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何尝不知此理!”董卓击掌道:“奈何其争斗日烈,恐失去控制。”

    李儒摇头道:“相国只需将他们分开,凉州在西,并州在东,凉州在北,并州在南,各自少相见,自然不会激生矛盾。”

    董卓一愣,细思片刻,不由大笑:“妙哉,不想解决之法竟如此简单,若非文优所言,老夫实在是想不到。”

    接下来二人又谈起眼下各处战事,难免提到了河阳津之战,董卓忍不住道:“若吾婿能有文远之能,白波贼必然早已平定。”

    李儒默然,对于牛辅的能力,他颇是不屑,但亲疏有别,他这种聪明的人自不会在董卓面前说什么。

    “可惜文远非吾族亲。”董卓叹道:“老夫麾下,除却族亲,胡轸、段煨等凉州旧部跟随老夫东征西讨,忠心不二,徐荣虽是辽东人,却也是老夫提拔于行伍,跟随老夫多年,唯有奉先与文远皆是新近归附,奉先贪权好利,老夫以权利驱之,独文远令老夫无从入手。”

    李儒一愣:“相国何出此言?莫非疑心张文远忠心乎?”

    董卓摇摇头:“文远乃真豪杰也,其忠心亦无怀疑,但老夫观文远行事,为区区俘虏而弃官职,为朋友而胆敢犯上,何其勇烈,不贪高位,不好财物,一身忠义,老夫竟不知何以驱之?终是心中不安。以他的秉性,若是他不满老夫行事,自去投靠关东群贼也未尝不可能。”

    董卓能坐到如今的位置,岂是那么简单,恐怕张辽也没想到董卓早已将他的秉性看了个透彻。

    听到董卓所说,李儒眉头微皱,以他对张辽的了解,董卓所说未尝不可能发生,他凝眉思索便可,忽然眼睛一亮:“儒有一计,可令关东群贼视文远如仇雠,而文远不得不依附相国也。”

    董卓一愣,随即大喜道:“文优快快说来!”

第一百二十三章 骑兵训练() 
李儒悠然道:“文远曾多次央求儒为他寻一门亲事,如今有一女正合适,此女品貌端庄、姿容绝色,既可圆了文远心事,亦可令其不得不依附相国。”

    “哦?”董卓听李儒说有这么一个女子,着实吃了一惊:“却是何女子,能有此能力?”他眯着眼睛,心中不由大动起来,看了李儒一眼,如真有如此品貌端庄、姿容绝色的奇女子,何必送予张辽,自己先纳了再说。

    “是……”李儒附在董卓耳边,低声说了一个名字。

    董卓听了,不由面色微变,随即皱起眉头,连连摇头反对:“不可,不可啊,此女与老夫有仇,若是将她送予了文远,她必让文远害老夫。”

    李儒不以为然的道:“区区一个弱女子,相国何须多虑,再说为她前夫而与相国为敌,文远岂会为之?文远素来有主见,又岂会听妇人之言?”

    “不妥,不妥。”董卓仍是摇头:“宫中女子甚多,不如令寻一女嫁予文远便是。”

    “其他女子岂能代之?”李儒眼珠一转,道:“相国莫忘了关键是她的特殊身份,弘农王之妃,关东群贼尊故弘农王为天子,文远娶了她,关东群贼必仇之,文远则不得不依附相国也,实乃利大于弊也。”

    董卓被李儒说的微微意动,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口又道:“只是她的族伯唐玹旧日担任虎牙都尉之时,曾与老夫有恩,故而老夫未尝难之,否则早已将她与弘农王一并处死。前些时日唐玹之子前来向老夫求情,老夫已答应将她送归故乡,若是再许于文远,恐失信于人。”

    李儒抚须笑道:“她是王者妃,身份特殊,若是回了故乡,也是终生难以再嫁,而文远乃豪杰也,有相国重用,必能青云而上,也不屈了她,如今相国将她许给文远,是还恩于唐都尉也。既能偿还旧恩,又可得良将之心,岂非一举双得?”

    “这……”董卓大为意动,沉吟起来。

    如果张辽在这里,听到李儒这话定会大骂李儒,他本是和李儒开玩笑,没想到李儒这厮居然真的给他找了门亲事,而且是算计他的亲事!

