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共和-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锦州的空军、炮兵统一配置,支持外围作战。

    另外三个军则固守锦州城防,杜雨明对守住锦州还是很有信心的,不仅是兵力充实,更重要的是他对整个局势的乐观判断,作为国民党军队中为数不多的既有骄人战功又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将领,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杜雨明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心腹爱将。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使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受到重创,从此杜雨明和第五军名扬海内外,老江对他更加器重,并一再委以重任。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滇缅对日作战。虽然兵败野人山,但是一点没有影响老江对他的信赖,“天子门生”加上过人的才能,可以说杜雨明身上环绕着太多让人羡慕、嫉妒的光环。

    外围战首先在锦州东面的紫荆山打响。

    紫荆山距锦州城东二十里,高约一千五百米,周围四十里,尊严高大,郡之主山,以产紫荆色故名,为锦州以东的重要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时因为紫荆山风景清幽,古时文人雅士游此多留诗文,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明大学士孙承忠题:“紫荆山高大为城东障,日出时山顶如盘捧日,而山岚光青霭入画”,并作诗:“西周荆作天,东周荆作山,独有关山月,双披客鬓斑”。又诗曰:“荆山山作紫,螺山山作红,夕河抛日梭,织山锦州雄”。

    明代郡守孙成作诗:“紫荆横亘壮东偏,幼出扶桑景宛然,残月已沉苍霭散,片云初拥赤光悬,海门耀日腾朝气,水际凝寒恋烟宿,锦水风清春光晓,肿胧直上翠屏边”。另有无名氏赞誉紫荆山“紫荆高耸客城东,曙色平分瑞霭浓,烟锁层恋连翡翠,岚腾绝项隐芙蓉”,并作藏头诗云:“紫气东来道貌岸然可传,荆门山脉绕城边,朝时日出窗前望,旭字形成八月天。”

    紫荆山原有古建筑——“荆山寺”(现改名为“三圣寺”),建于唐代、重修于明嘉靖年间。据大明嘉靖丁末年所立重修碑文记载:“紫荆山云锦城东十八里许山之西麓有寺稽诸说盖自宋元以来古刹也,峰峦叠翠水秀溪明名曰‘紫荆清晓’为锦州第六景,僧众修养于此凡居民过客岁时伏暑盛游玩于焉”,再现了当时寺庙气势恢宏的景象。

    然而此时国共双方的将士根本无暇顾及这美景,都在紧张的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残酷大战。

    负责攻击紫荆山据点的是路胜所在的团,唐团长从师部领受任务回来后,立即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

    团参谋长首先介绍敌人情况:据守紫荆山要点的是国民党军嫡系主力之一的五十二军第二师四团一个加强营,团长叫龙兴云,营长叫刘正清,都是黄埔军校毕业,该部参加过抗战中的许多重大战役,有较强的战斗力。这个加强营大概有一千人,除了装备机步枪以外还有较强的重火器,并且在山下还有一个连随时准备增援上来。

    唐团长接着说道:“此次虽是外围作战,但是对我军意义重大,上级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完成任务,拿下紫荆山,这次全军共选择了六个外围据点,除我团外还有五支兄弟部队有幸被选作主攻单位,这是上级对我们的信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义无反顾的、坚决的攻上山头,消灭敌人。

    当然,作为第一次正规的阵地战,我们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基层指战员的经验,步炮的协同,空军的配合等问题,所以这次会议,大家要畅所欲言,把自己想到的问题、考虑到的细节统统都提出来,我们大家来个集思广益,尽量把作战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考虑全面、细致,拿出一个最完备的作战计划,争取一炮打响、首战胜利!”

    唐团长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么长时间来部队一直训练、训练,时时刻刻厉兵秣马,就是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在座的大部分是经过抗战洗礼的老战士,一年多来没有闻过硝烟的味道,再加上现在是“鸟枪换炮”,装备全套现代化的武器,所以早就跃跃欲试了。

    会议整整开了半天,各级指挥员都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吃透了整个战役部署,并详细研究了一些作战细节问题,针对敌人的作战特点,预定了几套后备方案,做好了一切准备。

    路胜连是此次作战的先锋部队,任务是迅速突破敌人的前沿阵地,为后续部队打开前进通道,路胜既感到无上的光荣同时也感到极大的压力,首战能否告捷,关键就看他们的突击能否奏效,这是团长刚才郑重的嘱咐,他深深理解这次作战的重要性,所以回到连队,立即召集班排和战斗骨干商量具体战术。

