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重生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我了啊?二姐还以为你眼里只有大姐呢”。说完还刮了刮三丫的鼻子。

    “怎么会呢。这不是许久没见大姐了嘛,大姐,你怎么这次这么早就回来了啊?是不是年前就不走了啊?”。

    “走,回屋咱们再慢慢说”。说着拉起了三丫的手,还不忘把招弟抱了起来。

    进了屋,见过了爷爷奶奶。奶奶笑眯眯的冲着三丫招手“来,带奶奶这来,让奶奶好好看看”。三丫乖巧的走了过去“奶奶,我很好,你看我又胖了呢”。

    “胡说,哪胖了,在你李婶家,照顾好自己家啊,奶奶也是个没用的,护不住你。”露出了哀伤的表情。

    “娘,说这些干啥呀,你看三丫不是挺好的吗?她李婶把她当眼珠子一样疼呢,您就放心吧”。何赛凤走了过来,背上还是一成不变地背着她的宝贝疙瘩,手里还拿着一小块干肉。“来,三丫,吃点这个腌肉,这是你张二叔上次从县城回来带回来的,尝一尝看看好不好吃”。

    “娘,咱家什么时候有肉了啊?我们怎么不知道啊?”二丫嚷了起来。

    “让你知道干什么呀,你弟弟还小,正需要营养,你难道还和弟弟抢吃食不成?”凌厉的眼神扫了二丫一眼,二丫立刻闭嘴了。

    “娘,我不吃,我在李婶家有吃的,还是让大姐,二姐尝尝吧,尤其是招弟,身体本来就不好,给她补补”。说着就从自己娘手里把肉拿了过来,撕了三份,把最大的一份给了小妹,小的给了大姐和二姐。

第五章 新邻居() 
自从大丫回来,家里不但多了个帮手,还多了许多欢乐,妹妹们见到姐姐都很高兴,一家人是其乐融融。招弟一直缠着大丫问外面的事情,自从她来了这里都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见过真正的民国是怎样的,她极力的想汲取一些信息。就连她的爷爷奶奶都很仔细的问着,他们已经接受了大清朝没有的事实,但是想知道那些遗老们都去了哪里,他们伺候了一辈子的贝勒爷是否安好,虽然大丫知道的很有限,但是他们仍然不停的问着,希望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日子就这么快乐的过着,虽然家里每天还是吃着划嗓子的糠面,只有富贵能吃点细粮,但是四姐妹都不在乎,一家人每天乐呵乐呵的。有一天,隔壁的李婶来家里窜门了,问招弟娘“你听说了吗?李大户旁边的王家,把他两进的院子卖了,你说这王家的房子可是咱们村除了李大户家,最好的房子了,谁这么有钱啊?说买就买,而且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哪有现在搬家的人家啊,真不讲究”。

    “是吗?我还真不知道,等二丫回来,我问问她,看看她知不知道”招弟娘边说边逗着孩子,自从她生了富贵,已经不在乎这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只关心自己的小儿子,和四个闺女。

    “你看你,自从生了这小子,就啥也不管了,原来你可是咱村消息最灵通的”。

    “他李婶,这不是实在没精力了嘛,说起来还得感谢李婶你呢,要不是你把我家三丫当亲闺女一样对待,我哪有现在这日子啊”。

    “你看你,这话不就见外了,三丫也是叫我娘呢,对我又孝顺,对二蛋也是没话说,我可不得跟对亲闺女一样嘛,不说了,时候也不早了,回去得给那三个混小子做饭了”。

    “再坐会吧,咱们再说会子话”。

    “不了,那三小混球该哭爹喊娘了”说了就起身走到了门口。“对了,三丫她娘,刚才我和你说的事,你可上点心,知道了告诉我一声,咱们好看怎么相处不是?邻里邻居的”。

    “好嘞,放心吧。有信了,让招弟第一时间通知你”。

    中午等二丫回来,何赛风问了她。“是呢,娘,听说是卖给了一个闹革命的人家,爷孙俩,是为避难来了,听说很有钱,还带着私塾先生过来,年前就搬过来”。

    “这样啊,招弟,去你李婶家,把你二姐说的原原本本的告诉你李婶”。此时招弟正凑在二丫跟前认真的听着呢。

    “好的,娘”。说完就迈着小短腿跑了出去。

    到了小年那天,听到了响彻天的炮仗声。“三丫她娘,三丫她娘,听见了没?这是新邻居搬来了,走,咱们去看看”。娘带着孩子们一出门就看见李婶带着三个儿子和三丫已经在大门外等着了。大家一起穿过了那银装素裹的两亩地,来到了新邻居家,此时新房的门口已经聚集了村里大半的人口。刚放过的鞭炮像天女散花一样,装点了冬季的潇素,如同冬梅在积雪中绽放。

