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情况下,守城官军的换防是很有规律的。就算偶尔有调整,规模也不会大。眼见城头上的官军在上午时分突然换防,一口气将整个第三联队的官军全部撤了下去,随后警钟敲响、全城戒严,各义军的头领们立即就知道,计谋成功了!

    “要不要趁机攻城?”

    小刀会的会主周乃春提议道,他觉得眼下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不过,陈武和王汇方都没同意。

    箭书的影响,是需要一定时间发酵的。立即进攻,武安官府在外部压力下,会被迫把这件事先压下。拖的太久当然也不行,钱伯明毕竟不是傻瓜,查来查去没有问题,总归会起疑心。陈武预定的计划中,如果官军上当,就给他们预留一天时间,让问题发酵、升级,然后再大举进攻。

    当然,这一天的宝贵时间,陈武他们也没浪费。一边为接下来的大举进攻做准备,一边继续加固了垒土而成的土坡,将它真正堆到了跟城墙平齐的高度。

    第二天一大早,十三家势力集合了起来。

    在他们的合力下,数以千计的流民再度被强行征召。看到如此多的流民汇集,官军立即明白,贼人是准备开始真正的攻城了,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在城头上严阵以待。

    战鼓声隆隆响起。

    第一批被临时编入先登营的流民,在督战队的催促下冲了出去。硬抗了投石机、床弩和弓手的打击后,活下来的流民踩着垒土而成的土坡,冲上了南城头,跟精锐官军的阵列厮杀到了一起。

    一场惨烈的战斗随即爆发。

    尽管为了堆砌这样一条路,流民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也耽搁了足足一周的时间。但现在,这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义军无需再用简陋的云梯攻城,直接就能登上城头。虽说这些没经过训练的流民在官军面前仍旧不堪一击,但毕竟有了正面厮杀的可能。

    可惜的是,顷刻的功夫,第一波流民就被官军击溃,四散而逃。

    有很多人甚至直接选择了跪地投降。

    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被迫从贼。投降的话,官军应该不会难为他们才对。这时候,如果守城的官军选择接受投降,也的确能大幅瓦解流民们的斗志。但武安守城的官军,做了一个冷酷的决定。

    投贼者,杀!

    真正心向帝国的百姓,怎么会投靠贼人呢?既然选择了战斗,打不过了才投降,自然不足以证明清白。而且,陈武一路用的诡计也让官军心生警惕,他们担心这些流民只是诈降,其中混了贼人的精锐。

    与其接纳这些降兵,还要费心思关押看管,不如直接杀掉,或者驱赶回去。

    毕竟,养一个流民,就要多费一些粮食。

    张启升在从隆山潜逃前,烧掉了常平仓和府库的粮食,贼军的粮食并不充裕。这一点,武安的官军是知道的。

    从这两点考虑,官军如此决策倒也不能说错。但他们不肯接纳流民投降,无疑断了这些流民的最后一条生路。退回去被督战队杀,投降也是被杀,还不如跟官军拼了呢,说不定还能撑到鸣金收兵的时候。

    陈武这些天一直在流民大军中散播的谣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

    如同在长山镇中做的那样,他专门安排了一批人,散播了诸如“武安扣押了帝国赈灾的粮食”、“张启升是听了总督的命令才烧了常平仓”、“帝国平叛大军来了大家全都得死”之类的谣言。区别无非是,当时造谣隆山有二十万石救济粮,而现在这个数字翻了一倍。

    这些谣言,再加上流民中一些偶尔会发一点粮食的“好心大哥”,现身说法,述说帝国官府如何残暴压榨他们,成功的激起了流民们对帝国的仇恨。在人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被这种仇恨支配,自然就会产生“豁出去了”、“杀一个够本”之类的念头。

    正因此,这些攻城的流民,进攻的势头比官府想的还要凶残。

    就算被官府打散,退下去后很快就会在督战队的逼迫下重新整队,再次杀上来。

    整整一个上午,流民就先后发起了七八波攻势,如同洪泽河的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涌上城头。尽管无一例外,全都被官军的阵列挡了回来,但这种连绵不绝的进攻并非没有效果,换来了至少上百名官军的死伤!

    为此,流民们付出的则是五倍乃至十倍的代价。

    交战的土台和城头上,尸体堆积如同小山,引来了大量秃鹫在上空盘旋!