    当然,张辽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经常开玩笑“惦记”李儒的宝贝女儿,才逼得李儒狗急跳墙,动了真格,真要给他寻一门亲事了。

    这应该也算是自作自受吧。

    ……

    小平津关,张辽仍在一门心思的训练他的骑兵,一支骑兵从开始训练到能勉强上战场,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而要想成为精锐骑兵,则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训练时间。

    好在张辽原本在并州带领的就是骑兵,有训练骑兵作战的经验,而他手下的士兵除了五百骑兵外,其余的新兵也大多都是并州与河北人,对战马都颇为熟悉,有着训练成骑兵的基础。

    但即便如此,骑兵的训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训练骑兵,首先就是先驯战马,好在他得到的这三千多战马都是原本胡轸和袁绍手下骑兵的坐骑,是经过训练和调教过的战马,而不是还具备野性的生马,变得温驯、灵敏,能够与人接近,经得起战鼓、鸣金、吼叫等刺激,这就让他省了很大功夫,剩下的就是让士兵与自己的战马保持亲近了,时常给给马爱抚,为其解痒,喂水、添草料、洗刷等,促进人马之间情感,使战马能够更好的接受骑士的指挥。

    驯好了战马,接下来就是骑兵的综合性训练,张辽第一条要求的就是矫捷,所以骑士首先要做好上下马动作,要做到上马不踩镫,一跃而骑上,下马不踏磴,—跃而下,彼此换乘只需要跳跃一下便可。只要如此矫捷,在骑战中才能迅速应变。

    做好了上下马,接着极是稳固骑马和控马,动作包括卧倒、左转、右拐、前进、后退、加速、减慢等,以便于将来在骑战中能够越天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而不落马。

    控马的训练之后,就是骑战训练了,包括射御和骑驰,也就是弓箭远程打击和戈矛近战厮杀。骑战最基本的要求是在马上活动自如,其次便是可以拉弓射箭,可以挥动武器快稳准狠的劈砍刺,可以稳妥地躲闪避或格挡拨架敌人的兵器,这比之步兵操弓、搏击之难度大得多。

    因为步兵作战是脚踏实地,基础稳定,易于发力,准确性高,而骑兵是在战马奔驰中攻击,在战马背上,不但攻击准确性降低,而且很难做到浑身协调发挥力量。这一步极为艰难,需要苦练。

    最后就是骑兵的战阵训练,战阵至少要能及时应对敌人的变化,能够做到统一向左、右、后转而不乱阵,应对敌人的侧翼或后方突袭,能够实现骑射和骑战的远近配合等,这个难度更大。

    所以对于骑兵的训练,还是任重道远,但张辽虽然着急但不焦虑,他的骑兵训练比之董卓的凉州兵、吕布的并州兵和公孙瓒的幽州兵自然迟了很多,但比关东诸侯却要早的多。

    除了训练,张辽和贾诩商议后,又制定了“课殿最”之法,所谓课就是考核,殿为下等,最为上等,课殿最就是考优劣了。无论骑兵还是步兵的训练,都要每月以曲和部为单位定期课殿最,对优胜者优胜者予以奖励,不合格者进行惩罚,以激励士兵训练。

    每日张辽忙完骑射训练之后,便回到尹氏的小院,他已经将自己那个小院交给了几个军侯居住,而且又买了几个小院供高顺、张郃和韩浩等将领居住,河内一战,让他们一军上下都得了不少赏赐,对于手下,张辽出手很大方的。

    尹氏看到他回来,每次都很欢喜,还有小翠和苏婳的几个胡姬帮着做饭,让张辽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自尹氏那次被王方暗害,疲累过度受了风寒后,如今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张辽对她可谓照顾周至,不敢让她再出丝毫意外。用左慈的话说,再出一点意外,尹氏腹中的孩子怕是难保。

    袁绍既败,如今短时间内再没有战事,加之小人王方已被他斩杀,小平津可谓一片和气,虽然训练辛苦,但张辽身心却放松了很多,每日回到尹氏这里,都是有说有笑,他风趣的言辞常逗得尹氏开怀而笑,加上爽直热情的苏婳常来陪她,让尹氏对于何咸去世的哀伤不知不觉消减了许多,脸上哀愁也去了不少,整个人开朗起来,更是容颜焕发,令苏婳也羡慕不已。

    不过如此亲近的居处,加上张辽又悉心照顾尹氏,与尹氏日常便难免有些耳鬓厮磨,二人的心在慢慢贴近,感情在慢慢升温,尹氏对张辽的感情也慢慢不再是单纯的感恩了,而张辽也很喜欢这种温馨美妙的生活。

    这一日,张辽刚回到尹氏小院,突然有士兵过来,说是贾诩相召。张辽有些纳闷,却没有怠慢,急忙赶去了贾诩的居处。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 
袁绍大败之后,小平津暂时没有了战事,又经张辽几次助推,特别是忠烈祠的建立,令贾诩如今在小平津的声望极高,加之王方身死,是以贾诩已然完全掌控了小平津,又将一应事务交给张辽,自己倒是完全清闲了下来。

    而贾诩的性格素来是,能用三分力办事,就绝不耗五分力。因此他也不再常住军营,而是住进了张辽给他买的小院子里,并把在雒阳的家小也接了过来。

    张辽大步而行,远远的就看到贾诩院门口不少人来来往往,有十多辆车子,上面都是大红箱子,用大红丝绸缠缚,看样子倒是像办喜事,他心中有些诧异,难道师父家有喜事了?

