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协理大臣韩爌问道:“皇上,这地方有穷有富,岂非也是不公?”

    天启说:“这就是这个官员的问题了,你治理得好有钱人多你就卖得多收入高,你只知道混日子治下百姓都穷你也只有干看着,这样一来当官也能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看大家都在思考没人说话,天启说:“信王,本来这事朕还没有考虑成熟,但现在既然说出来了你们政务院就要仔细商议一下细节,务必做到公平合理还不能亏了朕。”

    信王说:“臣弟遵旨。”

    天启接着说道:“朕出这个主意也是没办法,前方打仗要钱,而且还仅仅是尽力防守就左支右绌了,如果要进攻就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辽东每年用于防守就需要四百余万两,要平定全辽至少每年还得四百万,谁反对谁就出了这四百万朕没意见。”

    吏部尚书**星说:“皇上这么做也属于无奈之举,既然如此就不谈论这个话题。听闻皇上要抄每个官员的家,不知道是真是假?”

    天启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朕给你们看一些人。”

    说完给身边的内卫总管杨公春挥了一下手,杨公春点了点头出去了,一会儿只见一群黄衣黑帽年轻干净的小太监在杨公春的带领下进来了。只见他们进来后分站两边,面带微笑地给群臣鞠了个躬,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大家都纳闷,这些长得像大姑娘的人是干什么的?

022 经济审察(下)

    政务院协理大臣朱延禧说道:“皇上,臣问个题外话,臣近期多次听闻皇上说要埋人,皇上为什么喜欢说埋人呢?”

    天启看了朱延禧一眼说:“朱大人有所不知,朕不但喜欢说还真埋过很多人,客氏谋逆朕把她家三个人全埋了,不听话胆敢勾结外臣泄露朕的秘密的内卫朕也埋了不少,就在昨晚杨公春查到泄露并造成这次谣言的几个内卫,朕叫人连夜埋了。至于说为什么要埋,因为朕觉得砍头等手段太血腥,大人看了血腥的场面都会做恶梦,万一让小孩子看到了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茁壮成长。埋人简单方便,一壶酒让他醉过去然后一埋,也没有什么痛苦就过去了。”

    朱延禧听了默然退后,这时天启又说:“本来还有点细节待推敲,就是如何能及时清理官员手中的非法收入,钱少了他可能会老老实实交代,但积累的钱太多的话难免会出现挺而走险企图蒙混过关之人。朝中官员多是苦读圣贤书胸坏凌云志的国家栋梁,一批又一批地杀掉太可惜,朕记得太祖朝时曾经有一批同时上任的人是同时被处决还是只留了一个朕记不清了,反正是接近全军覆没,这难道不让人心痛吗?诸位大臣可有良策?”

    叶向高说道:“皇上爱护臣下是我等的福气,有那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找死也是活该,臣觉得等国家内忧外患平定后可以在各地增加内卫,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经济审查,应该能及时防止谁去蒙骗皇上。”

    天启笑道:“叶大人不反对对官员进行经济审查了?”

    叶向高说:“听了皇上和杨御史的话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臣没有异议。”

    见天启看向他们,朱延禧、**星等人也说:“臣等也无异议。”

    政务院协理大臣韩爌上前说:“臣拥护皇上对官员进行经济审查的决定,但皇上是否真如传言说的那样要收回所有土地建皇庄?”

    天启说:“收回所有土地建皇庄是不可能的,朕只不过是想让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人明白,朕代表整个大明拥有大明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占有土地的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因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占据了多少土地,一是你得上税二是你种什么作什么用你得听朝廷的安排。”

    韩爌说:“皇上,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太祖开国以来就一直遵从的治国原则,士绅不纳粮的规矩几百年都是如此,皇上怎么能想改就改呢?别人买到土地愿意种什么根据各自的需要,强行规定怎么服人?”

    天启说:“韩大人也知道这是太祖的话,不过韩大人也应该明白太祖已经不在了。朕说这话并没有不尊太祖的意思,只是说现在的状况跟太祖在时的状况不一样了,照搬老规矩办事是要出大问题的。太祖在时豪强官宦兼并土地的事有多少?现在又有多少?你韩大人家里就兼并了不少土地吧?先不说在兼并过程中有没有强买强卖的事,只说你那么多的土地不纳粮你吃得了吗?天下的土地有定数所产的粮食也有定数,你名下的土地越来越多所得粮食越来越多,你多了别人就少那别人吃什么?至于说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朕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你们是估算着粮够吃了就种其他如桑麻药材等赚钱多的东西好换银子吧?你在政务院这么多天,难道就不知道全国很多地方受了灾吗?现在国家最需要什么?不是银子而是粮食,你能看着别人挨饿自己安心赚钱?朕的意思就是该种粮食的地绝不允许种其他东西。”

