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心实意的朝李世民弯下了腰:“父皇,儿臣知错了,望父皇恕罪。”

    “恕罪······罢了,此事也不能全怪你,父皇也有错。”李世民叹道。

    见父子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李渊仿佛看穿一切一般,笑道:“满意了,满意了就说法子吧!”

    “祖父,您老人家和二伯早已有办法,何必一定要孙儿说出来呢,孙儿近两日就设宴邀请朝臣和皇室子弟,行了吧!”

    “还算你小子有心。”

    “祖父、二伯,您们别急着高兴,我还有两个要求。。”

    “看你小子和承乾的样子,显然是化干戈为玉帛了,为了兄长你还好意思提要求?”

    李渊赏了李宽一个白眼,而李世民就比李渊大气了,直接问什么要求。

    李宽向来是利益最大化的,其实就算李世民不答应他的要求,该做的他也会做,只不过趁机提出来了罢了。

    “其一,我要一个大理寺少卿的位置;其二,两年前王家被灭门一案需重审。”

    “因为你那表弟?”李世民问道。

    李宽点头。

    “大理寺少卿之位不行,当年他亦不过万年县县令罢了,不足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不过······朕可以答应你一个寺丞之位。”

    大理寺所属职位,李宽也清楚,大理寺设寺丞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

    从六品比起当年万年县县令一职低了半阶,不过想到张道言自己坚持辞官的行为,李宽点点了头:“成交。”

    wxi7

第604章 法理不外乎人情() 
吃饱喝足,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解决了,周公便找来了,李宽哈欠连连的问着还没有其他事,没事他便打算带着儿子回寝殿休息了。

    “滚、滚、滚······”李渊挥手,仿佛不乐意见到他父子二人一般。

    李宽带着儿子行了一礼,走了没几步又停了下来,转头道:“二伯,在那场叛乱之中,死伤的将士和百姓朝堂应该知道吧,将死伤者的名单统计出来,交给李承乾。”

    “给承乾作何?”

    “登门赔罪啊!”李哲替自己父皇回答了。

    大唐的皇帝们都是些死脑筋,李宽瞧了精神奕奕的儿子,便将儿子给留了下来,让儿子给李渊他们解释,他独自了去住处。

    李宽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实用,让李承乾争取到这些死伤之人家属的谅解,从而减轻朝堂带来的压力。

    李承乾的这次谋逆,从本质上来说,确实如此;可是行动上来说,算不上谋逆,因为他只是带着人攻打了魏王府罢了,所以这就得看李世民怎么对待这件事了。

    若是李世民以第一种情况来判定李承乾的罪责,李宽最多也就能保证李承乾一家安稳富足的过完一生;若李世民以第二种情况来论处,李宽有把握让李承乾得到一个爵位,至于是否还是王爵,那就得看在朝堂上时,有多大的压力了。

    当然,以第二种情况来论罪需要一个前提,前提是被关押在大理寺监牢中侯君集、赵杰等人一口咬定他们没谋反,只是为了想杀李泰,需要李世民大度的放过除儿子以外的谋逆之人。

    在甘露殿中听完了李哲的解释,李渊一脸的自豪,孙儿和曾孙真是给他长脸,连这样的难题都能轻而易举的解决;李承乾一脸的惊讶,自己还是小看了二弟啊,服了;李世民则陷入了沉默,没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李哲自行去休息。

    看李世民神情恍惚,李哲很担忧李世民将自己表叔的事给忘了,所以在临走之前便提醒了李世民一句——祖父,您可别将我父王的条件忘了。

    再次提及李宽提出的条件,李渊便将疑惑问了出来。

    他确实挺疑惑的,他回大唐也有一年了,他见过张道言,就是酒楼的一个厨子,所以对于李宽提出的要求其实有些反对的,一个厨子哪够资格担任大理寺寺丞,不过孙子和曾孙子都提及此事,明显不是他想的那般简单。

    李世民还在想李宽提出的两种方案,没给李渊解惑,不过张道言和杨师道都不是简单人物,作为太子的李承乾也知晓这件事,便由他给李渊做出了解答。

    “混帐。”李渊怒喝,也不知在骂谁混帐,看得出他对那事也很生气,可不知想到什么,他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没发表其他的言论。