    各大势力的头领和将士,对这样的伤亡已经看麻木了。但是,他们的心情很快就没法超然物外了。在流民损耗严重的情况下,陈武毫不手软,把更高级的炮灰也推了出去。

    决定在场势力命运的抽签开始了。

    一共十三支签号,抽到一号的最先攻城,十三号的最后一个。每次看情况派出两到三家,一遍轮完后从头开始,直到破城!

    凝重的氛围中,序列被逐一揭晓。

    赤眉军的头领崇帆,排教的教主罗田,两人的脸色如同死了爹妈一般,在其他人或幸灾乐祸、或怜悯、或威逼的注视下,神色阴霾的走出帐中,开始召集手下。

    赤眉军规模算是比较大的,好歹有几千人;排教则是个垫底的小势力,全部人手加起来不过六七百人。

    这一战打完,搞不好排教就要除名了。

    尽管很不情愿,但在善友会和太平军的冰冷目光注视中,他们不敢不听从,怪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话说回来,在武安这种级别的攻城面前,运气好坏其实都差不多。最先攻上去,和随后两天攻上去的,没太大区别。只不过,大家习惯性的把出头者看成最倒霉的罢了。

    能从武安和东关府那边起来、拉起一方势力,赤眉军在本地也是经营多年,有些本事的。或许几千人中有九成都是普通的乡党村民,但总也有那么百十号精锐骨干。配上太平军淘汰下来的一批武器,虽然没法跟义勇营比,但比上午的普通流民要强多了。

    随着他们的加入,更加血腥惨烈的厮杀,在武安城头上出现。

    陈武的太平义军运气也很一般,抽到了三号签。在赤眉军和排教的人死伤惨重、被迫退下来后,很快便轮到他们。但是,架不住太平义军家大业大。陈武从新兵营里调来了八百人,又派出了两个义勇营大队,便轻易组织了一支千人的队伍,朝武城安发起马不停蹄的攻击。

    整整一天,厮杀没停!

    大概是先前一周的垒土外加顺带攻城,让官军太安逸了一些,现在骤然变得猛烈、如同暴风骤雨般的攻击,让亲临指挥的康和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和义军的决心。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一连三天,联军这边的疯狂攻势就没有停下。每一天过去,城墙下面都会多上数以千计的尸体。陈武手中虽然积累了足以发起一波空前攻势的攻城器械,但打定主意的他任凭伤亡如何惨重,那些小势力的头领如何恳求,始终不为所动。

    可就算这样,联军给他们造成的伤亡足以让武安动容了。

    仅仅是粗略估计,第一警备旅团就承受了超过五百人的伤亡。承受了大部分攻击的二联队在这样的进攻下死伤惨重,几乎已经丧失了战斗力,早在一天前就被迫撤下城头休整。

    少了这样一支中坚力量,武安城防的压力大增。

    只是,连攻了这么多天,对联军这边其实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流民虽然不要钱,遍地都是,但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的。

    残酷的伤亡,不断降温的天气,再加上因为畏惧而不断试图逃跑,让武安城外的流民数量迅速下降。本来接近二十万的流民,从包围武安到现在,已经只剩下了十六七万。这其中,体格较好的、敢拼命的,基本已经在先前的战斗中损耗殆尽。剩下的流民,光老弱病残和妇人就得去掉近一半。另外一半多半也是弱不禁风,或者已经被先前的攻城惨状吓破胆,宁死也不肯上前。

    可以说,短时间内,联军对流民的驱使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第141章 晋身之阶() 
仍旧是武安天牢。

    大门再次被打开了,但这次不同的是,并没有新的犯人被关进来,而是有人进来探监。

    “老规矩,只有一盏茶的时间,你可要抓紧了。”

    牢头掂量着手里的一袋金币,不耐烦的叮嘱道。面前的老仆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连连点头,见牢头满意的转身,老仆才佝偻着腰,慢吞吞的走进了天牢深处。

    脱离了狱卒的视线后,他的步伐骤然变得轻快起来,腰板也直了。

    没有多少人知道,袁兴韦家里的这个老仆,实际上是一个武道高手。或许论弓马和战阵厮杀,他比不过典勇这样的大将,但若是单纯的个人武艺,绝对不逊色于任何武师。不过,他那苍老而又平凡的相貌,有效的欺瞒了很多人。甚至就连袁兴韦被下狱的时候,钱伯明都没好意思将这样一位老人一并拿下。

    而现在,在付出了一袋金币后,他顺利的获得了探监的权利。

    看到这位老仆出现,袁兴韦的心情无疑很不错。更让他高兴的是,老仆带来了太平军攻城的消息。

    “一连四天,流民和贼军轮番进攻。官军伤亡惨重,二联队已经被打垮。”

    老仆压低声音,简单的说明着。

    “连攻了四天!”袁兴韦重复了一遍,在牢房里转了几圈,寻思片刻后问道:“可有动用攻城器械?除了南面外,另外两面城墙下的义军有动静吗?”

