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北的外城与长安西市大同小异,二十两银子对于长安西市的百姓来说,可算是一家半年的口粮,长安西市的百姓决计不会拿出二十两银子来购买烟花,询问李臻台北外城的百姓有多少人能拿出二十两银子来购买烟花,便可作出比较。

    当然,这种比较其实没什么意义,但在李世民看来,这种比较却很重要,同样是皇帝,当爹的怎么能输给儿子呢!

    更何况,有比较才能知道不足,才方便从李宽嘴里打听出让百姓致富的法子,他若是连一个话头都没有,他相信李宽也不会无话找话的说起令百姓致富的法子。

    就像现在,他回府之后至少可以和李宽说外城竟然有百姓能出二十两购买烟花,难道外城的百姓也如此富庶,你小子是如何令外城的百姓也富庶起来的。

    不过,若是能从李臻嘴里了解到具体的数值,李世民自然更有底气。

    此时的李臻正在心里默默打着草稿,毕竟早日李宽便告诉过他今日可以出门,但回府之后必须得说说自己的感想,所以对于李世民打断自己的思路,李臻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那样子与李宽沉思时被人打断的样子犹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果然是亲父子,为何那小子却不像朕呢?

    没等李世民得出李宽像李母的结论,就听见李臻解释道:“祖父,这外城之中,有能力购买烟花的百姓亦不多,孙儿去年也只卖出去了两桶,今日亦不过只有一掌之数罢了,外城的百姓比内城的百姓还是要贫苦许多。”

    得到看具体的数值,李世民笑了,加上他今日的见闻,他觉得自己现在大抵了解到外城百姓的情况,已经足够了,但想到李臻尚未回答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李世民再次开口问了一句。

    “其实孙儿当时亦不敢肯定,但父皇曾教导孙儿,人不可貌相,咱们不能小看天下人,凡是多观察。

    虽说那人的穿着像寻常百姓,不过那人说的却是汉话且懂礼,显然是学子,能进学的学子,或许家中不如内城的百姓富足,但亦乃富足之家。

    而且,曾祖父亦常教导孙儿,不可将自己的心思显露于脸上,所以才令祖父认为孙儿知晓当时的那人有能力购买。”

    :。:

    wxi7

第502章 李世民眼中的李臻() 
差距真有这么大?

    李世民在心底问着自己。

    自己亲手教导的几个儿子,别说像人不可貌、细心观察这样的道理不知,就连作为上位者应该具有的喜怒不形于色亦不曾做到,可自己这个小孙儿竟然已经明白了喜怒不行于色道理,甚至还做到了。

    父皇和宽儿到底如何将小孙儿教导的如此成熟稳重的呢?

    李世民陷入了回忆之中,回忆着自己这些年对于太子的教导方法。

    李臻陷入了自己的腹稿之中,想着回府之后如何给李宽禀明自己这些时日的看法和见解。

    不知过去了,等到李哲和安平等人叫着肚子饿了,才令两人回神,原来来来往往的百姓已经都走了,小摊之上的年华也几乎没有了。

    双胞胎,在某些时刻大抵是能猜到对方的心思,发现哥哥听到自己和姑姑说饿了才回神,便了解了哥哥之前在想些什么。

    “大哥,想好回府怎么跟祖父说感受了吗?”李哲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问着李臻,看样子便知道李哲早已打好了腹稿。

    李臻白了弟弟一眼,不知道为何自己这么聪明,弟弟却这么傻。

    “按照去年的惯例,回府之后确实是向曾祖父禀明自己的见解,可是今年不一样了啊,今年父皇回来了,你以为我们会向曾祖父谈自己的见解吗?你以为你去年的那一套说辞能让父皇满意?”

    李臻的问话,令李哲瞬间面露苦涩,令安平等人爆发出一阵大笑。

    见到两个孙儿的样子,听到安平等人笑声,李世民有些好奇的看向了安平,问道:“哲儿去年的说辞很好笑吗?”

    安平点点头,学着李哲去年的样子,仰着脑袋,挠了挠脑袋,笑的就像一个傻子一般,回道:“曾祖父,摆摊能挣钱,能挣大钱,几年之后我肯定比父王还有钱,到时候您老想喝什么酒,我都给您买······”

    “别说了,再说我可生气了。”李哲气恼的盯着安平,他很想打两下自己姑姑,想到打不过姑姑,只好无奈放弃。

    李哲及时制止了安平,但李世民已经笑开了花,他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如何可乐。

    就连李世民都在发笑,更别说其他人了,他们可都亲眼见识了当时的场景。

    “别笑了,收拾收拾,用过午饭便该回府了。”作为哥哥,李臻帮弟弟解了围。

    拆摊子、收拾东西,这种事用不上李世民,李世民只好站在一旁看着,看着看着就看见几人匆匆赶到了摊子前。

    不等闲着的李世民和忙碌的李臻等人开口,一个身着锦衣华袍,带着几名仆从的中年人便仰着脖子,趾高气昂的说道:“这里的鞭炮和烟花,本管事全都买了。”

    作为生意人,不管顾客如何趾高气昂,都得有放下身段、好言相告的觉悟,哪怕他只是勋贵府上的一条狗。

    李哲便有这样的觉悟,平静的问道:“还有十捅烟花,三十挂鞭炮,你都买了?”

