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记事-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来学手艺的。

    他们这样的庄户人家想要拜个师傅学门手艺何其艰难,学成后还得给师傅白干三年才能出师。饶是这样,此后只要师傅召唤,手头的事儿再大也得撂下给师傅帮忙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是半点不打诳语的。

    不叫他出钱已是天大的人情了,如何还能拿人工钱的,就是天底下也再没有这样的规矩的。

    只秦老爹怎么可能会叫杜大舅做白工的,也不和他多掰扯,只叫秦连熊负责记工。

    这些天来除了家去收了两天稻谷安排了一下农事农时,就一直泡在秦家的老舅公一听这话也觉得很有道理,可他家后院都已是整出了半亩地来,旁的还罢了,下了那么多的肥料,他看着都打心里心疼。何况还费了半年的工夫侍弄了那许多的种苗,不排的话也太可惜了。

    何况他们隔得这样近,抬脚就到了。他又这样厚的脸皮,有什么事儿的,只管找上门去不就行了。

    至于周大生周大成两兄弟,之前秦老爹同他们说道这事儿的时候,两兄弟就有些犹豫。

    家去后一商量,他们不是不想壅白芹,可这白芹显然是不能壅到大田里去的。而家里的前后院子俱是浅窄的很,加起来也才两三分地,光够种菜吃了,哪还有地界用来壅白芹的。

    思来想去的,还不如过来给秦家帮忙打下手,拿份工钱的。

    二人既是有商有量的商量好了,秦老爹也就不再多话了。

    这兄弟二人,他肯定不会亏待了去的。况且只要白芹的壅制手艺学会了,就不怕置办不出田地来。

    各家都有各家的盘算,等到秋收秋播的俱是侍弄好了,沈家却是迟迟未曾来人。

    多年的老友了,秦老爹如何不知道沈家的为人,索性特地遣了秦连龙过去帮忙。

    秦连龙在沈家一待就是三天,帮着老丈人排了一亩地的种苗。再回来时,家里二茬的芹菜也开始排种了。

    这样忙忙碌碌的,眨眼的工夫就到了九月下旬,待舒家过来通信放了大定,行了奠雁之礼,花椒香叶一只眼睛盯牢了快能起收的白芹,一只眼睛不舍地盯着莳萝。家里的男人们俱是一心两用,一半心思放在白芹上,还有一半心思开始打点莳萝的婚事。至于家里的女眷们,已是全部心思扑在莳萝的婚事上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提前() 
莲溪一贯以来的风俗都是在婚娶前的二十天或是一两个月内下大定。

    奠雁礼成之后,接下来就该正式迎娶了。

    不管是舒家也好,秦家也罢,两家都进入到了婚礼筹备的最后阶段。

    紧张而忙碌。

    舒家的新房早已修整粉刷妥当,听说窗户纸都是新糊的,卧房里还置了承尘。

    这会子正忙着送喜帖、收礼金、雇花轿、采买蜡烛爆竹、置办酒水席面、商借桌椅碗碟、确定迎亲、礼仪、酬客几套班子的执事名单……

    而秦家这厢收下了舒家的完聘礼,又回礼之后,按着习俗,把舒家聘礼中的龙凤喜饼、茶食喜果俱都用纸包包好,写上请帖,由家里的男人们给七亲八眷送日子,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敬请阖家光临。

    莲溪俞阿婆那里是由秦连虎带着秦连凤亲自送的日子,同时还给俞阿婆与方家送去了秦老娘亲自腌晒的腌菜干菜,还有家里刚刚试验出来的秋提前白芹。

    正如花椒预想的那般,只要能想方设法熬过温度这一关,一手遮阳避光一手降低土温,人为的给白芹的软化创造出比较适宜的生长环境来,比常规白芹提早了半个月二旬之久的秋提前白芹,亦是可以很好地存活生长的。

    而且虽说相较而言,秋提前白芹的生长周期还比常规白芹略短一些。

    可除了种芹数量有所增加之外,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种苗素质优于旧年的缘故,或者是壅土期间的温度虽然高于冬天,可也正是因着秋高气爽、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缘故,所以白芹的品质只有更好的,而且产量也远远高于旧年。

    旧年一塬白芹有个八斤、十斤左右的产量就够花椒欢喜的了,哪里知道今年一下子就飙升到了十七八斤,差点就翻了一倍。

    虽然只是毛芹的重量,可也足够家里人高兴的了。

    花椒却有些挠头。

    这畦试验田里的白芹俱都长得相当好,根系达,根茎粗壮,嫩茎雪白晶莹如玉,看起来已是脱离了营养不良的模样了。吃起来口感也相当的不错,清脆爽口带有甜香。

    在花椒看来,这样的品质已是能算得上一级标准了。

    可别说她那费了许多力气的泉水、井水的水质实验了,就是她进行了半年之久的肥料腐熟实验在白芹身上也没有丝毫的体现。

    只话也不能这样说,毕竟这茬秋提前白芹的品质能这样好,和腐熟重肥必然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可一畦白芹品质一般齐,高矮胖瘦根本没甚太大差别,口味上光靠味觉也尝不出任何的差异来。

    但这并不应该呀!

