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他的专车要超越王宋的车时,速度却突然的慢了下来,让王宋先行,自己在后面跟上。
这一幕自然被一些感官敏锐的记者所发现,他们明白,前方那辆车上,肯定有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不然不可能让柳宗正让行,不敢超车。
在众人疑惑的眼光中,王宋将车停在了停车上,随后有下车来,与李嫣然一同手牵着手,走进了会场中。
李嫣然自然不必多少,大家都知道,华炎集团的总经理,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美得不像话。
可是王宋,大家却是一点也不了解,不知道他是哪家的公子哥,居然能获得李嫣然的芳心。
这不禁激起了众记者的八卦之心,只等发布会开始,就直接冲进去,给王宋来个猛拍。
不过当众人全都来齐后,发布会开始,他们却发现,根本就拍不到王宋与李嫣然两人,只得悻悻然的将主要视线,放在了即将发布的产品上。
清颜丹被秦玉琴做成了口服以及外抹两种产品,另外附带的还有去疤液售卖。
虽然她已经将效果说的很含蓄了,可是众记者们也感到了深深的怀疑,真的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吗?
为了堵住他们乱说的嘴,秦玉琴每一个人都赠送了一些试用装,让他们回家先试用一下,然后再写报告也不迟。
当他们体验过效果之后,自然是大肆的赞扬,所以清颜丹和去疤液,一致卖到脱销的地步。
当然,这些东西王宋自然不怎么关注,而是趁着这几天悠闲的时间,好好的陪李嫣然过了一番二人世界的生活。
在离开荣市之前,王宋发话,让李嫣然住到自己父母家,反正她与自己母亲也那么熟,免得夜晚的时候,会觉得孤单不安。
明天就是去昭陵的日子,所以王宋交代完毕后,便回到了京北,等待他的自然是四女们的调侃。
直将他调侃的脸红不已,才放过了他,王宋心中哀嚎,看我以后不一个一个收拾你们,让你们知道男人不是那么好调戏的。
第二百九十章 林大先生()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当然,昭陵并不是只有李世民一人的陵墓,还有着大大小小总共一百八十多座陪葬墓,可以说,它是整个华夏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也是最多的一座。
其身处的位置,正是盗墓贼最多,而古代帝王将相墓最多的地方,西陕市的闲阳市。
不过当初修建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修建的时候,整整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筑成了这么一座周长近六十公里,占地面积大概有两百平方公里的巨型陵墓,其保护措施,也做的让人是叹为观止。
在修建的时候,李世民的皇后就说过,在下葬的时候,不带任何的金银珠宝下葬,好绝了那些盗墓贼的心思。
而她也的确做到了,只不过人下葬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上自己一些最舍不得东西。
而这些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只要沾上了一个皇字,那就是价值百倍,就算是一个墓碑,都能卖出个好价钱,谁让它们都是书法大家写的喃?
而且后世的时候,规矩自然是用来废除的,所以后来的有些陪葬墓,都或多或少的会带些陪葬品。
所以就这样,盗墓贼们也纷纷伸出了魔爪,甚至有一个军阀都进行了盗墓。
不过墓穴那么多。而且战争也在继续,所以昭陵中只是少数墓穴遭了秧,其他的地方依旧健全。
王宋陪伴着专家组。带着华炎集团制造的文物保护液,一同乘上了前往闲阳的飞机。
那些专家也都或多或少听说过王宋的名头,所以见到年轻的他,也并没有排斥,而是与他亲切的攀谈起来,说起了关于昭陵中的一些点点滴滴。
而此行,李紫玉。楚老齐老也都跟了上来,他们都是古玩圈的名人了。自然有权利跟上。
听着众位老人们的讲解,王宋也会时不时的插上一句嘴,说说自己的见解以及看法。
不得不说,王宋的专业知识的确不差。许多地方更是说的一针见血,让那些专家们都不禁有些惊讶。
俗话说,达者为师,当大家都领教到王宋的学识后,也抛却了对王宋的那一抹轻视,甚至时不时的也会询问一下王宋的看法。
众人也都在聊天中度过了行程的时光,也让王宋感觉获益匪浅,这些老者们也都是有知识学问的人,并不是那种满口胡话的砖家。
来到咸阳市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按照安排,他们要明天才会去昭陵进行探索。所以便先解散,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而对于王宋来说,来到这么一座历史文化如此浓厚的古城,怎能不去参观一下其中的博物馆喃?