    大战开始前,路胜就按照上级要求调整和充实了班排的干部,路胜心里很清楚,在激烈的作战中,基层干部的表现和智慧往往决定战斗的进程,一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更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江兆龙成为一排的三班长,朴英焕是副班长,王海川是班里的战斗组长,对于这样的搭配,路胜还是很放心的,江兆龙的沉稳、朴英焕的机智、王海川的英勇,再加上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龄,使得这个班成为连里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个集体,虽然没有一个老战士,但是经过剿匪作战的洗礼,大家都迅速成长和成熟起来,正因为如此,路胜对这个班格外看重。

    路胜看着屋子里几十张熟悉的面孔,油然产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些与自己生死与共多年的战友,他们未来的生死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沉稳的先将这次战斗任务介绍一遍,把上级的意图说明白,然后将任务一一布置下去,强调要迅速整顿队伍,加强战前的教育和动员,全连要立即投入到战前准备中,积极备足弹药、给养,武器装备精心保养。所有人都处于一种亢奋中,那是一种不惧生死,渴望战斗的冲动。

    (本章完)

第62章 首战锦州(十一)() 
第六十一章首战锦州(六)

    按照多年形成的习惯,大战之前总要做最详尽的侦查,这次路胜带着一排长、江兆龙三个人收拾停当,趁着黎明的薄雾,悄悄地摸向前沿阵地……

    十一月的锦州按照往年情景,早已是一片银白的世界,今年雪下得好像小了点,紫荆山上有的地方雪厚一些,在树木茂密的地方还看不见雪的影子,密密匝匝的松柏铺满了山坡,气温很低,一阵山风吹来,各种树木摇摆不定,就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东倒西歪,夏季里各种各样的山禽野兽大部分不见了踪影,躲在地下的巢穴安安稳稳的休养生息,只有少部分山鸡野兔还在四处觅食,再加上现在正在打仗,猎人们也大都老老实实呆在家中,所以整个山林显得一片萧杀肃静。

    路胜三个人按照倒三角形队形搜索前进,一排长处在最前面,路胜和江兆龙一左一右拖在两边,三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一排长负责侦查前面的情况,江兆龙负责后面和左右的情况,路胜专门负责勘查路线、寻找敌人火力点,设计进攻战术等。

    三个人一路小心翼翼的前进,走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现太多的线索,越来越接近山顶了,风吹得更大了也更加寒冷了,三个人不禁紧紧裹好衣帽,不停顿的向顶进发。

    一阵寒风吹过,一排长不经意间嗅到一股烟味,他立即打了个停止的手势,三个人立即隐蔽起来,一排长一个人俯下身子,小心的穿行在密林间,随即闻到的烟味越来越大,前面一定有情况。

    这时路胜两个人也悄悄地跟上来,三个人直接趴在冰冷的地上,匍匐前进,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三个人终于爬出一片大林子,前面赫然出现了一大片开阔地,这里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夹杂着大量的荒草野花,过了这片开阔地,就是山顶了,隐约间听到有说话声从远处传来,不用说国民党军的防御阵地就在山顶。

    三个人再一次检查了身上的物品,确保稳妥、不会乱响,再一次匍匐前进,爬进这片开阔地。这里的雪明显厚了许多,三个人小心的爬一会儿就停下来,观察周围的动静,确保没有异常后再前进,就这样走走停停,又过了一个小时才爬到开阔地的尽头,三个人身上裹满了雪花,脸颊、眉毛上也是雪,但是三个人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一些,因为敌人就在前头。

    这一下全看清楚了,山顶上树木并不多,也比较平坦,据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高大的山峰,那应该就是紫荆山的主峰了,这里应该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总共有三道半环形堑壕,许多国民党士兵正在堑壕间燃起火堆取暖,厚厚的军棉衣,笨重的钢盔,散落在阵地里的枪支弹药,看得非常清楚。

    路胜慢慢地掏出望远镜,镜目里敌人的情景一下子清晰起来,好像敌人就在眼前。其实路胜他们离敌人的前沿还有近二百米,路胜紧紧握住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对面的情况,机枪巢、弹药室、指挥部、掩蔽部一一出现在眼前,不愧是国民党老牌的正规军,一板一眼、很有些章法,从情景上看,这里应该有一个连的兵力。