    毕竟这一茬白芹的壅制期间从底肥到追肥俱是有所差异的。

    难不成这白芹真个是个来者不拒的?

    花椒再次咬了咬牙,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实验继续下去。

    而家里其余的老老少少自然不知道花椒已是对着白芹咬了几回牙了。

    或许已是对花椒几个小丫头的折腾功力已是有了免疫了,白芹都折腾出来了,这会子能在秋天壅出白芹来,好像也不算十分稀奇了。

    何况这会子刚刚十月上旬,东头园子里的白芹不过刚刚培土,却已有白芹可以上市了,说不得明年家里就能壅上四茬白芹了。

    家里人的注意力大多俱是放在这个上头了。

    倒是秦老爹,这些日子虽则忙的脚打后脑勺,家里地里两头烧,却也知道几个小孙女在这茬白芹的壅制期间是一直都在给白芹降温的。

    也不知道打哪想来的,那么些个草帘子,一觉得白天日头太大气温升高了,立马就遮盖避光降温,到了日头落山,再揭开露水。日复一日,照管的无比精心。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只要能够解决温度问题,或许三伏天也是可以壅出本应属于冬令时蔬的白芹来的。

    花椒自然想象不到秦老爹同她一样,已是在心里琢磨起了反季节白芹来了。

    而秦老爹蹲在试验田旁琢磨了一回,就把这个念头暂且搁置下来了。

    这事儿,暂且不急。

    紧要的是赶紧起收一半白芹,给莲溪的俞阿婆与方家送去。至于另一半,却是打算过些天家里摆宴的时候添碗菜的。

    莲溪的风俗,按着礼仪程序,有条件的女家亦是要置办宴席招待亲朋故旧的。

    崇塘上的一些个大族讲究起来,更是有“前三后二五”这样的安排的。

    即催妆之后,头一天添箱,第二天奁,第三天聘女,之后花轿虽已出门,可家里却还得热闹两天的。

    也有的不讲究个“前三后二五”的,而是直接摆上三五天的流水席,招待亲朋乡邻。

    而寻常人家,通常只安排聘女正日这一天摆酒,这也是常见的。

    秦家虽然没有五天的讲究,也不打算摆流水席。可从亲迎的前三天,舒家送了催妆礼过来,家里也就开始摆宴待客了。

    只不过桌数不多罢了,秦家的女眷自己就能料理的过来了。

    而打舒家大张旗鼓送了催妆礼,婚礼的前奏也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隔天就是添箱的日子,只不过添箱和洗三满月一样,俱是女眷堂客们出面的事儿,来的也都是亲朋故旧之家的姨娘舅娘、伯娘婶娘、嫂子姐妹。

    添箱的喜礼也多半是婚后的实用之物,比如针线吃食之类的,也有直接塞封红的。

    当然,人情有亲疏远近,送礼亦是如此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

    关系亲密一些从来有来有往的,打新娘子金银饰的也并不少见。关系疏散一些或是手紧一些的,也有随人情搭份子,几家凑一凑一起置办一色喜礼的。

    多少都是心意,主家从来也只有高兴的。

    而秦家这边的本家亲戚虽只有袁氏,可本村的外亲却并不少,何况还有姚氏族里的亲眷,再加上杜氏、沈氏的娘家也早早来人了,俞阿婆带着许氏更是昨儿就从莲溪赶来住夜的。

    正巧赶上舒家送来了催妆帖和四对条盒四抬食盒的催妆礼,看着体面又实惠的催妆礼,俞阿婆不住地点头,倒是略略放下心来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添箱() 
早在秦连虎亲送了龙凤喜饼和日子过来之前,俞阿婆已是在家盘算过了。

    这可是秦家小字辈头一遭婚嫁,凭着他们两家的交情,既要给莳萝添箱,也要吃酒的。

    这么一来一去,就得三四天工夫。

    可这家哪里离得了她,她也离不了儿子孙子的。

    倒是没了主意了。

    方良这些日子没日没夜地蹲在田庄里守着白芹,难得回来换身衣裳吃口许氏亲手料理的热汤饭,听了俞阿婆的犹豫后,想都没想即大手一挥,不仅让秦老娘索性在秦家住下热闹几天,还叫许氏也跟着一道去。

