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收藏系统-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上,李紫玉拿着话筒,为大家安排着行程,“这次我们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

    “目的我想有的人还不知道,这次是为了取出昭陵中那些大量的历史文献,给史学家们研读,好还原真识的历史。”

    这时,有一位专家举起了手,道,“李馆长,你没开玩笑吧,那些尘封了千年的古书,可是一碰就会化成灰的啊。”

    “是啊,是啊,李馆长你也别开玩笑了,一点都不好笑,还是说说正事吧。”

    “我没跟你们开玩笑”,李紫玉脸色一正,道,“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将那些史书给带回京北。”

    “我知道大家很疑惑,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毕竟古书别说是带走,就算是碰都不能碰一下。”

    “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看了你们就明白了”,说着,李紫玉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了一本古书。

    王宋一看那封面,就已经知道了,那是自己在在荣市,与李嫣然掉进的那个墓穴中带出来的。

    递给第一排的第一个人后,李老便老神的坐在了他的座位上,看着那人的面部表情。

    “这是?”,看着那古朴的封面以及纸张,这位第一位上手的专家,眼中出现了一抹疑惑。

    随后,他像是发现了什么一样,急切的翻开了书,并一页一页的对纸张和字迹查看了起来。

    当看完所有的纸张,确认了自己的想法后,这位专家持书的手轻微的颤抖了起来,声音也有些不自然道,“这怎么可能,明明是宋代的纸张,字迹啊,可为什么纸张的结构会如此的紧密。”

    “什么?”,其他的专家们听到他的感叹后,纷纷一惊,再也忍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凑了上去,并对这本古书进行了鉴赏。

    在持续的观察中,众位专家们纷纷抒发己见,随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本书绝对是宋代的产物。

    最后,一位专家实在难以忍受心中的好奇,抬头对一幅悠然自得的李紫玉道,“李馆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古书的结构,也会这么紧凑。”

    “现在相信我们的目的是那些古书了吧?”,李紫玉站起身来,对这些一直有些桀骜不驯的专家们调侃道。

    王宋等知道文物保护液的人,都微笑的看着李紫玉,知道他是想给这些人一个下马威,所以也并没有拆穿他。

    “我们都相信了,快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这些专家们都以为自己是最权威的,对古书的了解也是最多的。

    可是眼前的这一切,已经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虽然他们也猜到,可能是出现了什么新的文物保护技术。

    但他们却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技术,那为什么科研院的人,会不通知他们?

第二百九十二章 进入昭陵() 
就在专家们疑惑的时候,李紫玉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包裹,从其中掏出了一瓶喷雾剂形状的小瓶子。

    “这是什么东西?”,一位专家看着李紫玉手中的小瓶子,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也问出了所有心中的疑惑。

    “你们可别小看他,能将存放千古的古书,从古墓中完整的带出来,就全靠它了”,李紫玉一脸神秘的指着小瓶子对大家道。

    “额”,听着李紫玉的话,王宋心中不禁充满了笑意,因为这话,实在是有些像一些电视广告中的台词。

    看着众位专家们眼中的疑惑,李紫玉搞怪道,“这东西叫做文物保护液,只需要轻轻一喷,保证古书结构完整,能随身携带,百翻不烂。”

    听着李紫玉口中的话,王宋此刻便在想,他不去做电视广告,实在是太可惜了。

    虽然众位专家们对于这个小瓶子中的喷雾剂感到了深深的怀疑,可是事实就摆在他们的眼前,也没法再反驳了。

    “其实啊,这文物保护液大家还得多感谢一下王宋,是他们的华炎集团生产出来的,所以这次行动,我才会叫上他”,话到最后,李紫玉也讲王宋给搬了出来。

    “小兄弟,那文物保护液是真的吗?真的有那么神奇!”,一位依旧有些不相信的专家上前,对王宋询问道。

    “李馆长并没有胡说。这文物保护液是我们华炎集团开发出来的,花费了许许多多的精力,如果大家需要的话。可以直接找李老,他会帮大家采购的。”

    王宋又将话题转回了李紫玉的身上,不过众位专家们并没有上前找李紫玉,因为他们想知道,这文物保护液,是不是真的有这种作用。

    半小时后,众人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西陕省闲阳市的昭陵,准备开始后面的工作。

    昭陵。以广阔的地下陵园以及丰富的历史背景,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座独特的旅游景点。

