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原给出的治本之策,就是彻底放弃被李自成折腾得面目全非的河南,朝廷令京畿的孙传庭、陕西的周遇吉,甚至山东的刘泽清,派出小部骑兵,抄掠李自成的后方。

    无须占领城池,最主要的是将河南流离失所,又不想当流寇的良民百姓迁徙到京畿、山西、山东、四川、浙江、甘肃、广西、云南等地进行安置。

    安置数百万流民是笔不小的开支,能依靠的只有官府,富商,还有就是各地的朱明皇室藩王、宗室。

    官府官员是拿俸禄过日子的,而且名义上的俸禄还非常微薄,和这帮官僚扯皮,肯定是没完没了,效率极低。

    至于富商,行仁义是美名,不行仁义是本分,根本没有将流民强行摊派给这些富商的理由。

    唯一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流民安置的,只能是整个朱明皇室的藩王、宗室。这些藩王,每人封王时都是封了土地的;至于宗室,每年都从朝廷领取了大量的俸禄。大明王朝的财政收入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用来供养这些宗室。土地,俸禄,在宗人府都是有案可查的。

    每一个大明藩王,宗室,根据占有土地的多寡,还有每年领取的宗室俸禄,必须定额、定量的安置流民。等平定流寇之祸后,再取消这项安置之策,将流民遣返河南。

    据方原估计,明朝有封地的藩王,至少有二百二十个,平均每五亩封地安置一个流民,也能解决至少两、三百万流民暂时的生计。

    明朝领取俸禄的宗室,在万历年间就有三十万人以上,到此时应该超过了五十万。这些宗室每一人安置流民一人,也能解决五十万流民的生计。

    这么一算下来,至少开闸放水,抽去了李自成潜在的兵源三百万。到时再数路大军合围李自成,李自成还能怎么蹦跶?甚至无须攻打,李自成的流寇大军也会不战自溃。流民有了生计,谁还会去跟着李自成造反,说不定还能将李自成捉了来邀功。

    对于那些不愿安置流民的藩王宗室,方原也提出了惩处建议,立刻剥夺当时册封的封地,藩王的封号,还有之后每年朝廷应该发放的俸禄。

    他这一招开闸放水,釜底抽薪,其实是朱明皇室一场最后的自我救赎。

    天下就是朱家的天下,连朱家人都不愿自救,还能指望事不关己的官僚集团,百姓来救?挽救大明只是崇祯、方原的事儿?

    是当福王被做福禄汤,还是做秦王、鲁王,散尽家财,反击流寇,都是这些藩王、宗室自个儿的选择。

    若朱明的藩王、宗室真的还有希望,能执行这一招釜底抽薪之策,那大明王朝或许还有救。若连朱明皇室都学着其他官僚,富商一样,事不关己,甚至阳奉阴违的哭穷,这个大明王朝不灭亡就是天理不容!

    任何一个庞大的宗室群体,都没有权力平日里坐吃百姓的血汗脂膏,消耗着国家三、四成的财富,但在国难当头,还不愿吐出一点,反哺百姓。

    方原正好借这次开闸泄水之策观望观望,这个朱明天下还有没有扶持的必要。是继续辅佐崇祯,还是割据江南,自立为王。

    他将奏折写好,托心腹亲信秦展亲自送去京城交给崇祯皇帝,崇祯若有疑问,秦展也可当面解答。

    又过了几日,方原没等来苏红玉、柳如是的消息,却等来了佛郎机大商会的布兰克。他随行还带了一个红胡子的老外,身形魁梧,着军服,一看就是个军人。

    布兰克是尼德兰人,由中间人汤若望介绍来商谈丝绸、瓷器、军舰换战舰贸易的。他向方原做了介绍,原来这个红胡子老外,是荷属东印度公司驻台湾总督普特斯曼派来的使者,名叫科恩。

    科恩冲方原行了个军礼,笔直端端的站着,“我奉普特斯曼总督前来拜见方总督。”

    方原令二人坐了,却在暗自揣测着布兰克叫来科恩的用意。宝岛台湾,现在还落在这帮尼德兰人手中,有朝一日,等平定了郑芝龙,方原也会出兵收复台湾,赶走这帮在大明领土上划地盘的老外。

    双方都是各怀心事,更是在揣测对方的底牌,场面气氛陷入难堪的沉默之中。

第161章 卖国条约() 
经过一番难堪的沉闷,还是布兰克主动的打开了僵局,嘿嘿一笑说,“听闻方总督与福建海贼郑芝龙正在交战,还大胜了两场,恭喜!恭喜啊!”

