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嗨,就差两针了。这人”黄小芳醒过神来,招呼了一声,见宋青圃已经跑得远了,不由得嗔怒地跺了跺脚,收拾了些应用物品,背上急救箱跑了出去。

    黄小芳找到宋青圃时,宋青圃正光着半拉膀子,在一堆沙包后举着望远镜在观察鬼子据守的一座房屋。

    “嘿,你这丫头。”宋青圃看到黄小芳,立刻瞪起了眼睛,“快回去,马上就要打仗了。”

    “就剩两针了,我处理完就走。”黄小芳执拗地说着,不等宋青圃答应,已经伸出手来。

    “好,好,你快点干完快点走。”宋青圃侧了下身子,又举起了望远镜,嘴里还嘟囔道:“小丫头可真缠人。”

    “我十七了,不是小丫头。”黄小芳手上不停,和宋青圃斗起嘴来,“丫头这个词儿挺新鲜的,宋大哥,听口音,你也是河北人吧?”

    宋青圃哼了一声,说道:“叫叔叔,十七怎么了,十七也是丫头,也得叫叔叔。”

    黄小芳抿嘴偷笑,剪断线头,上药包扎,“宋大哥,你肯定打死了不少鬼子吧,有没有数儿?”

    宋青圃翻了翻眼睛,说道:“哪有个数儿?好了没有,好了你快回去,这里不是女娃呆的地方。”

    “女娃?怎么你称呼女人老用这种怪怪的词。”黄小芳抓起宋青圃的胳膊,用绷带缠了几圈,让他挎起了胳膊。

    对面有亮光一闪,“火炮!”宋青圃嘴里叫着,下意识地搂住了黄小芳,蹲下了身子。

    轰隆一声,掀起的泥灰簌簌直落,弥漫的烟尘还未散去,宋青圃的大嗓门便响了起来,“孙忠宏,你这个混小子,快给我把鬼子的火炮干掉。”

    “目标已确定。”不远处一个男声闷闷地答应了一声。

    宋青圃吐出了一口气,这才意识到怀里有一个温软的**,而黄小芳的大眼睛眨呀眨的正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距离。

    “没事吧?”宋青圃有些局促地松开了手,拉开了距离。

    黄小芳微微一笑,轻轻摇头,这丫头的神经挺坚强,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有人受伤,医护兵,医护兵。”不远处传来了喊叫声。

    黄小芳立刻象一个战士听到了命令,喊道:“不要动,我马上就来。”说着对宋青圃点了点头,起身跑了。

    宋青圃愣怔了一下,回头命令道:“小吴,你跟着她,负责保护好她,要是她出了事,我拧下你脑袋。”

    多久没有抱女人的经历了,好象从来就没有过吧?宋青圃轻轻抚着包扎得干净利索的伤口。这个丫头,不错,勇敢而坚强,还有那么点倔脾气

    枪炮声响了起来,夹杂着日本人叽哩哇啦的嚎叫,他又集中起精神来指挥最后的战斗。

    形势剧变,处处告急,一下子将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哪路敌人才是主力,哪个方向才是主攻,但车站集被袭攻,才是最关键最沉重的打击。

    田中勤站在地图前,任凭参谋走来走去,将敌我标识的小旗子贴在地图上,任凭电报房里吵吵嚷嚷,他却仿佛已经神游物外。

    虽然对虞城屡攻受挫,田中勤失望丧气之余却并没有丧失信心。徐州又抽调集结了一个大队的兵力,明日便将乘车西援;华北方面军从京汉、道清铁路沿线调集重兵两万余人,由安阳南下,增援开封。

    显然,华北日军的调动是有些出乎杨天风预料的。但这也不足为奇,蝴蝶效应已经产生,很多事情已经脱离了历史的轨迹。

    本来华北日军是调动不出太多的机动兵力的,可恰在此时,新编三十五师团由日本开到华北,奉命与第十四师团办理防卫交接。多田骏立刻抓住这个双重配置的机会,拖延了第十四师团回国整编的时间,腾出了这两万余增援军队。

    对田中勤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开封、商丘有望在这突然增援的两万大军后,得到共同的解决。

    但敌人突然展开行动,迅雷不及掩耳,从态势上看,围歼其于虞城之下的意图很是明显。

    “车站镇遭到攻击,与川口大队联系中断”

    “郭集野村中队长急电:敌之兵力十倍于我,攻势凶猛。”

    “张阁庄和田中队长急电:敌之进攻十分猛烈,已击破我部防线多处,正与敌浴血拼杀。”

    田中勤似乎在听,又似乎没在听。敌人正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逼攻击,南面则是虞城这块难啃的骨头。

