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共和-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力对德军优势更大。

    1945年4月16日凌晨5时整,苏联红军朱可夫元帅下达了攻击柏林命令,149架探照灯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令德军士兵们顿感目旋眼花。20分钟后,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轰炸机轰鸣着向德军头顶投掷下大量炸弹,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苏军乘机向对方阵地冲去。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柏林转眼间成了一个昏暗的世界。轰炸和射击结束后,苏军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市区突进。由于有了斯大林格勒的经验,苏军战士们知道如何去攻占一个城市。

    苏军在进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飞机对目标地域进行轰击,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进,从后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铁道和下水道渗透进去,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但柏林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

    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直到4月30日,苏军最后攻占德国国会大厦,标志着柏林战役宣告结束。苏军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终于赢得了卫国战争”。

    刘亚飞凭着对苏德战争有着深入研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虽说这些战役已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这个名字而已,现在不禁为战役规模之庞大、战况之惨烈、牺牲之巨大而深深的震撼……

    略微一顿,刘亚飞继续说道“之所以重点说这两次战役,就是因为这是苏德战场上最经典的城市攻防战,也是我军今后将面临的主要战争模式,其实还有很多的战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罗荣沉思良久,慢慢说道:“说到城市攻防战,我们并不陌生,只不过于苏军相比,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我看,可以让刘亚飞同志专门编一本小册子介绍苏德战争中的一些战役,让我们的高级指挥员潜心研究,当然也要说明,任何经验多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勿机械的模仿和照搬照抄,毕竟中国的情况我们自己最熟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最重要的。”

    (本章完)

第59章 首战锦州(八)() 
第五十八章首战锦州(三)

    林虎点点头,也说道:“政委的意见很好!我看可以照此办理。我军现在所缺的是大规模、立体化现代战争的经验,如何搞好步炮协同?如何搞好空地协同?如何协调好各兵种之间的联系?都将是摆在我军各级指挥员之间的新课题,看来我们只好在战争中学习了,有些东西学是学不来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会,中国革命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革命时期,我们也曾以苏联十月革命为榜样,搞了一些城市暴动,结果不行,中国的情况与苏联差别很大,此路不通。是主席坚定的决定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先在广大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最后的胜利,事实证明这是中国唯一正确、可行的道路,什么时候我们偏离了这条道路,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什么时候我们坚定了这条道路,就会取得巨大的胜利和成功。

    锦州之战,敌我动员的兵力在五十万左右,这种量级的战役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今后我军入关、逐鹿中原,战役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从战略上讲,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在战术上可以多与苏军交流,借鉴一些有成功的经验。”

    随后大家围绕锦州战役的一些具体步骤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和讨论,会议整整持续了一个通宵。

    1946年10月30日,东北野战部队三个集团军突然出现在锦州近郊,初步完成了合围之势,锦州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面对中党军队的大兵压境,杜雨明果断命令空军出动战斗机、轰炸机进行必要的拦阻,于是在一场大战开始之初,双方都意识到首先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性,锦州上空一场激烈的空战打响了。

    第一天,双方各出动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进行了一次试探性作战。国民党出动了P…51型战斗机,解放军出动了拉—7型战斗机,都是二战中久负盛名的战斗机。

    P―51战斗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它是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取名为“野马”。P―51属轻型战斗机,功能、尺寸与当时英国的喷火、德国的Me―109、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相当。

    P―51布局没有特别之处,但它将航空新技术高度完美地结合于一身,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型,高度简洁的机身设计,合理的机内设备布局,这使它的气动阻力大大下降,并且在尺寸和重量与同类飞机相当的情况下,载油量增加了3倍。

    P…51的技术与性能指标是:机长10。2米,翼展11。3米,翼面积21。7平方米,空机重量2。99吨,起飞重量5。02吨,发动机单台功率1029千瓦,升限 12700米,航程3860千米。所带武器包括6挺机枪,并可外炸弹挂900千克。