正好,楚老和齐老也想去博物馆拜会一下好友,而李紫玉则是去安排一些事物去了。所以三人便一同出发,前往了位于市中心的博物馆。
两位老人来到博物馆后。自然是去找老友闲聊去了,而王宋则是带着好奇心,去观看博物馆中那琳琅满目的古玩文物去了。
相比较而言,闲阳的博物馆,自然比国博要小上许多,但是相比较而言,自然会比其他的地级城市,好上许多。
王宋发现,其中的文物又以青铜器最多,而排在之下的,自然又是唐朝的一些唐三彩,陶涌之内的最多。
不过这也不奇怪,西陕省作为秦汉唐三大王朝国都聚集的地方,如果瓷器比较多的话,那才是滑天下之稽。
看着那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以及土陶佣,王宋只感觉到,自己好像是穿越回了古代那一个个王朝的更替中。
特别是那一个个或是表情严肃,或是夸张的人型陶俑,更是让王宋感受到了古人的那种风俗。
每一个陶俑,他都会选择开启透视眼,透视一下其体内,会不会有什么惊喜藏在其中。
他听说过一个传闻,那就是古代,一些残暴的王侯,甚至会将人给活生生的做成陶俑陪自己下葬。
虽然听起来有些血腥,但是对于封建的古人来说,做出这样的事情,的确是有可能的。
毕竟有的人相信,如果将人活生生的做成陶俑,那么他的魂魄就会被封在泥土中,永远都不能转世,好守护自己。
现代的电影片中也因为这些,做出过兵马俑复活的片子,并且屡见不鲜。
不过王宋看了好久,也没有任何的发现,不过这也算正常,毕竟几千年下来,就算封在土中,也会变成一片尘土了吧。
正当王宋准备放弃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在一个兵马俑的眉心后,发现了一个陶瓷碎片,而且碎片上还写着“林大先生”四个大字。
这怪异的一幕,让王宋心中惊讶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沉重,因为这个“林大先生”,他是知道的。
“林大先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指的一个组织,专门以造假为生,并且手段极度的高明,可以说以假乱真,那绝对不是夸的。
在那个还没有各种高科技手段验证的时候,他们制造的东西,一度活跃在古玩圈中,被当做是真品叫卖。
只不过他们好像也是藏家,在制造古玩的时候,都会留下一点破绽,以便自己好识别。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组织,直到有一天,一位藏家家里的小孩子不懂事,将他摆在桌上的一副名画打湿了水。显露出四个简体字的“林大先生”后,这个组织才渐渐浮出了水面。
当时人们纷纷自查,也或多或少的查出了一些“林大先生”的作品。不过并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因为那些东西都是他们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如果承认了,那自己藏品,可就一文不值了。
最终,在几位大收藏家带头站出来,并将自己“林大先生”公布。并要求大家一同联合起来,将这个组织查出来。并一网打尽。
不然的话,整个古玩圈肯定都会死水一滩,到时候人人自危,没人再敢买古玩。
最终。在大家或是积极或是无奈的情况下,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将这个“林大先生”的组织给一网打尽。
只不过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完全的被肃清,还有少数作品活跃在市场上,被一些不觉明历的人给收藏。
不过在藏家手中见到“林大先生”的藏品,王宋觉得都还能接受,在博物馆中看到,那就实在有些荒谬了。
眼前的这尊人型的陶俑。无论是从造型以及风华程度,都无疑是秦朝的品相,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以假乱真。
我因为如此。它才会被摆放在了博物馆中,度过了整整十多年的时光,不被发现。
唯一的破绽,就在它的眉心处,略微有些凸起,不过不细看的话。也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不过有这么一点,已经足够了。王宋相信,凭借着楚老以及齐老的关系,一定能说动博物馆,对这件物品,查看一番。
