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体来说,肖逸飞的改造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过还是有两点遗憾,第一就是油门再也不起作用了,拖拉机现在只有固定的几挡速度。二就是电线的确是个累赘。尽管有了桅杆,但还是必须小心犁头会不会勾住电线。并且电线长期在地上拖行,肯定寿命不长,容易漏电。
对于第一点,肖逸飞没法,他还搞不定如何控制电动机转速,对于第二点,他想了一番后,终于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经过一番折腾,他做出了一个电动收放线系统。多余的电线不在放到地上,而是用一个可以卷动的圆筒固定在拖拉机上。经过仔细试验后,他确定了这套系统收放线的速度和拖拉机档位的配合。当拖拉机离开接头的时候,拖拉机头就会放出电线,让电线不会在地上拖行。当拖拉机驶向接头时,又能将多余的电线卷到圆筒上,这样再也不用担心犁头会勾住电线了。
得意的开着拖拉机将地又平整了一次,肖逸飞把目光又瞄向了联合收割机。
他以为联合收割机的改造肯定很复杂,因为到处都是活动部件,他还以为他要将各个部分都安上独立的电动机。结果拆卸后才发现,里面大量使用的是皮带传动,主要部分和拖拉机差不多。于是又是几天的折腾后,一台怪异的联合收割机又诞生了。虽然现在没庄稼给他收割测试,但他空转测试了几圈,没有发现大问题。
空间内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机械电动化后,肖逸飞兴冲冲的将两个空间预定的地块播种上小麦,明年就有好东西可以品尝了。
000122 苏园()
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恰好酒窖那里换桶结束,肖逸飞就兑现诺言,要请他们吃一顿丰盛的中餐。
以前有人曾说过,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还有前半句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合起来的话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当然这句话肯定太夸张了,但在美国,只要比较大一些的城市,那的确就有有中餐馆。
据统计,全美已经有4万多家中餐馆了,大家众所周知的肯德基,在全美不到5千家店面,麦当劳要多一些,大概有1。4万多家。,也就是两家合起来,都只有中餐馆数量的一半。可以餐馆数量上能看出中餐基本上已经是美国人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卡利斯托加虽然是个人口5千的小镇,但它也是北加州最好的温泉小镇,又是处在旅游胜地的纳帕酒乡,因此这里有中餐馆也就很正常了。肖逸飞也是到了卡利斯托加没多久就发现了这家名叫“苏园”sooyuan的中餐馆。没法发现不了,在满眼字母的招牌中,两个大汉字老远就能看见。
还好提前预定了,穿过门口排着的四五位食客,肖逸飞他们进了苏园。
“田老伯,又来麻烦你了。”
“哪里,肖老板这是照顾我生意,欢迎之至,里面请。”
苏园的老板老田人不错,是个60多岁的第一代移民,来美国打拼已经30多年了,除了这个饭馆,还在首府开了一座金龙饭店,目前那里由他女儿打理,田老伯夫妇还守着这个苏园。说来也奇怪,这田老板姓田,又不是苏州人,不知道为什么这餐馆叫“苏园”。
“还是老规矩?”
老田说的老规矩是上正宗的中国风味,而不是经过改良的符合美国胃口的酸酸甜甜。肖逸飞看了一眼马丁他们。
“算了,还是将就他们吧。”
“那行,我给你单上一个川菜,你看咋样?”
“行,你安排就是了。”
等菜上齐了之后,大家一起开动,中餐能在美国流行,除了价格合适外,口味也是很重要的,尽管经过了本土化改良,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大家吃的是不亦乐乎。这个时候配音就该配相声里面常说的“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饭菜如长江流水;似风卷残云;就跟倒土箱子里似的”。
有人说什么外国人不会用筷子,其实吧,这话以前可能对,但随着中餐越来越普及,筷子这种简单方便实用的餐具,现在在美国许多人都能熟练使用它。眼前这几位虽然说不上熟练,但也用的像模像样,不至于出现那种一只手一根筷子的奇葩。当然了,这也仅限于夹取硬度合适的菜,你要真给他们上个麻婆豆腐,那估计对他们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而要是上个炒豆子之类的菜,估计他们就会要勺子了。
肖逸飞面前的是田老伯特意亲自给他做的一道川菜,尖椒回锅肉。它非常不符合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看着就油多,大块大块的肥肉和绿油油的尖椒就泡在半盘子的油里面。因此这些家伙都不碰这道菜,肖逸飞也乐的独享这道美食。
马丁好奇的看着肖逸飞一筷子一筷子的夹着油汪汪的肥肉和辣椒:
“肖,这个是什么菜,怎么我从来没见过呢?”