    ?P…51“野马”式战斗机广泛用于亚洲和欧洲战场,不仅用于空中格斗,还用于护航、截击、对地攻击,还曾改装成侦察机,有10多个国家购买使用这种飞机。它是美国生产量最大的战斗机,达15686架。P…51战斗机被许多航空史专家和权威人士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佳战斗机。

    1943年首批早期型的P…51B野马进驻中国昆明交给美国第十四航空中队(AVG,也就是俗称的“飞虎队“)。之后在1944年中美混合团第十四航空队开始也使用P…51B,在1945年大批P…51C、D和K交付到国民党空军手中。

    拉…7战斗机是二战中苏联红军最实用的战斗机之一。是打击德国空军的重要力量。拉…5和它的改进型拉…7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主力战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之一。拉…7战斗机是二战中苏联红军最实用的战斗机之一。

    它速度快,火力强大。是打击德国空军的重要力量,到二战结束为止,总产量达15825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斯大林之鹰”是苏联人对二战中苏联英雄飞行员的尊称,拉…5/7飞机正是培养这些王牌飞行员的摇篮。拉…7的速度是当时顶级水准,并且性能优良,机载火力比BF109还要好。

    它的翼展9.84米,机长8.63米,翼面积17.5平方米,采用一台AR82PHB型发动机,且外部整流罩气动减阻相当成功,使最高飞行速度达到680千米/时。此外,它的爬升速度也有改进,从地面松开刹车起飞到到达5000米高度,只需4分30秒。飞机总重3393千克,机头集中安装20毫米机炮3门,进一步增强了打击力度。拉7可用于对地攻击和对空攻击,对海效果不算好,可用于掩护轰炸机、可单独或组队拦截。二战结束后,拉…7战斗机是欧洲上空最好的战斗机之一。

    对于国共双方来说,一下子拥有了当今世界最为优秀的战斗机,是一个极大的幸运,然而空战毕竟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新课题,没有太多的经验,特别对解放军飞行员来说,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许多飞行员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飞行训练,也进行了一定的空战战术训练,但是实际作战就不是想象的那个样子了,紧张、急促、手足无措、忙中出乱的事情肯定少不了。

    作为我军一名年轻的飞行员,腾冲初上战争还算是沉着,作为僚机他紧紧盯着长机,屏住呼吸,不时从耳机中传出各种声响,惊呼声、大叫声充斥着耳膜,飞机在空中呼啸而过,双方的战机搅斗在一起,你来我往、毫不相让,不时一串串火光掠过头顶,一片片爆炸声在耳边响起,这就是真实的战场。

    国民党空军毕竟在经验上占优,渐渐取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可是解放军飞行员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不太讲究正规的战术,但是有一股子不怕牺牲的勇气,关键时候敢于硬碰硬的较量,这种气势倒也一下子吓到了对方,双方激烈的交火半个小时后,油弹基本耗尽,不得不各自退出战场。

    这场空战双方打了个势均力敌,各损伤了三架飞机,都未能击落对方战机,这是一个都能接受的结果,对于双方来说,积累作战经验、锻炼新飞行员才是最为重要的收获。

    第二天,夜色还未退去,双方就迫不及待的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这一次规模更大,锦州的上空共有不下六十余架飞机上下盘旋、捉对厮杀、惊心动魄,以至于国共双方的地面部队战士、各级指挥员都把目光盯在了空中,有了第一次生涩的表现,这一次双方的飞行员显然熟练了许多,也更加勇猛了许多,全神贯注、斗智斗勇、毫不示弱,都想一下子干掉对手,来一个开门红,战斗一上来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本章完)

第60章 首战锦州(九)() 
第五十九章首战锦州(四)