    翌日一早,李宽刚带着儿子和巫鸿赶到万贵妃的寝宫用早饭,李渊便带着小黄门了。

    保爵位,这是李渊开口的第一句话,这个答案是李宽万万没想到的。

    在沉默良久后,李宽也就释然。

    纵观中华整个封建时代,登基后没做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皇帝不多,李世民大抵是可以排进前三甲的,他手下名臣名将不知其数,被他斩杀的也就一个侯君集,还是因为侯君集伙同他儿子造反才被他给宰了,可就是这样,侯君集一样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释然之后,李宽突然笑了。

    李世民就算有意赦免虽李承乾叛乱之人的谋逆之罪,但他处置却必不可少,侯君集等人被贬为庶民,被流放那是肯定的,毕竟实质还是谋逆,就算李世民决定用第二种情况来给李承乾脱罪,单单一个刺杀亲王的罪名,也足够侯君集等人喝一壶得了。

    侯君集本事不差,担任一个教员还是足够的,将侯君集弄到军校正合适。

    李宽的算盘打的叮当响,却没发现李渊脸上带着忧容,连早饭也没吃两口。

    草草结束早饭,李渊看了眼慢慢悠悠的喝着粥的李宽,吩咐道:“随祖父去看看你姑母。”

    姑母?

    李宽愣了下,不明白李渊为何突然提起看望劳什子姑母,不过既然是李渊的意思,李宽还是点了点头,迅速的喝完了粥。

    “哲儿,记得写请柬。”

    “知道了,父王。”

    将事情交给了李哲,李宽也就跟着李渊一同出了皇宫。

    长广公主府。

    长广公主满面泪痕的跪在地上:“父皇,女儿自知杰儿犯下大错,望父皇饶杰儿一命。”

    李宽顿时就明白了,原来赵杰就是这个没怎么见过面的姑母的儿子,祖父带自己来想必就是为了赵杰一事了。

    “先起来吧!”李渊亲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女儿,叹道:“关于赵杰一事,世民已有决断,朕今日前来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你另一个儿子杨豫之。”

    听到杨豫之,李宽脑海之中轰的一声,瞬间便想起了眼前的长广公主不就是杨豫之的母亲吗?

    此时,李宽也明白了,李渊带他来见长广公主的意思了。

    李渊带李宽来见长广公主的就是为了替杨豫之求情的,他知道以李宽的性子,等到张道言一旦任职,有李宽在背后支持,自己这个女儿的儿子除了死,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

    在大唐杀奴不是大事,可是王家其余之人乃是良民,杀害良民就是勋贵那也得按罪论处的,以他这个孙儿的本事,将杨豫之找出来根本不费任何功夫,所以只能提前将这件事解决了。

    不等长广公主开口,李宽便开口道:“祖父,您过分了,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别说杨豫之派人杀的还是我表弟媳的一家,您想让我放过他,断然不可能。”

    “父皇,他是?”长广公主问道。

    “侄儿李宽,拜见长广姑母。”李宽行礼道,不论长广公主是否教子无方,长广公主到底是他姑母,礼数不能缺。

    李宽两个字,令长广公主瞬间就想起了自己另一个儿子犯下的过错。

    当初种种,她与杨师道二人调查的清清楚楚,自然狠狠的教训了儿子一顿,只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将杨豫之交出去,毕竟那是她亲儿子啊!

    如今李宽找上门,长广公主真不知该如何面对,更不知该如何开口。

    “宽儿,你可曾记得你说法力不外乎人情,那是你亲姑姑,你亲表弟,难道你就忍心将其处死,让你姑姑伤心?”

    “祖父,那您可曾想过王家一家······”

    开了个头,李宽却说不下去了,李渊的话像似千斤重锤狠狠的敲在了他心上,长广公主儿子不多,仅仅三人,而和杨师道的儿子就只有杨豫之一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实在不该出现在皇室之中。

    况且李渊那亏欠的神情,也令李宽浑身一震。

    自李渊禅位后一直照看着他,对子女可谓不闻不问,这种愧疚之感,李宽能明白。

    “罢了,杨豫之之罪孙儿不追究了,不过孙儿总得给表弟媳一个交待,所以当年直接动手之人一个都不能漏,让杨豫之亲手带去大理寺,否则别怪孙儿不讲情面。”

    “恩,这件事祖父会亲自督促的,你回宫去吧,若有可能······保赵杰一命。”李渊顿了良久才将最后几个字说出来。

    李宽再次愣了愣,看来二伯还是没打算放过除李承乾之外的其他人吗?

    wxi7

第605章 楚王宴() 
从长广公主府出来,漫无目的的游走在长安街头,才发现长安城如今的变化很大,快十年的时间没回来的李宽竟然在长安街头迷失了方向。

    “这位小哥,敢问一间酒楼怎么走?”