    反正他也不在家,许氏不必服侍他。至于方庆,随便扔在外家住两天就是。等到正日子,他们父子俩再过去吃喜酒。

    饶是许氏原本只打算正日子去吃喜酒,也不免心动了起来。

    实在是除了秦家这门姻亲,她的交际范围一直就陷在方家群房的那一亩三分地里,能出去走动走动,自是欢喜的。

    袁阿婆也不是刻薄媳妇的婆婆,再加上本就踌躇,一听方良这话再无顾忌,婆媳两个当即就抛开了家中琐事,团团打点了起来。

    十五这天就赶了过来,今儿添箱,俞阿婆一出手就是一副珍珠头箍。

    上头的珠子虽不大,却小而莹润,还都一般大小,也算难得了。

    这却是俞阿婆考虑再三的手笔。

    想着之前方老夫人曾一口气赏了秦家那么多绸缎衣料,却是再不缺这些个的。至于饰,按着秦家如今的身家和疼孩子的劲儿,也必然不会短了莳萝。

    可她是来添箱做人情的,又不是来同莳萝的正经外家别苗头的,何况还得顾忌着杜家和沈家。

    所以寻思再三,赶在年前就在银楼里付了定金,定了这幅珍珠头箍。

    虽看着别致,可到底不曾花了多少银子去。

    果不其然,一屋子的女眷,尤其是小丫头们俱是瞪大了眼睛踮着脚张望,可莳萝外家那边的舅娘添的也都是金银饰,杜氏沈氏的娘家人也都拿出大手面来做人,珍珠头箍虽出挑,却也没有强压人家一头。

    俞阿婆自是自得的。

    而许氏除了替妯娌添了一对榴开百子的粉彩花瓶外,还带来了两个女儿的添箱,一对小小巧巧的赤金丁香和一枚黄杨木的包银梳篦。

    轮到她自己,却是一匣子胭脂水粉。

    打开匣子,芳香扑鼻,里头俱是一个个绘着美人的小圆钵,分装着宫粉、胭脂、眉墨、冰麝油、香珠等女孩子家钟爱的妆饰,并不比姚氏给莳萝准备的那套差。

    除此之外,俞阿婆还带来了方大管家和许氏娘家等人托她带来的随礼。还有就是方家老夫人和大太太收了由俞阿婆转送的白芹,知道秦家聘长孙女,也有添箱和贺礼。

    许氏娘家一吊新制铜子的随礼是俞阿婆当着众人的面拿出来的,方家等人的贺礼和添箱却是俞阿婆儿私底下交给秦老娘和姚氏的,倒把婆媳二人唬了一大跳。

    方大管家是两吊钱的贺礼,方老夫人是二十两银子和一对银头面,方家太大太是十六两银子和一枚金簪。

    不管大太太一门心思和婆婆别苗头的那个劲儿,俱是价值不菲。

    何况还有郭嬷嬷和袁妈妈这些个方老夫人、大太太身边服侍的或是凑趣或是真心送的添箱,或是一脂粉或是一尺头的,七七八八摆了满床都是。

    小姚氏也匆匆赶了过来,添了一副银三事儿,同大伙儿说笑“你们瞧瞧我这个媒人当的,这边是外甥女要添箱,那边是侄儿也要贺仪,细算算,竟是我最亏,可是心疼死我了。”

    说得莳萝羞红了脸,众人却是哈哈大笑,俞阿婆就笑呵呵地道“亲家姨娘别心疼,还有十八只蹄髈等着你着你这个大媒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南边儿人都喜欢吃蹄髈的缘故,谢媒礼通常都是十八只蹄髈。

    这话一出,倒是小姚氏最先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场婚事,男家女家俱都拿出了大手笔来操持,唯恐慢待了亲家,银子反倒退了一射之地。恐怕十年八年之间都没人忘得掉,以后十里八村的论到嫁娶都要拿出来说一遭的。

    而这也不过她头一遭做媒罢了,这样顺风顺水,她这个大媒也跟着光彩,怎能不自得的。

    好容易送走了七大姑八大姨,姚氏又过来领着莳萝收拾堆了半床的添箱喜礼。

    把礼金数出来交给莳萝收在了子孙箱里,这也算是莳萝的私房钱了。那些个衣料、被面归拢起来,见缝插针地塞进了箱笼里。红枣、核桃、栗子这样有着特殊寓意的吃食也拿食盒装了,这是亲友们送给新娘新郎洞房中享用的。

    退避三舍的男人们终于可以露面了,那边厢八仙居的大掌柜和郭掌柜又托人送了贺礼过来了。

    二人因着实在是挤不出时间亲来道贺,便让八仙居押送最后一批鲜莼菜入京的管事亲自送了过来。

    大掌柜是一封五十两银子的贺礼,郭掌柜略次一等,却另有一份家里女眷送给莳萝的添箱。

    这却是真的当做通家之好在走动了。

    只饶是如此,秦连虎看着面前的银锭,还是有些不安“这也太厚了些。”