    不得不说,这个布兰克已是个完全的中国通,不仅中文说得很溜,还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着方原的面,称呼堂堂的福建总兵官郑芝龙为海贼,就是来套近乎了。

    方原瞥过边上满脸沉稳,不苟言笑的科恩一眼,与布兰克应酬着说,“布兰克,你我何须客套,有事说事吧!”

    布兰克忙说,“听说方总督想打造一支舰队歼灭郑家舰队,普特斯曼总督也想歼灭郑家的舰队,我便带着副官科恩上门来了,双方肯定会有合作的空间。”

    布兰克这就是在偷换概念,方原打造舰队可不止是歼灭郑芝龙,而是要保卫中国的海疆,若窃据宝岛台湾的普特斯曼不愿滚出台湾,那就连尼德兰鬼子也一并驱逐。

    当然,无论方原说不说,普特斯曼,还有科恩稍微有点智商也应该猜到。

    方原淡淡的说,“普特斯曼总督想怎么合作呢?”

    科恩用蹩脚的中文朗声说,“普特斯曼总督,方总督合作,我们海战歼灭郑芝龙战舰,方总督歼灭郑芝龙在福建的军港。”

    这些尼德兰人打的倒是好算盘,分明是想利用方原的军力借刀杀人,铲除对尼德兰人远东贸易威胁最大,时刻准备夺回台湾的郑芝龙。

    方原脸色波澜不惊的继续问,“事后怎么瓜分郑芝龙的战利呢?”

    科恩忙说,“台湾岛,归我;福建,归你;郑芝龙的舰队,我们瓜分;方总督,开放福建的三个通商港口。”

    方原听了是暗暗的冷笑,“按照协议,福建是我打下的,不归我难道归你尼德兰老外?瓜分郑芝龙的舰队不过是顺水人情。说到底,这些尼德兰老外是想空手套白狼,既能一举解除最大的威胁郑芝龙,更能侵占五个福建通商港口,将势力范围从广州、台湾渗透到福建境内。我方原要是答应了,才真的是冤大头。”

    方原嘴角微微上扬,冷笑一声说,“你的条件,不好;我的条件,很好。台湾,我的;郑芝龙的舰队,我的;通商港口,没有;丝绸,瓷器,香水,你的。”

    他想都不想直接就拒绝了尼德兰人想名正言顺侵占台湾,郑芝龙舰队,还有打开通商港口的企图。只答应谈论丝绸、瓷器、香水的买卖,其他的统统免谈!

    科恩一听他还想要回台湾,脸色大变,猛地起身说,“方总督,你,这是不想谈?!”

    方原耸了耸肩说,“请转告你家普特斯曼总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中国的领土,一寸土地,一个石头都不会谈!尼德兰人必须无条件的归还台湾,否则,郑芝龙不来,我也要来收复!”

    他直接祭出了中国外交的终极绝招…自古以来,不仅不给通商港口,开口就想要回台湾。

    两人直接谈崩,科恩是个军人,并不善于言辞,只能求助似的望向商人布兰克。

    布兰克忙堆上满脸的笑容,“方总督,台湾是我们尼德兰人在远东的海军基地,这个真不能谈!”

    方原沉声说,“布兰克,你们尼德兰人来远东是做生意的,不是侵占我大明领土的,是吧!”

    布兰克连连点头,“是,这个是。”

    方原又说,“你们纵然占了台湾,我却不愿与你们做生意,台湾占来又有什么用处呢?换句话说,我若愿与你们做生意,就是没有台湾,你们也一样赚得盆满钵满,是吧!”

    荷属东印度公司要做生意,广州、福建沿海有一大堆走私商人排着队要来做生意。但尼德兰人看中的是方原手中掌控的精致丝绸、瓷器,还有香水,这些玩意的来历他们还没搞明白,但却打听到其他中国商人手中根本没有这些高档玩意,所以不得不来和方原谈生意。

    布兰克赔笑说,“方总督有所不知,我们在台湾建海军基地,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尼德兰在远东的航线安全。我们还是来谈一谈共同歼灭郑芝龙舰队的事儿。”

    方原根本不会为了歼灭郑芝龙就引狼入室,更没有兴趣借助外族的兵力来达到目的,“我与郑芝龙的战争,是我大明的内战,无须尼德兰人插手。区区一个郑芝龙算什么,我建立一支舰队,是为了护卫我大明海疆平安。”

    他这话已是说得很直白,打造强大的水师舰队,既是为了打击郑芝龙,更是为了防备所有在中国沿海做买卖的外国人。

    科恩一听方原连同尼德兰也算在内,立刻面现怒容,起身说,“那就没的谈,再会!”

    布兰克也是无奈,毕竟是尼德兰人在远东的航线安全更为要紧,台湾的海军基地更是重中之重,孰轻孰重还是拧得清的。

    方原望着二人夹怒而去的背影,不紧不慢的说,“和尼德兰人谈不拢,我还可以和葡萄牙人,不列颠人谈。我想不列颠人应该很有兴趣打通与大明的贸易壁垒,区区战舰,台湾,都是可以谈的,是吧!”