决定好之后,王宋便拿出了电话,给楚老打了个电话,询问着他们在哪,便赶了过去。
“老黄,这就是我徒弟王宋啦,快过来认识一下,他就是闲阳博物馆的馆长黄云啦”,见王宋到来后,齐老直接将他唤到了自己身旁,一脸骄傲的介绍道。
一听齐老的话后,楚老便撇了撇嘴道,“说的好像王宋只有你一个人教过一样,我敢说,你交的东西肯定没有我多。”
齐老被说中了痛脚,他在瓷器鉴别一面上,比楚老的确要强许多,但是综合起来的话,他完败。
“我说楚老头你”,叫两人一幅马上要吵起来的模样,王宋赶紧阻止道,“你们先别吵了,我来找你们,是有正事的。”
“什么正事?你不是去看古玩去了吗?难道老李给你打电话,有什么安排?”,楚老有些疑惑道。
“不是李老找我们”,摇了摇头后,王宋将眼神放到了黄老的身上,犹豫了一下后,才道,“黄老,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嗯?”,黄云没想到王宋居然是来找自己的,略微有些惊讶后,一脸和善道,“小王,有什么话就说吧,没事的。”
“嗯”,王宋点了点头,道,“刚才我看见了一尊人型陶俑,发现他的眉心处,略微有些凸起,觉得有些奇怪。”
“秦朝的陶俑风格我也了解过,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怀疑,那尊雕塑可能会有什么问题。”
王宋说话比较含蓄,不过三位老人都听得出来,他话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意思。
“是哪尊陶俑?”,黄云惊了一跳,毕竟在博物馆中出现赝品,是一件可以让人声明扫地的事情,他作为馆长,更是不得不重视。
当王宋说出了大概得方位和形象后,黄云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道,“那尊陶俑我看过了,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啊,表现堪称完美。”
王宋微微一笑,道,“太过完美的东西,反而有些虚假,我相信黄老也听说过“林大先生”这个组织吧?”
“他们的作品,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堪称完美,但是总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有着一丝的破绽,而这个陶俑的眉心处,虽然凸起的并不明显,但我总觉得,里面可能有什么东西,我相信我的直觉。”
当王宋说完他的判断后,楚老和齐老一脸的凝重,因为他们都知道,王宋的感觉一向很准,不然的话,曾经从未赌过石的他,也能赌中翡翠。
见黄云有些疑惑,楚老便劝解道,“老黄,相信王宋的直觉吧,他的直觉一向都很灵验。”
齐老也点了点头,应和道,“试试吧,只需要拿根细针在眉心转一个小洞就是了,不会破坏什么的。”
被两位至交的好友相劝,黄云再次考虑了半天后,才重重的点了点头,咬牙道,“好吧,试试就知道了。”
当博物馆关闭后,那尊人型陶俑被一根细针探入,发出了“叮”的一声后,黄云脸上浮现了一抹庆幸,庆幸自己相信了王宋。
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发,昭陵()
由于开的孔很小,大家并不是很清楚里面有什么东西,所以黄云再次拿出一根粗一点的针,打了进去。
当一抹白色的瓷片出现在众人面前后,自然引起了渲染大波,陶俑是秦朝时期的,而白瓷则是在其后,明显这个陶俑就有问题。
“黄馆长果然好眼力,也有决心,终于验证了这个陶俑,果然有问题,大家鼓掌”,王宋说出了一番让黄云摸不着头脑的话,并带头鼓起了掌来。
有些迷茫的看着王宋,发现他正在对自己打着眼色,黄云才明白,他这是在帮自己。
如果别人知道是王宋看出来这陶俑有问题的话,对于黄云的名声也会有很大的打击。
但是将其归功到黄云的身上后,众人就会觉得,黄馆长眼力够好,做事也果断,这么贵重的陶俑说钻就钻。
递给王宋一个感激的眼神后,黄云转过头,对大家道,“这个陶俑,其实我已经怀疑了好多年了,今天才下定决心,探查一下他的真假,结果真的有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块瓷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已经知道是赝品了,那黄云也不再顾及,拿起身旁的榔头就向它的头部砸去。
