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这个人因为是当场推选出来的,还不会有人说朕不公平,是这个意思吗?”

    刘宗周说:“是这个意思。”

    天启想了想说:“其实朕一开始也想到用事来筛选人,但跟你想的顺序不一样。朕的意思是廷推时每次多推选几个人,比如说需要三个人就先推选五个,最后由朕根据政策来作最后决定。刘大人认为哪个主意要好一些?”

    刘宗周想了想说:“已往的廷推也有皇上说的那样,要五个推八个最后让皇帝作最后决定。但以往是以皇帝的喜好定人现在是按多个部门确定的政策定人,如此一来这个顺序就要改一改。”

    天启皱眉说:“刘大人的意思是你的主意比朕的主意高明,那么你说说你高明在哪里?”

    刘宗周微微一笑说:“臣不敢说比皇上高明,就算这个以事选人的想法都是从皇上那儿得来的。臣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有了进步,为什么干脆进一大步呢?直接说由皇上最后按心情决定大家也没有话说,但既然说了按事定人皇上就应该避嫌。先粗选然后廷推时当场确定谁当选,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怨言。如果由皇上作最后决定,就算是皇上没有掺杂私心别人也会说皇上的暗箱操作,虽不敢言但肯定心有不甘。”

    天启想了想说:“那这样一来会不会选出几个不听话的跟朕对着干的人呢?”

    刘宗周说:“先用事粗选出能胜任的人,最后选出的无论是谁都无所谓了,因为选谁都可以胜任。如果皇上怕今后出现不听话的刺头,在事先就明确规定凡是跟皇上作对的即为不合格,反正皇上也说了你从今后不管具体事务。假如出现跟皇上对着干的人,要么此人妨碍了整个体制的运转,要么是此人不清楚在非常时期皇上可以强行中止整个体制运转之事,无论犯了哪一条都可以立即将其开革,其他人都不会有话说。”

    天启想了想说:“看来刘大人是真想给朕放大假了,那好,我们就这么说定了。朕只有在出现整个体制运转不畅时,还有跟战争、骚乱、大规模自然灾害有关时才亲自出手,其他时间都由你们几个部门包办了。不过无论是政务院、军务院还是圣学院和都察院,你们所作的一切每三到五天都要写个条陈来,还有就是大事要每天奏报,因为朕要随时知情免得出问题。只不过你们圣学院从今后就要忙了,不再是边上的看客。”

    刘宗周说:“既然皇上把臣等摆在这个位置,为君分忧为民办事就是臣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臣的准则。”

    天启听了暗暗点头,心想:“刘宗周脑子活而且拍马屁的水平也见涨,好事!”

168 民主初探(下)

    眼见得说着说着就到中午了。谈敬问天启在哪里用膳,天启才想起不知不觉中都说了一上午,于是吩咐就在这用饭,让刘宗周和高攀龙陪着一起吃,吃完了把一上午说的事打个总结,免得到时候又翻老帐。自从贴小报事件发生这半月多以来,天启就忙着应对来自各处的不满情绪,失意官员、贪婪商户、朝中大臣、还有因历史遗留问题有不满情绪的书生。只有把这些人都搞定了,才能有空说其他。

    吃完饭经过简短的休息后,天启准备进行总结性发言,谁知道刘宗周又有了新问题。

    对这次贴小报事件中的三批人,经过反复的商议和彼此之间的妥协,应该说已经尘埃落定。商户们去全国宣讲新政策,遵守利润封顶的约定同时也能获得股份的代代相传,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东林党同意跟朝廷坐在一条板凳上向一个方向努力,得到的好处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对不当的朝政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务院中的信王等人需要人帮着把关,而东林党也好这一口算是各取所需。

    唯独在官员的选拔制度上开始有点小问题,后来在天启与刘宗周和高攀龙的商议下,搞出来个先定事后定人的设想。而且按刘宗周的说法是先用事粗选,然后当场廷推把皇帝排除在廷推之外,只让皇帝在特殊情况和体制出问题时出手干预,平时就在一边喝清茶或者关心一下军务。

    天启本身也懒,只要每隔几天看看这些部门做的什么事,避免失去控制就可以,于是他就想下一步把以事定人这个设想变成制度。谁知道天启还没把话说出来刘宗周就先问道:“皇上,开始说以事定人,保证廷推出来的官员都能胜任,也让他们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保证他们少犯错或者不犯错。那又该用什么方法保证圣学院和博学院中出来的理论和经验都是正确的呢?”