    布兰克、科恩都是一愣,呆在那里再迈不动步子。

    明朝无论朝廷、官员还是普通人一般是分不清楚欧洲的葡萄牙、英国、尼德兰这些国名,都统称为佛朗机人。没想到方原身在大明,不仅能信口说出葡萄牙,不列颠国名,更可怕的是,还对欧洲各国之间的内讧了如指掌。

    大航海时代开启,葡萄牙人是第一个到大明来做生意的,曾经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垄断了与远东大明、日本两国的贸易。但后来葡萄牙人的地盘却被后来居上的尼德兰人给逐渐吞噬,甚至连军事要塞马六甲都没能保住,被尼德兰人给攻占。

    葡萄牙人自然不甘心在远东的失败,打也打不过尼德兰人,便只能想出一个法子,邀请刚刚打败海洋强国西班牙,正在强势崛起的英国人前来远东一同对付尼德兰人。

    英国人的基本盘是在印度,几年前曾独自派过一支舰队前来大明做贸易。却因没有打通与大明官方的门路,双方产生了误会,炮轰虎门后,又与大明水师在虎门打了一仗,结果赔偿了三千两银子,狼狈而回。

    若觊觎远东的英国人与位高权重,身为崇祯皇帝驸马的方原搭上了线,双方一拍即合,尼德兰人在远东垄断大明、日本贸易的好日子估计也就到头了。

    之前无论葡萄牙人,还是尼德兰人,都是忽悠大明朝廷,还有官员对欧洲各国情况一无所知,在大明与强势崛起的英国之间煽风点火,所以才遏制了英国势力第一次在远东的渗透。

    眼下的方原显然是对欧洲各国情况了如指掌,绝对忽悠不过去,若大明断绝与尼德兰商会的买卖,转而去和英国商会做生意,或者方原的上等货物只卖给英国商队,尼德兰占着十个台湾又有什么卵用?难道还敢去攻打大明沿海重镇?

    方原这一下是直接打中了尼德兰人的死穴,科恩、布兰克二人是面面相觑,还是布兰克脑子要灵活一些,拉了科恩的胳膊转身回了,将他按在椅子上坐好。

    布兰克又走到方原前,赔着笑说,“方总督,天气热了,火气都大了些,消消火。”

    方原失笑说,“尼德兰商会消火了?要与我谈了?!”

    布兰克连声说,“若将来歼灭了郑芝龙海盗,还有其他国家的舰队。只要大明能保证我们尼德兰人在远东平平安安做生意,台湾的归属也是可以谈嘛!”

    他说的倒也是实话,只要能占领马六甲,就能垄断与远东的交易。若能与大明建立深度合作、信任的关系,倒也不必非要占着台湾不可。

    方原嘿嘿一笑说,“布兰克,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凡事来与我大明做本分生意的商人,海疆安全该由我大明来护卫,而不是自个儿带着舰队就上门。这不是想做生意,而是想抢劫,明白了?”

    布兰克连声说,“是,是,至于战舰,方总督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可以造好了运来。”

    “这么大的战舰,从万里海疆运来,运费也太贵了!”

    方原笑了笑说,“谈了这么久,我也不转弯抹角了。尼德兰人想与我合作做生意,可以!要垄断经营,也可以!我只有一个条件,尼德兰要派遣鹿特丹造船厂的造船工匠前来大明进行造船技术,还有海军加农炮铸造的培训。”

    鹿特丹是全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造船厂也是最大的造船厂,科恩、布兰克见方原连这个也一清二楚,自知今次是搪塞不过去了。

    但方原摆明了要买的是造船技术,然后实行大明自产,而不是区区几艘战舰,布兰克为难的说,“买卖战舰可以,但要派遣造船工匠,这。。。。。。需要我国大议长同意。”

    方原悠悠的说,“那你们回去和大议长慢慢讨论吧!我也会同时给葡萄牙、不列颠商会发去照会,邀请他们上门来谈。这些造船技术在欧洲也不是什么大秘密,西班牙、葡萄牙、不列颠哪个不会造船?你们尼德兰人不卖,想卖的多了。”

    方原说的这话倒是实情,若不是考虑到将来收复台湾,他根本不必和尼德兰人一再纠缠,至少葡萄牙人布鲁斯就是现成的合作伙伴。

    布兰克尴尬的赔笑说,“是,是,但我们是多次交易的老朋友,我们才有合作的基础,不知方总督愿意开出什么条件呢?”

