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军官,就有什么样的士兵。

    赵连升冷笑着发起了攻击的命令,鬼子只剩下了个位数,战斗毫无悬念,说不定会打出个零伤亡。

    这个家伙自从杨天风从黄泛区杀出,便在黄口镇一役中主动投效,表现得十分坚定,也逐渐为杨天风所信重,在特战队中已经是小队长。要知道,特战队屡次扩充、训练严格,到现在已经是杨天风最倚重的一把匕首,且只有四个小队。

    杨天风不仅编出特种作战的手册,经常指点一下特战队的训练和作战,更把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军官们。

    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尽量置身实地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假想成敌人,在制定计划时多问几个如果。比如:如果我是鬼子,面对强有力的阻击,会怎么做?如果我是敌人,在公路上遭到突然袭击会如何反应?

    而这种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为大多数军官所认同和使用,比如开枪诱敌踩地雷,穿上日本皮狐假虎威吓唬伪军

    赵连升的这种埋雷办法也不是第一回用了,在夏邑县进行游击渗透时,他便故意把雷埋在路边,然后袭击大路上的敌人,让敌人乱蹦乱跑的寻找隐蔽,然后自己去踩雷。这一回,鬼子又在他手里吃了大亏。

    短暂的战斗很快结束,鬼子的伤兵也都变成了尸体。在战场上,三纵没有优待俘虏这一说。除了举手投降的伪军以外,鬼子那是绝不放过。

    “马上到第二个伏击点。”赵连升看了一眼仓永的尸体,哼了一声,接过少佐肩章和指挥刀,留下少量人马打扫战场,率领部队迅速离开。

    喊杀声越来越近了!

    在渐渐发白的曙色中,借着爆炸的闪光,敌人的身影若隐若现,正在不断逼近。早晨四点,包括藤泽在内的残存的几十名日本鬼子,已经被压缩在镇外一个洼地内,只能苟延残喘、垂死挣扎了。

    伪军军早已崩溃,在放弃抵抗的同时,还没忘了反戈一击,把混在队伍里的日本顾问解决掉。

    一身尘灰、头上包扎着绷带的藤泽,默默的看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敌人发呆,命运已经决定,他的掩护给长官提供了逃离的机会,但却被敌人切断了退路。

    在威严的长官面前,日本伤兵躲在地上,咬着牙忍着痛,握着手榴弹等待着自己最后的时刻。能战斗的士兵整理着装备,准备迎接敌人最后的冲击。

    “我们低估了敌人。”藤泽突然语调低沉的说道:“诸君,就让我们用血肉为天皇陛下效忠,为后来的征伐者提供经验教训吧”

    轰,轰,轰爆炸声接连传来,三纵并没有急于用步兵发动进攻,而是用迫击炮轰击没有完备工事依托的鬼子。

    卑鄙!藤泽看着士兵不断地在炮火下伤亡,咬紧了牙关。他似乎忘了日军是如何倚仗炮火之威,攻击抗日武装,甚至和平居民的。

    终于,他耐不住这种坐等灭亡的方式,抽出指挥刀,向前一指,高声喝道:“武士们,为天皇陛下效忠的时刻到了,抖起武士道精神,随我杀出一条血路来。”说罢,带头向前面冲去。

    枪炮声沉寂下来,伪军俘虏被押解着向一片空地上集中,日本鬼子和伪军的尸体被扒得干净,扔进熊熊燃烧的火堆,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烤肉的混合味道。

    “打扫战场、看管俘虏由四支队负责,马上整顿人马,一部去龙王庙听参谋长指挥,其他部队随我向鹿邑进发,攻打县城。”

    “给参谋长发电报,我部已全歼敌军。”

    “发电报给赵连升,让他们配合行动。”杨天风一个命令接一个命令的分派下去,趁热打铁,让敌人来不及调整部署,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虽然作战部队损失不小,也相当疲惫,但现在耽误的时间,以后就要用更多的鲜血来弥补。况且,鹿邑守敌不过一个连的伪军,只要几百人的部队就能轻取而下。

    这个时候,杨天风可是很感谢军统的支持和帮助,2。5瓦小电台使三纵如虎添翼,指挥上如臂使指,迅速无比。(。)

第一百四十一章 无题() 
军统刚成立时,并没有专门用于谍报的小型收发报机,都是军用的,最小的就是五瓦手摇发电机式的,体积很大,另外还有十五瓦充电发电机式的,更是庞然大物了,根本无法用于秘密工作。于是,无线电专家魏大铭与康宝煌开始进行技术革新,研制一种小型的收发报机。

