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青圃脸涨红了,杨天风的话击中了他的痛处,他确实没和鬼子厮杀过,甚至连面儿都只是远远地寥寥见过几次。

    眼见两人话不投机,一个涨红了脸,一个冷面相对,似乎马上就要爆发冲突。

    “青圃,杨队长经过恶战才夺城成功,是有实战经验的。”姚宗发冲着宋青圃沉下了脸,“你要虚心请教,不可妄自尊大。”

    姚宗发想用县长加姐夫的身份制止宋青圃的无理取闹,却没想到适得其反,宋青圃心中火气更大,瞪着杨天风,一拱手,“杨队长,我是不懂其中的奥妙,还请你多多指教。”

    “不敢。”杨天风淡淡地说道:“改天有机会再切蹉吧!”

    “改日不如撞日,就现在吧!”

    宋青圃脱下衣服,活动着手脚,斜睨着对手。显然他把杨天风的话当成了心虚怯弱,越发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杨天风栽个大跟斗,丢个大脸。

第八十一章 吃瘪() 
肖四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向前走了两步,却被杨天风伸手给拦住了。

    小样儿,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杨天风似笑非笑地一招手,说道:“给宋局长拿训练服来,我手重,可别弄伤了他。”

    两个人算是卯上了,谁也不好再劝,只好看着两人走到场中,部队的训练也暂停了下来。士兵们可不管那个,有热闹可看,多有意思,围着操场坐了一大圈。

    杨天风活动了下胳膊和腿脚,这几天明显长劲了,正好拿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练练手,活动活动筋骨。

    接过沾了白灰的木枪,宋青圃摆好架势,虎视眈眈;杨天风也不甘示弱,刷地一下将预备用枪的动作摆得无懈可击。

    这也是有名堂的,“哗”的一下把枪送出,一次就做好准备动作,并且怒目相对,就会使敌人不寒而栗。而且能防守严密、利于进攻,并从精神上给敌人以威胁。

    宋青圃紧盯着杨天风,虽然不服气,可刚才杨天风干净利索的动作,对他还是有些影响,他谨慎了不少。

    杨天风嘴角上翘,象是冷笑,又象是不屑。他突然启动,右脚迅速向左脚跟移动,在右脚着地的同时,迅速勇猛地向宋青圃刺去。

    这是普通的垫步刺,但杨天风使出来却又狠又快,由于没有引枪动作,更加让人防不胜防。所谓的引枪就是把枪后拉一下再刺,这样做就等于告诉敌人,我要刺你了,对方有了准备,当然你就不容易刺到了。

    宋青圃没想到杨天风说打就打,势如雷霆,他与杨天风的距离还不到拚刺的合适长度,但杨天风一个大垫步之后,枪就已经到了胸前。来不及多想,宋青圃慌乱中用枪反拔,同时想向后退一步,拉开点距离,再进行反击。

    哎哟,宋青圃试图将杨天风的兵器荡开,没料到仓促间没用上多少力气。而杨天风的木枪就好象铁铸的一样根本就没拨动,没来及做出别的反应,木枪已经重重刺在了他的胸口上。虽然穿了防刺衣,但被木棒顶中后依然很痛,宋青圃后退两步后痛得当场跪在地上。

    哎,宋淑华见弟弟吃亏,心疼得轻叫了一声,便要上前。姚宗发伸手拉住了她,冷冷地低声说道:“不知天高地厚,让他吃点苦头。伤在自己人手里,总比伤在敌人手里强。”

    “不好意思,手重了,痛不痛?”杨天风收枪而立,淡淡地问道。

    宋青圃慢慢的坐到地上,心头就像被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观战的战士们偏偏在此时乱哄哄的喊道:“好!”“厉害!”“队长就是队长!”

    “刚才我没准备好,不算。”宋青圃咬咬牙,一骨碌爬起来,抓枪在手,喘着气,再次瞪向杨天风。

    刷,杨天风也不废话,又摆出了预备姿势。不服,就打到你服,毛都没长齐,更没有实战演练,你还嫩着呢!