废话,你当然没见过了,这道菜菜单上都没有,这可是田老板的家乡菜,普通顾客来田老伯都不会下厨去做。
肖逸飞不知道回锅肉该怎么翻译,只能根据成分说道:
“这是辣椒和肉片,是中国菜的一个分支川菜中,最出名的菜之一。”
马丁好奇的伸出筷子:
“真的么?那我尝尝看。”
只是他的筷子在中途转向,放弃了肥肉,夹起了辣椒。肖逸飞没有提醒他,诚心想看他被辣的出丑,谁知道这家伙把辣椒咽下去后却屁事没有。
“味道好像还可以,我在尝尝。”
终于他夹起了一块肥肉,特意在面前的小碗里磕了又磕,确定没有油附在上面后,才送到嘴里。
皱着眉头嚼了几下,展开眉头,咽下去后,对着肖逸飞一竖大拇指:
“恩,的确好吃。”
其他几人见他说好吃,也都纷纷进攻这道菜,转眼盘子就快见底了。肖逸飞好奇的问道:
“你怎么不怕辣呢?”
说实在的,这道菜肖逸飞这个安徽人都有些觉得辣,谁知这美国佬马丁居然不怕。
“这个很辣么?”
“不辣么?”
“是不辣啊,还没有墨西哥菜辣呢。”
其他几个人也说道:
“是啊,我给你说,我那次在纳帕吃了一个汉堡包,那感觉,吃了一半就出了一身汗。”
肖逸飞只能承认,他忘记了加州是个世界民族大熔炉,而且加州又是墨西哥移民众多的地方,而墨西哥人也是公认的能吃辣的民族,这边也有不少的墨西哥餐馆。这些加州人自然都吃过墨西哥菜,因此对辣习以为常也是很正常的。
辛苦了这么多天,终于能吃到一顿美食,加上又是老板请客,这让大家吃的非常高兴。饭后,这些家伙非得要去酒吧坐坐,肖逸飞也很慷慨的请他们喝了一圈。等回到家已经半夜了。
第二天,格雷格找到了肖逸飞,原来是游客中心的设计图出来了。那没说的,召集大家开会看看吧。
这设计公司挺负责的,害怕大家看不懂设计图,ppt、效果图弄了一堆,巴拉巴拉讲了一个小时,大多数时候就是吹嘘自己的设计如何环保、安全。大家看过后,觉得这东西还不错,特别是品酒室顶上铺设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酒庄游客众多的夏秋两季,恰好也是加州阳光充足而少雨的季节,这些太阳能足以保证整个游客中心各设施的电力供应。
尽管造价高达300万,但见大家都觉得不错,那肖逸飞就拍板定下这份设计方案,下面就要把这份设计图给卡利斯托加镇,他们同意后给纳帕县备份一份后就能开工。
上午刚刚确定了方案,下午博就找到了肖逸飞。
“肖,有人想约你明天早上打高尔夫。”
肖逸飞当时就纳闷了,卡利斯托加镇上有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他来了这么久只是开车经过的时候看到过,没进去玩过也根本不会玩。他很好奇谁居然能想到请他打球:
“谁啊?”