    这个技术革新很快就一举成功,研制出来的,就是后来广泛运用于军统秘密工作中的2。5瓦小型电台。小到什么程度呢,据记载,除了电池、听筒和电键以外,只有“两只饼干桶”那么大。

    这个比喻有些不论不类,饼干桶可大可小,谁知道是多大?但按照沈醉回忆录中所述,上海沦陷前,他可以把发报机藏在婴儿身下,通过日本人的岗哨,那应该是不会太大的。

    这个技术革新,一举奠定了特务处、乃至后来军统无线通讯的基础。因为军统干的是谍报工作,如果没有适合敌后使用的小型无线电台,其一切工作都等于零。

    此后不久,老蒋就批准了戴笠的报告,准许他建立一个无线电工厂,费用嘛,自然不用特务处掏钱了。

    无线电工厂建立起来以后,不仅制作袖珍发报机,康宝煌又想出了一个新招——他把民用的普通收音机改装为发报机,便于通过敌人的盘查。要使用的时候,只需要买几个随便哪儿都有的普通配件,一装上,马上就成了一台特工用的收发报机。

    随着各地派出机构的增加,大家都配发了2。5瓦袖珍机,新的问题又来了。大家的信号都很微弱,这就要求总台必须强大异常,否则根本无法与外地保持通讯联络。

    魏大铭开始着手建立南京总台,一下增加了七、八台收发报机,电力达到一二百瓦,每台机器之间相连,可以在总台远程控制发报机,通话距离达到一、两千公里。

    后来,随着军统的不断扩大,仅沦陷区的秘密电台就达到三百多座,一个总台不敷使用,又建立了第二总台,到一九四四年,又建立了第三总台。全盛时期,几百名话务人员八小时一班,每天二十四小时工作,总台的电灯从来没有熄灭的时候。

    杨天风自己当然也能组装电台,可既然有现成的,他还是习惯于伸手要,因为他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外人或许不清楚,身边人却知道杨天风基本上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而那些这个攻略,那个战法,大多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杨天风的笔下汩汩流出

    。然后又印刷成册,逐渐扩散开来,使很多经验和教训不必再用鲜血和生命去换取。

    月亮在空中已经走完了它的旅程,正向山边隐没,在慢慢发白的苍穹里,群星消失了。

    如果从高空鸟瞰,可以看见黄色行军队伍象丑陋的毒蛇,蜿蜒着在大路上向前行进。日本鬼子穿着黄军服,戴着微微隆起的令人恶心的黄军帽,背着赤红色的牛皮背包,扛着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机枪,咔嚓咔嚓地急进。

    汽车,已经被木谷下令弃用。四脚钉、地雷,在夜里实在是防不胜防。而龙王庙的形势危急,急援啊,夹击敌人啊,他可是不敢耽搁。但前面一小股敌人却实在是讨厌,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打又打不到,追又追不上。

    其实,骚扰部队并没有埋几颗地雷,只是略微迟滞,为梁末青的分兵伏击争取时间。而对于敌人,哪怕是踩响了一颗地雷,也会疑神疑鬼,提高警惕。

    好长时间没有遭到骚扰袭击了,木谷感到有些困惑,也有些庆幸。召来伪军向导询问一番,木谷知道距龙王庙已经不足十里。这样,他自以为找到了答案。一定是敌人或是在组织兵力阻击,或是在集中全力攻打龙王庙,或是畏于皇军的强大,正在撤退转移。

    无论是哪种可能,木谷认为只有加快速度一个办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却不知道,长官仓永嘉一所率的主力已经覆灭,而炮火急袭没炸死仓永,却炸坏了电台,使得木谷并没有接到主力的警示电报。

    为了稳妥起见,木谷命令报务员开机,与龙王庙取得联系后,下达了加速前进的命令。鬼子变成两列纵队,沿着公路加快了脚步。

    一团如山的红云,向着苏醒的大地上投射出血红的光芒。

    阳光照在龙王庙正殿的琉璃瓦顶上,反射出眩目的光芒,灼热和沉闷的气氛紧紧裹缠着这个跟外界隔绝的孤洲。在阵阵的敌前喊话声中,夹杂着稀疏的冷枪,阵地上隐现着跃动的身影,远处传来斧凿声,那好象是敌人在赶做渡河器材。

    郭振如从正殿里走出来,走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垣墙边站了片刻,默默的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据守在沿河工事里的士兵,象一条条半枯的蚯蚓,毫无生气的蜷缩在那里。从廊房里传来伤兵们阵阵的呻吟和恶毒的诅咒,夹杂着隐隐的啜泣声。