    韩爌说:“皇上,臣也知道国家困难,但祖制不可妄动,妄动祖制天下的人心就会浮动,人心不安是乱之根源啊。”

    天启说:“唐朝武则天说过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的话,朕深以为然。前一阵听到奏报有很多地方天灾横行致使哀鸿遍野,人相食的事时有发生,县令也被饥民杀了好几个,这说明老百姓已经到了造反的边缘,如果饥民变成反民冲进你韩大人家里你抱着祖制就会幸免?韩大人你就不怕?朕正是为了避免天下大乱,这不是抱着祖制就能做到的。”

    韩爌说:“皇上所言只是个别现象,暴民作乱只是一时派兵平定即可,妄变祖制却是祸害无穷啊。”

    天启想了想说:“既然韩大人说祖制不可变,可以,那就依照太祖时的规定来吧,政务院明天就查一下,洪武朝时王公大臣名下最多有多少土地,按这个标准依官职推算定下一个新标准,不管何人超过标准的土地全部没收,大家有意见没有?”

    韩爌急忙说:“皇上,这土地都是用钱买的,凭空没收如何使得?”

    天启说:“这也使不得那也使不得,好吧朕再让一步,各地土地大户都据实上报家中田产和人口,所需口粮的土地不纳粮,多余的地朕不没收但得纳粮,这是最后让步,否则的话朕就让受了灾的灾民到你家去,你要么给他饭吃要么把他们全宰了。”

    叶向高这时说话了,他说:“臣同意皇上此举,说实话臣家里也略有薄产如要臣纳粮臣心中也略有不甘,但臣知道民不安则天下乱的道理,国家正值多事之时,臣同意皇上所说口粮田之外的田亩纳粮和栽种何物听从朝廷安排的想法。”

    天启赞道:“不愧是多年首辅,这样,朕知道事情不能硬碰硬的来,应该给大家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大家纳的粮数户部记下,待国家财政宽裕了当一一归还,吃不完的粮国家统一购买归仓,以后纳粮和卖粮大户在开矿、建作坊等事上可以获得优先权并减免税。”

    天启话一说完大家都高兴了起来,纷纷表示同意,天启说:“信王,今天说的三件事你们政务院要仔细商议细节,并且要多征询各部大小官员的意见,待时机成熟就发布执行。”

    信王说:“臣弟遵旨,不过具体细节上的东西臣弟也不甚明了,能不能让杨、左两位御史他们来政务院协助一下?”

    天启说:“可以,明天起杨涟你们去两个帮助信王,其他人继续培训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来的那些人,争取让他们早日上手做事。”

    杨涟说:“臣等遵旨。”

    散朝后天启吃过午饭信步来到坤宁宫找皇后说话,争论了一上午确实也有点累了,进了坤宁宫大门刚走了没多远就见张皇后迎了出来,天启说:“皇后今天可好?”

    张皇后说:“臣妾很好,皇上上朝辛苦了。”

    天启说:“谈不上有多辛苦,皇后在忙什么呢?”

    张皇后说:“臣妾正在看名册,就是皇上上次交代的允许二十二岁以上宫女离宫的事。”

    天启一拍脑袋说:“朕都险些忘了,有多少人要出宫啊?”

    张皇后说:“本来有两千六百余人可以出宫,不过愿意走的只有两百人。”

    天启说:“其他人为什么不想出去,不想嫁人生子过正常生活吗?”

    张皇后说:“有的是年老不想嫁人,有的是父母亡故家中没人,更多的是觉得外面不好过不愿意去的。”

    天启说:“是啊,外面到处闹饥荒,都不好过啊。”

    正在这时,谈敬匆忙进来禀报道:“启禀皇上,军务院有紧急军情,孙大人让人请皇上去一下。”

023 偷袭敌城

    来到军务院,待群臣见过礼天启问:“发生什么事了?”

    孙承宗面色焦虑地说:“皇上,高第的宁远六百里加急,说山海关总兵马世龙的部下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失踪,随同不见的还有所部一千人马。高第向马世龙一再追问鲁之甲及所部人马去向马世龙不肯明言。”

    天启问:“高第什么时候发现人不见的?”

    孙承宗说:“塘报里说高第二十日晚就是前晚听人报告的,昨日一早寻访马世龙见马世龙言语不详才知道出事。”

    天启问:“就这些?军情处有没有发现跟他们有关的情报?”

