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集注(朱熹)-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正其本而已 。” 
      齐宣王问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囿,音又。传,直恋反。囿者,蕃育鸟兽之所。 
古者四时之田,皆于农隙以讲武事,然不欲驰骛于稼穑场圃之 
中,故度闲旷之地以为囿。然文王七十里之囿,其亦三分天下 
有其二之后也与?传,谓古书。曰:“若是其大乎?”曰:“民 
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 
也?”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刍,音初。荛,音饶。刍, 
草也。荛,薪也。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 
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 

… 页面 20…

孟子集注                                                               ·18· 

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阱,才性反。礼: 
入国而问禁。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阱,坎地以陷兽者, 
言陷民于死也。 
      齐宣王问曰 :“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 
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 
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獯,音熏。鬻,音育。句, 
音钩。仁人之心,宽洪恻怛,而无较计大小强弱之私。故小国 
虽或不恭,而吾所以字之之心自不能已。智者明义理,识时势。 
故大国虽见侵陵,而吾所以事之之礼尤不敢废。汤事见后篇。 
文王事见诗大雅。大王事见后章。所谓狄人,即獯鬻也。句践, 
越王名。事见国语、史记。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 
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乐,音洛。天 
者,理而已矣。大之字小,小之事大,皆理之当然也。自然合 
理,故曰乐天。不敢违理,故曰畏天。包含遍覆,无不周遍, 
保天下之气象也。制节谨度,不敢纵逸,保一国之规模也。诗 
云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周颂我将之篇。时,是也。 
王曰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言以好勇,故不 
能事大而恤小也。对曰 :“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 
  ‘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夫 
抚之夫,音扶。恶,平声。疾视,怒目而视也。小勇,血气所 
为。大勇,义理所发。诗云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 
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 
天下之民。诗大雅皇矣篇。赫,赫然怒貌。爰,于也。旅,众 
也。遏,诗作“按 ”,止也。徂,往也。莒,诗作旅。徂旅, 
谓密人侵阮徂共之众也。笃,厚也。祜,福也。对,答也,以 
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此文王之大勇也。书曰 :‘天降下民,作 
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 

… 页面 21…

孟子集注                                                              ·19· 

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 
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衡,与横同。书周书大誓 
之篇也。然所引与今书文小异,今且依此解之。宠之四方,宠 
异之于四方也。有罪者我得而诛之,无罪者我得而安之。我既 
在此,则天下何敢有过越其心志而作乱者乎?衡行,谓作乱也。 
孟子释书意如此,而言武王亦大勇也。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 
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王若能如文武之为,则天下之民 
望其一怒以除暴乱,而拯己于水火之中,惟恐王之不好勇耳。 
此章言人君能惩小忿,则能恤小事大,以交邻国;能养大勇, 
则能除暴救民,以安天下。张敬夫曰 :“小勇者,血气之怒也。 
大勇者,理义之怒也。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知 
此,则可以见性情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分矣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 
对曰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乐,音洛,下同。雪宫, 
离宫名。言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 
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 
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下不安分,上不恤民,皆非 
理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乐民之乐而民 
乐其乐,则乐以天下矣;忧民之忧而民忧其忧,则忧以天下矣。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遵海而南, 
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朝,音潮。放,上 
声。晏子,齐臣,名婴。转附、朝,皆山名也。遵,循也。 
放,至也 。琅邪,齐东南境上邑名。观,游也。晏子对曰: 
  ‘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 
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 

… 页面 22…

孟子集注                                                              ·20· 

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 
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狩,舒救反。省,悉井反。 
述,陈也。省,视也。敛,收获也。给,亦足也。夏谚,夏时 
之俗语也。豫,乐也。巡所守,巡行诸侯所守之土也。述所职, 
陈其所受之职也。皆无有无事而空行者,而又春秋循行郊野, 
察民之所不足而补助之。故夏谚以为王者一游一豫,皆有恩惠 
以及民,而诸侯皆取法焉,不敢无事慢游以病其民也。今也不 
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睊,古县反。今, 
谓晏子时也。师,众也。二千五百人为师。春秋传曰 :“君行 
师从 。”粮,谓糗糒之属。睊睊,侧目貌。胥,相也。谗,谤 
也。慝,怨恶也,言民不胜其劳而起谤怨也。方,逆也。命, 
王命也。若流,如水之流,无穷极也。流连荒亡,解见下文。 
诸侯,谓附庸之国,县邑之长。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 
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厌,平声。 
此释上文之义也。从流下,谓放舟随水而下。从流上,谓挽舟 
逆水而上。从兽,田猎也。荒,废也。乐酒,以饮酒为乐也。 
亡,犹失也,言废时失事也。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行, 
去声。惟君所行也 。’言先王之法,今时之弊,二者惟在君所 
行耳。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 
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 
  ‘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说,音悦。为,去声。乐, 
如字。征,陟里反。招,与韶同。畜,敕六反。戒,告命也。 
出舍,自责以省民也。兴发,发仓廪也。大师,乐官也。君臣, 
己与晏子也。乐有五声,三曰角为民,四曰征为事。招,舜乐 
也。其诗,征招角招之诗也。尤,过也。言晏子能畜止其君之 
欲,宜为君之所尤,然其心则何过哉?孟子释之,以为臣能畜 