    老仆想了想,摇头道:“只听说,有部分太平军精锐参战,就是胳膊上系黄巾的那种,但并没动用投石机或者床弩。另外两面城墙下虽然一直有贼人在集结调动,但都是装腔作势、分散官军兵力,并没有真正进攻。”

    袁兴韦点了点头,心里有底了。

    太平军的主力看来还没发动。

    二联队短时间内难堪大用,三联队现在还没从先前风波中平稳下来,看起来的确有机会……就是不知道,太平军接下来这倾力一波到底有多强。

    或许,局面能有二八开?

    不行!

    这个赢面太低了!

    他心里盘算着,对老仆附耳道:“这次出去,继续帮我打探情况。另外,联系柴一,叫他把手下那十几人全部召集起来,准备听我号令。”

    听到这个吩咐,老仆身体一震。

    作为袁兴韦最信任的人,他当然知道柴一那帮人是自家公子暗藏的一手力量,现在终于打算动用了么?

    “那边的老头,到时间了!”

    牢头烦人的声音响起。

    见状,老仆咽下先前想说的话,对袁兴韦点了点头,重新佝偻着身子离开了。

    很快,天牢内重新安静了下来。

    袁兴韦暗暗思索了片刻,看了看对面已经被接连提审好几次的何世祥,唤道:“何老弟…何老弟?还醒着吗?”

    对面没吱声。

    袁兴韦知道刚才的探监多半已经惊动他了,只是故意不理自己,于是起身作势道:“要是没醒的话,我就再一罐水泼过去了。”

    没办法,这下何世祥撑不住了,闷声闷气的道:“喊我干嘛?”

    见他回话了,袁兴韦盘膝坐下,笑嘻嘻的道:“还是先前那个问题,你是想死还是想活啊?”

    “你烦不烦啊!”

    每天都要被问一遍这个问题,何世祥终于忍不住了,发火道:“我当然想活啦!但你不怀好心,想要撺掇我跟外面的流民勾结,所以我懒得理你。”

    “咦?”

    袁兴韦故作惊讶的摇了摇折扇,问道:“何老弟你不是已经跟反贼勾结了吗?就因此而下狱的啊!”

    何世祥知道他什么意思。

    无非是说反正已经被认定,索性不如顺水推舟,真个设法跟贼人联系,寻求一条生路。被接连拷打了这么几天,忍不住的何世祥也未尝没考虑过这个想法,但他并不觉得贼军能攻破武安。既然如此,不如咬牙死撑下去,等外面的贼军被平定,自己早晚还有恢复清白的一天。

    他跟必死无疑的袁兴韦终究是不同的。

    见何世祥打定主意不理他,袁兴韦叹了口气,自顾自的道:“可怜啊,一个如此忠义的军官就这么惨死牢中,死后还要被钉上一个谋反通贼的罪名,袁某真是替他不值。”

    被他这么说,仿佛自己必死似的,何世祥有些不痛快了,背对着他哼道:“何某人身正不怕影子歪,真相早晚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天真!”

    袁兴韦摇了摇头,冷冷的道:“还真以为自己能重见天日?我告诉你吧,就算现在总督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也几乎不可能帮你平反。若是这么做了,岂不是说先前的大动干戈全是错的?他钱伯明被耍了,康和被耍了,邱文德被耍了,林安略更是闹了大笑话。整个武安官府被一伙贼人轻易玩弄手中,吃了大亏?而且,你被拷打了这么久,心里难道就真的一点怨气都没有?”

    这番话,如同黄钟大吕,重重敲在何世祥的心头上。

    他眼前一黑,激荡之下差点没晕过去。

    然而,袁兴韦的话还没完,又给了他致命一击。

    “就算钱伯明心胸豁达,能够忍你,但张家呢?与其那么麻烦,大家每个人心里都不利索,还不如直接敲定了事实,让你死在天牢里,一了百了,大家都省心。反正你家又没什么背景,死了也没人帮忙出头。何老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何世祥半天没说话。

    或者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能从几天的拷打支撑下来,靠的就是平反昭雪的信念。现在心理防线被袁兴韦打垮,何世祥只觉得天都塌了下来,一时间心如死灰。

    “这就认命啦?”