    路胜赶紧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子,边看边用铅笔在本子上记着、画着,一排长和江兆龙向两边警戒着,时机一分一秒的流过,三个人觉得好像度过了漫长的时间,其实仅仅二十分钟,情况基本搞清楚了,路胜放好本子,长出一口气,把手里的望远镜向山顶的左右两边看了一下,突然发现了新的情况。

    刚才只注意山顶情况了,现在才发现,原来在山顶右侧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较小的山头,目测一下海拔比这里明显要高一点,但是地貌与这里不同,山头面积很小,长满了树木,从远处很难发现具体的情况,路胜赶紧用望远镜仔细观察,除了树木、怪石还是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放下望远镜,路胜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如果他是敌人的指挥官,在这个小山头上一定放一个机枪班,两挺重机枪,就可以在关键时候用突然的强大火力支援前沿阵地,或者火力阻击进攻者的后续部队,敌人不傻,一定会这样做的”。想到这里,他赶紧在掏出本子,把这一情况记下来。

    正在这时,一排长突然打出一个紧急手势,原来对面阵地上下来两个国民党士兵,斜背着冲锋枪,朝他们隐蔽的地方走过来,三个人一下子紧张起来,路胜略微想了一下,果断打出一个手势,随即三个人埋下脑袋一动不动的趴在原地。此时他们身上的雪恰好成了最好的伪装,如果不是走到足够近的距离,很难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三个大活人。

    两个国民党士兵边走边说笑着,丝毫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因为他们知道****还远着呢,两个人径直朝路胜他们隐蔽的方向走来,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三十米,路胜和一排长纹丝未动,江兆龙毕竟经验差点,敌人眼看到了眼前,不免紧张起来,一只手不由自主的握住了枪,身子也动了一下,路胜感觉到了这一变化,赶紧看了江兆龙一下,用眼神告诉他“沉住气、不要动”同时又和一排长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两个人暗自准备,一旦被发现,就立即出击,先把这两个敌人干掉,然后再迅速撤离。

    两个国民党士兵走到里路胜他们十几米的地方停下了,先四处看看,一个解开腰带,两腿叉立着“哗啦啦”的撒开了尿,另一个蹲下来,露出白花花的******,不一会儿,一股恶臭弥漫开来,看来两个人是来解决内急的。撒完尿的看来受不了臭气,先远远的躲在了一边,点上一支烟非常舒服的吸着,蹲着的家伙一边使劲,一边四处乱瞅着,正好这时江兆龙忍不住抬了一下头,两个人正好四目相对,瞬间两个人都愣在那里,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国民党士兵突然“啊!”的一声大叫,裤子也没提起来,扭头就跑。

    这是一排长迅速从地上蹦起来,一个箭步冲上去,那个家伙没跑几步就被自己的裤子绊倒,一排长顺势扑上去,一手紧紧捂住对方的嘴,一手拿出匕首紧紧抵在对方的喉咙上,压低声音说“别出声!不然要你命!”那人吓得一脸惊恐,瞪大眼睛看着一排长,赶紧点点头,这时前面那个听见叫声,赶紧摘下枪,哗啦一声推弹上堂,大声问道“老郑,怎么了?”一排长压低声音告诉那人该怎么说。那个人被死死压着,只好定定神回答道“老邱!没什么,不小心滑到了!你先回去吧!我还没有完事,待会我自己回去就行!”

    姓邱的国民党士兵听完,重新背起枪,骂了一声“******!老郑,你胆子也太小了,摔一下瞎叫唤什么,吓得老子以为你遇到****了!”说完转身就往回走。过了一会儿,等那人走远,路胜和江兆龙赶过来,让俘虏穿好衣服,一刻不停立即撤离。

    三个人押着俘虏原路回撤,刚刚走出这片开阔地,眼看就要钻进树林时,后面突然想起了枪声,还夹杂着喊叫声,三人一愣,显然敌人发现了失踪者,追上来了。路胜立即大声说道:“加快速度!进林子!”知道自己人追来了,俘虏的国民党兵眼里闪现出一丝希望,脚下故意磨蹭起来,一排长拽着他的衣服领子,大声呵斥道:“老实点!不要耍心眼!”几个人瞬间钻进了密林。

    约一个班的国民党士兵分成战斗队形,成扇面追上了,由于带着俘虏,明显影响了行进速度,追兵越来越近,“砰!砰!”子弹从后面密集射来,打在树干上,木屑横飞,形势异常危机,就在这时,俘虏的国民党士兵趁着大家一个不注意,突然发力猛地撞了一排长一个趔趄,挣脱控制后,迅速向后方跑去。三人一愣,江兆龙反应极快,端起枪就要射击,这时只见俘虏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原来是追兵的一颗子弹不偏不倚打在俘虏的前胸,可怜这个家伙,要是不想逃跑的话,也许还有一线生机,现在死在自己人手里也算咎由自取吧!

