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抄来的大批粮食,被全部运送回沂城县的粮库,将诺大的仓库堆的满满当当。如果全部用来供给义军的话,只怕他们一年都吃不完。鸡鸭牛羊之类的牲口也有很多,为了饲养它们,义军不得不从女营抽调了大批人手,这才勉强周转过来。

    由于在执行的时候没有留任何情面,这一次义军几乎把沂城内民间的粮食尽数搜刮。纵然有稍许残留,也根本不足以满足近三万百姓的果腹需求,怨气和不满开始迅速积累蔓延。因此,很多仇视义军、在抄查中损失惨重的富户们,都在一边咒骂义军,一边暗暗等着看笑话。

    老百姓没了粮食吃,可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

    义军撑死了几千人,如何能面对几万百姓的冲击?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杀了个人头滚滚,将席卷全城的暴动镇压下去,义军在沂城的根基也完了。

    说不定还没等隆山府的官军赶来平叛,义军就自己分崩离析了。

    这一点,在陈武带队外出巡查的时候深有感受。那一个个饿着肚子,藏在院子门板后面的沂城百姓,看似软弱无害,实际上却像是正在酝酿喷发的火山。那种隐藏着敌意的冰冷目光,一道道落在背上,简直让人透体心寒。只待有谁真的饿死,或者有心人在背后串联,一个火星,就能将他们彻底引爆,变成一股可怕的狂潮。

    不过,事情从无绝对。

    被义军杀人震慑后,沂城的百姓不敢反抗,但又苦于没有粮食,开始央求义军开城。在这个要求也被拒绝后,有人迫于无奈,找到义军士兵要求加入。显然,就算是相对富裕的沂城内,也不乏家境贫困、饥荒中活不下去的人。眼见义军人多马壮,又有如此多的粮食,这些面黄肌瘦的人不由动心了。

    左右都是死,还不如先跟着贼人混,吃口饱饭再说。

    就算帝国派兵平叛,那也是日后的事了。

    这样的人,比陈武想像的还要多。一天下来,各队义军报上来的就有数十起之多,那些还在犹豫的只怕更多。这些主动找上门要求加入义军的人,让陈武意识到,预定的后续计划可以执行了。

    于是乎,征粮全面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大队的义军敲锣打鼓,抬着一筐筐诱人的粮食,开始一条街一条街的喊话。

    “太平义军招人啦!待遇从优!”

    “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男子,身体健康、敢上阵杀敌的,可以报名加入义勇营。每天两顿伙食管饱,还能领两斤粮食养家,保管一家老小都不挨饿。”

    “若是会马术或者善射的,待遇参照义勇营加三成,每月还有固定饷银。”

    “若有能读书识字或者通晓兵法军务的,待遇参照义勇营翻一倍!”

    “机不可失,人数有限,报名从速了!”

    “不愿加入义勇营杀敌的,也可以报名参加劳工。劳工不限男女,干多少活,拿多少粮,多干多得,义军绝不克扣。另高薪招募铁匠、皮匠、木匠等手艺人,待遇最高可达每天十斤粮!”

    “白花花的粮食就在面前,只要报名的,立即先发一天粮食安家。想加入的,可以前往各街的报名点询问相关事宜。”

    “天公将军有言,太平义军先前的征粮并非是为了难为大家,而是为了举事推翻残暴无德的官府。等我义军当朝,将会创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太平的太平天国。凡是肯出力的,将来天国中自然有各位的一席之地。”

    “招人啦招人啦……”

    太平义军开始大规模的宣传和招人!

    口号这个东西虽然虚无,但绝不是没有用的。太平义军士兵宣讲的那些玩意,对普通沂城百姓还是很有吸引力,最起码也能打消一些对义军的敌意。至于后面的招人,由于锣鼓喧天、逐门逐户的喊话,这个消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传遍了整个沂城,不出预料的在沂城内引发了渲然大波。

    虽然不是没有人想到,义军这是在拿他们的粮食来招募他们,也不是没有人担心将来帝国大军平叛后的清算,但义军在夺走了他们的口粮后,终究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而且,待遇听上去还挺不错的!

    想多赚点粮食养活一家老小的,可以去参加什么义勇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可以当劳工;至于铁匠之类的手艺人,听上去更是极好,一天粮十斤啊!

    在这饥荒年月,这是什么概念?