… 页面 23…

孟子集注                                                               ·21· 

止其君之欲,乃是爱其君者也。尹氏曰 :“君之与民,贵贱虽 
不同,然其心未始有异也。孟子之言,可谓深切矣。齐王不能 
推而用之,惜哉!”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赵氏曰: 
 “明堂,太山明堂 。周天子东巡守朝诸侯之处,汉时遗址尚 
在。人欲毁之者,盖以天子不复巡守,诸侯又不当居之也。王 
问当毁之乎?且止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 
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夫,音扶。明堂,王者所居, 
以出政令之所也。能行王政,则亦可以王矣。何必毁哉?王曰: 
 “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 
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 
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 ,必先斯四者 。诗云: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与,平声。孥,音奴。鳏,姑顽反。 
哿,工〔一〕可反。茕,音琼。岐 ,周之旧国也 。九一者, 
井田之制也。方一里为一井,其田九百亩。中画井字,界为九 
区。一区之中,为田百亩。中百亩为公田,外八百亩为私田。 
八家各受私田百亩,而同养公田,是九分而税其一也。世禄者, 
先王之世,仕者之子孙皆教之,教之而成材则官之。如不足用, 
亦使之不失其禄。盖其先世尝有功德于民,故报之如此,忠厚 
之至也。关,谓道路之关。市,谓都邑之市。讥,察也。征, 
税也。关市之吏,察异服异言之人,而不征商贾之税也。泽, 
谓潴水。梁,谓鱼梁。与民同利,不设禁也。孥,妻子也。恶 
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先王养民之政:导其妻子,使之养其 
老而恤其幼。不幸而有鳏寡孤独之人,无父母妻子之养,则尤 
宜怜恤,故必以为先也。诗小雅正月之篇。哿,可也。茕,困 
悴貌。王曰 :“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 页面 24…

孟子集注                                                              ·22· 

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云:‘乃积乃仓 ,乃裹糇粮, 
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故 
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二〕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 
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糇,音侯。橐,音托。戢, 
诗作辑,音集。王自以为好货,故取民无制,而不能行此王政。 
公刘,后稷之曾孙也。诗大雅公刘之篇。积,露积也。糇,干 
粮也。无底曰橐,有底曰囊。皆所以盛糇粮也。戢,安集也。 
言思安集其民人,以光大其国家也。戚,斧也。扬,钺也。爰, 
于也。启行,言往迁于豳也。何有,言不难也。孟子言公刘之 
民富足如此,是公刘好货,而能推己之心以及民也。今王好货, 
亦能如此,则其于王天下也,何难之有?王曰 :“寡人有疾, 
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 
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当是时也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 
于王何有?”大,音泰。王又言此者,好色则心志蛊惑,用度 
奢侈,而不能行王政也。大王,公刘九世孙。诗大雅绵之篇也。 
古公,大王之本号,后乃追尊为大王也。亶甫,大王名也。来 
朝走马,避狄人之难也。率,循也。浒,水涯也。岐下,岐山 
之下也。姜女,大王之妃也。胥,相也。宇,居也。旷,空也。 
无怨旷者,是大王好色 ,而能推己之心以 ?民也。杨氏曰: 
 “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不止就事论 
事。若使为人臣者,论事每如此,岂不能尧舜其君乎?”愚谓 
此篇自首章至此,大意皆同。盖钟鼓、苑囿、游观之乐,与夫 
好勇、好货、好色之心,皆天理之所有,而人情之所不能无者。 
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贤之所以尽其 
性也;纵欲而私于一己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二者之间, 
不能以发,而其是非得失之归,相去远矣。故孟子因时君之问, 