    高攀龙这时也说:“是啊,以事定人,这首先就要保证这个事是正确的。孟子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好比用尺子画方用圆规画圆,先要保证尺子是直的圆规也能用。”

    天启想了想说:“开始刘大人说起白居易的诗,在那首诗中白居易也提到过一种方法,就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就是说要用时间来衡量。朕认为光用时间衡量怕不好,谁有那么些空闲几天乃至几年的lang费在辨别正确与否上?比如说一家要娶媳妇,会不会花七年去考察这个媳妇的人品呢?恐怕没人愿意,心急的七年后娃娃都生了一床了。”

    刘宗周点了点头说:“时间考验只是一个方面,必须还要用其他方法。”

    高攀龙说:“皇上开始说从地势高的地方倒水,不出意外的话水肯定会流向低处,这就是皇上所说的趋势。照这样看来圣学院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事务了,只不过大家没有意识到。”

    刘宗周想了想说:“对,圣学院中的老臣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理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理论依然有效,这也是一种趋势。但现在的事物变化得很快,光是按照趋势和时间也不能确保正确。”

    天启想了想说:“我们还忘了一件事,就是目的。我们要做一件事时,首先要知道这件事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有一定的原因我们才会在这事身上花工夫。开始说所有官员都是为朕分忧为民办事,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百姓不出事朕也不会忧虑,所以主要重点是要放在为民办事上面。”

    刘宗周想了想说:“皇上让所有州、县官员上任时要报告治地的人口、土地、出产、地形地貌等静态状况,然后让圣学院和博学院根据静态报告和粮库番库反映上来的动态报告作规划。现在仔细想想有他的好处,但似乎是有点想当然了。我们考虑的事制定的规划看起来是为了百姓们好,以为他们会欢天喜地接受,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居然没有问过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天启想了想说:“刘大人说得有道理,是朕失误想当然了,要想办法弥补这个失误,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朕有点越俎代庖了。”

    刘宗周说:“这也好办,让各地州县官员在呈报静态状态时也要报上当地百姓的需要。百姓们需要的不一定就正确,但如果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满意。我们圣学院和博学院的作用就是要保证正确,把那些百姓们认不清的香花毒草先剔除,把无害有益的东西交给他们去选择。从这里也得出第三个选择正确的手段,就是以看是否满足需要来判定正误。”

    高攀龙说:“有了三种手段保证决定的事正确,再通过正确的事去选择官员,反正选谁都能胜任就可以当场选当场任命,这样一来当选的**家都服气也好办事,再加上皇上最早用年龄限制品级的规定,臣想今后就没有多少人会不满了,也没有谁有不断膨胀的野心。”

    天启高兴地笑道:“看来老话说‘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这话还真有道理,一会儿工夫我们已经找到三种手段来评判事物是否正确,一是用时间来判定,二是根据趋势总结出理论经验来判定,三是看是否满足需要来判定。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朕也不知道,你们圣学院以后找到了告知朕一声就可以了。那么就这样说定了,用三个手段来定事保证事是正确的,用事来定人保证人能够胜任且没有怨言,你们跟信王商议下把这想法尽快变成制度。”

    刘宗周和高攀龙也面露喜色,争论了好多天的事终于在今天有了结果,尽管是在大家互相妥协中达成的,但也使互相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尤其是东林党,以前做点事还要遮遮掩掩,现在跟朝廷坐在一起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一展才华,相信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复活,也会很高兴有这个结果的。

    就在天启以为没事要结束谈话时,刘宗周又问话了。刘宗周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书呆子气,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就一定要问个所以然出来,这一点连高攀龙都看不下去了,连连给他递眼色。

    好在刘宗周也不是那么不靠谱,他说:“臣知道皇上今天辛苦了,臣再问最后一个问题,皇上允许武将封爵还世袭罔替,允许商人的股份世袭罔替,但又说在皇上的心中文臣要亲近些。臣想问一下在皇上的心中文官、武将、商人,哪个的地位应该高一些呢?”