    虽然义军在前面加了“最多”这个限定词,显然只有真正的铁匠大师傅才能领到这个数,其他的学徒助工之类多半要克扣,可就算只有个几成,也足以让他们动心了。

    “大哥,咱们也去报名吧,家里昨天就揭不开锅了。”

    “我看那些义军虽然穷凶极恶,但也没有乱杀人。要不,咱家也出个人去当劳工?”

    “能读书识字者待遇翻倍?哼,这反贼头子除了不知忠义贪恋钱财,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可惜我辈读书人世受国恩,岂会轻易卖身投贼?”

    “许大哥,你不是曾经参加过帝国军吗?眼下这可是个好差事啊。”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这口号,可不像是普通贼人能喊出来的。”

    各色各样的议论中,义军派出的队伍围着城走了三遍,一直喊到人人口干舌燥,嗓子都嘶哑了,这才抬着锣鼓返回义军这两天来在县衙附近临时扎起的大营。而这个时候,义军设在各街区的十多个报名点,已经挤了不少询问相关事宜的人了。

    乾元帝国的百姓就是这样。

    对于苦难和压榨,他们有着超乎想象的忍受力。虽然义军才抢了他们的粮草牲畜银钱,但只要留了一条活路出来,而且看上去还不怎么苛刻,这些人立即就把暴动对抗义军的念头抛到了脑后。除了少数人还在顾虑帝国的报复外,大部分人都在饥饿的驱使下,计划起暂且加入义军的念头。

    投贼固然无奈,但再怎么也比眼睁睁的饿死强。

第57章 扩军计划() 
沂城,甜水坊。

    作为最先得到招人消息的区域,设在甜水坊附近的报名点,此刻已经围了几十号人。

    他们有的在交头接耳的商量,有的略带畏惧的在远处围观,也有人已经开始询问待遇。这旁边,师元良穿着一身帝国轻步兵的制式皮甲,手里提着刀,颇为威武的站在旁边,打量着这些犹豫着想要报名的人。

    这身皮甲,正是之前进攻沂城中因为奋勇战斗,被陈武特别赏赐的。

    得了这样的殊荣和奖励,师元良对陈武大为感激,当天晚上抱着这套厚实的皮甲睡了一夜。得知今天招人的消息,也不管天气闷热,硬生生套上了这皮甲,不无炫耀的过来站台。他可是打定主意,要把今天的事办得漂漂亮亮,以对得起陈武的赏识。何况,今天征收的人,将来说不定就有人成为自己手下。

    谁都希望领一队能干的强兵悍将,而不是一群软脚虾。

    有这样两份原因在,师元良可谓动力十足,一直在暗暗观察适合进义勇营的青壮。

    众人只是看、并没人报名的僵局,在半个时辰后被一个二十多岁,皮肤黝黑的男子打破了。看到附近的人越来越多,在报名点周围徘徊了十好几圈的他终于忍不住了,一跺脚走了上来。

    师元良顿时精神一振。

    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个身材有些偏瘦的男子,虽说看似不怎么经打,但对方肌肉却很结实,行走间步子也很沉稳,多多少少应该练过一点把式。进入义军后,只要伙食好点,把力气养上去,稍加训练就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那个,请问……”

    男子有些紧张,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说。

    “要加入义勇营吗?”师元良忍不住了,几步走过来,不无利诱的道:“义勇营的待遇很不错的,不仅包吃还有粮食发。”

    见到师元良那身显眼的皮甲,男子大概也知道眼前这人是有点身份的义军头目了,当即看向他道:“不知道怎么称呼将军?我的确是想报名加义勇营。”

    “将军我可不敢当。”

    师元良被他的称呼吓了一跳,赶紧摇头道:“义军现在只有两位将军,可不能乱叫。我现在是步军的一名十人队的队长,你称呼我一声师大哥就行了。”

    “那好,师大哥。”

    看师元良似乎挺好说话的,男子紧张消去了不少,依言改了称呼,道:“小弟我是甜水坊人士,叫巴良才,是地道的沂城人。在城外有几亩地,以前穷的时候也曾跟着商队跑过几次商,不过因为工钱被扣得厉害,后面就没干长。”

    “原来是巴老弟。”

    师元良点了点头,记下他的姓氏,道:“那么,你确定要加入义勇营吗?需要说明的是,一旦加入,就是正式的义军了,不能随便退的,还要守军规。”

    “啊?不能随便退吗?”

    巴良才不知道这点,脸上不由多了几分迟疑。可摸了摸饿着的肚子,他踌躇再三,还是问道:“先前抬着米筐宣讲的义军大哥,说的待遇应该是真的吧?不会克扣?”