“我给你明说吧,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他想跟你谈谈游客中心的修建。”
肖逸飞明白了,这家建筑公司肯定是想承揽游客中心的工程。看了这个公司和博有啥关系,游客中心设计定稿的事情应该也是博透露给他们的,否则时间不会掐的这么好。
“博,这个事情有些难办呢,设计稿交到镇上,不知道镇议会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批准呢。”
“肖,你不要以为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只是我和他们合作很多次了,觉得他们各方面比较合适,才告诉他们这个消息,你不用考虑我的面子。”
肖逸飞点点头,暂时相信了他的话。
“打球我就不去了,我又不会那玩意。等设计批准后,他们也提一份造价表就行了。”
“这个消息还是打球时你自己告诉他们吧。”
博的这句避嫌的话让肖逸飞放心了一些。
“再说高尔夫有什么难的,不会就学呗。它在这边也是一项很普及的运动,很多人都会,学会了对你以后与人谈生意也有好处。”
肖逸飞也发现在美国高尔夫非常普遍,“好吧,那我就去,到时候你可要教我。”
好像开通vip了,放出最后一篇免费章节。
上架感言()
今天上架,按照惯例是要发一篇感言的,可周日才发了强推和三江感言,那今天就说些闲话吧。
既然是闲话,大家想看就看,我也就想到哪里写到那里,大致内容是先回顾下本书的经历,再讲讲当初写书的思路,最后说说vip部分的思路吧。
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写国外的,不容易碰线。从去年国庆节开始动笔,中途修改很多版,几次调整剧情,终于在有几十万存稿的时候,于今年4月15日重新申请了一个新作者号发书。
刚发书时,我不知道网站还有和wps的兼容性问题,导致发出来的书,没有了任何排版和格式,全部成为了一坨。等16日人工审核完成,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经过和彩虹客服的反复沟通,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等我修改完成后,那是居然都有了2个收藏。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不知道那两位读者是谁,但我真的感谢你们,居然能忍受那种毫无格式的文字,我自己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第一个周日来临,本书就发布达到了3万字,那个时候已经有100多个收藏了。说实在的,当时我真的有些好奇,因为本书可以说是违背了大多数网络的要求,到3万字的时候,我相信许多读者都还不知道这主角是要干什么。这时居然已经有这么多收藏。
在签约和试水推之间的这两周,我可以说是天天被惊吓,因为拙作的收藏数居然每天增长一二百。等到了5月3日试水推新书精选换榜前,收藏居然达到了2358个。
当时在某个论坛看到一个写外国渔场的作者对自己的收藏数觉得很惊讶,他当时开玩笑的说,是不是有哪位买套餐给错了作品号,或者是刷子刷错了作品。其实当时我也有这种感觉,觉得太不真实了,不会真的有人练手刷了他的又刷我的吧,千万不要有一天有人找我要钱啊,我可不认账。
这个笔名是一个全新的,我的新书没有告诉身边任何人,没有在任何地方做过任何广告,又没有推荐,读者们是从哪里知道这本书的?怎么会收藏涨的如此之快?
后来才发现,我居然爬上了都市新人新书榜,和首页的新人新书榜,当时我真的很开心,特别是首页的那个榜单,这可是我第一次上首页啊。那段时间还在正文末尾嘚瑟过,现在想来挺好笑的。
之后在新书精选期间,恰好又是被许多读者诟病拖沓啰嗦的收购酒庄情节。在这里要对大家说声对不起,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以前就写下的,而我脑袋里面的情节又跑到后面太远,没法回头进行修改,让大家受累了,十分抱歉。再次谢谢大家这么不离不弃的支持拙作,谢谢。
下新书精选,上第二个推荐蚊子腿的时候,拙作收藏已经突破了4千,这可比我曾经的作品成绩都好,这让我心里备受鼓舞。这时责编换成了水墨大大,当时我还真的有些担心,害怕本书不对她的胃口,后面推荐没了那就麻烦了。
谁知她慷慨的给了我第三个六频推,这时有读者问何时上架,才发现居然已经发布了27万字了,于是匆忙去问水墨。
谁知水墨大大开始第一句话让我心凉了半截,因为她老人家居然说上架要到“六月初或者中上”。苍天啊,也就是还有半个月到20天啊,那差不多就要变成40万字上架,这基本算是安慰上架的极限吧。
结果她的第二句话让我惊喜万分:“到时候给你争取上架前推推”。原来她不是放弃本书了,当时我真心想对她说:“责编大人,你这说话艺术太高超了,简直完全操纵了俺的情绪啊。”可惜我不敢。
随后水墨大大又给了重磅推,和这周的三江加强推。让本书收藏顺利破万,也成功冲上了首页的会员点击榜。终于在今天走到了实际检验成绩的上架。
回顾完了,下面说说当时免费章节为什么会写成这样。