    师父贾诩有三个儿子,长子贾穆年方十七,次子贾玑十五,幼子贾访才十二,难道是贾穆要成亲?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地方?

    张辽心中有些纳闷,径自进了院子,却感到一种怪异的气氛,似乎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看得他更纳闷了,难道自己哪里不对了?

    这时,贾玑满脸兴奋的迎上来:“师兄,恭喜啊。”如今贾诩似乎也默认了张辽这个弟子,虽然没正式承认过,但贾玑已经改叫师兄了。

    恭喜?张辽看着贾玑一脸笑意的恭喜他,不由一愣,更加莫名其妙了:“何喜之有?”

    贾玑笑而不答:“小弟先带师兄去见父亲吧。”

    张辽一头雾水的跟着贾玑来到贾诩书房,向正默立在窗前的贾诩行了一礼:“师父。”

    贾诩摆摆手,贾玑退了出去。

    张辽准备看贾诩今天的情绪似乎也有些异常,要是平日里,他都是坐在那里看书的,他看贾诩没有说话,也不打扰,过去给贾诩倒了杯茶,来到窗前,却突然听到外面一阵热闹声。

    透过窗户看去,却见不少人将那些大红箱子抬进了院子,又看到西厢里似乎有不少女子,有一个是师母张氏,除了张氏外,似乎还有数名年轻女子,里面热闹的很。

    张辽不由指着西厢,诧异的问道:“师父,这些人是?莫非是师弟要娶妻?”

    贾诩回头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道:“这是董公赐给你的娇妻。”

    嘎?张辽一下子傻了眼,脑子里霎时间一片空白,连话也说不清了:“董公赐……赐给我的……娇妻?”

    他回过神来,失声道:“师父,不会是弄错了吧?董公怎么会赐给弟子娇妻!”

    贾诩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你初见董公时,不是很难舍娇妻美妾之赐,此次立功,董公正好遂了你的心愿。”

    张辽忙道:“那不是……匈奴未灭……”

    贾诩破天荒的打断他,又道:“你又多次求李文优为你说亲事,还惦记他的女儿,可有此事?”

    “原来是李文优这个家伙捣的鬼,弟子不过是与他说笑的。”张辽脸一下子黑了:“师父,这亲事能不能退了?”开玩笑,董卓赐给他的妻子,他敢要吗?说不定就是个董卓的眼线或暗谍什么的,潜伏数十年,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同床共枕怕也是心惊胆战,哪有什么夫妻的样子。

    贾诩淡淡的道:“董公赐婚,你敢拒绝吗?”

    张辽脸色一下子不好看起来,的确如贾诩所说,董卓赐妻,他不敢要,但却不能不要,娘的,这是什么烂事!

    他皱了皱眉,心中一动,忙问道:“不知董公赐给弟子的妻子是谁?该不会是董公的孙女吧?”

    贾诩嘴角抽搐了下,瞥了他一眼:“你想多了。”

    张辽讪讪的笑了笑,心中却暗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要是董卓的孙女,那可就麻烦了。

    “那是谁家女郎?”张辽忙又问道。

    贾诩沉默不语。

    张辽心中一个咯噔,他很熟悉师父的习惯,沉默不语就是不能说了。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忌讳的?该不会是董卓把自己的侍妾什么的送给自己吧?那可坚决不能要!他娘的,那可是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他誓死不干!

    他一时心中忐忑不定,不知不觉将本该倒给贾诩的茶喝了一口,定定神,又试探的问道:“她多大了?”

    “年方十四。”贾诩的声音很平淡。

    噗!张辽一口茶喷在贾诩衣服上,连连咳道:“十……十四?师父,你确定?”

    贾诩拂去衣服上的茶末,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有什么奇怪的?”

    张辽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后世,这个时代的女子一般过了十三岁就能出嫁,甚至还有更小的,他一下子就呆懵了,十四岁的妻子,这在后世才上初中吧。娘啊,这是犯罪啊。

    “太小了,这个妻子弟子不能要。”张辽连连摇头。他此时的心里阴影一大片,前世他好歹是二十七八的人了,心理年龄也成熟了,对一个十四岁的妻子,他还着接受不了。

    贾诩淡淡道:“董公做出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

    张辽心中一阵郁闷,道:“不如我去和她说说吧,只要我们两个人都不同意,董公想必会考虑收回成命的。”

    贾诩默然片刻,道:“她也是身不由己,何必为难于她?”