    这次宋青圃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全神贯注,将门户守得严密。

    杨天风依然主动进攻,一个骗左刺右,差点成功;再来一个骗右刺下,宋青圃象猴子似的勉强蹦开了。呵呵,臭小子,光躲是没用的。杨天风使出了击打刺,这种刺法是在敌人防守严密时,所采用的强攻伤敌手段。

    一个多月的疯狂锻炼,再加上杨天风年轻,有很好的营养底子,他的进步速度是令人惊讶的。

    一个左打刺,杨天风将枪从对手枪下方绕至对手枪左方,以两手的合力向左上猛击宋青圃的枪,然后迅速转枪刺下。

    嗯,宋青圃闷哼一声,大腿上被重重捅了一下,痛得摇摇欲坠,站立不稳。

    杨天风没有趁胜追击,而是将木枪抛给旁边的士兵,走上前两步,扶住了宋青圃,貌似关切地问道:“失措,失措,宋局长觉得怎么样,不要紧吧?”

    “没事,没事。”宋青圃腿上很疼,心里更难受,但心里还有点明白,输阵不输人,要是暴跳如雷,恶语相向,那可更让人瞧不起了。

    “继续训练。”杨天风回头喊了一声,扶着宋青圃走出了场外。

    宋淑华第一个迎上来,满脸的关切和心疼。

    宋青圃赶忙挤出一丝笑安慰老姐道:“姐,我没事,一点事也没有。”说着推开杨天风,忍痛在地上走了两步。

    “你呀,真是——”宋淑华欲言又止,转头对杨天风笑道:“多谢杨队长手下留情。我这个兄弟呀,年轻不懂事,你可别见怪。”

    “哪能呢!”杨天风很宽容地笑道:“年轻人嘛,知道不服气,那才有进步。我很喜欢宋兄弟这样的脾气,不象我手下那些兵,一个个见了我象老鼠见了猫,死活不敢和我对练。”

    赵雨柔瞅瞅杨天风,又看看宋青圃,想笑又忍住了。你比人家大几岁呀,老气横秋地教训别人。

    “强将手下无弱兵,杨队长身手高强,带出来的兵也必然不会差。”姚宗发笑着说道:“这下我们可放心了,鬼子再来,就让杨队长打他们个落花流水。”

    “保境安民,这是军人的责任。”杨天风很得体地回答道。

    “好,好啊!”姚宗发又勉励了几句,才率领着众多官员告辞而去。

    意外的插曲并未打乱杨天风的计划,他留在军营里继续训练着士兵。刺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由血性、胆量和勇气所汇集而成的一种精神。不敢与敌人刺刀见红的部队,怎么能压制住鬼子疯狂的“武士道”。

    除了吃饭睡觉,新兵们练得最多的就是战术动作和刺杀。只有经过认真反复练习,面对敌人才可能下意识地完成出枪、突刺,防刺等一系列的动作。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白刃战中,战士往往不可能对自己的战术动作作过多的考虑,在他们头脑中闪过的只是如何尽快将对方干掉和自己如何生存下来。

    又是一天,杨天风看看西斜的太阳,脱下训练服,换上了军装,带着几个随从离开了军营。

第八十二章 惊马() 
洪水开始缓慢消退,杨天风要尽快处理好所有事情,带着部队坐船离开。他很难想象洪水完全下去后,在遍地泥沼中跋涉是如何艰难的事情。

    杨天风策马走在街道上,心思转动。日军大举南下,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和最出名的战役——武汉会战已经展开。

    武汉会战中,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四个半月,不但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没有使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武汉会战以后,随着战线的延长,日军深感兵力益发不足,无力再组织象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

    从而导致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

    换而言之,武汉会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正是敌后战场鬼子最虚弱的时候,等到武汉会战结束,日军大量抽调兵力,巩固后方,那时候的形势便不容乐观了。

    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半,杨天风深感时间的紧迫。如何利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尽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夺取一块攻防皆宜的宝地,为以后的发展铺好道路,一直是他苦苦思索的事情。

    顺涡河而下,到豫皖交界的地方打探情况的人还没有回来,新兵的训练也还需要些时间,准备尚未完全,杨天风光心急,也没有别的办法。

    就在杨天风缓缓前行,思绪翻转之际,随着一声尖厉的狂叫,从旁边的小巷子里突然蹿出个人来,一下子惊了他骑的马。这匹马一声暴叫,扬起了前蹄,高高立起。

    事起仓猝,杨天风骑术一般,又毫无防备,竟被甩了下来。亏了他在空中勉强做了个自救的动作,落地后的翻滚多少减缓了些力道。即便如此,也摔得很痛。这马疯了似的奋起四蹄,在街道上横冲直撞,眼见着就要伤人。