    路胜见敌人已经追的很近了,立即隐在树后,端起冲锋枪,“哒哒哒!”一个扇面扫射,顿时打得前面硝烟弥漫,追兵一见对方还击,也赶紧各自隐蔽起来,开枪射击,一排长和江兆龙各负责一个方向,双方激烈的对射起来,由于树林里枝枝杈杈射击效果并不好,路胜知道这不是办法,决定继续撤退。他向一排长和江兆龙打了一个手势,然后掏出两颗手榴弹,用一根细线一头栓在一棵手榴弹的拉环上,然后把手榴弹放在一棵大树的树根里,再把另一颗手榴弹同样处理,做成一个诡雷,完成这一切,路胜大喊一声:“走!”三个人分三个方向跑去。

    (本章完)

第63章 首战锦州(十二)() 
第六十二章首战锦州(七)

    “一二三!”路胜心里默默数着,“轰!轰!”连续两声爆炸,接着就是凄惨叫声,路胜微微一笑,快步钻进树林。

    一个班的国民党兵被炸倒了四五个,剩下的惊魂未定,忙活了好一阵子,眼看****没了踪影,只好架起伤员,背着死者灰溜溜的回去了。

    中午时分,锦州外围战全面打响。路胜指挥全连迅速突进,顺利穿过密林,抵达开阔地带,一排长跑回来向他报告,要求立即发起进攻,路胜摆摆手,带着一排长走到前面,那片开阔地带看起来还是那样,路胜并没有掉以轻心,他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命令后面的迫击炮向开阔地射击,“轰轰!”几声,没什么异常,对面的敌人阵地上竟然也没有任何反应,路胜更觉得不对劲,命令全连的炮火集中射击。

    连续的爆炸此起彼伏,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一股黑烟冲天而起,显然这不是小口径迫击炮弹所能造成的,路胜立即作出了一个判断,敌人在这片地带埋设了地雷,看来早上的侦查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幸亏没有冒失的让人直接进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好在有所准备,路胜立即命令工兵排雷,同时命令炮兵对准敌人阵地进行不间断轰击,一方面掩护工兵,一方面破坏敌人的防御工事,为进攻做好准备。

    一个小时后,进攻通道打开,路胜立即命令一排长带领全排作为前锋部队,率先冲过开阔地,向敌人发起进攻。一排长一招手,四个步兵班摆成三角进攻队形,迅速冲过去。

    敌人开始还击了,首先是炮击,迫击炮、步兵炮不下十几门,炮弹一声声尖叫着,接二连三的砸下来,爆炸声此起彼伏,大团大团的泥块、破碎的树枝夹杂着雪块四散飞溅,冲锋的战士们在排长、班长的带领下,一面做出各种战术动作规避者炮火的杀伤,另一方面不停顿的勇猛前进,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尽快的冲过这片开阔地带,危险更大,伤亡也更重。

    一排长一直冲在最前头,只见他一会儿卧倒,一会儿匍匐,一会儿腾身跃起,一会儿急速前进,身后的战士们大受鼓舞,也学着排长的样子,一往无前的冲锋,炮火越来越密集,队伍开始出现了伤亡,一个战士被一发炮弹直接命中,顿时整个躯体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飞溅,那情形真是惨不忍睹,还有更多的人被炸伤,俗话说“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许多新战士还是头一次经历这种血腥的场面,眼看身边的战友被炸得血肉横飞,好多人不由胆怯起来,有的战士趴在地上,把脑袋埋在雪地里,不敢抬头。

    虽然说,经历过剿匪作战的洗礼,但毕竟不是正规作战,江兆龙也非常紧张,耳边不断响起剧烈的爆炸声,还有战友发出的惨叫,对头一次经历的新战士来说,是非常恐惧的,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人瞬间就无声无息的倒在地上,一个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不堪,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江兆龙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安的情绪,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就像打鼓般怦怦乱跳,有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