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重生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瓜尔佳氏?那可是个大姓氏,不过你小小年纪,能知道这些,也很不错了。文远,你和小丫头说话吧,我去找你爷爷,有点事要谈”。

    “老师,您慢走”。阎平说完还又略为鞠了个躬,武招弟看见,也赶紧有样学样。招弟也不由得感慨,原来在封建年代,老师这么受尊敬,上一世,老师已经很没有地位了,听话的学生,也很尊敬老师,但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而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把老师放在眼里,尤其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例,家里人都宝贝的很,老师稍微责罚一下孩子,就会找到学校去。虽然这一世她见过的读书人都有些酸腐,但是她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礼义廉耻。中国,就应该是这样一个礼仪之邦,而且需永久地传承下去。

    “说吧,什么事?还拿这么一筐东西,你把不会把你家都搬来了吧?‘’阎平看着武招弟又发了呆,很是好笑,在遇见这个小姑娘之前,他都不觉得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笑,可是自从遇到武招弟,自己就一直和好奇,这个小姑娘比自己还小,可是很会说话,比自己认识的那些名门闺秀有意思多了,那些小女孩,不是一个个的和小大人一样精明的很,就是像快木头,再不然就是刁蛮任性的很,还以为自己是太阳呢。可是武招弟没有,懂礼貌,又聪明伶俐,但又没有他讨厌的那种世故,最重要的是,她老是发呆,让自己很想去探究一番,她到底在想些什么,和她说话,自己有种莫明的开心。

    “阎哥哥,这不是新的一年到了嘛,我娘让我给你们家送点年礼过来,你们刚搬来,对我们村也不熟悉,怕你们觉得冷清,其实我们村很好地,大家都很朴实、热情,对了,我要纠正一下,我过完年已经六岁了,是大小孩了”。

    “呵呵,好,大小孩,那我以后不要叫你招弟了,叫你大小孩怎么样”,说完自己还忍不住的笑出了声。

    看着阎平现在的样子,招弟呆住了,真的很好看,上一次见他,他的脸很是苍白,眉宇间都是哀伤,让自己还一度以为他是男版的林黛玉,可是现在,他笑起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你看,你又发呆了,小小年纪,就天天发呆,小心老的快,行了,礼我就收下了,一会让张管家也给你拿一份回礼,你可以走了”。阎平从招弟手上接过了竹框,就要喊人进来。

    “阎哥哥,阎哥哥,别着急,我,我,我。。。”

    “怎么?还有事?还结巴上了”。

    “我,我想求你一件事”。

    “什么事?让你为难成这个样子”

    武招弟低下了头,鼓起勇气说,“阎哥哥,我想读书识字,你可以教我吗?”等了一会,也没有听到回音,她才抬起了头。看到阎平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到了椅子上。招弟也没有再说话,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阎平。

    过了很久,久到招弟都以为不会得到答案了,响起了一个声音。“你为什么想读书,很少有女孩会想读书的,有钱人家的女孩,大部分也都不读书,都是能算数就成”。

    “我们家太穷了,我们家一共姐弟五个,都没有读过书,都是都爷奶讲故事,来认识外面的世界,一辈子没有见过书长啥样子,名字也都取得很简单,不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认识,我想读书,我想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些,我想保护她们”。

    “我倒是很乐意教你,可是我的老师很重视我的学业,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应该不会同意让我教你的,教人识字是很费心费时的一件事情,不过,倒是有一个办法,“

    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到一个威严的声音,“没有不过,我不同意”。

第十三章 峰回路转() 
武招弟和阎平都齐刷刷地往门外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黄鸿升老先生已经站在了门口,不知道他们的谈话,他听到了多少。

    “文远,年前,因为你吴老师的事,你就已经落下了大半年的功课,然后又搬了家,为师我也因为路途颠簸,很是不适,这就又耽误了不少时日,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小一年了吧。你现在本来就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年的课业,你得多久才能补得回来,为师不希望看到你再耽误下去,而且教人读书习字,你以为是件容易的事吗?这几年,为师全部的精力都在教导你这个关门弟子,都已经常感觉精神不济了,所以,这个小丫头说的事情,你不能答应,为师不许”。

    “老师,从您开始给学生启蒙到现在,也六年了,这些年,您在学生身上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学生都知道,学生,真的很感激您,尤其是去年发生那样的事情后,您对学生百般劝慰,即使学生任性,要来到这样的穷乡僻壤,您都不离不弃,在学生的心里,您是和爷爷一样的存在,是学生真正的亲人,学生今后定当更加勤勉,不枉您的栽培。”