    “快拦马,我,我没事。”杨天风忍痛招呼肖四等人赶紧去追惊马。

    那马翻蹄亮掌,已经跑出了几十米,街上一片混乱。此时,一个汉子突然飞步上前,从侧面追上了惊马,冷不防一把抓住了马笼头。马怒了,一个竖立,想甩掉那汉子。那汉子身子极灵活,趁势跃起,猛力向下拉几番较量,马抵挡不住,无可奈何地乖乖站住了,鼻子里还呼呼地喷着粗气。

    灰头土脸地被手下扶起来,杨天风疼得直吸凉气,抬眼上下打量着制服惊马并牵过来的汉子。中等身材,长得很粗壮,圆方形的脸盘,额头很大,黑黑的眉毛,眼神有些阴沉,嗯,杨天风的感觉就是这样。

    “长官,您没事吧?”汉子松开了马笼头,看都没看手上深深的勒痕血印,而是向杨天风露出了笑容。

    “谢谢你,干得漂亮,不是本地人吧?叫什么名字?”杨天风觉得一个穿着普通的百姓,能够这么从容,那这人就不太简单。

    “我叫马玉名,家在开封,是个小商人。”汉子陪着笑说道:“卖完货却被洪水困在城里了。”

    哦,杨天风淡淡地笑着,心中有疑问,正想着继续盘问,后面又跑过来一个人。

    “少,少爷,您没事吧,摔坏了没有?”韩萍儿呼呼带喘,脸蛋红晕,额头上沁满了汗珠,连鞋子都跑丢了一只,望着杨天风急切地问道。

    虽然衣裤被蹭破了几处,身上也很痛,杨天风还是咧嘴一笑,安慰道:“没事,一点也没事。”

    这时,两个护卫将肇事者挟着押了过来。杨天风暗叫倒霉,一个疯子,能把她怎么样呢?

    桂英左右挣动着,露出白森森的牙齿,喉咙里不时发出低沉的怪声,象是要择人而噬。再加上她蓬乱的头发,肮脏的脸,破烂的散发着异味的衣服,更让人感到恐怖。

    “你又去给她治病了?”杨天风皱了皱眉,问着韩萍儿。

    韩萍儿低下了头,象个做错事的孩子,喃喃解释道:“本来已经好多了,我看绑着挺可怜的,就松了些,没想到她”

    “我不是给你派了两个人跟着吗?”杨天风疑惑地问道:“他们呢,难道连个女人都制不住?”

    “我自己出来的,没让他们跟着。”韩萍儿的声音象个蚊子。

    杨天风轻轻拍了拍韩萍儿的肩膀,半斥半慰道:“以后要注意,幸好只是惊了我的马,要是伤了你可怎么办?鞋子呢,脚没扎着吧?”

    “没,没扎着。”韩萍儿羞涩得蹭了蹭脚,感激地看了杨天风一眼,“她家里只有一个老妈妈和一个小弟弟,拦不住她,我只好追出来,还有附近的几个街坊。”

    唉,杨天风叹了口气,摆摆手,吩咐护卫跟着旁边几个追过来的街坊将桂英送回家去,回头看着马玉名。

    “长官,如果没事,我就先走了。”马玉名将马缰绳交给肖四,恭谨地说道:“不知长官今晚可有时间,我想登门拜访,有要事相告。”

    既然你要来,我就等着你。杨天风打消了继续盘问的念头,再说城里是自己的天下,也不用担心他跑了,便含笑点头,说了两句话便看着马玉名离开。

    “你干什么去?”杨天风回过头,奇怪地问韩萍儿。

    “我去找鞋子。”韩萍儿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天都黑了,上哪找啊?”杨天风有些好笑地说道:“先回去再说吧,肖四,叫人让出匹马给韩姑娘骑。”

    马牵到了跟前,韩萍儿站在那里,有些无措的时候,杨天风已经伸手托住她的腰肢,一用力,将她举了起来,韩萍儿发出轻轻的惊呼,已经侧身坐到马背上。

第八十三章 猜想,波亚战术() 
呼,杨天风长出一口气,站起来看看,屋内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他稍微活动了一下,萍儿的手艺不是盖的,虽然从她爹学来的有些治病技艺着实有点吓人,可这伤药不错,按摩的手法也很好,他已经感觉不是很痛了。