    尤其是车站镇的不祥消息,更加重了田中勤的忧虑。那可是退路兼后勤基地,车站镇若失,从徐州开来的援军和物资都将被阻隔于外。

    “命令——”田中勤终于开口说话了,由于过于突然和响亮,屋子里一下子竟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把目光投注到他的身上。

    “桥本大队以两个中队驻守,另一个中队增援张阁庄;全军立即东进,以黑泽大队为先锋,增援车站镇。”田中勤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地图上,头也不抬地下达了命令,“给各处的皇军发报,发扬武士道精神,与敌人战斗到底,现在是‘七生报国’的时候了。”

    “七生报国”是日本十四世纪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纹章图案,楠木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立下“七生报国”的誓言,意为即使死去七次也要转生尽忠,他就因在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的壮举为日本后世所推崇。

第二百二十二章 猛烈围攻() 
当然,这句口号是虚妄的,无视敌人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完全凭狂热的精神力量去打垮敌人,真是可笑又可悲。可无论是田中勤,还是日本军阀所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自始至终却都处在这种愚蠢透顶的动机和自我意识之中。

    面对突然变化的形势,田中勤未尝不想将外围负责警戒侦察的部队全部撤回,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坚守。但时间似乎并不在自己手中,及早的收缩,可能会处于更深的包围之中。

    而各处日军的电报也让他产生了一些错觉,这也是日本军队的一个通病,轻易不发出那种面临末日的哀叹,乞求援兵的悲号。即便是形势不利,也要在电报中体现出武士道雄纠纠的无敌精神。

    兵力还有三千多,尽管形势不利,但田中勤并不认为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想要突围而出,凭借蝗军的战力,还是很有把握的。当然,他还存在着侥幸心理,希望车站镇还在川口手中。哪怕是被敌攻克,主力回转攻击,也能趁敌立足未稳再次夺回,打通与徐州的铁路交通。

    在田中勤想来,敌人既能在虞城布下坚强有力的部队,且周边的敌人似乎人数也不少,那绕道迂回攻击车站镇的敌人估计不会太多。就算比川口大队占着优势,也难挡三千多蝗军的反攻。何况,徐州方面还有一个大队正整装待发,与步兵团能够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此时,田中勤还不知道陇海路已经被破袭得七零八落,并不只是车站镇一处被切断。而接到告急电话、电话最多的徐州日军,还处于猜测和判断之中,不知道敌人动用了多少兵力,以及这样规模的行动意味着什么。

    田中勤的命令下达,日军连夜收拾行装,原路返回,直奔车站镇。而我军则从四面八方猛压过来,形成了包围之势。

    西面,我军迫使守军退入张阁庄后,只留少量兵力监视敌人,主力弃守敌于不顾,绕镇而过,直逼日军;北路军也作出了相似的举动,一部围困郭集,大部兵力则向虞城推进。虞城南面周集的骑十四旅则闻令出击,袭扰敌侧背,牵制拖延敌人东退的速度。

    凌晨四时许,西路军击溃增援张阁庄的一个中队鬼子,进展迅速,直抵虞城,与留守阻击的桥本大队两个中队展开激战。郭松林率虞城守军全部出动,与西路军会合,西路军留下一个团消灭敌人,主力迅速绕过顽抗的桥本大队,尾追日军。

    凌晨五时许,敌前锋黑泽大队在郑集遭到蒋支队一部与马秉忠骑兵旅的伏击,在虞城下本已伤亡惨重的黑泽大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此时,田中勤接到了徐州的电报,不禁大惊失色。事态远比他想象的严重,即便重新攻占车站镇,陇海路也没有打通。也就是说,他所率的步兵团已经是一支孤军。

    尽管徐州方面表示增援的大队已经出发,向西攻击前进,并调集了工兵,加速修复铁路。但田中勤不用在地图上量,也知道这段距离有多远,一两天之内,根本是看不到援军的影子的。

    何况,敌人已经包围上来,也肯定有阻援部队,想与援军会合,那将是多么困难的任务。

    但没有太多时间让田中勤思考最好的对策,我军已经发起了进攻。

    时间对双方来说都非常宝贵,黑夜对我军来说更是杀敌的好时机。就在日军暂时迷茫、迟滞不前的时候,杨天风所率领的西路军在鬼子后面摆开阵势,以一个宽大的正面率先发起了进攻。

    为了减少伤亡,他们在上风的地方放出了“毒气”。湿草秸杆掺杂着辣椒、胡椒散发出了滚滚浓烟,烟雾弥漫的呛人“毒气”顺着风势,很快淹没了敌人后卫草草构筑的阵地。

    即便防毒面具是鬼子的单兵装备,也使得他们的防御发生了一些骚动!鬼子军官除了一边大声咳嗽,一边条件反射般地指挥士兵进行盲目射击以外,对敌人可能发起的攻击没有什么好办法!