    方原和两人闲扯了这么大一堆,终于说到了正题,便开出了条件,“我要整套的造船技术,愿意出一百匹丝绸,换一个熟练的造船工匠,或是铸造加农炮工匠。”

    一匹丝绸的市价是5两银子,一百匹就是500两银子,一个熟手工匠能卖500两银子,方原这是花了重金来交换。

    布兰克奸笑着说,“熟练的造船工匠才一百匹丝绸,500两银子?是否太廉价了些?在江南买个姿色出众的女子,也要1000两银子。”

    方原一愣,1000两银子买个女子,自然指的是小苑,看来这个布兰克来之前是将他的桃色新闻打听得清清楚楚。

    方原咳嗽了一声说,“那你开个价来看看?”

    布兰克忙伸出1根手指,“1000两银子一个熟手工匠,丝绸、瓷器、香水,混搭凑足1000两。”

    一套造船生产线就算100个熟手工匠,也不过4万两银子,也不是不能接受。

    方原爽快的答应了,“好!”

    布兰克又凑近了方原,压低了声儿说,“这个价格,只有你知我知,科恩知,方总督千万对外保密。”

    方原见他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儿便一清二楚,这个价格定超过了一个熟练工匠在欧洲的市场价。商人趋利,若是不给科恩,布兰克充足的运作空间,他们哪儿来的动力来促成这笔买卖?若不抓着他们这个贪污受贿的把柄,万一他们找些生手来忽悠呢?

    大家都有得赚,才是双赢!

    方原嘿嘿一笑说,“可以!但你们不能拿劣质生手的工匠来充数,否则,我会将这个交易的价格直接报给台湾的普特斯曼总督,嘿!”

    布兰克忙说,“以我和方总督的交情,忽悠谁也不敢忽悠方总督啊!成交!”

    方原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暗暗好笑,两人本是来要方原签订卖国条约的,却被方原半威胁,半利诱的签订了卖国条约,出卖了整条欧洲战船的生产技术线。

第162章 冲冠一怒() 
与科恩、布兰克谈妥交易七日后,前去福建担任和谈使者的苏红玉终于回了苏州城。

    方原带着秦展,还有一百个锦衣卫,在城门外的十里亭迎接了和谈使团,但在归来的和谈使团里却没见到柳如是的影子。

    苏红玉下了马,冲方原行过军礼。

    方原与她一起进了十里亭,苏红玉开始汇报此次的和谈情况,“老大,我此番前去,申明了我军的和谈要求,郑芝龙也提出了和谈的三个条件。其一,就是我方必须断绝与所有佛朗机商会的来往,但凡从苏州府、松江府卖往海外的货物,必须由郑家接手。”

    郑家靠的就是垄断海洋贸易发财的海商集团,提出这个要求也是在方原的预料之中。但方原的目标就是收回大明对外贸易的税权,利润,根本就不会容忍郑家这种海商走私集团的存在。

    郑家的第一个条件,是百分百的谈不拢。

    方原又问,“其二呢?”

    苏红玉又说,“我方需释放扣押的钱谦益族人,令钱氏族人去福建避难。钱谦益在苏州府的土地,我方需折价收回,或是按市价买卖后,运回福建。”

    郑家的这个条件算是退了一步,之前是要保整个东林党,如今改成只保钱谦益一族人。

    但,若钱谦益这个口子一开,就和同意国内贪官可以合法变卖国内资产,再移民国外一样。估计有不少东林党文人,还有被打压的富商会开始变卖资产,逃去福建经商。

    钱谦益、郑芝龙打的真是好算盘,这分明是准备给方原治下的贪官、靠不法手段获利的富商开启一条转移贪污、非法所得的绿色通道。

    郑家的第二个条件,方原也绝不可能答应,又问,“其三呢?”

    苏红玉又说,“其三就是浙江作为双方的缓冲区,郑家势力不进入浙江,我方势力也不能进入浙江。”

    方原是暗暗冷笑,郑家势力不敢进入浙江,那是战场实力的体现,却要求方原也不能进入浙江,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事儿?

    听了苏红玉汇报的三个条件,方原几可认定,郑家根本就是在狮子大开口,秉承了东林党人一贯的嘴炮原则,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想通过嘴炮来得到,做他娘的千秋大梦去吧!

    苏红玉见他没有半点反应,又说,“这些条件我做不了主,郑家等着老大的回话。”

    方原面不动容,淡淡的说,“看来郑家挨打还是没挨够啊!苏妹子,下次你也不必去了,派个军事基地的杂役去给郑家回话吧!”

    他这话一出口,苏红玉已是心领神会,这次与郑家的谈判算是立刻谈崩了。

    方原又问,“施琅的事儿呢?”

    苏红玉低声说,“老大果然神机妙算,施琅的信一到福建,我再从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