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贤谦,本将要亲自坐镇指挥迁移,抽不开身。你跟袁兴韦一样,替本将亲自跑一趟林家,告诉他们咱们要出售抛石机。”

    大型的抛石机太过笨重,哪怕可以拆卸,也很难奔波百里带着它们通过巴延山脉。何况,陈武手里有技术、有匠人,到了松江那边,有需要完全可以再造。

    既然带不走,那与其白白留给善友会,不如把它卖个好价钱。

    “为什么不卖给善友会?”

    石贤谦一时间还没想明白,把这些抛石机留给善友会,让他们在武安多坚守几天,岂不是更好?

    “听命照做,原因自己慢慢想!”

    以石贤谦的智慧,花点时间绝对是能想出里面原因的。陈武也就懒得多费口舌了,只告诉了他一个底价:一台大型抛石机的价格不能低于十万!

    单位是金币。

    但不收现钱,只要金票或者同价值的帝国银行债券,松江郡范围内的产业地契也行。

    “十万金币?”

    石贤谦被陈武的黑心吓到了。

    虽说很多势力和组织,挥着十万金币想买抛石机都买不到,但实际上制造一台抛石机的本钱并不高。这个价码,跟敲诈林家也没区别了。

    “敲诈?”

    陈武摇了摇头,哂笑道:“本将这是在救林家!你放心,别说十万金币,就算把价格开的再高点,林家也会连价都不讲全部买下。顺便告诉他们,太平军有点事先走一步,让林家好之为之。还有林星林月,在他们林家再借住一年,帮本将照顾好了。”

    这真的是在救林家!

    除非陈武直接把抛石机就地拆毁,否则只会落到善友会手中,然后被王汇方拿来攻打林家。相反,这些抛石机卖给林家,林府就真的稳如泰山了。

    陈武可不想自己前脚走,林家后脚就被善友会不惜代价打了,那才是亏大了。

    以林家的能耐,当然能想到其中缘由,所以他们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至于说把抛石机留给善友会让他们多坚守几天,对这个想法,陈武嗤之以鼻。外有近三万城卫军,内有根基尚存的林家,想要里应外合光复武安不要太简单。抛石机?就算给善友会一百架,说不定都毫无意义。

    他的论断,很快就会被事实证明!

    ………

    “你说什么?太平军要离开武安,去攻打东关府?”

    王汇方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他的弟弟王汇方、手下两大心腹向华和徐茂典也陷入了深深的惊愕。

    看到袁兴韦带着一队护卫赶来,几人还以为陈武是派他来兴师问罪的,已经暗暗做好了一软一硬两手准备。唯独没想到,袁兴韦进来后一开口,说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何止是难以置信,其冲击性甚至已经到了石破天惊的程度吧!

    占据了主动权的太平军,居然要主动放弃武安?这打的是什么鬼主意?

    王汇方看不懂,在场的三名善友会长老也都不明白。他们本能的感觉到,太平军这个提议不怀好心。

    “王会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

    看到对方的震惊,袁兴韦心中畅快,折扇遥遥一指,戳向王汇方的脸,问罪道:“你们前夜准备的勾当,我义军对此一清二楚。只是顾忌先前盟友之谊,不愿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白白便宜城内世家,这才主动解除伏击,将你等吓阻。同样是这个原因,天公将军不惜自己受委屈,也不愿跟王会主开战。这才力排众议,主动撤出武安,前往东关府发展。希望王会主能够领会其中良苦用心,莫要将此认为是我义军懦弱退缩!”

    “这……”

    被袁兴韦呵斥,王汇方心中还真有些心惊肉跳。但听到最后,他不由跟几位心腹面面相觑。太平军那边,难道真的不愿跟自己计较、也不想撕破脸?

    可是,武安堂堂郡城,坐拥三十万人,一郡之精华,远非东关府能比,太平军难道就这么舍得?

    几人心中实难相信,但又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一时间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就在他犹豫难决的时候,袁兴韦话锋一转,道:“当然,我家主上如此宅心仁厚,也希望王会主能有所表示,礼尚往来方是长久之计嘛。”

    听了袁兴韦索要好处的话,王汇方心中忽然放松了。

    如果陈武真的一句话不说,带着太平军离开武安,王汇方一定会怀疑里面有什么阴谋。但现在,陈武开出价码,他反倒没那么怀疑了。虽然背后肯定有什么善友会不清楚的原因,但一个不动刀兵就能独霸武安的机会摆在面前,王汇方实在没办法不动心。

    “你们想要什么?”