也许有人注意到了,本文的类型,都市生活。这个不是因为取消了乡土文这个类别而选的,就算是有乡土类,我仍然要选这个类别。
首先说都市二字。都市,是因为主角选择种田的地方是加州,大家都知道加州的经济非常发达,人口众多。选加州必然导致本文肯定不可能如同那些牧场那样写。
那些牧场是在哪里?是在美国中部人口稀疏的州,那些地方是有名的地广人稀,几公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在美国的华人新移民经常自嘲是到了“美村”,就是跟国内比,到美国就像到了农村一样。而中部农业州又是比农村还“荒凉”的地方,连美国年轻人都受不了,要往大城市跑。主角到那里当然只要成天呆在那里,养养牛、逗逗狗、耍耍宠物。
可加州不一样,特别是主角选的又是葡萄酒这个行业,这行业必然要面对许多人,会发生很多事情,不是成天呆在酒庄就能卖出葡萄酒的。
第二,再说说生活这两个字。就像书友“最终-幻想”说的:“卖古董,油画。买酒庄,买房产,找另一个空间,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了主角新生活的开始。”
本来生活就是如此,并不是非得呆在酒庄,天天伺候葡萄,伺候葡萄酒,养宠物这才是生活。老是有读者说水,其实本文的宗旨就是写主角的生活。
类别说完了,继续说说本文的标签,本文的标签有三个“轻松”“种田文”“赚钱”。
轻松很好说,主角空间内有那么多东西,想不轻松都不行。种田也没啥说的,主要来说说赚钱。
赚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容易的话,就是把空间中的东西买了就是了。难的就是给这些东西找个合理的来历,在加上总不能老是坐吃山空,于是主角就选择了利用空间来赚钱。
有些人觉得前面三卷简直就是废话,别的书一两章就搞定了,而我居然用了12万字才说到正题。可实际上,如果真一两章搞定,主角是怎么想的买酒庄的呢?为什么跑去美国买酒庄呢?
当初构思的时候,我是查过加大戴维斯分校成本中心的教授们调查过的各种种植养殖行业的利润报告,最后才确定了葡萄酒这个利润很高的项目。我总不能写主角也去查过这个资料吧,于是就设定了用前面那么多来引出这个葡萄酒庄项目,又用一位加州人来引出蒙特雷纳酒庄。
而且既然是赚钱,那肯定是选利润高的行业,明知道养牛只有7的利润还去,那就不是赚钱了。因此有许多无关的情节,其实都是为了赚钱服务的。
并且,安排欧洲部分,实际也是让刚刚有钱的主角过轻松的生活,有钱了都不先享受一番,却马上投入种田,这也不合逻辑嘛。好比某位读者突然间中了1个亿的福彩,我相信99。99的人都会立马辞职,先耍一段时间,而不是马上去买个公司,天天给自己找事做。
第四卷的收购部分的确是拖沓。我自己都觉得拖沓,我自己都不能理解当时是怎么想到写了这么多。我仔细回忆了下,当时好像是觉得有些种田写的太简单了,就是找个经济陪着,两个人去牧场看看,然后大笔一挥就搞定了。我觉得这么搞不合理,这么搞真当米国人是菩萨。于是我就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正确流程应该是啥样,结果就写的那么拖沓。
另外让这章显得拖沓的是我在收购过程中插入了其他事情,比如插入了选择种到空间的葡萄品种,种葡萄、三级营销制、业权诈骗等等情节,让收购过程显得更加冗长。这个地方的确是我的错误,我需要检讨。
其实整本书,有许多东西都是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见了,觉得可以跟大家讲一讲,反正免费章节嘛,让大家也看看,涨涨姿势嘛。
说完了以前的章节,说说后续vip章节。
首先在vip章节,我会尽量避免现在出现的问题,让行文更快一些。
其次,说说主角的路线。基本上就是按照简介里写的“买酒庄,开果园,开农场,买牧场,开渔场,买林场”。经过思考,与编辑的协商后,我将一些项目进行了调整,去掉了开渔场。
另外说到宝藏问题,可能有读者从失踪的复活节彩蛋出现在空间,猜到了之所以买法国那两个兽首,是因为有个宝藏中还有兽首。而且我也说了,博物馆最后不会开在法国,联系到买的乾隆宝座、印玺等,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博物馆最后会开在那里。
也许有人认为宝藏是多余的,其实不是,博物馆是用来给主角打名气的,给产品打开中国市场的。德国纳粹宝藏的目的现在还保密,相信看完下一卷,有读者会猜到。
晕了,拉拉杂杂居然写了3k的感言,天啊,我的确是太能水了,我去面壁思过。
000123 房车()
第二天,博和肖逸飞准时来到了小镇上的圣海伦娜山高尔夫球场。
球场所在的是小镇的西北角,这里除了高球场,还有卡利斯托加赛车场,泳游池、棒球场、房车营地等,按照规划,这里属于小镇的体育区。
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几个人在停车场等着他们:
“博,肖,欢迎你们光临我们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