    李宽拉住一个俊秀的青年,那青年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一身儒学士子打扮,看样子就知道应该是一个知书达理之人。

    “正好小弟也要去一间酒楼赴宴,这位大哥随我一同前往吧!”

    “谢过小兄弟了。”

    李宽没了其他的话语,一路上打量着四周的景致,那青年也没说话,只是不时的打量着李宽,心中好奇。

    李宽的面容有些黝黑,衣着不算华丽,显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又不知闻名长安的一间酒楼在何处,显然是从外地来的,想来也是首次来长安,听闻一间酒楼的名声,想去见识见识。

    青年瞬间就认为自己分析出了一切,劝说道:“这位大哥,一间酒楼的饭食不便宜,依小弟看,您还是随意找处酒楼为好。”

    青年言语之中并无半分鄙夷,心存好意,因为他从李宽身上看到了他当初第一次来长安时的样子。

    当初,他初到长安国子监进学,也对闻名长安的一间酒楼好奇,便带着书童家仆去吃了一顿,结果吃完后尴尬了,一间酒楼的饭食太贵了,还以为进了黑店,遂闹出了笑话,如今想来还觉得有些羞愧。

    眼前这位大哥,明显如他当初一样。

    “无妨,一顿饭我还是吃得起的。”

    一间酒楼那是他的产业,若是他都在一间酒楼吃不起饭,天下间也就没人能在一间酒楼吃得起了,李宽说的是大实话,青年却有些不相信。

    当年他也是那样认为的,结果如何,差点被人送去了官府。

    不过大家萍水相逢,既然眼前这位大哥不听劝,青年也就没有多说。

    赶到酒楼,青年才知道什么叫做人不可貌相,向他问路的大哥竟然说要将一间酒楼包下来。

    老天,眼前的一间酒楼可是总店,就是包下分店也得花费上千两银子,这总店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就在青年愣神之际,只听李宽吩咐道:“这位小哥今日的饭食钱记我账上。”

    “不用,不用,今日我是受长孙侍郎之邀与同窗饮宴,不必出资。”青年连忙婉拒道。

    长孙侍郎?

    李宽愣了下,随后摇了摇头,没多说,既然人家拒绝了,他也不会做出自讨没趣之事,自顾自点着菜,不紧不慢的用过中午饭之后,才在酒楼活计的带领下准备回皇宫。

    出门没走多久,便遇见了熟人——李承乾。

    看李承乾脸上那带着愧疚之色的样子,李宽就猜到李承乾到底去干什么了,登门赔礼想来是令李承乾感慨不少。

    “哟,没想到你动作挺快,我这边可是连请柬都还没发呢!”李宽快步走上前,拍着李承乾的肩膀道。

    李承乾尴尬的笑了两声,脸色一正,行礼道:“二弟,大哥有一事相求。”

    “要钱没有啊,我还穷着呢,你当初好歹也是堂堂一国储君,好意思向我要钱吗?”

    “安平妹妹说的果然不错,你也太抠门了,这天下间还有比你富庶的人吗?你也好意思说你穷,放心不要钱,赔偿的钱财我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那还有什么事?”

    “就是想请你从掖庭宫带几个人出来。”

    “我说你是不是当太子当傻了,掖庭宫里的人那是我能带的出来的吗,那得要陛下的旨意方可赦免。”顿了顿,李宽若有所思道:“想让我求二伯下旨?你去求二伯不是一样吗?”

    “还说我傻了呢,为兄看你才傻了吧,我如今是什么身份,怎么去求父皇,况且就是寻常宫女,不用求父皇,只要你亲自去就行了,为兄已经答应在叛乱期间受害的人家了,你也不想为兄言而无信吧,而且那些人都是苦命人啊!”说完,便将一张写着人名的宣纸递给了李宽。

    “行了,等明日酒宴之后,我就去,少在我面前说这些,当初你叛乱之时怎么就没想过天下百姓苦呢。”

    李承乾噎的说不出话来,一路沉默着回了皇宫。

    回宫后,李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儿子,准确的说是找儿子些的请柬。

    请柬写的不错,就一句话——本王明日设宴于一间酒楼。

    李宽真恨不得将这个偷懒的儿子个打一顿,写的还没他好呢,怎么也得用些敬语吧,要知道邀请的人之中可有不少长辈。

    既然写了,李宽也懒得重写一份了,交给伺候万贵妃的福伯,了事。

    接到请柬的人,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太子谋逆,楚王回京后,准确的说是进宫之后做出的第一件事便是大邀群臣,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少人感慨太子之位非李宽莫属,毕竟这种事若是没有李世民的意思,他们打死也不信。