    跟手下对视了一眼,他忍不住上钩了

第172章 石贤谦的剑() 
义军什么都要

    只要是有用又方便携带的,金票战马粮食药材武器盔甲……出于对独占武安的渴望以及少许对太平军的畏惧心理,面对袁兴韦的漫天要价,王汇方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一直到脾气近乎暴怒,才最终跟袁兴韦达成了条件。

    包括一百匹的战马在内,义军拿到了大批的战备物资粮食药材和上百万的帝国金票。

    按照约定,善友会在三天内准备好这些东西。到时候太平军一边出城,善友会这边一手交货。

    至于武器盔甲之类,这是善友会保证自身武力的命根子,说什么也舍不得给。

    没能要到这些,无疑让袁兴韦有些失望。不过能用一座失去意义的城市,换来如此多的东西,义军这边已经是赚大了。若是再过几天,等三万城卫军兵临城下,王汇方的表情估计会很精彩。

    只可惜,自己是看不到了。

    在袁兴韦不怀好意的暗忖时,奉命的石贤谦也已经抵达了林家。因为不是陈武亲至,这次林家招待的规格就低多了,但相比而言仍旧说不上怠慢。石贤谦在四海阁中才坐下不久,还在暗暗打量世家奢豪,林家的大公子林允文就匆匆赶来,亲自招待了他。

    “太平义军要离开武安?”

    得知石贤谦告知的消息,林允文也是大吃一惊。

    他脑袋飞快转了起来,一边暗暗寻思陈武做出这个决定的意图,以及太平军离开后武安的形势变化,一边随口问道:“石先生,可是专门为了通告此消息而来?”

    “并非如此。”

    石贤谦摇了摇头,先把陈武提醒林家的话和林星林月的事转达了一遍,然后道:“因为抛石机沉重不便携带,天公将军欲将这些抛石机转手……”

    “我林家买了”

    石贤谦的话还没说完,林允文就一口打断了他,果断的道:“请石先生出价,所有的抛石机,有多少林家要多少不仅仅是抛石机,其他的攻城武器,譬如床弩,如果义军肯卖,我林家也一并买了。”

    这态度

    石贤谦不由暗暗佩服陈武预料的精准,犹豫了片刻到底要开出多高的要价后,他最终还是道:“经过修复后,到现在还能使用的大型扭力抛石机,一共十八台。至于价格,石某对军务不擅长,也不清楚这利器作价几何。不知道,林公子愿意为此开出多少价码?”

    不擅长?

    这么大一笔生意,以陈武的精明,会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来?

    林允文当然不会轻信对方说辞,这只是商业上一种常见的要价技巧。最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先报一个低价试探一下对方反应。可不管是武安城内的局面,亦或者眼下的这笔交易,义军都占据绝对的主动,林允文担心自己的试探会适得其反。

    略一沉吟后,他开口招来了一名心腹,耳语几句。

    很快,对方匆匆返回。

    林允文从他手中锦盒拿出一叠金票,推到石贤谦面前:“区区一点心意,还请石先生收下。若是不够,还可再谈。”

    十张帝国银行的金票

    由于帝国良好的信誉,这金票不仅仅是帝国内通行,整个东大陆都是近乎硬通货。

    每张一万金

    手指触摸到金票那柔韧特殊的材质,看到了那个惊人的数字,石贤谦的心不受控制的跳动了起来。太平军的账册中,虽然数字远比这个大的多,但那毕竟是义军的军资,是陈武的财富,不是他的

    抬头看了看面带微笑的林允文,石贤谦犹豫了。

    他侧过头,强迫自己不去看,明知故问道:“林公子这是何意?”

    十万金币都没能打动对方,让林语文稍微有些意外。他从心腹手上再次拿了一小叠的五张金票,压到石贤谦面前,淡淡道:“说出来不怕石先生笑话,林某对这投石机也弄不懂。石先生能否指点一下,这抛石机究竟价值几何?”