    而且国家也出钱修缮过这里,其表面处,在众位古学家的努力下。已经恢复了当初建造时的模样。

    古朴中带着大气,大气中带着曾经的辉煌,这是王宋走在上山路上最直观的感受。

    虽然在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脑海中想象过这里的庞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可当他真正见到这里的时候,依旧还是被震撼到了,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庞大了。

    在李老的带领下,王宋了解到了许多的历史名人的墓穴身在何处,心中也不禁感叹道。人终有一死,但葬在这种地方,也算是给他们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记号。

    众人并没有直接下墓穴。而是在李紫玉的带领下,来到了昭陵博物馆中,与其馆长交谈着此次众人的目的。

    而馆长自然也是早早的就收到了任务,见众人来到后,便热情的招待,并奉上了茶水。

    对于昭陵。虽然这些专家们或多或少,也都了解过一些。不过比起本地的工作人员来说,还是要差了不少。

    最终,与馆长商量完毕后,李紫玉决定,让他们派人带领,然后从外围开始,一个一个的陪葬陵开始,将那些古书给运送出来。

    此刻才早上九点过,所以李紫玉当场就拍板,先下一次古墓,再说休息的事情。

    而大家也都同意的点了点头,毕竟早点完成任务,将墓中的古书给清出,也能早点的回家,毕竟没有人喜欢背景离乡的生活。

    收拾好一些专业的器材后,众人便在昭陵博物馆馆长亲自的带领下,来到了第一个墓穴前,这个墓穴中,便保留着七本古书,不过内容,却是不得人知了。

    吩咐一部分专家先在上面等着接应后,李紫玉以身作则,第一个栓上安全带,下到了墓穴中。

    而昭陵博物馆的馆长则是第二个下去,毕竟少了谁都不能少了他,因为他是带路的人。

    随后几位专家以及王宋都下到了墓中,带上强光手电,开始了这次工作的第一场。

    由于这座墓穴早已经被开发完毕,所以其中并没有什么危险,昭陵博物馆的馆长还兴致勃勃的为大家讲解这墓主的身份,以及他的历史故事。

    虽然唐代的历史,王宋都已经熟读过了好几遍,不过听着馆长的叙述,依旧听得是津津有味。

    因为这位馆长也知道,正史大家都知道,所以他说的都是一些不为人知的野史,至于究竟是真是假,那还有待考证。

    就在馆长的解说中,众人终于接近了位于中心处,那个依山雕刻的,保护的非常严谨的书架前。

    “呼”,李紫玉深呼吸一口气,然后直接带上了喷雾剂向前走去,可刚走两步,却被王宋拦了下来。

    “李馆长,让我来吧,毕竟我对使用文物保护液比较有心得,您在一旁等等就好,让我来教教大家”,王宋笑着道。

    他担心李紫玉会有些紧张,因为他并没有看到过王宋使用文物保护液,使用方法也只是听说而已。

    “好吧,那小王你小心一点”,李紫玉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因为他此刻的确有些紧张。

    走到书架前后,王宋小心的取下保护在外的一些设备,然后掏出文物保护液,在书本的四周小心的喷洒着。

    喷洒结束后,王宋并没有伸手去拿,因为文物保护液也需要时间,才能将其内部的结构给稳定。

    趁着等待的这段时间,王宋将保护液的详细使用方法说给了大家听。避免以后大家单独使用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

    五分钟过后,王宋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中。缓缓的伸出了右手,拿起了书架上第一本古书。