    他们这样的人家,一吊铜子都已算厚礼了。

    秦老爹却想得开“人情没有息,一厘还一厘,这倒不碍。”

    把贺礼交给秦连豹誊入喜簿。

    正如秦老爹所说,这些个人情往来,从来都是你来我往的。

    既然来了,就总能想办法还回去,确是不碍。

    秦连豹接过银锭锁入礼箱之中,正欲把今天的开支盘一遭,秦连凤又跑腿过来向秦连豹支银子,里头女眷们要封明儿打赏奁的红包了。

    秦连豹问清数目,开了钱箱,取了铜钱叫秦连凤画押,秦连熊大步走了回来,连灌了两盅茶才向秦老爹和秦连虎道“已是全部请到了,待会儿一准儿来。”

    这却是说的婚礼执事一事儿。

    为着后儿的这场婚礼,不单舒家那边置了迎亲礼仪酬客班子,秦家这边也早早酝酿确定下了几套班子的名单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舍() 
家里现成的人手,先就派上了用场。

    秦连熊这个一贯能说会道交际颇广的自然得为执客,到时候会领着几个早已打过招呼的亲友专事接待过老吃喜酒的宾客们,还得负责接送一干如姚家老太太这样上了年纪的大宾特地告假回来帮忙的秦连豹一人兼着内外账房,婚礼之中的一切财物管理开支都得找他,礼金喜簿也是由他誊写管理,暂且看来却是绰绰有余,账目灵清一文不差秦连龙则是管了厨房,专门负责协调管理厨房采买事务秦连凤则会带着明儿开始休假两天的一串儿小小子们专门负责跑腿打杂。

    而一场婚礼下来,喜宴的开销也好,耗费的精力也罢,通常都是占了大头。

    尤其是女家,花轿一起,不比男家拜堂闹洞房的热闹,也就只剩下喜宴了。

    所以秦家不但特地请了喜铺的人来家搭了喜棚,支起了足有两丈多高的杉篙架子,把整个前院都罩了起来。

    又自己动手在后院搭了整排的厨棚,新砌了三五大灶,确定了之后几天所有的喜宴、待客宴,还有入厨宴、谢忱宴的规格菜色,还往菜行肉铺下了订单。

    又按着惯习,分门别类的设了采购、造厨、司茶、安席、请客、上酒等等分工。

    旁的不说,光是一个厨房,往下又设有白案、红案、烧水、煮饭、烧火、洗碗、劈柴、担水等等人马。

    都是找的村里或是隔壁漏斗湾的乡邻,既是秦家有把握找上门去的,便是关系素来密切的,再加上这会子正值农闲,自然就没有拒绝的。

    也有自己主动找上门来想要帮忙的,比如漏斗湾之前给秦家帮过工的一些乡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听说秦家办喜事儿,自是缺人手的,主动过来搬搬抬抬的打下手,秦家自然也是欢迎的。

    这也是乡间常有的事儿,从来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的。

    可这样礼仪繁多、场面浩大、人员繁杂、花费巨大的一场婚事,还有这么少说三四十人的执事团队,如何组织、如何调停,如何协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让主家不花冤枉钱、让亲家宾客满意,把喜宴办得让人称颂,就都落在了总管的身上了。

    却是特地请的老舅公为总管,全权安排、处置婚礼的相关事务。

    毕竟老舅公以往就没少给人做总管,见多识广又懂得婚嫁礼仪,深谙人情世故接人待物之道,十里八村的都认得,威信也高,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而老舅公也当仁不让,早早的就按着秦家的意思将诸事安排开了。

    至于这些个帮忙执客,俱是半个月前就已是定了名单并挨个儿的通知到了。今天秦连熊又挨个上门正式通知了一遍,晚上就会招待所有执事吃入厨宴。

    吃了入厨宴,由老舅公分配了事项,这场婚礼也就真正开始了。

    只为着晚上的这顿入厨宴,阖家俱是忙得脚不沾地,就连许氏都挽起衣袖过来给罗氏妯娌打点厨下。

    倒是只有花椒香叶两个小的最为清闲了。

    不似小小子们,知道家里要办喜事儿了,看着前院里红彤彤的喜庆,家里成捆成扎的鞭炮又人来人往的热闹,就没心没肺地只顾着高兴了。

    香叶心里却是有些明白的,依偎着莳萝,皱着小脸枕在她的胳膊上不肯放。

    花椒坐在另一侧,看着这两天脸上红晕就未退过的莳萝,心里也是酸酸的。

    抱了莳萝的另一边胳膊,两个小东西就缠住了整理完了添箱,却心里闲不下来的莳萝。

    莳萝放下心思,安抚着两个小妹妹,丁香茴香掀开帘子跑了进来,后头还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