    天启想了想说:“大明历来是以文制武,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就不用多说了,但朕心中认为三者是各有分工不同的三个都不可缺少的群体。文臣定秩序,武将保稳定,商人求发展,只有三者联合一心大明才能转危为安,而且可以说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大明肯定有国富民强的那一天。”

    见刘宗周和高攀龙都带着笑意看着自己,好像在说自己在避重就轻,天启笑了笑说:“如果真要在这三者之间排个高低,朕说心里话不想排也排不了,因为朕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个大家不仅仅局限于文武官员和商人,还包括了天下所有的大明百姓。人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出生的家庭不同,但包括朕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只有一个头两只眼睛两只手就是明证,让所有人越来越平等也是我们大家的职责。”

169 盘点家底

    六月初一的下午。天启跟皇后都躺在长廊里的竹榻上乘凉。尽管天气很热,但向着东边的长廊下已经晒不到太阳,加上旁边还有四个小宫女换着打扇,所以也感到不是太热,偶尔一阵凉风吹过,还让人感到很是舒服。

    长廊里有一张桌子,上面坐着好几个人在算帐,桌子旁边还有几张小木椅,张春英等几个人坐在上面等着听结果。

    一会儿,周青周选侍说:“皇上,娘娘,帐已经算完了,几处皇店开张一月来共赢利接近六万两。”

    天启坐起来问道:“没有算错吧?。怎么才这点?”

    周青说:“没有算错,算了几次都是这个数。”

    皇后这时也坐了起来,叫宫女把旁边的一个小木箱打开,拿出一张纸看了看,又接过周青的帐单一比较,然后说:“皇上,没有错,我们这算的跟谈敬拿过来的太监们算的数目一样。”

    天启点了点头说:“看来这些奴才没有乱来,也许他们也从中吃得差不多了不好意思再下手。”

    冯思琴冯选侍坐在木椅上,看着天启似笑非笑地问道:“皇上都一连好多天没去关心朝中的事了,难道皇上真的要放手吗?”

    天启说:“你还记得你跟朕讲三国的事吗?当时你说诸葛亮是累死的,朕当时就害怕了,累了一年现在收手还不晚。以前忙着关心是因为朝中很乱,朕不去忙没人可以代劳,现在分工明确了朕就不适合再插手了。”

    自从几天前天启跟刘宗周和高攀龙长谈了一天后,天启就再没有主动过问过朝中的事。这人就是这样,以前天启经常去问这问那,大臣们包括信王在内都是一有事就来请旨,一缺银子也眼巴巴地过来望着。现在说好了不再过问,圣学院、博学院、都察院还有政务院都自动运转起来了,而且在几天内就搞出了很多新名堂。这说明人都是有潜力的,一旦没了依靠自己的潜力一下子就被迫自己去发掘出来。

    首先他们搞了个支柱工程,就是在各省的粮库、番库中存储一定额度的银子、铜钱、粮食还有棉花,库银也慢慢地全部换成了银元。凭借这些存储的银元和物资,各省都明确规定了粮食、银子和棉花的比价。一旦银元跟铜钱还有粮食、棉花的比价超过额定的一成,各省巡抚立即就要通知管理粮库、番库的户部派遣人员开库平抑物价。同时驻守在库房边的锦衣卫会立即出动查找价格波动的原因,一旦发现有人兴风作lang,立即抓捕并上报看是否需要抄家。

    这个支柱工程的目的就是保证所有百姓不被别有用心的商家大户肆意盘剥,加上天启早时候下旨宣布的税收封顶和农户存粮的保底,这样一来所有人都饿不着冷不着了。

    这个支柱工程天启早有想法,但他以为要全面实施还要过一阵,谁知道朝中官员一下子就铺开了,看来他们都很有些干劲。天启在他们送来的奏报上画了个圈,表示知道了没有意见。

    第二个是他们搞了个路商局和驿站结合工程,本来路商局修路是亏钱的,设卡收费后商户在市场里可以受到保护不被其他人骚扰,但这个费收得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以往大明没有商户也没有商税这一说。自从天启决定设立商户后,政务院他们就决定一边给商人换户一边在市场里名正言顺地收商税,而且圣学院建议把路商局分开为公路局和商税局。

    圣学院的意思是分开后商税局专门管理商户和收取商税,因为跟投资经营不再有关系,所以原来路商局的所有股份全划入公路局不再跟商税局有关联。

    公路局的事务现在就只剩下修路收费显得很弱,而原来的驿站本就是花公款白消费的地方弱得不能再弱,圣学院之所以认为两家弱弱连手会变强,一是因为经过了解现在的货运量越来越大,使得货运收费变得有油水。二是各级官员能卖爵位获得好处后,已经不再是一穷二白的穷官,就算是穷点的朝廷也会在明年的两成火耗中提取一成提高官员收入。这样一来驿站就不再是免费吃住的地方需要付费,当然服务质量也会提升。

