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身么。别人可以,王汇方当然也能!

    ………

    因为有足够牲畜拉车的缘故,再加上太平军的东进主力舍弃了流民和外围势力,几乎全是精壮大汉,纵然义军携带了大量辎重物资,行军的速度仍旧不算慢。

    除却第一天外,接下来的几天,速度全都稳定在了每天二十里之上。

    相比于进攻武安时,这个行军速度已经翻倍了。虽说听起来可能不如十几万流民大军那么唬人,但陈武很清楚,抛弃了那些流民是非常明智的决定。现在的义军,在经历了这次战略转移后,实际上等于一次精简和升华。将先前的糟粕和累赘全部抛下,最终破而后立,浴火重生!

    何况,对已经如同惊弓之鸟的东关府而言,就算只有一万人,也足够他们惊慌不已了。

    早在义军要离开武安东进的消息传开时,城内就已经有人尝试往东关府送信了。在义军主力拔营的第一天中午,东关府三县和府城,就都已经收到了消息。换成以往的年头,区区一万流贼,他们根本不会放在心上,随便派几百城防营就驱散了。但这一次,东进的可是太平匪军的精锐主力啊!

    连武安这样的重城都攻破了,得了武安的资源,太平匪军的兵力只怕会更加强大。

    东关府,真的能够挡住他们的进攻吗?

    上到东关府城,下到汉井、铜顺、高宁三县,各地的官府和城防营都没有丝毫底气。他们只能一边在心里祈祷,太平军不要先冲自己而来,一边拼命训练民团、加固城防。可究竟能起到多少效果,谁心里都没底。

    普通小城的四米城墙,连护城河都没有,随便架个梯子就能爬上来,就算再怎么加固,又怎么能比得上武安?

    ………

    太平军东进的第三天黎明,天色将亮时分,善友会集结了三千兵力,从前后两个方向朝林府发起了突袭。

    在王汇方看来,林家固然占了地势,但终究只有千人不到的残余兵力,武器盔甲又被陈武收走不少。就算斗志坚决,也难以抵挡善友会优势兵力的偷袭。只要能趁林府反应过来,一举攻进去,善友会付出的损失很可能微乎其微!

    八大门阀的林家!

    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攻破这种顶级世家的一天。一直听说,这样的八大门阀有金山银海的财富、如花似玉的闺阁千金,从今天开始,这些都将是他王汇方的了。

    然而,事情跟王汇方想的似乎很不一样。

    善友会的偷袭,根本没能瞒过林家。或者说,自始至终,林家对武安城内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哪怕他们被一直限制在林府院墙之内。偷袭的两路善友会大军,不约而同的遭到了迎头痛击!

    弓弩的射杀、全副武装的林家私兵、地面上铺满的铁蒺藜、点燃的火油焚烧……

    更有着投石机!

    被临时架设起来的大型扭力抛石机,对善友会最密集的人群发动了连续两波打击,顷刻间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

    陈武跟林家的交易,并没有刻意声张,得了大杀器的林家更是动用了全力封锁消息。再加上陈武说是去打东关府,也带了几台便携的小型号,王汇方便没有多想。此刻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他才意识到陈武做了什么。

    然而,就算再怎么愤怒,他也没办法对一个已经离开的人说什么。

    是役,林家和上官家、张家、总督府卫兵的联军,仗着地利和抛石机的突然打击,守住了这次毫不出奇的突袭,仅仅死伤不足两百。善友会进攻的护法佛兵和伏虎营,死伤则超过了六百,不得不被迫后撤。

    就在王汇方铁了心,准备不惜代价继续强攻林家时,善友会却似乎已经没有了天时。

    由于先前的解除封锁,武安城内的消息开始陆续传开。收到了不少情报的城卫军,在快速通过甘定府,进入武安的范围后,开始骤然加速。如同陈武预料的那样,两个师团以远超太平军的速度朝武安急行军前进。

    留给善友会的应对时间已经短到可怜。

    最多两天后,两万六千名城卫军就会兵临武安城下!

