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主动进攻你们?”
亲自接见了这位吕宋皇帝的特使,面对对方的疑问,何世祥脸色一变,厉声道:“此话大谬!我们的舰队本来是想进攻阿曼王国的,只不过因为风暴迷航,无意间抵达了延吉安岛附近。本来是抱着和平态度想要登岛购买一些食物清水,不想你们延吉安岛的平民竟然主动进攻我军,是可忍孰不可忍!”
尽管这番说辞真的粗陋不堪,逻辑上完全无法讲通,但有一点勉强能算真的。那就是,的确是延吉安岛的土人先射的第一箭当然,何世祥是不会承认水师摆出武装登陆姿态后延吉安岛土著才这样做的。
“战斗是延吉安岛的伊洛戈人先挑起来的?”
特使大吃了一惊,来自王都马尼拉、身为贵族的他,对于延吉安岛实在没有任何了解。他唯一的印象,就是那个岛在吕宋北面还挺大的。至于岛上的土人性情如何,面对外来者会做出什么反应,一概无知。
也正因此,他吃不准这些帝国人的话到底是真还是假虽然看上去假的可能更大一些,但如果是假的,帝国人又为什么突然对吕宋产生了兴趣呢?
无法判别真伪的他,最终只能选择含糊其辞。既不承认,但也没敢反对,生怕激怒了对方。在低姿态的说了几句抗议后,他话音一转,又表达了误会和歉意,就连旁听的阿格诺都有点不明白这位特使的真正来意了。
“说重点!”
何世祥对特使的含糊有些不耐烦了,在对方来之前,他正在跟水师提督施梁商议有计划的搬空民都洛城呢。
看到上国的大将似乎要发怒了,特使先生担心自己的差事办砸了,只能及时的闭嘴,咽下了说了一半的废话,表明了来意:希望松江军能在民都洛城前停止,不要继续南下进攻马尼拉!
“为此,我公国的皇帝陛下愿意给予一定的补偿。”
特使已经尽可能将话说的委婉了,但何世祥和水师提督施梁,以及在座的其他松江军军官,仍旧不敢置信刚刚听到的言辞,甚至有人下意识的掏了掏耳朵。
这位特使竟然不是来宣战或者指责松江军的,而是来求和的!
虽说类似这种事,帝国前朝的历史上也有过几次,但无不是到了最糟糕的局面,甚至被异族兵临帝都,才被迫议和退兵。眼下松江军才刚占了民都洛城,就算最快也要半个月以后才可能继续出兵,吕宋公国竟然就迫不及待的求和了竟似比松江军还要积极。
“竟然真的这样……”
惊讶之余,何世祥不由再度佩服起陈武的眼见。
在大军出发之前,陈武曾经跟他说过吕宋公国的情况和战局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攻下了北方的民都洛城后,吕宋公国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何世祥一度以为,吕宋公国会选择集结兵力再战,或者干脆依靠王都死守,毕竟松江军远渡大洋而来,兵力补充有限。但么想到,吕宋公国还真的议和了。
陈武当时拟定的备用方案,现在有了用武之地。
跟水师提督施梁交换了一个眼色后,他没有任何犹豫,厉声呵斥起了对方,做足了一副要继续南下,不打掉马尼拉誓不摆休的态度。并且肆意夸耀起松江军的武力,并言明若吕宋公国敢继续对抗上国大军,那接下来登陆吕宋的就不仅仅是他们了,而是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大军!
“灭国之战!”
特使是真的被何世祥吓住了,有以往那些自言片语的消息,再加上北方军团和棉兰军团的迅速覆灭,吕宋公国有点把松江军的实力神话了。听闻对方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大军,他的脸色当即变得惨白,把姿态放到了最低,祈求起何世祥的原谅。
“暂停进攻也不是不可以。”
在苏莱曼五世的特使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何世祥话音一转,在特使仿佛绝处逢生的心情中,开出了松江军暂停进攻的条件。
第381章 黄金和粮食()
“为弥补吕宋人给松江军造成的损失,须赔偿五十万石粮食、十吨黄金。”
“惩治对松江军开战的凶手,交出残余的水师战船。”
“为了互通有无、促进两国交易,吕宋公国必须将民都洛城租借给松江军作为贸易区。松江军会为此支付每年五千金币的租借费用,并获得自由贸易、保留‘必要’数量的驻军维持治安、代征税收等权利。”
………
看到了何世祥提出的一条条苛刻的条件,特使额头上不停渗出细密的汗珠,拿着笔的手指都在颤抖。他当然清楚,自己在这样一份合约上签了字会有什么后果。然而,何世祥对他的恐吓,还有那极尽吹嘘的强大帝国,让特使实在拿不出拒绝的勇气。
何况,还有阿格诺这样的奸党为了荣华富贵,不惜叛国投靠了对方!