    令武招弟震惊的是,阎平在说完这些后,还跪下了,冲黄鸿升老先生磕了三个响头,才起来。没想到他们的师生之情如此深厚。她觉得她应该已经知道答案了,她就准备告辞了,回头再另寻办法吧。

    “招弟,你也听到了,老师不许我教你,所以我也爱莫能助,不过,我这里正好缺一个收拾书房的人,搬家搬的匆忙,原来的书童,也没有带来,如果你愿意,就可以留下来帮帮忙,你的任务就是给我研研磨,归置一下文房用具,等你以后识字了,再给我归置归置书就行了,至于打扫卫生之类的,会有人来打扫的,不用你管,一个月给你一个大洋的工钱,你可愿意?”

    听到这话,武招弟高兴极了,差点喜极而泣,真是峰回路转啊,虽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但是这也很好了,她本来就识字,只是现在的字都是繁体字,她只认得,但不会写,最重要的是,她需要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世人面前表现出她识字的平台,“我愿意,我当然愿意,不给工钱我也愿意,我一定好好干,只要阎哥哥你不嫌弃我是笨就行了”。

    “文远,。。。”,黄老先生还想说点什么。

    “黄先生,俺的老哥哥,俺听下人们说,你要来找俺,可俺怎么等了半天,也没见您老人家啊,这不,就寻过来了”。

    “阎老爷,刚才本要去的,都要走到门口了,突然想到还有话要嘱咐文远,就又折了回来,真是对不住了”。

    “爷爷”。“招弟,这是我爷爷”。

    “阎爷爷,过年好,我娘让我给您和阎哥哥送年礼来了,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姑娘,嘴可真甜,俺那婆娘一辈子也没给俺个姑娘,就连孙子都是带把的,没一个不带把的,一辈子的遗憾啊,俺真希望能有一个和小丫头你一样的孙女,刚才听二子说,要让你来书房帮忙,很好,以后可得天天来啊,不然老头子我怪没意思的,二子天天和个闷葫芦似的,一天也崩不出个屁来”。

    “咳,咳,阎老爷,注意一下用词”。

    “对不住了,黄老,俺一辈子粗野惯了,拢共也不识几个大字,您多包涵,二子这孩子,真是让您费心了,不过他还小,得有个孩子样,你看这院子里连个小孩都没有,也没个玩伴,就让这小丫头来这帮忙吧,让二子也有个说话的伴,而且我看这小丫头也是个好的,不会带坏二子的。您看如何?”

    “既然老爷子您发话了,那就这样吧,但是我丑化说在前头,如果文远的课业,因为这个丫头耽搁了,您必须辞退她”

    “好嘞,都听您的,眼瞅的该吃晌午饭了,走,咱们吃饭去,天大地大,不如吃饭大,小招弟,你也一起来吧?”

    “不了,阎爷爷,我来之前刚吃过饭,我也该回家了”。

    “好,那就不留你了”说完就和黄老先生走了出去。

    “你是不是觉得老师太不近人情了?”

    “没有,没有”,看着阎平明显不信的表情,“好吧,有点”。

    “老师也是个可怜的人,老师在前清的时候,可是在国子监读过书的,后来又在京师大学堂的博士厅当过官员,可是大清朝没了,因为老师的思想太过保守了,民国的官员,没有人敢用他,就一直这么郁郁不得志,老师后来收了我做关门弟子,就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我身上了,对我比对他的亲孙子都好,还跟着我来到了这里”。阎平看着我脸上一脸的懵懂,笑了笑。“呵呵,听不懂是吧?没关系,等你读了书,识了字就懂了,不管怎样,你以后要经常来这里,你对老师,要和我对老师一样尊敬,否则,我也不能容你”。

    “阎哥哥,我知道的,我一定会尊敬黄先生的,从今以后,他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让我往西,我绝不往东”。

    “你可真贫嘴,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你就先回去吧,明天开始就来吧,每天等天亮了就来,不用在你家吃饭了,来这儿吃饭吧,我们是一天三顿饭,你在这里吃过晌午饭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下午再来,天黑前再回去,怎么样?能做到吗?”