    在屋里呆了一会儿,杨天风已经调整好了心情,换上了衣服。这时,肖四才连跑带颠地带药回来了,诉说着自己的辛苦,以及这药在城里是如何出名,如何灵验,并要马上给杨天风抹药。

    杨天风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把药放下,对肖四说韩萍儿已经送来了药,自己早已抹完了,伤已无大碍。

    吃过晚饭,杨天风便来到了前院的办公室,并交代守大门的哨兵,如果有叫马玉名的人来,就带到他那里。

    对于马玉名可能的身份,杨天风并没有什么准确的判断。但他觉得这个人肯定不简单,与他会面或许有意料不到的收获。对于向黄泛区外出兵进击,杨天风还有很多困难,其中一个稍感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名义。

    因为,在商丘南边的汲冢集,有着豫东抗日游击司令部的大旗。原在西北军中任国民联军第六军少将军需处长的宋克宾为司令,下辖四个总队,宋同时还兼任河南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一职。从地理位置上看,杨天风的人马不应该归宋克宾指挥,但要出县作战,什么豫东、淮北、路西,可都是杨天风所想去的地方。

    所以,他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施展空间,并且他看中的是豫皖鲁交界的区域。而对于地方部队来说,那是属于捞过界的行为。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那个从鬼子监狱中解救出来的女人很感兴趣,花费人力物力去抢救她。在他看来,这个女人的背景很有可利用之处,单凭她所携带的电台,就极有可能是隶属于中统或军统这两个组织。

    可惜,那个女人虽然伤势经过精心调理,大有好转。可态度却依旧死硬,对任何人基本上都是一言不发。当然,她受到了鬼子惨无人道的刑讯,很可能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但杨天风从她的眼神中只看到了仇恨和伤痛,却看不到那种神经错乱的痕迹。

    思绪翻转之后,杨天风坐在桌前,拿出纸笔,继续写着自己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身在此时,杨天风才深切的感到这位老愤青的话是对的。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便能取得一些对日军的胜利,但象这种局部的小胜利根本对抗日大局没有什么影响,除非给他几颗原子弹,再来几百架远程轰炸机,也许能给日本人以绝定性的打击。

    否则,即便是美式装备,面对日本人的亡命徒般的顽强,也要打得艰苦异常。太平洋战场上的血战,就证明了这点。

    那么,能使中国的抗日少受一些损失,多得一些胜利的办法,就是尽量把后世的经验教给更多的中国人。这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先进的作战理论,也有对日本人的深刻认识。

    要知道,在那场付出巨大牺牲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军人在战斗中往往是以一比三,一比五,一比十的比例与日本鬼子死磕,诠释着一寸江山一寸血的信念。

    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是由于日军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士兵战斗素质高,但中**官在战略布署和战术运用的失误,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在这种错误的战略战术的指导下,无论下层官兵如何的勇敢和牺牲,都无法取得胜利。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如果中国*军事部门在战前认真关心和研究了日军的新式战法的话,如果众多高级军官在陆军大学学到了现代的战略战术的话,如果下层士兵掌握了如何防空、如何打坦克、如何对付远程大炮的话,如果在战前进口了大量的战防炮、平射炮,以及反坦克地雷的话。可以推测,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不会遭到那样的惨败,或者说不会遭到那样惨重的损失。

    假设虽然是假设,但此时吸取教训,应该还有积极的意义。八年哪,现在只是第二个年头,亡羊补牢,为时尚晚。

    杨天风正在写的是波亚战术精义,也就是游击战术。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呢?一来显得比较深奥高级,二来也契合杨天风的留学和游历。

    不要以为知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就能在游击战中大显身手,屡战屡胜。任何理论都要灵活的运用,以及周密的部署。

    简单的以传统伏击为例,游击战便和正规野战在兵力分配和袭击目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过分固守传统野战伏击战术的思想,往往是造成游击武装损失过重的一个原因。

    组织、根据地、政治工作、战斗、命令等等,一旦深入到某种理论当中,便会发现要详尽地阐述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在战术层面,杨天风想到的就有乡村游击战术,城市游击战术,丛林山地游击战术,平原游击战术,滨海群岛游击战术,特种游击战术共六种。

    脑子里的资料正是杨天风最可利用的武器,边想,边写作,他力求详尽而细致,甚至会加以举例说明。比如以一个三十人的中小规模游击队针对拥有二或三辆军车,八名日军的小巡逻队的模拟战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