    “当然是真的。”

    师元良拍了拍胸口,对他保证道:“我们太平义军向来说一不二,但凡应征加入义勇营,保证每天两顿大米饭足足的,家人也有粮食。现在加入,立即就可以带两斤粮食回去。我还听说……”他左右看了看,故作神秘的道:“我义军的天公将军在筹备新的营头,叫太平营,只有义勇营的精锐才能加入。一旦选入,待遇绝不会比马队、步弓营的差,我觉得你入选的希望很大。”

    “那我加入!”

    巴良才真的动心了,想了想家里饿肚子的几口人,一咬牙按了印泥,在报名点的黄绸布上按下了手印。师元良也不骗他,立即叫人拿布袋装了两斤粮食给他,并且叮嘱下午到城防营的校场前报道。

    如果领了粮食届时又不去,义军可不会手软的。

    巴良才的第一个加入,无疑刺激到了周围的人。看到师元良果然给足了粮食,剩下的人不再迟疑,争先恐后的围了上来,纷纷报出了自己的目的。

    “我要加入义勇营!”

    “几位大哥,瞧我这样的能当劳工吗?”

    “我会木匠手艺!”

    一个又一个的人涌了上来,让师元良焦头烂额的同时,又忍不住有些开心。有这些人加入,义军实力只怕要迎来一个飞跃了。而且,一旦扩军,他这个得到过陈武嘉奖的队长就能顺理成章当上大队长了呢。

    那可是俗称百户的官职啊!

    ………

    师元良在甜水坊的报名点,只是诸多报名点的一个缩影。

    在沂城其他街区的报名点,也都围了一大批人。虽说不是没有人前来闹事,指责义军先前抢他们粮食的事,但在连抓了几人后,再没有人敢出来捣乱。众人老老实实的排着队,说明了来意,在黄布上按了手印。

    那些不怀好意、暗中准备看义军笑话的富户们,看到义军用抢来的粮食收人,而且还颇有成效,大大缓和了矛盾,顿时傻眼了。有些聪明人,更是从义军有条不紊的行动中感觉到了不安。出于未雨绸缪的目的,他们开始暗暗走动串联,但一时间也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决定先安插人监视义军的动静。

    除此外,他们无计可施。

    沂城真正有权有势的,要么像荣府这样被抄家了,要么交了钱被提前放走。还在城里的这些人,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服众。在沂城四门封闭,消息传不出去,城内又被义军封锁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暗处咒骂义军,靠着藏着掖着的一点粮食艰难度日,祈求官军早日赶来平叛。

    然而,这些把希望寄托在隆山府的人不知道,陈武已经开始的一连串行动就是冲着隆山府去的。

    示敌以弱的烟雾弹已经放出,隆山府的官军如果不出意外,会迅速西进平叛。结合《帝国》中的经历,陈武大概可以推断出隆山府官军的实力,最多可以动员600步军、100骑兵。这一股力量,想要在野外击败他们很难。伏击的话,隆山到沂城间也没有合适的地利。因此,陈武准备用诈降计。

    先前安排薛广收钱放人,就是一个伏笔。现在可以安排另一批人,假作对义军不满,要私开城门放官军进来。仓促出来平叛的官军,不可能携带大型的攻城器械,多半会上当。一旦将他们骗进城,陈武将城门封闭,再提前将附近的街道地形改造一下,就可以瓮中捉鳖。

    到那时,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想执行这个计划,需要很多人力,这也是陈武大规模征召劳工和各种工匠的原因。这些人接到活的时候,不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只有官军杀进来后,他们才会醒悟:自己修的东西,居然会成为埋葬官军的坟墓。

    当然,靠计谋击败敌人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强自身,这才是正道。

    这个正道,就是扩军!