    原本听人说有人在外城贩卖烟花鞭炮,而且烟花鞭炮的数量不少,关键还比内城的便宜,管事便想着能从中赚取一笔,匆匆赶来却得知这个数目,那身着锦衣华袍的管事顿时有些失望。

    不过,秉持着能赚一点是一点,管事还是没放弃这个机会,傲然道:“都买了。”

    不等弟弟回话,李臻有些不满的回答道:“烟花五十两,鞭炮二两,拿钱。”

    管事打的什么主意,他能猜到,无非想低买高卖,他又不是傻子,想从他这里赚取利益,想什么呢!

    当然,李臻也并非没给那管事留下一口汤喝。

    内城之中售卖鞭炮的商户并非只有李哲一家,但烟花在内城之中却只有李哲的小摊,虽说他给管事报出的价格与内城售卖的价格一样,但烟花这东西在内城之中已经没有了,若管事同意他的报价,能从烟花的价格之中赚取到百来两银子的。

    毕竟,烟花这东西在内城之中供不应求,想要购买的富商和官员不少,一桶烟花提高十两银子而已,对于内城的富商和官员们来说,小钱。

    然而,管事却是打听好李臻售卖的烟花鞭炮价格来的,自然不可能同意李臻的报价。

    初始听到李臻报价的震惊,转变为了怒火,指着李臻便怒骂道:“竖子无礼,本管事能来外城购买你的烟花便是看得起你,你竟敢······怎么了?”

    在管事刚刚开口时,他身边的仆从便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李臻和李哲兄弟两,等到管事话说到一半,那打量李臻和李哲兄弟俩的仆从便震惊的拉住了管事,告诫道:“冯总管,别说了,快走。”

    管事怒气冲冲的瞪着打断他彰显威风的仆从,李臻一脸平静的看着那管事:“你们是冯家人?”

    “既然知道······”

    那管事的话没说完,就见着刚刚拉着他的仆从已经跪下了。

    “大姑爷,小人不知大姑爷当面,还望大姑爷恕罪。”

    管事愣住了。

    他原本就是广州冯府的大总管,才刚来台北没多久,府上的姑爷他比谁都清楚,从未有听说冯家有一位六七岁大的姑爷啊!

    更何况,冯家怎么可能与寻常的商户小子结亲?

    正想朝跪地的仆从踹一脚,伸了一半却停下了,他想起来了,冯家好像真有一个六七岁大的姑爷,楚王府的世子正好六七岁,还是自家家主和楚王殿下定下的婚事,实打实的冯家姑爷。

    管事和其他人已经呆住了,但李臻没有呆住,看着跪在地上的仆从问道:“你认识孤?”

    李臻的话让管事瞬间回神,连忙跪地,一想到他自己刚才对李臻的态度,管事不由得打哆嗦,眼前这位姑爷可不比冯家其他的姑爷,哪怕他是冯家的老仆,对待其他姑爷敢高傲些,但对待眼前这位姑爷却不敢。

    发现自己从广州带来的仆从还傻愣愣的站着,当即怒喝道:“还不给大姑爷请安。”

    听到喝骂仆从跪地,李臻依旧很平静的开口:“既然你都认识孤,那为何此人不识得孤,今日这摊子若非孤所设立,你冯家人岂非打算仗着自家身份强买?”

    管事心中咯噔一下,他显然比其他人更懂,李臻自称孤便是以华国太子的身份与他们谈话,不讲一点情面,明显是要治罪了。

    “姑爷······”

    “没让你说话。”李臻怒喝,指着最先跪地的仆从道:“你说。”

    “姑爷,当年小人曾随四公子给太武皇祝寿,有幸见过姑爷一面,所以识得姑爷,冯总管与其他人刚从广州到台北,尚未见过姑爷,望姑爷恕罪。”

    李臻点点头,看着管事道:“罪责暂且不论,回答孤最后的问题,是否打算强占?”