    见何世祥这幅样子,袁兴韦知道自己实际上已经成功了,诱惑他道:“不想活着出去?就算自己真的活够了,好歹也为家小想想啊。”

    何世祥仍旧半天没说话。

    就在袁兴韦差点以为他受不了打击,已经昏迷过去的时候,何世祥终于开口了:“袁兴韦,我知道你这几天在琢磨什么,但是,就凭那些流贼,打不破武安的,别费那个心思了。”

    终于松口了!

    尽管没直接承认,但袁兴韦一下就听出了袁兴韦心中的顾虑,胸有成竹的道:“我主陈武虽然已经做的够好,但终究起家时间太短,根基不够。光靠他一己之力,或许的确不足以破武安。善友会之流更是小家做派、不足为谋。但算是咱们,情况就不同了。你我若联手,在城内配合义军,最后至少能有五成把握!”

    五成!

    这个几率,已经足以让袁兴韦去赌一把了。成与不成在两可之间,全看天意。

    “我主陈武?”

    注意到袁兴韦这个称呼,何世祥不由嗤之以鼻,讥笑道:“你这连人家面都没见过,就直接叫上了,就不怕人家不要你!”

    “怎么会。”袁兴韦摇着折扇,丝毫不担心道:“只要咱们给他献上武安城,不怕陈武不收,这是咱们的晋身之阶。”

    “好吧,你有什么计划,姑且说来听听。”

    见袁兴韦这么有信心,何世祥勉强同意了。

    “自古以来,想要破城无非两种,一种强攻,一种里应外合。”袁兴韦的法子出乎预料的简单:“你我合力拉起一批人,在我主义军攻城最激烈的时候,冒充官军混上城墙,突然反戈一击。”

    “就这么简单?”

    何世祥以为袁兴韦会拿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谋略来,闻言不由大为泄气。他被关在天牢中打成这样,出都出不去,还怎么冒充官军混上城墙?何况,就算能出去,召集的人少了照样也没用。

    这种级别的战斗,最起码也要几十上百人,才有可能起到影响战局的作用。

    “我手里有十几人,到时候还能再花钱临时招募一批,凑个三四十人不成问题。现在天牢防卫已经空虚了许多,突袭的情况下应该能得手。然后,整个天牢内的死囚犯,都是咱们天生的盟友!”

    袁兴韦已经想好了一个计划,现在就看何世祥配合不配合了。

    他的人,负责打下天牢,放里面的人出去。这些死囚为了活命,多半也会跟他们一起战斗。或许战斗力未必有多强,但在城内放火制造混乱、吸引守军和世家私兵的注意力,还是没问题的。至于真正协助义军破城的,还得看何世祥的手下。

    “你这个三联队的联队长也当了几年了,据说人缘还不错。跟我交个底,到底能拉出来多少人?”

    若是何世祥能拉出一百名官军,袁兴韦就能做到与其的五成把握。若是能拉来两三百官军反戈,那只要外面的陈武足够给力,袁兴韦几乎有八成把握能攻破武安!

    “两三百……”

    何世祥苦笑了一声,看着袁兴韦道:“你也太看得起何某了,若是带他们跟反贼拼命,何某有那个信心。但若是勾结反贼破城,就算何某再有威望,十个里面也未必有一个愿意跟随的。就算把我那几位同样被关在天牢内的心腹都拉进来,满打满算,我最多也只敢保证几十人。”

    “这么点!”

    袁兴韦皱了皱眉,略一沉吟后问道:“若是散播谣言,官府事后要对三联队的官兵进行大清算呢?”

    何世祥犹豫片刻,道:“这……我也不敢说,或许能争取到一百名士卒?总之你莫抱更多期望就是了。”

    “最多一百人么?”

    袁兴韦合上了折扇,叹气道:“也罢,勉强也够用了。”

    自己能做的,应该只有这么多了。到底结果如何,就看外面的那位天命之主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了

第142章 总攻() 
在袁兴韦天牢内谋划的时候,陈武还不知道自己在武安城内莫名多了一个属下,正尝试跟义军里应外合。他只知道,在不投入真正精锐的情况下,联军的攻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难以为继的地步。

    流民大军短时间内已经没有潜力可挖,其他十多家小势力也损失惨重。

    就连善友会的王汇方,这个时候都有点沉不住气了。

    “明天起,太平军会投入义勇营、步弓营和工程营!”

    面对如此形势,陈武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