如果只有松江军在的话,特使或许还敢争一下。或许赔钱和交出水师参与战船可以通过,但至少要尝试把民都洛城要回来。但阿格诺等人的投靠,让特使知道了他们面临的危机。光这些跨海而来的敌人就够可怕了,眼下公国的敌人竟然还要加上曾经的北方军团!
有本地的军队跟外敌勾结,他们能造成的威胁将会成倍的提升。
若是自己不答应,这些可怕的敌人只怕真的会悍然南下,攻打马尼拉。哪怕仅仅是抵达王都城墙之下,都会给整个吕宋公国造成巨大的动荡。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这个结果都会引发可怕的政治风波,自己这个经办议和的特使十有八/九会被推出来平息众怒。
替罪羊的下场么……
犹豫了一瞬间后,特使在两个选择间做出了决定,近乎全盘同意了何世祥的要求。
只要能把这些敌人暂时稳住,让自己能够顺利回去交差就行了。之后的事,谁爱办谁办!
于是,在何世祥、施梁乃至一众松江军官都不敢相信的情况下,他们顺利的拿到了一份宽厚到难以想象的条约。他们可以在榨取公国财富脂膏的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整编、训练本地军队,同时分化离间,然后在合适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再度发起进攻。
虽说这跟原本预定的一号方案不同,但效果却更好。
相比于原本激进的一鼓作气拿下马尼拉,逐个击破地方势力,现在的方案进度要缓慢一些。但优点是松江军付出的代价更小,而且对吕宋公国地方的破坏也更小,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战乱破坏本地生产的情况。
至于说放慢占领吕宋公国步伐的坏处,不是没有,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毕竟,陈武之所以对吕宋岛感兴趣,一是因为这里的地盘和人口,第二就是岛上丰富的资源和矿产。
但眼下,强行租借了民都洛城后,松江军其实已经有了获取粮食和矿产的渠道。
别的不说,光是民都洛城这个北方军团的原驻地,就有两个庞大的粮仓。一是供给军队的军粮,约莫六万石;另外一个是供给民用的官仓,这个足足有二十五万石之多。除此外,真正储粮的大头,在于民都洛城外各大头人的庄园。这些本地的贵族和头人,少则数千,多则几万石,总量加起来惊人之极!
莫说占据整个吕宋岛了,单说以民都洛城为核心的奎松平原北部这一块,能获取的粮食就已经超过了宁海水师舰队现有的运输能力。
矿产就更不用说了,以目前松江军的情况来看,顶多只能把这里搜刮到的黄金和珠宝运回去,其他只能等陈武拨款监造的大批四桅远洋海船下水,才能陆续扩大规模。
从这个意义上将,放缓步伐其实是跟松江军目前能力相符的。不然就算一口吃成大胖子,也没办法快速消化!
………
如果说,民都洛城的议和,对于松江军来说是意外之喜的话,那对于吕宋公国而言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赔偿的那些粮食和黄金真的不算什么,以吕宋公国的富饶,这些东西不说九牛一毛吧,至少也远没到伤筋动骨的程度。真正引发争议的,无非是后两点。
交出残存的水师船队和租借民都洛城!
单就实力而言,在跟宁海水师两度交战后,吕宋公国的战船已经剩余不多。而且,松江军指明了只要大船,小船可以保留,给吕宋的损失更小。但要命的,是对于吕宋公国军心士气的打击。
战败赔偿不可怕,可怕的是还要交出战船和惩办对松江军开战的凶手!
这是自毁长城的行径!
没了战船,吕宋公国的海上岂不是敞开了怀,任由敌人肆意出入?若是公国答应了惩办开战的将士,日后还有哪支军队敢奋勇作战?
租借民都洛城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怎么看,都是帝国人的缓兵之计。当他们消化了民都洛城和奎松平原的北部后,继续向南扩张,吕宋公国将再没有任何逆转的可能!
苏莱曼五世本就不是那种有决断的人,听到手下的臣子们如此激烈的言辞,原本的态度不由动摇了起来。然而,条约都已经签了,也跟帝国人议和完成,若是反悔岂不是会激怒对方?