    趁着黑夜和烟雾的掩护,第一波次的步兵开始进攻,并掩护炮兵贴近轰击,十几门威力强大的飞雷筒,猛烈轰击敌人的阵地,在类似于重炮的大威力炸弹轰击下,日军的后卫伤亡惨重,随后便陷入了与对方步兵的苦战。

    轰,轰,轰胶凝汽*油弹砸在敌人头上,立刻形成了一片火海。黑夜里,烟火升腾,照亮了火中扑腾惨叫的鬼子。

    燃烧不过半分钟,但给鬼子带来的心理冲击却是巨大的。火焰将灭未灭,如雷般的马蹄声便震动着鬼子的耳膜,大批骑兵在炮火掩护下,在二三百米的距离突然发起冲击。

    杀,杀鬼子!

    在无数激昂的呐喊声,骑兵们紧贴马背,将马速提到了最快。前面的被枪弹击中倒下,后面的毫不犹豫,冲击的浪潮势不可挡。

    在这种混合而凶猛的攻击下,鬼子阵地被突破了一点,也就意味着骑兵能够穿插而入,分割包围其他防守的鬼子。

    尖刀突破战术:从攻击的正面投入锐利的尖刀部队,形成强大的攻击尖端,集中突破一点。突击力量要特别强大,分成若干梯队连续攻击。

    穿插分割战术:突击部队穿插到敌军阵地内,将敌军阵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各个歼灭。特点是把大目标分割成若干小目标,在敌军阵地内形成“一点两面“的攻击态势,穿插到敌军薄弱部位实施袭击和强攻。

    来自后面的突然而猛烈的攻击,是出乎田中勤预料的,这是基于他的判断,前面堵住退路的才是敌人的主力,战斗力最强。可事实却再一次给了他重重一击,在望远镜中,烟雾弥漫的阵地上东一下,西一下不时响起爆炸,腾起的火光象一朵朵绚丽的烟花。

    此时,南北东三个方向的敌人也相继发起了进攻,四面八方的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了一片,田中勤一时竟不知道要把手里的主力砸向哪里。

    火炮仓促地布列,为四处告急的阵地提供支援。但突破口已经形成,四处穿插分割的我军与鬼子混杂在一处,鬼子的炮兵投鼠忌器,发挥不出全部威力。

    而且,对手的重迫击炮也很快发出怒吼,将高爆弹、燃烧弹砸向鬼子的炮兵阵地。甚至八二迫击炮也发挥最大射程,向着鬼子猛烈轰击。

    田中勤听着四处告急的报告,故作镇静调兵遣将,希望尽量迟滞敌人的攻势,撑起这片方圆不足五公里的战场。同时,他急向徐州发报,请求急派援兵,急派飞机支援。

    等天亮之后,飞机来援,在轰炸扫射的掩护下,应该能杀出重围,获得生机吧?田中勤知道不能被敌人压缩得太过厉害,蝗军退一步,敌人进一步,包围圈越小,兵力越密集,更加难以突围。

    此时,田中勤埋怨徐州的那些坐在地图前瞎指挥的高级军官。他们对豫东的恶劣形势根本就估计不足,在敌人占领商丘并保持铁路的情况下,在挑衅或引诱面前,终于是中了敌人的圈套。

    田中勤也感到了深深的后悔,后悔不该轻举妄动,而应该在车站集囤兵以待,等兵力更雄厚,准备更充分后再发动进攻。他还后悔不该在消息不确时连夜东返,妄想着夺回车站集,打通陇海线,以致将部队置于没有牢固阵地依托的运动中,陷入被四面围攻的困境。

    天边现出了鱼肚白,我军的攻势更加猛烈,鬼子的顽抗也更加疯狂。对行将丢失的阵地,鬼子开始用火炮覆盖,将在其上拼杀的敌我士兵共同毁灭。但田中勤也发现,火炮在越打越少,不断被敌人的反制炮火所摧毁。更令他心焦的是炮弹所剩不多了。

    经过虞城下的狂轰滥炸,后续的弹药补充并未全部运到,车站镇失守,更是切断了鬼子的物资补给。

    不仅炮弹越打越少,田中勤发现他想撑大战场的希望也在落空。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整条防线处处缺人,处处危险。他一个一个中队地向外围投入兵力,但消耗的速度令他感到极为震惊。

    120重迫、八二迫击炮、六零迫击炮,榴弹、钢拳、手榴弹,屠倭电锯、民二四重机枪、捷克造,步枪、霰x弹枪,刺刀、马刀,各种武器的数量和火力甚至压倒了蝗军。

    在猛烈火力的掩护下,中国x军队的攻击仿佛无休无止,正面是一浪一浪的冲击,侧面、后面则是一股股穿插进来的骑兵和小股步兵的攻袭。

    为了阻挡住中国x军队的强大攻势,田中勤几乎用尽了一切的办法。但这不过是在尽量延缓了中国x军队前进的步伐而已,外围的阵地依旧在一块接着一块地丢失。

    田中勤看到一块块阵地在轰雷般的爆炸,或是熊熊火海中,相继被突破、占领。到处都能够听到的厮杀声和呐喊声,以及蝗军士兵在敌人地燃烧弹下发出的哀号。(。)