    “可以的,阎哥哥,我明天一早就来,那我这就回去了”。走的时候,张管事把招弟家的竹框还给了她,里面还放了一筐的生猪肉。武招弟不敢要,可是根本推脱不了,只能拿着回家了。一出了阎家的门,武招弟真是太兴奋了,她真的成功了,她要赶紧回家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她飞奔了回去,都感觉不到竹框中肉的重量了。

第十四章 书童() 
”娘,娘,我回来了”,武招弟还没有进门就喊上了,可是一到院门口局愣住了,院子里,黑压压的都是人。爷爷奶奶,爹娘,大姐,二姐,三姐,就连李婶一家五口人都站在自家院子里。“怎么会这么多人,还都站在院子里,不会是在等我把”,招弟心里想。

    “愣在那干啥,这孩子,又走神了,快进来,没看见一家人都等着你呢”,何赛凤看见武招弟愣在门口不进来了,便着急的说道。

    “哦,娘,这就进来”,招弟拎着竹筐走了进来,何赛凤顺手就接了过来。一接过来,脸立刻变了,“招弟,哪来的肉?”

    “什么肉?”大家都围了过来,看完以后都露出了一份了然的表情。

    “是阎家给的,给咱家的回礼”,武招弟看到大家的表情,就已经大概地猜出了大家的想法,但是不想点破。

    “是不是阎家没同意?没关系,不同意才正常,我就说嘛,人家大户人家,怎么会教咱们这种平头百姓读书,而且咱们还没有钱给人家,走吧,大家都进屋里去吧,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何赛凤说完就推着大家进屋。

    “哎”,武招弟的爷爷深深地叹了口气,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转身就要进屋。

    “爷奶,爹、娘,阎哥哥没有答应教我读书,可是让我从明日起,给他去做书童”。武招弟看见爷爷失望的神情,赶紧大声喊了出来。

    “你说的是真的?”武招弟的爷爷激动的说道。

    “爹,您怎么这么激动啊?不就是个书童吗?还不是伺候人的事,招弟这么想,怎么伺候人啊,咱们不去了”,何赛凤对于公共如此激动很是不解,她从来没有见过书童,也不知道书童具体是做什么的,就是小时候听说书的讲过,大户人家一般都会有书童,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伺候人的,是仆人,应该和他公公从前伺候人一样吧,她觉得招弟太小了,自己还照顾不了,怎么去伺候人,才如此说道。

    “你懂什么,都先进来吧,进来再说”,老爷子很是气愤的说道。等大家都进了屋,老两口,小福贵和李叔、李婶都坐在了炕上,其他人都自己找地方站定。这时老爷子才说“你们懂什么,大户人家的少爷,一般都会有书童,那些皇亲国戚甚至都会有伴读,虽说书童也是伺候人的,可是伺候人也分个三六九等,最下等的就是洗衣,扫地的,你婆婆那会是在厨房帮厨的厨娘,还算是稍微有点地位,但是也上不得台面。老头子我是贝勒爷的随从,虽说也不是什么体面的活计,但是大家见到我都要高看一分,至于书童,则是下人里面,地位最高的,因为书童都是会识字的,等书童成年了,很多都当了管事,有的如果学问好,甚至会为主家出谋划策。所以,如果招弟成了书童,肯定是要识字的,只是不会专门教导,这样,你们听懂了吗?还敢不敢瞧不起书童?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是这样啊,爹,儿媳妇不是没有见过世面嘛,哪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是啊,叔,我们这地道的乡下人家,哪能知道这些啊,哪能和您比啊,您可是伺候过贵人的,反正不管怎么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真是要恭喜您了”,李婶也打着圆场,这老爷子,虽然不富裕,但是因为伺候过贵人,见过世面,在村里也很有地位,所以当初他们家才会要了三丫这个童养媳,哪怕全村到处是风言风语,而且三丫也是个好的。

    武招弟的姐姐们也很高兴,围着招弟问个不停,当听到招弟说,还有一个月一个大洋的工钱时,大家简直不敢相信,爷奶直呼,真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还让二丫去把二叔、三叔一家找来。李婶一家居然也没有走,大家也不好说什么。等一家人都到齐了后,家里就有些拥挤了,本来屋子就小,再加上李婶家五口人,更显拥挤了。

    “事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两件事要说。第一件就是,四丫当了书童,就要开始识字了,咱们家要出读书人了,虽然不指望家里出个秀才老爷,但是如果能写会算,以后这日子肯定是差不了,所以,我要问问你们,看谁想跟着四丫识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齐齐看向了何赛凤,何赛凤是长媳,大家都要看她的态度。何赛凤看大家都看向她,就先表态了“爹,娘,我是支持孩子们识字的,可是呢,有一条,家里没有钱给她们买书,买纸,所以如果不花钱也可以学的话,就可以学,当然除了富贵,富贵将来是要顶门户的,不过具体要不要学,也要看她们想不想学,是不是那块料。”