万一惹得对方立即南下进攻王都,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关于议和的几条,苏莱曼最终选择了坚持和履行。不仅命施梁交割了十二艘在五百料以上的海船,还从军队中随意挑了几个并非坚定皇党的军官交了出去。这样既对帝国人有了交代,也能借帝国军之手光明正大的解决几个地方实力派安插的楔子,给自己的人腾出位置。
与此同时,他还对民都洛城附近的公国官员,严禁主动招惹帝国人,以防给他们落下什么可以重新开战的口实。
考虑到松江军的确有翻脸不认的可能,在部分武将的力谏之下,苏莱曼五世通过了重建北方军团的决定,并下旨即刻进行新兵的招募和训练。
若是这样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发展下去,吕宋公国说不定还真有雪耻的可能前提是,松江军能够安于现状,并且不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力量。
但这怎么可能?
在苏莱曼五世无视了水师大将卡加延和其他将士的意愿,强行令他们交出战船后,宁海水师先前海战中的损失得到了有效补充。虽说两方战船的样式、航速并不完全一致,但宁海水师本就是一支在短时间内拼凑出的船队,自然不会介意再多一批船。而这批战船的转手,直接导致了近千名吕宋公国的水兵失去了服役的战船,被从水师中踢了出来。
依靠阿格诺等高级军官的关系,宁海水师顺利招揽了其中大部分人。在承诺只需要他们跑运输,不需要参与可能跟吕宋展开的作战后,这些曾经的敌人迫于生计,摇身一变成为了宁海水师的一员!
卡加延一度试图阻拦和破坏,但最终也只能无奈放行。
至于全新的吕宋警备师团,整编、扩充的速度比水师更早、更快。在剔除了千余名伤兵和条件不合格的士兵后,松江军在奎松地区招募了一批新兵,将总数凑齐到了13000人。
有原本的北方军团、棉兰军团降兵为基础,加上大批松江军调任的军官,严加训练,用不了太久这支吕宋警备师团就会形成勉强能用的战力。
打大仗没法指望,充当炮灰跟吕宋公国的军队对耗还是没问题的。
在吕宋这边初步打开局面之后,宁海水师开始了第二度返航。
跟上次几乎完全空着返回不同,这一次,宁海水师可谓是满载而归。包括吕宋公国赔偿的十吨黄金、从民都洛城搜刮到的黄金珠宝,以及第一批多达十几万石的粮食,赶在新一年的上元节第二天,抵达了泉州港。
而这已经是大陆历676年的三月了!
庞大舰队入港的当天,松江军高层包括陈武在内,全都出席了欢迎他们凯旋的仪式。而从船上搬运下来的一箱箱黄金、一袋袋的吕宋大米,晃花了所有松江文武官员的眼睛。这一刻,所有先前对陈武冒着巨大风险跨海远征吕宋的官员,不管是敢于上书反对还是仅仅在心里小有微词,都全部改变了主意。
黄金!粮食!
在封建时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两样更能给一个政权带来巨大的力量。更让他们欣喜若狂的是,这一船船的货物,竟然只是富饶的吕宋岛很小一部分,而松江军为此付出的直接代价却微乎其微!
陈武用诱人的金色光泽,让钟情于大陆的帝国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海洋和一支强大水师能够带来的利益。
随着这批粮食的输入,原本因为粮食贸易和酿酒产业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也迅速得到化解。坦率而言,十几万石粮食相比于三郡不值一提,也没办法让松江三郡粮食存量下降的趋势得到立竿见影的扭转和反弹,但它的意义却是巨大的,足以稳住人心!
谁都知道,有第一波就有第二波,而在不断的投入下,松江军的船队只会越来越大!