    整整十五万金币

    只要点头,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想想在沂城过苦日子的时候,为了一点辛苦钱卖命奔波的困顿,石贤谦没能忍住诱惑,手一点点伸出去,按到了金票之上。

    这个举动,让林允文的脸上露出了儒雅俊朗的笑容。

    然而,他的笑容也就持续了一秒,随后就僵住了。石贤谦的脸上,明显出现了犹豫和挣扎。他想起了自己投靠陈武时,带的那把剑

    哪怕是饭都吃不饱衣衫也打着补丁的时候,石贤谦都没舍得把自己那把剑当掉。

    那把剑,值十五万金币吗?

    看做工和材质,莫说十五万金币,就算十五金币都不一定能卖到。

    但是,石贤谦忽然又觉得它值这个价

    如果太平义军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值得他投靠,也就罢了。事实却是,太平军在陈武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哪怕遭遇三万帝国城卫军的围剿,有陈武提出的东进计划,仍旧让大家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跟着这样一家可以成事的势力,自己的将来,绝不会只值这十五万金

    他的手,缓缓有从金票上抬了起来。眼中有不舍,但更多了几分释然。

    林允文脸色变了几次,不由得发出了惋惜的叹息。

    片刻之后,整整一百二十万金票出现在石贤谦面前。

    看了看这个八倍于先前的数字,石贤谦心里要说没有触动,那是不可能的。可对已经想开了的他来说,诱惑反而没有先前的十五万大了。默默把预付的一半金票用锦盒装好,起身向林允文告辞。

    “我们撤离之前会通知林公子,请准备好剩余钱款和接收抛石机的人手。”

    ………

    从林家出来后,被冷风一吹,石贤谦不由停下脚步,裹紧了袍子。

    回头看了看林家那阔绰大气的朱红色大门,石贤谦心里忽然有些庆幸,随之而来的就是后怕。太平军的军情处,初成立的时候并不显眼,可这段时间以来,军情处的能耐已经陆续被义军众将知晓。如果自己先前一时被猪油蒙了心,收受林家的好处,又被军情处的人知道了……

    想想天公将军震怒的后果,石贤谦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万幸的是,自己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这样想着,他只觉得连脚步都轻快了很多,摸了摸怀中的锦盒,招呼几名护卫一声,快步朝太平军营地返回。

    与此同时,林家的高层开始紧急探讨石贤谦透漏的消息。

    “太平义军要离开武安”

    家主林安和五位林家长老和林家的大管家入赘的护军将军林安略,以及林家预定的少主林允文,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思中。

    善友会跟太平军的不和,甚至差点内讧,瞒不过林家在武安根深蒂固的触角。但是,没有人认为太平军是惧怕善友会才离开武安。一定是另外有什么重大的变故,才会促使太平军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或许,帝国的平叛大军提前到了”

    这是林家大管家的推断,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原因。

    林安和老谋深算,当然也有想过这点,但他想的无疑更深,摇头道:“武安城被包围前,帝国跟瓦刺的决战还没开始。就算战斗结束的再快,抽调的大军现在应该也赶不回来。何况,若真是如此,太平军为何要东进?他们唯一可能的生路在南面”

    林允文和林安略无言以对。

    他们不得不承认,家主的分析也很有道理。往东,不管是打东关府还是躲进巴延山脉都是绝路。

    难道说,东进只是幌子,是在故布迷阵?

    看上去也不像啊

    林家的众人分析不出头绪,一时间陷入了困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只要帝国的平叛大军一天没到城外,林家就保持现在的状态不会轻动。再者,太平军一走,没了这伙理智的叛军压制,武安城内的秩序必然会迅速恶化。而善友会对他们的恶意和贪欲,林家从武安城破第一天就已经得知。

    一定要将警惕提到最高,防范那些恶贼可能的进攻

    ………

    太平义军要离开武安进攻东关府了

    尽管太平军已经竭力控制消息,但全军总动员收拢物资强行绑人,一连串的动静实在太大,根本封锁不住。头两天还算好,等到了第三天下午,各种各样的流言和猜测在武安城内疯狂传开。

    到了这个地步,撤离在即的义军也懒得管了,开始为战略转移做最后的准备。

    两天多的时间发酵,再加上太平军明显超出必要的大动作,隐隐让善友会觉察到了什么,开始死死盯住他们的举动。可是,且不说太平军真的是一心东进,就算善友会意识到危险来临,也收到了“清河警戒师团”提前赶来平叛的消息,他们又舍得抛弃这座武安城吗?

