完全是索菲皇太后对自己的儿子们采取的严厉的教育方式的结果。

“从这次战争,可以看得出来普鲁士军队的一点情况。”

“嗯?伯爵你看到了什么?”

“首先,普鲁士军队使用的武器几乎跟奥地利军队的武器没有什么分别了。这个不奇怪,自从我们在上意大利打败了撒丁军队之后,几乎全世界都开始配备奥地利军队地武器,这使得奥地利军队在装备上失去了先进性。”瑞恩斯坦摇头:“我不喜欢这一点。虽然我并不依靠更快速、准确性更高的武器来打赢战争,但是能够比敌人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能够让我睡得踏实一点。”

“你说地很对。我也喜欢这种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的战争。”

“其次,”瑞恩斯坦对这位年轻的亲王鼓励的微笑:“普鲁士军队的训练有素,士兵的整体素质很高。我和亚历克斯·冯·瑞恩子爵一直在训练帝国军队。可是抵不过普鲁士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完善地这套训练体系。说实话,种族的单纯或许确实能够提升训练效果,但是不管怎么说,普鲁士军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瑞恩斯坦没有说出口地一点是,日后如果他面对普鲁士的进攻,未必有获胜的把握。

赫尔穆特·卡尔·伯恩哈德·冯·毛奇虽然已经不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了,但是普鲁士还有其他能人。目前担任普鲁士总参谋部长的人的能力,也是被陆军大臣罗恩肯定地。或许最终达不到毛奇的成就,但是遵循毛奇的理论。并且有罗恩的支持,将普鲁士这台战争机器运转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那么,就让这台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吧。伊丽莎白皇后这么想。

给瑞恩斯坦下达地命令,还有让他尽量了解普鲁士军队现状的任务。已经知道日后普鲁士必将与奥地利有一场战争的伊丽莎白皇后,在为了即将到来地举足轻重的战争积极的做着准备。

不能直接对丈夫以及亲信们说“普鲁士将会打败奥地利”。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

在维也纳,伊丽莎白皇后因为一个即将做出的决定而激动不已。不,应该说是惶恐吧。

做出攻打撒丁的决定,实际上不能算是伊丽莎白导致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伊丽莎白只是让这次战争从奥地利一败涂地,变成了雄赳赳气昂昂的胜利。之后的意大利的大半部分的领土的统一,虽然没有在伊丽莎白的计划之内。但是也顺利的解决了——毕竟是自家兄弟,一切好说。那么,这次将要做出的决定,就是完完全全的“伊丽莎白路线”了。

※※※※

4月25日,在英国的斡旋下,英、俄、法、瑞典、普、奥流过在伦敦召开了会议。各国都提出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案。有的主张两公国与丹麦王国成立君合国,同时在政治上完全独立;有的主张两公国完全脱离丹麦、由奥古斯登堡或者奥尔登堡大公掌权;有的主张把石勒苏益格按民族分开。会议没有能够达成一致协议。

5月,伦敦会议被迫中断,战争再起,奥普联军在日德兰半岛继续向前推进。英俄法仍然保持中立,丹麦再次被击败。

6月12日,丹麦提出停战协议;7月1日,双方签订预备合约。丹麦放弃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劳恩堡等公国的一切权利,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三周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奥地利皇帝弗兰茨、外交大臣雷赫贝格,在美泉宫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会议,商谈易北河两公国的分割问题。

“尊敬的奥地利皇帝陛下,”俾斯麦在面对这位比自己年轻15岁的皇帝的时候,态度很是恭敬,“关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普鲁士希望能够将这两个地区交由普鲁士来监管。做为回报,普鲁士将在奥地利在欧洲其他地区的争议问题上,保证能够支持奥地利做出的任何决定和行动。”

“仅仅只是这种口头上的支持,我想,普鲁士获得的利益和付出的代价也太不成比例了。”外交大臣雷赫贝格道。

“全欧洲都知道,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虽然都处在费迪南德一世国王的统治之下,但是还有撒丁王国的问题,我想意大利和奥地利迟早会面对撒丁地区的统一问题。”俾斯麦抛出了撒丁这个不稳定因素。

“正如您所说地,那是意大利的问题,而不是奥地利的问题。即使撒丁王国不存在了,那也不会是奥地利地领地。而是意大利的。阁下应该能分清这其中的区别。”

“雷赫贝格先生,您刻意忽略了费迪南德一世乃是奥地利皇帝陛下的弟弟的事实,并且。你我都明白,意大利目前仍然需要奥地利的支持。退一步说,就算撒丁不会成为奥地利的问题,那么伦巴第呢?威尼斯呢?”俾斯麦露出志在必得地神色:“伦巴第虽然租借给了法国,但是租金之高昂,拿破仑三世早就心怀不满了;而且,法国皇帝从来没有放弃过得到撒丁王国的萨伏伊和尼斯地区。法国一日没有得到两个地区,就一日不会放弃支持撒丁。这样,无论是从撒丁还是伦巴第的角度来看。法国应该是奥地利目前最大地敌人。”这个分析确实是没错的。如果历史上普鲁士没有打败奥地利,取得德意志联邦的领导地位,那么奥地利很有可能就会取代普鲁士,与法国打上那么一仗——当然这个推测很有可能不会实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基本上来说很不愿意开战,而且仍然是德意志联邦第一大国的奥地利。未必会跟法国闹到必须要开战的地步。'文''心''手''打''组''手''打''整''理'

只有野心勃勃一路扩张的普鲁士,才会凶神恶煞地想要推倒法国这个欧洲强国。

“阁下,您这个揣测过于无端了。”雷赫贝格当然不能公开承认,“如果普鲁士能够把西里西亚的格拉茨省交给奥地利,那么奥地利会考虑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都交给普鲁士。”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当然也拒绝了这个提议。

“那么……这样。”雷赫贝格又道:“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荷尔斯坦则归奥地利。奥地利可以与普鲁士结成防御同盟,共同维持两个公国的稳定。如果奥地利能够帮助意大利顺利统一意大利全境——除了罗马——那么奥地利再将荷尔斯坦交给普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