    在看到古书在王宋手中,没有任何的损坏后,那些专家们终于相信了,文物保护液,的确是真有其效。

    拿着书翻看了两页后,王宋发现其居然是一本关于边疆的小说。写的正是这位墓主人的生平世纪。

    不过其中略微有些浮夸,有很多地方并不真实。但是有些地方,却也引起了王宋的注意,因为那些故事他都没有听说过,写的可是一板一眼的。

    不过看了一会。王宋便将书合上了,研究历史可不是他的强项,至于是真是假,就让那些专家们去头疼吧,他只需要乐呵一下就行了。

    再次拿起另一本书,王宋发现其居然是一整套,并且其上还有着古代文字的编码。

    将所有的书籍都收好之后,古书收集队便选择了回程,准备去下一个墓穴中看看。

    当然。其中文物保护液的效果,自然得到了专家组们的认同,只等回京后。便向李紫玉申购。

    王宋陪着众专家们再次下了整整两天的墓,然后等库中的古籍逐渐丰溢后,便提出了自己当库管的要求。

    当然,他并不是单纯的想当库管,而是另有其他的想法,他想从这些古籍中。找到关于兰亭序的下落。

    凭借着他与李紫玉的关系,这份工作王宋便顺利成章的继承了下来。并且获得了一个特权,那就是在闲暇时可以翻阅这些古籍。

    那些专家们也并没有说什么,因为这些古籍能从见天日,可都是多亏了王宋的文物保护液,他自然能获得这种特权。

    在嘱咐了一番李紫玉,让他在去探索李世民墓地的时候通知自己,然后他便一头扑进了古籍的海洋中。

    在其中,王宋或多或少的得知了一些关于兰亭序的下落,不过这些古籍中,一致都说着,兰亭序在李世民的手中。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些陪葬的官员或者贵人们,大多都同处与李世民那个时代,而那个时候,兰亭序也的确在李世民的手中。

    不过王宋要知道的,并不是这个,他想找到关于李世民死后,兰亭序是不是跟他一起陪葬。

    不过这些书中,记载的都比较隐晦,所以王宋也并没有查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李世民死后,将兰亭序传给了下一任皇帝李冶。

    查到这里后,线索便中断,所以王宋准备进去李世民的墓穴中后,再通过透视眼一探究竟。

    所以在后来的时间中,他的主要兴趣,都集中在了其他的历史上,也的确在其中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比如在历史中,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然后才得到皇位的。

    这无疑是在他一世英名,可敬可亲的形象上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可是在古籍上,王宋却发现了一些疑点。

    关于杀兄这件事情,李世民却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其手下主动请缨,易容成了他的模样,发的命令,他连面都没出。

    因为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亲兄弟死去,虽然他们下毒害过自己,但毕竟血肉相连,他怎么忍心下的去手。

    看到这里后,王宋顿时来了兴趣,抱着这些古籍继续观看,想找到一些更为隐秘的事情。

    当他看的书越多,知道的也越多,他相信,当这些古籍的内容公布后,一定会引起史学界的震动,特别是对于那些研究唐代历史的,更是有些促进性的作用。

    时间匆匆而逝,终于在一星期之后,李紫玉找到了他,并对他说,明天便是下李世民陵墓的时间,让他做好准备。

    王宋心中一动,终于等到这个时间了,兰亭序在与不在,就看明天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墓() 
“来啦,准备出发吧”,一大早,王宋便早早的出发,来到了专家组集合的地方,李紫玉招呼道。

    其他专家们也都向王宋打着招呼,这么久以来,大家也算是熟识了,自然不会像当初一样,爱理不理。

    王宋看了看四周,发现专家组们几乎是全员到齐,不过这也并不奇怪,这次探索的,可是李世民墓穴。

    虽然不会开棺,只是拿走一些古籍,但内中的景观,还是让大家非常神往的。

    时间来到早上八点半,李紫玉对大家挥了挥手,道,“人也都到齐了,我们出发吧,不过大家注意,一切听从指挥,如果谁敢擅自行动,那可别怪我李紫玉不客气。”

    丑话说在前面,这是李紫玉的一贯作风,如果是其他的墓穴,他还不会如此严厉,毕竟大家都是成人了,有自己的思想。

    可这次的墓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谁擅自行动,触碰到了什么机关或者是碰坏了什么东西,可能他都要受连带责任。

    听到他如此严肃的话后,众人也都没有反驳,表情也跟着严肃了起来,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李紫玉最近竖立起来的威信,最多的,还是来自大家的自觉。

    就在这严肃的气氛中,众人在李紫玉以及昭陵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向着李世民的陵墓走去。

    依次进入之后,众人打着手电。观察着四周的一切,虽然没有什么金碧辉煌的场面,但这地下空间中。完全就是一座略缩形的长安城。

    这宏伟的场面,自然让大家是赞叹不已,一路上也没着急,而是趁着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游览着整座李世民墓。