    锦衣卫右都督孙云鹤禀报道:“十天前,有个叫刘伯镪的人自耀州跑回来,说三岔河对岸的耀州只有女真奴酋的四王子领的三百兵,可以趁机攻取,有人建议去夺取被高大人否决了。”

    天启问道:“当时马世龙在哪里?”

    孙云鹤说:“由于宁远关还差一点没有修好,马总兵的人马还在锦州等地防守。”

    王在晋说:“估计不是投敌而是知道了刘伯镪的消息私自取耀州去了。”

    天启看了看地图说:“三岔河有多宽?能不能泅渡?”

    孙云鹤说:“虽然天热可以下水但我军将士多身着铁甲必须要船。”

    王在晋说:“一千兵不通过总兵马世龙是调不动的,而要调运兵船只有从觉华岛调,宁前道袁崇焕断无不知之理,他们都隐瞒不上报,这两个混蛋!”

    天启说:“耀州离宁远太远离锦州都有一段距离,中间还隔着大凌河跟三岔河两条河打下来也守不住,如果是为了杀敌三百人也少了点,他们有什么其他目的?”

    这时,孙云鹤跑过来说:“皇上,这还有条五天前的消息,说辽东有士兵因为马料银子不够闹事。”

    王在晋说:“这就很明显了,十天前刘伯镪逃回来所说的情报被马总兵知道了,他下达了取耀州的命令,明军由于屡战屡败因为惧战所以闹事,至于马总兵为什么要违抗只守不战的命令臣略知一二,连几月来弹劾他吃空额、耗费银钱的折子都要把他压垮了,常言道一俊遮百丑,他需要一场胜利来抵挡群臣对他的指责。”

    孙承宗不悦地看了王在晋一眼说:“王大人,我们还是就事论事的好,风闻言事那是言官的事,几个月前本官还在辽东,这吃空额、耗费银钱的罪名一旦坐实本官也脱不了干系。”

    王在晋说:“下官无意扯上孙大人,也没有说这些弹劾是真有其事,只是说有人在弹劾他他可能会因此不安。”

    天启说:“如果不是带人投敌就只有自主取耀州一种可能,而取耀州有三种结果:大获全胜、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军务院准备分别怎么处理?”

    王在晋说:“在违抗军令的情况下,损兵折将肯定是罪无可恕,无功而返需要严辞责罚,大获全胜可奖可不奖。”

    天启轻轻说道:“违抗军令就罪不容诛!军务院成立之初就宣布过打不打由军机处决断,怎么打前方边行动边上报,前一阵更是三令五申不许出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他们为什么还敢这样干?就是因为他们心存侥幸认为立了功就没了罪,这次姑息了还会有第二、第三次,朕绝不允许这种事再发生。”

    张维迎说:“这打了胜仗就不好处罚。”

    天启说:“此战如果败了朕或许会酌情处理,一千人偷袭三百人假如失败或许会让大家明白很多东西,此战如果胜了朕一定要处死两个!让大家都明白朕的军队里不需要不听号令的人,这样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见孙承宗也有出言辩解的意思天启说:“大家不必说了,这军队的指挥就是把所有人的力量用在一个目标上,如果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不听指挥这战斗力就会分散,指挥之人指挥不力,作战之人一盘散沙,这样的军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与其今后损兵折将丧师辱国,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说完转头问孙云鹤:“王大人开始根据情报马上就分析出大致情况,你们只会获取情报不会将所有情报综合分析?”

    孙云鹤说:“这情报来源广种类多,涉及的人员、地点、时间也很繁杂,分析起来不是很容易,而且还有很多情报似是而非,军情处的人多是搜集情报的。”

    天启点了点头说:“三件事,一是不管此战是胜是败,让当事人和知情不报的人来军务院说明情况等候处理;二是士兵分流,未战先丧胆的人不适合留在军队里,下文让高第责成辽东各总兵在军队里选出敢战者组建敢死队每天操练,惧战厌战者都拉去修城;三是军务院选人组建军参处,军参处的作用就是分析情报、预构战况、从情报中及时分析出各种可能。”

    孙承宗说:“另建部门来专门分析情报,假设胜败等各种可能,继而准备各种防备措施确有必要,这样也可以让军机处专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断。但请问皇上这从何处选人?”