    “老奴从未有此想法,只是老奴打听到此处的烟花和鞭炮便宜,想着赚一点,这才带着众人前来,只是没想到姑爷······”

    “不必说了,起来吧!”李臻打断了管事的话,无趣的挥挥手,“既然没有打算强占,那此事便不追究了,都回去吧!”

    “老奴,谢过姑爷。”

    管事带着仆从兴匆匆来,带着仆从兴匆匆走,毕竟李臻不追究,对于管事和仆从而言,便是当浮三大白的喜事,这事儿要是落到冯家受宠的姑爷身上,不断一条腿就没完。

    离去的冯家人高兴了,李世民却不高兴了。

    此前,他一直没开口,就是为了看看李臻将会如何处置此事,看看李臻的心智,可如今看来,李臻终究比起当年的李宽差了许多,仁厚倒是够了,心智和手段嘛······不说也罢。

    在他看来,这明显是一个敲打冯家的好机会,毕竟就连他也知道冯家在华国的势力不弱,如此一个大好机会,李臻却被人三言两语便骗了过去。

    “终究还是孩子啊!”

    李世民看着李臻喃喃自语。

    “祖父对孙儿此举感到不满?!”李臻抬头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也不客气,毕竟他向来的教育方式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婉转,肯定的点点头:“臻儿,你比起你父皇的手段差远了,如今亦非当年你父皇刚到岭南之时。

    你乃华国太子,当有一国太子威严,冯家在华国势力不弱,时常敲打才能令冯家记住,华国是由我们李氏皇族做主并非冯家,此次便是敲打冯家的好机会,你却错过了。

    长此以往下去,冯家岂能将你放在眼中,他只会认定你软弱可欺,视皇室威严而不顾。

    不过,如今你还小,有的是时间学习,能做到宽厚亦不错了。”

    “祖父,那您认为孙儿该如何处置?”

    李臻问着李世民,取长补短,这个道理李臻没完,祖父亦乃一代帝王,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家奴对主人不敬,自当杖毙,以示惩戒。”李世民开口便是杀人。

    “祖父,您此言不妥。”李臻反驳。

    “哦?祖父此言有何不妥?”李世民有些疑惑。

    “听父皇和曾祖父说,冯家这几年在华国安分守己,并未做出违法之事,而且冯家当年对华国有恩,孙儿作为华国太子,岂可置恩情于不顾。

    更何况,父皇有言,所谓敲打,并非对奴仆施暴行,若孙儿杖毙冯家之奴极有可能引起冯家不满,若孙儿将此事告知冯家四叔,便是给了冯家面子,不仅敲打了冯家亦可令冯家记住孙儿的恩惠。”

    李臻的一番言论,令李世民看他就像看妖孽一般,这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思维吗,竟然比他的想法还要妥当。

    不过,孩子到底是孩子,想法还是有些天真。

    “若那冯家之人无视臻儿的恩惠,臻儿又当如何?要知道这天下之人并非皆是知恩图报之人,忘恩负义之人亦不在少数。”

    “没错,平阳姑祖母便是忘恩负义之辈。”李哲当即补充道。

    李世民无语,怎么就让这小子提起平阳公主了呢!

    李臻不在意弟弟的气愤,平静道:“既不识恩惠,那便杀······帝威不可侵,以血而证。”

    李世民点头,再次出言考校道:“臻儿之言岂非与本意背道而驰,施仁政,又岂可妄言——杀。”

    “施仁政与杀人有何干系,所谓事不过三,一次两次不识恩惠便罢了,若有第三次,这样的人留之无用,只能影响自己的皇威,依法问罪便是最好的办法。”

    李世民大笑,“好,不错,祖父还以为你只学到你父皇的宽厚,如今看来却是祖父不懂臻儿的深意了。”

    他现在看李臻的心态完全变了,小孙子不仅宽厚聪慧有手段,关键是还能狠下心,心狠是帝王必须具备的品行。

    在李世民眼中,李臻可谓优秀的太子,甚至他已经认定了李臻将来亦是优秀的帝王。

    很不错。

    真的很不错。

    :。:

    wxi7

第503章 欢声笑语满院() 
高兴是会传染的,李世民的笑声,令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

    不过,看着李臻和其他人的笑容,李世民却转喜为忧,他想到了远在长安城的儿子,想到了两个儿子的作为,华国已有无人能出其左右的太子,大唐呢?

    李世民愁苦,他的心思大抵也只有福伯和孙道长这样的老人才能体会。

    所以福伯开口了。

    “陛下,王爷曾有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老奴此前回长安见到太子殿下,老奴认为太子殿下亦守礼懂规,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忧思。”

    毕竟是一国太子,又是自己的亲儿子,李承乾的面子,李世民还是要保留几分的,没给福伯说起李承乾这些年的作为,长叹了一口气:“希望承乾继位之后,能将大唐治理好吧!”