    万事有好就有坏,驿站收费了就不用再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对普通百姓来说是好事。但今后只要带货上路就得交费,大的岔路口都有驿卒守卫避免人逃费,同时也是保护人们的安全,小路口也在地上打了桩人过马不过。既然驿站能收费,公路也要收费,那么今后的公路局能不能赢利就很值得期待。路修好了至少朝廷今后运兵、运粮、运银子就很方便也很安全,如果公路局现在亏本朝廷可以补贴,随着货运量越来越多今后肯定赚。

    天启对路商局分家一事没有反对,只是建议如果驿卒不够就在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中招人,基金会对他们的补贴有施舍性质,让他们自食其力才能让他们有尊严。

    按他们的做法先衡定银粮等的比价安民,当灾害过后或者耐寒耐旱等粮食作物推广应用后,那时候路也修好了通过贸易富民,这两招还是考虑得既深远又周全的。见自己不参与别个也能做得井井有条,而且好像还比自己想得周全和大胆,天启也乐得放手。

    天启今天见皇店开张刚刚一个月,就准备看看收获如何预计下一步做什么,公家田有人操心就应该想办法把自己的自留地种好,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自留地种出来了但收成不怎么样。

    天启说:“无论是饭店的食材还是首饰店、成衣店里的原料,都是下面进贡来的相当于没有花本钱,加上三百多万的地和房子,每天赚的还不到两千两,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见天启对结果好像不是很满意,冯思琴笑了笑说:“皇上,其实已经很不错了,看似没赚到多少,其实还有些隐性的收入你没算在内。”

    天启哦了一声问:“哪些隐性收入?说来听听?”

    冯思琴说:“以前的光禄寺,皇上让他们一年折十万两都折不了,现在他们在皇店中得的好处肯定不了一年十万,不然他们早就闹起来了。以此类推银作局、针工局等肯定也是如此,皇店一开相当于把隐藏的好处摆在了明处,皇上应该满意了。”

    天启想了想说:“是这个理,朕还有个门道你们看看是否可行,就是开香粉店。”

    皇后奇怪地问:“皇上怎么要开香粉店?不是可以从外面买吗?”

    天启说:“这东西三言两语说不清,朕也是刚刚听人说的,思琴应该明白。”

    冯思琴点了点头说:“是,香粉这东西说是在外面买,其实外面买的宫里不能用,还得花二次钱买好的。”

    天启说:“朕昨天跟人聊天,说到香粉上听说外面的香粉都含有白铅,搽着又香又细腻但却有毒,假如不小心进了嘴或者闻多了,时间长了会伤身体的。”

    皇后皱眉说:“皇上的意思是自己开个香粉店,不要那什么白铅?”

    天启说:“当然不能用铅,宫里这么大,适合作香粉的花草肯定很多,叫人自己做了不但能赚钱,还可以自己用,而且还能把买香粉的用项取消,一举多得的事你们看怎么样?”

    久未说话的三lang这时候说:“我怎么觉得皇上一闲下来就像钻进钱眼里了呢?老在想怎么赚钱。”

    天启看着三lang说:“没有钱皇帝也不好当,这就是当男人的难处。”

    三lang笑道:“男人有什么难的?至少不用生孩子。”

170 盘点家底(中)

    见三lang说到生孩子。天启语重心长地说:“能生孩子至少说明肚子里有货,说起来难受其实也不难受,生下娃娃来抱在手中要高兴一辈子。而没钱的难受才是真难受,听说当年嘉靖帝把宫中的钱花了个精光,隆庆帝继位后想给自己的老婆买点首饰讨好一下都没钱。实在没办法了腆着脸向大臣要,谁知道银子没要来反而来了一大堆劝谏文章,这样有意思吗?皇帝都如此不堪普通百姓没钱又怎么活?”

    皇后这时问道:“皇上有骨气,不愿意为了银子在大臣面前丢面子,不过下面准备怎么办呢?”

    天启大手一挥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皇后点头说:“看来皇上是准备大干一番了,臣妾就给皇上说说你现在的家底,皇上量入为出看看做什么好。”

    皇后说完转身从旁边的小箱子里掏出一本帐册,翻开念道:“宫中的吃穿等一切用度都为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