第382章 大皇子的结盟请求()
来自吕宋岛的财富流入,成为了继库克岛旭川铁矿之后,松江三郡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全新助力。虽说现在整体而言还不够大,但已经展现了强劲的增长苗头。
依靠充裕的财政,松江军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各地陆续兴办起新式学院。这些书院虽然也教诗书文章,但仅仅是将其当成诸多科目中的一种,而非是唯一。其他的科目,还有算学、化学、格物等。但凡入学的,松江军不仅给予一定补贴,学成毕业后还会得到松江军政府的直接录用。
尽管还只是一个开始,但持之以恒的投入和坚持下去,或许五年、或许十年,甚至二十年后,陈武早晚会成倍的将这些投入收回。
这是对未来的投资,它的回报将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同样,得益于财政的宽裕和地方的稳定,松江军不断招募各级官员和人才,完成了对松江三郡地方私兵、民团的取缔,并将地方政府逐步下放到了乡镇一级。虽然以现今的时代,还没落实到也不可能落实到最基础的村一级,但相比于以往朝代的皇权不下县,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某种程度上讲,这意味着松江军对于地方的掌控程度大大提升。必要的时候,能够动员远超前朝的人力物力。当然,松江军这样做,势必要跟地方士绅展开权利争夺,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抵制。但现在的松江军已经今非昔比,要人有人,有钱有钱,逐城逐地的推行,松江三郡没有任何人能够抗拒陈武的意志。
这也算是白手起家的好处吧。
若陈武不是从外郡流窜过来的叛军,无需顾虑太多,想要这样干脆的推行绝无可能!
简单的总结一下,从第二次天南大战之后到现在,陈武和松江军就一直忙于对外扩张和对内整合发展、稳固统治中。相比于其他帝国人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只能对周围的既定格局动手,经历过十三年游戏的陈武眼界开阔了太多。另辟蹊径,在稳住松江三郡基本盘的同时,接连对海外的旭川藩和大洋上的北吕宋动手,变相等于凭空获取了大量的资源、人口和地盘。
跟松江军节节攀高的发展比起来,帝国最近半年的情况开始加速下滑。
早在松江军的舰队对延吉安岛动手之前,帝国就在西北跟瓦刺骑兵展开了第二次大战。由于帝国的国力远不如几年前,这一次采取了坚决的守势。虽说让好不容易恢复一些的武威郡遭到了重创,但这场大战帝国并没有损失太多军力,总算是勉强支撑了下来。
可惜好景不长,五斗米道被剿灭的余部,流蹿到丹阳郡西南,联合了当地的几家土匪,打着洪武军的名号东山再起。由于帝国对基层的统治力已经大减,而且这股五斗米道叛军的余部也经历过几场大战,很轻易的便攻占了两座县城,一时间大有死灰复燃的意味。
这无疑让整个中枢为之一惊,赶紧调集了鹰扬军团的三大师团围剿。
虽说这伙洪武军并没能坚持太长时间,但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却让帝国极其恶劣的境遇雪上加霜。
大陆历676年的四月。
在陈武这个穿越者的影响之下,游戏中不曾出现的大事发生了:老皇帝乾元基在朝会的时候突然晕倒,一时间文武百官大乱。虽说不久后乾元基就自行醒转,但气色之衰败、身体之虚弱已经可见一斑。虽说事后被叫来的御医三缄其口,统一对外声称是偶感风寒,只是小恙,但私下里却有传言说,乾元基只怕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这条消息,让最近越发激烈的夺嫡之争火上浇油。
次日,五皇子乾明昊的府邸放出风声,五皇子两个月前新纳的侧妃有了喜,而且御医诊断后认为很有可能是男孩!
这个时候,传出这种消息,对于大皇子乾明德的震动可想而知。他本就知道老皇帝的心思,而且也知道若不是自己去年恰好有了儿子,成为乾元基的皇长孙,只怕老皇子当时就要动手了。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皇长孙是他的护身符,甚至可能决定将来的命运。偏偏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五皇子也传来了喜讯。
若是最大的竞争者也有了儿子,难保老皇帝不会重新下定决心!
而这一次,谁都知道事情不会再有任何反复留给老皇帝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必须要弄清楚,五皇子府上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随着乾明德一声令下,大皇子麾下的力量和宋家的力量,拼了命的开始探查真相。不仅想尽办法往五皇子府里安插人手,更二十四小时进行监视,同时联系可能接触到五皇子府内院的侍女和做出诊断的御医。
如果能证明消息是假,那自然最好;如果是真的,乾明德就得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然而,五皇子既然敢命人放出风声,自然是做好了严密的准备。不仅内院的消息被严加封锁,请来的御医也是跟狄家有关的。在无数眼睛盯着的情况下,大皇子也不敢乱来,只能凭借方方面面汇总来的零碎消息做一些猜测。
可涉及皇位,仅仅猜测是远远不够的。
大皇子乾明德一边命人加紧拉拢朝臣,设法往城卫军中渗透,一边命令燕云郡的宋家加紧筹备。除此外,乾明德还再度派了一名特使秘密赶赴了登州。
在这之前,他虽然派人数度跟陈武联系,两边也就粮食、铁矿和战马等进行了多次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