    李世民心绪复杂的望着天边,不知是在向天祈祷,还是······在向天祈祷,祈祷李承乾能明白他这个当爹的苦心,祈祷李承乾继位之后,能令大唐繁荣昌盛。

    收拾好了摊子,李臻和李哲拉着孙道长出现在李世民面前,叫了李世民好几声,才令李世民回神。

    一行人匆匆找了一家饭馆,随意的吃了些,登了马车回府。

    紧赶慢赶,总算在李宽规定的时间之前到了府。

    只见李宽手持一把残留着血迹菜刀,在庭院疯狂的追逐着一只大红公鸡,李渊端着装着血水的大碗,在院子笑骂着:“祖父说你小子没杀死,你小子偏说可以了,还说什么用开水烫死行,现在好了吧,鸡都跑了。”

    杀鸡,不是李宽的长处,前世的时候,在过年时杀鸡,也曾出现过将手的鸡放到桶里之后,扑腾腾的跑回到鸡圈里的情况,但李宽没有这样的觉悟。

    一边追鸡一边回着李渊:“这能怪孙儿吗?是您老将鸡丢在地的,若是放在桶里,哪有这么多的事儿。”

    进门见着这样的一幕,李世民感觉有些好笑,同时也感觉有些温暖。

    一把便将朝他跑来的大红公鸡抓住,递给了李宽。

    “二伯,你们回来了。”

    “回来了。”李世民回答道,没来由的感觉浑身轻松。

    然后,便是其他人一连串的问候,当然也有李宽给福伯和孙道长的问候。

    李宽提着大公鸡,走到了李渊面前,准备的说是走到了李渊身边的水桶面前,将大公鸡放进了木桶了,白了李渊一眼,提着桶便进了客厅,进了厨房。

    等到李宽提着再次出来,看了眼和安平等人笑闹的儿子,吩咐道:“退鸡毛的任务交给你们兄弟两了,记得要整理干净。”

    也不等两兄弟回答,匆匆出了小院,不久之后又提着一只鸭和一只鹅进了庭院。

    “你小子别动手了,还是让祖父来动手,不然让世民动手也行,祖父可不想再次看到你小子在院子里追鸭、追鹅。”

    “行吧。”李宽顺手将自己手的鹅递给了李世民,将手的鸭子递给了李渊。

    宰杀鸡鸭鹅的事情,李世民哪做过,盯着手里直叫唤的鹅,两眼发愣。

    好在,李渊有经验,吩咐柴绍抓住鸭子的脚和翅膀,李渊一手持刀一手提着鸭子的脑袋,在鸭脖子扯下几撮绒毛,将血管与喉管挤在一起,念叨了几句之后,一刀下去便见血流如注。

    而,李宽则从厨房提着一桶凉水走到了李渊身边,顿时便发现了李渊看他那傲娇的眼神,不甘示弱道:“祖父这手艺没话说,若专职杀鸡、杀鸭,肯定能挣钱。”

    “你个臭小子。”李渊笑骂了一句,撇了眼李宽手的水桶道:“你小子提凉水来作甚,要热水。”

    “这您老不懂了吧,给鸭子退毛可不想给鸡退毛,鸭子要用凉水浸泡之后,在用开水烫,这才容易退毛,这边是所谓的打冷泡,这门绝活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真的?”

    “当然是真的,您自己亲自试试不知道了。”

    李宽说完,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转头才发现李世民手提着的鹅在啄他的屁股,啄一嘴叫唤一声,啄一嘴叫唤一声。

    发现李世民没其他动作,李宽笑道:“二伯,您没干过这样的活儿,还是我来吧!”

    “你来,鹅还得跑,让祖父来,你小子拿碗接着血行。”李渊提着刀,走到了李世民身边,嘱咐道:“拿住了啊,可别跑了。”

    “父皇放心,跑不了。”李世民学着柴绍的样子抓着鹅,回答着李渊。

    看着李世民的表情,李宽很无语,抓一只鹅而已,也不知道有啥可骄傲的。

    拿起地的盐罐,舀了一勺盐放在盛着些清水的大碗之,一边用筷子不停的搅拌,一边等着李渊下刀,却听李世民问道:“宽儿,你放进盆里的东西乃何物?”

    “盐啊!”

    “为何要放盐呢?”

    抬头,发现李世民和李渊皆一脸疑惑,李宽傲然一笑。

    “这你们不懂了吧,加盐可以让血凝固的更快,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了你们也不懂,不说了,不过······”

    “不过什么?”李渊催促道,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