    “乡亲们,乡亲们,今天是我家老爷乔迁到咱们村的大喜日子,我家老爷姓阎,在家里还有一位小少爷,以后就在咱们村安家落户了,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我是管家姓张,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张管事,今天在院里给大家准备了酒席,已经来了得请进院入座,没来的,还请大家回去通知一声,赶紧来,好,大家快进来吧,马上就开席了”。一说完就炸开了锅,进院的进院,还有好多没来了,都吩咐自家的孩子跑回去告诉大人或是邻居。大丫也被派回去喊爹和李叔。

    大家都吃的特别的满足,很难得才能吃的上一桌席面,招弟也死命的吃,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都没有怎么吃过油水,浑身都没肉,也不长个,为了身体,只能拼命的吃,也不管味道如何。何赛凤边喂富贵,还偷偷地边往口袋里装肉,好多人看见何赛凤的举动也有样学样,一时间,竟有好多人停止了吃,一个劲的往口袋里装那种不带汤的肉。张管家看见了,也什么也没有说。

    等席面都干净了,大家都晃晃悠悠的占了起来,各自回家了,何赛风和武大柱带着孩子们也回家了。一回到家,何赛风就和变魔法似的,从厨房里端出一晚大枣,虽然都已经蔫了,但是也惊呆了四姐妹,她们可从来不知道家里还有大枣,天天在厨房呆着也没见过呀,真不知道她们的娘是藏在哪了。“招弟,咱家你最小,你跑一趟,去一趟阎老爷家,咱们不能光吃人家的,咱们也得回礼不是”。

第六章 初见() 
招弟端着枣出门了,走在路上还在想,这是怎样的人家呢?难道是因为革命得罪了人来这里避难?还是大人都不在了,不然怎么会只有爷孙俩呢?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家破人亡,四处逃难,比比皆是,我来到这样的乱世,该何去何从呢?不久就来到了阎家的门口,里面的人正收拾吃完席面的院子呢,显得有些杂乱。

    招弟一到门口,就被张管家发现了,他一直在不动声色的看着小女孩,刚才吃席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小女孩了,虽然吃的也很快,但很有教养,声音很小,而且很干净,不像村里的其他孩子,都吧唧嘴,还吃的满身都是油渍。此时看她手里端着一碗大枣站在门口,似是在静静地打量着这个院子和工人们。

    招弟感觉到有人在看她,发现是张管家,便走了过去。“张管家,我叫武招弟,就住在这两亩地对面,我娘让我给贵府送来一碗大枣,说恭喜贵府乔迁”。

    “这是你娘和你说的?“张管家觉得很奇怪,这样的话不像是乡下人家可以说出来的,难道也和他们老爷一样是来到这里避难的大人物?便不敢怠慢,把招弟带到了院子里招待客人的偏厅。“小姑娘,你在这里稍等一下,我去看看主家方不方便见你”说着便疾步走了。

    招弟等了一会,手已经没劲了,见还没有人来,就把碗放到了炕上的矮桌上,此时看到炕上放着一本薄薄的书,拿下来一看,居然是《新青年》。在前世,《新青年》的大名已经如雷贯耳,是陈独秀先生在1915年所创,开启了新文化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里居然看到了真的。很是兴奋,就忘乎所以的看了起来,已全然忘记了她还只是五岁的小奶娃,而且还是在别人的家里。

    过了很久很久,终于看完了这本杂志,因为是繁体字,所以看得比较吃力,但也让招弟对这个世界,对民国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保持一个动作太久,脖子都僵住了,招弟就转了转脖子,转到门口的方向时,居然看到了一个男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然而眸子里却写满了哀伤,却又透着股倔强。这时招弟才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杂志。“不好意思,请问你是阎哥哥吗?我娘让我给贵府送来一碗枣,作为回礼”说着就爬上了炕取下了放在矮桌上的枣。

    “你识字?”这个男孩问道。

    “不认识,只认得自己的名字而已”。招弟赶紧否认,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招弟就从来没有在人前显示过自己识字,怕被家人和村里的人当作妖怪。此时她想到了刚才,莫不是刚才看书被看到了。想到这里便笑呵呵的说“阎哥哥,你们家的书好好看啊,原来书是长这个样子的,招弟还从来没见过书是什么样子呢,你看,还有漂亮的画呢”。招弟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表现出单纯的神情。