    没有足够的燃料,有米也做不了饭,没有足够的医药,有伤也得挺着。没有援兵,一切生机全都丧失,剩下的只是沉重的悲叹,垂死的叹息和绝望的挣扎

    郭振如沉重地叹了口气,转身向西偏殿走去。几个军官正围着神台推牌九,见郭振如进来,都惶恐地垂手立正。他知道,在这穷途末路的关头耍这玩艺,自然不是为了寻求什么乐趣,而是悲观绝望心理的反应。倘若在平时,他是定要严厉斥责的,但现在,他苦笑着摆了摆手,军官们悄然溜了出去。

    郭振如背靠神台坐下来,微颤的双手抱住了脑袋,在这生死关头,他不能不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了。

    如果坐等敌人打进来,要么被当场打死,要么被俘虏。负隅顽抗,等待援军,他曾经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他却感到是越来越渺茫,甚至是到了破灭的边缘。(。)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心各异;陌生的战斗() 
自己还有三百来人的部队,日本人肯为他们赶来相救吗,还有敌人,肯定会全力阻击,即便日本人拼死赶到这里,说不定战斗已经结束了。

    郭振如抬起头,怯恐的望了望四周,对着他的只有断腿折臂的狰狞鬼卒,他再竖起耳朵细听,殿外是一片凝重的沉寂。他清晰的感觉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正在这寂静的后面迅速积聚,这凝重的寂静就是埋葬他这支孤军的前奏。

    “长官,长官。”一个参谋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郭振如转过身,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询问般的瞅着参谋。

    “长官,木谷太君发来电报,他率领部队正在回援的路上,命令我们坚守此地,待援军赶到,内外夹攻,击破二路军。”参谋的话中带着希望和期盼。

    “终于有援兵了,离我们这里还有多远。”郭振如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迫不及待的问道。

    “不到十华里。”

    “好,马上通报全军,这个消息将振奋起我军的士气。还有,命令部队作好准备,准备与援军夹击敌人。”郭振如一挥手,兴奋的在地上来回踱了两圈。

    张三友背靠着坐在西廊房前面的一棵柏树下,脑子又昏又胀,象是倒进了一盆浆糊,纷纷攘攘的理不出个头绪,痴瞪着两眼发呆。

    一个钟头前,郭振如把他叫去,吩咐他从现在部队中挑选出一百个精壮士兵,组成一支警卫部队,由他担任队长。还对他说了不少勉励的话,许下了一堆升官进爵的心愿。

    在眼前这个时候,他对郭振如的这种宠信和重用,说不上是喜是愁,是惊是喜,只是木然的答应下来。他带着心腹姚守祖到部队里挑选了士兵,编成了班排,指定了头目,让他们休息待命,又打发姚守祖巡视情况,便自己一个人来到这片荫凉下。

    这真是一场糊涂仗,糊里糊涂的遭到了猛烈的进攻,又糊里糊涂的被赶到这个鬼地方,虽然敌人进攻不易,可对己方来说,却也是一块绝地。事情来得如此突然,变化得如此之快,让他连仔细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收拢、阻击都没有效果,敌人就象一群饿极了的老虎,打得他只能糊里糊涂的跟着跑。就象一只舵毁桨丢的小船,被卷在激流旋涡里打着转转。眼前被困在这个孤洲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只好伸着脖子等死了。

    到了这步田地,郭振如还要组织什么警卫队,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想不到会落了这么个结局,他越想越是觉得心灰意懒。

    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打断了张三友的思路,姚守祖从外面赶了回来。

    张三友从姚守祖灰白的脸色上觉察到情势不妙,慌忙站起来急促的问道:“外面情势怎么样?”

    姚守祖向西廊房努了努嘴,张三友会意的跟着姚守祖走到廊房尽头垣壁的墙角。

    姚守祖惊怯的眨着斜愣眼,压低声音说道:“大哥,事情不妙啊!外面叮叮当当的,敌人正在赶做过河器材,弟兄怨声载道,说是在这个地方是自寻死路。到现在还不见援兵的影子,看来是不能指望日本人。呆在这里没吃没喝,扎起脖子等死”

    “等等,怎么会连水都喝不上?”张三友愣住了,守着一条河,竟连水都喝不上,岂不是怪事。

    张三友瞪大眼睛听着,大热的天也忍不住脊背上透出阵阵凉气,他越来越清楚的感觉到形势的严重程度。

    姚守礼扯起一副哭丧脸,焦急的问道:“眼下是人心涣散,马不由缰,您看这个七拗八翘的势头,敌人要发起总攻,还能支撑得住?大哥,您得拿个主意呀!”