第二百二十三章 败势难挽() 
缩短防线,以便将有限的兵力集中起来继续苦撑?田中勤看了看天边,心不由得沉了下去。

    鱼肚白已经消失,天不仅没有继续发亮,反倒黯淡了下去。秋风一阵阵地把树叶吹得簌簌作响,大团大团的乌云黑压压的飘来,正逐渐笼罩天空。

    此时正值九月中旬,按照中国的雨带推移过程:三、四月份华南;五、六月份长江淮河流域;七、八、九月份就到了黄河流域和华北平原;十月份又急速南移。

    按理说,这个时候下场雨再正常不过。但田中勤却知道,在这种阴雨天气,飞机将大受影响。倒不是绝对飞不了,但效能将大打折扣。

    这可能是促使田中勤不得不收缩防线的最后决定因素,但很多被分割包围的鬼子已经无法后退,只能在优势兵力的猛攻下顽抗了。

    趁着鬼子收缩防线,我军又凶猛地追杀一阵,方才暂时停止攻击,进行短暂的调整。

    厚实的、暗黑色云层,如同无边无际的灰色幕布一样,低低地压在头顶上!雨点落了下来,先是稀疏,然后是密集,噼啪地落在满是尸体和鲜血、一片狼籍的战场上。

    田中勤收缩了兵力,方圆已不足三公里,整个战场都在我军的120重迫和八二迫击炮的射程之下。

    杨天风看了下手表,天色黯淡,却已经是上午八点二十分。经过数个小时的激战,在八十一师、骑一师、骑十四旅、郭蒋支队两万多人马的猛烈打击下,已经把敌人压缩到了相对狭小的区域,并使鬼子付出了近半的伤亡,胜利就在眼前了。

    “雨后泥泞,已不适骑兵冲击,请骑一师整顿人马,前往路北警戒,并阻敌援军。”杨天风虽然是命令,但语气比较和缓,用的是请。

    “集中炮火,以120重迫和八二迫击炮设立三个炮兵阵地,一个猛轰敌指挥部所在,另两个压制敌残余火炮;调集六零迫击炮,集中轰击,掩护部队发起进攻。”

    “雨幕遮挡视线,集中飞雷炮,抵近轰击敌前沿阵地,打开缺口。”

    “命令郭支队、蒋支队,组织大队规模的突击部队,待炮火轰击后,东西对攻,杀入敌纵深,实施分割包围。”

    “请八十一师、骑十四旅于总攻开始后,在南北两个方向展开牵制进攻,使敌顾此失彼。”

    “命令防空部队布设阵地,作好狙击敌机、掩护部队总攻的准备。”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在越下越大的雨中,各部队紧张地进行着准备工作。杨天风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推开遮挡视线的雨帽,再次举起了望远镜。

    “给徐州发电,敌攻势猛烈,总兵力至少五倍于我”田中勤一边说,一边频繁抬头望着远方,“现我军损失过半,弹药消耗殆尽,形势岌岌可危。”

    十几分钟后,徐州传来了回电,一个鬼子参谋大声念道:“各路援军正争相向你部靠拢,飞机业已冒雨起飞,你部必须坚守待援”

    各路援军?田中勤把目光移到地图上,方圆几十里之内,也只有陇海路北的定陶、曹县、成武县、单县的驻军能够就近赶来。但这些县城的驻军多不过五六百人,少的只有一个中队,即便倾巢而出,分散且不多的援军能够扭转战局吗?弄不好,恐怕也要落入敌人的包围,遭到惨重损失。

    陇海路中断多处,这才是关键,使徐州即使能够拼凑出大队人马,也难以及时赶到这里。

    田中勤沉默了,好半晌才缓缓口述电文,“职于此役轻估敌情,虑事多有不周,措置亦复失当,致为敌所乘,谨此谢罪。现我军已被重重包围,必当拚死一战,属守武士之责,扬厉大和之魂,为天皇陛下效忠。”

    遗言性质的电文,鬼子参谋记录完毕,面色沉重地转身离去。

    寂静,除了零星的枪炮声。田中勤眯起眼睛,注视着外面茫茫的雨幕。这种反常的寂静背后,敌人正在紧张地调动、准备,要开始更猛烈的进攻吧!事已至此,不用再考虑别的选择,只有顽强地死守这一条路,他反倒觉得轻松起来。

    轰!一声巨响,距离很近。站在用帆布临时搭起的指挥部内,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