… 页面 25…

孟子集注                                                               ·23· 

而剖析于几微之际,皆所以遏人欲而存天理。其法似疏而实密, 
其事似易而实难。学者以身体之,则有以识其非曲学阿世之言, 
而知所以克己复礼之端矣。〔一〕“工”原作“二”,据清仿宋 
大字本改。〔二〕“粮”,清仿宋大字本作“囊 ”。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 
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 :“弃之。” 
比,必二反。托,寄也。比,及也。弃,绝也。曰:“士师不 
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 :“已之。”士师,狱官也。其属 
有乡士遂士之官,士师皆当治之。已,罢去也。曰 :“四境之 
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治,去声。孟子将问 
此而先设上二事以发之,及此而王不能答也。其惮于自责,耻 
于下问如此,不足与有为可知矣。赵氏曰“言君臣上下各勤其 
任,无堕其职,乃安其身 。” 
      孟子见齐宣王曰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 
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世 
臣,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亲臣,君所亲信之臣, 
与君同休戚者也。此言乔木世臣,皆故国所宜有。然所以为故 
国者,则在此而不在彼也。昨日所进用之人,今日有亡去而不 
知者,则无亲臣矣。况世臣乎?王曰 :“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 
之?”舍,上声。王意以为此亡去者,皆不才之人。我初不知 
而误用之,故今不以其去为意耳。因问何以先识其不才而舍之 
邪?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 
慎与?与,平声。如不得已,言谨之至也。盖尊尊亲亲,礼之 
常也。然或尊者亲者未必贤,则必进疏远之贤而用之。是使卑 
者踰尊,疏者踰戚,非礼之常,故不可不谨也。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 
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 

… 页面 26…

孟子集注                                                                ·25· 

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去,上 
声。左右近臣,其言固未可信。诸大夫之言,宜可信矣,然犹 
恐其蔽于私也。至于国人,则其论公矣,然犹必察之者,盖人 
有同俗而为众所悦者,亦有特立而为俗所憎者。故必自察之, 
而亲见其贤否之实,然后从而用舍之;则于贤者知之深,任之 
重,而不才者不得以幸进矣。所谓进贤如不得已者如此。左右 
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 
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此言非独 
以此进退人才,至于用刑,亦以此道。盖所谓天命天讨,皆非 
人君之所得私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传曰:“民之 
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传,直恋反。放,置也。书曰:“成汤放桀于 
南巢 。”曰:“臣弒其君可乎?”桀纣,天子,汤武,诸侯。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 
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贼,害也。残,伤也。害仁者, 
凶暴淫虐,灭绝天理,故谓之贼。害义者,颠倒错乱,伤败彝 
伦,故谓之残。一夫,言众叛亲离 ,不复以为君也 。书曰: 
 “独夫纣。”盖四海归之,则为天子;天下叛之,则为独夫。 
所以深警齐王,垂戒后世也。王勉曰 :“斯言也,惟在下者有 
汤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则可。不然,是未免于篡弒之 
罪也。” 
      孟子见齐宣王曰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 
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 
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 
学而从我’,则何如?胜,平声。夫,音扶。舍,上声。女, 
音汝,下同。巨室,大宫也。工师,匠人之长。匠人,众工人 

… 页面 27…

孟子集注                                                              ·25· 

也。姑,且也。言贤人所学者大,而王欲小之也。今有璞玉于 
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 
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镒,音溢 。璞, 
玉之在石中者。镒,二十两也。玉人,玉工也。不敢自治而付 
之能者,爱之甚也。治国家则殉私欲而不任贤,是爱国家不如 
爱玉也。范氏曰 :“古之贤者,常患人君不能行其所学;而世 
之庸君,亦常患贤者不能从其所好。是以君臣相遇,自古以为 
难。孔孟终身而不遇,盖以此耳 。” 
      齐人伐燕,胜之。按史记,燕王哙让国于其相子之,而国 
大乱。齐因伐之。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遂大胜燕。宣王问 
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乘 ,去声,下同。以伐燕为宣王事,与史记诸书不同,已见 
序说。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 
是也。商纣之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至武王十 
三年,乃伐纣而有天下。张子曰 :“此事闲不容发。一日之闲。 
天命未绝,则是君臣。当日命绝,则为独夫。然命之绝否,何 
以知之?人情而已。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武王安得而止之 
哉?”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 
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箪, 
音丹。食,音嗣。箪,竹器。食,饭也。运,转也。言齐若更 
为暴虐,则民将转而望救于他人矣。赵氏曰 :“征伐之道,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