    师元良提到的太平营,就是陈武的扩军计划之一。

    在这之前,陈武手上的主要战力就是两个大队的步军。其他的青壮劳力编入了义勇营,其他的妇人和老幼统一编入了女营。现在有了沂城的三万人打底,这个编制自然不再贴合。作为普通战力的义勇营,他计划一举从现有的三四百人扩充到一千人,并进行初步的淘汰、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时候,这个数字其实还要翻倍的。

    但最终,陈武的理智还是压下了不切实际、无限制暴兵的计划。

第58章 人才() 
从四百扩充到一千,而且这四百也是才组建没多久,这速度就已经很夸张了。若是想一口气扩充到两千,一举翻五倍,整个太平义军非得因为过度膨胀而陷入崩溃。

    军队这个利器,从来都不是人越多就越厉害的。

    何况,陈武还有新组建的太平营。

    原本那两个大队相对精锐的步军,会直接划入新组建的太平营,并以此为根基逐步扩充到五百。此外,步弓营、马队和陈武的直属卫队,也会相应的扩充或者组建。

    如果一切顺利,陈武手头上的战力将会迎来一个空前的提升,一跃扩充到半个旅团的规模。其中太平营为骨干,义勇营为基层,必要的时候驱赶普通义军当炮灰上前消耗官军实力。这样一支军队,将会具有搅动整个太平郡的能量!

    然而,就算陈武砍掉了最初计划的一半,这个计划执行起来仍旧难度很高。

    时间紧迫不说,武器、盔甲的全面缺乏,都是一个大问题。最困扰义军的是,想要将义勇营扩充到一千人,并组织起有效的训练,需要大量的基层军官。除此外,仓促招收的义军士兵中,很可能混有对义军不利的人。他们平日潜藏不发作,一旦官军杀到,就会在关键时刻倒戈。

    能否防范好这点,也是一个制约扩军的重要因素。

    陈武起家前实在是势单力薄,对此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先尽可能的把长山镇出来的老人推上位。这些人的能力未必多出色,但至少经历了几场厮杀,跟义军的干系最深,想投靠官府也得担心一下是否会被清算。可就算是这些义军老人,数量依旧有限。陈武把关系最熟的、先前表彰过的一批人都算进去,撑死了也就几十位。

    这些人,也就勉强够太平营的缺口,义勇营想都不用想。

    扩充后的一千人中,可是需要整整一百名队长,十名大队长的!

    军官的缺口,远比想象的要大。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盲目的扩军毫无意义,反而会让臃肿的部队失去控制。

    斟酌再三,陈武把希望寄托在了这次扩军的本身上。相比于其他造反的义军,他好歹有一个独门优势,那就是游戏中对未来历史的熟悉。沂城毕竟是他从新手村出来后到的第一个城镇,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从中发掘出一批人才。

    不要多,能有三五个看着眼熟的,就能帮上大忙。

    出于重视,当第一批征召的沂城百姓选出来后,陈武放下了手头上忙的事,亲自打马赶到了城防营的校场。

    往日里,这儿是城防营官军的驻地,也是沂城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不小心被里面的大头兵缠上了,少不了要花点钱消灾。但自从沂城被义军攻陷后,这里就被义军彻底接管,现在更是作为扩军的报道点。除了报名劳工的无需过来外,其他的别管是应征义勇营,还是会读书识字经商记账,都在送粮食回家后陆续赶来,在孙田和甘兴的指挥下勉强分成了四个百人大队,外加一个小些的方阵。

    前者全是义勇营的,不足百人的第五队是其他所有应征者的集合。

    只不过,沂城的校场设计得只能容纳两个大队,现在一下涌进来四五百,看上去免不了有些拥挤。

    “果然,就算只扩充到一千人,也还是太勉强了。”

    陈武抵达校场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乱糟糟的一幕。一想到眼前这些才只是扩军的第一批,他就忍不住有些头疼。但没办法,跟历史上那些有组织有预谋的起义比起来,没有任何根基的他想要在最短时间内挑战帝国,这样的连续扩军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现在的帝国还不是几年后,不会留给他太多机会和时间。

    “都站好了,肃静!”

    孙田、甘兴两人费了吃奶的力气,总算是初步将队伍整肃下来。随后,孙田大声宣读起了义军的纲领和起义口号,并在之后读了军规。三斩条令一出,这些不久前还是平头百姓的沂城人都忍不住有些骚动。可看到旁边两队杀气腾腾的义军,面无表情的守在校场门口,倒也没人敢有异议。

    至于他们私下里怎么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将该说的都简单说了一遍后,孙田很快开始了最重要的事情,分队!

    每十人一队,为了防止熟人抱团结伙的情况出现,分队的方式是随机的。由于基层的士官严重不足,孙田和甘兴不得不按陈武吩咐的,暂且让这五十多个小队自行推选队长,等之后走上正轨了再重新选拔。

    “义军的军制,跟乾元帝国的军制大致是相同的,想必你们也能知道这队长的地位和重要。虽然是暂任,大小也是个官了。在我太平义军中,队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