    去还是不去,成了摆在非楚王一系的朝臣面前的一道难题,不少人后悔不跌,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早早做出选择。

    “父亲,咱们去吗?”从一间酒楼回到府邸的长孙冲问着长孙无忌。

    “不······”去字,长孙无忌还是没能说出口,沉默了良久之后才叹道:“不得不去啊,去看看楚王到底耍的什么把戏,再作计较。”

    其实非楚王一系的官员和皇室子弟,无一不是抱着长孙无忌这样的心思,不管他们是中立的,还早早投靠了某一位皇子。

    不得不去,这四个字充分体现了非楚王一系人马的无奈,如今眼前的局势,他们既看得明白也看不明白,具体如何只能参加宴席之后才能做出决断。

    当然,还是有比较硬气的人,就比如李泰。

    自他接到请柬之后,便匆匆下令召集了所有投靠他的大臣到府上饮宴,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下帖子,仿佛将自己视为了大唐储君一般。

    手下谋臣带着苦涩的笑脸赶到魏王府,李泰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从容,怒道:“明日之宴,你们谁都不能去,否则便是与本王为敌。”

    “殿下,楚王殿下相邀,我等不得不去!”

    长孙冲代表自己父亲来了魏王府,听到李泰开口便是这样的一句,率先开口劝说道,言辞真诚,面容忧愁,仿佛真是在为李泰着想一般,然其内心却对李泰不屑一顾。

    今日在一间酒楼宴请国子监学子的可不仅他一人,还有一位晋王殿下,在他看来,晋王可比李泰有气度多了。

    有长孙冲带头,其余之人自然顺势而为。

    “殿下,楚王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大宴群臣,无疑是陛下的意思,咱们不得不去啊!”

    “本王不信,父皇决计不可能传位于李宽的。”这句话一说出口,就连李泰自己也不太相信。

    “殿下,就算不是陛下的意思,咱们也理当去看看,探查探查楚王此举何意,以早作准备。”

    这些人说的很有理,可李泰清楚,这些都是借口,无非还是怕了李宽。

    此时,李泰才清楚,阻拦他上位的最大敌人不是李承乾,而是那个快十年都没有回过长安的李宽。

    现在他到底有多期望李承乾没有叛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若是李承乾没有叛乱,就没有李宽回京,也就没有如今的局面,只要等待机会,给李承乾致命一击,大局方定。

    李承乾的叛乱,李宽的回京,完全打乱了他的部署。

    所有谋臣都赞同去赴楚王宴,李泰也只能无奈点头,怅然若失的朝众人挥手,示意退下,可谓宴席还没有开始便已结束了。

    以至于尚未开始的楚王宴无一人缺席,震动整个长安城。

    要知道能被李宽邀请的人,不是皇室的公主王爷,就是位列朝堂之上的人物,一场宴席便令朝中文武百官皆参与到了其中,就是李世民设宴也不过如此了。

    wxi7

第606章 楚王宴(续)() 
翌日一早,李宽便带着一家老小出了皇宫,出宫门就正好遇见了上朝的官员们。

    “诸位老大人这是准备上朝呢,本王今日在一间酒楼略备薄酒,等候诸位老大人下朝之后莅临。”李宽拱手笑道。

    李泰冷哼一声,率先走了,其余大臣、皇子们便比李泰懂礼数多了,笑呵呵拱手说着一定前去。

    “楚王殿下,老夫有一言,还望殿下谨记。”魏征可不管其他,径直走到了李宽身边,叹道:“殿下,您如今还是楚王并非太子。”

    “所以呢?”

    “太张扬不好。”魏征摇了摇头,从容而去。

    魏征的意思李宽很明白,他只不过是一位亲王而已,且不说他无心大唐皇位,就算有心皇位,有李世民属意,行事也太过张扬,毕竟朝中大臣有不少是投靠其他皇子的,此举必然会引起不少人不满,于登基后不利。

    因为明白,所以李宽特意看了魏征背影好一会,没想到向来以刚直而闻名的魏征竟然也会在太子之位未定时做出选择,看来快要死了。

    确实,魏征快要死了,魏征能感觉的到,否则以他的为人断然不会提前投靠任何势力的。

    他魏征乃是魏家家主,他也不得不为魏家将来作打算,长子魏叔玉乃是他最看重的儿子,连长子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