    到了这个时候,善友会外放百里的侦骑马队,终于发现了这支急行的“清河官军”,惊慌失措的将消息传了回来。

    正忙着准备对林府发起第二轮进攻的善友会高层,顿时阵脚大乱。

    ………

    东进的第五天。

    太平军的东进主力,缓缓进入了东关府的范围。

    东关府城和三县放出的侦骑,不约而同的瞪大了眼睛,在太平军马队的驱逐范围之外观察着义军动向。虽说身份属于同一府的友军,但这些来自不同县城的侦骑,却不约而同的在心里祈祷,或者说诅咒,太平军朝其他县前进,而不是向自己县进发。

    谜底最终被揭开了

第174章 汉井坊的杜春() 
在四地侦骑的关注下,太平军东进的主力缓缓改变了方向。

    出乎他们预料的是,上万人的太平军并没有攻向最近的高宁县,反而越过了通往府城的官道,朝相对更东侧的汉井县方向前进。

    确定太平军并没有进攻高宁的意思,高宁县派出的侦骑如蒙大赦。留下两人监视后,剩下的骑手欢天喜地的赶回去报喜了。

    相反,汉井县派出的侦骑则如丧考妣,脸黑的如同锅底。

    他们想不出,义军为何要舍近求远。

    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按地图逐城攻过去吗?

    然而,心里再疑惑,太平军的东进方向却始终没变,坚定的以每天二十里的速度接近。汉井县的县令只能哀叹自己时运不济,一边抢在太平军抵达前,把家小亲戚赶紧送到东关府;一边开始做最坏的准备。破釜沉舟之下,汉井县的县令整整征召了近两千民团,同时还在自己怀里暗暗准备了一小瓶毒药。

    他已经想好,城破的那一刻就服毒自尽。

    死也要死的体面!

    “县令大人莫要堕了自己的威风,一伙流贼,起兵至今不足半年,强又能强哪去?”汉井县的民团首领张方有些看不惯这位父母官的悲观,挽起袖子,挥舞着手中大关刀道:“左右不过一万贼人,其中还有那么多拉大车的民夫。咱们这边有两百官军,两千民团,又有城墙,拼死一战,说不定能让贼人知难而退。”

    总算他还有几分自知之明,没好意思用“消灭”这个词,只说知难而退。

    “若能如此,自然最好不过。”

    汉井县的县令苦笑一声,敷衍之色十分明显,显然没有因为张方几句话就放轻松。

    真要是这样,隆山城和武安城就不会被攻破了。

    终于,天色到了下午。

    地平线的尽头烟尘飞扬,逐渐出现了大批人影。

    汉井县城的城门早已经紧闭,城门洞亦用土包石块封死,大批城防营士兵和民团在城头上严阵以待。可就算这样,看到大批贼军靠近,这些官军民团仍旧忍不住骚动起来。太平军起兵以来连战连胜的战绩,还有这些时日以来各种关于太平军的妖魔化传闻,给了他们沉重的压力。

    大军缓缓靠近。

    从城头上往下看,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一直延伸出官道的尽头。就暴露在他们视线中的人,数目看上去根本不止上万,说是三万甚至五万,城头上的民团们都有人信。尽管因为长途奔波显得有些凌乱,但丝毫不掩这些贼人身上的精悍。

    趴在城墙垛口上往下看的张宁脸色有些勉强,但仍旧强撑着这口气道:“看这队列,也不比咱们的人好哪去啊……”

    他话音未落,义军中鼓声和令旗变动。

    一声令下,大军迅速停止了前进。车队原地不动,一千太平营士兵迅速转移到阵前,列队集结。强壮的体格、精良的盔甲和刀剑,利落的行动、整齐的队列,无一不显示着这些士卒的训练有数。

    顷刻间,千名士兵完成整队,踏着鼓点指挥缓缓前进,朝城头下进逼。

    两百马队也从后面跟了上来,逡巡在太平营的周围。

    “乾元已死,太平当立!”

    随着鼓声戛然而止,太平营士兵令行禁止,齐步在汉井县城的百米前停下,在联队长的带领下齐声高呼。突然响起的洪亮口号犹如排山倒海一般,那声音中蕴含的力量,让城头上本就低落的军心士气涣散到了极点。

    很多民壮的双腿都战栗发抖,看上去站都站不稳了。

    “竟然全部都有甲……”

    汉井县的县令勉强定了定神,仔细往城下看,脸色越发白了。

    自家的官军和民团,只有这两百城防营有制式皮甲。可反观人家,这些士兵人人披甲带刀,装备比官军还好。此刻若是把双方位置调换过来,说城下的贼军是官军,只怕都有很多人会相信!

    “县令大人,他们在示威!”

    汉井县城防营的毛百户颇有能力,虽然瞧上去也脸色煞白,但并没被吓到不知所措的地步。他看的很清楚,城下的这些贼军并没有准备任何攻城器械,连最简单的云梯都没拿出来,而且在城墙前百步就停下。看这架势,不像是要立即攻城。

    “难道是想让我等主动投降开城?”