“叮”,陶俑的头部被砸碎,而那一个小瓷片也掉落到地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将其拿到手上后,黄云定睛一看。果真在其上看到了“林大先生”四个大字,其赝品的身份,已可昭告。
“哎”。黄云感叹一声,道,“没想到,真没想到,我们博物馆里,居然也会收藏到“林大先生”的作品,实在是有辱名声。”
“林大先生”四个字一出。现场顿时哗然一片,激烈的讨论过后。大家也都没有怪罪黄云,毕竟“林大先生”的作品,实在是太难认出了。
“嗯,黄馆长。你还记得这个陶俑是怎么来的吗?”,王宋突然插了一句嘴,询问道。
“我想想,毕竟这陶俑,也有十多年了”,黄云点了点头,然后陷入了回忆当中。
“我想起来了”,在众人的注视中,黄云原本皱着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来,对大家开始叙述这件陶俑的来历。
原来,在十多年前的时候。警方突然接到了线报,说是有个地方正在卖文物。
警方一惊,然后马上组织人手,对那里进行了布控,随后也当场进行了抓捕。
而这个陶俑,也就是当时人赃俱获的战利品。随后被警方给送到了博物馆中。
由于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尊陶俑是古墓里掏出来的,只是略微的检查了一下。发现没问题后,便放在了博物馆的展览箱中,一直到现在,才被王宋给发现了问题,给查了出来。
经过黄云这么一说后,大家便更加的理解他了,毕竟当初又没什么高科技仪器,而且又先入主的想法,以为这是古墓里掏出来的,自然很容易出错。
当着大家的面,黄云再次拿出了榔头,走到陶俑身前,道,“既然这尊陶俑已经证明是赝品了,那就不能再将它留着,祸害古玩圈,所以”
“哐”,说完之后,黄云直接将榔头高举过头,使劲的砸在了陶俑身上,然后一下一下,直至将其砸成了粉碎。
而围观的所有人,都在为他鼓掌,一脸笑容的看着这尊陶俑,被一下下砸坏。
“小王,真的太感谢你了,如果不是你”,陶俑事件过后,四人便来到了一家酒店,由黄云请客,准备共度晚餐。
“黄馆长不必客气,这都是我作为晚辈,应该的”,王宋直接打断了黄云的话。
“好,不愧是我的徒儿,做事就是让人省心,这次你做的漂亮”,齐老再次夸赞道。
“切”,楚老白了他一眼,有些不以为然道,“对于陶俑之类的知识,可都是我教的,关你什么事?”
“你”,齐老再次生气,对着楚老吹胡子瞪眼,正准备说话的时候,见王宋想干涉的模样,便将头侧到了一边。
王宋无奈,只得端起酒杯走到了两位师傅中间,道,“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你们带给我的,所以在我心中,你们也都是我的师傅,不分先后,不分多少。”
在王宋诚恳的语气下,齐老与楚老也纷纷转过头来,一脸的欣慰,因为王宋说的话,实在是让他们有些感动。
“既然小王都这么说了,你们也别吵了,来喝酒,可别为我省钱”,黄云也走过来打圆场道。
“砰”,正当众人要将酒杯中的酒喝下去时,包间的门被突然突来,将众人给吓了一跳。
“好你个老黄,请客吃饭也不叫我,是不是嫌弃老头子我啊?”,来人正是李紫玉李老,只见他模样生气,但是眼中却藏着一抹笑意。
“哪敢,你不是忙吗,怕打搅你,所以才没叫你的”,黄云摆了摆手,有些无奈的解释道。
“好啦,好啦,老头子我来蹭一顿行吧?不行我就自己吃去”,李紫玉再次开口,虽说实在询问,但实则已经拿上了筷子。
“老黄,刚才听说你看出了一件“林大先生”的作品,眼里见涨啊”,众人再次坐到餐桌上后,李紫玉询问道。
“其实不是我”,黄云苦笑着指了指王宋,道,“是小王看出来的,不过给我个面子,将功劳让给了我。”
“如果是他,那我就不怎么奇怪了”,李紫玉神色如常的看了王宋一眼,像是一点也不惊奇的样子。
他不奇怪,自然轮到了黄云奇怪,为什么李紫玉听到说是王宋看出的“林大先生”作品,他的神色会如此的淡然。
“奇怪么?如果你知道宣德炉和前几天的那两个兽首都是王宋捐的,那你就不会感觉奇怪了”,李紫玉笑了笑,道。
“居然都是小王捐的,我一直以为是你找到了一个大藏家,从他哪里找的”,黄云顿时大惊道。
这不禁让黄云对王宋更加好奇了,只觉得这个年纪不大的年轻人身上,透露着一种神秘。
第二天一大早,探索昭陵的专家组以及王宋等人都纷纷集合,待人齐之后,便往此行的目的地赶去。
路上,李紫玉拿着话筒,为大家安排着行程,“这次我们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