    张辽心中一沉,他从贾诩的话音中听出来了,那个未曾谋面的“小妻子”是被逼迫的?

    “董公有没有指定日子?”张辽的声音有些干涩,也有些愤懑,娘的,自己的婚姻自己还不能做主了?也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况董卓这种霸道的家伙,他的赐婚怕是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要权威。

    贾诩点头道:“后天是个好日子。”

    娘的,果然连日子都指定了,只是还不知道这女子到底是谁?

    张辽看着西厢热闹的情形,脑海里不由闪过尹氏和还有苏婳的面容,尤其是尹氏,不知她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他一时之间心情五味陈杂,沉默了片刻,试探的问了句:“师父,这女子该不会是代董公来探查管束弟子的吧?”

    “不是。”贾诩吐出两个字,张辽顿时松了口气,只要不是董卓想要派来的暗谍,带着政治目的,那自己找董卓退婚兴许有用。

    他却没有注意到贾诩眼里复杂的神色,这个妻子的确不是董卓派来探查和监视他的,但真相却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更严峻。

    “师父,弟子若是去找董公,不知是否可以退婚?毕竟弟子还有母亲在并州老家,成亲岂能不告知母亲?”张辽还是心有不甘,存了一丝侥幸。

    贾诩没有回答他,显然是对他退婚之事不抱希望。

    “师父,你觉得尹氏……”张辽又问了句。

    贾诩打断了他的话:“她有何氏血脉在身,不合为汝正妻,否则将来家室必乱。”

    看着贾诩严肃的样子,张辽苦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贾诩是为他好。

    他一时之间还是心乱如麻,想了想,抱拳道:“师父,若无他事,弟子先去了。”

    贾诩点了点头:“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去雒阳不迟。”

    张辽不由苦笑一声,看来师父猜到自己不甘心,想要去雒阳找一趟董卓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劳() 
张辽回到尹氏那里,心中仍在琢磨着董卓赐婚之事,这可是人生大事,关乎他一辈子的生活,绝对不能大意。

    虽然他常和左慈开玩笑说三妻四妾,但那也是玩笑之言,是奢望。

    所谓三妻,除了嫡妻以外,偏妻和下妻都只能算是妾,地位根本没法和正妻相比,所谓的平妻只是清代后期才出现的,三妻四妾实际上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秦汉律例规定,平民一妻一妾,士一妻二妾,只有王侯公卿才能多纳妾,但正妻始终只有一个,正所谓诸侯无二嫡,妻者齐也,与夫齐体,夫有二妻则诛,乱妻妾位也要问罪。

    其实这也是为了维护家庭秩序,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如果出现两头大甚至多头大的情况,很容易后院起火,家室不宁。

    正因为正妻的位置重要,所以张辽才要慎重考虑。而贾诩反对他娶尹氏为妻也是如此,如果尹氏生了何氏血脉,如何作为嫡子?毕竟不是张辽的血脉,那很容易出现问题。

    何进、何苗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不是何苗与何进全无血缘关系,一直与何进作对,他们兄弟齐心,或许又是一番局面。所以,他即便收尹氏,也只能是纳作妾。

    但要他娶一个十四岁的萝莉做正妻,他也觉得难以接受。

    尹氏看出张辽有心事,给他倒了杯蜂蜜水,柔声问道:“张大哥,莫非是出了什么事?”

    与其应对那些烦心之事,倒不如惜取眼前人,张辽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这么一个念头,看着性情温柔的尹氏,一把拉住她的纤纤素手,尹氏身子一颤,低下头,面色飞红,想要抽出来却挣不开,只能羞涩的道:“张大哥……”

    张辽看着她,认真道:“妹子,我要娶你,你可愿嫁我为妻?”

    啊?尹氏惊呼一声,娇躯剧烈一颤,仿佛受到了惊吓,急忙收回了手,连连摇头,话也说不清了:“张……张大哥……妾身……妾身不成的……”

    张辽苦笑一声,看尹氏的反应,他就知道自己操之过急了,摇摇头,有些意兴阑珊:“对不起,是我唐突了。”

    尹氏一颗心砰砰狂跳,她以前与何咸相处也是含蓄而温和,何曾应对过这等直接的表白,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所措,待回过神来,看到张辽失望的准备离开,顾不得羞涩和矜持,下意识的反抓住张辽的大手,道:“大哥,你……妾身是未亡人,又身怀何氏血脉,是不能做嫡妻的,这会让大哥被人耻笑的。”

    张辽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