    “别人都想不出办法,我能拿出什么主意?”张三友气愤的说道:“坐着等死呗,多活一时算一时。”

    “咱爷们闯荡江湖,吃兵饭,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垫背。”姚守礼紧跟上来说道。

    “怪只怪咱们看错了行势,找错了庙门。”张三友朝地下一蹲,没好气的说道。

    姚守礼看出了张三友的懊恼,也就势蹲下来,半是安慰半是挑动的说道:“大哥,您不必着急。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闯荡江湖总得冒点风险,免不了有个三长两短。只要有实权”

    “屁个实权!”一句话挑起了张三友的怒火,双眼充血,嘶哑的说道:“咱那几百人枪,已经折去了大半,只剩下了百十条腿,实指望通过郭振如抱上日本人的粗腿,怎么也吃香喝辣,可,可现在”

    “大哥,您别净说丧气话。”姚守礼眨了眨眼睛,说道:“眼下这数百人枪”

    “那是郭振如的警卫队。”张三友冷笑一声,打断了姚守礼的话,愤愤的说道:“到了这步田地,还成立什么警卫队,让老子当队长,这是要我给他卖命啊,老子没这个瘾头。”

    姚守礼做了个要张三友冷静的手势,向前凑了凑,一副知己的样子,“大哥,咱是一个山头出来的,我是一心向着大哥,到了这个生死关头,我有几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张三友从姚守礼的眼神里看出点什么,也装出很知心的样子说道:“咱俩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有什么话尽管说。”

    姚守礼用眼角瞥了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郭振如是靠不住了,咱不能等着给他垫背,他不是让咱你们给他卖命吗,咱就将计就计,给他来个猪八戒耍把戏——倒打一耙。”

    “倒打一耙。”张三友一时没弄明白姚守礼的意思,茫然反问道。

    “嗯,倒打一耙。”姚守礼的话里充满了刻骨的恶毒,“现在最要紧的是抓住这支警卫队,把他们拉到咱这边来。去要求郭振如再加强一下警卫队的装备,调换好枪,多备子弹,再增加两挺机关枪和一批短枪。在眼前这个时候,郭振如应该是会答应的。咱们趁着人心不稳,串连一下,把弟兄们都捏在一块。是突围,还是这可都是本钱哪!”

    张三友警觉的扫视着四周,慢慢站起身低声说道:“眼下局势很紧,谁也不相信谁,你防着我一手,我瞅你脚后跟。在一个地方蹲久了,会引起别人疑心,咱挪个地方好好核计核计。”

    战斗打响了,就在前楼村东面的大路上,距离龙王庙不过六里之遥。

    但敌人首先遭到的打击却不是迎面飞来的子弹,甚至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轰!”公路上腾起了一股黑烟,然后是次第的延伸爆炸,一组连环雷在鬼子的行军队列中炸响。在爆炸的烟雾和火光中,几颗黑色的东西从地面弹起,在二米左右的空中轰然爆炸,迸射出无数弹片,横扫着四周几十米内的一切。

    而连环雷中不仅仅有跳雷,还有另外的花样儿。几十颗手榴弹被崩飞到空中,左一颗,右一颗地落地爆炸开来,金属碎片在空中飞舞,射向猝不及防的鬼子兵。

    木谷狼狈地趴在地上,一块弹片击飞了他的帽子,在他的头上划了一道沟,血流了下来,进了他的眼睛,瞅什么都象戴着红色的眼镜。

    跳雷,再加上手榴弹四下乱飞,甚至凌空爆炸,给鬼子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爆炸好不容易结束了,听到耳中的便是不断的惨叫和哀嚎。

    爆炸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在火光和硝烟的遮蔽下,几十米外一个身影从路旁的掩蔽处跳出来,飞快地奔跑。地形地势非常熟悉,曲折跳越的动作也矫健灵活,很快便消失在杂草、树丛和坑洼之间。

    有日本老兵曾描写,在山东被八路军埋设的地雷一次炸死炸伤九名战友。而靠地雷取得如此战果是因为八路的地雷并非踏发,而是拉发。八路军实行这种地雷战时,会选出特别勇敢和矫健的战士一名,在距离地雷几十米,甚至仅仅十几米远的地方控制拉火装置。

    这个勇敢的战士会监视日军的行进。只有当地雷可以造成最好的杀伤效果时,才会拉火于是,日军经常在遭到地雷袭击后,看到拉火的八路军战士从隐蔽的位置一跃而起,飞快地奔跑脱离。

    拉火手的危险是不言而喻的,但参谋长梁末青挑选出的这名勇敢的士兵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不仅隐蔽得很好,躲过了走在前面的日军尖兵的眼睛,并适时地用电引爆成功发火,给行进中的日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还逃脱了。

    卫生兵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