    “好吧,枣我们留下了,我叫阎平,我爷爷因为这几天太过劳累,病倒了,你也见不到我爷爷了,你叫武招弟是吧?你回去替我和我爷爷向你娘表达一下感谢,如果你以后还想看漂亮的书,可以常来我家做客”。

    ”真的吗?太好了,那我以后经常来找阎哥哥玩,看漂亮的书,那我走了”。说着就向门口走去,想赶紧离开这里,今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需要回家好好想想。

    阎平盯着招弟离去的背影看了许久。今天中午本来正在书房读书,听到张管家和爷爷汇报,说有个小女孩很是奇特,小小年纪,很有教养,而且是奉大人之命,来自己家回礼,在这样的小山村实属罕见。听后勾起了自己的好奇心,便自告奋勇的说要见一见这个小姑娘。爷爷惊喜于他居然对琐事有了好奇心,从小,他就和小大人一样,没有孩童该有的喜怒哀乐,这次看孙子终于有了像孩子的地方,便欣然同意。走到门口,就看到管家嘴里的那个小姑娘居然在看书,而且看的很认真,像是真的识字一样。想到自己三岁就启蒙,在同龄人中已经算很早的了,即使这样,看《新青年》这样的书还是有些吃力,没想到这个小姑娘居然一直在看,而且很专注。自己就一直在门口等着,看她能看到什么时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真是一个很奇特的女孩,看样子才四五岁而已。

第七章 思考() 
招弟魂不守舍地回到家,也不进门,就在门槛上坐下了,一动不动,家人叫她,也没反应。何赛风说“怎么去了一趟对面,又魔怔了呢,别管她了,过一会兴许就好了呢”。大家就都各干各的,可是都会时不时地朝她这个方向望一望。路过的村里的人也开始指指点点“你看,武大柱家的四丫头,又魔怔了,真可怜,好久没有这样了,以为都好了呢,你说他家三个丫头都鬼精鬼精的,就连最小的小子都看着有股子机灵劲,怎么唯独这死丫头,时不时的就魔怔了呢?”

    所以的这些,招弟都没有感觉到,她一直沉静在自己的世界。自从来到这里,从刚开始的不能接受,到后来的慢慢融入,她只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即使知道回不去了,也没想过将来该何去何从,怎样好好地生活,只想着过一天算一天。直到今天,真的看到了《新青年》,亲眼目睹了现在的时局,才惊觉自己真正的生活在了这个动荡的年代,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正在经受战乱之苦,忍受侵略之辱。即使是自己的家,生活在这样偏远的小山村里,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战乱打破这份宁静。她想着她不可以再这么过下去了,她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家庭,给自己已经千疮百孔的国家尽一份力。但是想了很久,她都不知道该怎样作,怎么才能在这样的世道活下去,怎样改变现状,还能不被人当做妖孽。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读书,虽然她前世也算读了不少的书,但是还是太过浅薄,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写繁体字,所以得从头学起。她想到了阎家,家里肯定有很多书,还有私塾先生,自己可以想办法在那里学习。想通了这些,她立刻站了起来,跑回屋去了,等把思绪拉了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冻僵了。

    “和娘说说,去了阎家,都遇到啥事了,还去了那么长时间,回来就和丢了魂似的”,何赛凤看到招弟进来问道。

    “没事的,娘,他们把枣收下了,我还见到阎哥哥了呢,他让我向您说谢谢”。

    “阎哥哥?谁呀?他家的小少爷?”

    “是的,娘,我今天在阎哥哥家看到好漂亮好漂亮的书,我也想看书,我想识字”。

    “啥?识字,咱们村除了秀才老爷,可没一个识字的,再说你一个丫头片子识啥字啊,咱们家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让你识字?认得自己的名字,能识个数就行了,你能识得自己的名字已经是咱们村独一份了,你看你李婶家三个孩子,谁能认得自己的名字,要不是你爷奶,你哪有这种福气”。

    “娘,我知道咱家没钱,我想去阎哥哥家问问他,看看他能不能教我,我要是能识字,不是也能教弟弟嘛”。这时爷爷发话了“识字这是好事,尤其是咱家富贵,是咱家的男丁,是要振兴家业的,能读书的话,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富贵现在还小,读不了书,如果四丫学会了,以后就能教富贵了,我说,儿媳妇,你就让四丫去试试吧,死马当活马医,四丫走的时候你给带点礼,万一真能成呢?”