    腾冲熟练的操纵着飞机集中精力寻找着目标,突然听筒中传来了中队长急促的喊声:“后面有敌机!”听到报警,腾冲并不着急,相反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操练了这么多时间,今天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只见他猛然一个大角度右转,飞机轰的一声加力前冲,一架P―51毫不示弱紧紧咬住,又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腾冲始终无法摆脱敌机的尾追,看来敌人是个难缠的老手,不是轻易能摆脱了得。

    腾冲一下子热汗流下来,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和着急,关键时刻,平时特别注重的强化心理训练起到了作用,迅速镇定下来,腾冲决定来着险棋。这时双方距离越来越近,P―51迫不及待的打出一串炮弹,感觉不好,腾冲立即拉起飞机,用最大的角度,极限的速度爬升,拉…7战斗机速度快的优势被发挥到极致,堪堪躲过敌人这轮凶猛的攻击,P―51眼见攻击不成,立即做出了相同的动作,两架飞机一前一后呼啸着冲向天空。

    这时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阳光开始直射大地,腾冲的飞机笔直地冲向阳光最夺目的方向,P―51的飞行员紧紧跟上,突然他发觉眼前明晃晃的一闪,追击的目标竟然不见了踪影,就在他诧异的一瞬间,腾冲竟然出现在他的后面,形势一下子发生了逆转,P―51立时慌了神,没有半点犹豫,开足马力一路狂奔,腾冲显然早就预料到这一招,拉…7的发动机一声巨大的轰鸣,速度瞬间加到了650千米/时,几乎达到了飞机的极限。三千米……两千米……一千米……,腾冲果断的按下按钮,拉…7机头三门20毫米机关炮同时喷出火焰,P―51的机尾机腹位置同时被击中,整架飞机立即化为一团火球,轰的一声凌空爆炸,飞行员根本来不及跳伞,就与飞机一起化作一块块燃烧的碎片,漫天散开。

    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双方不断有战机被击伤、击毁,同时又有更多的战机加入战团,谁都不想轻易认输,一直到夜幕降临,天空才逐渐平静下来,这场大战下来,双方都损失惨重,一共有二十三架飞机被击毁,其中国民党方面有十三架,并且损失了八名飞行员,共产党一方也有八架被击落,牺牲飞行员五名,几乎每架参战飞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锦州空战的规模和激烈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国人的目光,人们对其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关内战场,欧美等国的媒体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战况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当然国共高层更是高度关注,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这不仅关系到制空权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军队的士气问题,所以无论如何必须坚持下去。大批的新锐战机被紧急从东北各大机场调往锦州前线,华北的国民党空军也大批向锦州集结,更大规模的空战在悄悄酝酿中……

    在第二天的下午,双方又一次激烈的空战爆发了。这一次双方好像都想一下子彻底击败对方,所以几乎拼尽了全力,调集了所有能够集结的力量,空战一开始就异常惨烈,双方不下一百余架各型战机在空中穿梭往来,炮光闪闪,浓烟滚滚,辽阔的天空一下子竟然显得拥挤起来,不时有飞机两两相撞、同归于尽的惨烈场景出现。

    短短两个小时,双方的损失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四十余架飞机被打成了零件状态,不时有一朵朵降落伞飘落下来,于是地面上双方的救援队又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较量,这一次没有等到天黑下来,双方不约而同的收兵回营。

    这一天腾冲连续起飞了三个架次,补充完弹药和油料,立即马不停蹄的加入战斗,在第一次击落敌机后,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灵感,战术越来越娴熟,信心自然是满满,当然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今天他一个人就击落两架敌机,另外还击伤一架,成了我军名副其实的“王牌飞行员”。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的空战还在继续,但是明显规模不断缩小,出动的战机基本维持在二三十架的水平。其实对于国共双方来讲,空军的家底并不雄厚,很难持续的发动大规模的较量,原因很简单,双方都没有独立制造飞机的能力,损失一架就少一架,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即使能够得到盟友的大力援助,飞行员的补充可就实在没办法了,总不能把那些刚训练了几个小时的新手派上去吧,那样实在是太冒险了!