    “娘,我过几天就要去县城做工去了,没时间学习,不过,我在家的时候,倒是挺想学的,在县城,识字的话,赚的也多”,大丫听完她娘说话,就先说到。然后是二丫“爷奶,我不准备学了,我肯定不是那块料,每天在李大户家喂喂猪就挺好的”,“就是,就是,我也不想学,我们姑娘家,不需要识字,还是让哥哥,弟弟们学吧”三丫也赶紧说到。

    “我说,爹,咱们家不读书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这要一识字,不得花钱啊,眼瞅呢,我的两个小子都大了,和他三叔似的,学门手艺,马上就能帮家里赚钱了,识什么字啊,这十里八乡的有几个人识字,大家不照样过得好好地,不过,您要是能帮我养活这两小子,我就让他们读书。”

    “你,妇人之见”,听了二儿媳说的话,老爷子气的不行,但也无可奈何,他哪有钱再养两个小子。“三媳妇,你那两孩子呢?”

    “爹,我们家里活计多,不能天天来,不然这样,让莲花和有田隔一天来一次吧”,招弟的三婶闷闷的说道。谁也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她们家两个孩子,一个和二丫差不多大,一个和三丫差不多大,已经能帮家里干很多活了,因为三叔勤快,又有木工的手艺,揽了很多活,没想到,她们能让孩子们放下家里的活计来识字。

    “那个,我说叔,能不能也让我这三个不成器的小子也来啊?”

第十五章 祭祖() 
李婶说完这句话,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怪不得李婶刚才明知道自己家要商议家事,都没有走。

    老爷子也稍微一愣,“可以,当然可以,咱们虽说是邻居,但是处的和一家人似的,我们一家人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多亏你们家过世的老爷子多加照顾,我们家才能在这里扎下根,回头就送孩子们来吧,看看,看看人家这觉悟,三丫头,你可是找了个好婆家啊”。三丫听爷爷这么说,瞬间脸红了,大家也嘻嘻的笑了出来。

    “那四丫头,你看你什么时候教哥哥姐姐们?”老爷子问招弟。

    “爷爷,我每天早上就要去阎家,阎家让我一天三顿饭都在他家吃,晚上天黑前回来,不过中午吃过晌午饭就让我回家休息,下午才去,您就让他们中午来咱家吧”。招弟想了想回答道。

    ”都听到了吧,看着点自己来,好了,第一件事就这样吧。下面我要说第二件事,我们家自从来到李家村,都没有祭过祖,这次趁着这么大的喜事,咱们家就祭祭祖,虽然没有祠堂,但是咱们也不能忘祖,咱们得把这天大的喜事告诉祖宗“。

    招弟很早以前就听爷爷奶奶讲过他们的故事,她爷爷祖上是山西的,后来她祖爷爷因为老家饥荒,实在没有吃食了,就带着一家人辗转去了京城,她爷爷的兄弟姊妹,都在逃难的路上没了,不是饿死,就是得病死了。就剩下了才五六岁的爷爷。后来祖爷爷就进了贝勒府当仆人,然后爷爷大一点后也当了仆人,算是家仆了,就颇受重用。爷爷已经不知道他们家到底在山西的哪里,只知道自己是山西人,后来贝勒爷把他们都遣散了,他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就想到了回山西老家,但不知道具体在哪,就想着走到哪算哪,等走到李家村的时候,正好钱也快没了,就在这里落了户。因为李家村,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姓李,村里也只有李氏祠堂这一个祠堂。所以,自从来了这里十几年,都没有祭过祖,再加上,爷爷又觉得他对不起祖宗,没有让这个家兴旺起来,过年过节也就是随便点两根香,放点供品就算了,连个祖先的像都没有。

    ”你们三家,一家出五个铜板,我出两个大洋,抓紧时间去镇上买点羊肉之类的供品,和一些祭祖用的东西,咱们就在院子里摆上,大儿媳妇,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要办的漂漂亮亮,今天就要都准备好,明天一早咱们就祭拜祖先“。老爷子难得地使唤起了何赛风,自从儿子们都成了家,他基本上都不管事了。

    何赛凤痛快的回答”好嘞,爹,您就看好吧“。可是在收钱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