    “行,听您的,主要是人家刚搬来,都还不熟呢,怕是不能同意,不过招弟你想问就去问吧,反正你记住咱家没钱供你读书,你要去的时候告诉娘,娘给你准备东西”。

    “知道了,娘,大姐,二姐,如果我真的能识字,我回来教你们”。

    “不要,不要”大丫二丫齐齐摇头。二丫说“招弟,你自己学就行了,我和大姐就算了,我们可不是那块料,而且我们都这么大了,也学不会了”。

    “怎么会呢,二姐,你和大姐最棒了”。听了这话,大丫,二丫都笑了,大丫一把抱起了招弟“还是小招弟最疼姐姐了”。说完往招弟的脸上使劲的亲了一口。大家都笑了。

    接下来的几天,招弟一直也没有去阎家,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有忙不完的活,二丫都不去李大户家帮忙了,一大家人,洗衣服,大扫除,买年货,做新衣,不亦乐乎。

第八章 过年(1)() 
清浅时光,岁月静好,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已经贴好了春联,春联都是李秀才写的,每到过年,李秀才都会免费给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写一副春联,这也是村里的人都很感激李大户的原因,人家一个秀才老爷,居然能看得起他们,亲手给他们写春联,还不要钱,春联对于他们农村人来说也是笔不小的费用,而且在县城买的还远远比不上李秀才写的。在这个年代,还是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只要一个人读过书,尤其是考取过功名,哪怕没什么钱,都是受到大家的爱戴,尤其是农村人是那样的朴实,在他们的眼里,李秀才比村长有威望的多。大家拿到春联,都会拿一些家里的东西给李大户作为交换,有给窝头的,有给大枣的,有给核桃的,还有给布鞋的,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但是都代表了她们的心意。李大户也乐呵呵的收下,读书人,尤其是没有进入仕途的读书人总有些书生意气,有股子为天下人的正义,哪怕他已经老了,哪怕他已经落魄了。李秀才在之后的一些年,甚至是他的后半生都在为天下人而吃尽疾苦,这以后再谈。

    招弟家也是一派新气象,整个家里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窗户上换了新的窗纸,厨房的秸秆也剁的整整齐齐,就连最脏的炤台也擦的锃光瓦亮,整个家虽然破旧,却也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大家都在忙活,武大柱和老爷子在修整家里唯一的家具,那张木头桌子,把腿固定的更牢固一些。何赛凤和大丫、二丫在院子里是拾掇过年的吃食,何赛风把前几天买回来的一斤肉都腌好,晒干;大丫在剁饺子馅;二丫则在和玉米面蒸窝头,过年难得吃一次玉米面窝头。招弟奶奶则在家里带着小富贵玩。到了下午,招弟的二叔,二婶,三叔,三婶,还有三个堂弟,一个堂妹,都来到了她家,每当这个时候就是一家人大团圆的时候,她三婶一到就也跟着忙了起来。招弟的三婶是个朴实的农村人,长得不漂亮,也不够精明,但是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人也憨实,所以她三叔家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而且家里也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子像了他们的爹娘,也很是憨厚,和招弟她们四姐妹的感情很是不错,所以她三叔一家人很是和美,不像她二叔家,爹娘懒惰还爱占小便宜,孩子跟着也有样学样。

    天快黑的时候,大家热热闹闹地开饭了,大人们围在桌子边,小孩子们则一人端着一个碗坐在炕上,今天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顿饭菜,桌子上放了大大了一个盆,里面装满了烩菜,在山西农村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烩菜,里面有大土豆块、海带、大白菜和粉条,还有零星的肉,更多的是清的像水的菜汤,但是在汤的上面终于看到了油星子。除了大烩菜,还有一盆饺子,全素馅。还有玉米窝窝头。大家吃的都很开心,真的是太好吃了,终于可以吃到饺子了,虽然没有肉,但是也是这里能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了。

    等吃完了饭,天也黑了,何赛凤难得的点燃了煤油灯,说是守岁,但是不用像前世一样守到第二天,等一盏煤油点完了,再添一次,等再点完了,大家就睡,差不多也能到晚上十点左右了。煤油灯是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几年前,招弟家才添置了这家里唯一的一件奢侈品,不到过年过节是不会轻易点的。

    点着煤油灯,几个孩子都围着它,好奇的看着,叽叽喳喳的说着,平时他们是见不到的,招弟也很好奇,在前世,她是没有见过真正的煤油灯的,尤其是这么原始的。大人们则坐在炕上,说起了这一年的大事小情,好不热闹。

    等第二次添加的煤油都快没有了得时候,武二柱两口子和武三柱两口子跟着老两口回了他们的屋子,孩子们则留下来和招弟一家挤在大炕上,都是孩子,有在炕底的,有在炕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