    这场空前规模的空战引起了****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林虎、罗荣、刘亚飞紧急研究了战况,并向中央军委提出一个报告,明确进一步加强空军建设的意见。一零一特别重视这个意见,经过仔细讨论,作出了两项重要决定:

    一是立即着手建立自己的飞机制造厂。在沈阳成立飞机工厂,利用沈阳兵工厂人力和技术的优势,引进苏联全套的飞机制造设备,首先通过进口飞机零部件,进行飞机的组装生产,然后在苏联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开始制造部分飞机部件,在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再进行飞机主要部件的生产,最终形成完备的飞机制造能力。

    二是在东北展开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工作。石油既是战争的重要物资又是国家的最为重要工业原料,未来中国的大规模建设也同样离不开它,为此必须建立自己的石油产业,请求苏方进行必要的技术援助,期望在东北发现可观的石油资源,建立中国最大规模的石油基地。

    对中党以上要求,苏联方面表示了极大地理解和支持,S同志对中党领导人独立自主的发展军事工业和未来的国防事业表示了极大的赞赏,非常认同“国家国防工业必须自主”的观点和认识。

    以上措施,再一次证明了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重要性,就像高手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的永远无法战胜一次能预见五步棋的。中党领导人非常清楚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曾有过惨痛的教训。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让许多还一直沉浸在天朝大邦、唯我独尊的中国人开始警醒,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然而又固执的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因此就只是看到了中国在军事装备上的落后,于是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人的倡导下,大搞洋务运动,大把的银子撒出去,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洋枪、洋炮、铁甲兵舰统统买进来,毫不动摇的奉行“拿来主义”,短短几十年,中国好像一下子就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了。

    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八国联军更是一路杀进北京城,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把中国人的黄粱美梦打得粉碎,让多少有识之士扼腕叹息、仰天长叹,这刻骨铭心的教训清清楚楚的告诫我们,花钱买不来兵强马壮,更换不来国力强盛。“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弱国无外交”这些可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古今中外、概莫如此。中党领导人高人一筹的眼光对未来战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在一次证明,伟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比常人看得远一点、高一点、大一点。

    (本章完)

第61章 首战锦州(十)() 
第六十章首战锦州(五)

    锦州空战整整持续了七天后,双方终于明白就现在各自的空军实力,根本不可能一举打败对手,夺得绝对的制空权,打个平手倒是都可以勉强接受的。更为重要的是巨大的消耗谁也承受不起,宝贵的空军不能在这一次战役中就元气大伤,甚至消耗跆尽,毕竟以后空军还有更大的用处,既然空中分不出胜负,那就在地面上真刀实枪的较量一番吧!

    从1946年11月11日开始,在冰天雪地中一场空前规模的攻防大战正式打响。

    东北野战军三个集团军分别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包围锦州,外围战首先在锦州城外连绵的的山丘间展开。林虎的计划是,首先使用部分兵力在外围与敌人展开争夺,除了打击敌人有生力量外,更重的目的是试探国民党军队的火力配备情况、战术特点以及士气等,同时积累我军指战员正规阵地战的经验,磨合各军种之间的配合。

    在条件成熟后,再展开大规模的外围战,一举夺取锦州城外的所有据点,为攻城做好准备。总之基本战术就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就如武林高手之间过招,在没有摸清对手实力之前绝不贸然出手,而一旦看清对手真实的情况,则果断出击,直击要害、一击毙敌。

    杜雨明以两个军的兵力防守外围主要阵地,五十二军负责城北,主要防守阵地有紫荆山、百官屯、金家屯、营盘屯、白老虎屯、五姓屯、二郎洞等地。十三军负责城南,以凌河北沟、架子山、田家沟、罕王山、大架山、团山子为主要据点,同时锦州的空军、炮兵统一配置,支持外围作战。

    另外三个军则固守锦州城防,杜雨明对守住锦州还是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