    将整个外围都游览了一个便后,众人终于挺进了位于长安城中心的皇宫,一股威严的气息扑面而来。

    其中的建筑。大多都是石制的,毕竟这东西没什么价值。也不怕盗墓贼会来光顾。

    在来之前,王宋一直以为李世民的棺会在太极殿,也就是他上早朝的时候,那座宫殿中。

    可是当众人进入太极殿后。发现其中却是空空如也,只余留冷冷的空气在回荡着。

    在馆长的解说下,大家才明白了过来,李世民并没有葬在这里,而是与长孙皇后一起,葬在了他们的寝宫中。

    听到这里后,王宋有些感慨,一般来说,皇帝死后都会葬在他生前上朝的龙椅处。意味着江山还是他的。

    可是李世民却是宁愿守着他的妻子一同入眠,就凭他痴情的做法,王宋就对他充满了好感。

    “大家分头找找吧。如果发现古籍,就到这里来汇合,我们大家一同去取出”,见此处面积实在有些大,为了节省时间,李紫玉也不得不下达命令。让大家分散去找。

    在众人离开前,李紫玉再次提醒道。“李世民遗体的位置,大家也就别接近了,免得惊扰了古人沉睡。”

    众人纷纷点头,随后各自散开来,找寻着那些古籍,不过大家都是第一次下来,也不敢走远,只在附近晃悠着。

    借着这次机会,王宋晃悠到了李世民沉睡的地方,然后在实现能及的地方开启了透视眼,想确认一下,兰亭序会不会在里面。

    当王宋怀着或是激动,或是紧张的开启透视眼看进那一座巨型石棺后,发现里面除了一些骨灰,其他什么都没有后,心底也是一沉,同时也松了口气。

    没在里面,那就证明他不用进入其中了,可是不在的话,他又哪里去找寻?

    怀着复杂的心情,王宋也失去了再看下去的心情,到处帮忙找寻着古籍,只是大家都看得出来,他有些心不在焉。

    楚老等人也询问过他,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王宋只是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不得不说,这李世民墓中的古籍的确很多,大家找了好久才将其全部找其,然后让两个人抬着,才向外走去,

    出墓之后,迎着热烈的太阳,王宋直感觉心中的阴郁被驱散了不少,露出了一抹看开的笑容。

    终极任务哪是那么好完成的,他相信,顺着这条线查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剩下的时间中,王宋也都在查看着古籍,也或多或少的知道了一些关于兰亭序的下落,并将其串联成了一个充满传奇的故事。

    据说,兰亭序是王羲之人生中最得意的一部作品,在他去世的时候,便将其当做是传家宝,让子孙们代代相传。

    可是他没料到,在传到第七代子孙的时候,却去出家当了和尚,取名叫做智永。

    既然当了和尚,那怎么可能还有子嗣,所以兰亭序便被智永和尚,非常珍重的送给了自己的弟子辩才,让他好好的传下去。

    辩才也深知兰亭序是何等的珍贵,所以小心的在自己出家的寺庙,永欣寺季阁的梁上凿出一个暗槛,将其藏在了里面。

    将其藏好后,一切便恢复了原样,辩才和尚也像往常一样,念经烧香,从不透露一点风声。

    直到后来,李世民登基后,非常的喜欢书法,所以他许以重利,广招天下的藏家献出自己收藏的书法家墨宝。

    当然,他最喜欢的自然是二王的作品,并且还亲自修改(晋书),给二王写下了传记。

    当然,他收藏过不少王羲之书帖,也非常的喜欢,经常会临摹观看,对他的字称赞为“尽善尽美,心摹手追”。

    因为兰亭序是王羲之最为得意的作品,可李世民却只闻其名,却未得一见,真的就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步。

    所以他派人到处打听兰亭序的下落,最终,有人得到了消息,兰亭序很有可能在辩才和尚的手中,并拿出了许多的证据证明。

    李世民信以为真,然后下令,只要辩才将兰亭序交出来,他就特赦他的僧人身份,然后到宫中当官,并且俸禄非常的丰厚。

    其实辩才在李世民到处求王羲之书贴的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可能会被别人给猜测出来,兰亭序会在他这里。

    得到李世民的召令后,辩才和尚也没有着急,而是神色如常的跟着官员们前往了长安城,准备会见李世民,毕竟皇命不可违。

    路上,辩才和尚甚至还做了一首诗,诗名为赴太宗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