    汉井县的县令反应倒也快,迅速想到了这个可能。

    感觉到被侮辱的他,努力站直了身子,冷哼了一声,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宁死不降!

    就在这时,城下贼军的马队突然分出了一队骑兵,直奔城头下而来。就在汉井县县令以为对方要来叫阵或者劝降时,对方却提出要求,让城下放一绳筐,将他带上去。

    “贼人这是何意?”

    汉井县的县令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转头看向了身边的毛百户和民团首领张方。

    看上去,贼人似乎有话想跟自己密谈。

    这会是个机会吗?

    又或者,是贼人的陷阱?

    毛百户犹豫了片刻,对县令道:“大人,局面已经如此,不如将此人带上来,听听他们说什么。卑职亲自领两队城防营守在旁边,那人武艺就算再出众,终究只是孤身一人,谅他耍不出什么花招。”

    “也好。”

    汉井县县令点了点头。

    很快,城墙上放下绳筐,将那个铁汉一般、身高足有两米的男子拉了上来。因为不允许带武器,那人不得不把随身的雌雄双股剑抛给手下,空手上来。

    周围的城防营官军,立即提高了警惕,死死盯住了此人。

    对方虽然只孤身一人,但毕竟是太平匪军的,身形又如此壮硕,天知道他有什么本事。

    “某叫陈允锋!”

    他话还没说完,毛百户就脸色一变,大惊道:“你是林允锋!武安林家的第一武师!我大前年去武安拜见护军将军的时候,曾经见过你!”

    武安林家!

    这四个字,有着莫大的威慑力。汉井县的县令身体剧震,瞪大了双眼,难以相信眼前人的身份。

    林家的第一武师!

    这样一个人,竟然跟一伙反贼混到了一起。难不成,八大门阀的林家在武安城被攻破后,为了自保,竟然跟贼人同流合污了?

    这个猜测太过可怕,以至于让汉井县的几位吏员和武官全都惊呆了。

    “你们认错人了,某叫陈允锋,跟林家没关系!”

    陈允锋脸色不变,直接否定了毛百户的指认。

    “可是……”

    毛百户实在难以想象,天下会有如此相似的两人,不管体格还是相貌都完全一致。可陈允锋的否认,又让他多了一分希翼。毕竟,太平军如果和八大门阀勾结起来,那造成的破坏力可就太大了。

    “听着!陈允锋也好、林允峰也好,这并不重要。汉井县的县令,某只问你一句,你想守下这汉井县城吗?”

    汉井县的县令一怔,点头道:“那是自然,可若是……”

    “并非招降!”

    陈允锋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道:“我们太平军在汉井县里有一个兄弟,你把他和他一家人交出来,我们太平军大军立即掉头就走。若是一个时辰内见不到人,我们大军会立即攻城。届时自县令到守城民壮,全员皆杀,然后放火烧城,鸡犬不留!”

    “那人是谁?”

    陈允锋的威胁,让汉井县县令很愤怒,但对方提出的条件更让他动心。尽管大义上不应该跟贼人妥协,他仍旧忍不住问了出来。

    “那个人叫……”陈允锋回想了一下陈武的叮嘱,挠了挠头道:“汉井坊酒铺的酿酒大师傅,杜春!”

    “杜春?”

    汉井县县令、毛白虎、张方等人,一并愣了。怎么会是他?

    那个********想酿出好酒,新婚当天晚上都不去洞房、睡在酒坊里的人,得有几年没见过他出汉井城门了吧?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认识反贼?

    酒!

    几人倒也不傻,很快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意识到对方的话只是托辞,实则是看上了杜春的酿酒技术。今年年初汉井坊的新酒出炉的时候,他们都曾喝过,深知那酒的口感有多好,足以跟帝国的竹叶青、剑南春等名酒媲美。只是限于今年灾荒,粮食不多,并没能酿出几锅,以至于到现在汉井坊的名气还只限于本地,没怎么传开。

    这伙贼人,一定是从哪儿听说了杜春的汉井坊,这才打了他的主意!

    怎么办?

    答应了此人,岂不是等于眼睁睁的把杜春一家人推到了火坑?可若是不答应,贼人真的发起怒来,强攻汉井县城怎么办?