    天启说:“上次大学士朱延禧说有翰林院里的人和国子监里的学生愿意为国效力,朕在里面选了两百人让杨涟他们在培训,本来准备让他们专门去做清理粮库、丈量土地、制造钱币、审查官吏等事,现在军务急就先让军务院在他们中选人。这古人说十步之内必有忠信,先生也不必局限于在他们中选,六部的主事、府县的官员,只要现在在京的都可以选,只要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才干。”

    孙承宗说:“臣遵旨。”说完慢慢转身看着地图说:“这一战也可以检验一下我大明军队现在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皇上说得对,如果一千人去偷袭都败给了三百人,或许会得到很多东西,臣觉得从失败中得到的这个东西说不准比这一千人的性命还有用。”

    此时在三岔河边上,副总兵鲁之甲两眼焦急地看着河面上,除了奔流的河水河里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对岸除了土堆和石头也没有任何人,这时参将李承先过来说:“将军,上游和下游都没有看到接应我们过河的船,怎么办?”

    鲁之甲问:“你的人上下游各寻了几里地?”

    李承先说:“各五里。”

    鲁之甲想了想说:“等不到了,你找些人去寻几条渔船,其他人就地安营休息,找到渔船等天黑后连夜过河。”

    到了夜里,明军只找到三条能装十几人的小船,如果要载马就装得更少了,鲁之甲一咬牙说:“过,先载一部分人后载一部分马,过去搜索一段地后原地待命。”

    在夜色中,一个个面露怯色的士兵被强行推上了船,挤着腰的踩了脚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伴随着军官的喝骂声和士兵的叫嚷声,一船一船的人被慢慢地载了过去,偶尔有一两匹马发出长长的嘶叫,叫声在夜风中显得分外嘹亮。三岔河不是很宽,但夏秋之际河水很急,来来往往第四天才勉强渡完,虽然大家都很疲乏但预想中的胜利却让人十分兴奋。

    第四天夜里,一千明军趁夜色摸到耀州城下,士兵被严令不得交头接耳说话,连骑的马都被摘了铃铛裹了蹄子,除了身上甲叶随着前行发出的磨擦声还有手中长枪偶尔相碰没有任何声音,月底的夜色也很暗使他们不易暴露行踪。看到耀州城墙并不高副总兵鲁之甲暗暗心喜,他下马左右看了看,见士兵们都准备好在等他的命令,他伸出手慢慢拔出了腰刀低声喝道:“弟兄们,杀进耀州,鸡犬不留!”说完后率先冲了上去,周围士兵有的举着刀枪,有的抬着梯子,低呼着向城墙边冲了过去。

024 偷袭敌城(下)

    正在这时,城墙墙头突然举起无数支火把将夜空照得透亮,城头上还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和刺耳的鸣锣声,伴随着声音而来的还有漫天的箭雨,正在向前冲的明军顿时倒下了一地,向前冲的势头为之一缓,见攻击受阻马上就有人上马就跑。看到这些鲁之甲的心沉了下去,他一边挥刀拨箭一边大声呼喊道:“大家暂时退后,不要慌也不要跑。”士兵们本就没有斗志,说偷袭还勉强听命,一看敌人有准备全都心惊胆颤,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转身就跑任凭军官如何喝骂。鲁之甲和李承先无奈,只得上马拨转马头准备退走河边好回去,刚刚跑了没多远就听得背后蹄声大作,扭头一看不知有多少骑兵追了过来,黑夜里看不见人只看见无数闪着寒光的刀,再后面还有举着火把的队伍宛如一条火龙蜿蜒而来。鲁之甲心中一凛,提鞭加快了马速,他的耳中不断传来刀箭入肉的声音以及士兵临死前的惨叫,此时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脑袋里只有一个字就是快!快!快!转过一个弯的时候,他看到参将李承先被敌人追上了,李承先回身一刀刚刚砍断了一个矮个敌人的手臂,另一个高个敌人就挥刀将李承先的头砍飞了出去,飞得老高。先跑到河边的士兵挤上船就往对岸开,没挤上船的牵着马就往水里跳,溃兵们就象下饺子一样咚咚咚地把自己扔进了河里,然后喘息着挣扎着向对岸游过去。鲁之甲的马屁股上中了两箭慢慢地跑不动了,他的耳朵里已经传来了敌人的呼喝声,好在三岔河就在眼前。突然,他的马猛地向前一跪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还把他甩在河岸上,他侧过头来看见了几张敌人的脸在狞笑着逼近,敌人的手已经向前伸出快要抓住他,他慌忙就地两滚滚进了河里,由于铁甲太重他浮不了水,好在岸边的河水不太深,他半浮起身一边向河里游奔着一边用手去脱身上的铁甲,但一支箭射中了他的胳膊,喝了两口冰冷的河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