    王汇方没有那个魄力

    所以,他只能在明明已经感到不安的情况下,坚持原本的计划。交接了物资后,目送太平军在新一天的早晨缓缓打开武安东门,浩浩荡荡的向东一路进发。

    朝阳中,太平军渐行渐远。

    莫名的,王汇方忽然感觉到有些心慌

第173章 东进() 
后世的史学家们,在研究陈武崛起的历史中,无一例外,都把武安这座郡城当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时间点。

    武安之前,陈武的太平军只不过是缩在一郡之地内的流贼。

    但是,当太平军的主力抛弃了这座付出极大牺牲才攻占的重城、坚决的东进后,陈武就朝奠定他的皇朝之基跨出了第一只脚!

    尽管在这座郡城呆的时间并不算长,甚至还比不过隆山,但太平军却在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收获。发起攻城之前,他们的主力仅仅只有三千人,外加新兵营和十几万的流民。走的时候,所有的流民被他们抛弃在了武安。但太平军的队伍,却一举扩充到了一万人。

    其中的六千人,是武安扩军后的新太平营和义勇营。

    这些步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来自打下武安后剩下的两千多名老底子,不少人身上的伤甚至都还没养好。经过武安血战的考验,他们是太平军现在真正的主力精锐。

    第二部分是何世祥出面招降的武安官军降兵,数量约有几百人。

    除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尚未建立外,这些降兵的战力同样很强。

    最后一部分,总数约三千多点,是这次扩军中精心招募的新兵。

    这些新兵个个身世清白、体格强健。因为原本想诱使善友会动手的缘故,这三千新兵尚未来及真正融入两大营的编制,暂时还是**的存在。

    除却这两大营的六千步军,剩下的四千人成分就比较复杂了。

    有原本新兵营中表现不错的义军炮灰;有一批特别招募的赶车车夫;还包括了马队、步弓营、工程营和匠造局的人。这其中,匠人的家眷们无疑占了很大一部分。不乏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但在恫吓和威胁下,不得不乖乖跟随义军离开。

    这样的一万人大队,本就已经非常浩荡了。但在太平军的东进队伍中,最显眼的却不是这些人,而是无边无际的大车队!

    由于搜刮了海量的粮草辎重物资,远远超过一万人能够消耗的,义军不得不为此准备了超过两千辆的大车,并且动用了大量的畜力拉车。就算这样,临时膨胀了好几倍的辎重营仍旧得全员上阵,牵引骡马拉车、帮助义军输送辎重物资。

    大批的骑士在车队前后奔走,沟通、协调遇到的问题,传达中军下达的命令。

    这长龙一般的车队和来回奔走的骑士,让这支太平军东进主力越发显得声势浩大。看上去不像是一万人的队伍,而是足有三四万那么夸张。铺满了官道,从武安城下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饶是如此,义军筹措到的粮草辎重仍旧没有全部带完,还剩下很多很多。

    考虑到义军的运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再强行多带会严重拖累行军速度,剩下的东西,不得不忍痛舍弃。到了这个地步,陈武就没必要刻意为难那些流民了。带不走的粮食物资,全部发了下去,换了一个慷慨的名声。至于流民之间是否会争抢、能否保住各自粮食,以及再之后的事,就统统跟陈武无关了。

    那是帝国城卫军接手后需要考虑的事。

    令人唏嘘的是,有羸弱不堪的流民被义军最后的仁慈收买,到现在还企图跟上来。

    只可惜,统统被义军拒绝,驱赶回了原地。

    足足用了半天的时间,这支队伍终于完全启动,消失在了武安东城门上众人的眼中。

    “现在,武安是我们的了!”

    在大批虔诚的护法佛兵拱卫下,王汇方从城头上走了下来。他的心情有些复杂,更有着自信和意气风发。身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没有了敌手的他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

    就在当天下午,善友会开始了一连串的举动。

    疯狂的征召一万民壮,重新挖开护城河、加固城防!

    搜刮城内各种资源,供给护法佛兵和伏虎营训练。

    强制在城内推行弥勒佛陀的香火,不肯信奉、或者原本有信仰不肯改信者,统统抄没家产、受苦役惩罚。

    以及……准备对躲在林府内的武安几大世家剩余势力动手!

    就算举事最终失败,只要能夺了八大门阀林家的财富,一切就不成问题。当年闻香教叛乱被剿灭,不是照样有高层成功逃出,并且改头换面创造了善友会的前身么。别人可以,王汇方当然也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