    正两难之际,城头下的义军见城墙上没有动静,再度山呼起太平军的口号。

    百余名步弓营的弓手,在持盾的步军护卫下健步上前。以近三十名的高昌射手为先锋,排出一个箭阵,朝城墙上的官军张弓。攻下了武安之后,得了大量匠人和资源的太平军,得以在原本的木盾表面包了一层铁皮,防御力比起先前更进了一步。

    被这百名步弓手遥遥指住,城头上的汉井官军惊慌起来。

    心中正在天人交战的汉井县县令,看到那一簇簇闪着寒光的锋锐箭头,随时可以对城墙进行抛射攻击,不由叹了一口气

第175章 邀功的魏班头() 
“魏班头,你去跑一趟,把杜春和他的家人带来。”

    汉井县县令叫来了县衙的捕头,尽管做出决定跟本心有违,但在太平军的威胁下,他别无选择。一家的安危,跟整个汉井县几万百姓和自己的前途比起来,哪个更重要,根本不需比较。

    “本官这也是为了大局。”

    他这样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叫魏班头的捕头,先前就在这城墙上,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可不像汉井县县令想那么多,答应的十分果断。只要能赶紧把这上万反贼送走,交出区区一个酿酒大师傅又算的了什么?

    就算把整个汉井坊的酒铺送给他们,那都不叫事

    “记得别弄错人了,是汉井坊酒铺的杜春还有他的家人,酒曲也要……算了,某亲自跟你跑一趟”

    叮嘱了几句,陈允锋觉得有些不放心,于是亲自跟着魏班头下了城。

    在《帝国》中,汉井坊名酒的崛起有着诸多原因。比如杜春四代家传的酿酒经验汉井县本地的山泉水质清甜价格上有竞争力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无法替代的。最核心的因素有两个:杜春改良后的二道蒸馏酿酒工艺,还有独到的酒曲。

    工艺且不提,好的酒曲对于酒品质的影响有多大,就不用赘述了吧?

    只要能保证这两个最核心的点,陈武就能在别的地方复制汉井坊的传奇。

    封建时代,能够畅销天下赚取滚滚暴利的行业和商品十分有限。盐铁无疑是大头,只可惜牢牢被帝国皇室和贵族世家把持,外人难以插手;剩下的无非也就是布匹粮食茶叶和瓷器这几种。但粮食和布匹之流,同样也被各大世家豪商占据了绝对的份额。赚点小钱不难,想真正做大,必然会遭遇他们的联手打压。

    酒就不同了。

    这是一个有着不亚于茶叶的巨大市场,有着惊人的暴利,相较而言也更难垄断。帝国那些传统的名酒,竹叶青也好剑南春也好白玉堂也好,每一种都堪称是一棵摇钱树,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主家提供每年几百上千万金币的巨额收入。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个非常稳定可以世代不移做下去的产业

    陈武起兵以来,接连攻破沂城鹿山隆山武安,还以林家的安危为要挟,达成了一笔高达五百万帝国金币的交易。拿到手后,义军现在的账面上已经有了堪堪过八位数的财富。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普通人几辈子也挥霍不完。可想要用来扩军成大业,却是一个近乎无底的黑洞,再多的钱早晚也有花完的时候。

    陈武有必要给自己提前找几个滚滚不尽的财源。

    现在还不怎么出名但只消一两年后就会名声大噪的汉井坊名酒,无疑就是这样一条财路

    这个行业,若是运作的好了,足以支撑起半个郡的财政

    更加绝配的是,酿酒需要的水源,还有大宗粮食,陈武东进的目的地松江郡都不缺作为仅次于芜湖的顶级产量区,松江郡的大米跟松江棉布一样,也是天下闻名的。由于水网交错,同样不缺乏优质的水源

    早在武安的西门户寿川,跟十三家义军势力一起喝酒尝到汉井坊的那一刻,陈武的心里就隐隐有了一个想法的雏形。城卫军的突然出京,逼得义军放弃原计划战略东进转移,途径汉井县,则让这一切变成了水到渠成

    ………

    在城头上的官军紧张的跟太平军对峙了大半个时辰后,几辆马车赶了回来。

    最前面的马车上,坐的是身上有股子除不掉的酒糟气味头发有些蓬松的杜春,以及他的一家老小共计六口;后面的马车则是跟酿酒有关的东西,全都是陈允锋命人从汉井坊中搬过来的,还有不少大小不等的坛子和酒瓮。

    因为不清楚自己犯了什么事,杜春的家小瞧上去颇有些惊慌。

    杜春虽然勉强还能保持镇定,但紧绷的脸色出卖了他。

    当杜春一家人在魏班头和陈允锋要求下登上城头,看到外面杀气腾腾的上万太平军后,他们终于得知发生什么事了。

    “太爷大人,请给小民做主啊”

    太平军叛乱这么大的事,杜春就算再怎么不关心世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